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word】 横向理性与美学重构

2017-11-15 16页 doc 40KB 1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42972

暂无简介

举报
【word】 横向理性与美学重构【word】 横向理性与美学重构 横向理性与美学重构 第33卷第5期 2011年5月 宜春学院 JournalofYiehunCollege Vo1.33.No.5 May.20l1 横向理性与美学重构 张志国 (德州学院中文系,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同传统理性对统一的迷恋不同,韦尔施的 理性之间是相互纠缠和相互过渡的.他用”横向理性” 提出了建构超美学的美学的理论主张 “横向理性”承认理性的多元和异质性,并认为各种合 的观点对当代的审美化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分析,并 关键词:横向理性;...
【word】 横向理性与美学重构
【word】 横向理性与美学重构 横向理性与美学重构 第33卷第5期 2011年5月 宜春学院 JournalofYiehunCollege Vo1.33.No.5 May.20l1 横向理性与美学重构 张志国 (德州学院中文系,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同传统理性对统一的迷恋不同,韦尔施的 理性之间是相互纠缠和相互过渡的.他用”横向理性” 提出了建构超美学的美学的理论主张 “横向理性”承认理性的多元和异质性,并认为各种合 的观点对当代的审美化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并 关键词:横向理性;美学重构;审~-4e. 中图分类号:B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380X(2011)O5—0051—03 HorizontalRationalityandUndoingAesthetics ZHANGZhi—guo (ChineseDepartmentofDezhouUniversity,Dezhou253023,China) Abstract:Differentfromthetraditionalrationality,Welsch?Shorizontalratio nalityadmitsthattherationalityispluralisticandhetero- geneous.Heconsidersthattheva~ousrationalitiesareinthestateofmutualent anglementandtransition.Hemakesfruitfulanalysison aestheticizationwithhorizontalrationalityandproposestobuildultra—aesth etictheory. Keywords:horizontalrationality;undoingaesthetics;aestheticization 韦尔施是德国新生代的哲学家,但在他:身上依然保留 着德国特有的理性思辨色彩.同他的同胞哈贝马斯对后现 代的批判与声讨不同,韦尔施虽然也审慎地认为我们还处 在后现代的现代,并认为后现代不是超现代和反现代,而 是激进的现代,但是他的思想中坚持的却是地地道道的后 现代主义.这种后现代主义同德里达和利奥:嗒的反理性主 义逻各斯的激进派不同,它带有一种审慎地理性分析色彩, 这使得韦尔施的后现代主张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他把后 现代主义分为混乱的后现代主义和准确的后现代主义.所 谓混乱的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杂交和大杂烩,带有随意性, 模糊性和不惜一切偏离的特点,既不提供分析,也不 提供概念和构想.而准确的后现代主义则反是,它通过准 确的概念增强多样性,使差异的冲突发挥作用,为精确的 标准辩护.毋席置疑,韦尔施自己坚持的是这样的一种准 确的后现代主义.正是在这样一种对准确的后现代主义的 坚持中,韦尔施提出了”横向理性”的概念,而他对审美 化和美学重构问题的分析实际上正是贯彻了这一思想.可 以说,”横向理性”是韦尔施所谓的准确的后现代主义的精 确体现. 一 ,后现代语境与”横向理性” 贝斯特和科尔纳合着的《后现代转向》,中认为后 现代的一个首要特征是:”后现代主义者拒绝统一性,整体 性和普遍化安排,而偏爱差异性,多元性,碎片化和复杂 性”„„„韦尔施是后现代理论的支持者,而他的主要思想 也充分体现出后现代的意识.他认为后现代思想扬弃了近 代思想对统一的激情与迷恋,其主要特征就是多元性以及 基于此上的对于异质性的认同.韦尔施在《我们的后现代 的现代》中对后现代做了比较全面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理性的”横向理性”.在传统的理性观点 看来,理性只有一种,尽管有不同的应用对象,但是人类 的知识却是统一的,在不同的知识群落中,理性是本质主 义的和一以贯之的,并且传统理性只重形式的共同性.但 是,在韦尔施看来,到了现代,理性已经日益变得多元, 而作为统一的法令的传统理性已经分崩离析,毫无作用. “在理性变得多元的情况下,现代的任务不是再次把理性规 定为或移植为传统的统一的要求,而是改变对理性的传统 看法:以一种与这样的多样性完全一致的形式.”[2](P398)在 韦尔施看来,理性的多元性已经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 学中的到了广泛的体现,并在胡塞尔,尼采,利奥塔等诸 多的哲学家的思想中得到了确认.因此,现在的问题是, 在理性的多元化的情况下,如何把合理性和多元性结合起 来.换言之,多元之间如果是异质的,那么它们之间是否 还存在相互的关联,如果有关联,那么这种关联是怎样的 一 种形式.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韦尔施提出了”横向理 性”的概念.在韦尔施看来,”横向理性”并非是仅仅存 在于后现代的思想和现实中,在以往的思想中就已经有所 孕育和体现.亚里士多德已经认为理性是多样的;而帕斯 卡尔认为理性不仅是多元的,而且多元之间是异质的;康 德更是区分了纯粹理性,判断力和实践理性,并且试图用 判断力去勾连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可以说,康德在形式 上已经揭示出了”横向理性”的特征.但是康德的思想 收稿日期:2011—04—17 作者简介:张志国(1978一),男,山东禹城人,德州学院中文系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西方美学研究. ? 51? 第5期宜春学院(社会科学)第33卷 “只考虑阐明理性马赛克的好拼性的形式过度,而没有考虑 到引起理性形式之间的交换的实质性过渡.”J(P439)正是基 于此,韦尔施提出了他的”横向理性”概念. 那么什么是韦尔施所谓的”横向理性”呢?韦尔施首 先区分了理性与知性(合理性)的区别.在他看来,传统 意义上,知性指的是能够精确地掌握和实践某一领域的概 念的能力.跟知性的具有领域特征的形式相比,”理性是一 种超越领域的能力.理性的这种能力之所以变得重要,是 因为知性的形式严格地限制在它们的领域内.”口”不过, “跟知性相比,理性并不是较高或整体的层面上的一种可以 理解的能力.理性虽然与整体有关,但仅仅以联系和过渡 的方式.所以,这种以联系和过渡的方式和整体建立联系 的理性就叫做?横向理性…._2”“横向理性”从一种 合理性形态过渡到另一种合理性形态,表达区别,发生联 系,它是水平的和过渡的.如果说它也具有一种综合和整 体的性质,那么它的综合是局部的和部分的,而不是类似 于传统理性的一种整体的综合.不难看出,韦尔施所谓的 “横向理性”不是像传统理性一样寻求多样性背后的一种普 遍和稳定的统一,不是消除多元性,而是消除多元性中由 于异质性而产生的间断,从而使合理性与合理性之问能够 产生关联.但是,这种关联绝不是一以贯之的关联,而是 类似于维特根斯坦所谓的家族相似理论形式的关联.维特 根斯坦说:”我想不出比?家族相似?更好的表达式来刻 画这种相似关系:因为一个家族的成员之间的各种各样的 相似之处:体形,相貌,眼睛的颜色,步姿性情等等, 也以同样方式互相重叠和交叉.——所以我要说:?游戏? 形成了一个家族.……例如,各种数也以同样的方式形成 一 个家族.为什么我们把某样东西叫做一个?数??也许是 由于它同某些一向被叫做数的东西有一种——直接的—— 关系.而这可以说就使它同那些被我们以同样方式称呼的 东西具有一种间接的关系.我们把数的概念加以扩展就如 同在纺绳时把一些纤维绕在另一些纤维上一样.绳的强度 并非在于有一根穿绳的全长的纤维,而是在于许多纤维互 相重叠.”]l?4S)简单地说,”家族相似”理论实质是认为家 族成员之间或者说各个数,概念等所组成的族簇中并没有 一 个贯彻始终的统一因素或者说没有一个共同的相似点存 在,要素与要素之问是通过两两相似而交互缠绕,相互重 叠在一起的.韦尔施的主张和维特根斯坦的主张是相似的. 换言之,韦尔施虽然并不认为各种各样的合理性是一种游 戏,但他同样认为各种合理性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统一的关 联和共同的本质,各种合理性之间是相互交织的和充满过 渡的,这种过渡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内容和实质上的过渡. 不难看出.韦尔施的”横向理性”实际上是后现代理论的 一 种变相的表述,其所表达的是一种温和的后现代主义. 他一方面赞同后现代反本质,反整体,反中心,主张异质 和多元的主张,但是同时也对这种后现代的分裂和碎片感 到惴惴不安,因为极端的多元和反整体必定会使各种合理 性之间画地为牢,各说各话,从而失去了相互交流和对话 的可能和基础,就像一串珠子进落在地上而互不相连.要 使各种合理性之问发生关联,传统的那种统一的理性形式 既然已经变得毫无价值,那么这种充满交织和过渡的”横 向理性”就成为一条出路.在我看来,”横向理性”有三 ? 52. 个特征,并且这三个特征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其一,承认 理性的多元化.也就是说,承认各种合理性领域的广泛存 在.其二,理性之间是异质的.就是说,各种合理性在本 质上是不同的.其三,在各种理性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过 渡.通过”横向理性”这一概念,韦尔施解决了后现代主 义的支离破碎的混乱局面,而赋予后现代以一种准确的理 性定位和分析.不过,韦尔施并不把”横向理性”看作是 一 种新的理性,而是把其看作是对理性的一种新的认识. 二,审美化与美学重构 在韦尔施看来,审美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一个不容回 避的事实.审美化包括两个方面,即浅表的审美化和深层 的审美化.浅表的审美化包括现实中的审美装饰,新文化 中的享乐主义和作为经济策略的审美化,诸如城市的修整 装修,休闲节庆文化和各种现代娱乐,商品的包装等等. 在韦尔施看来,在浅表的审美化后,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 且为人们所忽略的审美化.深层审美化包括生产过程的审 美变化和传媒对现实的建构.前者主要指通过电脑模拟的 环节来生产,物质变得柔顺,轻巧.后者主要指影视和互 联网等对现实的模拟和虚构,使现实具有了虚拟性和可塑 性,从而影响到了现实的存在方式.不仅如此,这种汹涌 而来的审美化还深人到我们的生活实践态度和道德方向的 审美化,就连认识论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审美化了.认识 论的审美化是指在科学认识中,已经没有什么原初的或终 极的基本原理,所谓的基本原理实际上是无法证实和证伪 的,它是一种类似于审美的建构的产物.因而可以说以真 理自居的认识论也是漂浮在审美的船舶之上的.何为审美 化?韦尔施认为,”„审美化?意味着非审美的东西被制造 成,或理解成审美的东西.”[4j(Pl09)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 出,审美化其实包括现实中的审美化现象以及一种审美化 地观看和掌握世界的方式和观念. 对于审美化,韦尔施的态度是矛盾的.在传统的美学 观念中,采取的是一种控制和消灭感觉的策略,这是传统 美学的弊端所在,现代的审美化则恢复了感觉的地位,但 同样存在着感觉泛滥所造成的情感麻木.一方面现实的审 美化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另一方面审美化又有其不 可避免的弊端.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面的审美化实际上是 一 种对传统的理性统一的模式的回归,它意味着以审美化 的形式将多元化的世界还原为一个统一的模式和标准.将 一 切非审美的东西制造成或理解成审美的东西,这和韦尔 施所~tt:N的传统理性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韦尔施一方面 为审美化正名,另一方面又反对全面的审美化.正如他自 己所说,”有一条基本的审美法则说,我们的知觉不光需要 活力和刺激,同样也需要延宕和宁静的领地,也需要问断. 这一法则宣告了当今流行的美化趋势的失败.”L4”玲琅 满目的公共空间的艺术只会造成一种美的过剩和审美情感 的麻木,随之而来的与其说是喜悦不如说是烦恼.”试图赋 予我们的世界以美,到头来得到的却只是漂亮和虚华,最 终,至少在具有审美敏感的人那儿,引起的是冷淡和厌倦. 无论如何,没有人敢说当今的审美化是成功的.”[4](Pll1)所 以,韦尔施一方面在论证审美化,另一方面又反对现实的 全面审美化.因此这里就需要有一种审美的理性,一种契 第5期张志国:横向理性与美学重第33卷 合当今现实的反思的审美意识.也就是说,一方面要认同 审美化,采用一种审美化的对待现实的态度,另一方面又 要对审美化有着足够的反思.韦尔施认为,有必要建立一 种公正的美学.在韦尔施看来,”美学对于生活,不应像今 天普遍化存在的那样,只是一种装饰关系,而应该是伦理/ 美学的权威.美学的表面可能作为的外形,然而,其 伦理/美学的内核,目标却是公正.”L4_f他认为,审美中 存在着一种伦理的维度或者说包含有伦理学的因素.在这 里,他的”横向理性”的观点又在悄悄发挥着作用.因为, 美学与伦理学虽然具有异质性,但是按照”横向理性”的 思维模式,二者之问应该具有过渡和桥梁.韦尔施认为, 在审美中人类的初级生存愉悦要求被超越,I十华为一种高 尚的需要;而且按照”横向理性”的思维模式,审美应该 平等地对待各种感觉.伦理的内在诉求是公正,审美中同 样有这种公正的因素.因此,在审美内部同样存在着一种 公正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去认识审美的伦理/美学维 度,并使这一维度在现实中发挥其作用.既然现实存在中 已经形成一种全面市美化的状况,造成了,种美学对于非 美学因素的强权和压迫,那么就应该限制这种泛滥的审美 化,尊重审美化视野下的盲点文化. 按照韦尔施的逻辑,真理,伦理,现实和审美都有各 自的合理性领域,但它们之间又不是相互隔:绝的,而是具 有相互的缠绕和过渡.审美是认识的基础,但又不同于认 识本身;审美和伦理的相连,但又不能取代伦理;审美建 构了虚拟的可塑的现实,但又不能完全置换客观现实本身.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这是因为,韦尔施从”横向理性” 出发,把审美合理性仅仅看作是多元的合理性的一个领域 而已,这个领域和其它的领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权和优 势.对于”横向理性”而言,现实和虚拟的电子传媒世界, 审美,科学和伦理,感性,知性和情感等等之间是作为异 质而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的,但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一个统一 的标准来衡量孰优孰劣,它们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多元 中的每一元都应该得到公正的待遇.韦尔施赞同多元化, 反对垄断和集权,这是一切后现代主义者的基本立场,也 是”横向理性”的必然有求.韦尔施的”公正美学”并不 一 般意义上的公正,而是坚持一切审美因素的异质性的权 利,同时也是坚持非美学因素合理存在的权利.所以,多 元化是美学的原则,也是美学对待非美学的原则.正如韦 尔施所说,”一边是多元化,一边是美学与非美学的辩证关 系,两者构成了现代市美意识的基本法则.”„„美学与非 美学的存在是辩证的,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而当前者完 全吞并了后者的时候,实际上也宣布了美学自己的终结. 美学和非美学都有自己的关注视野,而每个视野都有自己 的盲点,因此需要一种多元的视野.在全面审美化的情境 中,也就需要为美学所关注不到的盲点文化辩护.可以说, 韦尔施对美学的认识是站在美学之中,又站在美学之外的 , 种观照,因此他提出超越美学的美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在这些主张的背后,有一种观念在默默支撑着韦尔 施的理论框架,就是”横向理性”的思想. 那么,如何进行美学重构呢?按照韦尔施的逻辑来说, 一 种新的美学观念应该具有一种”横向理性”的特,征,它 应该倡导多元,尊重异质,那么这种美学会具有怎样的特 点呢?首先,在韦尔施看来,这种美学从内部而言或者说 从美学自身的合理性而言,应该”必须盖审美的所有领 域”,_4”“也就是说所有和审美相关的语义素都应该得到 涵盖,都应该得到尊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克服传统的一些 美学偏见,比如:认为美学仅仅关注艺术,像黑格尔和谢 林那样把美学等同于艺术哲学,并力图寻求一种唯一和普 遍的艺术概念;认为审美是精神的和超越的,升华的,因 而剔除审美中的感性因素;还有像席勒一样的认为审美是 与世隔绝的游戏,因而剔除了外在的生活世界,或者单纯 追求一种为艺术的艺术;另外,传统的审美主要是一种视 觉艺术,缺少对听觉的足够重视.以上种种,都是对”横 向理性”的背离其次,从美学的外部或者说非美学而言, 美学应该尊重非美学,宽容非美学领域的独立存在,公正 的对待异质性.在这方面,美学应该反对这样一种独断主 义,也就是认为美学是唯一合法的领域,而贬低科学和道 德.韦尔施认为,美学学科应该进行扩展,与其它学科进 行交流和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研究领域,并且倡导一种普 遍的跨学科性.韦尔施的这种看法实际上是他的”横向理 性”的延续,在他看来,”理性的不同类型不可能滴水不漏 地彼此限定,而是在其核心部分表现出纠缠不清和相互转 换的状态”,_4…”因此单纯从内部的规定性中研究美学注 定是局部和片面的,而只有在学科的纠缠,渗透和转化中 美学的性质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理解.在这种情形下, 一 种超越美学的美学成为韦尔施对美学发展的一种展望. 三,韦尔施思想的意义 韦尔施运用了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资源对审美化 现象进行了理性的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横向理性”的 概念.这一概念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有许多相似之 处,他们都在承认理性的多元的前提下力图使理性之间进 行对话,弥补理性之间的缝隙.不过,较之于哈贝马斯的 “交往理性”,”横向理性”为这种交往对话提供了一种内 在的对话基础,也就是说各种合理性之间在实质上具有相 互纠缠和相互过渡.虽然韦尔施自称为”准确的后现代主 义”,并认为”准确的后现代主义”只是,种激进的现代 主义.我们且不管这种名词上的变化,毋廊置疑的是他所 谓的”横向理性”确凿无疑的是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有人 把后现代主义分为解构的后现代主义和建构的后现代主义. 前者的代表如罗兰?巴特,德里达等人,后者的代表是格 里芬等人.解构的后现代主义反对一切的本质,逻各斯中 心,二元对立,力图把一切理性的建构撕成碎片;建构的 后现代主义则倾向于用后现代的观点重新审视和建构我们 的观念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韦尔施更像一个建构的后 现代主义者.他清楚地看到了解构的后现代主义者解构之 刀下的理性的累累碎片,而力图重建一种新的理性模式. 这种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理性的完全统一,也不同于解构的 后现代的完全割裂,而是处于二者之间.这种考虑可谓用 心良苦.他的”横向理性”正是这样思考下的产物.作为 一 个哲学家和美学家,韦尔施敏锐地注意到了现代生活中 的审美现象发生的一些列巨大的变化,并试图对这些现象 作出自己的理论概括和说明.这种尝试和努力是值得肯定 和令人钦佩的.他的《重构美学》实际上(下转第66页) ? 53? 第5期宜春学院(社会科学)第33卷 予历史人物,行为事件的”人性化”理解.作为首辅的申 时行在当时的政治形势,自己肩负的职责道义和自身追求 的综合因素影响下,无奈而现实地奉行中庸之道.时人叶 向高曾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作有权之事,则势固必 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 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卷硼?一十一?故而,我们不应该苛求 内阁首辅申时行能匡扶济世,甚至将当时万历的”失政” 之责归之于他.他能现实务政,在矛盾中寻找制衡点,监 督国家行政,注重皇帝德行的培养,关注民生,边防,挽 救人才,维持”上行下效”的行政秩序,稳定社会发展, 没有造成后来那种皇帝消极抵抗朝臣,不理朝政,乃致行 政趋于瘫痪的局面,这是值得肯定的.总之,我们应该理 解申时行当时的中庸政治,客观审视,不要简单评判为 “首尾两端”,”碌碌无为”. 参考文献: [1]张廷玉.明史.列传第一百六[z].北京:中华书局, 】774. [2]明神宗实录[z].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 所,1985. [3]国朝献征录[z].转引自韦庆远.明清史新析[M].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4]韦庆远.明清史新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5. [5] [6] [7] [8] [9] [1O] [11] 孟森.老北大讲义.明史讲义[M].北京:时代文艺出 版社,2009. 王其榘.明代内阁制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9. 明世宗实录[z].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 所,1985. 牟复礼,崔瑞德等.剑桥中国明代史fM].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北京:三联书店,2004. 申时行.召对录[z].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马克.布洛赫着,张和声,程郁译.为历史学辩护[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上接第53页) 正是运用了”横向理性”这一思维成果.韦尔施运用其 “横向理性”思维模式,对审美化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同 国内不少研究者对审美化极力赞扬不同,韦尔施敏锐地看 到了审美化的弊端所在.用审美化的面纱遮盖起真理和伦 理的真面目,以审美的名义贬斥科学与道德,这实际上又 导致了一个新的霸权局面,即全面的审美化.审美的泛化 导致了审美的霸权,全面的审美化实际上意味着审美化的 溃败.韦尔施重新解释了”审美”这一概念,并且对审美 化的现实给予了一分为二的较为中肯的评价,并提出了建 立一种”公正的美学”和”超美学的美学”的理论主张. 尽管他在《重构美学》中的个别分析有些勉强和语焉不详, 比如说对于”审美”这一概念的分析还不是很细致和彻底, 尽管他的有些思考还有些推测和独断的地方,尽管他的超 ? 66? 美学的美学主张似乎有取消美学的嫌疑,但是这些思考从 总体上来说是深中肯綮和较为成功的.他对于后现代和审 美化现象的分析对于我们的理论思考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 意义. 参考文献: [1]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科尔纳.后现代转向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德]沃尔夫冈.韦尔施.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4][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上海:上海译 文出版社,2002.
/
本文档为【【word】 横向理性与美学重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