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

2018-03-21 9页 doc 24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 周爱光(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在对国内关于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几种主要观点评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国体育的超越性、制度性和失衡性3个特征,并从体育人口、奥运会成绩和国内体育产业总值(GDS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3个方面探讨了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及必要条件。认为目前我国体育总体上处于大国体育阶段,尚未达到体育大国,而建设体育强国是我国未来体育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大国体育;体育大国;体育强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 周爱光(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在对国内关于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几种主要观点评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国体育的超越性、性和失衡性3个特征,并从体育人口、奥运会成绩和国内体育产业总值(GDS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3个方面探讨了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及必要条件。认为目前我国体育总体上处于大国体育阶段,尚未达到体育大国,而建设体育强国是我国未来体育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大国体育;体育大国;体育强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1-0001-04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国人的百年梦想,金牌第一的优异成绩使国人倍感自豪,“无与伦比”的国际赞誉使国人更加自信、自强。北京奥运会的辉煌,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再一次激起了国人的“强国梦”,随之而来的“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之争成了体育学界的热点问题。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理想的民族,为实现体育强国而奋斗,现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迈气概。中华民族又是一个务实的民族,实事求是地面对现阶段我国体育的实际,反映出中华民族追求真理的执着。因此,当把“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作为我国未来体育发展战略的时候,弄清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概念的内涵,准确地把握现阶段我国体育的实际显得尤为重要。 1 几种主要观点及其问题所在 1.1 几种主要观点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之争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已经是体育强国。这种观点以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异成绩作为体育强国的,认为“中国在北京奥运比赛中金牌总数第一,当之无愧地就是体育强国”。 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是世界体育强国之一。这种观点认为,体育强国是指体育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一流和前列的国家,“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体育强国之一”。但鉴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至少在预见的未来,我国几乎不可能达到大众体育强国的目标”。也就是说,我国已经是竞技体育强国,尚不是大众体育强国,但已经是世界体育强国之一。 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尚不是竞技体育强国。这种观点认为,虽然我国金牌不少,但并不能认为我国已经是竞技体育强国了。因为无论从金牌的“含金量”,还是从奖牌的绝对数来看,我国的竞技体育还有很大的差距,金牌大户并不等于竞技体育强国”。 第四种观点认为我国尚不是体育强国。这种观点认为“就目前我国体育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正处于积累量的快速发展阶段,并朝着体育强国的方向发展,但离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从我国的体育人口和人均体育场地等指标来看,“将我国称之为体育大国恐怕还有些牵强”。 1.2问题所在 上述观点为我们把握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是综观上述观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种观点仅以竞技体育的成绩来判断体育强国与否失之片面。因为体育是由不同体育领域构成的综合体,而竞技体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领域,仅依据竞技体育的成绩不能够判断我国体育的整体水平。与我国在经济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人民勒紧腰带虽然实现了“两弹一星”的宏伟壮举,但并不表明我国就是经济强国一样,举国体制下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也并不能表明我国体育的整体水平已经进入了世界强国之列。 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已经是竞技体育强国有其道理,但在指出我国还不是大众体育强 国的同时,主张我国已经是世界体育强国之一的观点让人费解。因为这会使人们产生困惑,即由一条“硬腿”(竞技体育)和一条“软腿”(大众体育)支撑的“体育强国”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强国。 第三种观点不符合现代竞技体育的现实。当今世界的竞技体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包揽所有的奥运金牌,必然会有强项和弱项,力争在影响力大的体育项目上获得好成绩无可非议,但不能因此而认为奥运金牌的“含金量”不同。这与联合国的提案以票数的多少决定是否通过一样,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一票与孟加拉国的一票具有同样的价值。竞技体育的强弱是以奖牌来说话的,奖牌的数量反映了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 第四种观点认为我国还不是体育强国。这种观点比较符合现阶段我国体育的实际情况,遗憾的是这种观点没有对“将我们称之为体育大国恐怕还有些牵强”的论点给予进一步说明。 2 “大国体育”的特征与“体育大国”的必要条件 2.1 大国体育的主要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有960万km2和13亿人口,是世界公认的大国。如大国经济、大国政治、大国教育一样,我国的体育也是大国体育,而且是发展中国家的大国体育,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的大国,其体育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现阶段政治经济的制约,表现出我国大国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超越性。超越性是指我国体育的部分领域,如竞技体育可以超越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国家通过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奥运争光战略,目的是在国际大赛尤其是奥运会上为国家争得荣誉。这种超越性体现在不受市场经济的制约,不计投入产出的经济成本和人力资源代价,主要突出政治优先原则。 第二,制度性。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之所以能够屡创辉煌,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举国体制。在举国体制下,我国的竞技体育全国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体系化,确保了国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专项使用,高效运作,早出训练成绩,这种制度化的竞技体育体系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也无法比拟的。 第三,失衡性。失衡性是指我国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发展不平衡。当我国北京奥运会金牌第一,成为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的时候,我国还有70%的亚健康人群,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二十几年下降,农村体育十分落后,体育人口和人均体育场地等反映大众体育水平的指标,以及在体育产业、体育科技、体育文化、体育教育等多个方面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同时,这种失衡性还表现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体育、城市与农村的体育等方面的差距。这说明,我国体育的整体发展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符,必然会受到现阶段我国政治、经济的制约。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同时也是科学定位我国体育,协调发展我国体育,建设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指导思想。 2.2体育大国的必要条件 虽然体育大国与大国体育中都含有“大国”一词,似乎是同义概念,但由于限定词的位置不同,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大国体育”的限定词是“大国”,是指大国中的体育,具有大国体育的特征;而“体育大国”的限定词是“体育”,是指体育的大国,同样需要具体的指 标体系,否则就不能判断体育大国。这一点可以从其他领域得到说明。例如,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政治大国,而日本则不是政治大国,其重要条件之一是中国作为5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具有否决权,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日本则不具有这种资格和作用。同样,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而我国2006年才步人世界“经济大国”行列,因为世界经济大国也有其公认的标准。中央党校张伯里教授指出,“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至少具备两个条件,满足3个5%:一是要有相当巨大的国民经济总量规模,其衡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值的5%以上。二是要有相当密切的国际经济联系,有两个衡量指标: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以上;本国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占世界外汇储备总额的5%以上。”2005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5%,外汇储备占世界外汇储备总额的20%,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4.8%,距离经济大国只差一步之遥,2006年我国的GDP已占世界生产总值的5.5%,完全达到了世界经济大国的条件,步人了世界经济大国行列。 以上说明,大国并不是什么都大,小国也不一定什么都小,不能因为我国是大国就说我国是“足球大国”、“棒球大国”等,与成为经济大国一样,成为体育大国也应当有一定的条件和指标。虽然现在国际上还没有评价体育大国的指标体系,但要称之为是体育大国至少应在一些主要指标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不足,尤其缺少国外体育状况的真实数据,造成了与发达国家体育进行比较的困难。这里仅根据已掌握的数据,从体育人口、奥运成绩和国内体育产业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3个方面,提出判断体育大国的几个必要条件。 1)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是反映一个国家群众体育水平的重要指标。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的调查数据表明,2007年我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28.2%。我国的标准是每周至少3次参加30 min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 2005年美国成年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占49%。美国的标准是每周5次以上,每次30 min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锻炼。 日本把20岁以上成年人的体育活动从0-5分为5个等级水平,水平3是指每周2次以上,每次30 min以上;水平4是指每周活动2次以上,每次30 min以上并有较大运动强度。2004年日本成年人处于水平3的为20%,处于水平4的为16.1%,两者之和为36.1%。 澳大利亚按照每周活动的次数划分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比重。2007年澳大利亚成年人每周活动5次以上的占24.6%,每周活动3-4次的占18.9%,两者之和占43.5%。虽然澳大利亚在成年人体育活动的强度上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从成年人经常选择的前10位的体育项目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活动时间和强度。这些体育项目和所占比例是:散步(其他)33%、健美操,体适能20.2%、游泳12.0%、白行车9.7%、跑步7.6%、网球5.8%、散步(丛林)5.7%、高尔夫5.6%、室外足球4.2%、似篮球项目(netball)3.2%。 德国的群众体育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根据刘波的研究,2000年德国有体育俱乐部808万个,会员2 68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2.63%,加之在商业性健身中心锻炼的人群,德国的体育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2/3,即60%以上。 以上的数据表明,我国群众体育距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如果与发达国家一样以年满20周岁以上的成年人为调查对象,那么我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比重还将会下降,达不到现有的28.2%。因此,按照我国体育人口的标准,参照上述发达国家的情况,当一个国家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成年人占该国成人总数的35%以上时,可以认为该国达到了体育大国的群众体育水平。 2)奥运会成绩。 国际上有多种大型的体育单项比赛,如国际田径锦标赛、世界杯足球赛等,参加这些 竞赛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某个体育项目的竞技体育水平。而4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国际上最大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其成绩是反映一个国家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竞技体育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竞争性,而竞争的胜负反映竞技水平的高低优劣,并用奖牌和名次来标示,因此奥运奖牌和成绩名次客观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水平。根据体育比赛的特点,我们认为,凡是进入奥运会前16名的国家都可以认为该国达到了体育大国的竞技体育水平。从我国近几届的奥运会成绩来看,我国早已达到了体育大国的竞技体育水平。 3)国内体育产业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的重要领域之一,而国内体育产业总值(GDSP)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则是反映一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根据鲍明晓的研究,1994年欧美部分国家GDSP占GDP的比重分别是:瑞士3.37%、芬兰1.7%、西班牙1.68%、英国1.56%、德国1.25%、法国1.09%、意大利1.06%、加拿大1.1%,1999年美国2.4%。而我国的统计数据表明,东部发达省份的GDSP占GDP的比重大体接近1%。2001年北京1.6%、2000年浙江0.92%、2002年广东0.57%、2001年辽宁0.78%。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比重非常低,四川0.07%、重庆0.10%、安徽0.16%、内蒙古0.03%,因此,鲍明晓认为,即使我国的GDSP有500亿元左右,占我国GDP比重只约为0.5%,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上述国外数据均为10年前的数据,随着21世纪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有了长足的进展,其GDSP占GDP的比重也逐渐提高。如果以现有的数据为基准,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作为体育大国的体育产业指标的话,那么—个国家的GDSP占GDP的比重应为1.0%以上。很显然,我国的体育产业尚未达到体育大国的水平。 以上的分析说明,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3个领域中,除了我国的竞技体育已达到体育大国的水平外,其他两个领域均未达到。另外,在学校体育、体育科学研究、体育场地、体育组织、体育指导员等方面也应当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以便找出更能全面反映体育大国的指标体系,这是今后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总之,上述3个方面的分析说明,我国现阶段尚不是体育大国,而是具有明显的大国体育特征。 3 体育强国的内涵 体育强国是指体育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一流或前列的国家,我国现阶段尚不是世界体育大国,更不是世界体育强国。虽然现在国际上还没有关于体育强国的评价体系,然而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有其需要满足的必要条件。根据上述分析,现阶段成为世界体育强国至少应当满足3个必要条件,即在群众体育方面,年满20岁的成年人中体育人口占45%以上;在竞技体育方面,奥运会的奖牌数和成绩名次进入前8名;在体育产业方面,GDSP占GDP的比重1.5%以上。当然,还有学校体育、体育俱乐部、人均体育场地、体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指标需要进一步研究。 体育强国是中华民族始终为之奋斗的目标,在成功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既是面对了我国还不是体育强国的现实,又具有科学、协调发展我国体育的深刻内涵,无疑,这对我国体育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全面深刻地理解体育强国的内涵,客观地面对我国体育的现状,理陛地分析我国体育存在的问题,科学地定位我国体育的发展阶段,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体育大国建设,不断向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张洪潭(北京奥运启示录[J](体育与科学,2009,30(2): 1-8. [2]徐本力(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 93-98. [3]胡世君,中国体育强国之路初探[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6): 3-4. [4]徐伟煌,田雨普,孰大焉,孰强焉,——论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之争[J].天津体育 学院学报,2009,24(2): 104-105. [5]张伯里(中国正接近世界经济大国[EB/OL](人民网百家讲堂, 2006-08-24. [6]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N].中国体育报, 2008-12-19(6). [7]藤本和延,体育白皮书[M](东京:日本笹川体育财团,2006: 26. [8] Participation in Exercise, Recreation, and Sport,2007Annual Report[R]. Australian Government,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 Department of Healthand Ageing,2008. [9]刘波,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群众体育关系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1): 64-68. [10]鲍明晓,我国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J](体育科研,2005,26(6): 1-12. [编辑:李寿荣]
/
本文档为【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内涵探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