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白酒市场分析报告

2017-09-18 26页 doc 52KB 189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白酒市场分析报告白酒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白酒市场营销分析报告 3、酒企业营销观念的滞后导致发展遭遇“瓶颈” 既然中国的白酒具有得天独厚的认知资源和产品优势,但为什么中国至今没有一个强大的世界级白酒品牌呢,这其中的各种原因也许很多,但是有一点至关重要:中国的白酒企业在营销观念滞后,品牌战略缺位。 中国的白酒中,最具有成为世界级品牌基础的品牌无疑非茅台莫属,茅台不仅在中国尊为国酒,而且在世界级名酒舞台也有惊艳亮相的记录,但是,落后的观念让茅台在营销和品牌上不断的犯下错误:在中国高档酒第一品牌的位置让给五粮液,又被水井坊占据了最贵的酒的定位,...
白酒市场分析报告
白酒市场报告 中国白酒市场营销分析报告 3、酒企业营销观念的滞后导致发展遭遇“瓶颈” 既然中国的白酒具有得天独厚的认知资源和产品优势,但为什么中国至今没有一个强大的世界级白酒品牌呢,这其中的各种原因也许很多,但是有一点至关重要:中国的白酒企业在营销观念滞后,品牌战略缺位。 中国的白酒中,最具有成为世界级品牌基础的品牌无疑非茅台莫属,茅台不仅在中国尊为国酒,而且在世界级名酒舞台也有惊艳亮相的记录,但是,落后的观念让茅台在营销和品牌上不断的犯下错误:在中国高档酒第一品牌的位置让给五粮液,又被水井坊占据了最贵的酒的定位,过多过杂的延伸开发茅台液、茅台王子酒等系列产品、发展茅台干红、茅台啤酒等跨品类的产品,可以说茅台的延伸产品几乎没有一个算得上成功,白白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同时也削弱了茅台酒在大众心智中的地位。茅台的优势在于在大众的心目中占据了“中国最好的酒”的认知,这一点甚至超过五粮液。但是,如果茅台仍然采取品牌泛化的策略,茅台依旧无法真正的走向世界。今年茅台确定了未来几年内销售额达到100亿销售额的蓝图,这又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为了这个目标,茅台将会不惜犯更多的错误。 相比之下,五粮液在营销观念和品牌运作上比茅台要强,但是,在品牌战略的管理方面依旧十分混乱,早先过度开发子品牌和延伸品牌,使五粮液主品牌失掉了一鼓作气,占据中国白酒绝对领导地位的机会,其后,五粮液试图进入芯片、汽车等行业的进行多元化发展的策略更加证明了其在品牌战略方面的弱势。 除此之外古井、汾酒等老牌名酒在酒业的发展也遇到瓶颈,并不自觉的开始向酒店、药业多元发展。几乎中国白酒企业发展的里程都经历这样一个历程: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开始觉得在白酒行业再上台阶很难,进入一个瓶颈阶段,但是为了做大,开始进入到非白酒行业,自然而然,就好象亚洲烟草业的大王红塔集团在非烟行业里无所作为一样,白酒企业在非白酒行业里同样缺乏作为。实际上市场并没有衰落,甚至远远没有饱和,世界前三位的知名洋酒业企业销售额都在40亿美元以上,而中国的白酒企业,即使是曾经拥有上百个品牌的五粮液销售额也没有超过20亿美元,相当一部分品牌的销售额基本都在10亿美元以下。是什么原因让中国企业过早的进入瓶颈,我们只要到白酒企业里看到上百个各种各样不同价位、不同包装的延伸品牌、各种各样希奇古怪的品牌名、毫无差异同质化严重的产品群,我们就应该知道,中国白酒企业最大的瓶颈来自于营销观念的滞后。 第二部分中国白酒品牌营销过程中存在的六种错误假设 新的竞争环境下,老的营销观念不仅已经难以奏效,甚至成为企业建立品牌的陷阱。 温水煮青蛙——白酒营销环境的变化与观念滞后在各种行业里,白酒行业也许是“营销专家”最为集中的一个行业。但是,白酒行业的“营销”也是最为初级和落后的。在对中国的白酒企业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今天的白酒行业正被一些并不健康甚至错误的营销观念所误导,相当一批企业或者营销人沉溺在曾经成功的经验里,一些根本无法适应现有竞争环境的观念在他们那里已经根深蒂固。 不可否认,第一代的白酒企业领导和营销人曾经创造了白酒行业的辉煌,成就他们今天在中国白酒行业的地位。但是从根本上而言,现今的市场和传播环境相比于10年、甚至5年前的中国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10年前的中国白酒市场所面临的传播环境是:产品多,知名品牌不多,产品和品牌信息有限,那个时代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美好时代,只要一投广告,产品就供不应求,那是一个知名度制胜的时代。 不知不觉当中,中国市场营销和传播的环境已经改变。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品牌繁多、信息爆炸、消费者接触广告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另一方面,白酒的品牌越来越多,进入消费者的头脑和心智也越加困难,这个时候,知名度制胜时代已经转化到区隔制胜时代,竞争由市场转向心智,这个时候,企业们普遍发现:几年前还凑效的广告轰炸、新包装、品牌延伸、全线产品等策略如今越来越难有理想的效果了,一些企业甚至就是在这种策略的影响之下垮掉。 这就是温水煮青蛙效应,青蛙对外界的竞争环境变化无法觉察,直到最后被煮熟。在今天这个超级竞争时代,品牌竞争的焦点已经由市场转向消费者的心智,而今天的白酒行业所流行的营销观念是基于一些错误的假设而成立的,它们正把很多白酒企业引向歧路。 错误假设一:白酒营销成败的关键是做好终端和促销 在今天的白酒行业,终端和促销被列为企业营销的同等大事,来自白酒营销人员的说法是“有得终端者得天下”。作为营销组合的一部分,渠道、终端甚至促销都是重要的,这关系到企业的产品是否能够在市场上出现、被消费者看到,但这并不表明终端和促销到了可以决定白酒品牌命运的地步。 为什么那么多的白酒企业关注终端、不断推出新花样进行促销,而消费者还是不买单,,促销和名目繁多的开瓶费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一些效果,但是长期来说,消费者还是倾向于购买那些在自己的大脑里有牢固的基础和位置的品牌。没有一个企业可以依靠终端或者促销维持长久的生存和发展。相反,名目繁多的入场费、上架费、促销人员费用、导购人员费用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这种以终端为本,以促销为纲的策略,把相当一批白酒企业引入了误区。 终端是关键的,但是我们可以想想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终端和促销变得如此关键,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白酒的同质化严重。大部分白酒品牌之间缺乏差异,从而导致了消费者无从选择,企业不得不通过终端的建设和促销争取那些随机性客户。试想,当你的品牌没有任何差异和特点,当“别人是白酒而你也是白酒”的情况下,当你的品牌在消费者那里没有任何位置,消费者不会指名购买的情况下,终端是不会给你位置的,你要获得位置,只有支付上架费、陈列费、并且不停的促销。 可以说,没有一个白酒品牌可以真正依靠终端来获得长期的市场地位,而且一旦你减少了终端的投入,销售量马上大幅度的下降,终端的逻辑是这样的:你可以付钱让终端帮你推销你的品牌,别人也可以付钱终端帮助他的品牌,这个时候大家又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最后还是变成了钱的竞争。所以终端的竞争是花钱的竞争,而不是赚钱的竞争。 反过来我们可以看到:当各个品牌都争相促销、发起终端争夺战的时候,五粮液、茅台甚至二锅头这样的品牌基本也很少做促销,甚至支付给渠道的利润也远远低于平均水平,但这并没有影响茅台和五粮液的销售量,大家都在降价的时候剑南春甚至不断在提价。这验证了一条规律“进入终端和市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进入消费者的头脑中”。要长期解决终端竞争的困扰,最好的方式还是让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独特的位置。 错误假设二:“白酒的竞争是品质竞争,高科技可以带来高品质” 中国老牌名酒成功的经验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质量”,一个老牌名酒的企业负责人在自己的书里到处宣扬如何狠抓质量,取得辉煌。然而今天,虽然他也狠抓质量,但还是挽救不了企业衰落的命运,这究竟的什么原因呢,, 对于消费者来说,质量确实关键,但问题在于,如何让消费者认同你的质量,,这一方面与产品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认知。在消费者那里,认知就是事实,而在消费者认知当中,从来就没有所谓“物美价廉”这个概念。我们在研究一些老牌名酒的营销报告的时候,几乎大家都提到一个“定位”,做“老百姓喝得起的中国名酒”,消费者会相信只卖5块钱的中国名酒“质量”比50块钱的好吗,当然不会,更何况白酒行业还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事实“95%以上的喝酒的人都不真正的懂酒”,消费者不是专家,他只能依靠自己的认知来选择品牌。 还有一种与“质量”有关的想法听起来很与时俱进——“高科技白酒”,“低甲醇、绿色的新型白酒”一度是白酒行业很热门的话题,这实际上违背了大众对白酒的认知。河南的天冠酒打出了“纯净酒”的概念,然而这个就违背了大众对白酒认知的品牌一开始就注定走了这样一条不归路。在今天这样一个崇尚科技的时代,为什么高科技白酒没有出路呢,,我们还是首先来研究一下消费者关于白酒的认知和常识。白酒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产品,一种精神产品,白酒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传统。以陶瓷为例,今天的高科技陶瓷远远没有古代 的陶瓷价值高,同样白酒也是。消费者不会接受现代机械生产出来的白酒,他们宁愿相信老工艺,就像食品一样,他们相信老字号。你听说过轩尼诗在搞什么高科技轩尼诗吗,,显然不会,你听说过绝对伏特加会宣传什么绿色概念吗,,显然不会。绿色、健康、高科技的概念都不符合消费者对白酒的认知,科技的概念可以作为企业的策略在企业内部运作的过程中实施,但千万不要当作传播概念对外传播。 茅台集团推出的“红河酒”也是这样一种类似的高科技产品,茅台集团为红河酒可以说费煞心机,动用了大量的科研人员,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宣传,然而,所有的投入都注定是浪费的,试想一下,如果在喝酒的时候你想到的是在喝“甲醇、乙酸等等这样的混合物”你还会喝下去吗,,我想你不会,所以这种“有磁化技术,对身体无害”的红河酒注定是不会成功。 我们可以看看国外成功的洋酒品牌,它们在不停的强调和标榜的东西是什么,,手工生产、使用年老富有经验的工匠、它们甚至只字不提用“精密仪器勾兑”而是经验丰富的调酒师凭灵感调制,他们更不会去宣传“喝我们的酒对肝脏有好处”,难道欧洲的酿酒科技不如中国吗,显然不是,每一个品类都具有自己的特质,违背这些特质,你将很难打造品牌。 错误假设三:“产品线越齐全,可以获得最大分额的市场越大” 在白酒行业,另一个最为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全线价格的产品,几乎大部分白酒企业都拥有中高低档的产品,关键还在于:这些中高低档的产品都属于同一个品牌。企业们总是振振有辞: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我们的策略是高档建形象、中档走销量、低档占市场,实际上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听起来天衣无缝,实际上全线产品的策略蕴涵着诸多的危机和问题,当你使用同一个品牌名的时候,高中低档的产品本身就模糊和混淆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汾酒的全线产品中,低至三五元,高至三百多,大大小小数十款产品,当一个消费者希望卖一瓶汾酒送给朋友的时候,消费者马上就产生困惑,明明我买的是300元的汾酒,朋友是否会认为这个汾酒是20块的,,另外一个问题,当有人问起汾酒是什么档次的时候,,你如何回答,,“各种档次,,”,很明显,破坏品牌本身的专属性是全线产品策略一个致命的问题。 全线产品还容易产生另一个客观的问题,那就是给终端的铺货带来困难。茅台集团的开发的福禄寿禧酒分福、禄、寿、禧四瓶酒,同时又分金、银、铜三个档次,一共12瓶酒,试想当消费者决定购买福禄寿禧酒之后将面临两次选择;一、福、禄、寿、禧中的某一种;二:金银铜当中的某一个档次,在营销中,消费者每增加一次选择,平均就会减少50%。而另一方面看,12瓶酒要进入终端,终端陈列费用将是两瓶酒的6倍,而零售商通常不愿意一次性购进那么多酒,这还会导致产品还没有销售就缺货。 正是基于此,全球顶级的营销大师“里斯”提出了著名的品牌力矩公式:品牌的力量与产品线的长度成反比。产品线越长,品牌的区隔越模糊,竞争力越弱。如果你观察成功的白酒品牌,你就会发现,无论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它们的产品线都不长。而古井、汾酒这些老牌名酒的产品线则分布到各个价位,上百个品种的古井或者汾酒让经销商都头晕眼花,更不用说消费者。 今天,金六福的产品线长度已经比刚开始的时候增加了两倍,各种各样的包装和价格所其到的主要作用是:“不断的削弱这个品牌,并加速它的衰落。” 结合以上的例子,我们不禁想,如果茅台不要开发那么多的延伸产品、副品牌、子品牌,将会有多成功呢,实际上,绝对伏特加已经给了这个答案,这个瑞典生产的伏特加品牌仅仅有同一个度数的两种口味,在短短的30年里,它的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是茅台的7倍多。企业主观的逻辑是:要增加销售收入,要从一个亿做到10个亿,只有增加产品。听起来似乎顺理成章,但营销的实质是,增加产品线只会减少企业的收入,只会把品牌从10个亿做到1个亿。 实际上,诸如古井、汾酒这样的陷入困境或者处境并不乐观的品牌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修剪产品线。营销的规律和数学的法则恰恰相反,营销的规律是“多就是少”产品越多,卖得越少,说的越多,消费者接受的越少。 错误假设四:“包装越出位,品牌成功就越有机会” 酒鬼酒的包装让产品同质化的白酒行业眼前一亮,行业的模仿立即一拥而上,一时间各式各样希奇古怪的包装纷纷上市,现代的火箭、飞机到古代的宝剑、龙、虎都成为了白酒品牌包装的道具。企业的观点是包装越出位就越吸引人,越具有差异化。 不错,奇形怪状的包装是可以吸引消费者和经销商,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你讲究会发现,消费者通常站在这些希奇古怪的包装面前欣赏上一番然后离开。也就是说这些包装起到了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却没有起到让消费者购买的终极目的。在这里我们用的是“欣赏”这个词,一旦消费者以欣赏的姿态去看一个品牌,那么它一定不会经常使用和购买,奇异的包装不是吸引消费者,相反拉开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武侠大家古龙也是一个酒仙,古龙对于酒包装的妙语是:“大凡好的酒,包装一定是最简单的”。无论是国内的茅台、五粮液、剑南春还是国外的洋酒轩尼诗,其包装都不会很复杂,复杂的包装和过于注重造型的包装容易让消费者把太多的注意力让在包装而非产品上,还会让消费者对酒的品质和价值产生怀疑。水井坊的包装是很精美,但是至少它保持了简洁的特征,只是在局部有所创意,即使如此长期来看,水井坊面临演变成了一个展示品而非消费品的危险。 前面我们强调,过于花哨和注重形式的包装事实上容易给消费者造成两种印象:第一,削弱消费者对酒本身的正面联想,甚至对酒的价值和质量产生怀疑,类似最著名的典故就是“买椟还珠”,这是一种不利的心理暗示,一个打扮花哨的人,人们往往怀疑其内涵。第 二,容易给消费者造成一种距离感。 实际上,也有一些白酒品牌通过包装出位来取得成功,例如五粮液生产的“一帆风顺”,作为一种礼品,“一帆风顺”的包装吻合消费者对它的第一认知,用来收藏,而非饮用,这就是“一帆风顺”使用“有创意”的包装但仍然取得成功的原因。 话是这样说,实际上大部分企业都不甘于十几年甚至几年坚持同一个包装,不断的变换包装看起来可以让产品根据新鲜感,但是对于白酒这样的产品来说,坚持传统、坚持简单是最佳的策略。最近,坚持了数十年白瓷瓶包装不变的茅台酒最近也开始在包装方面有所动作,目前可以看到的动向是,茅台推出了专门在专卖店出售的玻璃瓶包装,称为专卖店专供酒,这对茅台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兆头。茅台的白瓷瓶红标签的外包装已经深入人心,甚至成为茅台酒独特的识别,破坏这种识别也将对茅台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错误假设五:“名字取得越有创意,品牌的成活率越高” 好的品牌名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极其重要,但到底什么才是好的品牌名呢,,或许是受广告界的影响,创意的思想在企业界也开始泛滥,尤其体现在白酒的品牌名上。“龙行天下”“马到成功”“王者风范”“锦上添花”,这些有创意的名字和奇异的包装一样,一开始就有哗众取宠的感觉,与消费者拉开距离。茅台的“九月九的酒”甚至是出了高价购买一首流行歌曲的版权,最终也不被消费者认同。 什么是好名字,好名字应该有什么样的特质, 简洁,顺口是很重要的原则,品牌的传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语言,声音在传播,所以,简单容易记忆,顺口容易传播,保证了品牌名最大化的被消费者接受。独特,而最好没有太具体的含义。品牌的名字要具有记忆度,很重要一个要素就是独特,不相近,有一些企业为了独占某个类别,为企业所取的名字是通用名,例如“喜酒”“满月酒”这种名字违背了品牌的独特性原则,注定不会成功。 企业总是喜欢在品牌名上弄一些小创意,但是反而过早的透支了品牌的资源,也违背了独特性原则,古井集团曾经推出了“老八大”品牌;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成功之后,有企业推出了“茅五剑”,这些酒在市场上默默无闻。在白酒市场上,我们几乎看不到那些“名字有创意”的白酒品牌成为主角,做营销和品牌需要的是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 同样是地域性的品牌,浏阳河和长三角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表面上很相似,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浏阳河是一个特定的品牌名,具有地方的特征,而长三角是一个经济地 域的概念,所以,这样的品牌命名体现企业一相情愿的主观,却注定无法被消费者认同。好的白酒品牌名应该反映品牌的定位或者产品的基本特征,白酒的基本特征是传播、工艺、品质、历史、文化,抛开历史品牌不说,小糊涂仙、水井坊等品牌都反应了这些特征。而野太阳这样的品牌就完不符合白酒品牌的基本特质。活色生香这些品牌名都是与白酒的特质格格不入的名字,这将注定这些品牌不会有多少前景。 在取名方面,企业还有一种主观的想法是,各个子品牌之间有一点联系,这样有助于利用和积累品牌资源,例如五粮液成功之后推出五粮醇、五粮春、五粮神,这是品牌延伸的一种形式(后面一个将专门论述),这种方式在竞争并不激烈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成功,但是一旦竞争激烈,地位就会受到威胁。最初五粮液这几个品牌看起来似乎都还满不错,但是如果仔细观察你可以发现,这些品牌实际上正逐步的走下坡路。如果说五粮醇诞生那个时代,这种方式还可取的话,现在已经不行了,为了保持品牌的独特性,品牌之间应该拉开距离,名字也一样,因为在一个家族里很少出现多个英雄。 错误假设六:发展副品牌可以做大做强品牌。 发展副品牌是白酒行业最热衷的又一种策略,几乎大部分白酒品牌都热衷于此,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五粮液的示范作用:五粮液成功之后,多品牌战略、品牌延伸战略,大举进行,最多的时候品牌多达200个,最初的时候五粮春、五粮醇、五粮神等品牌销售都不错,这种策略引来各个企业的纷纷效仿。茅台推出了茅台液、茅乡缘等十多个姓茅的品牌,而古井、汾酒等也用令一种方式进行品牌延伸,遗憾的是在茅台那么多姓茅的品牌中,几乎没有一个称得上是成功的。而五粮液的五粮系列品牌也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开始下滑,这就是关于品牌延伸的规律:在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品牌延伸是好的策略,一旦竞争环境改变,竞争加剧品牌延伸就成为一个陷阱。 白酒企业界还普遍存在一种关于副品牌发展的逻辑悖论:原有的品牌很强大的时候例如五粮液,需要开发一系列的品牌来“分享”知名度和品牌资源,从而做大做强,实际上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策略。在品牌经营当中,很重要的思路是杀贫济富。品牌的资源来自于品牌独特的区隔,延伸品牌本身就缺乏独特性,极少可能成长壮大,反而会销弱了母品牌,在茅台开发的子孙辈品牌中几乎没有一个成功,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大多使用了副品牌。企业往往很主观的认为,茅台王子酒是茅台的儿子,消费者也一定会给老子面子,也消费茅台王子,不对,在足球场上没有一个球王的儿子成为新球王,父亲的枝叶太茂盛了,儿子很难得到必需的阳光。 无论多强大的品牌地位,都可以被副品牌毁灭。我们试想如果五粮液不发展品牌延伸,不发展那么多的品牌,五粮液的销售额将达到多少呢,,我们很难说一个具体的数字,但是 可以肯定他已经把茅台远远的甩开,走向世界,因为从口味上来说,五粮液更接近外国人口感,更容易被接受。 一直在品牌延伸领域保持低调的剑南春也开始了品牌延伸的举措,金剑南、银剑南等系列品牌的开发似乎在上市阶段反响还不错,但是,营销就是如此,短期的效果与长期总是相反的,当价格30多块钱的银剑南在不断的进入消费者的视线的时候,无形中也在不断的透支剑南春的品牌,品牌的延伸策略是剑南春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威胁,更要命的是,最初的时候这种策略所表现的市场反响通常都不会太坏,但是企业很快就会看到恶果,我们希望剑南春走好运。 实际上,在今天白酒市场上你几乎看不到副品牌成功的案例,而企业发展副品牌的另一种考虑是认为使用副品牌的策略可以节约费用,甚至还有观点认为可以通过多个副品牌来强化主品牌,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没有比一个新品牌默默无闻的死掉对企业的浪费更大的了,在品牌开发上,好的策略是使用具有区隔的独立新品牌。新品牌的区隔市场最好和已有的品牌拉开距离,让他们的名字、包装和概念尽量的区别开。只要稍作观察,你就可以发现,实际上茅台集团除了茅台酒以外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品牌不是那些茅字系列的产品,而是习酒。全兴集团开发的高档白酒叫做“水井坊”;沱牌集团开发的高档白酒叫做“舍得”。 对于以上六种“错误假设”很多一线的营销人员不以为然,的确产品线扩张延伸、副品牌、品牌延伸策略、包装至上策略、终端制胜等等营销策略确实曾经对于企业来说很有效,并确实让很多企业因此发展壮大。但是营销不是一门静止的科学,而是“实事求是”的过程,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品牌观念应该跟随社会环境、营销环境、消费者认知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做到“与时俱进”。 第三部分:如何建立强大的白酒品牌 成功必有规律,在营销界也一样,尽管每个企业拥有的资源、面临的问题以及面对的竞争环境各不相同,但是,企业营销的成功必须由一些潜在的要素构成并主导。 强势品牌应该依托一个强势的认知资源: 品牌的发展要发掘认知资源,中国的白酒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认知资源,那么要在中国发展白酒品牌也必须充分地利用认知资源。自加《香槟》 在中国,贵州和四川拥有白酒最优质的心智资源,贵州的白酒依托于贵州特有的自然环境、水系、中国酒都茅台镇、茅台的品牌资源;而川酒则依托过去的五朵金花, 五粮液等众多的知名品牌来建立起认知资源。在这些地方开发品牌,天生就拥有最好的品牌认知资源,不仅成功的几率更大,也决定了品牌能够走多远。 健力宝收购宝丰酒之后,当时的总裁张海希望把宝丰打造成为了高端品牌,“你的依据是什么,,”我问,这位总裁似乎胸有成竹的说“五粮液卖3块7的时候,宝丰就卖了3块5,宝丰绝对有这个基础”没有那么绝对的事情,价格最高的酒应该出自认知当中最好的产酒区域。就好象只有干邑区生产的干邑才称得上优质干邑。小糊涂仙、古绵纯这些品牌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成功的发掘和利用了消费者的认知资源。 除了贵州和四川,山西、安徽等地也因历史上白酒文化的积累而占据一定的白酒认知资源。 一定会有人问,难道其它的地方就不会出产好酒吗,,这个问题的实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认知当中是否有好酒,并不是云南出产的白酒当中没有一个可以和贵州和四川的相比,而是问题在于在消费者的认知当中,云南的白酒是不会好到哪里去的。前两年一个叫“云南白酒”的品牌偏偏不信邪,打出的广告叫做“结束云南没有好酒的历史”,很遗憾,要结束这段历史要花的时间和代价都不是企业可以承担的,还很有可能枉费心机,所以“云南白酒”注定没有成功。 除了地域性的认知资源以外,一些已有品牌的认知资源也是可以挖掘的和利用的。 贵州的赖茅品牌,赖茅是茅台酒的前身之一,这是最具有价值的认知资源,可惜的是这种资源一直在浪费。赖茅的酒不错而且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概念“茅台酒他爸”,完全有机会打造高端的白酒。去年深圳的一家企业和赖茅生产企业恒兴酒业合作推出了“赖永初”的品牌,作为一个品牌,“赖永初”显然不如赖茅更能够体现自己与茅台的关联,无论是“赖永初”还是“赖茅”,他们在产品和认知上都有与茅台竞争,在高端白酒市场上占据一席甚至主导地位的基础,但是,品牌运作的劣势让这些资源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 是另一个具有丰富认知资源的品牌,当然,杜康的问题比赖茅复杂得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杜康品牌由河南、陕西两省的三个企业共享,实际上,谁也没有真正的发掘杜康的品牌资源,而是在无谓的透支。 竹叶青、兰陵这些品牌都具有丰富的认知资源,发掘和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建立品牌,成功的机会更大。 强势的品牌源自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区隔 (一)、中国白酒打造品牌的“历史文化”误区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白酒品牌的成功在于历史和文化的挖掘,确实,历史文化是白酒品牌很重要的特征之一,但必须要强调的是:历史必须依托于认知,如果说,竞争并不激烈的年代里,杜撰的历史和文化还可能有一些市场的话,今天不被消费者所认知的历史和文化酒品牌都相继衰落。初期的依靠杜撰历史而成功的白酒品牌也相继受到挑战,消费者对传说、神话这类的概念已经不太感冒。 白酒是文化的产物,但是单纯的文化本身并不能独立支撑品牌,因为文化实际上是白酒的共性,通过共性来打造品牌首先需要巨大的投入,长时间的积累,这不是普通的企业可以承受的,其次,如果仔细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和认知,你会发现,几乎很少有消费者会因为“文化”这种虚无缥缈的概念而选择白酒品牌,“文化”这种概念只是在企业和营销专家的里出现,消费者的大脑里没有。 很多人认为小糊涂仙成功的原因是:成功的缔造了“糊涂文化”,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同样打着糊涂文化概念的“小糊涂神”又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小糊涂仙的成功在于它引入了一个概念“茅台镇传世佳酿”——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把它当作茅台生产的品牌,而当茅台镇开始禁止小糊涂仙使用“茅台镇传世佳酿”的区隔概念之后,小糊涂仙开始衰落。同样,茅台的文化是什么呢,,消费者购买茅台的原因不是历史也不是文化,是因为茅台是认知当中最好的酒,茅台有自己很明确的区隔是“国酒”。 甚至很多成功的白酒企业都没有真正的明白自己成功的真正原因,以运作水井坊成功而在白酒行业颇有名气的姜杰新运作了两个品牌“红太阳”和“品之味”,尽管这两个品牌进行了大量的宣传,终端铺得也很好,但是如果没有意外,这两个品牌都逃不脱失败的命运,因为这两个品牌虽然不缺乏文化,但是没有区隔。 以“文化”作为招牌的白酒品牌很少有成功的,“金叶神”要打造礼文化,结果“金叶神”没有成功;“水井坊”短期的成功以后,一些策划人声称“水井坊”成功的打造了“雅文化”,如果你问消费者你感觉到“雅文化”了吗,,消费者会觉得一头雾水。此外,以人际文化、神秘文化、伟人文化、美酒文化作为招牌的白酒品牌都没有成功。唯一文化概念成功的例证可能就是金六福,但是,我们要看到金六福的“福”文化背后有一个明显的利益点——“吉祥”。显然,文化是一件外衣,要在信息爆炸、产品过剩、传播拥挤的今天建立白酒品牌,必须采用更有效的方法。 (二)中国市场营销环境的变迁以及营销观念的变革 营销的方法和策略与企业面临的营销环境和时代特征息息相关。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从中国市场来看,营销的发展都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称之为产品时代。产品时代的特征是:产品供不应求,极度稀缺,这个时代,营销的战场在工厂展开。企业竞争的核心是“谁能够更多更快更好、更省的生产产品。”在我国的80年代初中期,就处于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盛产劳模,生产效率高的企业往往成为行业的领袖。在这个时代,白酒作为稀缺产品,白酒企业都在进行试点扩大生产规模,而茅台等企业也在大规模的进行异地试验生产。 第二个阶段,我们称之为需求时代,需求时代的特征是:随着产品大量充斥市场,不同的产品出现了旺销和滞销,企业开始关注并研究消费者的需求,生产符合其需求的产品。需求时代,市场竞争的重心由工厂转移到市场。这个时代的企业千方百计的发掘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各种各样的产品,并不断的满足消费者购买的便利,终端拦截,终端战略,就是在这个时代的中后期无序竞争的结果。 第三个阶段,我们称之为认知时代,在需求时代的中后期,很多企业陷入了产品线长、产品数量众多的困境中,而对消费者而言,由于信息的爆炸、产品数量的爆炸、消费者面对成千上万的同质品牌,采取分类和简化的方式,每个类别只记住其中几个品牌。这个时候,营销的焦点从“市场”转移到“心智”。在这个时代,只有那些类别清晰,符合消费者分类和选择模式的品牌才有更多机会赢得市场。 今天的中国市场是一个转型时期的市场,其特征为:新旧观念交替、营销环境骤变、消费者观念的快速成长与不成熟并存,因此在某些行业还处于生产时代,例如石油等垄断行业。有的行业则进入需求时代,而相当一部分成熟的行业已经进入认知时代,白酒、家电就是类似行业。但是(一)、中国白酒打造品牌的“历史文化”误区 这条路就是建立区隔。 差异化,在营销界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词,回顾中国白酒营销发展的历程实际上大家都在寻求差异化,无论是包装还是命名还是广告,甚至终端拦截,都是差异化的体现,区隔与差异化不同之处在于:区隔强调的是一种类别的差异。换言之,区隔强调的是企业应该建立新的品类。 以伟大领袖作为概念的红太阳酒会成功吗,,这种可能性也不大,红太阳所缺乏同样是那个可以让它卖得更贵的区隔概念。大家都知道洋酒是讲究品位的,但是仅仅依靠品位是不能成功的,绝对伏特加的广告一直是广告界推崇的艺术品,绝对伏特加同样具有别人眼红的区隔概念——高档伏特加第一品牌。 贵州醇一度很成功,因为贵州醇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品类——醇:低度白酒。在此之前,白酒通常是50度以上,而贵州醇是第一个在大众心智中建立低度概念的主流香型白酒。 许多人对水井坊的案例很推崇,如果水井坊称得上成功的话,成功的实质也决不是所谓的文化,水井坊的广告看上去很有文化,但是,你如果稍一观察就会发现:消费者购买真正 的动因在于水井坊是最贵的酒。水井坊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水井坊开创了“最贵的酒”这样一个类别,并在白酒当中第一次大规模的建立认知。金六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金六福开创了一个与幸运相关的“福酒”的品类。有些区隔不一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江苏的今世缘、贵州的习酒都在各自的区域市场上开创了“喜酒”的区隔,并各自成为各自市场上最畅销的酒。 在需求时代,营销的关键是满足需求,很显然,在竞争过度激烈的今天,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很难成功,重要的是的是让消费者了解你有何不同。在超市里消费者面对着货架上各种各样、各种价格和款式的白酒品牌发呆,他们确实很难选择。 回归头来看看市场上成千上万的白酒品牌我们就发现,他们之间都是一些缺乏差异的产品,实际上很多白酒品牌诞生在工厂里,也出现在市场上或者偶尔通过促销人员推销给消费者,却从来没有进入过消费者的心智当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区隔。 实际上,在白酒的大品类里,还有许许多多小的品类出现的机会,这些小品类可以从价格、酒精度、场合、渠道、销售方式等等方面进行分化,而这每一个小品类都蕴涵建立品牌的机会,这也意味着对于中国白酒来说,市场机会点还很多很多。 (四)为区隔寻找支持点 仅仅有区隔还不够,你还必须为区隔寻找足够的支持点,换句话说你的支持点必须足以建立你的区隔。这个支持点有时候需要是一个强有力的概念,有时候则不需要。在水井坊之前,酒鬼酒曾经比茅台和五粮液卖的都贵,但是酒鬼酒并没有足够的支持点去支撑最贵的酒的概念,仅仅依靠差异化的包装是很难支持这个价格,毫不意外,酒鬼的价格自然逐渐的下降到茅台之下。后来,酒鬼用了洞藏酒这个概念,但是很显然,单纯的洞藏酒解决不了上面的问题。 水井坊面临的问题是:在消费者认知当中茅台才是最好的酒,最好的酒才应该最贵,而“中国白酒第一坊”这个并没有进入消费者心智的概念很难支持最贵的酒这一定位。而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水井坊将也很难长期支撑最贵的酒的区隔。所以,水井坊不应该沉溺在诗书情画这样的概念传播里,水井坊应该挖掘更为深入和实在的区隔点,只有这样,品牌才会长治久安。 广东金叶集团和五粮液联合推出了“金叶神”酒,一个外资广告公司首先给的所谓定位是“成功人士的选择”,这根本不是什么定位,因为很显然成功人士不会选择“金叶神”, 成功人士的大脑里有的是洋酒或者茅台、五粮液。下一家广告公司给五叶神做的定位是“礼品”,希望打造一种所谓的礼文化。但是,同样很明显的问题是你的支持点在哪里,,一只就要比五粮液和茅台还卖得贵的酒总得足够的理由吧,但是“金叶神”没有。 脑白金成功之后,很多企业看中了礼品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而白酒作为自古以来的礼品更是被众多企业所关注。于是,相当一批企业纷纷推出礼品装,还有的品牌甚至专门定位成为礼品,例如前面提到的“金叶神”,单纯的礼品概念是很难成功的,因为它不具有区隔性。虽然市场上并没有一个打响的礼品白酒品牌,但是,在消费者的头脑里,他们有礼品白酒的首选,那就是茅台、五粮液这些已经知名的品牌。这就是典型的市场上似乎没有,但是消费者的认知当中已经有。 当然,你要打造一个专门的礼品白酒品牌并非没有机会,只是你必须更有区隔性,也就是说和消费者心中那些首选品牌——茅台、五粮液有所区别。五粮液生产的“一帆风顺”就是这样一个具有“祝福”性质的超高档礼品。我们在为茅台集团的福禄寿禧酒做了一个“逢年过节送吉祥礼”的区隔概念,打出的传播口号是“逢年过节图个吉利,送礼就送福禄寿禧”,很显然,从区隔和传播的角度看,这个概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试点市场的销售量前后对比增加超过50倍。但是,福禄寿禧本身存在的太多问题注定这个酒无法走远,除了人为因素以外,致命的是前面提过的产品线的问题。 (五)区隔决定其它营销要素 品牌的区隔点是品牌战略的核心,确定了区隔还不够,必须根据区隔概念对包装、价格、产品、渠道、促销活动等各个营销环节进行全面调整。否则,消费者将不会认同。 一个来自茅台镇叫“国宝”酒的品牌,声称自己有一种独门的酿酒和储存酒的方式,就是在酒坛上面种上植物,可以让酒更香,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区隔概念,但是,一方面这个区隔概念缺乏提炼,另一方面,这个区隔概念缺乏整合。这瓶酒无论从包装还是价格上都不支持这样一个独特的区隔概念,它卖大约50元一瓶,没有人相信这么特别的酒才卖这样一个价格,所以它只能在市场上默默无闻。 而前面提到的多产品线、品牌延伸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破坏了品牌的区隔,古井的品牌历史来自于三国时期曹操进贡的白酒,但是这样的好酒居然有卖几块钱的,消费者自然 不会相信。同样,宣传自己是中国白酒始祖的杜康酒也有几块钱到几百块钱不等。价格弱化了品牌的区隔也弱化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水井坊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水井坊从概念到渠道、包装等营销要素的整合都在支撑“最贵的酒”的概念,水井坊在包装花了心思也下了功夫,直观上可以承载其区隔概念和定位,水井坊在销售区域上选择了中国中高档白酒消费量最大的珠三角市场,在成都,水井坊甚至推出了市区内24小时免费送货,并且一瓶起送的服务。。。。。所有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自己的区隔概念。 (六)明确区隔,品牌才可以成功和长久 每个品牌都需要有一个区隔,实际上,建立区隔并不难,大凡在市场上已经存活了一段时间或者占有一定市场分额的白酒品牌,其背后一定蕴藏一个独特而又不被企业所重视的区隔。 今天的太多企业都热衷于文化、创意和形象,但是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区隔本身,这种现象让很多品牌都难以走远,甚至于很多时候,企业的广告并不能引来消费者,还会赶走消费者。珍酒,源自茅台的异地实验酒,采用和茅台相同的工艺、配料和技术,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区隔点,但是看看珍酒的宣传口号——“正宗酱香”,除了贵州等少数地区,谁以搞清楚酱香是什么东西,再这正宗酱香也实在是一个没什么好说的概念,大家都在说正宗。实际上,珍酒之所以在市场上还能存活,并且不断发展,其关键的原因,它是“二茅台”——异地茅台,这才是珍酒成功之路。 董酒,老八大名酒之一,董酒原本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采用140多钟名贵药材制曲,工艺和配方被国家定为机密。可是董酒的广告是:不喝董酒不懂酒。竹叶青原本是一个很好的品牌,竹叶青所蕴涵的区隔点实际上很独特,问题在于,汾酒并没有挖掘这种独特点,而是仅仅传播品牌知名度。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对于新生的品牌或者尚未成功的品牌来说,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区隔并建立支持点是极为关键的,对于已经成功的品牌来说,传播区隔也同样重要。 五粮液的广告说是“你一生的选择”,显然,这不是消费者选择五粮液的原因。同样也不是五粮液的成功之道,这只是一句一相情愿的口号,就短期来说,五粮液的成功让五粮液说什么都不重要了,但是从长期来说,五粮液说什么其实依然关键。 茅台的广告说,够交情喝够年头的酒,这和茅台的区隔本身相差甚远。茅台的优势是大众认知当中的优势,尽管五粮液在高档白酒里卖得最好,但是在消费者的认知当中,茅台代 表了最好的酒,这就是为什么茅台在营销上犯了很多错误但是依然地位稳固的原因。当然,对于茅台来说,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茅台必须强化它的区隔。 一些品牌由于不明确自己的区隔,往往在传播上都抓不住实质。这不仅是一种广告资源的浪费,长期来说还容易让品牌失掉方向。 二锅头的区隔是什么,,是好酒或者是老朋友的选择吗,,不是,是高度白酒,“来瓶二锅头”,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豪迈,也蕴涵着勇气。但是二锅头的广告不会看中这种很明显的东西。 贵州醇曾经开创了低度白酒的品类,这实际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贵州醇也因此而得到迅猛发展,但是它很快就相继开发了“葡萄和高粱相遇之后”诞生的奇香贵州醇,继而又开发了52度精酿,现在又开始推出副品牌。贵州醇成功之后每一步举措都是在破坏自己低度白酒的区隔,这就是为什么贵州醇再也没有再现辉煌时期的原因。 区隔本身都很明显又很简单,明显和简单到企业都不以为然,但这却是根植于消费者心智中对于品牌最重要的特征,失掉它,品牌也将在市场上失掉位置。 (七)坚持你的区隔 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来自于不断的分化,所以区隔成为生存的关键,品牌同样如此。一些品牌成功以后就逐渐忘记了自己是如何成功的,就开始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正如同前面所说的一样,实际上,贵州醇并不需要做什么有创意的事情,它只要坚持和强化自己低度白酒的定位,就完全有机会成为中国白酒当中五朵金花。 小糊涂仙成功以后,显然觉得还不够完美,应该可以有更多的产品,于是小糊涂神、小酒仙,系列的产品连续推出,结果如何呢,这些产品不但没有成功,还影响了小糊涂仙的发展,最近小糊涂仙又开始把自己和其他产品区分开独立运作了。 董酒也许是中国白酒当中最有特点的酒之一,董酒的酒度一度很高达到59度,而且有一种药香。在浓香型白酒盛行的时候董酒开始坐不住了,陆续开发了酱香、浓象的产品,结果可想而知。企业在营销当中最大的失误莫过于放弃自己的独特性,期望自己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当你针对所有人的时候,实际上你也放弃了每一群人,这正应验了中国的一句老话“脚踏两只船,注定要落空”。 茅台比董酒做得好的地方就在于茅台酒本身一直保持了自己的区隔,尽管茅台大肆开发了许许多多浓香品牌,但几乎无一成功,但茅台尽量保持母品牌与其他副品牌的距离,保持酱香、产品线尽量精简,保持独有的包装特征。这就是为什么茅台在营销上犯了很多的错误但销量依旧不断提升的原因。当然,茅台也没有闲着,茅台正在大力的推自己的浓香第一液——茅台醇,茅台醇真的可以成为浓香茅台吗,,几乎不可能。听听超市里一个顾客和销售人员的对话:“先生买一瓶茅台醇好吗,浓香型的茅台”“那到底哪个是真正的茅台,”“喔,是酱香的”,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敢断言,茅台液不会成功,尽管短期内有可能有一些销量。茅台就是茅台,茅台与酱香、淡黄色、与入口的刺辣感是对应的。世界上没有一个男上帝一个女上帝,自然也不会有一个浓香茅台和酱香茅台。当然并不是说茅台集团不可以推出一个浓香的品牌,而是这个浓香的品牌要成功,名字一定要和茅台拉开距离。 剑南春的成功源自10年如一日的宣传自己的区隔概念“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在营销当中坚持成功的东西,比大创意来得重要得多。 第四部分:中国白酒品牌如何走向世界 白酒企业要走向世界,首先要学习世界成功的企业发展模式,第二要找到进入全球市场的有效策略。 在全球的企业发展策略中,大致有两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一种是日本韩国、乃至中国大型企业通常的“东亚模式”,东亚模式的特点是:横向发展,同一个品牌设计不同门类和领域也就是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另一种模式就是“欧美模式”,欧美模式的特征是纵向发展,同一个品牌和企业主要在一个领域纵深发展。这两种模式究竟谁优谁劣呢,,全球著名的营销大师里斯先生对典型的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进行了分析,在过去的十年里: 日立销售收入7186亿美元,亏损17亿美元。 松下销售收入6647亿美元,税后利润7亿美元 索尼销售收入5561亿美元,税后利润48亿美元 东芝销售收入4770亿美元,税后利润8亿美元 富士通销售收入4052亿美元,亏损16亿美元 三洋销售收入1636亿美元,税后利润为2亿美元 这六家公司的销售收入为29522亿美元,税后净利润总计32亿美元,利润率为0。1%。而美国的戴尔公司通过打造单一电脑品牌,在过去的十年里,戴尔的销售收入达到2123亿 。戴尔的销售收入不到日本六大公司总收美元,税后利润达到132亿美元,净利润为6。2% 入的十分之一,但利润去是后者的四倍多。所以,中国的白酒企业应该学习欧美纵深发展的模式,立足白酒行业打造品牌,不仅主导中国市场,更主导亚洲,乃至全球市场。 “入世”为白酒走出国门铺宽了道路,全世界烈性酒年总产量1880万吨,我国白酒只占30%,如果我们能在国外挤得几块市场,年销售量占世界烈性酒的50%(达900万吨),中国的白酒将成为烈酒第一大品类。 鉴于国内白酒市场竞争的激烈和白热化,一部分白酒品牌已经开始寻求拓展海外更加广阔的市场。水井坊通过中法文化交流到法国宣传;剑南春通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做秀来启动进入欧美市场的战略步骤。而茅台更是声称在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从目前来看,这些品牌对海外市场的拓展业绩有限,这却是中国白酒品牌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白酒走向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和障碍: (1)文化的差异带来消费习惯的不同 欧洲人说“酒是上帝的恩赐” 中国人说“李白斗酒诗百篇”“爱酒不愧天” 这就是中国人和欧洲人酒文化的差异,换言之欧洲人崇尚品位,中国人饮酒讲究豪爽。 白酒进入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面临的首要障碍是文化的差异导致消费习惯的不同。从饮用场合上看,相当一部分烈酒都是在酒吧消费者的,然而中国白酒从文化内涵上与酒吧的消费气氛在认知上并不适宜。作为饮食文化的一部分,烈酒和饮食是息息相关的,川酒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川菜的兴盛,遍布全国的川菜馆成了川酒的第一终端,而白酒在饮用上比较适合中餐,但是中餐在国外较少,并非主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白酒的发展空间。 (2)欧美国家对烈酒监管政策的限制 首先,由于中国的白酒的特点是“高度化”,只有高度的酒才能较好的保持白酒的特点,国际上的列酒通常都在45度以下,但中国的白酒酒精度较高,通常在52度,这无形当中在 消费习惯上给欧美消费者设立了一道门槛。所以中国白酒要进入欧美主流的烈酒市场,一定要在酒精度上有所考虑。 此外,欧美国家对烈酒的销售有严格的控制和#管理#,通常情况下,只有少数特定的商店有销售烈酒的资格,而且也管理严格,如果给未成年人销售烈酒将属于违法。另一方面,欧洲国家对烈酒有严格的卫生,中国白酒要出口欧美,必须符合该标准才能获得准入证。 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策略: (1)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白酒国家定位的强化 酒是文化的一部分,白酒涉及到软性、硬性资源众多,而很多资源,需要政府的协调,所以中国白酒要进入全世界,对外离不开中国政府对中国白酒文化的推介和宣传,对内必须通过优化、培育的方式逐渐形成有竞争力的白酒品牌。 实际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白酒一直在中国政府外交当中的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茅台、五粮液这些品牌正是通过国宴名扬四海。但这种传播具有特定的场合和渠道,并不属于主动的推介和传播。政府完全可以从发扬发掘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以及角度,把中国的白酒文化当作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对外的交流,逐渐强化世界对中国白酒的认知。 此外,从对内来说,政府对酒文化的保护,白酒资源保护也至关重要。当初为保护茅台等品牌的生产生态不受到破坏,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特别指示美酒河上游禁止建设工厂,使美酒河上游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护至今。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培育优质白酒的生产和酿造基地,打造原产地品牌。例如法国政府设立大香槟区、干邑区,保护传统文化,也强化了法国葡萄酒的世界地位。中国拥有诸如茅台镇、古井镇、杏花村这样的“中国酒庄”,但是生产厂家良莠不齐,小品牌、杂牌偏多,成不了气候,也严重影响了地域品牌的形成。所以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品牌的清理,公开客观的评审之后对优质的白酒给以原产地标志使用权。假以时日中国也将有“干邑区”“大香槟区”这样的优质白酒原产地。 (2)以烈性酒作为竞争品类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之下进行重新定位 营销大师里斯说,营销竞争的实质,与其说是品牌的竞争,不如说是品类的竞争,毫无疑问,从大的品类来看,白酒属于烈性酒,其竞争的对手是世界其它几大蒸馏烈性酒如白兰地、伏特加、龙舌兰、朗姆酒等。而从此类白酒在欧美的主流消费场合来看,与中国有巨大的差异,主要集中在酒店、酒吧等场合。而在北欧、俄罗斯、这些国家,烈性白酒的消费又 在餐桌较多,在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烈性白酒的消费和中国的消费习惯接近,因此白酒将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之下,根据当地的烈酒消费状况,进行重新定位,甚至有可能,在欧美国家,中国白酒成为酒吧的主流烈酒。 (3)优先选择文化和消费特征相近的市场 从目前来看,中国白酒品牌尤其是高档白酒比较看中消费能力极强的欧美市场,但是,这种策略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由于文化和认知的差异,白酒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可以参考洋酒拓展的策略,首先从文化和饮用习惯较为接近的市场切入,然后逐渐向差异较大的国家渗透。从文化上来看,与中国文化具有同根或者较为接近的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首先可以大力拓展的市场。而俄罗斯等具有消费烈酒习惯的东欧和北欧国家同样是可以拓展的市场,这样,逐渐的通过产品和文化的渗透,通过文相近的市场逐步建立全球的影响。同样,在进军欧美市场的过程中,也可以先期在华人较为集中的区域和市场进行推广,然后逐步展开。实际上,东南亚市场一直是中国白酒出口的重要市场,广东的米酒每年出口该地区达到数万吨,足见市场容量巨大。 (4)先入为主,第一胜过更好 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尽量赶早,争取先入为主。营销的竞争是心智的竞争,消费者通常最容易记住首先进入心智的品牌。白酒进入国际主流消费市场,实际上是在国外的消费者心智中开辟一个新的品类,所以早期进入的成本和难度都会相对较低。而消费者也很容易先进入的品牌当作首选品牌。 方便面领域的康师傅和统一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康师傅虽然宣传是一个台湾品牌,但是在台湾并没有市场,但是由于首先进入大陆,等到台湾真正的第一品牌统一进入大陆以后,康师傅已经先入为主,统一不得不屈居第二。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国际市场给中国的白酒品牌和白酒企业新的起点和机会,这个机会并不优先属于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在中国国内具有优势的品牌,而是属于所有的优质白酒品牌。当然,尽管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消费者消费习惯和心理具有差异,但是人类的心智特征具有更多的共性,所以,无论是开拓国内白酒市场还是进入国际市场,独特的区隔和区隔之下品牌整合与管理都是至关重要。
/
本文档为【白酒市场分析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