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2020-03-09 8页 doc 23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及答案信息系统分析考题及答案-- 1.什么是SDLC,SDLC分为那几个阶段? 答:SDLC叫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通用性名词,它说明了软件产品开发的过程性和方法学。SDLC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计划阶段:是SDLC的最初阶段,其目标是确定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并对项目做出有关计划;(2)分析阶段:目标是了解并理解信息系统的需求以及定义需求,也就是构造新系统的逻辑模型;(3)设计阶段:目标是从实现角度设计系统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构造新系统的物理模型;(4)实施阶段:目标是构造一个可靠的可工作的新系统;(5)支持阶段:...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信息系统考题及答案-- 1.什么是SDLC,SDLC分为那几个阶段? 答:SDLC叫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通用性名词,它说明了软件产品开发的过程性和方法学。SDLC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阶段:是SDLC的最初阶段,其目标是确定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并对项目做出有关计划;(2)分析阶段:目标是了解并理解信息系统的需求以及定义需求,也就是构造新系统的逻辑模型;(3)阶段:目标是从实现角度设计系统的解决,也就是构造新系统的物理模型;(4)实施阶段:目标是构造一个可靠的可工作的新系统;(5)支持阶段:目标是保证系统的长期有效运行。 2.数据和信息的概念及其关系与区别? 答:数据是用来记录客观事物的可识别的物理符号序列。信息是加工处理之后的数据,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数据时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现形式,而信息则是数据的加工、提炼和浓缩,是对数据含义的理解。但并非所有的数据都可以表示成信息,而信息不随载荷它的物理介质变化而变化,而数据则不然,即承载数据的载体不同,它的表现形式也可以不同。 3.如何认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书上没有,自己归纳) 4.信息系统的概念,列举几种常用的信息系统? 答: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收集(输入)、操作和存储(处理)、传播(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机制以实现其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在信息系统中,输入时获取和收集原始数据的活动。在信息系统中,反馈是一种用来改变输入或处理的输出。反馈回来的误差或问题可以用来修正输入数据,或者改变某过程。,信息系统既可以是手工的,也可以是计算机化的。例如一些投资分析家手工绘制图表和趋势图,以帮助他们做出投资决定。根据过去几个月或几年的股票价格数据,这些分析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股票形势,利用这些分析来帮助他们确定哪些股票的价格会在几天或几周内有变化,再比如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大量的用来分析股票指数,进行市场预测,同时建议什么时候买卖股票的软件系统。 5.如何对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进行分类和简要说明? 答: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分为结构化方法、快速原型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1)结构化方法是分阶段实施、自顶向下哦、逐步求精的开发方法,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系统的开发方法,它具有抽象性、面向过程、层次性、模块化、结构化、逻辑独立性的特点。(2)快速原型化方法利用交互的、快速建立起来的原型取代了形势化的、僵化教条的大部头的规格说明,用户通过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和试用原型系统而向开发人员提供真实、客观的反馈意见或建议。它具有可操作性、目的性和快速性的特点。(3)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开发方法,是把系统看作是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协作的一系列对象的集合,每个对象都像一个“微型程序”,有自己的数据、操作、功能和目的,系统是通过这些对象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任务的。 6.简要说明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区别? 答:结构化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高内聚和低耦合,高内聚是一个模块只完成一个明确的任务。低耦合则反映了模块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面向对象方法以对象为核心,对象是对现实世界实体的正确抽象,把刻画其状态的数据及对这些数据施加的操作封装成一个统一体,对象之间通过消息相互联系,以模拟现实世界中不同事物彼此之间的联系,面向对象的方法和面向过程的方法有着本质不同。传统的开发方法大都用“瀑布”模型来描述其开发过程,强调自顶向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各个阶段的工作;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为软件重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基于类和对象的重用显得比传统方法更为容易;结构化方法是一种面向过程的方法,开发过程基于问题域的业务过程的分析和功能分解。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域的对象模型、以对象为中心的构造系统的方法,对象模型用对象模拟问题域中的实体、用对象之间的关联刻画实体之间的联系;面向对象的软件稳定性比较好、易于修改、易于阅读理解、易于测试和调试。 7.举例说明结构化和面向对象两种方法在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中有哪几种模型? 答:书上113页图5-4 8.系统分析有哪些步骤? 答:(1)获取信息:信息的获取包括收集信息的类型、从何处获得信息以及如何获取信息;(2)定义系统需求:系统需求包括功能需求和技术需求,现代结构化分析技术使用的是数据流程图和实体—关系图等,面向对象分析技术则使用类图、用例图、交互图和状态图;(3)确定需求的优先级:通常具有最高优先级的需求而非所有需求才包括在最终系统中,以掌握系统开发的主动性;(4)生成和评价可选方案:系统分析员需按一定评估这些可选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如果说在项目计划阶段,分析员关心整个项目的可行性,那么在系统分析阶段,分析员则需要考虑每一种具体解决方案的可行性;(5)与管理人员一起复查推荐方案:在分析阶段的上述活动完成后,项目经理最后必须推荐出一个解决方案,并从客户或监委会那里得到决定。 9.数据流程图的概念或者构造DFD考虑的问题或者P132图5-29和P134图5-31填空,三选一。 答:数据流程图(DFD)就是把系统中所有的业务处理活动都理解成“变换”过程,并对这个过程所需的数据来源、去向及其存储等进行综合描述的图形化模型。构造DFD需考虑的问题:高质量的DFD不仅仅能正确地表示系统需求,而且应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和高度的内部一致性。(1)确保DFD的最低复杂性: DFD的抽象层次为避免“信息过载”现象提供了可能并应用好“7±2法则”;(2)保证数据流的一致性: 1.数据流包含的内容在父图和子图之间的不平衡;2.数据流的流入端与其流出端不一致;3数据流的流出端与其流入端不一致。 10.细化DFD的方法有哪些? 答:1.过程描述—处理逻辑的表达:(1)结构化英语:是一种介于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用于描述过程的方法;(2)决策表:是以表格形式描述包含大量逻辑判断、逻辑组合应用的过程;(3)判定树:顾名思义,是以像树枝结构一样的形式描述包含有大量逻辑判断、逻辑组合应用的过程的一种图形模型。2.数据定义:(1)数据流的定义:就是以文本的形式对数据流的内容及其内部结构进行描述;(2)数据元素的定义:就是对数据元素的具体含义及其数据类型等的描述:(3)数据存储的定义。 11.系统设计有哪些内容? 答:系统设计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本身的“先整体、后局部”性,必须体现“自顶向下”的设计策略。1.网络的设计与集成:有时一个新系统是与一个新网络一起实施的,项目组必须根据组织的全面战略规划把新系统集成到现有的网络中;2.应用程序体系结构设计: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由执行系统功能的若干个软件模块组成,也可以看作是由基于事件驱动的一系列交互对象组成;3.数据库的设计与集成:数据库设计首先确定所使用的数据库的类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然后将数据模型转换成数据库德物理模型。确保新数据库和现有数据库适当地结合在一起,数据库设计还需依靠系统的体系结构;4.用户界面的设计:用户界面的设计定义了用户将如何与系统进行交互,该设计正成为系统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5.系统接口的设计:没有哪一个信息系统是孤立存在的,当系统运行时,各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之间将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换。使系统共享信息的部分就是系统接口;6.系统控制的设计与集成:系统控制要求系统能够有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以保护系统的所有资源;7.功能模块(类方法)的详细设计: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针对应用程序体系结构中的每个软件模块。 12.把P189的图6-8转为图6-9填空。 13.如何判断模块结构图的优劣? 答:模块结构图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实施的软件质量的高低,高质量的模块结构图能保证系统的可维护性、灵活性和易测试性。1.模块耦合:为了使系统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可测试性和可理解性,模块间的关联程度即耦合程度应越小越好。(1)通过接口的控制信息流类型:一类是有子模块传递给父模块控制信息,另一类是有父模块传递给子模块的控制信息;(2)是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1.数据耦合:如果两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即调用只通过数据信息的传递来关联;2.控制耦合:两个模块之间除了数据信息的传递之外,还有控制信息的传递,而且这种控制信息是用以控制被调用模块的内部处理逻辑;3.内容耦合:如果两个模块之间不是通过正常的调用关系发生关联,而是一个模块直接存取或修改另一个模块的数据。 2.模块内聚:紧密程度又低到高分: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3.模块影响范围和控制范围:模块影响范围定义为所有这些模块的集合,这些模块的调用执行 依赖于这个判断结果的处理;控制范围是指这个模块本身及其所有的下属模块组成的集合。4.深度、宽度、模块的扇入和扇出系数:深度是表示软件结构中控制的层数;宽度是软件结构内同一层次上的模块总数的最大值;扇出是一个模块直接控制其他模块的数目;扇入是指有多少个上级模块直接调用它。 14.关系数据模型和关系的完整性规则包括那三点? 答:关系数据模型是目前最主流的一种数据模型。包含1.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非常单一。在关系模型中,现实世界中的实体机实体之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来表示。2.关系操作集合: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3.关系的完整性规则:(1)实体完整性:实体完整性规则,若属性A是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2)参照完整性:若属性(或属性组)A是关系P的外码,它与关系S的主码K S相对应,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A上的值必须为:或去空值(A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3)用户定义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就是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约束条件,它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15.用户界面的特征及其设计思路是什么? 答:1.用户界面的物理特征:包括用户实际接触到的设备,如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还包括用户利用计算机完成任务时所涉及到的其他物理部分;2.用户界面的感知特征:包括物理特征除外的用户所看到、听到的触摸到的所有事物;3.用户界面的概念特征:包括用户要了解的有关使用系统的所有知识,具体来说包括问题域的“事物”(如客户、产品、订单)、系统所能够执行的操作(如添加、删除、更新)以及实现这些操作的程序步骤(如双击、拖放、取消)。4.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路: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思想首先是及早关注用户及其工作,理解和识别系统用户及他们对系统的需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二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思路第二点是以系统友善性为目标评估用户界面设计,其三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思路第三点是使用迭代开发方法。 16.用户界面设计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1.可视性和提示性:可视性是指所有控件对用户都是可见的,且控件还能提供反馈信息以表明其对用户动作的响应。提示性是指所有控件在外观上都应该能体现出其功能,也就是使其使用目的。2.一致性:是界面设计中要考虑的要点原则之一。3.反馈:用户界面对每一次的交互对话,都要提供某种类型的反馈信息,以让用户知道每一步动作的进展情况。4.防止出错和出错处理:用户界面的设计应尽可能阻止用户发生错误,其中一个主要途径是限制可用性的选择,还应该设计出一些好的控制程序以用于捕捉错误,好的出错处理机制还能够简化错误处理。5.允许撤销操作:在一些列操作过程中,回退或撤销机制是用户界面的另一个公共原则。6.最少记忆量:界面的交互还应该组织得容易理解和记忆,通过显示代表各种对象和操作的容易辨认的图符也可以帮助减少记忆量。上述的这些原则有些原则之间互为补充、互为依赖。17.程序开发的顺序有哪些? 答:1.输入—处理—输出地开发顺利:其基本思想是基于一个系统或程序的数据流,是一种先开发获得外部数据的输入程序或模块,再开发用于处理这些输入数据的程序或模块,最后开发产生输出结果的程序或模块的顺序方式;2.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开发顺序:这两个术语起源于结构化程序设计和结构化设计技术,用这两个术语来描述模块的开发顺序,两个开发顺序与一个模块在模块结构图中的具体位置有关;3.面向对象的框架开发顺序:首先构建一个对象框架,对象框架覆盖了绝大多数或所有的具体应用程序所要用到的类;4.其他开发顺序的考虑:前面述说的开发顺序是一个起点,开发顺序的选择和确定有时还必须考虑其他的诸如用户反馈、用户培训、文档编制等因素的影响。 18.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开发顺序的区别? 答:自顶向下的开发顺序开始于模块结构图中的最顶层模块,是一种按模块在结构图中出现的自上而下的层次次序而依次先后开发的顺序方式;自底向上的开发顺序开始于模块结构图中的最底层模块,是一种按模块在结构图中出现的自下而上的层次次序而依次先后开发的顺序方式。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开发书序也可以应用于面向对象的设计和程序开发中。自顶向下开发顺序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程序始终是一个可执行的版本。自顶向下开发顺序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在程序开发初期不能充分有效利用所有的编程人员。自底向上开发顺序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避免了自顶向下开发顺序的不足,也就是说所有编程人员一开始就可以立 即投入工作。 19.测试用例的设计的方法有几种? 答:设计测试用例的基本目标是确定一组最可能发现某个错误或某类错误的测试数据,通常的测试做法是,用黑盒法设计基本的测试用例,再用白盒法补充一些测试用例。1.等价类划分:首先需要划分输入数据的等价类,为了正确划分等价类,一是要注意积累经验,二是要正确分析程序的功能说明。2.边界值分析:首先应该确定边界情况,这往往需要经验和创造性,设计测试用例时通常总是联合使用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两种技术。3.错误推测:在很大程度上靠自觉和经验进行,它的基本思想是列举出程序中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并且根据它们选择测试用例。4.逻辑覆盖:是关于程序结构的一系列测试过程的总称,由这组测试过程来逐步进行越来越完整的通路测试。包括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 20.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区别? 答:黑盒测试法把程序看成一个“黑盒子”,完全不去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也就是说黑盒测试是对程序接口进行的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并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的完整性,因此黑盒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白盒测试法的前提是可以把程序看成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盒子”里,也就是完全了解程序的结构和处理过程,这种方法按照程序内部的逻辑来测试程序,检查程序中的每条可能的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因此,白盒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
/
本文档为【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及答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