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为什么以太网的最小数据帧为64字节

2019-01-25 5页 doc 22KB 7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79973

暂无简介

举报
为什么以太网的最小数据帧为64字节为什么以太网数据帧最小为64字节 如果把“以太网”比作是一栋“房子”,这栋房子可以算得上是人类构建的非常了不起的“建筑”了,以太网设计人员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这些看似有意义似乎又没有意义的数字、标准构成了以太网的砖瓦基石,今天我们来看一块位于这栋“房子”底层的“砖基”——以太网最小帧长为什么是64字节。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以太网数据帧的格式:     1、前导码/帧起始定界符:7字节0x55,一串1、0间隔,用于信号同步,1字节0xD5(10101011),表示一帧开始 2、目的地址:6字节 3、源地址:6字...
为什么以太网的最小数据帧为64字节
为什么以太网数据帧最小为64字节 如果把“以太网”比作是一栋“房子”,这栋房子可以算得上是人类构建的非常了不起的“建筑”了,以太网设计人员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这些看似有意义似乎又没有意义的数字、标准构成了以太网的砖瓦基石,今天我们来看一块位于这栋“房子”底层的“砖基”——以太网最小帧长为什么是64字节。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以太网数据帧的格式:     1、前导码/帧起始定界符:7字节0x55,一串1、0间隔,用于信号同步,1字节0xD5(10101011),表示一帧开始 2、目的地址:6字节 3、源地址:6字节 4、类型/长度:2字节,0~1500保留为长度域值,1536~65535保留为类型域值(0x0600~0xFFFF) 5、数据:46~1500字节 6、帧校验序列(FCS):4字节,使用CRC计算从目的MAC到数据域这部分内容而得到的校验和。 以太网(IEEE 802.3)帧格式: 1、前导码:7字节0x55,一串1、0间隔,用于信号同步 2、帧起始定界符:1字节0xD5(10101011),表示一帧开始 3、DA(目的MAC):6字节 4、SA(源MAC):6字节 5、类型/长度:2字节,0~1500保留为长度域值,1536~65535保留为类型域值(0x0600~0xFFFF) 6、数据:46~1500字节 7、帧校验序列(FCS):4字节,使用CRC计算从目的MAC到数据域这部分内容而得到的校验和。 据RFC894的说明,以太网封装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是1500字节,也就是说以太网最大帧长应该是以太网首部加上1500,再加上7字节的前导同步码和1字节的帧开始定界符,具体就是:7字节前导同步吗+1字节帧开始定界符+6字节的目的MAC+6字节的源MAC+2字节的帧类型+1500+4字节的FCS。 按照上述,最大帧应该是1526字节,但是实际上我们抓包得到的最大帧是1514字节,为什么不是1526字节呢?原因是当数据帧到达网卡时,在物理层上网卡要先去掉前导同步码和帧开始定界符,然后对帧进行CRC检验,如果帧校验和错,就丢弃此帧。如果校验和正确,就判断帧的目的硬件地址是否符合自己的接收条件(目的地址是自己的物理硬件地址、广播地址、可接收的多播硬件地址等),如果符合,就将帧交“设备驱动程序”做进一步处理。这时我们的抓包软件才能抓到数据,因此,抓包软件抓到的是去掉前导同步码、帧开始分界符、FCS之外的数据,其最大值是6+6+2+1500=1514。 以太网规定,以太网帧数据域部分最小为46字节,也就是以太网帧最小是6+6+2+46+4=64。除去4个字节的FCS,因此,抓包时就是60字节。当数据字段的长度小于46字节时,MAC子层就会在数据字段的后面填充以满足数据帧长不小于64字节。由于填充数据是由MAC子层负责,也就是设备驱动程序。 以CSMA/CD作为MAC算法的一类LAN称为以太网。CSMA/CD冲突避免的方法:先听后发、边听边发、随机延迟后重发。一旦发生冲突,必须让每台主机都能检测到。关于最小发送间隙和最小帧长的规定也是为了避免冲突。     以太网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服务,采用尽力传输的机制。以太网CSMA/CD我就不多讲了,我相信大家都了解这个原理。 以太网是不可靠的,这意味着它并不知道对方有没有收到自己发出的数据包,但如果他发出的数据包发生错误,他会进行重传。以太网的错误主要是发生碰撞,碰撞是指两台机器同时监听到网络是空闲的,同时发送数据,就会发生碰撞,碰撞对于以太网来说是正常的。 我们来看一下,假设A检测到网络是空闲的,开始发数据包,尽力传输,当数据包还没有到达B时,B也监测到网络是空闲的,开始发数据包,这时就会发生碰撞,B首先发现发生碰撞,开始发送碰撞信号,所谓碰撞信号,就是连续的01010101或者10101010,十六进制就是55或AA。这个碰撞信号会返回到A,如果碰撞信号到达A时,A还没有发完这个数据包,A就知道这个数据包发生了错误,就会重传这个数据包。但如果碰撞信号会返回到A时,数据包已经发完,则A不会重传这个数据包。 我们先看一下,以太网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重传机制。首先,以太网不想采用连接机制,因为会降低效率,但他又想有一定的重传机制,因为以太网的重传是微秒级,而传输层的重传,如TCP的重传达到毫秒级,应用层的重传更达到秒级,我们可以看到越底层的重传,速度越快,所以对于以太网错误,以太网必须有重传机制。 要保证以太网的重传,必须保证A收到碰撞信号的时候,数据包没有传完,要实现这一,A和B之间的距离很关键,也就是说信号在A和B之间传输的来回时间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IEEE定义了这个标准,一个碰撞域内,最远的两台机器之间的round-trip time 要小于512bit time.(来回时间小于512位时,所谓位时就是传输一个比特需要的时间)。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一个碰撞域的直径。 512个位时,也就是64字节的传输时间,如果以太网数据包大于或等于64个字节,就能保证碰撞信号到达A的时候,数据包还没有传完。 这就是为什么以太网要最小64个字节,同样,在正常的情况下,碰撞信号应该出现在64个字节之内,这是正常的以太网碰撞,如果碰撞信号出现在64个字节之后,叫 late collision。这是不正常的。 总结:最小数据帧的设计原因和以太网电缆长度有关,为的是让两个相距最远的站点能够感知到双方的数据发生了碰撞;最远两端数据的往返时间就是争用期,以太网的争用期是51.2微妙,正好发送64byte数据。 交换机在传输一个64字节的数据包时,具体的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会在每个包的前面加上64个bit preamble (前导符),然后在每个包之间会有96个bit的IFG(帧间隙),也就是原本传输一个64个字节的数据包,虽只有512个bit,但在传输过程中实际上会有512+64+96=672bit,也就是说,传输一个64字节数据包,但是这时一个数据包的长度实际上是有672bit的。千兆端口线速包转发率=1000Mbps/672=1.488095Mpps,约等于1.4881Mpps,百兆端口线速包转发率=100Mbps/672=0.1488095Mpps,约等于0.14881Mpps。一个交换机的数据包转发能力的计算方法:交换机满配置吞吐量(Mpps)=满配置GE端口数×1.488Mpps
/
本文档为【为什么以太网的最小数据帧为64字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