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9-08-30 9页 doc 23KB 2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19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 第三节  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二章  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四节  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第五节  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第六节  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第三章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第七节  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 第八节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九节  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19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 第三节  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二章  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四节  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第五节  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第六节  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第三章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第七节  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 第八节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九节  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第十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十一节  优化产业组织形态 第四章  加快建设智慧深圳 第十二节  建设国际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 第十三节  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 第十四节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第十五节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 第五章  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六节  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 第十七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八节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十九节  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第二十节  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第六章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第二十一节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第二十二节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第二十三节  打造平安深圳 第二十四节  加强人口调控管理 第七章  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 第二十五节  统筹推进一体化建设 第二十六节  加快新型功能区开发 第二十七节  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第二十八节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第八章  拓展开放合作新空间 第二十九节  促进深港融合发展 第三十节  构建多层次区域合作体系 第三十一节  提高对外开放发展水平 第九章  推动低碳绿色发展 第三十二节  着力推进低碳发展 第三十三节  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 第三十四节  推进国家生态市建设 第十章  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三十五节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第三十六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十七节  深化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第三十八节  强化规划导向作用 第三十九节  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前  言 深圳经济特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的光辉历程,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有力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新的历史时期,中央赋予深圳努力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历史使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建设,提升发展质量,成为深圳经济特区的战略任务和必然选择。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是编制和实施各区规划、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基本依据,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深圳经济特区新三十年开局的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树立城市发展新标杆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成就 (一)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经济总量连续实现五个千亿元大跨越。2010年本市生产总值达到9511亿元,比2005年的4951亿元增长8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07亿元,比2005年的412亿元增长169%。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042亿美元,比2005年的1015亿美元增长101%,连续18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4%,比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二、三产业协调推动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占GDP比重超过60%,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在全国率先编制出台生物、互联网、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自主创新的优势更加突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七年居全国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64%,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比超过60%。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每平方公里产出4.77亿元GDP和0.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为0.51吨煤和20.3立方米,分别比2005年下降14%和4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二)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社会民生不断改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加快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2万元,比2005年提高1.07万元。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零就业家庭户数保持动态归零。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医保”,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三大体系基本建立。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层次继续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化取得进步,完成原特区外96所村办改扩建工程。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惠及学生272万人次,每年解决约50万非深户籍学生的就学问题。市第三人民医院、疾病控制中心等17个重大卫生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全市医疗机构总数增长68.8%。社区健康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社工和义工队伍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市应急、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等工作不断加强。 (三)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文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艺精品集中涌现。中心书城、音乐厅、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投入使用,市属公益文化场馆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新增公共图书馆(室)45个。动漫、创意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崛起。设立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博会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与“市民文化大讲堂”获国家“文化创新奖”。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取得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办权,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四)城市发展再上新水平 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交通、资源、能源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城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一横八纵”城市高快速公路网基本形成,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5公里,福田口岸和深圳湾口岸顺利开通,广深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深圳段、深圳机场扩建工程建设如期推进。油、电、水、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广东大鹏LNG一期工程、珠三角成品油管道深圳段工程、东部电厂和前湾电厂等天然气发电厂建成投产,“西气东输二线”深港支线工程有序开展,东部供水二期、北线引水工程等一批水源工程竣工使用。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城中村综合整治和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成效明显。数字化城管系统覆盖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从传统的治污保洁向推动生态建设和低碳发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从46%提升到81%,污水再生利用率从不足1%上升为27.1%,成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市和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五)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深圳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大部门体制改革、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前海、光明、坪山等新型功能区管理新模式初步建立,市属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率先进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开放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经贸合作和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五年累计达到194亿美元。“走出去”战略实施迈出坚实步伐,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华为、中兴等龙头企业形成全球发展布局。深港合作更加紧密,深澳、深台合作加强。“双转移”、“双到”工作扎实推进,深莞惠一体化发展全面启动,出色完成支援四川、甘肃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任务。对口帮扶和援疆工作成效显著。 第二节  “十二五”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世界经济的脆弱性和不平衡性进一步显现,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竞争更加激烈,各种保护主义抬头,外需增长受限趋势可能长期化,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具挑战。同时,世界科技孕育着新的突破,新兴技术、新兴市场、新兴领域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新兴市场国家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并保持较快增长,亚洲国家和地区投资与贸易持续扩张,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步伐加快。深圳必须坚持以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寻求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开拓新兴市场,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成为衡量城市和地区发展的新坐标。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基本立足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向纵深发展,全国快速交通体系、高速信息网络日趋完善,为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和要素配置提供了现实可能,为深圳经济特区等中心城市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拓展了广阔空间。同时,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各地依托比较优势推进快速发展,区域间相互赶超的格局正在形成。深圳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增强发展紧迫感,树立发展新理念,进一步完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增强服务区域、服务全国的能力,提升外溢型经济发展水平。 从深圳看,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深圳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形成了改革开放的体制优势、自主创新的先发优势、深港澳台更加紧密合作的区位优势,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多种发展矛盾交织、两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土地资源、环境容量等刚性约束强化,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赋予深圳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并一如既往地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深圳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刻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极端重要性,坚定不移地以深圳质量作为发展的新导向、新标杆,以创造深圳质量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发展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新的活力、创造新的空间。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和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圳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需要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注重质量和民生,全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牢牢把握国家赋予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战略定位,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为新的三十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节  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创新发展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和谐发展建设民生幸福城市,以协调发展加快特区一体化进程,以低碳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综合配套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跨越,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更加奋发有为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
本文档为【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