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河南省人事考试中心专家独家奉献_事业单位新闻学专业

2017-09-02 50页 doc 122KB 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69254

暂无简介

举报
河南省人事考试中心专家独家奉献_事业单位新闻学专业河南省人事考试中心专家独家奉献_事业单位新闻学专业 在线专家:1104331000 指定教材知识点索引 ※绪 论※ ◎ 1新闻学:定义、中心议题、研究内容 ◎ 2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极其相关涉及内容 ◎ 3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 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
河南省人事考试中心专家独家奉献_事业单位新闻学专业
河南省人事考试中心专家独家奉献_事业单位新闻学专业 在线专家:1104331000 指定教材知识点索引 ※绪 论※ ◎ 1新闻学:定义、中心议题、研究内容 ◎ 2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极其相关涉及内容 ◎ 3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 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二、简答 1、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第二、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工作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 第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第二、其主要内涵是: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4)对事实的信念。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第三、本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理想的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3、社会责任论报刊理论的内涵和评价(注意自由注意报刊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和新的特点)。 第一、20世纪40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为西方所接受。其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第二、“报刊自由委员会”(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五项基本要求: 1) 新闻必须真实、全面;新闻报道必须理智;新闻报道要作出合理真实的解释。 2) 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报刊应负责起社会成员间思想观点交流的责任。 3) 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对各个集体给予正确描述。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冲突。 4) 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大众穿报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5) 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这是对新闻时间性的要求。 第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并不能看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此有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对立。 4、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特征,本理论认为新闻媒介有那些功能, 第一、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市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 第二、特征: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 第三、守望: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冲破落后观念,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建设项目,使传统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状态。 整合: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育:强调交易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技术。 5、学习新闻学理论的意义 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进行正确的改革。 3)知道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个和实践经验。 4)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奇特科学成果。 ※第一章 新闻活动※ ◎ 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新闻事业(大众传媒)、广义新闻活动 ◎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村图发展的需要:新闻活动的历史、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 3、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广义新闻活动:不仅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而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二、问答题 1、原始社会新闻活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客观世界的一系列变动直接关系到原始人的生存。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了解外界的变化,并且相互传递情况,以便商量对策,协调一致,采取行动。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纯粹服务于人类的生存斗争。 第二、社会新闻活动的产生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性生产和社会性生活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奴隶社会新闻活动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奴隶社会不但要了解社会变动还要了解各种各样社会关系的变动。 第二、历史背景:1)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国家统治机器; 2)出现了社会分工; 3)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它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相比有那些相同点和发展,(我爱你老婆lily) 第一、社会背景及原因:社会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彼此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1)国家的形式更加完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其巩固需要与灵敏的情况反应相联系。 2)农民起义不断,双方都需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内部也需要大量新闻传递工作,以便协调一致。 3)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和自主权,需要了解一定的情况来维持自身生活和生产。 4)地主阶级除了用武装来统治,同时通过思想来麻醉农民,新闻成其宣传德威的工具手段。 5)社会分工比过去更加明确,尤其是城镇的出现,为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地域基础。 第二、与原始社会新闻相比的相同点:1)无论何种阶级都必须要一定的新闻量才能生存下去。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人们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第三、发展:1)规模越离开越大,并且在封建社会有一大批专门从事新闻活动的脱产专职人员。 2)内容大大丰富、复杂。除了自然变动、部落战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 3)传递新闻的手段多样化了:符号、信号(原始)——手写文字(奴隶)——印刷品(封建) 4、新闻活动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一、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二、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整个社会各个阶层对新闻需求量增加,促进新闻活动规模和内容的增加、扩大,以及新闻传递手段的创新。 第三、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决定了新闻活动的规模、方式和内容。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又是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5、新闻活动的渠道有那些,各自采用方式、特点、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第一、亲身传播: 1)采用的方法:语言传播(直接交谈、电话会谈) 文字传播(信件、电报、传真、邮件) 体态语言传播(手势、眼神、表情) 信号传播(暗记、旗号等) 2)特点:信息传播有明确的对象。属于定向传播。 3)优点: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强、反馈快、互动性大,可以迅速调整传播内容和方法。 4)缺点:传播面窄,传播速度慢,保真度差 第二、大众传播: 1)方式: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书籍、电影(中国只包括前三种) 2)特点: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属无定向传播。 3)优点: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保真度好。 4)缺点:反馈慢,互动性差 第三、群体传播: 1)方式:集会、发布会、讲座、报告会、讨论会 2)特点:既属于无定向传播又属定向,长处和不足节余二者之间。 ※第二章 新 闻※ ◎ 1、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及其延伸而来的对相关概念的要求 ◎ 2、两种新闻定义:报道、分析、判断 ◎ 3、新闻的本源: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新闻的主要功能、新闻来源 ◎ 4、新闻要素:五要素、五要素作用 ◎ 5、新闻类别:按内容、地点、时间性、与读者关系分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并行不悖的两种新闻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这两个定义对于新闻互为表里,在不同场合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功能。 2、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 分析: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是对客观事实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所做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所做的预测。其前提是,议决和结果都必须是事实。 判断:是对某一件事情的利与弊,是与非、对与错,得与失、善与恶,荣与辱所做的结论。这种结论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倾向,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新闻应尽可能地多向人们提供可以查证的事实,不妨做些分析,但尽可能避免下结论,不要以判断代替事实。 3、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4、新闻最主要的功能: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变动产生新闻,变动是新闻之母)。记者应从事物的变动去着手寻找新闻,这是新闻记者应具有的“新闻敏感”;要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研究它的影响、意义,追究出更大的事件。 5、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它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无时间的紧迫性。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二、 问答: 1、 新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 第一、新闻最基本的特点是真实和新鲜,由此延伸出新闻报道的要求:迅速及时。这也是新闻 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 第二、现代社会,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了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决定了媒介的形式和技术的采用。 第三、人类传播工具的选择和发展,根本上也是由新闻特性所决定的。人类传播工具经历了: 口头新闻——书信新闻——新闻书——新闻周刊——日报——电台——电视台——互联网 人体器官——————————印刷媒介————————————电子媒介 第四、“真实和迅速”还决定了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要求:首先必须忠诚、工整和严谨,其次必须有敏锐的反应和判断能力。 2、什么是新闻要素,明确新闻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什么作用, 第一、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的必须材料:who,what,when,where,why. 第二、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两大作用:1)有助于记者采访时迅速弄清每一个新闻事实的要点,以保证新闻来源不失实。2)有助于记者迅速抓住新闻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写作中。 3、新闻类别: 按新闻内容分:政法新闻、经济新闻(工交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文教卫新闻、社会新闻 按新闻发生地点分: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 按新闻时间性分:突发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按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 1、新闻与信息:信息的定义、特点,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 ◎ 2、新闻与宣传:宣传的定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决动宣传效应的因素 ◎ 3、新闻与舆论:舆论的定义、特点,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 一、释义: 1、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 2、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3、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注意:媒介现实、媒介拟态环境、拟态公众,P53 主流意见(优势意见)】 二、简答 1、信息的基本特点和一般特点是什么。 第一、信息最基本的特点:信息必须包含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 第二、信息的一般特点:1)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正是信息的共享性才使得信息得以传播。 2)扩展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3)组合性。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新信息来。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这也是信息和物质的又一显著区别。 5)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注意到的信息又和接受者的内在需求相关。 2、信息对新闻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第一、观念上必须明确:1)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媒介以向社会提供广泛而及时的信息成为其生存的前提,一切宣传都只能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2)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第二、在新闻工作业务上也体现出新的要求和特色:1)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事前有预测报道,发生时有动态追踪报道,事后有总结反映报道” 2)加强深度报道。即根据信息扩缩性特点,对信息展开深加工。 3)加强新闻综合评述。这是信息的组合性特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 4)加强全方位报道。这是运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特点,对新闻做多角度、多侧面 “全息”报道。 3、宣传与新闻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新闻与宣传的基本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第二、具体区别: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处于宣传者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去追逐受众; 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出于自身的需要去追逐信息。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观念的目的是要受众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宣传者在宣传之前有自己的主观意图,通过宣传,力图影响人们的思想,让受众按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 新闻发布者除了以新闻谋利以外,对新闻本身无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受众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3)传播的方式不同:新闻(信息)的传播是一次性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不能再称为新闻(信息)。 宣传却需要经常重复,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的了解和理解,并往往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形式反复宣传同一种观念。 4)传播的要求不同: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真实典型。 第三、二者的复杂联系:尽管二者从动议、特点、只能上均有原则性的区别,但又出现一定的特殊复合现象。媒介的所有者(私人、集团、政党、阶级)或新闻工作者自身处于某种目的,自觉不自觉地利用新闻报道宣传一定的思想、观念,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评价。 4、决定宣传效应的因素: 第一、宣传的目标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宣传目的,即争取良好的宣传效应,宣传作为一个传播过程,其影响因素为:WHO(宣传者)、WHOM(被宣传者)、WHAT(内容)、WHERE(场合)、WHEN(时机)、WHY(动机)、HOW(宣传方法)。 第二、1)宣传者:其不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而且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信任度和宣传效应成正比。 2)宣传对象:其既是宣传效果的承担者,也是宣传效果的最后鉴定者。(“魔弹论”) 3)宣传内容:起最后宣传作用的是宣传内容。(真理与谬误、真话与假话、有利与损害) 4)宣传场合:分封闭环境和开放环境。封闭环境下信息渠道单一,外界干扰小,宣传容易取得预期效果。开放环境下,信息渠道多样,各种竞争性或敌对性势力都设法争取受众,预期效果就困难。善于组织和选择场合是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一环。 5)宣传时机:宣传需要针对各个个体在不同时机的不同心理状态,才取得预期效益。 6)宣传动机:动机不同,内容的选择也就不同,宣传的目的要十分明确。 7)宣传方法:宣传者要达到效果必须得当地运用一定的宣传手段、技巧和媒介途径。 5、舆论的本质和特点: 第一、本质:舆论作为公共意见(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众事务为指向。 第二、特点:1)公共性。具体体现为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2)公开性。舆论对社会生活现实直接或间接干预,都是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 3)急迫性。其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指向与目标的现实迫切感决定了舆论的社会急迫性。 4)评价性。它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做出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 6、舆论的社会功能和主要目的。 第一、社会功能: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共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显示”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第二、目的: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第三、主要功能: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于即定的公共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形式之一。 7、舆论控制作用的表现: 第一、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舆论针对公共事务,作为最大公共权利的国家权利成为监督和制约的最主要对象,其体现在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决策实施结果、相关执行人物上。 第二、对于公众行为的鼓励和制约。鼓励公众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鼓励公众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舆论还在社会改革和革命中担当思想启蒙、争取群众的先导作用。 8、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第一、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 第二、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存在高下之分,好坏之别。 第三、衡量舆论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短期与长期的结果等。 9、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第一、新闻媒介即为舆论工具,新闻媒介与舆论相生相灭,互为依托。新闻媒介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产生和作用的各个环节,构成了它与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 第二、反映并代表舆论。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2)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 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第二、引发舆论。1)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2)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引导舆论: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及公众意识形成的基础,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隐含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而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很容易使自己的观点立场成为“主流意见”(优势意见),从而使公众视其为多住意见而遵从和符合,往往这也是媒体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过程。(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这是其强大影响力最明显的表现。 总之、新闻媒介与舆论密切相关。它反映舆论代表、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 ◎ 1、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他(露布、牌报、揭贴等) ◎ 2、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山品经济的产物: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广播产生的历程、电视的几种制式 ◎ 4、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古代社会新闻年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 第一、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于交通、通讯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第二、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1)口头新闻。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3)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 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 2、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第一、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无以此为职业的机构,所以古代只有新闻活动而无新闻事业。 第二、其规模小,新闻基本上为定向传播,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新闻活动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主要是规模上)。 3、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在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过度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激增,需要信息的人也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第三、资本注意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而且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手段。 1)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各类知识人才,并促进了各类学校的兴办,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发行。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3)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求。 5)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资本集中速度,使资本家有可能合办和独办报纸,并刊登大量广告,使报纸成为有利可图企业。 第四、报纸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它发轫于封建社会末期并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扼杀或控制,但最终伴随着资本主义上平经济的发展,报纸最终成长发展起来。 4、报纸、广播、电视的概念 【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想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广播】以无限电波(或导线)传递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电视】以无限电波(或导线)传递声音和图象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5、报纸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14-15世纪在意大利威尼斯兴起,很快流行到欧洲各地;17世纪初达到高潮,17世纪末逐渐消亡。 第二阶段:新闻书的出现。德国法兰克福最早出现新闻书,1588年奥地利人艾青氏印刷新闻书每年两册,1620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朗开始印刷新闻书。特点是不定期,间隔时间长,新闻迟缓,无固定订户。 第三阶段:周报(周刊)、日报的勃兴。1609年德国奥格斯堡《德国观察周刊》、1616年《法兰克福邮报》、1626《马德堡新闻》;17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几乎都有了周刊,1631年《法国公报》、1641年英国《国内纪闻》等;日报:1663年德国莱比锡《莱比锡新闻》、1665.11.16英国《牛津公报》(单页双面印)、1702年伦敦《英国每日新闻》(四开单张双面印)。 ※第四阶段、周刊和日报的产生,因其整个过程工艺技术要求的复杂性,使报纸正式成为了资本主义企业,并产生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新闻事业。 6、广播电台的发展。 1895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同时发明无线电波。 1899.3.28,马可尼成功地发了第一封电报(英国至法国) 1906.12.25,范斯顿的马萨诸塞实验电台首次广播,从广播工程技术标准上看,广播从此诞生。它最早是娱乐工具。 1920.8.31,美国底特律8M实验台广播了密执安州长初步获胜的新闻。(最早的广播新闻) ※ 1920.10.27,么哦国匹兹堡KDKA电台正式成立,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它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1923.1.24美在华第一个电台正式开播,呼号为ECO,是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 ? 1940.12.30,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呼号XNCR。中共穿班的第一个广播电台。 7、电视的发展。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与贝尔德合作,成功开发了电视图象及传送。 1940年,美国试制趁工彩电;1953年NTSC制式标准;1954年美国开播彩电节目。 三种制式:美国NTSC,德国PAL,法国SECAM。 中国1958.5.1成立电视台,1973年开办彩电业务,中国采用的是PAL制式。 8、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情况: 第一、邸报。 1)称呼:条报、条陈、除目、报状、状;邸抄、朝报、进奏院状报。 2)内容:圣渝,法令,奏折 3)特点:不由朝廷统一公布;内容不相同;无固定发布日期;无自己采写的新闻言论。 4)作用:宣传君恩;宣扬君臣之道;宣布君令;封锁不利消息;通信息。 5)定性:并非近代报纸的始祖,而是政府公报的始祖。 第二、近代中午内报纸的产生,第一批近代中文报纸是19世纪初由英国传教士创办: 《察世俗每月纪统传》1815——1821 《特选撮要每月纪统传》1833——1838 《东西洋烤每月纪统传》1833——1837 ※第七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本章重点: l 16——18世纪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 l 新闻事业发展基本规律 1、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世界各国新闻体制差异很大,都是从各国国情出发,由它们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也受文化传统影响。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报纸、广播、电视同时存在,同时发展,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无法互相取代。 4、读者的需要促使报纸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群不断扩大,读者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多样。这促进了报纸的多样化发展。不断适应读者需要,这是报纸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条规律。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体裁也经历了 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由模仿到独立的发展过程。 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l 规律一: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 考查点:新闻体制定义、新闻媒介所有制形式、从国家制度看新闻媒介特点 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新闻媒介所有制有三种: 1) 私营媒介:完全由私人独资或集股兴办。西方报纸都是私营媒介,以美国为代表。 特点:董事会为最高决策机构;依托财团;盈利为目的;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迎合受众;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 2) 公营媒介:大多数国家都有公营电台、电视台,还没有公营报纸,以BBC为代表。 特点:由各阶层代表组成管理机构,不受政府控制;半官方机构;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强调对公众负责;不播广告。 3) 国营媒介: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部分发达国家为此种体制,以意大利国家电视台为代表。 特点:完全依赖政府;政府宣传机构;节目严肃呆板。 从国家制度上看: 1) 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新闻媒介特点:新闻媒介国家所有;新闻媒介以有利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新闻媒介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2)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闻媒介特点:政府没有直接控制媒介;存在公营、私营并存局面,私营比例在上升;电台、电视台的创办需经过审查。 3) 其他发展中国家新闻体制比较复杂,特点是:多种所有制并存;新闻媒介大多有政府政党背景;新闻媒介支持国家发展。 l 规律二: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新闻事业随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发展,生产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新闻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大小。从当今世界来看,发达国家有发达和较为发达的媒介,第三世界国家的媒介整体较为落后 直接的因果关系表现在四个方面:?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经济规模扩大,刺激了信息需求;?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受教育面扩大,读者群扩大;?生产力水平提高,广告越来越多,媒介易于生存和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科学技术进步惊人,新闻手段日益现代化。 l 规律三: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考查点:三种传播工具特点 1、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特点: 1) 记录性好,便于思考; 2) 选择性强,读者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内容来读; 3) 材料运用自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深度报道; 4) 制作程序多而繁杂,新闻时效差; 5) 受文化水平限制大,受众基础不如广播、电视广泛; 6) 不如图像和声音逼真有感染力。 2、 广播: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特点: 1) 迅速及时,时效性强; 2) 无远弗届,渗透性强; 3) 对象广泛,群众性强; 4) 一瞬即过,不易保存; 5) 顺序接受,选择性差 3、电视: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 特点: 1) 现场感; 2) 亲切感; 3) 简洁明了; 4) 长于动态新闻,短于深度报道; 5) 电视新闻的采访、制作、传播、接收有较高的物质技术要求。 l 规律四:读者的需要促使了报纸多样化 考查点:报纸分类 1、 从办报方针分 ?政治性报纸——以追求政治利益为目的,宣传政党、政府主张;以硬新闻为主。《人民日报》 ?商业性报纸——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提高广告费;不重视言论;迎合读者口味,新闻追求量 多迅速。《申报》、《每日镜报》、《纽约每日新闻》 ?政治性的企业报——既追求政治利益,又追求利润,西方大报多属这种类型,《泰晤士报》、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朝日新闻》 2、 以报纸内容分 中国 综合性报纸:面向社会所有读者刊登政治、经济等方面新闻 专业性报纸:集中反映一个行业或某一年龄层次读者所需的新闻 西方分为严肃的高级报纸和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3、 以阶级属性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报纸两种。 4、以发行范围分 ?世界性报纸《国际先驱论坛报》、《纽约时报》等; ?全国性报纸《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 ?地方性报纸《陕西日报》,是世界报业中数量最大的。 5、 以出版时间分:日报、晚报和周报 6、综合以上五条标准,中国当前的报纸可以分为:党报机关报、晚报、专业性报纸、信息类 报纸、对象性报纸和其他。 l 规律五: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了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考查点:三大媒介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1、报纸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报纸内容构成:新闻、言论、副刊(专版)、广告 我国报纸文字体裁 消息:迅速、准确、简要的报道一个新闻事件 新闻 通讯:详细的报道一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个新闻人物的所作所为 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代表本报编辑部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或社会问题 加以分析,并阐述本报立场、态度或观点 言论 短评(时评):配合报上发表的新闻,简明扼要的其发生的原因、影响、 事件的性质 编后语、编者按:用简短的语言指出事件的要害,或作补充 新闻特写 新闻述评 杂交品种 报告文学 杂文 2、广播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广播内容构成:新闻报道、文艺节目、服务性节目、教育性节目、广告 广播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直播新闻、人物访谈 3、电视的内容构成和新闻文体 电视内容构成: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社教节目、电视剧、广告 电视新闻文体:消息报道、现场新闻直播、纪录片、新闻述评、新闻特写 l 规律六: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考查点:新闻教育史 ? 187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开设新闻专业课 ? 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开设新闻学院 ?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聘请徐宝璜、邵飘萍为教师 ? 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开设新闻系 ? 1924年复旦大学设立新闻学科 ? 1929年复旦大学设立新闻系 ? 1949年新中国设立华东新闻学院、北京新闻学院 ? 1978年我国招收第一批新闻学硕士研究 第八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 本章重点: l 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事业比较其他事业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特性:一类新闻媒介比较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个性:一家新闻媒介比较其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l 新闻媒介的共性 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 世界新近变动(与历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新闻媒介的机构性质: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 l 新闻媒介的特性分为不同的层次展现 1、所有制方面:私营、公营、国营 2、与政府与执政党关系方面 独立新闻媒介:政治上标榜客观、中立,只以国家、公众利益作为是非标准 官方新闻媒介:代表政府、政党立场,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 半官方新闻媒介:名义上是独立运作,但在重大政治问题、重要时刻往往代表政府发言,替政府宣传 3、阶级性方面:无产阶级新闻媒介和资产阶级新闻媒介 4、办报方针方面:商业性报纸、政治性报纸、政企合一型报纸 l 新闻媒介的个性 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l 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新闻媒介是精神产品,既属于上层建筑;又属于信息产业,经济领域。 l 我国新闻事业双重属性的外在表现(中国新闻事业运作方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新变化: 1、 新闻媒介形成积极竞争态势 2、 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 3、 新闻媒介注重受众反馈 4、 新闻媒介注重自身管理,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l 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申报》是我国第一份以商业原则创办的中文商业报纸,《纽约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按商业原则创办的商业报纸。 认识媒介产品的商业性的积极意义有:既然是商品,就要考虑读者需要;考虑营销,参与竞争;就必然有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l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l 阶级性在一张报纸上的体现:选择事实、编写新闻、安排版面、写作言论。 l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 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为人民服务。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 1、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新闻事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无条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3、新闻事业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工作路线。 4、新闻事业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 5、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全民所有。 6、新闻事业实行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第九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本章重点: l 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人们接触新闻媒体,第一个目的便是获知信息。没有信息,新闻媒介就没有作用。 2、 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新闻媒介强大的宣传作用是通过反映、影响、引导社会舆论来实施的。 3、 实施舆论监督 新闻媒介是“第四势力”。 4、 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5、 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l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1、新闻媒介提供了世界所需要的信息,但是新闻失实、信息污染也干扰误导了受众。 2、 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一方面也淡漠了人际关系。 3、 丰富了知识,却也降低了思考能力 4、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也诱发了人们无限的欲望 5、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l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筹划新闻媒介两项最主要的工作。 媒介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五项功能,都是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有核心受众,有边缘受众。基本 组合方式: 1、 信息+宣传+赢利型 即政企合一型新闻媒体。中国各级党委机关报属于此类型。 2、 信息+赢利型 这类新闻媒介数量很大,亚类也很多。如: 一是提供各种各样全面信息的。《参考消息》《文摘报》等。 二是提供某一类或几类信息为主。经济信息、文化信息、教育信息等。 3、 消闲+服务+赢利型 大众化通俗媒介和节目属于此。《太阳报》等。 4、 知识+赢利型 我国的科技报纸属这类。 5、 纯宣传型 对外广播电台都属于此类。 l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指的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者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 40年代初期开始,西方学者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对新闻媒介效果论的估计经历过三个时期,即强效果——弱效果——适度效果。 第一阶段:40年代以前早期强效果理论,代表理论是“魔弹论”( “靶子论”)。 第二阶段:40年代末期-60年代的中期的弱效果理论,代表理论是有限效果论。 第三阶段:70年代开始的适度效果理论,英国批判学派为代表。 ?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式。主要是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三个角度。 1、 心理学角:?魔弹论?选择性理论?使用与满足模式 2、 社会学角度:?二级传播理论?含义论?模式示范论 3、 社会心理学角度:?议题设置理论?创新扩散理论 l 我国新闻事业的主要任务 我国新闻事业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江泽民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具体是: 1) 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法律、法令; 3) 监督党和国家工作人员; 4) 成为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 5) 传播知识,提供全方位信息,做好服务工作; 6) 做好对外宣传、报道。 第十章 新闻媒介的受众 本章重点: l 受众是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具体说就是读者、观众、听众。 l 受众对媒介的影响 ?决定着媒介内容的选择 ?决定着媒介的风格 ?决定着媒体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l 受众的特点 1、 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 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成员的混杂性特征。 3、 隐蔽性。受众对媒介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l 受众新特点 1、 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l 受众的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 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 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 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重点争取对象。 4、 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主要是依信息需求的指向性的清晰程度来划分的。 5、 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凡是已经确定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为现实受众。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是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 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l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包括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各个版面、频道、栏目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内容。 功能定位和受众定位是媒介经营策划的两大支点。功能定位主要是着眼于媒介性质,受众定位是客观性的存在,是传播活动的起始点和归宿,是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的制约。受众定位最终决定着媒介传播的成败得失。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在正确定位的总体指导原则(宽窄适度,范围适中)下确定核心受众群。 核心受众的确定主要要考虑的是以下四方面的要素: 1、受众区域定位。地域是第一位的因素。 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3、受众的年龄定位。 4、受众文化程度定位。 第十一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本章重点: l 我国新闻工作五项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战斗性原则、党性原则。 l 新闻真实性 1、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2、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具体来说有四方面: ? 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报道才会有力量。 ? 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 只有坚持真实,新闻事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3、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表现的五个方面:?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层层拔高;?要件残缺,隐瞒事实;?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因果不符。 失实原因的分析:?非故意性失实,记者没有主观故意,原始材料失实。?故意性失实,主观失实。 炒新闻: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 合理想象和扩大宣传效果。 l 新闻指导性 1、 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对我国新闻事业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辨是非,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四化大业。 新闻指导性不是指挥权,而是道义上和思想上的影响。 2、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为 ?鼓舞?示范?论证?启发?解释?预测?警戒 新闻指导性产生的社会效果包括,迅速的在受众中引起反响,立即收到明显效果;潜移默化长期的影响。 3、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具体做法: ?寓新闻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 ?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 ?寓指导性于服务性之中。 具有指导作用的新闻,称为指导性新闻。指导性新闻的基础在于信息,指导性是要寓于信息传播之中的。即指导性新闻既要真实、及时传播大众共同关心的事实,又要体现一定的指导思想,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说就是: ? 指导性新闻要具备新闻的特点,有一定信息量,能引起大众的共同关心; ? 新闻中的观点和事实统一,事实能无可辩驳的说明观点,令人信服; ? 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取得最大的宣传效益。 4、新闻指导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指导性除了继续发挥鼓舞、示范、论证等作用外,重点要在“解释”上下功夫。围绕形势新变化,对党和国家每一项政策的出台进行分析阐释,帮助受众弄清发展趋势,权衡利弊得失,保持新闻指导性宏观上的舆论一致和微观上的多元表达。 5、关于新闻指导性的不恰当做法: ?图解政策的做法 ?公告式和命令式的做法 ?片面化和简单化的做法 表现在:在宣传某一党和政府的政策规定时,只有质的概念而缺乏量与度的把握,说了不少过头话;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简单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在典型宣传中,往往强调精神而忽视科学态度。 l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的三层含义: 内容上:新闻事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形式上:新闻和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喜闻乐见。 我国新闻事业和群众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我国新闻事业既要满足群众需要,又要引导群众,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含义:?各级党委重视党报工作,加强对党报的领导;?办好党报是新闻事业的关键,要自觉主动接受党的领导;?组织广大党员、群众为新闻媒介提供情况、材料和稿件;?倾听群众意见,改进报纸工作。 l 新闻事业的战斗性 1、新闻事业的战斗性:为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无所畏惧的斗争,为传播真理不倦的探讨。 具体表现: ? 揭露、打击破坏安定团结、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毒害人民的做法; ? 大胆揭露职务人员违法行为和不法分子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劣迹; ? 及时发觉和批评各个领域中的错误倾向和错误思潮; ? 及时反映人民内部各种矛盾,催人猛醒,发人深思,引起社会各方面着手研究、解决。 2、 运用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原因: 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产生强大的威慑力; 新闻的舆论监督能够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新闻的舆论监督有利于加强党和人民的关系,密切干群关系。 新闻的舆论监督是衡量新闻事业党性的一个尺度。 3、 我国新闻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性质和特点 出发点:保证中央政令畅通,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重点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特点:权威性 典型性 紧迫性 重效果 4、 开展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1) 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 2) 实事求是是保证揭露批评报道成功的基础 3) 适时、适量、适宜是批评报道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4) 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批评者的申诉权利。 5) 独立负责同时,又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争取各级党委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5、 批评不慎表现的三个方面 批评不实引起新闻伤害; 批评失当引起新闻伤害 新闻炒作引起新闻伤害 l 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党的任何新闻媒介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领导,无条 件的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议、决定。 1、 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1) 坚持党性原则是使党的新闻事业永不变质的保证; 2)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使党的新闻事业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 3)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新闻事业的积极作用; 4)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界限; 5) 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推动、指导我国各项改革沿着健康道路发展。 2、坚持党性原则要处理的关系 1) 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统一; 2) 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统一; 3) 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 4) 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统一。 3、坚持党性原则和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一致。 第十二章 新闻选择 本章重点: l 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新闻 选择是对事实的选择。采写编评都与新闻的选择密不可分。 新闻敏感就是迅速判断事实价值的本领和善于选择事实的本领。 l 新闻选择的标准 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新闻法则 1、 新闻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选择的事实要真实和新鲜。淘汰虚假的事实;陈旧的事实;人们 司空见惯的事实;空话连篇的事实。 2、 新闻价值 共同兴趣指新闻要反映公众关心的事实,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公众共同兴趣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 ?时新性 ?重要性 ?新奇性 ?接近性 ?趣味性 一个事件只要具备了时新性再加其他任意一性,就有成为新闻的可能;一个事实具备的素质越多,新闻价值就越高。 3、 宣传价值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素质内容包括: ? 一致性(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 针对性 ? 普遍性 ? 典型性 ? 时宜性 4、 新闻法规,即新闻的选择必须将危害国家或者人民的利益的新闻卡下,不许公开传播。 l 新闻选择的过程 回馈? D A B C1 E F G H C2 回馈 第十三章 新闻媒介的管理和经营 本章重点: l 新闻媒介的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层面,宏观管理指的是国家对新闻媒介的调控;微观管理是指新闻媒介内部的自身管理。 l 宏观管理——新闻法规 新闻法规是指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和规则,是国家对媒介实行管理的依据。 新闻法规要处理的关键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又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各个国家的新闻法规 ,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护新闻自由,这是现代国家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新闻法规。 在防止滥用新闻危害国家和公众,各国的新闻法规也对新闻报道作了一定的限制。共同的是国家安全法、诽谤法和隐私法。 国家安全法 :新闻媒介不得以任何形式危害国家安全。 诽谤法: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一看报道是否真实,二看是否借机诽谤诋毁; 隐私权:与社会无关不愿让他人知晓的事情。 l 微观管理——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1、 新闻媒介的决策、领导和监督机构 私营媒介属于董事会领导制,公营媒介属于社会化领导制,国营媒介属于政府领导制。 ? 董事会领导制 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关,实际就是谁有钱谁就有最大权力。 ? 社会化领导制 特点:理事会有广泛代表性;尽可能不受政府干涉。 ? 政府领导制 特点:政府通过政府的主管部门任命媒介部门的领导,由它们再来负责媒介的日常运作。 2、 中国新闻媒介的决策、领导和监督机构 我国新闻媒介采用政府领导制,各级党委是新闻媒介的最高决策机关。 ? 社长负责制 特点:在社长领导下,编务、经营、行政事务分工明确,突出经营。 ? 总编辑负责制 ? 行政负责制 3、 新闻媒介的业务运行机构 业务机构设置基本要求: 机构精简,人员精干; 分层授权,责权合一; 分工明确,反应神速。 4、我国新闻媒介业务机构 报社业务机构设置特点:党政机关有什么部门,报社就有相应部门。 l 新闻媒介的经营 新闻媒介经营的范围包括:报刊的发行,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广告业务,多种经营,设备和物质供应。 1、报刊发行是决定报刊成败的基本标志,是报社收入的重要来源。决定报刊发行量的因素有: 报刊本身的质量;发行范围,及发行范围内人口数量与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发行竞争程度;营销手段的采用。 目前报刊发行的趋势是:公费订阅逐年缩小,自费订阅逐年扩大。 2、视听率、收视率是电台、电视台经营的生命线。决定收听率、收视率高低的因素有:节目质量、时段安排、声画质量、编排技巧。 3、广告是新闻媒介主要的收入来源,有的则是唯一的收入来源。 广告定价是以发行量(收视率)、受众情况、版面位置(播出时段)等因素决定的。发行量(收视率)是主要决定因素。 4、媒介经营的基本理念是规模经营,好处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新闻媒介集团化经营的好处: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人员可以合理流动,增加从业者积极性;资金可以合理调度;新闻、信息资源共享。 第十四章 新闻工作者的修养和职业道德 本章重点: l 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1) 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奋斗、献身的精神。 2) 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在现阶段,新闻工作者要熟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自觉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切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有较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5) 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到“唯真、唯实,不畏权、不为钱”。 l 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 第十五 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本章重点: l 媒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也是一种社会子系统,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子系统 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总和即媒介的生态环境。 l 媒介系统拥有的资源是信息,功能主要包括:收集信息、制作信息、传播信息 l 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意义在于: 1、 决定媒介制度; 2、 决定媒介发展水平; 3、 决定媒介的行业、职业理念和运作方式。 l 当代社会媒介生态环境的特征:现代性、开放性、市场化。这也是媒介生态的基本特征。 第十六章 大众传媒与政治 本章重点: l 政治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集中体现于政治制度对新闻体制的影响。 l 政府的政治活动对大众媒介的利用主要包括 1、 发布政治信息 2、 宣传政治主张 3、 进行舆论导向 l 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 1、 维护政治权利的合法性; 2、 参与政治决策; 3、 进行舆论监督。 第十七章 大众传媒与经济 本章重点: l 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是决定大众传媒的体制、规模和运作方式 的三个决定要素。三个决定性要素中,经济是其中最为活跃和最具活力的。 l 现代经济对于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主要体现在: 1、 经济体制制约着大众传媒功能的发挥; 2、 经济体制决定着大众传媒的运作方式; 3、 经济发展推动了大众传媒快速扩张; 4、 经济发展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力量。 l 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 收集、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消费; 2、 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不公正现象; 3、 刊登广告,激活和满足消费需求; 4、 大众传媒自身就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本国创造大量利税,提供就业岗位。 l 中国传媒走向市场之路 1、 着力经营广告; 2、 调整产品形态,扩容、创办通俗化大众报纸; 3、 自办发行; 4、 多元化经营。 第十八章 大众传媒与文化 本章重点: l 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1、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对象一致都是大众; 2、大众媒介的特点符合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都讲求“新”、“快”,电视最容易传播大众文化; 3、大众文化有时追求感官刺激,正是大众媒介特别是电影、电视的优势。 l 大众传媒是文化产业的关键环节 文化产业的特征和大众媒介特征相关:商品化、技术化、组织化、机械复制、标准化 l 流行、符号化、偶像崇拜构成大众传媒中特有的文化现象 l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消极影响 1、大众媒介对文化的设限 大众媒介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 大众媒介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 大众媒介影响并控制了大众的需求。 2、文化帝国主义(20世纪60年代提出) 河南省人事考试中心专家独家奉献 《新闻学》专业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一)世界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2 A、美国的《新闻学原理》 B、德国的《德国新闻事业史》 C、日本的《新闻学原理》 D、美国的《应用新闻学》 (二)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类的4 A、本能 B、物质交往 C、意志 D、信息交往 (三),,,,年,美国人本杰明?戴创办了《纽约太阳报》,它是第一家3 A、政党报刊 B、商业报刊 C、大众化报刊 D、革命报刊 (四)《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的作者是2 A、马克斯 B、列宁 C、刘少奇 D、陆定一 (五)按照马克斯主义的观点,新闻事业的社会性质是1 A、由经济基础决定B、由上层建筑决定C、由生产力决定 D、由意识形态决定 (六)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对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是4 A、及时 B、新鲜 C、重要 D、真实 (七)新闻事业的最主要的功能是2 A、引导舆论 B、报道新闻 C、提供娱乐 D、传播知识 (八)最早提出新闻价值观概念的庞德是1 A、美国人 B、英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一)新闻价值规律的基本点是124 B、信息量的大小C、趣味性的多 D、事实的新近 A、重要程度的高低 (二)新闻自由包括的内容是23 A、采访自由 B、传播自由 C、接受自由 D、创办自由 (三)诞生在,,世纪的新闻传媒有23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C通讯社 (四)正面宣传的具体含义是123 A、报道内容是积极的 B、宣传效果是正向的 C、报道倾向是肯定的 D、报道态度是主动的 (五)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来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23 A、勤于学习 B、尊重事实 C、服从真理 D、讲政治 (六)信息传播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交往手段,包括124 A、人际传播 B、组织传播 C、新闻传播 D、大众传播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分,共,,分) 1、新闻 ,、舆论监督 ,、新闻价值 ,、社会责任理论 ,、报纸 ,、新闻法制 四,简答题(每题,分,共,,分) ,,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有什么指导作用, ,,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及其基本点是什么, ,,如何以传播技术进步划分新闻事业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导向的含义是什么, ,,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及相互关系如何, ,,简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来源与含义。 五,论述题(每题,,分,共,,分) ,,论述新闻批评与正面宣传的关系。 ,,“政治家办报”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六,应用题(,,分) 结合实例说明多种媒体并存的新闻传播具有的优势和特征。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BDCBADBA 多项选择题 (一) A, B ,D (二) B ,C (三) B ,C (四) A , B , C (五) B ,C (六) A , B ,D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分,共,,分) 1.新闻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定义,是 1943 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来的。文章在论述了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之后,紧接着说:“因此,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2.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通常它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来实现。 3.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对新闻本质和特性的量化把握。它衡量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闻。 4.社会责任理论 20世纪 40 年代,社会责任论的新闻自由观在美国诞生。社会责任论对旧的新闻自由观作了修正,对新闻自由口号做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新闻自由是有条件,享受自由权利的人应当对社会承担道德责任;出版者应当追求积极的自由,在防止滥用自由的前提下,扩大和发新闻自由的权利;社会责任理论还主张政府对传播行为实行必要的控制和干预。 5.报纸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信息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公众发行的散页出版物。 6.新闻法制,是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控制新闻事业的程序、原则和机制。 四、简答题(每题,分,共,,分) ,。新闻理论对新闻实践有什么指导作用, (1)学好新闻理论,才能有效提高政治洞察力和历史洞察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市场经济的国内环境中,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胜任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神圣使命。 (2)学好新闻理论,才能深刻理解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全面熟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自觉地按新闻规律办事,既能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也能从根本上增强业务能力。 (3)学好新闻理论,才能正确指导新闻策划,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令人满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学好新闻理论,才能为新闻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及其基本点是什么, 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可以这样来表述:如实又有选择地及时公开传播受众需知又未知的新闻事实的信息。 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有如下基本点: (1)新近发生的事实必须及时公开地传播。 (2)新闻传播必须如实地反映新闻事实。 (3)新闻传播要针对受众的需知和未知。 (4)传播者作为中介,既要尊重事实,又要尊重受众,惟一的实现途径就是从实有的大量事实中加以选择,既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同时又调整受众认识和引导社会舆论。 (5)传播者的倾向性体现在他们对事实的比较、筛选和陈述中。 ,.如何以传播技术进步划分新闻事业的发展阶段, (1)文字和书写工具出现后,新闻传播进入手抄新闻阶段。 (2)印刷技术发明后,人类开始了应用印刷技术进行大规模的新闻传播。 (3)在印刷新闻报刊诞生后300年,无线电通讯技术问世,并开始用于信息传播。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第一个领取营业执照,并开始播音。KDKA广播电台的新闻播报宣告人类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4)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首次研制出电视传真,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播出电视节目,1936年该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播出新闻节目。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广播电视开始应用卫星通讯技术。 (5)到20世纪80年代,容光纤通讯、数字化通讯等现代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网络传播技术问世,并立即用于新闻传播过程,诞生了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互联网络,标志着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导向的含义是什么, 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来说,舆论导向的含义,就是要运用各种新闻形式和手段,把握和控制好舆论的方向,并努力将其引导到符合于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策略的方向上来,引导到符合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主义方向上来,引导到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方向上来。 我们强调的“舆论导向”,概而言之,就是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所谓“正确的舆论”,其含义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政治方向正确、舆论话题适时、舆论强度适中。 ,.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及相互关系如何, 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有两个:一是新闻价值,二是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 在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中,实际操作时首先使用的筛选尺度是新闻价值标准。用新闻价值尺度衡量事实或作品,哪些是新闻,哪些不是新闻,哪些新闻价值大更像新闻,哪些新闻价值小勉强算是新闻,这是新闻选择的第一道工序,头一个关口。不是新闻或新闻价值很小的事实或作品,在这一关就被淘汰,退出进一步选择的程序了。被选中的首先必须是新闻,这是前提性选择。对过了这一关口的事实或作品,再用其他标准加以衡量,做出一层又一层的比较和筛选,直到做出最终的取舍和处理决策。其中特别是用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为标准进行的选择,在决定取舍的砝码中分量最重。有的新闻虽然新闻价值很大,但立即传播对大局不利,有损传播主体所在阶级和政党的利益,这样的新闻可能压下来不播,或者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播,这就出现了新鲜事实向新闻、旧闻和不闻的不同转化。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前提标准,不能因为强调政治标准降低对新闻价值的要求。 ,.简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来源与含义。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其本质是社会主义的,不是资本主义的;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事业的民族特色。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含义。 五,论述题(每题,,分,共,,分) ,.论述新闻批评与正面宣传的关系。 批评报道与正面宣传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正面宣传是从正面颂扬和肯定一切值得褒奖的好人、好事、好现象、好气象,批评报道是从总结反面教训中找出新的前进的道路。两者都是为了把工作搞得更好,让事业发展得更快。实际上,只说好不说差,只报喜不报忧会使人冲昏头脑,而只说差不说好,只报忧不报喜又会影响士气。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既说好又说差,既报喜又报忧,以说好、报喜为主,也要注意说差、报忧。 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告诉我们,不破不立。没有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有力批判,正面宣传就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对每个新闻机构来说,都应当始终把握住让正面报道占主导地位,批评报道只能占次要地位,批评的东西不宜太多、太集中,要注意将一些批评的热点问题分流。总之,新闻宣传应把主要篇幅用于报道新人、新事、新成就、新风尚,始终给群众以信心和力量,让他们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自觉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去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建设的宏伟目标。 ,.“政治家办报”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政治家办报”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命题。它既包括新闻工作者的理论修养、品质修养问题,也包括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培养和工作作风锻炼问题。具体说,新闻工作要实行“政治家办报”,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 “政治家办报”的最基本要求是,新闻工作者要讲政治、讲党性,要有很高的政治素养,很强的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责任感,要具备“政治家”的基本品质。 (2)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 在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事物面前,能够迅速、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到事物前进与发展的方向,提出正确解决事物矛盾的措施和办法,这是对一个“政治家”的基本的素质要求,而思维敏捷、头脑冷静、审进度势、沉着应对是达到这一要求的重要条件。 (3)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 新闻媒介承担的宣传任务多种多样,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就要做到突出宣传重点,把握好政治方向,要始终不渝地把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作为自己的首要宣传任务。 (4)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 作为“政治家”,作为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树立全局观念,具有宏观意识也是一种基本的要求。 (5)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政治家办报”,并不意味着只讲政治,不计其他,更不意味着只是作“政治空谈”,喊政治口号,或是只是宣传“纯粹的理论”。 六,应用题(,,分) 结合实例说明多种媒体并存的新闻传播具有的优势和特征。 (1)各种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形成了新的新闻生产能力,增强了新闻事业的社会作用。报纸发挥它的质地稳、传量大、易保存、可以反复阅读、善做深度报道的优势,仍然保持着无可替代的权威地位。电视作为后起的媒体新星,以其动态画面的独特语言,传递视听兼备、声图并茂的信息,不仅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使新闻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同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以其诱人的吸引力和动人的说服力成为最受公众喜欢的传播媒介。广播则尽力发挥其便捷、经济、声情并茂和普及性强等长处,为各种职业和各种环境中的人提供多种多样性服务。世界上每有重大事件发生,广播捷足先登,受众首先从电台声音得知有关信息。电视不甘居后,接着以现场画面提供令人信服的佐证。而报纸则详尽而深刻地描述和评价事件的原委,供人反复解读和体味。多种媒体共同宣传同一主题,很容易形成声势和合力,创造有一定导向和力度的舆论氛围。不同传媒,通过不同版面、不同栏目、不同节目,传播丰富多彩的内容,满足受众收视新闻、获取知识、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并为不同类型的受众提供接受上的方便。老人儿童随时可以看电视,军官士兵和上班族, 业余时间也不耽误看新闻;晨练者,卧床休养者,田间务农者,穷乡僻壤的居住者,随时随地可以听广播;学生能从各种传媒学习有关知识,音乐爱好者和汽车司机可以从专业台得到音乐享受和交通信息。虽然还不能做到想听什么就听什么,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但多种媒体共存给受众实现接受自由创造空前未有的丰厚条件。 (2)多种媒体在同业竞争中扬长补短,丰富和发展了新闻传播的表现手段,推进了新闻改革的深化。为了应对电视的挑战,报纸主要是在增强时效性和现场感上做文章,弥补自己相应的弱点。中国的报纸除了采用现代通讯技术,通过缩短编排印刷时间和增设分印点等措施,力求在早午晚三刊,尽力缩小在时效上与广播电视新闻的差距。为了增强感染力,报纸大力提倡现场短新闻,并大力改革版面,通过加大新闻照片的尺幅和用量,扩大标题字号和题区,增强头版的封面和导读功效;强化报纸视觉冲击力和整体吸引力,与电视争夺受众的注意力。独具魅力的电视,为弥补自己反映的表层性和信号的易逝性等弱点,努力在思想深度和理性把握上下工夫。中国中央电视台接连推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克服了电视表层叙述、不善理论评析的弱势,实现了形象画面与理论阐发的统一。广播新闻也深知自己稍纵即逝和不善阐释的弱点,首先借鉴报业的经验,设立类似专业报的经济、文艺、教育、交通等专业台;同时,又开辟电话参与和热线直播新栏目,一下子消除了与听众的隔阂和距离。广播在历史新时期创造的辉煌,反过来又激起了其他媒体的新冲动,报业出现了主报办子报、电视台办专业频道的热潮;受众参与、嘉宾主持、访谈对话,又成了电视乃至报刊的得意之笔。多种媒体在同业竞争中的创新层出不穷,新闻报道的文体、文风和表现手法得到全面的改革和更新,丰富和发展了新闻传播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 (3)多种媒体并存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教育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为新闻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多种媒体的操作人员需要多种学科的专业训练,这就为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提出许多新课题。多种传媒积累的实践经验,为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新闻事业发展的这一阶段,产生了系统的新闻理论和舆论学,创立了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大众传播学,最终摘掉了新闻无学的帽子,使新闻事业发展成为多种媒体并存,并有专门人才来源和理论体系的综合体。 事业单位招考通用题库 一、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 1.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揭示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 2. 萌芽状态的新闻学,最初孕育在它的母体——政治学之中。 3. 早期新闻学也称报学。 4. 大众传播学诞生于美国,四大先驱分别是:拉扎斯菲尔德,他提出了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卢因创立了著名的团体动力说,霍夫兰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和劝服艺术的理论。 5. 美国学者施拉姆是第一个把传播学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人,被称为传播学理论的集大成者。 6.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仁轩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论述新闻问题的中国政治家。 7. 梁启超是改良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思想的开拓者。 8. 1918年蔡元培在他任校长的北大开设了新闻课程,同年10月14日成立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创办了《新闻周刊》。 9. 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10. 马克思任总编的《新莱茵报》是全世界第一张无产阶级政治机关报。 11. 列宁第一个提出并系统阐发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的理论。 12.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 13. 新闻学研究的任务,就是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 14. 新闻学划分为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和历史新闻学。 15. 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 16. 16世纪,威尼斯诞生了手抄新闻。 17. 唯心主义新闻起源观有“本能说”和“意志说”。 18. 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新闻的本派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19. 新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最近状态的记录。 20. 从唯物论角度看问题,新闻本源是客观事实,从辩证法角度看问题,新闻本源乃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 21. 新闻的踪迹源头,不是事物的史态,而是事物的现态和趋态。 22. 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 23. 从哲学本体论和现代物理学的高度来看,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及其表述。 24.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考察,信息是认识主体尚且未知的事理,或者说是接受者预先不知道的消息。 25. 信息与新闻的相同点:二者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本源都能满足 受众某种程度的信息需求。 26. 文学艺术离不开虚构,新闻视虚构和想象为致命之伤。 27. 新闻定义是关于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简要概括。 28. “新闻”这一概念是新闻学概念体系的第一个概念。 29.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0. 1961年,范长江发表了《记者工作随想》一文,文中集中阐述了新闻工作中的群众观念和群众战线。 31. 范长江说:“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和在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32. 便士报的特点:?面向市场,面向普通百姓;?经济上完全自立,一切开支靠广告收入来支撑;?强调“树立舆论”,不做政党的奴仆;?追求趣味和刺激;?从评论为主变为新闻为主;?文字浅显简洁。 33. 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到中国的是徐宝璜。 34.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程度。 35.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具有不依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36. 新闻价值由时新性、接受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五要素构成。 37. 最早提出新闻价值概念的是庞德。 38. 庞德:“读者兴趣是新闻价值的试金石。” 39.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价值要素说,有两方面的科学依据。 40. 显著性、指新闻事件参与者及其业绩的知名程度。 41. 新闻价值是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所含新闻构成要素的总和,它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客观标准。 42. 新闻价值规律由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的新闻价值由其所含信息量和重要程度来决定,信息量越大,重要程度越高,价值越大,反之价值越小。 43. 新闻价值规律就是新闻选择活动的客观规律。 44. 传播是信息的交流和分享,即信息获有者把信息传给他人,使他人与自己共同享用信息提供的知识。 45. 人际传播:指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信息沟通活动,特点是传授双方的双向互动,反馈快速及时。 46. 组织传播特点:?成员间的横向信息流通;?通过平衡传播来实现;?传授关系高度确定;?反馈容易受阻。 47. 大众传播:指的是职业传播者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向为数众多的不确定人群传播信息的活动,特征有:?传播者的职业化;?受传者的众多和边界不确定;?单向传播、反馈困难;?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和高功能的传播效果;?信息表述最为规范,社会公众易懂易记。 48. 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授过程,简言之,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49.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提出把“讲者、听者、内容”称作演讲三要素。 50. 事实、新闻报道者和接受者这三个要素在新闻传播中缺一不可,缺其中任何一项,新闻传播行为便不能生存。 51. 客观事实和报道对象是传播行为的源头和起点。 52. 新闻报道者的主体性体现在:?新闻报道者即传播主体是新闻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安排社会舆论的议程;?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评价表达自己的倾向。 53. 新闻传播流程分为五个环节:选择事实、加工制作、播报传送、受众接受、信息反馈。 54. 新闻选择是选择行为的一种,它是传播主体对报道目标或传播的搜寻比较和确认。 55. 新闻选择过程的目标:择真和择优。 56. 新闻选择过程的三个环节:搜寻、比较、确认。 57. 新闻选择过程的主要标准有:一是新闻价值,二是政策法规和论理道德。 58.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是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与反映对象即客观事实的矛盾和新闻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与受众和社会需求间的矛盾,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存在于两种之中。 59. 新闻传播基本规律是新闻手段的核心内容,1957年6月14日,毛泽东提出了“新闻手段”这一概念。 60. 按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基本点办事就是按事实说话。 61. 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明末出现了活字印刷术的邸报。 62. 手抄新闻和新闻书被称为近代新闻事业的雏现。 63. 1609年在德国出版的《报道或新闻报》是世界上最早出版的印刷周报,印刷新闻纸的问世,是新闻事业诞生的时间标志。 64. 1450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的机器设备。 65.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 66.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播新闻。 67. 新闻事业形成了因社会形态不同而杂乱的阶级性如下: ?集权主义阶段; ?自由主义阶段; ?集团垄断阶段; ?社会主义阶段 68.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腐化了新闻事业。(判) 69. 技术进步是提高新闻生产力的首要因素。 二、简答、论述 1. 多种媒体并存的新闻传播有哪些特征和优势, 答:?各媒体间优势互补,形成了新的新闻生产能力,增强了新闻事业的社会作用。 ?多种媒体在同业竞争中扬长避短,推进了新闻改革的深化。 ?多种媒体并存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教育推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为新闻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 2. 新闻事业形成的标志有哪些, 答:?有了专业化的传播机构和专门化的从业人员,传播新闻成了一种国家的职业 ?形成了具有新闻供求的受众群,也就是有了广阔的新闻市场。 ?非手工操作的传播工具。 ?规模较大和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 ?实现了传播方式由“点?点”到“点?面”的转变。 ?在新闻事业形成的如上标志中,以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过程最为重要。 3. 新闻传播行煌构成要素: 答:?新闻传播行为由事实、新闻报道者与新闻接受者三要素构成。?事实是行为的客体,新闻报道者是行为主体,新闻接受者是接受主体。?新闻报道者与客观事实间以及与接受者之间处于互相衔接的双重互动关系,成为沟通新闻事实与新闻受众的中介,对传播行为的发生起启动作用。 4.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在设定要素和阐述要素时的非科学性倾向和弊端的表现在哪, 答:?首先,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把人情味摆在显要地位并给予荒谬的解释。 ?其次,过分强调反常与怪诞的新闻价值,具有浓重的历史唯心主义色彩。 ?再次,崇尚极端,从真理走向谬误,带有明显的随意性和片面性。 5.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新闻事实是客观的,它能满足传播主体的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性能,是一种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其次,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新闻需求也具有客观性。 6. 同其他许多信息相比,新闻信息具有什么特性, 答:?新解:时新性与知识性的兼有和统一; ?真实:记实性与选择性的兼有和统一。新闻的真实性不仅要求选择性与记实性的兼有,还强调二者的有机统一。 ?及时又公开的传播。 7. 信息与新闻的差别: 答:?二者的内涵不同; ?二者的外延不同; ?传播手段和作用范围不同。 8.承认事实是新闻本源具有丰富的内涵,它的含义是什么, 答:?有事实才有新闻,不能无中生有; ?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写,不能按主观愿改变和制造新闻事实。 ?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是新闻。 9.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答:?学好新闻理论,才能有效提高政治洞察力; ?学好新闻理论,才能深刻理解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 ?学好新闻理论,才能正确指导新闻策划; ?学好新闻理论,才能为新闻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一、填空、选择、判断 1. 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看问题,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上层建筑层次。 2. 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看问题,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新闻事业的社会性 质,由经济基础来决定。 3. 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 4. 无论是资本主义新闻事业还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都以其鲜明的阶级倾向性,称为该阶级该国家的思想阵地和舆论中心。 5. 《大公报》声言以“不党、不实、不和、不育”为办报方针。 6.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的特殊表现形式主要通过报道事实和评价事实来体现。 7. 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指的是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服务的性质和功能。 8. 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通过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影响公众认识,引导社会舆论。 9. 新闻事业的基本特性之一:与政治上层建筑相比,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只有劝服功能,不起强制作用。 10. 新闻事业的职能权力:一是及时公开地报道和评价新闻事实,二是通过新闻报道对政府和社会进行舆论监督。 11. 新闻事业的基本特性之二:与意识形态的其他组成部分相比,新闻事业离政治更近,政治性更强。 12. 1957年3月,毛泽东在同新闻界代表的谈话中曾论,他主张报上登些琴棋书画之类。 13. 在新闻事业的多样性功能中,有两样基本功能:报道新闻和引导舆论。 14. 舆论行为有三个要素:?舆论的主体; ?是舆论的客体;?是舆论的形态 舆论有以下几个特征:?时评性;?倾向性;?群众性;?公开性;?非决策性。 15. 错误的舆论错在:?失真上; ?误评上 16. 新闻事业在表达和引导舆论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通过及时公开地传播新闻事实,迅速形成社会的注意中心和议论中心,也就是为社会设置了舆论话题。 ?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向社会公众提供充分的事实,用客观事实的雄辩力量支持正确的看法和意见。 ?刊播不同看法的稿件。 ?及时通报问题解决的进程。 17. 在新闻事业的两项本功能中,最主要的功能是报道新闻的功能。 18. 新闻传播事业具有双重主体:一是新闻资产所有者的管理者,简称决策者,一是新闻事业的传播媒介及其从业者,简称传播者和操作者。 19. 社会大系统规律与新闻内在规律之间,也是一般与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通和特殊的关系。 1. 《论出版自由》的作者称尔顿,是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政治家,新闻自由口号主要在17世纪奠定了自己的思想基础。 2. 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 3. 新闻自由:是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不受限制的程度。传播自由:是传播主体创办媒体,采集新闻、写作新闻、播报新闻和开展新闻批评不受限制的程度。 4. 新闻一种民主权利。(判) 5. 资本主义新闻媒体的自由被限定在不能侵犯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严格界限之内。(判) 6. 新闻控制: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通过物质资产、政策法规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 7. 新闻媒介的权力的支配作用:设置议程、引导舆论、监督社会。 8. 新闻控制的目标是新闻自由与行为规范的统一。 9. 新闻立法:指的是统治阶级制定,颁布和修订新闻法规的程序的过程,它是新闻法制的首要环节。 10. 1906年,新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新闻法规《大清印刷物专律》共6章41条。 11. 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怎样决定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及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新闻资产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剥削制度,决定了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 ?资本主义新闻事业运作的彻底商业化; ?媒体在利益对立中开展的激烈竞争。 12. 一切新闻都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们对新闻的最基本的要求。 1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14. 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和本质在于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来报道新闻。 15. 坚持真实性原则是党性原则的要求。(判) 16. 坚持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判) 17. 新闻失实: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而不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 18. 新闻失实分为两类:(1)故意失实;(2)非故意失实。 19. 新闻失实的表现形式有:?政治需要,公开造假;?于己不利,隐匿真情;?宣传典型,任意拔高;?屈于压力,写昧心稿;?唯利是图,编造新闻;?粗枝大叶,调查不实;?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知识贫乏,不懂装懂;?合理想象,添枝加叶;?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20. 新闻失实的原因:?政治原因;?社会原因;?思想和工作作风原因 第10章: 1. 倾向性:指人们对事物表现出的某种爱憎情感和立场观点。 22. 新闻事业的倾向性:指新闻传播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立场和观点。 23. 政治倾向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和党派性。 24. 在现实社会中,不表达任何政治倾向的新闻事业是不存在的。(判) 25.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不同的是它总是公开声言自己的政治立场,体现出鲜明的党性立场。 26. 最早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进行理论阐述和行为实践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27. 在无产阶级新闻史上,第一个明确使用“党性”这一概念,并对其内容作出系统论述的是列宁。 28.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思想上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政治上坚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 ?组织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 29.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基本特征: ?革命性和科学性一致; ?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 ?纪律性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一致 第11章 1. 梁启超认为报纸有两大天职:一是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是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2. 新闻传播的目的性指所传播新闻有所为。 3. 要使新闻传播具有针对性,关键在于要确立“受众为本”的思想。 4. 新闻传播的指导性指所传新闻有计划地把公众引向预期的目标。 5.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报纸的最大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判) 6. 毛泽东要求党的干部“应该把报纸拿在自己手里,作为组织一切工作的武器”。 7. 邓小平把“拿笔杆子”看作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 8.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范围:?指导舆论;?指导工作;?指导学习;?指导生活。 9. 舆论:即公众的议论通常也称“民意”。 舆论导向是指对舆论流动方向的把握和引导。 10.新闻舆论:指新闻传媒通过新闻报道表达和形成的关于时局和事态的看法。 11.新闻媒介在传播舆论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 ?新闻媒介可以反映和代表舆论; ?新闻媒介可以扩散和放大舆论; ?新闻媒介可以影响和引导舆论。 12.舆论形成的四个阶段:意见酝酿、意见表达、意见交流、形成多数。 13.错误舆论按其程度不同可分为片面舆论,极端舆论和反动舆论三种。 14.错误舆论因常以“民意”的面目出现,往往带有较大的欺骗性和虚伪性。 第12章 1.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应有和体现。 2. 列宁认为“工人报纸是工人的讲坛”。(判) 3. 毛泽东还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主张。 4. 群众性原则要求新闻传播要具有群众性内容。新闻报道要提倡群众性形式,新闻工作要实行群众性方式,要走群众路线。 5. 列宁曾称读者来信是政治的晴雨表。 6.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党领导新闻事业的一个创举。 7. 要把满足群众的需要与教育、引导和提高群众统一起来,新闻传播要做到:?不能崇拜群众的自发性,要用先进思想教育和武装群众,?不能迎合少数群众的低级趣味,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不能搞命令主义,也不能搞尾巴主义。 第13章 1. 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重点是对权力组织的监督,特别是对各级党政机关的监督。 2. 舆论监督对象是解决“监督谁”的问题,而舆论监督范围是解决“监督什么”的问题。 3. 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主要包括: ?决策出台过程; ?决策执行过程; ?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为行; ?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 ?一般社会成员的不良行为。 4. 新闻批评: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 5. 新闻批评的权威性主要来自新闻机构作为党和政府机关报这一地位和身份的权威性。 6. 新闻批评的类型: ?一般性批评报道; ?典型性批评报道; ?连续性批评报道; ?追踪性批评报道。 7.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是李瑞环同志1989年11月25日提出的。 8. 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的赞扬性的报道和评价。 9. 舆论监督主要运用的是批评手段。 10.新闻职业是以新闻手段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职业。 11.历史上,我国第一个新闻记者是梁发。 二、简答、论述 1. 简述新闻事业的定义及含义。 答: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这一定义的含义有以下几点: ?新闻事业是机构实体及其活动的总称; ?新闻事业中的组织实体是舆论机构; ?新闻事业的基本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 2. 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的原因, 答:根据原因是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阶级对立关系,新闻事业作为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一定会反映经济基础中的阶级对立的关系。 3. 新闻事业的多样性功能有哪些, 答:?传播新闻,沟通情况; ?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倡导科学,介绍知识; ?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刊播广告,服务经济。 4. 我国新闻事业提供娱乐,丰富文化生活的做法有哪些方面, 答:?适应广大城乡青少年以及社会各层面的需求; ?介绍推荐品位较高的高雅文化; ?报道和传播体育赛事,既激励奋发向上的精神,又满足健康的文化消费; ?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繁荣旅游业和旅游文化; ?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生活休闲。 5. 论述新闻事业的运作规律及基本点: 答:?新闻机构在其所有者的操作和控制下,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沟通社会各个层面,表达和引导社会舆论,并通过企业化管理得到生存和发展的经济保证。 ?新闻事业运作规律内含如下基本点: a.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达到沟通社会和引导舆论的目的; b.新闻事业主要靠传播新闻信息,在沟通上下左右的同时,调整公众的认识和社会舆论。 c.新闻事业的根本属性是它的上层建筑性质。 新闻传媒的新闻采编活动不能以市场为取向,新闻事业的一部分活动实行产业化经营,其主要活动则服从政治大局并按新闻规律去操作。 d.新闻资产的所有者,一定会干预新闻事业的传播行为和经营活动,这就决定了阶级社会的新闻事业,不可避免的带有阶级色彩和政治倾向性。 第7章 6.弥尔顿新闻自由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答:?新闻自由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说。 ?新闻自由思想的主要观点是:“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新闻自由思想的要害是反对政府的干预。 7.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答: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要点: ?没有抽象的新闻自由,只有具体的新闻自由,在阶级社会里只有统治阶级的新闻自由; ?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只有相对的新闻自由,资产阶级新闻自由和无产阶级新闻自由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是永恒的东西。 ?新闻自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8. 金钱和资本家阶级用哪四种经济手段支配新闻事业, 答:?出资创办媒体,作为自己一手操控的喉舌; ?收买和兼并他人的媒体,扩大势力范围,形成媒介垄断; ?通过参股控股,获得媒体的决策权和操作权; ?通过广告媒体的选择,控制媒体的传播方针。 9.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答:?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以剥夺敌对阶级的新闻自由为前提; ?社会主义新闻是摆脱了“资本的奴设”的自由; ?社会主义新闻是有领导的自由,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10. 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利的滥用有哪几种情况, 答:?对公民权利的侵权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超越职权范围; ?误用新闻媒体的权威和工作上的方便,为媒体或他人谋取不应得到的权益。 第8章 11.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和特征是怎样被经济基础决定的, 答:?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新闻事业不能私有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宣传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新闻媒体间的良性竞争。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第一位。 第9章 12. 真实性是新闻传媒普遍提倡的遵循和原则,它有哪些一般要求, 答:新闻真实性作为新闻工作的一项普遍性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完全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和报道事物,事实怎样,新闻就怎样,事实是多少,新闻就反映多少,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事实没有的,就不应该武虚作假,“合理想象”,更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新闻要做做到真实,必须严格做到: ?具体事实真实、准确; ?概括性事实真实客观; 除此外,对新闻事实的解释和评论也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第10章 13. 简述“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基本要求: 答:?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 ?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 ?突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 ?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 ?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第11章 14.简述新闻传播指导性的特点。 答:?用新闻事实影响和改变人的认识; ?指导者与被指导者处于平等地位; ?指导领域的多样性; ?指导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15.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 答:?指导性与服务性的统一; ?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 ?当先生与当学生的统一。 第13章 16.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含义及意义, 答: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 意义:?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联系; ?有利于防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热情,提高群众议政,参政的能力。 ?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进行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 ?有利于弘扬正气,倡导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17.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特征: 答:?传播及时; ?传播公开; ?传播持续。 18. 新闻批评的特点: 答:?新闻批评的群众性; ?新闻批评的公开性; ?新闻批评的及时性; ?新闻批评的权威性。 新闻批评往往通过组织广大群众对所批评的人物和事物发表意见。 19.开展新闻批评的原则: 答:?要出于公心,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 ?要客观公正,所用事实材料须准确无误; ?要以法律为准绳,以政策为依据,不能感情用事; ?要善始善终,努力促成问题的合理解决; ?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提高批评水平。 20. 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现象应做到哪些, 答:?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坚持唯物辩证法,保持冷静头脑,防止片面性; ?健全法规,依法治本; ?严守规章制度,堵塞失实漏洞; ?提高队伍素养,弘扬职业道德;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失误。
/
本文档为【河南省人事考试中心专家独家奉献_事业单位新闻学专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