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什么是乳腺癌

2019-05-15 9页 doc 23KB 19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什么是乳腺癌什么是乳腺癌 乳腺癌是由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妇女的常见恶性肿瘤。在许多西方国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癌肿的首位。在我国,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前二位。据有关资料,其发病率在女性为23/10万人口,在男性则仅为0.49/10万人口。男子乳腺癌大约占整个乳腺癌的1%左右。乳腺癌大多发生在40~60岁,或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尤其以45~49岁和60~64岁间发病率最高。 一、乳腺癌的病因病理 (1)病因 乳腺癌也象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但通过基础与临床研究,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已知许多因素能影...
什么是乳腺癌
什么是乳腺癌 乳腺癌是由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是妇女的常见恶性肿瘤。在许多西方国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占女性癌肿的首位。在我国,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前二位。据有关资料,其发病率在女性为23/10万人口,在男性则仅为0.49/10万人口。男子乳腺癌大约占整个乳腺癌的1%左右。乳腺癌大多发生在40~60岁,或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尤其以45~49岁和60~64岁间发病率最高。 一、乳腺癌的病因病理 (1)病因 乳腺癌也象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但通过基础与临床研究,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已知许多因素能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研究较为广泛深入的内分泌、遗传和病毒的三种致病因素。 1、性激素紊乱:雌激素(尤其是雌二醇)、催乳素在动物实验中已证实有致癌作用。乳腺癌主要在妇女中发生,好发于绝经前、后及初潮早、绝经晚的妇女。当两侧卵巢不发育或已作手术切除者,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此外与皮质激素代谢紊乱及外源性雌激素也有一定关系。 2、遗传因素:有乳腺癌家庭史的妇女,发病相对危险性,在绝经前和绝经后分别为2.4和1.7(正常妇女为1)。尤其亲属中母亲与姐妹都在绝经前发生双侧乳腺癌的妇女,其本人在40岁前患乳腺癌的机率大大增加。 3、病毒致癌已在动物实验中证实,然而人的乳汁内和乳腺癌组织中也见到B型病毒样颗粒,但也有人持否定态度,至今也无足够流行病学证据以证实之。 (2)病理分类 乳癌组织形态较为复杂,类型众多,而且往往在同一块癌组织中,甚至同一张切片内可有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目前国际、国内的乳癌病理分类,在实际应用中仍未统一。国内乳癌病理分类如下: 1、非浸润性癌:指癌瘤最早阶段,病变局限于乳腺导管或腺泡内,未突破基底膜时称非浸润癌。 1)小叶原位癌:起源于小叶导管及未梢导管上皮的癌,约占乳腺癌的1.5%.切面呈粉红色半透明稍硬颗粒状区,病变大多呈多灶性,癌细胞体积较大,形态一致,但排列紊乱,导管周围基底膜完整,常累及双侧,发展缓慢。 2)导管内癌:发生于中心导管的原位癌,病变可累及导管范围广或呈多中心,散在分布,切面呈颗粒状带灰白或淡黄色小点,犹如皮肤粉刺样内容物。 2、早期浸润癌:从非浸润性癌到浸润性癌是一逐渐发展的过程。其间经过早期浸润阶段,根据形态的不同,分为二类。 1)早期浸润小叶癌:小叶原位癌穿过基底膜,向小叶内间质浸润,但尚未浸润至小叶范围之外。 2)早期浸润导管癌:导管内癌少量癌细胞突破导管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但浸润范围小。 3、浸润性癌癌组织向间质内广泛浸润,形成各种形态癌组织与间质相混杂的图像。浸润型癌又分为浸润性特殊型癌和浸润性非特殊型癌。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又根据癌组织和间质比例多寡分为:单纯癌、硬癌、髓样癌。 1)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①单纯癌:较多见,约占乳腺癌一半以上。癌组织主质和间质成分接近,癌细胞常集聚成小巢,片状或粗索状。 ②硬癌:约占乳腺癌总数的10%左右,癌主质少,间质多为特点。体积小,质地硬,切 面瓷白色,癌边缘呈蟹足状向周围浸润。 ③髓样癌:约占乳癌总数10~20%,癌组织主质为多,间质少。瘤体可达巨大体积,切面灰白色,中心部常有坏死。根据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个亚型:淋巴细胞浸润少的为非黄型髓样癌,浸润多者为典型髓样癌。后者预后好,常划入特殊型浸润癌内。 2)浸润性特殊型癌 ①乳头状癌:大导管内癌,极少由大导管内乳头状瘤演变来。多见于50~60岁妇女,肿块单发或多发,部分有乳头溢液,大多血性,溢液涂片可找到癌细胞。切面呈棕红色结节,质脆,结节内有粉红色腐肉样或乳头状组织。此癌生长缓慢,转移也较晚。当癌实质一半以上现为腺管样结构时,可诊断为腺癌。 ②粘液腺癌:又名胶样癌,较少见。发病年龄大,生长缓慢,境界清楚,切面半透明胶冻样物,癌组织中含有丰富粘液,恶性程度较低,腋下淋巴转移较少见。 ③湿疹样癌:又称乳腺派杰氏病。此癌形态上特征为:乳头、乳晕皮肤呈湿疹样改变和表皮内出现一种大而有特征性的派杰氏细胞。此癌多数合并导管内癌和小叶原位癌,部分为浸润性导管癌等。 二、乳腺癌高危因素 1、遗传因素: 1994年科学家在人类17号染色体上分离出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遗传基因——乳腺癌基因1;其后,科学家又在人类13号染色体定位了与乳腺癌有关的遗传基因——乳腺癌基因2。乳腺癌基因的存在,从本质上肯定了乳腺癌的病因与遗传有关,但这部分仅占患者总数的5%,中国生物治疗网www.chinaswzl.com研究员杨教授说,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腺癌的一级家属(姐妹、母亲、女儿)与一般人群相比,患乳癌的危险性增高,如乳腺癌发生于绝经前,其一级亲属危险性较一般人群增加3倍;发生于绝经后,其一级亲属发生乳腺癌危险性增加 1.5倍。 2、激素因素: 目前,从流行病学研究比较支持的是雌性激素水平增高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论据如下: ①妇女患乳腺癌是男性的100倍; ②乳腺癌大多发生在青春期以后; ③卵巢功能强、雌性激素刺激时间长的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而卵巢不发育者基本上不发生乳腺癌; ④切除性腺后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⑤较早年龄妊娠对乳腺癌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⑥绝经期前后是乳腺癌的高发病年龄段; ⑦长期使用雌激素妇女乳腺癌发生率明显高于不用雌性激素者。 3、月经、婚姻因素: ①月经因素:研究发现,月经初潮早、绝经年龄推迟、月经周期短者,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高; ②婚姻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一生未婚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已婚者的2倍。 4、生育、哺乳因素: ①生育因素:调查发现,妇女生育胎次少或未生育者,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增加,初产年龄早可降低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其中,足月妊娠是发挥作用的必需条件。 ②哺乳因素:哺乳总时间与乳腺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5、膳食因素: 长期以高脂、肉类为主食的妇女乳腺癌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而β-胡萝卜素、维生素 C、纤维素、单糖、多糖、钾、钙、镁对降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6、体型因素: 肥胖妇女体内的脂肪为制造雌性激素(雌酮为主)提供了充足原料,因而肥胖是乳腺癌危险因素之一。 7、乳腺良性疾病因素: 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乳腺癌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1.7—4.5倍,而患急、慢性乳腺炎病史的患者,因乳腺导管上皮的持久性刺激,癌肿的发生亦高于正常人群。 8、精神因素: 长期忧虑、烦躁、压抑的人群,乳腺癌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 三、哪些人容易得乳腺癌? (1)年龄、月经、生育、哺乳、生活环境及经济地位乳腺癌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月经初潮期较早(12岁以前来月经),绝经较晚(50—55岁以后绝经),第一胎生育年龄的35岁以后或从未生育,或生育不哺乳,都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生有影响。且城市比农村多,尤其是社会经济地位较优越的人群,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高一些。 (2)乳腺疾病及良性肿瘤手术史有些妇女因患某些乳腺疾病或良性肿瘤而做了乳腺小手术。手术必然切断一些乳腺导管,使远端导管不通畅。导管内分泌物积聚,长期刺激乳腺组织,就有可能导致癌变。但不要因此而拒绝一些必须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如囊性小叶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若不手术切除将来有癌变的可能。手术还是必要的,但术后应经常随访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和治疗。另外一侧患乳腺癌的病人,对侧患乳腺癌的机会增加,因此乳腺癌术后一定要注意对侧乳房是否出现肿块。 (3)乳腺的X线摄片较小剂量的X线不会导致乳腺癌,但不数病人求治心切,短时间内在几个医院进行多次乳腺摄片,尤其年轻妇女,就增加了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但患者完全不必担心X线摄片会引发乳腺癌。因为目前乳腺X线摄片放射剂量很小,不会致癌。 (4)家族的聚集性和遗传因素直系亲属中有人患乳腺癌的女性成员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高。有人认为这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家族中有人生乳腺癌,其它成员应提高警惕。 (5)高脂肪饮食及肥胖妇女患乳腺癌的机会也较一般人多。 ( 6) 内分泌失调引起雌性激素偏高,导致小叶增生、乳腺增生,如果得不到适时治疗,就会导致癌变。 四、乳腺癌好发于什么部位? 乳腺癌的好发部位以乳房外上象限占多数。乳房肿块也以外上象限最多见。广州解放军第458医院生物治疗中心杨博士WWW.458SWZL.com说,据有关资料统计,乳腺癌有60%发生在外上象限;12%发生在乳晕下;12%发生在内上象限;10%发生在外下象限;6%发生在内下象限;肿块累及全乳,占满全乳房者亦可乳腺癌临床表现㈠症状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少数为针刺样痛,常呈间歇性且局限于病变处,疼痛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至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则疼痛较剧烈,可放射到同侧肩、臂部。 症状: 1、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80%以上为患者自己偶然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是查体时被医生发现。 (1)部位肿块绝大多数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为内上象限、上方及中央区,其他部位较少。 (2)数目一般单侧乳房的单发肿块较常见,偶见2-3个。 (3)大小肿块大小不一。以往因就诊较晚,肿块多较大。此外,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也 是常见但不被重视的重要体征,有报道一组触不到肿块的To乳癌中以此为主要表现者占40%。 (4)肿块形态、表面及边界肿块形状多样,-般为不规则形,亦可见圆形、卵圆形等。肥胖者或肿块位于乳房后方部位较深者,肿块常呈扁片状或局限性腺体增厚,表面不光滑或呈颗粒感,边界不清楚。但应注意的是,肿块越小(小于1.0cm),上述特征越不明显、此外,有些特殊型癌,因浸润较轻,即使较大的肿块,也可表现为边界较清楚及活动度较好,如髓样癌、粘液癌,高分化腺癌等。 (5)肿块质地其质地并不完全相同,大多为实性,较硬,甚至为石样硬。但富含细胞的髓样癌及小叶癌常较软,粘液癌质地韧,囊性乳头状癌则呈囊状有波动感。少数发生在脂肪型乳房(多见于老年)的小型癌,因被脂肪包绕,触诊时给人以表面柔软的感觉。 (6)活动度与良性肿块相比,其活动度较差。如侵犯胸大肌筋膜,在双手用力叉腰使胸大肌收缩时,活动度更小,如累及胸肌,则活动性消失,晚期肿瘤累及胸壁(肋间肌)时,则完全固定。但肿块较小时,活动度较大,肿块常与周围软组织一起活动是其特点。肿块越小上述特征越不明显,有时很难与良性肿块相鉴别。 2、乳头溢液乳腺癌的乳头溢液发生率较低,一般在10%以下,血性溢液中约有12%-25%为乳腺癌,但50岁以上患者的乳头血性溢液,乳腺癌可达64%。乳腺癌原发于大导管或为管内癌者,合并乳头溢液较多。有时仅有溢液,而触不到明显肿块,可为管内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但乳腺癌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者少见,多数伴有乳腺肿块。管内乳头状瘤恶变、乳头湿疹样癌亦可伴有乳头溢液。安徽济民肿瘤医院www.ahswzl.com刘教授提出,乳腺癌的溢液多见于单侧乳房的单个乳管口,溢液可自行溢出,亦可挤压而被动溢出,其性质多见于血性、浆液血性或水样溢液。 3、乳头和乳晕改变 癌灶侵及乳头或乳晕改变时,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挛缩,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乳头完全回缩人乳晕下。乳头糜烂、结痂等湿疹样改变常是Paget病的典型症状。 4、局部皮肤改变根据乳腺癌病期的早晚可出现不同的皮肤改变。一些部位浅在的早期癌即可侵犯乳房悬韧带使其挛缩,或肿瘤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外观凹陷,酷似酒窝,临床称为"酒窝征"、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可出现皮肤水肿。呈"橘皮样变"。肿瘤侵入皮内淋巴管,可在肿瘤周围形成小癌灶,称为卫星结节,如多数小结节成片分布,则形"铠甲样变"。晚期癌患者皮肤可出现完全固定甚至破溃,呈"菜花样"改变,经久不愈。炎性乳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触之感皮肤增厚、粗糙、皮温增高,酷似妊娠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应注意鉴别。 5、乳房轮廓改变 由于肿瘤浸润,可使乳腺弧度发生变化,出现轻微外凸或凹陷。亦可见乳房抬高,令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6、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 乳腺癌早期出现转移者,一般触摸不到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若乳房肿块具有恶性征象,同时触及的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较大,质地较硬,活动性较差,或相互融合,则说明转移的可能性大。值得注意的是,隐性乳腺癌往往以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乳房内原发病灶很小,临床难以扪及。
/
本文档为【什么是乳腺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