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一定比例股份的自然人股东不得担任独立董事

2017-11-13 5页 doc 17KB 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103

暂无简介

举报
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一定比例股份的自然人股东不得担任独立董事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的调查报告 前言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急需我们深入地洞悉,找出解决的办法,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向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此次调查系文法学院社保...
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一定比例股份的自然人股东不得担任独立董事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和对策”的调查报告 前言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急需我们深入地洞悉,找出解决的办法,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向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此次调查系文法学院社保专业同学,以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为对象,在本村所做。通过实际的调查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解决的办法。以小见大,从而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同时,使当代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现将此次实 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村基本情况介绍 (一)自然概况 东亭村村位于东亭镇镇西部,是东亭镇集镇所在地,距定州城区不到20公理,定安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温带季风性气候,适宜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耕地、千余户人家,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00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华北平原地带,地势平坦,温带季风气候,降雨量 基本充沛,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合大量种植粮食经济作物。 2.交通区位优势东亭村位于东亭镇集镇所在地。距市区距离较近,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四)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本村自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在农业税废除及农村种粮补助的发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我村的农业生产的发展登上了新的台阶,农村经济稳步提升,为其他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础设施完善。包括道路硬化等在内的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环境优化。道路绿化,街道两旁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极大地改善。除此之外村民文化素质、民主参与积 极性也有很大提高。自从党中央下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后,村内积极探索建设。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作为首要任务,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先决条件,以全面整体推进双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为最终目的,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化经济。在具体实施中: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所有街道进行硬化绿化亮化,优化美化村内环境,全村所有街道及生活垃圾及时清理。2.完善新民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文化宣传队。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实现全村组组都通自来水,硬化道路到每组,建设全村污水处理工程,创建农村劳动力工程,亦称全民信息化工程,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人均收入由3582元提高到6000元。 实施了以下措施:1.对村内进行整体规划,增强落实重点工作的科学性和向导性。2.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保障重点工作落实。3.建立长效保洁和绿化机制,改善村民居住环境。4.加快新居民楼配套设施建设,投资65万元,安装上下水管道500米,花费56万元,硬化院落6000平方米,种植草坪等。 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发现本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校舍、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教育的投入降低了文盲率,提高了村民的文化水平。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举办科技培训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综上所述,可见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中 ⒈主导产业缺乏强劲支撑,特色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我村农业目前仍 以传统的粮、猪型为主,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少且发展速度较慢,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渠道较窄,仅有养鸡、养猪和绿色蔬菜等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产业化水平不高。⒉乡村债务是制约农村生产发展的“瓶颈”。这些债务虽然通过各级的努力化解了一部分,但是沉重的债务负担使村级组织正常运转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致使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有所降低。这些债务也使许多好的村办项目纷纷落马,许多村干部、村民明知道有的好项目挣钱,但因缺少资金,银行又不给贷款,使得许多项目纷纷搁 浅。 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农民致富。由于我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道路硬化及改水、改厕任务重,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目前群众自筹、市县单位的帮扶资金仅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需要。村内有相当部分的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虽然部分道路已经实现了硬化,但是,完善的排水系统尚未建立起来。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中 1.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 2.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三是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四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中 党员、群众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部分村民及少数村组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尚存偏差,通过调研发现他们对新农村建设表现出来的热情和积极性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有的村组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要求他们这样做,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责任意识较为淡薄;多数村组干部对怎样建设新农村感到手足无措,寄希望于上面有可资参照的模式或下来。总的来说就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了解的不够透彻,不能全面的理解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没有发挥自主建设新农村的作用。同时,本村还未形成由本村特色的文化,业余文化建设明显存在不足。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中 1.人居环境改善压力较大。 农村居民住房条件相对较差,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能源建设亟待加强。通过调研发现,我村有好几个村民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空心房、残墙断壁、路障等等。但是由于农民传统意识较重,对宅地房产存在谁占谁有思想,不肯拆除。即使拆除也要求给予经济补偿,拆除改建压力大。 2.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我乡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尽管近几年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其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 3.农村住房新问题。为实现住房统一的新农村目标,近来实施了一项政策,在村的西头建造了一批楼房,并且规定不允许各户翻新住房,或新建住房。通过调查,我发现对这项政策的实施不同的村民有不同的态度。但总体看,虽然这项政策的出发点是实现农村新面貌,但却没有考虑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家都知道买楼房要比翻新旧房要贵很多,有些人家没有钱买楼房,而旧房已经无法继续住下去,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同时,新盖的楼买的购买者一定是那些家中有一定积蓄的人家。近年房价的持续攀升,给市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现今在农村再出现炒房热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警惕这一弊病,更不能人为造成这样的结果。一定要谨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三、对新农村建设中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对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如下的几点思考: (一)信息化问题及解决方案 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支持,信息化将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 1.“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2.“管理民主”需要农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农村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村行业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信息化等内容。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长治久安,是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 3.“乡风文明”需要信息化。首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其次是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以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再次是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方面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将加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农村城镇化,为农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通过信息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的跨越式发展,不再走传统工业和城市发展的老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关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土地问题 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必须坚持两条原则:第一,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第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重点是做好四个环节的工作: 1.关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 首先是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这不仅符合我们国家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符合现代农业长远的发展要求。其次是推进规模经营,不能动摇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可否认,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确实有其局限性。应当大力加强“统一经营”这个层次,确实做到统分结合。但是,“统一经营”必须有新的理解,主要是通过社会化的服务形式和产业化的经营体系来实现,绝不是恢复过去那样的集体统一经营模式。第三是承包地流转必须用于农业。在土地流转中,不能违法改变承包地的用途,将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 2.关于征地改革问题 在征用土地方面,应当严格区分经营性和公益性两种不同用途。经营性用地应当根据土地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形成的市场价格来取得。即使是公益性用地,也要注意引进市场机制,参照市场价格决定土地的征用价格。在土地征用结束后还要防止土地使用者对土地的擅自变性。对属于公益性用途的低价征地必须全过程实行监督,防止随意改变土地的用途。即使经过批准将公益性用地改为经营性用地,也必须按照经营性用地的价格支付相关税费,并及时足额对失地农民实行追加补偿。对土地转让收益的支出应当纳入财政预算,明确规定用途和范围,加大用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争取逐步做到主要用于新农村建设。 3.关于土地市场问题 很多地方过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争先恐后地进行招商引资,纷纷把土地优惠当作最重要的优惠条件,以为土地价格越低越有吸引力。应当说,这是现阶段我国土地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奇特现象,是一种不的运作行为,非但严重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利益,并且导致了土地的过多占用和粗放经营,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损失和浪费,亟待加以纠正和规范。应当重点加大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项目引进力度,对引进工业项目应当注重高科技、低消耗、零污染、高收益,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形成由市场决定土地价格的机制,合理制订工业用地价格,有必要确定工业用地的最低价格作为底线。确定最低用地价格,实际上对引进的项目设置了一个门槛。跨不过这个门槛的项目就不能进来,真正属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就能够进来,从而有利于提高引进项目整体的质量和效益。 在土地出让方面,必须改变长期以来暗箱操作的批租方式,实行公开运作的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运用市场机制形成和确定土地价格,使竞争力强的好项目优先获得土地。 4.关于农民宅基地问题 农民宅基地是农民土地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这个 问题日益显得突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鉴于目前农民居住过于分散凌乱的状况,今后住房布局调整的总体方向是趋于集中。当然,集中居住是趋势性的、引导性的和逐步推进的,而不是采用强制性手段在短时间内就要做到的,这一点应该明确。如何对农民住房集中布局进行引导?首先是科学规划,在长远规划中对作为农民居住点的村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搞好生产生活服务,以此吸引分散的农户到这里建房或者购房,逐步实现集中布局的目标。绝不能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这样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 四、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着重抓好村级产业规划工作,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应该把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特色。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注重发挥本村产业大户、致富能人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走致富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有可为。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走合作生产、合作经营之路是解决这个问题很好的办法,而且切实可行。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农业项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调研中可以发现绝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是非常关心的,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很高的积极性。但有不少村民认为建设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就是上级给钱给物给政策,许多农民都在观望,有的原来想干的事都不干了,就等着天上掉馅饼;有的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又是搞形式、走过场、瞎折腾,致使许多农村组织化、规模化的集体项目搞不成。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强引导,搞好宣传教育。同时,我们还要培育造成就新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只有农民的思想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希望。不断的进行教育宣传,使他们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正确的认识。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保护好资源环境。 在全面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大力发展有机种植,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积极做好改水、改厕、改厨工作,全面保障群众的健康生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四)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对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做到着眼现实,先易后难。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巨大魅力,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虽然这次新农村示范村调研时间较短,但是通过深入实地的走访,使我对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今后加快我 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农民群众建造一个美好的家园,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也要清醒的看到,一些实质性的、深层次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更为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集中解决重点问题。 (五)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六)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七)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在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的基础上,加快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至此,此次调查工作结束。我们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它不仅是农民自己的问题,更涉及到城乡问题,整个社会经济社会的重大问题,因此,它需要各方的配合和努力。虽然,这个过程中会有问题,会遇到挫折,但是我们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我们能在更高的格局下把握,正视困难,解决遇到的问题,我们相信未来新农村建设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调查人:文法社保092 李燕092488 文法社保092 李亚杰092487
/
本文档为【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一定比例股份的自然人股东不得担任独立董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