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2017-09-26 15页 doc 35KB 6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4050

暂无简介

举报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摘要:海洋环境中的石油污染源包括自然和人为2种类型,人为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由于物质组成、化学结构和分子量的差异对海洋生物造成的毒害也不尽相同。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对石油污染的耐受力也显示出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底栖生物的耐受力最强,一些植物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鱼类和浮游动物对这种毒害较为敏感,但部分污染区渔场出现反常现象令人迷惑。同时,石油污染影响了大阻碍了海水中盐颗粒向大气中飞溅和海水对大气中O和CO气体的吸收,从而严重影响到海...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摘要:海洋环境中的石油污染源包括自然和人为2种类型,人为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由于物质组成、化学结构和分子量的差异对海洋生物造成的毒害也不尽相同。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对石油污染的耐受力也显示出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底栖生物的耐受力最强,一些植物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鱼类和浮游动物对这种毒害较为敏感,但部分污染区渔场出现反常现象令人迷惑。同时,石油污染影响了大阻碍了海水中盐颗粒向大气中飞溅和海水对大气中O和CO气体的吸收,从而严重影响到海一气相互作用的每一个过程和海22 洋生物的繁衍生息。 关键词:石油;污染;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系统 石油及其产品的广泛使用,导致大量石油进入环境,就水环境而言,由于海上石油开采和海上漏油事故的频繁发生,因此海洋石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海洋环境中石油可分为2种来源:一是自然源;一是人为源。自然源主要是由于海洋中含油地层被抬升,导致石油渗出覆盖层造成海洋污染;人为源不仅包括海上石油开采、海上石油运输事故的漏油事故造成的污染还包括城市和工业产生的污水及海洋倾倒造成的污染。如果排放源离海岸较远,那么海洋泄漏的石油可能存在着很多生物和化学降解或物理去除途径,大多数有毒组分在到达海岸之前可能已经被完全分解,一般不会对海岸附近的生物产生显著的危害 [1]。近岸发生的石油污染通常会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石油通常还未经风蚀去除有毒污染物,就已经被冲刷到海滨了。潮问带和底栖生物迁移能力较差,摄入毒性物质后会引发大面积死亡现象。一些迁徙生物如鱼类,能够逃离石油泄漏点,但是仅靠这一点防御机制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会对近岸水域的娱乐休闲海滩景观造成破坏。这样的石油污染会给海洋生物造成怎样的影响?首先需要对石油的性质有个大致了解。石油污染包括原油和提炼后的成品油。天然原油是由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有机分子组成的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世界上不同地方的石 油其组成可能会不大相同,这主要取决于油龄、油的形成条件等。通过一系列稳定的升温过程加热原油并不断收集更高沸点的馏出物,可以将石油中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分离,这就是成品油提炼的基本工艺。在水污染方面必须注意原油和精炼油中不同组分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积累性方面的巨大差异。 1 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的危害 1(1 窒息效应和毒性效应 [2]石油对海洋生物的危害可分为以下2类:第一类是石油对生物的涂敷或窒息效应。分子量较高的非水溶性焦油类物质能涂敷海鸟的羽毛,覆盖在螃蟹、牡蛎、藤壶等潮问带生物表面。有少量生物如管虫、藤壶受到的影响较小,然而水鸟等生物所受到的影响简直是灾难性的。因为它们绝大部分时问生活在海面上、飞行能力较差、受到干扰时会潜水,而不是飞走。鉴于此,这些鸟类不可能从浮油中逃脱,相反,每次潜水后又回到含有浮油的水面。当石油被这些鸟类的羽毛和绒毛吸收时,羽毛就会缠结成团,原先提供浮力和隔热的羽毛空隙就会吸满海水和石油,它们一部分会因为丧失浮力而淹死,还有一部分会因为其羽毛不够保暖而无法保持适合的体温,最终冻死。油涂敷过的海鸟会用嘴整理羽毛,这个过 [3]程会吞下50, 的附着在羽毛上的石油 ,摄入的油类会最终导致鸟类的死亡。原油中含有大量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具有较高的黏度,因此原油泄漏的最大危害是高分子化合物的窒息效应。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可以导致上万只鸟甚至几十万只鸟的死亡。例如1967年英国海岸线上发生的托雷卡尼翁号油轮事件共导致4,10万只海鸟的死亡(其中大多数是海雀),1955年在易北河河口地区发生的Gerd Maesk号油轮触礁事件杀死了大约25,50万只海鸟(Nelson—Smith 1972)。而1989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发生的埃克森瓦尔笛兹号油轮触礁事故估计一共 [4]杀死了25万只海鸟和150只秃头鹰 。世界各地的刀嘴鸟和秋沙鸭的数量也在 [5]日趋减少,其首要原因也是石油污染 。第二类是指当生物体内脂肪或体液中油与其他碳氢化合物的摄入量达到一定浓度时,生物体内的代谢机制就会被破坏。就第二种毒性效应而言,通常认为毒性大小依次为轻质燃料油>重质燃料油> [6]原油 。很多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 [7]RICE等试验了Cook Inlet原油和2号燃料油(类似于我国0号柴油)对39种海洋生物的毒性,发现2号燃料油对海洋鱼类、甲壳类、贝类和棘皮类的 [8][9]毒性均大于原油。ANDERSON等和TATEM等将仔虾曝于3种油类溶液中,发现这些油类的毒性大小顺序为:2号燃料油>4号燃料油>原油,即:轻质燃料油> [10]重质燃料油>原油。吴彰宽等的试验结果表明,油类对中国对虾仔虾的毒性大小顺序为:汽油和煤油>轻柴油>原油。碳氢化合物的毒性与分子尺寸具有密切联系,由于高分子量化合物通常不溶于水,水生生物摄入油引起的毒性影响一般是 [11]由低分子量的烷烃(C。 ,C )和低分子量的芳烃造成的 。 [11]通过研究各种石油水溶性馏分的浓度,NRC得出分子量大于烷基萘的大分子化合物的毒性效应较小,基本可以忽略。因此低分子量芳烃,如苯和甲苯,通常是研究油类摄入毒性效应的重要化学物质。毒性化合物与细胞内壁的脂肪层 [3]相结合,从而改变细胞活性,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停止 。蛋白质和酶都会受到影响。而且,芳香族化合物的这种毒性影响比其他碳氢化合物更大。真鲷幼体在0号柴油暴油9 d的实验中,幼体在抵抗由于外源污染物引起的内源代谢活性氧自由基时,SOD酶的生物合成量同时增加,产生诱导催化O ?生成H O 和O ?Cat酶的活性升高不明显,可能说明Cat的合成量已饱和,不足以将H O 这类的活 [12]性氧予以清除。当延长暴污时间(15 d),Cat酶略有下降,即轻度中毒反应 。石油污染能升高莫桑比克罗非鱼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血清碱性磷酸酶 [13]活性,其浓度阀值是0(05 mg/L 。根据前面的论述,可以略知各类石油的相关毒性。汽油、柴油等精炼石油中碳氢化合物的分子量一般较低,因此窒息或涂敷效应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由于精炼油中低分子碳氢化合物的含量比原油高,所以在海洋生物摄入量相等的情况下,精炼油比原油的毒性效应更为显著。 1(2 致死效应和亚致死效应 油类物质的浓度达到多大时会对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呢?显然这主要取决于石油的类型和相关的碳氢化合物以及所涉及的生物种类。成鱼一般受油污染的影响较小,因为他们的体内,如嘴和腮室表面覆盖着一层浆状黏液,从而可以防止油浸润。原油浓度达到(100,500)×10 和(1,50)×10 时,分别会对长须鲸和 [14]长须鲸幼鲸产生毒性影响 。0号柴油的分散液对斑节对虾(Penaeus In~nodon)、日本对虾(P(japonicus)、刀额对虾(Metapenaeus ensis)3种虾仔和黄鳍鲷( r latus)、黑鲷(S,rnacrocephalus)、前鳞鲻(Mugil opuyseni)和七星鲈(Lateolabraxjaponicus)4种鱼仔的96 h LC 值范围分别为0(17,0(95 mg/L和0(28,3(47 mg/L;20号柴油次之,为1(71,3(02 mg/L和3(16,8(51 mg/L ;南海原油则最低为2(40~4(09 mg/L和5(9,9(12mg/L。不同油类的毒性差异是由其所含组分差异而造成的,尤其与低分子量烷烃和芳香烃的 [6]组成及其绝对含量有密切关系 。原油浓度在10×10 mg/L 以下时,通常不会产生毒性影响。但是也有少数几个特例。如煤油浓度达到1×10 mg/L 数量级时, [14]蜗牛(Nassarius obsoletus)对食物的趋化性感知能力下降。油类物质浓度为 [8]0(1×10 mg/L 数量级时,微藻的生长会受到抑制 ,苯并芘浓度达0(01×10 [11]mg/L 数量级时,海胆卵的生长发育会受到明显影响 。绝大多数海域中油类物质的浓度一般不超过10×10 mg/L,由毒理学研究可知,生物在有毒物质浓度如此低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受到显著的毒性影响。但是有些海岸区由于石油开采而带来的油污染、环境压力和破坏等确实严重影响了水生生态系统。例如,受油污染的海岸沉积物中油类物质的含量竞高达1 000×10 mg/L 数量级,有些极其严 [11]重地区污染物的干污泥浓度为19, 。未污染海洋沉积物中碳氢化合物的天然含量一般不超过250×10 mg/L,深海沉积物中的碳氢化合物的浓度仅为(1,4) ×10 mg/L 。 2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2(1 对鱼类的影响 2(1(1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由于大多数油类物质具有很强的亲脂性,因此其对生物的神经毒害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柴油曝油后的仔鱼急躁不安,并有狂游、冲撞现象,尤其以高浓度曝油仔鱼的症状最为明显,经过一段时间后,曝油仔鱼游动趋于缓慢,身体失去 衡,翻转打旋,抽搐痉挛,逐渐麻痹昏迷致死。仔虾曝油24 h后,活动能力和摄食能力明显下降,此后,身体逐渐失去甲衡,不停地翻转打旋,逐渐昏迷而死[6]亡。油污染地区存活的螃蟹会出现运动器官衰退、挖穴能力降低、逃难反应迟钝、脱皮次数增加、在非交配季节展示交配色泽等异常行为,污染区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浓度超过200×10 mg/kg 时,幼蟹一般熬不过冬季,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中螃蟹挖穴深度没有正常情况时候那么深,幼蟹呆在浅穴中通常会被冻死。 [15]螃蟹摄入有机物时,会导致神经器官中毒,这样挖穴就出现了异常 。 2(1(2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鱼鳃是鱼类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而且具有吸收外源污染物质的作用,作为正常的生理过程,大量的水通过鱼鳃,毒物聚集在鳃中,导致鱼类的窒息死[16][17]。贾晓平等通过镜检发现,不同浓度组曝油仔鱼的鳃部不同程度的分布着散性油滴,阻碍了仔煎的正常呼。成鱼鳃室表面的粘液虽然能防止油的浸润,但同时也能吸附大量的油类物质在其表面造成鱼的鳃部发炎和呼吸障碍。在油污染的后期很多鱼类虽然能在污染区正常生存,但患烂鳃病的概率很高。这与鱼类鳃室表面的碳氢化合物对覆盖在表面的粘液的溶解作用有很大关系。因为这层黏液对 [16]动物的具有重要的环境阻尼,渗透压调节和疾病寄生虫的防护作用。 2(1(3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18]目前的一些研究显示了相抵触的结果,TOMAS和BUDIANTARA报导了在萘(naphthalene)和燃油中暴露后的细须石首鱼血浆中雌二醇和睾酮浓度降低,且这一结果与卵巢组织对激素刺激的应激性降低有关,遂提出一些多环芳烃能干扰 [19]目标组织的激素膜受体。然而MELISSA等的研究发现,在萘、β一萘黄酮(3-naphthoflavone)和惹烯(retene)中暴露后的鲫(Carassil~3 auratus)的睾 [20]酮生成却得到促进。PACHECO和SAN—TOS 的研究表明,暴露在柴油水溶性成分中3 h的欧洲鳗鲡(Anguilla)的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目前的研究尚不能 [21]就有机物污染对鱼类生殖过程的影响达成一致。石油烃确能导致鱼类的雌雄比例失调,对幼体有致畸作用,并降低其成活率。 2(2 对海洋植物的影响 植物抵抗油污染的能力是相当惊人的,即使在高度损害的情况下它们的恢复速度要比其他的生物快的多。坦皮港口发生的日本商船漏油事件严重影响了大 [3]型藻类的数量,但是在很短时间内大型海藻就出现了增殖。研究表明,0(1—10(0 mg/L。浓度石油烃对旋链角毛藻生长皆表现为促进作用,而且促进作用随石油烃浓度的增加先增加,然后降低。这说明无论是低浓度(如0(1 mg/L ),还是高浓度(如5(0~10(0 mg/L)石油烃对其生长都表现为促进作用 。高浓度石油烃污染物(CPH>1(05 mg/L )对裸甲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于中肋骨条藻,石油烃污染物浓度在高于 [23]1(96 mg/L。时抑制其生长。但低浓度石油烃污染物则易促进赤潮藻类(裸甲藻、新月菱形藻、中肋骨条藻)的生长 。这并不能说明植物适于在油污染海域牛 长,它们的耐受能力可能与它们对石油烃的生物富集能力有关,当超过其耐受能力的时候,对藻类的牛长仍然是负面的。硅藻((Melosira,noniformis、Grammatophora marina)可以耐受8 mg/L 的燃料油,但是同属于硅藻植物的Oily—lum brightwelli、Coscinodiscus grani和 aetoceros curvisetus都在24 h [24]内死于含0(08 mg/L 燃料油的海水中。油污染对大型植物的影响至今还不太清楚,大多数观察都是通过调查石油泄漏事故得出的, 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实验室研究。 2(3 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许多研究已证明,海洋软体双壳类(如牡蛎、贻贝等)从环境中富集石油烃 [25]能力要大于鱼类,而其代谢、释放石油烃的能力却远小于鱼类。牡蛎、贻贝能吸收大量的石油在它们的鳃部和肠子内,对油污染有极强的抵抗力,许多细小油珠可被它们吸收而从海面上消失。但是扇贝幼贝在摄食饵料时,几乎无选择地也同时摄食海水中的悬浊油分,进入胃中的油滴破乳后互相结合成大油滴,最终由于充满胃中不能排泄体外而导致幼贝死亡。在受污染的水域,鱼类和甲壳类石油烃含量水平大多在10,20 mg/kg。问,少数超过30 mg/kg,贝类的一般较高,大多在50~100 mg/kg 问。重污染水域中,贝类曾有超过1 000 mg( kg 的。 23 4鱼类和甲壳类的富集系数一般在n×10范围,而贝类的一般在n×10, n×10 [26]范围 。但是当海水中油含量达0(01 mg/L 时,就会导致牡蛎组织部分坏死;当煤油浓度为0(001~0(0O4 mg/L 时,纺织螺(Nassarius obsoletus)对食物 [27]的趋化能力降低 。虽然底栖生物能在油污染巾存活,可是它们将长时间不能食用,因为有机物已经储存在它们的脂肪层,其中有些化合物有很强的抗生物分解、排泄能力,即使将它们在清水中放置6个月,也不能除尽体内的油类物质。 2(4 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28]路鸿燕等的试验显示在低浓度试液中,裸腹蚤大多趋向于光亮一侧,在短期内其跳动未见异常,行为与对照组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在高浓度试液中,大部分裸腹蚤有向液面或杯壁冲撞的行为,趋光性也不明显。随着测试时间的延长, [29]裸腹蚤跳动强度逐渐减弱,最后呈昏迷状态,沉入玻璃杯底部。与徐汉光等 [28]的研究对照显示,蒙古裸腹蚤对油的敏感性大于中华哲水蚤。路鸿燕等的实验表明,石油可导致蚤的产前发育期延长,每胎产幼数减少,产幼间隔也稍有延长 (有的甚至不能第二次产卵),且产出的幼体一般不能正常生长。 3 反常现象 1989年3月,埃克森瓦尔笛兹号超级油轮撞到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附近的布莱暗礁,造成了原油的泄漏,污染了大面积的海域。导致了大量海鸟的死亡,海鸟尸体的实际数量为3(6万只。大多数海洋哺乳动物如海獭和海豹死亡。但是在研究此次事故对渔场的影响时发现:1990年返回威廉王子湾近岸产卵的细鳞大麻哈成鱼的数量却创了历史记录。路易丝安那海岸线上有2(5万多个油井,同时还有一个大型的渔场,据估计1945—1975年间,共向路易丝安那海岸排放 [30]了16万t石油,但是渔场的总产量却一直很高。THOMPSON等曾做过一组对照实验,发现阿拉伯西北海岸线附近油污染沉积物中大红对虾的数量是无污染照地区的3倍多。在对迄今为止最大的漏油事故Ixtoc I号油井爆炸事故对水生生物造成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后几年中油污染地区的小虾的产量与事故发生前基本相 [31]同,甚至略高于事故发生前的产量。所有这些现象都不能用石油的一般毒害原理来解释。新近兴起的海洋化学生态的研究,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像陆地生态系统一样,海洋环境中的化学成分调节着许多关键的生态过程。生物对化学信号的感知,深刻地影响到捕食、求偶和交配、种群的形成、栖息地的选择 [32]等生态行为。是否由于这些石油烃类在水中的分散、转移对水生生物的化学信号传递造成干扰,使生物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有待进一步研究。 [33]4石油污染对海一气交换的影响。 石油薄膜防碍了盐分交换,不利于把海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质向大气中释放。关于石油薄膜对大气和海洋气体交换的影响,英国学者涅里索特作了无氧水的实验室试验,在其水面上放上很薄的柴油薄膜(0(O02mm厚),经过一昼夜,水中吸收的氧达到99, ,将柴油薄膜增厚到0(O03mm时,则一昼夜吸收的氧仅有60, 。当风吹向变了形的覆盖石油薄膜的海面时,通过海面的气体交换强度将大大增加。 关于二氧化碳的交换:大气中CO的平均浓度相当于100万个空气分子中2 有314(5个CO分子。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空气中CO浓度呈增长趋势,平均每22 年每百万个空气分子中大约增加0(72个CO分子。人类活动形成的CO气体,22其中一部分被植物机体的光合作用所吸收;一部分被海洋中藻类吸收,另一部分 为陆上植物所吸收,实验表明,石油对海洋的大规模的污染足以破坏海洋与大气界面上碳酸气在全球尺度上的平衡。如果大气中CO气体过剩,则有可能形成大2 气的温室效应,这正是当前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因为它会导致地球气候迅速变暖和天气反常。 石油薄膜能使海洋上层lOOm厚的水层光照大为削弱,大约减弱10,。更重要的是,由于海洋中的单细胞藻类所制造出来的氧气,占全球大气中全部氧氧的一半,因此,进人海洋中的阳光被削弱10,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更何况当前大小工厂和各种运输工具(汽车、飞机等)对大气中氧气的需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石油污染不仅能通过对海洋上层边界的影响来破坏气体交换,而且某些鱼类幼苗第一次给鱼鳔充气时,就是直接从大气中吸人的,观察表明,一些没有充上气的小鱼,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死亡威胁,或很快死去。覆盖着大面积石油薄膜的海面,可以阻碍小鱼吸取氧气,或者使其吸进石油分子。这样,石油污染破坏了大气和海洋界面上的能量和物质交换,减少了进人海洋中的光和热,给海面动力过程造成不利的影响。 4 小结 可以看出,石油污染中,成品油对海洋生物的毒害效应要远远大于等量的原油,主要是因为后者所含的毒性低分子化合物较少。油污染对海洋植物的影响相对比较复杂,但不能就个别植物种类的耐受力就推而广之,并且一些植物恢复较快可能与以这些植物为食的生物的减少有关。石油污染对鱼类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对鱼类神经和生殖系统的具体影响机理是怎样的,还需要对鱼类的生理加强研究,不仅对一种还要对多种鱼或鱼群进行研究。底栖生物靠其耐受力在油污染中能够存活,但是大量的石油烃聚集在体内对它们的生理和生化过程的影响研究还不是很充分。石油烃在这些底栖生物中是怎样转化的,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结合或是游离态,对这些生物的组织造成了怎样的伤害? 还知之甚少。浮游动物具有繁殖快,生活史短的优点,海水毒性试验中比较理想的受试生物。 石油污染物的存在形式为:石油薄膜、焦油团块、乳状和溶液状的石油,这些石油污染物在世界海洋中、海底和海岸长期存在,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若钝,译(世界海洋石油污染的地理分布及其消亡规律的研究[J](海岸工程, 1995,14 (1)(27—30( [2]EDWARD A L( 水污染导论[M](余刚,张祖麟,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31—474( [3]NELSON—SMITH A(Oil pollution and marine ecology[M](London:Elek 1972:260( Science( [4]HODGSON B(Alasaka s big spill can the wildemess heal? [J](National Geographic,1990,177 (1):5—43( [5]刘爱菊,李若钝,译(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J](海岸工程,1995,14(4): 61—65( [6]贾晓平,林钦(南海原油和燃料油对仔虾和仔鱼的急性毒性实验[J](热带海洋, 1998,17(1):93—97( [7]RICE S D,SHORT J N,KARINEN G F,et a1(Comparative oil toxicity and comparative animal sensitivity[M],,Fale and effects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marine organisms and ecosystem( New Y0rk:Pergamon Press,1974:79—94( [8]ANDERSON J W,NEFF J M,COX B A,et a1(Characteristics of disperisions an water soluble extracts of crude oil an d refined oil an dtheir toxicity to estuarine crustaceans and fish [J](Mar Biol,1974,27 (1):75—88( [9]TATEM H E,COX B A,ANDERSON J N,et a1(The toxicity of oil and petroleum hedrocarbons to estuarine crustaceans[J](Est Coastal Mar Sci,1978,6 (3):365 —373( [10]吴漳宽,陈国江(二十三种有害物质对对虾的急性致毒试验[J](海洋科学,1998, 22 (4):36—40( [11]NRC(0ilinthe sea-input,fates,and efects[M](Washington:National Academy Press,1985:335( [12]余群,郑微云,翁妍,等(石油污染对真鲷幼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的 毒理效应[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8(3):429—434( [13]沈弘,张勤,徐韧(石油污染对非洲鲫鱼血清蛋白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1997, 16(1):1—5( [14]EPA quality criteria for water[S](Washington:[S(n(],1976:256( [15]KREBS C T,BURNS K A(1ong—term effects of and oil spill on populations of the salt(marsh crab Uca pugnax[J](Sci,1977,197:484 —487( [16j盂紫强(环境毒理学[Mj(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3:162( [17]贾晓乎,林钦,蔡文贵,等(原油和燃油对南海重要海水增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 试验[J](水产学报,2000,24(1)(33— 37( [18]CASILLAS E,MISITANO D,JOHNSON L L,et a1(Inducibility of spawning and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female English sole(Par—ophrys vetulus)from urban and no urban areas of Puget Sound,Washington[J](Mar Environ Res,1991,31(3):99—122( [19]MELISSA E,GLEN J,VAN DER KRAAK(Stimulatory efects of selected PAHson testosterone production in goldfish and rainbow trout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action[J](Comp Biochem Phys—iol,2001,130 (7):249—258( [2O]PACHECO M,SANTOS M A(Tissue distribution and tempera—ture—dependence of Anguilla anguilla L(EROD activity followingexposure t o model induce~ and relationship with plasma cortisol,lactate and~ucose levels[J](Environ Int,2001, 26(5):149— 155( [21]郑榕辉,王重刚(多环芳烃肘鱼类生殖机能的影响[J]( 台湾海峡,2004,5(2): 245—251( [22]王修林,杨茹君,祝陈坚(石油烃污染物存在下旋链角毛藻生长的粒度效应初步 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34 (5):849—853( [23]张蕾,王修林,韩秀荣,等(石油烃污染物对海洋浮游植生长的影响—— 实验与 ( 模型[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2,32 (5):804—810 [24]倪朝辉,翟良安(石油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毒性[J](淡水渔业,1997,27(6): 38—40 [25]林钦,贾晓平(南海东北部红海湾海洋动物体内的石油烃[J](海洋通报,1991, 10(1)(33—38( [26]贾晓平,林钦,蔡文贵,等(海洋动物体石油烃污染参考值的探讨[J](湛 江海洋大学学报,1999,19(3)(33— 37( [27]倪朝辉,翟良安(石油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毒性[Jj(淡水渔业,1997,27 (6): 38—40( [28]路鸿燕,何志辉,大庆原油及成品油对蒙古裸腹蚤的毒性[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0,15(3)(169—174( [29]徐汉光,杨波(原油和成品油对浮游桡足类中华哲水蚤存活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1983,2(2):55—59( [30]THOMPSON H E,FARRAGUT R N,Jr(,THOMPSON M H_Relationship of scarlet prawns to a benthic oil deposit of the noah—west coast of Arabia,Dutch West Indes[J](Envion Poll,1977,13 (4):239—253( [31]MIELKE J E(0iljn the ocean:The short—and long—term impacts of a spil1(Congrdssional desearch service report for congress[R](Washington:[S(n(],1990:195—203( [32]阎风鸣(化学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l17一26 [33]曲维政 邓声贵 等. 海洋石油污染对海气正常交换过程的破坏性影响[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4).-55-59
/
本文档为【石油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