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积极心里健康教育

2018-01-15 50页 doc 258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3423

暂无简介

举报
积极心里健康教育积极心里健康教育 附件一: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扎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心理健康...
积极心里健康教育
积极心里健康教育 附件一: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扎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继承和借鉴经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基本体系。 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由来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概念的主观臆造或翻新,而是在整合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积极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健康这一概念最早由玛丽?贾赫德1958年在《当代积极心理健康观》一书中提出,认为积极心理健康可以被视为促进持续发展的人格特征或为人格和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状态。他认为积极心理健康包括:积极的自我态度,全面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自主发挥功能的能力,对现实的准确认识;能掌控自己周围的环境。目前,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有了新的演绎和发展,主要包括:情感控制;情绪调节;自我感觉良好;积极的人生观;良好的应对技能;交朋友的能力;幽默感;积极的自我感觉等。“积极心理健康”为创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2(积极心理治疗 积极心理治疗是由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1969年在德国开设自己的心理诊所之后,逐渐形成的心理治疗思想。与从疾病出发、把患者看成是疾病载体的传统的心理治疗有所不同,积极心理治疗从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出发,强调每个人天赋的潜能在解决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积极心理治疗中的积极这个概念,意思是说治疗并非首先以消除病人身上现有的紊乱为准,而是首先在于努力发动患者身上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助潜力。积极心理治疗拓展了积极心理健康的实践领域,丰富了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为确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实践基础。 3(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最早在1954年出现于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但直到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马丁? 赛里格曼在1998年的美国心理协会年度大会上明确提出把建立积极心理学作为自己任职内的一大任务时,积极心理学才开始正式受到世人的关注。 积极心理学是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创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直接的思想动力。 4(积极教育 积极教育是20世纪末美国发起的蔓延西方的一场教育运动。积极教育就是指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成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而实施的教育。积极教育重视技能、态度、行为、交流风格等的教 育,强化个体自信、自尊、忍耐、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积极品质,以此激励、促进个体和人类的发展。 积极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表现为:所有人不论年龄和生活状况,都能学习和成功;持续的创造性的方法要能打开一个人的心智;家庭、学校、专业人员、环境和年长的人整合起来为当代和未来的学生提供支持;重视和尊重人的文化遗传、年龄、生活情景、信仰和个人的点。积极教育的兴起,为创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教育学的支撑。 5(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而创立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它针对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重心放在“诊断和消解痛苦”等问题上,提出要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解读,诠释和解决当前的许多社会心理危机、矛盾、冲突和困惑,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使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得大幅度提升,使生命最佳状态得以丰富和发展,从而塑造与和谐社会相匹配的充满乐观、希望和积极向上的美好心灵。概括地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文化根基 文化学认为,“文化世界不仅是人类创造的,而且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创造着不同国家、民族、社区人们的性格、心理、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种种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扎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浩然正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形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明进步的精神脊梁,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历史的灵魂。 2(“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中最古老、最广泛的概念之一。《周易大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和社会发展共生的规律。当人遵守自然和社会发展和谐共生的规律时,“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既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又注重人必须不断认识自然规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的特点。“天人合一”促使心理健康教育与自然、社会和谐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生态学的理念和范式。 3(“致中和”的理想境界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也就是说,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这些性情没有表现出来之前处于一种不偏不倚的平衡状态,就是所谓的“中”;如果表现出来时,则应遵循“道”,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就是所谓的“和”。做到了“中和”也就使情感(绪)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和调节,从而使身心健康地发育,即“致中和„„万物育焉”。积极心理学认为,对积极心理品质的缺乏、对立、夸大都会导致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实际上就是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 可见,“致中和”构成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想境界的历史基础。 4(“性善”主导的人性论思想 不同的人性论预设决定着人的向善性与向恶性。性善、性恶、性无善无恶三派学说争论两千多年不绝,但是性善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孟子开创的性善说认为人生而就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公孙丑上》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他还提出人天生就有“不学而能”的“良知”与“不虑而知”的“良能”。“性善说”揭示了人的向善的内在可能性,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人的光明面、人的优点与价值,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促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提供了人性向善的逻辑起点。 5(“预防”与“整体”的中医养生精髓 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和“整体”观念是其理论精髓,与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就曾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种预防为主、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传统医学理念一是把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并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二是把精神情志的调摄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三是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 用,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认为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体必须适应四时气候变化,否则就会损伤身体而生病。同时强调精神情志活动对人健康的影响,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与人体健康状态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模式,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摆脱西方的病理学模式、医学模式而走向生态学模式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思想基础。 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简单否定,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矫正、发展和补充。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教育学模式和心理学模式。[5]综合这几种模式不难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被动、补救向积极、主动、预防和发展的方向转型;从面向个别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向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方向转型;从专职教师的专门服务向全员参与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方向转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继承和借鉴这些经典心育模式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基本体系,主要包括方向与目标、任务与功能、对象与内容、原则与特点、途径与方法、效果与评价。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秉承积极心理学对人性持积极评价的取向,研究和教育重心是人和社会的积极因素方面,坚持“弘扬浩然正气”的大方向。马斯洛曾经指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因此对畸形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相对立,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矫正。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般划分为三级:一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二级目标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针对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咨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三级目标是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针对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个体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实践的重心通常局限于三级和二级目标,而对一级目标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强化一级目标,兼顾二级和 三级目标,实现三级目标之间的有机统一,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全体学生,体现在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 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功能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上,如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意志品质的磨练、积极心态的调整、积极组织与积极关系的建立等。具体来说,包括培养真诚、忠诚、坦诚、诚实、正直、仗义、率真、信用、自信心、自制力、情绪控制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吸引力等积极心理品质和各种智力潜能和非智力潜能的开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不仅包含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和补救性功能,还致力于使人具有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对学生来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尤其突出提高学习效能,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热情,改善学习能力。 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与内容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主要聚焦在少数问题学生身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在指向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的基础上,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并且还包括教师和家长。使所有人既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又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从而构建起新型的教育结构内在的双主体的平等关系。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谢恩-罗普兹等选取美国四个主流咨询心理学杂志进行虑容分析,将积极心理品质按频次由多到少做了归纳和总结,具体内容及顺序为:价值观,道德、自我效能、成就、自尊、调节、应对、移情i目标设置、自我概念、问题解决、自我控制、亲情j思想开放、现实化、幸福感、动机、希望、适应性。一般能力、领导力、生活满意度、创造性、洞察力、见识、乐观、灵性、道德判断、情感智力、爱、生命力、积极情绪[7]。根据我国国情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时间指向(过去、现在、未来)、活动类型(生活、学习、工作、社交)、关系维度(对人、对事、对己)等,可将下列十四项优先列为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发挥智能优势、改善学习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沉浸体验、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智力、健全和谐关系、学会积极应对、充满乐观希望、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 4(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特点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尊重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着重强调:激扬生命、播撒阳光雨露;分享欢乐、传播幸福;开发潜能、增强心理免疫力;学会应对、提高生活学习效能;扬长避短、发挥多元智能优势;预防和发展为主,修复为辅;全员参与、突出自主发展团体训练为主兼顾个别咨询;情景体验、活动参与兼顾认知传授。 5(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家长为后援,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在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加强调情景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比如:多元智能途径、心理情景剧、心理活动课和心理拓展训练等都被证明是学生喜闻乐见又富有成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6(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与评价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除了表现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心理问题的消解,心理 障碍的减少以外,更看重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质包括:乐观、爱、职业能力、勇气、交往技能、美感、宽恕、创造性、天赋和智慧等;群体层面的积极组织系统包括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促使个体发挥其人性中的积极品质,如责任感、利他、文明、忍耐和职业伦理等。 第二,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如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沉浸体验、自尊自信、乐观希望,等等。 第三,心理问题的积极预防。单纯地关注个体身上的弱点与缺陷不能产生有效的预防效果,应该通过发掘其自身的力量来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人性层面的积极力量和美德,如勇气、乐观、爱、交往技能、职业道德、信仰、希望、忠诚、坚韧等,这些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疾患起着不可忽视的预防、调节和缓冲作用。 第四,临床心理学模式的转变。未来的心理治疗不仅仅是修复创伤,将会更加提升人们所具有的美德和力量。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最核心的评价是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评价,把评价当做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因而对形成性评价情有独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经常的形成性评价,可以经常监控、调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也可以使学生不断得到反馈和强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带来啥 传统的“问题式”或“诊治式”心理健康教育暴露的基本都是人生和社会的消极因素,渲染和传播的是消极的心理体验。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积极的心态,需要新的心理健康教育。 从大学生硫酸“泼熊”事件、研究生虐猫事件,到马加爵杀人案件,再到今年5月以来高校学生坠楼身亡,教育为之一次次背上沉重的负担~一边是大张旗鼓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边是悲剧不断上演。 每次悲剧上演后,抑郁、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交往压力、身体健康因素、贫困等往往成为“罪魁祸首”。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预防机制和心理免疫力,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果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至今也有二十多年历史了。遗憾的是,不论是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当前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是电视台开播的各种心理访谈节目,大多是以“心理问题”为专题,首先摆出当事人在处理生活、学习、交友、娱乐或事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继而对这一“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引发更多人的思考和联想,然后找出消解这些问题的建议、方法与策略,最后当事人和参与者达成共识。这种问题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暴露出一个深层误区,即把没有心理问题简单等同于心理健康。事实上,解决心理问题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础目标。 更糟糕的是,这种“问题式”或“诊治式”心理健康教育暴露的基本是人生和社会的消极因素,这种消极因素渲染和传播的是消极的心理体验。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积极的心态。心理健康教育最缺的就是这种振奋精神、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洋溢幸福的价值取向和配套的内容与范式。而这就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所在。笔者在大量实际调研基础上,尝试着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在积极心理学基础之上。世纪之交,西方掀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很快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革命。这场革命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和研究范式的转变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积极心理学运动发起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认为:“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 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光明面、人的优点与价值,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针对以往心理健康教育重心放在“诊断和解除痛苦”上,侧重于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治标不治本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对人性要坚持积极的评价取向,加强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进行解读,诠释和解决当前的许多社会心理危机、矛盾、冲突和困惑,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保持生命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概括地说,就是从积极的视角,以积极的价值取向,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健康心灵。 开发潜能,提高效能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的教学新理念 一、教师/班主任的苦衷 , 1、现象: , 起得最早的人是我! 睡得最晚的人是我! 负担最重的人是我! 工作最烦的人是我! 压 力最大的人是我! 是我是我还是我。 , 一个普通小学教师/班主任每日必须象机器样地运转10多个小时! , 中学教师/班主任应该比小学的班主任更惨! 因为晚上都还得在学校加班加点。 , 约半数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 , 2、归因 , 理念落后,不懂科研,缺乏积极心态。 , 3、对策 ,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 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 道路上来”。 , 4、途径 , 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开发潜能,提高效能,构建积极的班主任工作新理念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 , 1、现象: , 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 为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有些高校调查表明 26%的大学生曾经有过自杀念头。 , 2、困惑: , 一边是大张旗鼓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边是悲剧总是在不断地上演。人们不禁要问:心 理健康教育究竟怎么了, , 3、反思: , (1)问题式或诊治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消解心理问题,而没有心理问题不等于心理 健康。更糟糕的是,问题式或诊治式心理健康教育暴露的基本都是人生和社会的消极 因素,这种消极因素渲染和传播的都是消极的心理体验。 , (2)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积极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美好心灵才是和谐社会社会的精 神基础。 , (3)杞人忧天与塞翁失马的启示 , 4、出路: , 构建振奋精神、积极向上、释放潜能、充满活力、洋溢幸福的价值取向和配套的内容 与范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与主旨 , 1、积极心理学运动发起人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认为:“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 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 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积极 心理学研究人的光明面、人的优点与价值,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强调心理 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 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 个人生活。 , 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重心放在“诊断和解除痛苦”上,侧 重于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治标不治本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对人性要坚持积极的评 价取向,加强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 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 题) 进行解读,诠释和解决当前的许多社会心理危机、矛盾、冲突和困惑,从而激发 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个体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 发挥,保持生命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概括地说,就是从积极的 视角,以积极的价值取向,用积极的内容和方式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乐观希望 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健康心灵。 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 1、总目标 ,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 2、具体目标 ,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 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 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 我教育能力。 五、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与功能 , 开发心理潜能; , 弘扬传统美德; , 培养积极品质; , 养成良好习惯; , 提高学习效能; , 构建和谐关系; , 发展健全人格; , 增进主观幸福。 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特点 七、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 以人为本,提高人生综合幸福指数; , 积极乐观,激扬生命活力; , 分享快乐,传播积极情绪情感; , 开发潜能,增强心理免疫力; , 学会应对,提高生活学习效能; , 扬长避短,发挥多元智能优势; , 全员参与,突出主体自立自强; , 反思自检,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发展。 八、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5-24健全人格特质 , 1、智慧和知识——认知的力量,包含对知识的习得和使用 , (1)创造力(创意,独创性):考虑用新颖的和多产的方法去概括事物、做事情, 包括取得艺术成就以及其他成就。 , (2)好奇心/兴趣(求新,热心于体验):对正在进行的事情本身感兴趣;发现迷人 的学科和话题;探索和发现。 , (3)判断/批判性思维:从所有方面从头到尾地考虑和审查事情;不急于做出结论; 能够依据证据改变人的想法;公平权衡所有证据。 , (4)热爱学习:主动或正式地掌握新技能、新话题以及各种知识;这些新技能、新 话题以及各种知识明显与好奇心有关但是又超出好奇心,标志着对已有知识系统性增 加的去向。 , (5)富有观点(智慧):能够为别人提供明智的咨询;具有对自身和对他人有效的 看待世界的方法。 , 2、勇气——情感的力量,包括面对来自内外阻碍目标实现等逆境的意志锻炼。 , (6)勇敢(英勇、勇猛):面对威胁、挑战、困难或痛哭不退缩;即便有反对也要 坚持正确的;依据信念行事即便该信念还不流行;包括身体上的勇敢以及身体以外的 勇敢。 , (7)坚韧(坚定不移,勤勉刻苦): 善始善终;在行动过程中尽管遇到障碍也坚持 到底;将所作事情纳入成功轨道;乐于完成任务。 , (8)正直/诚实(真实,诚实):说实话,态度诚恳,行动真诚;不找借口;为感情 和行为负责。 , (9)生机勃勃(热心热情,积极有活力,精力充沛):兴奋和精力充沛地生活;做 事不半途而废或缺乏兴趣;富有冒险精神地生活;感到有活力和积极主动。 , 3、爱心——人际之间的力量,包括对别人呵护和友好。 , (10)亲近:重视与别人的关系,尤其是那些相互之间的分享与照顾;平易近人。 , (11)善良(慷慨,抚育,关心,同情,无私的爱,向往美好的事物):关系照顾别 人;与人方便,助人为乐; , (12)社会智力(情感智力,人际智力):懂得别人和自身的动机与情绪;知道如何 适应不同的社会情景;懂得如何才不干扰别人使人正常工作。 , 4、正义——公民的力量,是健康社区生活的基础。 , (13)公民性(社会责任,忠诚,团队):作为群体或团队一员工作表现良好;忠实 于群体;尽力尽责。 , (14)公平:根据公正公平原则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要让个人情绪形成对别人的偏 见;为所有人提供公平机会。 , (15)领导力:鼓励所在群体做好事情并且维持群体内部良好的关系;组织群体活动 并且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 5、克制——阻止无节制/过分的力量。 , (16)宽恕/怜悯:宽恕那些有错的人;容忍别人的不足;给人提供二次机会;不要 有报复心理。 , (17)谦恭/虚心:让成绩说话;不要自以为特殊。 , (18)谨慎:仔细作决策;不做不适当的冒险;不说将来可能后悔的话,不做将来可 能后悔的事。 , (19)自制(自我调节):调节个人感受和行为;遵守纪律;控制个人的欲望和情绪。 , 第六、卓越——与更广泛外界建立联系和提供生活意义的力量。 , (20)对美和美德的欣赏(敬畏,惊奇,崇高):关注和欣赏来自生活各方面的美好 与卓越以及熟练的行为,从自然到艺术、到数学、到科学、到日常经验。 , (21)感恩:意识到并感激所发生的美好的事情;从容地表达感谢。 , (22)希望(乐观,关注未来,有远见):向未来最好处着想并且去实现它;相信未 来一切都会好起来。 , (23)幽默(滑稽):喜欢笑和逗笑;给别人带来微笑;看到光明的一面;好开玩笑。 , (24)热衷/献身(虔敬,信仰,目的):对宇宙的更高目标和意义具有一致的信念; 知道在更大的时空内自己的适合位置;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塑造行为和提供快乐。 九、如何开发潜能 , 1、学校文化的潜能开发 , 学校过去的辉煌 , 学校今日的成就 , 学校未来的蓝图 , 2、学校领导的潜能开发 , 对班主任的支持 , 对本班的关注 , 对学生的赏识 , 3、教师的潜能开发 , 树立教师威望:让学生喜欢教师 , 激发教师情感:让教师热爱学生 , 发挥教师合力:协调教师相互配合 , 扩大教师效能:提供个别教学策略 , 4、班干部的潜能开发 , 班级结构系统化 , 人人都尽班长之责 , 5、学生的潜能开发——系统优化,学生当家作主 , 主人意识 , 合作互动 , 注重赏识 , 体验成就 , 保持公正 , 养成习惯 , 扬长避短 , 6、家长的潜能开发 , 走出家校不和的误区 , 提高家庭教育水准 十、如何提高效能 1、通过“多元智能” 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学科教学。 , (1)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 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 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 (2)每个人在这八项智能中都有自己的强项,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强项入手开 展学习和活动,其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其兴趣和自信心就会得到最大限度 的呵护,其学习效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同时,通过多元智能,可以有效将心 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渗透到各学科教学。 , (3)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学科教学模式符合世界潮流,也 迎合了我国新课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 , (4)通过多元智能而教——手段 , 通过多元智能而教是指通过多元路径教授同一学习内容,以“多元智能教学菜单”为 工具进行学习。多元智能作为一种工具,同一知识内容可以通过多元路径进行,教学 应注重学生的个性或者智能特点,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 , (5)为了多元智能而教——目的 , 为了多元智能而教是指课程的学习以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为目的,通过整合多元智能和 多学科知识的专题进行学习。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 的不同智能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 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能领域特别是智能弱项的发展。 , 专题或主题学习是这一课程的典型教学模式,也是加德纳较为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 , (1)言语智能 , ?演讲 , ?大组或小组讨论 , ?书本 , ?作业单 , ?手册 , ?头脑风暴 , ?写作 , ?词汇游戏 , ?分享时间 , ?学生讲演 , ?讲故事 , ?书刊录音和录像带 , ?即席演讲 , ?辩论 , ?记日记 , ?朗读 , ?精读 , ?在班级中读书 , ?熟记言语事实 , ?录音机 , ?使用文字处理器 , ?出版(出班级小报等) , (2)逻辑一数学智能 , ?黑板上的数学问题 , ?启发式问题法 , ?科学论证 , ?逻辑的问题解决练习 , ?分类与分类法 , ?创造密码 , ?逻辑难题和游戏 , ?定量与计算 , ?计算机程序语言 , ?科学思维 , ?主题的连续逻辑的表演 , ?皮亚杰认知伸展练习 , ?启发式 , 3)空间智能 , ?图表、曲线图、几何图形和示意图 , ?想象 , ?摄影 , ?电视、幻灯片和影片 , ?视觉难题 , ?3D立体图像 , ?艺术欣赏 , ?想象讲故事 , ?图片隐喻 , ?做白日梦 , ?图画、抽象派艺术或其他的视觉艺术 , ?思维素描 , ?视觉思维练习 , ?绘画符号 , ?心智图与其他视觉组织者 , ?计算机平面造型艺术软件 , ?寻找实力图案 , ?幻觉 , ?颜色记号 , ?视力认识活动 , ?画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 ?画图素质练习 , (4)肢体—动觉智能 , ?创造型的运动 , ?操作学习 , ?郊游 , ?演哑剧 , ?教室剧场 , ?竞争与合作游戏 , ?身体意识练习 , ?各种动手活动 , ?技能或技艺 , ?肢体地图 , ?运动意象的运用 , ?烹调、园艺等“脏”活 , ?熟练的操作 , ?实际的软件 , ?运动概念 , ?体育活动 , ?运用身体语言或手势交流 , ?触觉材料与经验 , ?身体放松练习 , ?用肢体语言回答 , (5)音乐智能 , ?音乐概念 , ?演唱,哼唱或吹口哨 , ?演奏录音音乐 , ?在钢琴、吉他或其他乐器上演奏音乐 , ?合唱 , ?心境音乐 , ?音乐欣赏 , ?演奏打击乐器 , ?韵律、歌曲、打拍子、赞美诗 , ?运用背景音乐 , ?把老的声调与概念联系起来 , ?唱片分类目录 , ?为概念创造新的旋律 , ?倾听内部音乐意象 , ?音乐软件 , ?“超级记忆”音乐 , (6)人际智能 , ?合作小组 , ?人际交往 , ?冲突调解 , ?同伴教学 , ?图板游戏 , ?不同年龄相互为导师 , ?小组头脑风暴对话 , ?同伴分享 , ?群体卷入 , ?学徒身份 , ?模拟 , ?学术俱乐部 , ?交互式软件 , ?为学习而联系的聚会 , ?人物塑造 , (7)内省智能 , ?独立学习 , ?情感体验的时刻 , ?自定步调教学 , ?个人项目或游戏 , ?学习的私人空间 , ?一分钟自我反省 , ?兴趣中心 , ?个人的联系 , ?任选家庭作业 , ?选择时间 , ?自我教学程序介绍 , ?暴露灵感与动机的课程 , ?自我评价活动 , ?杂志保存 , ?确立目标 , (8)自然观察者智能 , ?自然漫步 , ?水族箱、陆地动物饲养箱以及其他可移动的生态系统 , ?园艺 , 2、右脑开发 ,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现在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10%的大脑功能,绝大部分潜能尚 待开发。科学家们预言,两脑相比,右脑存在的潜力约为左脑的10万倍,如果左脑 加右脑协同活动,其效果不是1+1=2,而是会增大5倍、10倍,甚至更多,即世界上 流行的公式:1+1?5。 , 开发右脑参学习的巨大潜能—— , (1)想象法,表象联想可使需要经过左脑才进入右脑的信息从一开始就直接记忆在 右脑里,如记eye 可将两个e想象成两只眼,把y想象成中间的鼻子。 , (2)大声法,对声音和韵律的加工主要是右脑的功能,大声的言语刺激可强化右脑 对言语活动的参与。 , (3)过度学习法,可使左脑里的信息变得重要而向右脑传递。 , (4)音乐入静冥想法,利用轻音乐、心理暗示或冥想可使身心入静从而诱导右脑活 跃,如可伴随轻音乐记单词或配乐朗读等。 , (5)活动表演法尤其是左肢动觉法可使右脑兴奋。 基于右脑的教学策略 , 右脑型教学 , (1)教学不限于教师的讲台而是整个生活现状。 , (2)使用多种实践活动形式。 , (3)除整班外,还可以分小组或个别施教。 , (4)以学生活动为主。 , (5)教师是激励、引导学生参与辅导。(6)着重师生双方的沟通。 , (7)教师不是权威角色,而是学生与知识的桥梁。 , (8)有适当的直观教具和实物。 , (9)启发式教学,学生积极主动。 , (10)学得灵活,用得及时。 , (11)教师与学生比例低,用人多。 , (12)知识系统性、知识性差。 , 左脑型教学 , (1)教学以校内、室内学习为主。 , (2)多种讲授问答方式。 , (3)以整班施教为主。 , (4)以教师讲授为中心。 , (5)教师灌输知识,管教学生。 , (6)只是单项传递。 , (7)教师处于权威的角色领导教学。 , (8)只靠书本作业。 , (9)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 , (10)课本知识多,学生学习死板。(11)师生的比例高,节约人力。(12)课本知识多。 , (13)容易流于形式、呆板。 3、激发和维持动机是关键:ARCS ——Attention(引起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Relevance(切身相关),能满足学生个人的需要及目标,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Confidence(建立信心),帮助学生建立能够成功的信心,相信自己有掌握完成的能力。 ——Satisfaction(感到满足),学生能因成就而得到内在和外在的鼓励和报偿。 学习动机 二级指标 建议的教学策略 感官的吸引 n 不同的音调 n 不同的色彩 n 不寻常的画面 问题的探究 n 善用询问技巧 n 提出难度适切的题目 引起注意 n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A- 多变性 n 教学媒体的运用 Attention n 教学方法的改变 n 教学环境的布置与改变 次要概念 建议的教学策略 连结熟悉事务 n 选择最符合其学习模式的教材与教法 n 引用学习者熟悉的周遭事务来举例与说明 目标引导动机 n 告知教学目标 n 提供教学大纲 n 告知课程与学习者之相关性 配合学习者特性 n 因应不同特质,采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 式、例子与说明、教室经营管理方式 明订成功与期待 n 明订公平的评分项目与标准 n 告知他人成功的经验与过程 n 强化学生的自我效能 提供自我掌控的机会 n 由学生主导部份的教学内容与测验题目 n 由学生决定自我的学习方式、速度与时间„ 等 n 与学生共同订定个别的学习目标与精熟标 准 提供成功的机会 n 教学速度建议以班上75,同学速度来进行 n 强调努力对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努力 付出 n 给予低程度学生指引与回馈 次要概念 建议的教学策略 提供表现机会 n 提供可运用新学习与新知识的课后作业 n 任务分派:需运用到新知识与新技术 n 提供理论迁移至实务上的环境 提供回馈与报偿 n 使用外在报偿:如奖品、奖状等增强物 n 使用内在报偿:如赞美、表扬、肯定等 n 使用回馈的讯息 维持公平 n 奖赏学习成果的公平 n 等量指导 , 4、课堂高效10条忠告 , 现象: , 在一个所谓的“好班”的课堂上所做的调查表明:在规定的做作业的时间里有超过三 分之一的学生心不在焉。如果老师坐下的话,此比例上升到三分之二。 , 一些老师在学生陆续走进教室安顿下来时,用长达七分钟的时间点名或作一些程序性 的小事。同学们喜欢这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可以从朋友那儿了解最新的信息。他们可 能不会给一个能熟练地在上课三十秒内让他们投入到学习中的老师太高的评价。一星 期内,三十五分钟的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时间就这样在课前被浪费了。 , 教师:刚上课时,学生花太多时间找到或拿出材料。怎么办, , 忠告:如果他们休息后还要回来上课,作为结束语在他们离开之前,告诉他们拿出下 节课或下次活动需要用的材料。 , 教师:当进行小组教学时,剩下的学生就乱了,不参与。怎么办, , 忠告:不要坐着。用这样的方式组织小组:你可以在小组和全班中站着或来回走动。 老师就在他附近,这才是学生在意的。靠近他们——他们就进步;远离他们——他们 就认为你看不见他们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 教师:学生闲等着老师发试卷或材料。怎么办, , 忠告:发给每个学生一个“文件夹”(file folders work)。每个星期五作为一周 结束性的工作发给每个学生一叠稿纸(10—15页)。他们把文件夹放在桌子上。每 次上课时,不用发稿纸,只要说一句“请拿出一张写作纸”就可以了。“我没法做, 因为我没有任何材料”,只不过是一些不完成任务的学生的一个借口。这些学生知道 如果有一个不交作业的话,老师在发脾气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休息了。 , 教师:分组时换位或学生到台上来回的时间太长, 孩子们就吵闹起来。怎么办, , 忠告:在换位时测定一下花费的时间(停下来观察)。例如:花两分四十五秒。告诉 他们这已经很不错了,但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告诉他们再做一次,但是这一次,低于 两分四十五秒的每一秒都要记录在他们自己的时间栏里(或者你可以使用其他的任何 奖励措施)。此外,如果他们可以在一分钟内就绪,整个班都可以得到一份额外的奖 励。当看到学生们可以在一分钟以内准备好,就把那个时间定为标准时间。在新学年 一开始要经常做这一活动,来训练学生,然后逐渐减少次数,并且需要时偶尔做一次。 有人曾经测定过坐在最后排的同学。他花了十九秒穿过教室、坐下、打开文件夹,开 始做写字板上要做的活动。不让他们觉察,我同时测定了那些心不在焉的同学所花费 的时间。作同样的任务,他们最少的用两分半,最多的用八分半。 , 教师:有些学生提前完成作业,开始躁动不安,寻找自我娱乐的方式。怎么办, , 忠告:作为课堂的一部分,安排一些储备性的与学习有关的弹性练习,以便打发空余 时间。训练学生完成任务就意味着做布置的作业或做弹性练习。弹性练习可以在每周 五发下去保存在“文件夹”里,下星期用,减少他们离开座位的机会。 , 教师:在学生做作业时,走神。怎么办, , 忠告:不要坐着。尤其不要在讲桌旁边帮学生解决问题。要不停地在各排之间或走道 里走动。不时地停下来对学生的活动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当帮一个学生时,站着, 以便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在课桌前走动着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会比背对着全班学生 好。当你弯下身去帮助学生时,可以停下来,慢慢地直起腰,转过身来查看一下其他 人,做一下眼神交流。一些人(也许不多)可能回瞪着你的背部。为什么,他们想试 探一下是不是老师在不看他们时也会想着他们。我有一个朋友当老师,她曾提过这么 一件事,她说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一次下课后好多纸团扔到了讲桌的前面;她认为那 可能是当她叫学生到河黑板前时她看黑板没顾学生时发生的事吧。其实,那是学生的 杰作,去黑板的人挡住了她的视线,其他的人就乱作一团。 , 教师:辅导个别学生就给其他人传达了可以休息的信号。怎么办, , 忠告:减少辅导个别学生的时间。被“独立学习”问题困扰的学生也争着能得到老师 的帮助。如果他们准备仔细听讲开始完成作业时,他们就会被其他知道怎么捣蛋的人 认为是懦夫。举起手然后面带痛苦地说,“这个地方我不懂。”既然老师的天职是辅 导学生,自然会很快地来帮助学生。他们不仅帮学生解决现在的问题,还会尽力把数 分钟之前讲过的内容重复一遍,直到确信学生明白了之后才离开。大部分老师都会热 心于满足这种要求帮助的请求,而把纪律的问题抛在一边了。所以,最好是在帮助个 别人时,不要忘了监督其他人做布置的作业。 , 教师:在做作业时,好几个同学一起举手,他们有问题或需要帮助。当你帮一个同学 解决问题时,剩下的举着手等着,不学习。怎么办, , 忠告:作为一种模式,发给每个同学一张6×8的卡片,像帐篷一样把卡片对折放在 桌子上。当他们需要举手同时又得做作业时时,把卡片向上立在课桌上。这样就可以 腾出双手,便做作业边等待发言了。 , 教师:在直接教学时,有的学生一直认真参与,而其他的学生被排除在外,他们向外 看、交头接耳、捣乱。怎么办, , 忠告:老师少说,学生多做。在上课的导入、复习、授课过程中,用各种各样的方法 (“识图”比较生动),让学生的手有事可做。讲课时在学生中来回走动。 , 教师:有不速之客进入教室,从而使学生停止学习或分散注意力,这就意味着可以休 息了。怎么办, , 忠告:把不速之客融入课堂之中。如果在表演,问一下他对与上课内容有关的问题的 观点,或让客人选一个同学来回答问题。在笔头练习时,请客人检查一个小组并选出 做的较好的或谁是错的。 , 5、教给学生制定学习流程,学会学习 , 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经专家调查分析:有84.3%的学 生学习缺乏主动性,92.1%的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72.8%的学生存在着不良 学习习惯。专家指出,这三方面的原因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决定性因素,解决好这 几个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成绩也就会有明显改善。 , 请按下图教学生学会学习。 十一、 教师的十大语言禁忌 , 1、挑战式“ 我要是管不了你,我就不当这个班主任~”“ 看到底是你说了算,还 是我说了算。” , 2、挖苦式“ 你当然比老师强啦~”“ 你是天才,你不需要老师的教育,你不需要 学习~” , 3、告状式“ 走,到校长办公室去~”“ 我管不了你,叫你爸爸来管你~” , 4、预言式“ 我看你呀,没戏~”“ 就你这样,还想考大学,~” , 5、比较式“ 你和咱班某某比一比看是不是差十万八千里~”“ 你和被开除的某某 没什么两样~” , 6、结论式“ 无论如何,就是你的错~”“ 我当过十几年的班主任,什么学生没见 过,就是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 , 7、孤立式“ 同学们的宝贵时间被你占去了五分钟,该怎么办呢,”“ 你一个人占 用了大家一分钟,四十五个人加起来就是一堂课,你赔得起吗,” , 8、计账式“ 现在我不给你生气,到最后看谁吃亏,”“ 走着瞧,看我以后如何收 拾你~” , 9、驱逐式“ 不想上课,就马上出去~”“ 你给我站到教室外面去~” , 10、罢课式“ 好,既然你不想让我上课,我就不上了~”“ 我走,这堂课大家听他 讲吧~” “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中央教科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 孟万金 一、课题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等一系列指示精神为基础,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开辟 “十一五”规划期间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天地。 (一)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的政策基础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1999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深入系统地指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 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001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003年10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增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感以及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从党和国家一系列文件和指示精神不难看出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引领作用,这为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扎实的政策基础。 (二)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 世纪之交,首先在美国兴起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由于它独特的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社会和个人生活。因此,这场运动一出现就吸引了心理学界的眼球,并很快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运动。尽管积极心理学一直自称是对上世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传统主流心 理学的补充,最多说是一种发展,从不攻击整个传统主流心理学,甚至还在各种场合多次指出传统主流心理学的贡献,只是用一种不太响亮的声音指出传统主流心理学的不足——忽视了培养人的积极方面,偏离了心理学的平衡观。但伴随着西方积极心理学运动(以下简称积极心理学)影响的日益扩大,许多人把这场运动称之为是一场心理学的革命、一种心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说到:“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传统的心理学文献中充斥着研究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与变态心理等消极心理现象的文章、报告与论文。这种消极心理学研究模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的消极层面,而忽视了人的积极品质、自我实现,以及社会的和谐,导致心理学的畸形和片面发展。 马斯洛曾经指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因此对畸形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正如,孔雀开屏,站在积极一面欣赏,就会赏心悦目;站在消极一面观看,就会怵目惊心。 由上可见,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朝着积极心理学的方向发展——开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精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预防性、发展性和促进性功能。 二、课题的基本思想体系 本课题的基本思想体系主要包括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基础、目标、内容、手段、途径、方法、原则、特点和评价。 (一)思想基础 1、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里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思想,比如: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医学和养生学中的“扶正祛邪”“以正压邪”“养精固本”“标本兼治”等积极思想都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文化根基。 2、以积极心理学为统领 消极心理学模式不可能真实、全面地理解与解释人的本质。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事实上,发展人性的优点比疾病的康复更有价值和更有积极的意义。毕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和美好的心灵才是理想社会的精神基础。因此,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消极心理学,而且更需要积极心理学。 3、以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借鉴 从专业侧重上分,目前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教育学模式和心理学模式。教育学模式重在教育、预防和发展,为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主要观点有: (1)“五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即心理教育与专业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教育与对学生咨询相结合;心理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心理教育与家庭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教育与修身养性相结合。认为应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关注学生生存的环境,给学生潜能发挥创造条件。构建“五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心理教育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根本目标的作用。它能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而不是零散的、片面的、非系统的、盲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标不仅仅在于治疗,同时也注重预防和发展,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并同时强调,单靠中学教师要在中学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模式是非常困难的,必须成立一支由大学心理教师与中学教师组成的辅导队伍,大学教师为中学设计心理辅导,制定心理辅导目标,帮助其成立学校心理辅导站的同时,对中学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丰富中学教师的心理辅导知识与技能,逐步让中学教师具有独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主要过程包括: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的选择、心理量表的收集与整理和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等几个方面。 (2)“四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该模式认为心理教育应与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行为矫正、班主任管理工作相结合。其目标不仅在于治疗,也注重预防和发展。具体如下:(1)心理测量主要是为学校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提供服务,它侧重于描述学生心理发展的现有状况,了解在咨询、辅导、教育之后学生心理发展的状况;(2)学校面向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咨询,其形式有个别咨询和集体咨询两种。心理咨询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3)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是面向少数具有心 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辅导、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4)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人到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3)教育辅导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该模式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遵循人本主义思想,关注学生生存的环境,给学生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具体如下: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渗透到各科教师的教育观念中,让广大教师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2)在实施心理教育时,在适当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包括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和灵活多样、切实具体的物质环境;(3)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坚持整体原则,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发展性辅导模式 强调对学生生活各个阶段的所有领域如职业的、教育的、以及个人与社会的经验等提供帮助,促进个人成长,提出辅导即是发展性的过程。这个观念认为长期的成长重于短期的了解,偏向描述性的说明,而少做决定性的诊断。发展性辅导是通过学生自我对周围环境、对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的了解,以培养更有效率的个人。 (6)“辅导是有目的行为的科学”模式 认为现代心理辅导并没有完全融人教育体系之中去,因而使真正有效的辅导工作无法发挥作用,辅导人员仅仅被看作是提供一些技术的“技师”,而不是与教师一样重要的教育人员。强调心理教育不仅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为出发点去指导和启发学生们进行学习,还应该融人到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中去。 (7)辅导即心理教育模式 这个观念在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美国教育界。倡导者提议制定一种包含一系列课程的计划,重点落在人类生命周期[自婴儿期、青少年到老年期]的各个不同阶段,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展来实施心理教育,这是一种精心设计并实施心理教育、直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的知识传授模式,强调教育性大于治疗性。 (8)“辅导是全员服务”模式 认为在学校心理教育中,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全校性的服务,帮助学生充分发展其潜能,解决其个人问题,协助其做好个人选择等。强调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有机会担任辅导工作,并且不能使他们在学校辅导计划中沦为次要角色。心理教育应始终贯穿于科任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学生心理教育的责任由全校的人员来分担。同时这种 模式认为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应该由学校的教师等人员负责,而且也应该是全社会、全员关注的问题。 由上可见,当前国内外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向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心理辅导的工作取向由矫治性转向发展性,初见积极心理学的端倪,但尚未旗帜鲜明地提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体系,仍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过多地放在了学生的问题和问题学生上,而对面向全体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和心理潜能的开发明显重视不够。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基本目标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积极的手段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来看待问题,处理事情,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会运用积极的方法论解决问题,用积极的思想和心理武装自己,根除消极心理滋生的土壤,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保持生命最佳状态。一句话,就是塑造洋溢着积极精神、充满乐观希望和散发着春天活力的心灵。 具体而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完全一致,即: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该目标推延到幼儿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审视现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环节和操作层面,不难发现:对培养人的积极方面重视不够,偏离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比如:过多地侧重于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心里健康教育象“救火”,哪里起火冒烟就扑向哪里;象“医护”服务,发现哪些人有问题,就“诊治护理”哪些人。这种被动的、消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面弘扬“正气”、防患未然的主动意识和行动,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缺乏“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系统论思想。根本不符合“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新课程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因此成了空头口号。 2、以“提高学习效能”为突出效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有三级操作性的目标,一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二级目标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针对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咨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三级目标是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针对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个体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遗憾的是并没有将提高学习效能纳入其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共同基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提高学习效能”的航线,否则,就会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停留在摆设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浅层次水平,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从传统的以培养知识技能的一维目标,变为培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这就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也使得学科渗透成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还要向学生阐明知识获得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好的学校,老师掌握了一定的心理知识与技能,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自觉地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并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而能够很快地适 的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对于接受心理健康教应新课改“以人为本,育人为本” 育的学生来说,能提高学生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遗憾的是,目前流行的一种提高学习效能的简易办法就是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应急效果,但是却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由主动变成了被动,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创造性和思维的活跃性越来越低,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作业负荷越来越重,导致额外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历史证明,不论进行何种教学改革,不论换上什么样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不论在重点学校还 是非重点学校,不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市学校,不论是优秀班级还是普通班级,不论是优秀教师还是一般教师,不论富裕家庭还是贫穷家庭,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未来,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尖子生永远是少数,而非尖子生永远是绝大多数!为什么?是教师不愿意或没有努力去教育他们?是家长没有努力去引导 他们?是学生自己压根就不想学习好?都不是!不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学生不想尽力或没有尽力!但为什么还是改变不了这种普遍的怪异现象?归根到底还是没有弄清每个学生学习不良的根本原因!因而,任何努力都是盲目的、不科学的、低效的,有时甚至是徒劳的和有副作用的!正如治病一样,不对准病根乱吃药,药不对症,不但治不好病,还会带来副作用。弄不清每个学生学习不良的根本原因,盲目批评责怪、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不仅加重学业负担,还会加重心理负担,导致丧失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学习低效,甚至自暴自弃。所以,彻底解决学习低效的根本出路是:激发动机,提高兴趣,学会学习,减轻压力。这是检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标志之一,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 从总的方面来看,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性积极的一面,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积极情感体验,主要研究各种积极情感体验的作用及其产生的机制。第二是积极人格,主要研究各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作用及形成过程,在这其中又主要以人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力等为研究的重点。第三是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研究积极的社会大系统(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和积极的小系统(学校、社区、工作单位和家庭等系统)。 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具体化到大中小学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是:从正面积极的角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根据其年龄特点,小学重点可以放在学习和自我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潜能开发,初中重点放在自我和人际关系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潜能开发,高中重点放在人际关系和生活及社会适应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潜能开发,大学重点放在 向成年人成熟心理的发展和社会角色意识的初步形成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潜能开发。 (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开发心理潜能”为主要手段。从心理学来看,心理潜能主要就是脑潜能,科学家们承认脑潜能90,有待开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有三级操作性的目标,一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二级目标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针对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咨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三级目标是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针对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个体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 新兴起的积极心理学就是倡导人们依靠人自身的内在力量,来预防、克服和排解心理问题,这种内在力量的源泉就是心理潜能,只有通过心理潜能开发,开启心灵智慧,才能超越现时不健康的心理层面,摆脱眼前的困惑,确立心理旅程的新航向,看到生活学习的新希望,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现代人已经明确认识到人脑是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的物质,是真正的奇珍异宝,其特点之一就是潜能很大。根据当代生理学、心理学等的研究,人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与银河系的星数大致相等,可以贮存1015比特的信息量。人的大脑皮层所包含的思维能量,可与原子核的物理能量相比。20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年度报告》中曾说:“任何一个大脑健康的人与伟大的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只是用脑程度与方式的不同,而这个鸿沟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越超,因为从理论上讲,人脑的潜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脑的爱迪博士及其同事们最近的研究发现,大脑的功能非常奇妙、复杂,几乎无所不能。 他们认为:“就实用目的而言,脑的创造力几乎是无限的。”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现在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10,的大脑功能,绝大部分潜能尚待开发。科学家们预言,两脑相比,右脑存在的潜力约为左脑的10万倍,如果左脑加右脑协同活动,其效果不是1+1=2,而是会增大5倍、10倍,甚至更多,即世界上流行的公式:1+1?5。可见,学会科学用脑,开发心理潜能,是预防和战胜心理问题的内在动力的源泉。是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学习效能的根本途径。 (五)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多元智能”为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学科渗透的有效途径。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每个人在这八项智能中都有自己的强项,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强项人手开展学习和活动,其潜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其兴趣和自信心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呵护,其学习效能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同时,通过多元智能,可以有效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因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模式符合世界潮流,也迎合了我国新课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 以“多元智能”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学科渗透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1)通过多元智能而教——手段 通过多元智能而教是指通过多元路径教授同一学习内容,以“多元智能教学菜单”为工具进行学习。多元智能作为一种工具,同一知识内容可以通过多元路径进行,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性或者智能特点,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时,在使不同智能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能活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凸现多种不同智能活动形式的“多元智能教学菜单”,为教和学提供多种选择。 其教学设计环节主要包括: ——诊断学生的多元智能或者学习风格,建立学生智能发展个人档案; ——根据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和内容,设计适合不同内容和智能类型的智能活动方式; ——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 ——学生分享交流学习的成果,并对其智能表现进行评价或者再诊断。评价或者诊断的结果将成为下次教学的起点,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生生不息的螺旋上升。 (2)为了多元智能而教——目的 为了多元智能而教是指课程的学习以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为目的,通过整合多元智能和多学科知识的专题进行学习。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能领域特别是智能弱项的发展。 专题或主题学习是这一课程的典型教学模式,也是加德纳较为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他认为教师需要将所教学科主题中一些相关的核心概念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在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重要概念之后,还能转移到新的情境中应用所学。专题学习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主题学习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多元智能和多种学习技能,它通过统整的专题把学生置于真实情境中,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个性化的专题作业的过程中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学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学习各种探究方法和技能,亲身体会学习的过程,形成最终的学习产品,又能使自身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强化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校本性和个性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由于多元智能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确保学习效果和学习乐趣,提高自信心,因而不仅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的有效途径和基本抓手。 (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提倡团体自主训练为主,个别咨询辅导为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体现教育的主体性,因而主体的心理健康主要依靠自主训练,突出自立、自强、自救,同时强调群体互动,资源共享,传播幸福,共同进步;由于共性并不能取代个性,团体自主训练有时可能满足不了特殊学生的需要,因而对特殊的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必须给予必要的个别咨询辅导或干预。 (七)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遵循上述一般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 ——激扬生命、拨撤阳光雨露为主的原则:从正面点播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用阳光雨露滋润心灵的健康成长。 ——分享欢乐、传播幸福为主的原则:所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以传播幸福为主旋律,尽可能用分享欢乐取代诉苦、排解苦衷。 ——开发潜能、增强心理免疫力为主的原则:从正面开发各种潜能,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心理免疫力和对不健康心理的抵抗力。 ——学会应对、提高生活学习效能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应对学习、生活、人际、情感等各种策略,减轻他们的压力和负担,培养他们成为高效能的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扬长避短、发挥多元智能优势为主的原则:用多元智能理念引导、武装和评价学生,让学生掌握多元智能方法论,扬长避短,为自己发展科学定位和科学设计。 —全员参与、突出主体内因为主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全体师生员工和家长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但要明确主体性,强调内因的作用。 (八)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在一切从“积极”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去发现世界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去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内容去提供积极的精神食粮。用积极的过程去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去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去塑造积极的人生。 (九)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心理健康为最终目的,因而提倡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但是为了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现状和发现问题,适当采用终结性评价,但是评价结果要严格控制,慎重处理。 三、课题的主题内容 在认可一般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课题在“十五”期间将主要围绕“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增进多元智能”三大主题展开研究。 (一)开发心理潜能。增强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 1、学生的心理潜能开发,包括一般的智力潜能、非智力潜能、学习潜能、生活潜能、适应潜能、人际潜能、应试潜能、职业潜能和全脑潜能等的开发以及特殊潜能的开发。 2、教师的心理潜能开发,包括教学潜能和课堂管理潜能。 3、班主任的心理潜能开发,包括课堂内外管理和家校互动潜能。 4、领导的管理潜能开发,包括业务潜能和领导潜能。 (二)提高学习效能。奏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旋律 1、前提条件系统(智商,学能,学习障碍,心理健康,等)测评与优化研究 ——智商测评:要求不存在智能力障碍。 ——学习能力(学能)测评与优化:要求不存在能力障碍。 ——学习障碍测评与优化:要求不存在学习障碍。 ——心理障碍测评与优化:要求不存在严重心理问题。 2、动力支持系统(动机,情绪,意志,注意,归因,等)测评与优化研究 ——动机测评与优化:要求不存在动力不足或内在外在动机畸形。 ——情绪测评与优化:要求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情感。 ——意志测评与优化:要求具有长期坚持学习的良好习惯。 ——注意测评与优化:要求注意力持续集中。 ——归因测评与优化:要求将成功与失败正确归因。 3、方法途径系统(认知风格,学习策略,等)测评与优化研究 —-认知风格测评与优化:要求建立起符合自己认知风格的学习方式。 ——学习策略测评与优化:要求形成自己的最佳学习策略。 ——优化各学科学习方法途径,提高学习效能。减轻学习负担的应用研究。 4、认知加工系统(信息加工,语言理解,问题解决,思维想象,记忆,创造力,等)测评与优化研究 ——信息加工测评与优化:要求形成科学的信息的编码和译码能力。 ——语言理解与表达测评与优化:要求语言理解和表达语言顺利。 ——问题解决测评与优化:要求具有较高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策略。 ——记忆测评与优化:要求具有良好的记忆力和策略。 ——创造力测评与优化:要求具有良好的创造力和策略。 5、考试发挥系统(考试焦虑,临场心理调试,等) 测评与优化研究 ——考试焦虑测评与优化:调节适度的焦虑,保证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 ——临场心理测评与优化:调节最佳临场心理状态,预防怯场晕场。 (三)增进多元智能,深化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抓手 1、通过多元智能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2、通过多元智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包含各学科) 3、多元智能型教师成长研究 四、课题研究和推广的基本思路 课题研究和推广的基本思路包括研究路线、研究方法、推广方法、交流辅导办法、管理办法。 (一)研究路线:干线为“纲”。支线为“目”本研究采用“干线”与“支线”相辅相成的研究路线,抓纲带目,纲举目张。 “干线”即以总课题组提出的总体研究思想和基本研究规划为核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和评价研究,从而为“支线”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思想框架。“支线”是在“干线”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延伸出各种子课题,开展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分支性子课题研究,子课题研究成果用以丰富和发展“干 线”研究。“支线”研究是“干线”研究的延伸和细化,为“干线”研究的地方化、校本化提供扎根性、案例验证或深化探究。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为辅 从我国教师科研实际和研究实效出发,本课题提倡以行动研究为主。行动研究是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教育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是以研究者的日常工作为根据的。它与传统的或科学的研究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研究者不是远离他所研究的内容而是参与其中,研究他们自己的问题或新的实践活动。这种研究是谨慎的,易行的,能重复的并与日常生活工作有直接关系的。 教师的行动研究与一般所说的着眼于理论层面的研究有所不同,它是基于教师在课堂上遇到的实际问题(practical issue)的研究,它着眼于实际的教学问题。其研究主体不是受过专门训练或具有研究专业功底的专业研究人员,而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行动研究的结果是一些能改进教学问题的新做法(new intervention,)。教师通过有系统地搜集证据,寻找出哪些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行动研究不单是知识的增长,还意味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教师的行动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首先,它以找出一个起点为开端,这个起点是教师个人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也是教师个人希望投入精力去追求和加以解决的问题。之后,通过观察、访谈及其他收集资料的方法,找到相关资料,再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达到对情境的深入透视和理解。在情境得到认识与理清之后,教师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行动策略。最后,将行动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对其效果加以检验。如果行动策略 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那么这一轮行动研究就宣告结束,接着再进行新一轮的研究过程;如果行动策略被证明无效或者需要完善,就需要对情境进行更进一步的审视,并发展出新的行动策略应用于实践,直到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 行动研究的具体操作程序可以见下图所示。 1、拟定课题。明确目标 例如,一项运用多元智能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的目的不是探讨多元智能和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而是具体如何运用多元智能设计教学活动形式和评价方式,切实保证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优势,得到最佳学习效果。 2、提出总体实施方案 包括试验对象、试验周期、实施环境、教学资源的选取和确定研究的人员组成及其所扮演的角色。 (1)课题负责人: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任课教师与学生,行动的实践者和参与性观察者; (3)研究者,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时也是参与性观察者; (4)教育行政人员和其他任课教师,观察者之一。 3、设计第一次行动“计划”并进行行动 根据实施方案,设计运用多元智能优化课堂教学的“计划”,并在实验班中实施第一次“行动”(不是只局限在一节课,可以是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 4、对第一次行动进行“观察”纪录 组织其他任课教师和研究工作者一起。对行动过程和行动后教师学生的反应进行考察: (1)课堂行动观察(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录像纪录。 (2)学生作业分析 (3)问卷调查(分别对学生和任课教师) (4)各任课教师以教学日记方式写下感受 5、对第一次行动“观察”结果进行内容分析 (1)对不同教师的教学过程录像资料分析 (2)对教学日记的分析 (3)对学生作业的分析 6、对第一次行动的“反思”评价 (1)任课教师与其他参与观察者(教师)座谈,交流感受; (2)研究者与学生座谈; (3)研究者与行动者交流。 7、制订第二行动方案 根据第一次行动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和修正意见,设计第二次行动方案。 8、进行第二次行动(行动实践、观察分析、反思评价) 通过若干次循环,逐步发现和总结出优化教学的措施和步骤。 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要特点就是活动性、过程性、情景性、体验性、互动性,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因而形成性评价非常符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至于实证研究,主要用于重点实验学校,需要严谨的科学设计,涉及到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以及效度和信度等问题,将另行安排专门辅导。 (三)推广方法:以区域横向组织为主。以直属纵向组织为辅 为尽快大面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总课题组决定采用研究与行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行动(通过行动开展研究。因此,推广的基本思路是:以区域横向组织为主,以直属纵向组织为辅。即大面积推广以区域为单位,由区域负责人进行区域内部的横向组织协调与管理;直属实验学校由总课题组进行纵向垂直组织和管理协调。具体举措是:合理布局,点面结合;分段深化,分类指导;专职带头,全员参与;校本优势,资源共享。 合理布局,点面结合。是指在全国选取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或学校,作为全国代表,率先开展研究,实行区,校两级管理体制,挂牌实验区,校作为全国的“点”,非挂牌实验区,校组成全国的“面”,“点”上的实验区,校聚焦课题的一些关键问题,为“面”上的实验区,校提供经验。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面结合。 分段深化,分类指导。总课题已分成幼儿、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高职)5段和普教和职教2类。将根据不同学段和不同类别的特点,分别推进和具体实施,专业化指导。 专职带头,全员参与。专职心理老师要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肩负起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使命,要积极推进学科渗透,引领全员投入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 校本优势,资源共享。点面上的各实验区/校要充分发挥校本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共享优秀资源,从而全方位大面积掀起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运动。 (四)交流辅导办法:以网络沟通为主。以集中研讨为辅 为便于及时传递总课题组精神,促进总课题与各子课题间的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及时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总课题组决定发挥网络的优势,在中国心理与教育网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网页同时开通“课题交流专栏”,随时将总课题和各子课题的信息及时上网,并为所有课题参与人员单独设立专门帐号,将电子邮件发到每一个课题参与人员的邮箱,随时辅导答疑;各课题参与人员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留言板上传自己的问题与信息,从而实现跨越时空的或实时的在线交流。与此同时,还要定期召开年会,各地选派代表集中探讨和交流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现场互动,增进了解,共商未来大计。 (五)管理办法:自主管理为主,督导检查为辅 研究的主体是各子课题的承担者。为确保实验和推广的质量和实效,本课题坚持“人性化”的管理督导制度,采取自主管理为主,督导检查为辅,即通过总课题组提供的一系列文件(包括:课题申报审批书、实施指南、结题指南,先进实验校(园)申报表,先进工作者申报表,新先进实验区申报表,关于评选表彰课题研究实验先进实验区、先进实验校和先进工作者的若干规定,实验教师结题评审鉴定表,实验区子课题结题评审鉴定表,实验校子课题结 题评审鉴定表等,见附录)由个子课题组自觉遵守,自我约束,自查自咎;总课题组根据需要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确保课题的研究与推广沿着科学、规范的轨道运行。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总课题组提出整体研究部署和规划 2、各学段出台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3、实验区、实验校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4、总课题组对实验区、实验校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和确认 5、实验区、实验校开题,启动各自实验研究 6、定期向总课题组汇报进展及遇到的问题,定期向总课题组上交研究成果,并随时汇报实验进展情况,每年提交一份实验工作报告。总课题组提供督导。 7、实验结束实验区、实验校向总课题组汇报研究成果,总课题组验收结题。并推荐研究优秀成果发表或出版。 五、课题的预期成果 课题预期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面积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二是塑造一批心理健康名师名校,三是出版系列优秀成果。 (一)大面积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十五”期间的研究,为心理健康教育找到新的增长点和新的研究与教育范式,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新天地,真正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人们心目中甜蜜的事业,从而大面积提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教师职业倦怠和学生厌学厌世现象。 (二)塑造心理健康名师名校 通过课题带动,确实塑造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名校,使他们脱颖而出,成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行者,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迈向积极心理学时代树立光辉典范。 (三)出版系列优秀成果 1、开发出一套独具特色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材。为整体塑造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播撒阳光雨露。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快乐成长=》(幼儿、中小学生用书,每年1册,合计15册) (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快乐成才》(大学生用书,每年1册,合计4册) 2、开发出一套独具特色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读物,为专门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能、发现和培养多元智能提供资源。 (1)《超越自我:潜能开发》 (2)《学会学习:提高效能》 (3)《天生我才——发现和培养多元智能》 3、编写出版一套独具特色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书。为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抓手。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快乐育人》 (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手册》 (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资源库》(汇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案例) (4)《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汇萃》(光盘) 4、出版一套成果汇编。为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名校成长提供阶梯。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报告集》(发表实验区,校教师优秀研究报告) (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优秀论文选》 (发表实验区/校教师获奖优秀论文) (3)《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家成长之路一名师,名校汇萃》 (4)《多元智能优化学科教学优秀论文选》 同志们!积极心理学在世界兴起不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才算刚刚起步。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她光荣而又神圣,因为她肩负着塑造中华民族未来健康心灵的崇高使命!同志们,三亿多大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的心灵急待着积极心理学的阳光雨露,两千多万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急需积极心理学的快乐导航,让我们携起手 来,齐心协力,同心同德,深化研究,开拓创新,为完成课题预定的任务,为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为祖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迈进积极心理学的新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
本文档为【积极心里健康教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