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应用]有危机感更益于长久兴盛

2017-12-26 5页 doc 17KB 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767

暂无简介

举报
[应用]有危机感更益于长久兴盛[应用]有危机感更益于长久兴盛 有危机感更益于长久兴盛 有危机感更益于长久兴盛 ?一个国家越是在成功的时候,就越是要提危机感。时刻提醒要有危机感的国家更易于长久兴盛 ?青年人最应该有危机感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不是个人小利,而是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和命运的自觉关怀 ?网络“愤青”对危机的认识其实与健康危机感所要求的理性和建设性格格不入(北大学子看世界) 编者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民族若要真正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需要在兴盛的时候保持清醒头脑,长期居安思危、拼搏进取。本期“北大学子看世界”中的四位学子对此阐述了独...
[应用]有危机感更益于长久兴盛
[应用]有危机感更益于长久兴盛 有危机感更益于长久兴盛 有危机感更益于长久兴盛 ?一个国家越是在成功的时候,就越是要提危机感。时刻提醒要有危机感的国家更易于长久兴盛 ?青年人最应该有危机感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不是个人小利,而是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和命运的自觉关怀 ?网络“愤青”对危机的认识其实与健康危机感所要求的理性和建设性格格不入(北大学子看世界) 编者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民族若要真正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就需要在兴盛的时候保持清醒头脑,长期居安思危、拼搏进取。本期“北大学子看世界”中的四位学子对此阐述了独到的见解。 提危机感更为了长治久安 汪恒:危机,现在讨论这个问题,似乎不合时宜,特别是当前各大媒体刚刚结束年终盘点和年初展望,并毫不吝惜地使用高调词句时。的确,过去的一年,我们喜事连连,硕果累累,无不都在提示“盛世”当头。但是,盛世与要讨论的危机感并不矛盾。事实上危机有时就隐藏在盛世的下一页。 李巍:我们提危机感并不一定说我们遇到了多大的危机,而是从我们的长治久安考虑。一个国家越是在成功的时候,就越是要提危机感。过去25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越在这个时候,越是容易滋生一种民族自满甚至享乐情绪,越是容易丧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此时提危机感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种情绪。 林峰:现在强调危机感,我觉得至少有三个理由:一是当前的国际政治规则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国际政治依然还是由实力来决定的,这是国际政治的真谛;二是中国当前强盛的现实与憧憬使不少中国人过于自负。“中国热”风靡世界,外国对中国的“捧杀”,也助长了我们许多人的自满情绪;三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并没有彻底放弃对中国的遏制,而我们的综合国力同世界顶级强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这种压力下,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 汪桓:还有第四点。中国现在所走的道路,在世界舞台上不可能找到任何现成模式简单套用。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以一个不断变动的自身,应对一个不断变动的世界。转型中的中国要在转型中的世界中找准位置,那必然是复杂的、动态的、难以简单述与处理的。这样,我们始终不能排除未来发生危机的可能。 历史证明,那些时刻提醒要有危机感的国家,总能长久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林峰:从历史上看,有危机感国家更易于长久兴盛。德国和日本都证明了这条金科玉律。19世纪中叶,德国刚统一时,在欧洲内陆的大国势力夹缝中,谋求自身的生存。德国人时刻保持警惕,在不断提醒自己可能覆亡的“危机感”中,一跃而成为欧洲强国。 刘华:日本身为岛国,自然有岛国心态。但1853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国门之后,日本人突然意识到自己格局小而狭,资源匮乏,危机意识一下子爆发。正是这种民族危机感,促使日本人不断为国家强盛而奋斗。即使是在二战失败后,日本人仍然非常顽强,重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使是今天,日本人仍然保持了危机感的传统,比如,日本学校每年都会在防震日进行地震演习,孩子从小就接受挫折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日本百年来常保持兴盛的重要原因。 林峰: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把中国作为假想敌,时时提醒自己打败北洋水师,此时,清朝统治者却没有认真对待日本,这种危机感的不同,自然是之后清朝惨败的重要原因。当然,日本也有缺乏危机感的时候,20多年前,那时日本人都沉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自满之中,即使决策者和智囊也都丧失了危机感,结果造成了日本10多年的经济低迷。 李巍:美国也可以借鉴。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刚上台时,就意识到美国一家独霸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种危机感促使尼克松做了一系列外交调整,使80年代的美国占据冷战优势。在美国学者群体中,那个年代也都弥漫着对美国衰落的担忧,最著名的当属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从那时起,美国舆论一直都直言不讳“美 国正在衰落”。这实际上在给政府敲警钟,让政府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因此,即使现在,美国依然能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历史证明,那些时刻提醒有危机感的国家,总能长久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不充分认识对手也是危机 林峰:历史上的中国常存在失去危机感的年代。南宋时期“只把杭州当汴州”是一个典型。另外,清王朝自命“天朝上国”,因为缺乏忧患意识,也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根源之一。 刘华:我不认同这种观点。中国历史上的任何王朝,都存有外患。这很难让国家失去危机感。从我们的历史经验来看,危害最大、也是最经常发生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危机感,而是错误地判断和应对危机。因为危机通常都不是单个发生的,而是综合出现的。此时,“危机”不仅是“危险”,更是“机会”。我们就要判断,什么危机对我们的危害最大,什么危机最可能发生,如何找准机会转危为安。比如刚提到的甲午战争,其实战争前清政府已感觉到了外患,在朝廷内部也展开了“海防”还是“塞防”的大辩论。但是,他没有搞清楚危机的重点,对危机判断失误,即使在开战以后,也还是把希望寄托在争取“列强调停”方面,这就是危机判断的失误。 林峰:当前的中国是危险和机遇并存。从国际层面上看,中国主要存在着美国对华遏制的危机、卷入局部冲突和能源对外依赖的危机。此外,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出口拉动,扩大内需的作用并不明显,对外贸的依赖也构成中国经济安全的巨大风险。 李巍:中国还面临着认同危机。过去数十年来,中国一直努力从以前的孤立和半孤立状态融入国际社会中去。中国加入联合国和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两大标志性事件。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接受中国,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一些国家对中国存在误解,对中国所选择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心存疑虑,不认同中国所选择的政治,对中国的人权持批评态度。尽管他们越来越承认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大国,但他们还是认为中国不是一个国际社会的“正常国家”。 汪桓:我们还没有充分地认识对手也是危机。今天我们对于对手把握度有多少,我们的研究界有多少成果可以与日本、美国相提并论呢,虽然国际问题似乎早已成为很多书籍、杂志、报纸和网络最热衷的话题,但是撇开肤浅之作、草率之作、跟风之作、献媚之作、糊涂之作、琐碎之作,仅存的几许成功之作,并不足以让我们心安理得地拿来作为国人拥有危机感的明证。 “愤青”的表现对国家发展无益 刘华:相比于以前,现在的青年学生常被视为缺乏危机感,不关心天下兴亡。但这有失偏颇。现在绝大部分青年学生,都还有着自己的一份危机感和使命感,只是表现的时机和不同罢了。我认识的一位搞芯片的博士,平时很少谈国家大事,就是拼命钻研业务。但是,“龙芯”1号联调成功那天早上,他第一个反应,就是到毛主席纪念堂去,向毛主席汇报。显然在他们内心深处是有极强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的。今天的青年人,不必也不用再上街去表达自己的“危机感”,但是每周不分白昼黑夜工作近一百个小时,与那个年代的青年先辈所做的同样有意义。我有时参加学校里搞的社团、论坛等活动,主题可能从西部某县环境整治,到我们国家是否需要发展航空母舰等等,这些具体的业务问题,背后其实就有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在支撑。虽然其中不会直接决定国家兴亡,但关注国家兴亡就是靠这样的一件件小事积累起来的。 李巍:从一个国家的年轻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未来的命运究竟如何。就我们自身而言,首先要有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不是个人的小利,而是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一种自觉的关怀。同时,要有一种理想主义精神,如果弥漫的都是一些实用和功利主义,那该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汪桓:当前网络“愤青”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危机的反面诠释。网络“愤青”可能满腔热血,可能确实看到了问题,但他们的描述往往是偏激的,他们的评论往往是极端的,他们的分析往往是口号式的,他们的对策往往是发泄式的。网络“愤青”对危机的认识其实与健康危机感所要求的理性和建设性格格不入。在国际问题层面,我们的网络“愤青”现象本身隐藏着三种可能的危机:第一,青年大范围摒弃 思考,沉迷于简单发泄,而理性思考受到压制;第二,民众情绪被错误调动,并对外交决策构成压力,同时使国家声誉与民族形象受到影响;第三是由网络“愤青”发泄的不良情绪折射出来的,比如青年面临竞争的加剧、就业问题严重、思想状况失序等等,可能将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几位作者均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 《环球时报》〔20060223 第11版〕
/
本文档为【[应用]有危机感更益于长久兴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