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机械效率评课稿

2018-07-25 10页 doc 24KB 100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9658

暂无简介

举报
机械效率评课稿机械效率评课稿 机械效率评课稿篇一: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本节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 ?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动滑轮的使用,认识和体会物理...
机械效率评课稿
机械效率评课稿 机械效率评课稿篇一: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本节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 ?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动滑轮的使用,认识和体会物理概念。 ?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知道提高效率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强节约能源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体会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其理解机械效率。体会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是建立机械效率的需要,而成为重点;机械效率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必然成为重点。 2.难点:机械效率 由于它涉及面广,内容抽象,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学生较难把握,从而形成难点。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通过活动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初识机械效率;第二课时,通过练习来加深本节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下面的教学是以第一课时为依据) 二、教法与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条件及其学生情况,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本节课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其实验能力的要求,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概念,教师讲解体会概念,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讨论来理解 概念。具体的教学过程涉及的主要方法是:教师讲解法和举例讲述法,学生实验探究、自学讨论法等。 三、设计思路 1.教学设计:本节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利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又要考虑学生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来帮助思维的情况。因此本节课是以“再探动滑轮的活动”为核心实验,利用各种不同的动滑轮,先让学生参与活动和讨论,来认识体会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再让学生利用数据进行计算,认识机械效率的公式应用;最后通过结果差异的原因分析,从而使学生知道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本节课有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二是机械效率。对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突出方法是:先由学生从实验中体会感知,然后由教师讲解认识,接着通过实例分析来达到理解应用。而对机械效率是利用实例分析引入,教师强调说明和学生的计算、讨论的方法来突出其重点。 机械效率这个难点,针对它形成难点的原因,先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相关的物理量、再借助实例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及其讨论分析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思维;初步理解机械效率,最后再由例和练习来巩固对机械效率的认识,以达成理解应用机械效率的水平。 四、教学流程设计 1.新课导入:教师直接引入:“现代的社会是效率的社会,处处都讲效率,我们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认识这个问题。” 2.新课学习 ?学生活动: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器材,将器材分为三类,区别就是所用的动滑轮。(较轻的塑料滑轮,较重的铁滑轮及转轴不灵活的塑料滑轮三大类),然后指导学生按教材中的要求完成活动“再探功滑轮”,并设计好表格,好数据。 ?教师讲解:教师在学生完成活动和思考讨论“想一想”的基础上,借助实物说明使用机械的目的,解释什(本文来自:www.jIaOShilM.COM 教师 联盟 网:机械效率评课稿)么是有用 功、总功和额外功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阅读体会:教师讲解完上述概念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阅读相关教材,来体会认识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实例分析:利用教材P16图11-31的情景,有提水和捞桶这两个不同的目的。让学生分别分析它们的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来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 ?引导讲解:教师通过大家都知道的“捞桶时,希望桶中水少”的事实,使学生认识有用功占总功的份额越多,越是人们所希望的。从而引导入机械效率的问题。接着板书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其使用公式的有关说明,使学生初步认识机械效率的概念。 ?发现新疑:要求学生算一算上述活动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教师设计并出示下面数据记录表格。 教师巡视,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说明1和2,3和4,5和6,分别为三类动滑轮;1、3、5和2、4、6物重分别相同)让学生上报并填写记录表格。这时学生必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同样的实验,数据和结果不一样呢, ?讨论质疑:由于结果的差异必然引起学生的疑惑和好奇,这时再让学生相互交换触摸彼此的滑轮,教师要适时说明。教师还要引导分析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学生自然就可以解决了书中“议一议”的问题。 ?教师点评:疏理学生回答,说明机械效率的现实意义。 3.课堂:教师借助板书,再次强调本节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整体的把握。 4.板书设计: 五、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W有用=G?h 2.总功:W总=F?S 3.额外功:克服摩擦和机械自重所做的功。 4.W总=W有用+W额外 二、机械效率 1.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η=W有用/W总×100% 3.说明:机械效率无单位,常用百分数表示,η1 5(作业布置 1.阅读教材,加深概念认识。 2.尝试解决课后练习。 机械效率评课稿篇二: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简单机械——杠杆和滑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功——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机械效率是在前面简单机械,功,功率的基础上进行得更深一层的学习。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效率的概念已广泛应用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理解。 机械效率的概念涉及面广,内容抽象,教材通过再次探究动滑 轮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会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总功,通过比较有用功和总功的大小,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和现实意义,计算公式,知道实际的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并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 学生常常会把功率和效率问题相混淆,应在学习中强调:前者表示做功的快慢,后者是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机械效率不一定高,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二、学情分析 针对普通班的学生,应由浅入深。从学生已学知识出发,循序渐进,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问题讨论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观察为辅的方法进行教学,即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特别是实验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并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理解实际使用机械时由于额外功总是存在,η 100%。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再探动滑轮理解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2、通过再探动滑轮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建立于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4、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严谨的实验态度。 2、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重视对实验的分析评价。 3、通过机械效率的分析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从而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刻苦学习,专心听讲,提高学习的效率,做一个于国于民有用的人。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将学习中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 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其次还有讨论法,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结论也是物理学习常用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有目的功(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公式、单位),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再探动滑轮,更深入探究使用动滑轮过程中做功的情况。(这里可以先展示用手提升钩码,问学生有没有力对做功,学生可以自然分析出手克服钩码重力G做功了,所做功的大小就等于Gh,达到了将重物G提升h的目的,接下去可以提问学生除了直接用力提升重物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提升重物,学生会分析用杠杆、滑轮(包括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然后请学生选择一种简便而省力的提升办法,学生一般会选择动滑轮。然后在黑板上画出动滑轮提重物的简易图,为等会形象标出F、S、G、h,及相关力做功打好基础。接下去请学生分析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有没有力做功,拉力做功、动滑轮克服重力做功,来比一比利用动滑轮提升时能否省功,请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测量做功的多少,并怎样设计记录表格,因为前面有探究斜面做功时设计过的表格为基础,所以学生应该有这个经验,老师在这里只要适当引导,并注意表格设计的,(如测量物理量在前面列,需计算的量放在后面,相关物理量的单位,实验次数至少三次,并板书设计出的表格:: 注意点1、布置实验前先分析三次实验的安排,根据学生要求第二次增加距离,第三次增加物重,便于等会分析实验数据的规律,并为分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打下伏笔。 2、距离利用S和h的关系,只需测量h,S=2h。 3、要匀速地拉动弹簧测力计。 3、学生实验。 4、采集两组学生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FSGh,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动力F做的功FS大于重物被提升所需做的功Gh,为完成提升重物这个任务,如果直接用手提升重物,需要做功Gh,为完成此目的而做的功称为有用功,记作W有用,Gh,使用机械后同样要完成 提升重物G到h的高度,同样地为完成此目的做的功称为有用功记作W有用,Gh,分析:利用机械可以省力,但有没有省功呢,力F总共需要做的功为FS,记作W总,FS,,W总W有用,结论:利用机械没有省功,也就是说总功中有 一部分是有用功,还有一部分是使用机械后造成的额外多做的功,并得出W额外,W总,W有用,总结得出:使用机械提升重物可以省力但并没有省功,不但 没有省而且还多做了一部分额外功,并请学生通过回忆实验过程分析额外功存在的原因,(摩擦、动滑轮的重)(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额外功是没有用的,应尽量减小,而有用功的部分越大做功的效率越高,由此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花这么多时间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区分有用功和总功,因为根据以往经验这两个功的区分是个难点,后面的定义计算等反而一般不会错。 5、定义机械效率: 我们就用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来表示机械效率,?,W有用/W总×100%,对于实 际机械由于额外功总是存在,η 100,,机械效率的高低反映 了使用机械时有用功的比例,机械效率越高可以反映出机械性能越优。 6、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请学生体会实验过程,通过对实验中做功情况的分析,得出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减小摩擦、减轻动滑轮的重),特别注意对增加物重提高机械效率的引导。(在使用同一个机械,在机械本身因素不能改变的情况下,能否提高机械的效率,并利用计算表格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得出增加物重可以增大机械效率。并加以板书明确3个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进行情感迁移:提高效率在生活、学习中的现实意义,上课时间每人都是45分钟,专心听讲提高45分钟的效率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六、学习评价 1、对用吊桶提水的分析,体会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2、在课外练习和下一节的复习里,有意识地将机械效率和功率相区分,功率反映做功的快慢,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功率大并不一定效率高,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3、有时间反馈检测:投影检测题。 机械效率评课稿篇三:机械效率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本节主要包括建立有用功、 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及理解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前面功及功的原 理知识的延伸,又是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材的特点: 本节教材的编排从实际出发,利用插图,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培养了学生从分析物理现象抽取物理规律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机械效率是学生接触能量这块学到的开始几个物理量,相对学生理解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也不难,只要学生将机械效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就可以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其它们之间的联系。 (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 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2)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从而增强节约能源意识。 (四)重点和难点 1.重点:建立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五)教法与教具 1、教学方法:举例讲述法、学生实验探究、 自学讨论法等。 2、教具准备:长木板(刻有标度)、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认识存在?定量认识?课堂练习?课后延伸 (七)板书
/
本文档为【机械效率评课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