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巧 唱 美 声

2017-12-03 16页 doc 52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巧 唱 美 声巧 唱 美 声 巧 唱 美 声 张 清 江 前 言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歌咏活动的普遍开展。大到市、区、小到社区,以及各级学校,大小合唱团不计其数,各种声乐学习班更是不数不胜数,而且审美情趣也在悄然提高,都称自己是美声唱法。同时社会上更出现了一些自学成才的草根美声歌手,这说明人民的声乐爱好在变化,都以唱出美声为荣。本文即以美声唱法与汉语相结合为目的,希望对美声唱法爱好者能有所帮助。 确实,美声唱法以其全共鸣与真假声混用的优点,赢得多数群众。它可以唱出高、中、低各...
巧 唱 美 声
巧 唱 美 声 巧 唱 美 声 张 清 江 前 言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最明显的现象就是歌咏活动的普遍开展。大到市、区、小到社区,以及各级学校,大小合唱团不计其数,各种声乐学习班更是不数不胜数,而且审美情趣也在悄然提高,都称自己是美声唱法。同时社会上更出现了一些自学成才的草根美声歌手,这说明人民的声乐爱好在变化,都以唱出美声为荣。本文即以美声唱法与汉语相结合为目的,希望对美声唱法爱好者能有所帮助。 确实,美声唱法以其全共鸣与真假声混用的优点,赢得多数群众。它可以唱出高、中、低各个声部,适用的歌唱形式也很丰富,不但可以独唱、重唱、合唱,还可以唱歌剧中的不同角色,这是其他唱法所不能及的。当掌握了全共鸣后,当然也就能唱出局部共鸣,而局部共鸣就是其他唱法,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所以人们才不畏艰难,刻意要追求美声唱法。掌握了美声唱法不但可以唱艺术歌曲,而且同样可以唱民歌和流行歌曲,效果只会更好。 所谓《巧唱》就是给大家介绍三种离经叛道,打破金科玉律,在传统声乐教材与声乐教学中从未见过、从未用过,却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行之有效的练声方法。也就是对发声、共鸣、语言等三方面都有独创的“窍门”。让学者感到美声唱法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触手可及,只要有决心、有恒心是不难学会的。文字力求简洁,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其他声乐教材中讲过的尽量少说或不说,不给读者添更多的麻烦。只有这样,本文才有存在的价值。 学习巧唱之前,首先要求树立起几个与美声唱法相适应的审美情趣与标准。一个人喜欢什么歌声、羡慕什么唱法,他的声音必然朝着那个方向发展。否则,南辕北辙,终难学会自己期望的唱法。其实好多技术问题是与音乐审美联系在一起的。综上所述,要求建立以下四个观念: 1、美声唱法是全共鸣与真假声混用的完善的唱法,它能唱出高、中、低男、女各个声部。由于它音色圆润饱满,亲和力强,所以适用于各种演唱形式。 2、美声唱法是把语言器官改造成歌唱的管乐器,要把各个元音或韵母都唱到歌唱管腔里去,不是只局限在口腔里,并要求管腔状态相对稳定。 3、字与腔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是两项不同的要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4、说与唱不止是音量的差别,更是声音品质的不同。 1 本文基于以上观念,只讨论歌唱中技术层面的问题,并不涉及歌曲内容的现及歌曲处理等方面。 对《巧唱》的方法是以这样方式介绍的: 先建立观点,说明道理,让读者认为合理可行。 其次说出一般人都能做得到的方法,切实可行。 最后要求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呼 吸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呼与吸是由你进我退,相反相成的两组肌肉运动所产生的。呼气功能远比吸气功能强大得多。试想每个人打喷嚏时,呼气功能是何等的强大,而吸气功能却相对要小得多。所以在声乐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在练习吸气,而呼气也是在吸气的控制状态下进行的。至于呼吸的缓急与强弱,所形成的硬起音、软起音、舒起音等,则要根据歌曲表情的需要来处理就是了,不必再做繁琐地分析。 美声唱法采取的是胸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软肋扩张、横膈肌下凹,小腹收紧,这时两手叉腰会感到腰部明显地膨胀。歌唱时保持住这种吸气的扩张状态,不要使气跑掉,根据歌曲表现的需要或缓慢均匀地,或急速强力地呼出,唱出不同的效果。有人说要吸气入丹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吸气只能入肺,有膈肌的阻挡,气绝不能吸到小腹。恰恰相反,胸腹式呼吸要求小腹反而收紧,歌唱时小腹肌肉给予一定帮助是肯定的。不能把气吸得太满,那样就太僵,歌唱时难以起动。 此外还要注意三点: 一、 吸气不要端肩,否则即是胸式呼吸,气息支点高,难以获得胸腔共鸣。 二、 吸气不能有“哈哧” 样的摩擦声,这种噪音为美声唱法所不取。产生的原因 是吸气通道上有障碍。避免这种噪音出现,要先打开歌唱管腔然后再吸气, 有了这个时间差,即可避免“哈哧”噪音的产生。 三、 唱较慢的顿音时,可以一字或数字一呼,急吸急呼。如唱“劳动号子”时就可 以这样呼吸。而唱较快的跳音时则是靠横膈肌的弹缩功能来完成的,就像我们 生活中哈哈大笑时一样,谁也不会去考虑怎样呼吸。如果把每个大笑中的哈字 都配上一个指定的音高,这就是花腔唱段,会有一定难度,蒙古长调中的“抖 搂”也是如此。如果弹缩的速度与频率提高,比哈哈笑声还快,那就更难,除 了需要刻苦练习之外,甚至还得有点天赋。 演唱整首歌曲时,除较长的休止和间奏外,歌唱管腔一直是打开的,这样就会 2 减少产生吸气噪音的机会。 注意了以上三点以外,其他的呼吸问题都可依审美的要求,随机处理。 发 声 能说话的人都能唱歌,但美声唱法的发声却与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前面说了它要把说话器官改造成一件歌唱的管乐器。虽然是一件乐器,但它究竟是一件有机体,与无机的真乐器有本质的不同,同时它还有承载语言的任务,所以它的形状就只能相对稳定。如果真如有人所说:“大声说话就是唱”,则会说话的人都能自然唱出艺术化的歌声,何必再费时费力去学习歌唱呢,说与唱不只是音量大小的不同,而更是音质的区别。然而经过声乐训练的人,其语言已升华到艺术化,其语音就近似歌唱。这些人说话时虽不必完全保持歌唱状态,但歌唱训练获得的能力,却不会完全丧失。他们的语音得到美化可以说是学习声乐的重要副产品。 声乐教师都认为打哈欠的完成状态(非初始或结束状态),就是歌唱发声的最佳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喉头放下,口腔、咽腔与牙关(颌关节)打开、舌部自然平放、软腭提起、笑肌抬起、鼻翼张大,这一连串动作要在瞬间完成。经过长久练习,使之成为歌唱时的习惯动作后,只要一吸气这状态就会自然形成。以后本文中再提起“歌唱状态”时,指的就是以上各项要求。既然都认为打哈欠为发声最佳状态,那么就该在此状态下进行歌唱。起码对意大利文a e i o u 等元音,应该首先做到,然后再尽量扩展到中文中的其他韵母和声母。为何如此,因为这些韵母和声母都运用在歌唱活动之中。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各个字的发音都在同一管腔中,得到共鸣的统一和最大化。现在就让我们做好准备,在稳定的歌唱状态下唱出以下5个元音。这是本文中的“第一个窍门”。 1=F 5/4 5 5 5 5 5 || a e i o u 唱其中的 a e o 并不困难,而唱i u 时则与说话不大相同。说话中i字是用舌尖与门牙发出的,但在歌唱中i字是则是靠舌前部与上颚发出的。歌唱u时牙关并不闭合,要单纯靠伸长两唇撮圆口型发音。不断地反复作此练习,直到使之成为习惯能力。就像一个人锻炼身体一样,有了力量,再做什么力气活都会举重若轻。当掌握了以上歌唱状态后,在演唱时,即使不再受此约束,灵活变通地歌唱,也不会再回到练习前那样,嘴巴大张大合地去嚼字,而是下巴相对稳定,歌声竖立,圆润通畅。唱民歌就是“美民唱法”、唱流行歌曲就是“美通唱法”,都会提高一个档 3 次。这一现象不但在有的歌唱家身上已经得到体现,而且是民族声乐发展的趋向。 共 鸣 共鸣是唱法中最重要、最难解决和争议最多的问题。有的人只谈共鸣的使用,却避而不谈共鸣如何生成,使初学者无所是从。本文却专谈共鸣的产生,并特别另辟一章,专讲头腔共鸣如何生成。 谁都知道声带发出的声音很微弱,只有通过共鸣才能扩大和美化。美声唱法在共鸣方面有着最大优势,因为美声唱法用的是“全共鸣”。所谓全共鸣是指胸咽腔、口咽腔、鼻咽腔、三腔一体的共鸣。各部位的共鸣要混合用上,只是按唱出的音高不同,用的共鸣部位比例不同而已。只有这样才能使声音得到饱满、圆润和竖立感。 声带长在喉头,当喉头放下,咽腔打开,这时发声自然会产生咽腔共鸣。就像在空旷的楼道里唱歌,楼道会自然产生共鸣一样。同样道理会产生口咽腔、胸咽腔(气管与支气管)的共鸣。然而重要的鼻咽腔共鸣却最难获得,因为歌声是从口腔发出的,而鼻腔却不在这条通道之中。但鼻咽腔共鸣却反而更加重要,因为只有产生充分的鼻咽腔共鸣,才能激起头腔共鸣。有人干脆就把鼻咽腔共鸣叫做头腔共鸣,这就是有些歌唱家所谓的“面罩唱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位置,其感觉是在眉心区产生响亮的共鸣。这时如把手放在头顶,会感到头盖骨在微微震动,因此前人就把它叫做头腔共鸣,我们也沿用这种叫法。鼻咽腔共鸣虽很重要,但单纯用它是不够的,还得配合其他部位的共鸣,这才叫全共鸣。如何才能生成鼻咽腔共鸣呢,道理是这样的:先在口腔中发出辅音或声母,而气流托着元音或韵母和胸腔、咽腔共鸣往上送,像写一个倒插笔的问号(,),上升到咽腔顶端时向前画出一个半圆圈,在下降时掠过软腭,就像吹埙一样,激响鼻腔共鸣后,再汇合口腔共鸣送出口外,这才完成三腔一体腔圆字正的歌唱,这一过程很短,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本文将在最后一节中重点加以说明,作者将表述出独特的具体做法。 语 言 歌曲是曲调与歌词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音乐与诗的结合。既然歌曲属于音乐范畴,当然曲调才是载体与主体,歌词只是其重要的结合物而已。曲调自身就有其独立的音乐形象,有其独立的表现力。歌词除了为歌曲增加文学美之外,对歌曲只起到指定性的作用,使人更容易理解歌曲内容而已。声乐协奏曲没有歌词反而是更高深、更高雅的声乐作品。我们同样重视歌词的内涵和它对歌曲的重大美化作用,但其在歌曲中的重要性,却不应超过旋律。众人皆知著名的《蓝色多瑙河》与《长江 4 之歌》都是先有歌谱而后创作歌词的。有些人说歌词是载体是受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曲的影响。这些文学品种原来都是可以唱的,但由于记谱方法不完善,曲调只能靠口耳相传,全凭记忆。能以书面记载和传播的只有歌词,所以至今绝大多数曲调都已失传。由于在历史上歌词成了载体和主体,以致影响到今天,仍有人对歌曲的认识依然是历史旧观点,以致过度重视歌词,而轻视歌声。其歌唱效果是“说”的成分多于“唱”,这不是美声唱法。 我们既重视歌声也不轻视语言。汉语是发音复杂而优美的语言,光韵母就有35个,声母还有21个。合辙押韵与平仄四声,更有其独特的音韵美,是其他语种难与相比的。所以我们也对汉语的语言美要有足够的重视,绝不仅是练练a e i o u 就能解决的。美声唱法与汉语完美地相结合,是个长远的大课题大方向,这需要大手笔下大力量来做。这就是所谓的“美声唱法中国学派”。既然称为学派就不是指一个人,而是要有一批这样世界级的歌唱家,还要创作出世界级的音乐作品,并且具有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中国学派才能确立。 也说说“字正腔圆”。有人说只有字正才能腔圆,这不是美声唱法的观点。字正与腔圆之间不但不存在因果关系,并且它们反而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字越正(近似说话)腔就越不圆。腔圆则字不一定正(近似说话)。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以腔圆为前提,逐步解决字正的问题。什么叫字正,只要字不歪不倒就是正,不能要求和说话一样才算正,因为这是歌唱而不是讲演或朗诵。在美声唱法中,多数情况下字正与腔圆并不矛盾,只有对那些尖或窄的字才需要进行一定程度地再塑造,使其与宽、圆的字音色相对统一,以取得平衡与和谐美。 歌唱中的字正与说话的关系,用齐白石老先生的一句话来说明再恰当不过了。他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歌唱艺术的字音虽然与说话并不完全相同,但绝不消弱语言美,反而要比生活语音更美化,达到圆润、宽厚、流畅,更富音乐美感。而生活语音也会因经过歌唱训练获得更多的共鸣与泛音,从而提高其音乐性,达到生活语言艺术化 。所以像演员、播音员等主要从事讲话工作的人,一般都要进行声乐训练,以获得语音美。其实教师也应如此。我们学好美声唱法,不但能使歌声嘹亮优美,而且生活语音也会得到美化。 一般来讲,字分字头字腹和字尾。字头为声母(辅音),字腹为韵母(元音),字尾为韵尾。声母要唱得短而清晰,因为它是歌声流畅的障碍物,可没它又分不清字,所以一定要把它唱得短而灵巧,否则字音就会含混不清,或喧宾夺主。 韵母(元音)是歌唱引长的主体。不管是宽韵母还是窄韵母,也不管开、齐、撮、合,都要求它们一致地在歌唱状态下发出,在同一管腔中共鸣。这时咽腔与牙关都 5 要打开,下颌等硬件都保持相对稳定,只有舌与唇等软件在调节,以此来保证不同韵母的腔调统一,达到美声唱法的规范化。这肯定与说话的语音有一定差别,但这是音乐美的需要,不容以说话标准来衡量。如果不同的韵母唱成不同的效果:有的竖、有的横、有的宽、有的窄,把这些音串成旋律,其丑劣效果可想而知。但因不同地区与不同风格歌曲的要求,以上要求的运用,也应在美声唱法的规范内有一定的灵活性。 再说说咬字吐字。美声唱法中的字不是像在说话中一样咬出来的,而是在歌唱状态下,经过语言器官调正加工“塑造”出来的。与说话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但绝不损失汉语的音韵美,这才叫美声唱法。吐字在民族戏剧和民族唱法中叫喷口。美声唱法与之不同的是,不是把字直接往外喷,反而有把字拢着往里走的感觉。这是要使在前面的口腔中咬出的字,与后面管腔里共鸣的音结合后再喷出口外,这一切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字与音发出的部位有一定的距离。字在前(口腔),腔在后(咽腔)、在上(头腔)、在下(胸腔),要使字与腔完美地结合,这是美声唱法中国化在技术上的最高追求。 歌唱主要是唱韵母。单韵母的字无需选择,而双韵母的字引长哪个呢,例如爱 ai国 guo两字: 爱引长第一韵母a ,国却要引长第二韵母 o 。总之,怎么顺耳怎么好听就怎么唱,难以一 一列举。一句话,“审美”是唯一标准。 重点再说说鼻韵母,顾名思义,鼻韵母的韵尾要归鼻腔,也就是暂短的哼鸣。如果归韵不圆满,不但字唱得不正,而且字与字之间的连接也不紧密,旋律线条就不流畅。鼻腔共鸣好的人,能把带鼻韵母的字唱得很响亮,并且归韵也较圆顺。鼻韵母归韵的长短与亮度要恰如其分,否则就会喧宾夺主。 为了提高歌唱的语言能力,学学绕口令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像说相声那样只练嘴皮子,对美声唱法来说却远远不够。而是要在歌唱状态下,调动一切发声机能来说。先放慢速度来练,然后再逐渐加快速度,才能获得应用到歌唱中去的效果。绕口令很多,现在仅举出一例供参考: 扁担长板凳宽,板凳不如扁担长,扁担不如板凳宽。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唱歌曲之前,先在“歌唱状态”下大声朗读几遍歌词,也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要提一个特殊的重点练习。首先要求进入歌唱状态,并且尽量保持此状态不变,单靠软组织唇与舌的动作,大声读出或不定音高地唱出从汉语拼音中选出的36个声母与部分韵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在保持汉语的音韵美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把它们融入到美声唱法的规范中来。而非相反:把美声唱法进行裁剪,给汉语披上一件洋外衣。 6 这21个声母是: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等音素。它们比韵母难唱得多,特别是j q x三个字更为困难,要在舌与唇上多动脑筋,多下一些功夫。 15个韵母是: i u ü a e ie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 er等音素,它们足以包括十三辙,不必再练其它韵母。这些音比较好读、好唱。开始读、唱时可以把口型张得小一些,但仍会感觉有些别扭,要坚持努力练下去,逐渐习惯后,再把口型加大,就能获得在歌唱状态下,进行汉语拼音的能力。在演唱时即使因歌曲风格不同表现不同,不再受此约束而灵活运用,也会管腔通顺,歌声流畅。不会再像练习前那样,嘴巴大开大合地去嚼字。就像一个人在练跑步时,腿部可以绑上沙袋,当比赛时解下沙袋,就会健步如飞。总之,不管汉语多么千变万化,美声唱法有一定之规,那就是把它们统通都要唱到管腔中去,这是“第二个窍门”。不要小看它,这是汉语融入美声唱法的基础。 单纯读唱声母和韵母其好处是简便、全面,每天练上5遍,一个月后就可初见成效。如果再加上几首字声结合练习曲,当然更好。 换 声 与 关 闭 美声唱法分低、中、高三个声区。换声主要是指中、高声区的转换,也就是真声与假声的衔接与转换。真声就是说话的本嗓,假声是声带边缘震动,就是京剧中男旦和小生唱出的比本嗓高八度的声音。一般人都能发出这两种声音,但要把它们衔接起来而且达到音质统一,却需要顽强练习。特别是男高音更为艰难,因为男高音在中声区用的真声成分比较多,与假声的音量与音色差距比较大,衔接并起来当然就更困难。 换声点各声部不同,男、女高音约在小字2组的4或升4,男、女中音要低一个小三度。换音方法多种,有人说要把假声提前进入换声点,就是真假声之间有一个小三度的重叠,作为过度,使真假声之间这个坎儿不太明显。这里介绍一种真假声转换的方法,就是八度的滑上滑下,滑动中要包括换声点,用以磨平这个坎儿。例如: 1=G 4/4 1 - i - | 1 - - - | | ao ou ao 每次练习可以升高半音,最高可到 high C 或high D ,但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直到上下管腔通畅、换声前后音质音量统一,没有明显的“坎儿”,才算达到要求。低音唱ao,高音要换唱音色较暗的ou,这就是所谓的“关闭”,也叫“遮盖”。 7 打 开 头 腔 鸣 , 第三个窍门 , 有一天,我看电视里播出的书法讲座,主讲人讲到最后说:‚有人问我学书法有没有捷径,我的回答是……?。这时我想他的回答该是‘没有’。不料他却说道: ‚有,这捷径就是间架结构。间架结构写好了,字就好看,继续练笔力就会更好。?我马 径呢,如果有的话,这捷径又在哪里呢,我长时上就想到:学习美声唱法有没有捷 间地思考这个问题,最后认为:学习美声唱法应该也有捷径,这捷径就是‘打开头腔共鸣’。但是一般声乐教材上只谈到头腔共鸣的运用,却不谈头腔共鸣的生成。而且把头腔共鸣说得神乎其神、玄乎其玄,使人望而生畏。比如有的书上说:‚头腔是不可调节的共鸣腔体,要取得头腔共鸣只能靠人的意念获得。?至于这个意念是什么,却只字未提,不禁使人茫然。 虽然打开头腔共鸣是走进美声殿堂的捷径,只是意在提醒大家不要走弯路,并非一蹴而就。头腔共鸣是美声唱法的核心、是美声唱法的灵魂,也是美声唱法有魅力和充满神秘感之所在。其他唱法向美声唱法学习和借鉴的就是这个核心。掌握了头腔共鸣就等于学会了美声唱法的重心,但不是说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技巧都可不练,而是说这些方面比较容易掌握。比如,呼吸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动作,唇、齿、舌控制着字音,也是具象可见。而头腔共鸣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所以难学,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就是这个难点。头腔共鸣只是美声唱法中的技术之一,所以也要与前面所讲的其他技术练习同时进行。所谓头腔共鸣是个传统的叫法,我们现在也沿用这个名词。其实头腔里装的满是脑子,没有可利用的空间,难以共鸣,叫上部共鸣更为恰当。它指的是鼻腔、咽腔与额窦和蝶窦,而后二者体积很小与外界也不连通,没有太多的共鸣意义,鼻腔、咽腔共鸣才是重要的共鸣体。可以说练好鼻咽腔共鸣,也就有了头腔共鸣。有的人甚至干脆就把鼻咽腔共鸣叫做头腔共鸣。通常把头腔共鸣也叫声音的高位臵,它与音调的高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音调高低是指声音每秒钟内震动次数的多少,而高位臵主要指的就是鼻咽腔共鸣。唱多么低的音也不能丢掉高位臵,唱多高的音也要有胸腔共鸣的成分,这叫‘挂胸’,否则唱得再高也没有高音感,当然也不是美声唱法。唱的音无论高或低,都是鼻咽腔、口咽腔、胸咽腔三腔一体混用,这才叫‘全共鸣’。由于唱的音高不同,三种共鸣用的比例也就不同。 一般人是通过模仿某些歌唱家获得头腔共鸣的,但成功的人只是极少数,特别是男声,很难如此幸运。多数人是梦寐以求,但却在头腔共鸣门外苦苦徘徊。这些人 8 已经学习了一段声乐,在呼吸、发声、语言等较易掌握的几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却没有解决好头腔共鸣。现在就要直攻这个难点,去打开头腔共鸣,并要立竿见影,马上有效。但现在只是要求对头腔共鸣先有个初步体会,当入门后还要继续努力前进,要做到登堂入室,熟练运用,还需要练习较长的时间。关键是要有悟性、有韧性,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抓住一点心得体会紧紧不放,锲而不舍,终会成功。 通常说七分哼三分唱,不但是指歌唱时的感觉,也是指练习哼鸣的重要性,它是打开头腔共鸣必不可少的关键。 头 腔 器 官 图 前面已说过头腔共鸣其主体就是鼻咽腔共鸣,而鼻腔向咽腔里的开口就是软腭,这软腭就像一扇门,是人力可以控制的。此外,喉头、舌根也都可以自主控制,咽壁也可以被带动,这就为打开头腔共鸣找到了主动操作的依据。对着镜子张大口,可以看到带有一颗小悬垂体的软腭,它就是那扇特殊的门。这扇特殊的门虽然只有一扇,却管着口腔与鼻腔两个门口的开关。当这扇门关着鼻腔门口时,声音就从口腔出来,这就是歌唱。当这扇门关上口腔这门口时,即使你张着口,声音也会从鼻孔出来,这就是我们能做到开口哼鸣的原因。而开口哼鸣不但和头腔共鸣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也是唱好汉语的必要条件。因为我们的普通话中有16个鼻韵母,并且不少鼻韵母都属于‚宽辙?,字数较多的韵辙,。而鼻韵母的收尾实际上就是暂短的开口哼鸣。所以说,没有好的哼鸣基础,不但难以打开头腔共鸣,而且对鼻韵母的 9 归韵也唱不圆满。并且唱好鼻韵母能表现出中国语言独特的音韵美,这是其他语种所无法比美的。 练习头腔共鸣之前我们要做个准备活动,那就是前面所讲的开口 哼鸣。在歌唱状态下开口哼鸣是本节的第一个要点。有人很难做出开口哼鸣,那就先闭口哼鸣,然后慢慢张开口,练成习惯以后,就可以直接做出开口哼鸣了。 第二步,就是在哼鸣声不断的情况下,慢慢地把哼鸣改唱出‚哦?字,也就是汉语拼音的‚e"音。当从开口哼鸣慢慢唱出‚哦?字时,把软颚绷紧,并由下向上慢慢提起,同时仔细去听,当这声音上方产生出一个亮点时,软腭抬起的高度,角度,正是恰好,这上方出现的声音亮点就是头腔共鸣,至此我们已经初步做到了打开头腔共鸣。这个产生声音亮点的感觉会时隐时现,这是因为这组肌肉群的活动是日常生活中所不习惯的,而且还牵动着不随意肌,所以很容易疲劳。只有坚持不懈,反复练习,直练到成为习惯,张口就有,才能应用到歌唱中去。所以选这个e字而非其他,是因为e ‚哦?字的口型与打哈欠时的状态极为相似。 请注意,这里用汉语拼音的e 字,来代替传统发声练习的意大利元音a e i o u,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是作者多年来冥思苦想、殚精竭虑的成果。因为毕竟传统习惯教法顽固地统治着教者与学者的头脑,逾越这道藩篱谈何容易。唱e (哦)音来打开头腔共鸣是本节的第二个要点。唱好了e字后,再用相同的位臵和感觉,举一反三地去唱 a e i o u 等元音和汉语其他韵母,自己就教会了自己。 至此我们可以把打开头腔共鸣的练习归纳为三个字,即:吸、哼、哦,吸是打哈欠的吸气状态、哼是张大口明亮的哼鸣、哦是在哼鸣中向后向上唱出‚e?,哦,字,最终打开头腔共鸣。 为了总不丢掉头腔共鸣这个‚高位臵?,就需要做很多练习。最好是选一个合适的音区,不要太高或太低,如果太高就要涉及到‚换声?等技术,使问题复杂化。而太低又会使头腔共鸣成分减少,也不利于打开头腔共鸣。所以要做一个音调适中,自上而下的音阶练习。 譬如:1=F 或 1=G 4/4 5 4 3 2 | 1 - - - |、、|| | ,先 吸、哼 再唱 ,E ,哦, 把上面乐句以半音升降反复练习,巩固以后,也许需要多日,再做下、上、下的反复滚动音阶练习: 如:1=F 4/4 5 4 3 2 | 1 2 3 4 | 5 4 3 2 | 1 - - - ||| 10 E,哦, 以上各种练习都练熟了,再按传统的习惯去练 mi me ma mo mu 等元音。这个辅音m的意义与哼鸣相同,就是通过它找到头腔共鸣这个高位臵,然后再接唱后面的 i e a o u 等元音。这个m不能轻描淡写走过场,而要有一定的长度,等找到高位臵后再进入元音。在练习过程中,无论唱那个韵母或元音,无论声音怎样上下滚动,都要保持住歌唱状态和高位臵,不得有半点马虎和松懈。 到这里,对‚打开头腔共鸣?的认识与做法就讲完了。走头腔共鸣这条‚捷经?,还是那句话,只是提醒大家不要走弯路,而并非提倡三朝两夕,毕其功于一役。 至此,《巧唱》的三个窍门都介绍完了。其中任何一个方法都是生活语言中所不熟悉的,所以很不习惯,很易疲劳。这是第一阶段,我们叫它“生理不自然阶段”。经过长时间练习后,习惯成自然,做到了自然科学的发声,这是第二阶段—“科学自然阶段”。把它灵活变化地运用到不同歌曲的不同风格与表情上去,做到艺术上的完美,这是我们追求的第三阶段—“艺术自然阶段”。 三个阶段都修炼成功,这时才做到《巧唱美声》。 唱好一首歌,首先要在心里先树立起声音形象,然后嘴里才能发出自己预期的声音效果,才能创造出自己预期的音乐形象。所谓‚胸有成竹?用在这里也是非常恰当的。树立起好的审美标准、好的声音形象,要走在唱好声音、做好表现的前面。 在此要提醒爱好声乐的朋友们一声,一个人的歌唱水平是由天赋、歌唱技巧、审美情趣、音乐素质、文化修养、生活经历、性格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而声乐教师所能帮助你的只有声乐技巧和对歌曲的处理。我们不要超出个人条件去要求自己,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但不要和别人去攀比,只要超越自我,不断提高就会有成就感。一个在声乐上有追求的人,应该一心致力于民族声乐的建设与发展。淡泊名利,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不违心地去追星,更不必去盲目崇拜、刻意去模仿名人。这里再用齐白石老先生一句话: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模仿秀不是艺术,只是噱头。只有唱出自己的特点,达到预期的效果,才会心旷神怡,前途光明,对民族声乐有所贡献,这才是我们最高的追求。要刻苦学习,因为水平越高贡献就越大,离目标就越近。 2014年1月 再稿 11 作 者: 张清江 电子邮箱:zhangqj15635@163.com 12
/
本文档为【巧 唱 美 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