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2017-09-30 4页 doc 16KB 8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1、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认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2、次生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以及能量、信息的传递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的环境。 3、社会环境: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4、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内,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的输入、输出和转化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5、生物放大作用:重金属毒物和某些难降解的毒物,随着食物链的延长,使处于高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处于低位级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增多加大,这种情况成为生物...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1、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认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2、次生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其中的物质交换、迁移和转化以及能量、信息的传递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的环境。 3、社会环境: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4、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内,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的输入、输出和转化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5、生物放大作用:重金属毒物和某些难降解的毒物,随着食物链的延长,使处于高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处于低位级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增多加大,这种情况成为生物放大作用。 6、生物蓄积作用:一种生物对某种物质的摄入量大于其排出量,随着生物生命过程的延长,该生物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成为生物蓄积作用。 7、生物浓缩作用:某种生物摄取环境中的某些物质或化学元素后,在生物体内的某个部位或器官逐步浓缩起来,使其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原有的浓度。 8、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 9、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映形成的、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状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10、二次污染物: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形成的、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状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11、机能代偿:进入人体内的污染物的吉良超过了人体正常调节技能时,则会引起某些胜利功能的改变,但这种改变尚未形成病理变化及出现症状的程度。 12、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进入机体的计量与某个集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 13、剂量-反映关系:它是指随着化学物质计量增加,产生某种特定生物学小樱的个体数增加,通常以出现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体占总测试个体的百分数来表示,如发生率、反应率等。 14、公害:凡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公共的健康、安全、生命及公共财产等造成的危害。 15、敏感人群:易接受环境有害因素损伤的人群。 16、生物半减期: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7、总悬浮颗粒物:粒径0.1-100μm的包括液体、固体或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并悬浮于空气介质中的颗粒物,它是评价大气质量常用的指标。 18、可吸入颗粒物:粒径?10μm的颗粒物,它易被人体吸入呼吸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反映出大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9、酸雨: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雾。 20、一次最高容许浓度:任何依次短时间采样测定结果的最高容许值。 21、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任何一天多次测定的平均浓度的最高容许值。 22、深层地下水: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一下的地下水。 23、硬度:溶于水中的钙、镁盐的总量,以CaCO3(mg/l)表示。 、过滤:利用多孔性的或具有孔隙结构的物质截留水中微细的悬浮杂质。使水净化澄清的处理过程。 24 25、有效氯: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大于-1价者均为有效氯。 26、土壤污染: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 27、地球化学性疾病:因为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失火在当地的人群某些元素的摄入量与人体需要量不相适应,由此引起的疾病往往表现为特异地区特异人群中的特异疾病。 28、高碘甲状腺肿:长期摄入碘元素过多也可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出现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29、自然疫源性疾病:某些疾病的病原体通过特异的媒介或中间宿主才能在一定的野生动物群体中传播,这些病原体的物种延续不需依赖人类的存在,当人进入媒介动物或中间宿主分布的区域,有可能感染上具有地方性特征的此类疾病。 30、营养:人体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31、营养素:人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满足劳动及工作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取必须的营养物质。 32、合理营养:膳食如全面提供各种比例合适的营养素,且互相配合适当。 3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人体由摄取食物引起体内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 34:食物的营养价值:某种食物所含所含营养素和热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 35、食品腐败变质:一般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的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作用而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状的各种变化。 36、食物中毒:进食被致病性细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物。或误食含有自然毒素的动植物引起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37、社会因素: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8、社会支持: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感情、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支持是人的基本社会需要,获得社会支持不是被动的,而是一个互动过程。 39、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妇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40、应激:超过一定临界阈值后,破坏机体内环境平衡的一切物理化学和情感刺激。20世纪50年代SELGE提出集体对上述一切刺激的非特异反映统称为应激。 41、生活事件:在童年期家庭教养和境遇、青年期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成年期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受到的各种事件。 42、生活方式:人们采取的生活模式或式样,它以经济为基础,以文化为导向。 43、药物滥用:反复使用某些可以显著影响精神活动的物质从而导致对躯体和心里健康的损害和危险,这类物质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影响神经活动,故又称精神活动性物质。 43、药物滥用:反复使用某些可以显著影响精神活动的物质从而导致对躯体和心里健康的损害和危险,这类物质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影响神经活动,故又称精神活动性物质。 44、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所有的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45、样本:根据研究目的从研究总体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46、变量:观察单位的研究特征。变量的观察结果称为变量值。 47、概率:描述某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 48、计量资料:由一组同质的数值变量所组成的资料 49、计数资料:按事物的属性特征分组,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而得到的资料 50、等级资料:按事物的等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而得到的资料。 51、统计推断:用样本信息推论总体特征。
/
本文档为【预防医学名词解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