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罗斯科的纯粹性

2017-12-25 11页 doc 30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罗斯科的纯粹性罗斯科的纯粹性 视觉艺术史研究新视觉艺术2010.5 罗斯科的纯粹性 刘方 (江苏教育学院美术系,江苏南京2l0013) [摘要]罗斯科的大色域抽象绘画作品脱离了对物质世界的描绘,脱离了与日常视觉经验的 一切联想,他创造了一个瓦 解人们习以为常的自我限制而进入到精神世界.”只要一个画家画得好,他画什么都无关紧 要.好作品是纯粹的,它与 任何东西都无关.”罗斯科的目标是走出绘画,金身心地投入灵魂深处.他拒绝谈论技术,愤怒 地否认自己是一个色彩 画家,并极力地使观众看到潜藏在画布下面的悲剧.他的作品绝不仅是单纯形式...
罗斯科的纯粹性
罗斯科的纯粹性 视觉艺术史研究新视觉艺术2010.5 罗斯科的纯粹性 刘方 (江苏教育学院美术系,江苏南京2l0013) [摘要]罗斯科的大色域抽象绘画作品脱离了对物质世界的描绘,脱离了与日常视觉经验的 一切联想,他创造了一个瓦 解人们习以为常的自我限制而进入到精神世界.”只要一个画家画得好,他画什么都无关紧 要.好作品是纯粹的,它与 任何东西都无关.”罗斯科的目标是走出绘画,金身心地投入灵魂深处.他拒绝谈论技术,愤怒 地否认自己是一个色彩 画家,并极力地使观众看到潜藏在画布下面的悲剧.他的作品绝不仅是单纯形式上的排列,更 是一种对人类基本情感的 人文关怀. [关键词]纯粹;大色域;形式;抽象;情感表达 马克?罗斯科,1903年生于沙俄时代拉脱维拉的一个 犹太家庭,在浓厚的犹太文化和宗教环境中度过童年,这对 其后来的艺术哲学观念产生了根源性的影响.1913移居美 国,年轻时为挣钱求学兼职做过多种职业,是表现主义团体 “十人(Ten)”的创始成员之一.罗斯科早年受到原始艺术, 希腊神话,圣经故事和悲剧等传统题材对描绘人类的深层 情感元素所吸引,又受胡安?米罗及安德烈?马松等超现 实主义画家创作手法的影响,使他的创作带有了超现实主 义色彩,寻求表现恒久不变的主题.1930年代的作品如风 景》,坐着的人》,衔景,交腿而坐的女子》等,色彩微 妙,构图简洁,造型带有刻意变形和夸张,城市景象如梦如 幻.他的作品风格开始变化始于地一F狂想曲)X1940),画 中人物造型已近符号化,是迈向抽象主义的预演,开始表达 “人生的恒久悲哀”成为主要题材.1947年以后,他的创作 趋向以更纯粹的形式和技巧,追求精神性逐渐成为他的主 要创作驱力,成熟的纯抽象风格开始出现. 1949年起,他放弃自己既有的造型习惯,画出一些大 幅作品,边缘朦胧柔和的彩色方块简洁单纯地悬浮在画布 上,没有深度的空间,而这种很浅的空间显得忽远忽近,不 可捉摸,意境深远.色彩之间的关系因为长方形空间而互 起作用,造成一种温和而又有节奏的律动,模糊的交界处隐 隐地藏着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以此唤起人类潜藏的热情, 悲哀,恐惧,以及对神秘和永恒的追求.因此,尽管罗斯科 的绘画很漂亮,但并不是奢华的装饰品.脱离了对物质世 界的描绘,脱离了与日常视觉经验的一切联想,他创造了一 个瓦解人们习以为常的自我限制而进入到精神世界.1950 年代,罗斯科的抑郁症进发,变得越来越神经过敏和消沉. 他需要全神贯注全方能画出那些显得平稳安静的巨幅作 品.对他来说,作画过程类似宗教祭典.他常常彻夜不眠, 在剧院舞台那样强烈的灯光下作画,展览时,却把灯光安排 得较暗,从而使他那些强烈的大色块从环境中凸现出来,仿 佛悬浮在空中,给人造成强烈震撼.1969年元旦,罗斯科离 家搬到画室居住,用整整一年时间画出最后一批作品.1970 年2月25日,他用剃刀割断手腕的血管和神经,以自杀方式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尽管他本人极力排斥被打上流派分类的标签,但他的 画风和作品依然被后来的研究者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的 典范.他创造了一种情绪化的抽象艺术形式,使形而上和 感官表现达到高度平衡,其作品是对色彩,形状,平衡,深 度,构成,尺度等形式因素极其严谨的关注.不过他不愿 意人们仅从这些方面来理解他的绘画.”只要一个画家画 得好,他画什么都无关紧要.好作品是纯粹的,它与任何东 西都无关.”[11罗斯科的目标是走出绘画,全身心地投入灵 魂深处.他拒绝谈论他的技术,愤怒地否认自己是一个色 彩画家,并极力地使观众看到潜藏在画布下面的悲剧. 有两本书真切直观的反映了罗斯科的艺术纯粹性,一 本是布鲁斯林的《罗斯科传,这部传记呈现了罗斯科的艺 术和生命历程,表现出其自由主义个性中的复杂的紧张, 矛盾和冲突;解释了其生活和作品形式的社会,历史和文 化力量;揭示了他的生活与艺术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为艺术 界提供了一种观看和思考罗斯科作品的高度专业的全景 式阐释,大大超越了罗斯科以往的那种反叛且自毁的天才 象征.另一本是罗斯科的理论着作艺术哲学:艺术家的 真实,该书无疑可以当做开启罗斯科艺术神秘之门的钥 匙,这是因为罗斯科在抽象主义之前的1940年到1941年, 完全停止了过去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绘画创作,他潜心研读 神话,哲学和文学并持续理论写作,尽管这本书不是他自 身创作理念和作品意义的具体阐释,但它深刻表达了其艺 术理想,他所批判的流行主义,物质主义恰是导致先锋艺 术溃败的致命根源.罗斯科在本书中这样写道:”与过去 艺术家的命运不同之处,恰恰就在于我们有选择的权利,这 是因为选择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良知是否负责, 对于艺术家的良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艺术的真实性.”这 段话可以视为他不无晦涩的艺术哲学的一个简明索引. 罗斯科的代表作品一般是由两三个排列着的矩形构 成.这些矩形边缘模糊不清,色彩微妙.它们漂浮在整片 的彩色底子上,画面营造出连绵不断的,模棱两可的效果. 被稀释了的颜料很薄,半透明,相互笼罩和晕染,使明与 暗,灰与亮,冷与暖融为一体,令观者产生某种幻觉的神 秘之感.这种形与色的相互关系,象征了一切事物的存在 作者简介:刘方(1974-),男,江苏宿迂人,江苏教育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油画艺术及理论. [100] 视觉艺术史研究新视觉艺术2010.5 状态,体现了人的感情的行为方式,画家通过它到达了事物 的核心.罗斯科的画作尺幅巨大,这是为了能让人置身于 体验之中.他在1951年曾这样说过,”我认识到历史上创作 大型绘画的功能可能是为了描绘一些宏伟豪华的事物.然 而,我之所以画它们的原因——我想它也适用于其他我所 认识的画家——正是因为我想变得极为友好亲切而又富 有人性.画小幅绘画是把你自己置于体验之外,把体验作 为一种投影放大器的景象或戴上缩小镜而加以考察.然而 画较大的绘画时,你则是置身其中.它就不再是某种你所 能指挥的事物了.”1958年,他又说,”我画大幅画,因为我要 创造一种亲切的气氛.一幅大画是一种直接的交流,它把 你带进画中.”罗斯科其作品挂得足够地高,并配置足 够昏暗的光线和冥想的氛围,以便让人完全沉浸其中. 在他的画面上人们看到的是有边缘的几何形,但感觉 到的却是由微妙色彩变化对比所辐射出的情绪,他通过几 何本身来挣脱几何的控制,正如同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命 运中拼命摆脱命运.在他成熟期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 两三个色彩明亮,边缘柔和,像是微微发光的矩形色块, 它们排列在一起,显得毫无重量感,如同一种自由的思想漂 浮于画布之上.简练,单纯,但却将人深深吸引,他在绘画 中注入强烈的精神成分,以一种让人萦绕心头而不能忘 怀的朴素而闻名.欣赏罗斯科的作品会让人好似置身于他 所营造的精神空间而非陈列其作品的现实空间,罗斯科 独特的风格奠定了他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大师的地位,在美 国甚至世界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影响了不少后世的建筑 师和平面设计师.他利用矩形的几何对称性创造出一种简 约而感人的形式,画面上重叠,明亮而浮动的长方形带给 观者博大恢弘的震撼,使人完全沉浸在光晕和色彩之中,这 不仅仅是因为其作品的尺幅巨大,关键在于画面中没有一 个可以令观者目光聚焦的中心点.罗斯科对哲学和心理学 怀有浓厚兴趣,这些喜好启发他阅读大量神话和精神分析 的书籍,加上他一生热衷戏剧和音乐,都为他带来不少的创 作灵感. 20世纪50年代末~1160年代早期,罗斯科曾一度致力于 公共艺术,为哈佛大学和纽约的一家大饭店绘制壁画.由 于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和心脏病,他的最后几幅作品也蒙上 了阴影.他的作品尺寸巨大,展出时还常常紧密地陈列在 一 起,他这样做并非为了抢人眼目,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作品 更加自然地”表述”.他说:”我的作品很大,而且鲜艳,并 没有外框,而博物馆的墙面通常也很宽阔,这样一来就潜 在一种危险艺术品可能成为墙面的装饰而不再是它们自 己.这将使它们的意义得到扭曲.因为艺术品是按照自然 生命尺度而不是上的尺度制造出来的,它们亲密,热 切,渴望交流而不是作为装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 试着把它们集中在一起而不是分散在巨大的空间里.这样 就使房间中充满作品的感觉,墙壁被打败了,每一件作品也 就变得更加强烈.”罗斯科的作品旨在超越一切理智和感 官认知,追求人生的终极哲学一赤裸又神圣的宗教体验与 情感.他为曼尼家族的八角小教堂刨作的油画,可以被视 作具有哲思与诗意的遗嘱.这些尺幅巨大的画作色彩朴 素,色调深沉,发出一种崇高而神圣的力量,画面上没有明 显的笔触,没有感官之美,但却令人幽然生发出一种神秘而 深沉的情感.罗斯科已将绘画减化至体积,色调与色彩, 由经常使用的大面积红,橙,蓝,绿等斑斓的色彩,转为 深红,褐紫红,啡和黑色等深沉的颜色,画面上形与色的 差别也更加微妙而敏感,以传达天主教赎的悲哀之情,也表 现人类境遇的永恒和悲哀.历史学家罗伯特?罗森布鲁姆 谈到这批作品时i兑”西方宗教艺术传统在这一刻仿佛最 终失去了它叙事的复杂性和所有肉体的形象,只给我们留 下无尽的黑暗和强迫性的存在,让人在拥有一切或者一无 所有之间做出最后的选择.”1970年,:当罗斯科因病痛折磨 而自杀后,这所教堂被命名为罗斯科教堂.这里现在已成 为全世界关心和平,自由,社会公正的人们热切向往的地 方. 罗思科认为自己不是抽象画家,地更注重的是精神的 表达,倚重宗教情感的体验和神圣启示.他想在西方的传 统文化中找到今天西方文明的根源.他认为现代人的内心 体验从没有离开从古至今的传统,因此要表现精神的内涵 就需要追溯到希腊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希腊文明中的悲剧 意识,这是最为深刻的西方文化之源.在他画出成熟的抽 象画之前,对希腊,罗马艺术投注了极大的热情.对他而 言,神话不是一种优势『生的题材,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性的载 体,它联结着”可塑性”,”团结统一”等主要概念.从希腊 文化传统中,他吸收了希腊悲剧精神中人与自然的冲突, 个人与群体的冲突的矛盾状态.在他看来,这些冲突概括 了人生存的基本情形.由于他追求表达的清晰,去掉一切 与观念无关的东西,最后他发展出了全黑的画面,在黑色中 他找到了与他的悲剧意识完全吻合的形式,而且是不能再 简的形式. 西方美学史上,艺术哲学隶属于美学.而现代美学从 谢林的艺术哲学之后把全部注意力都倾斜向艺术研 究,中止了对自然美的系统研究,对美的形而上学的探讨也 失去了古典美学时期那种兴趣,艺术中的现代趣味已经不 再是美或不美的问题.因此对一些当代哲学家来说,有关 艺术哲学与美学的区别也仅仅是一和术语的用法,而实际 上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美学由许多异质的问题组成,而这些 问题只有对一些实际问题作严肃思考时才会出现.罗斯科 的艺术哲学正可以说是一种对异质问题的艺术思考,因此 而充满了激烈的辩论,比如批评实用主义对商业美术,流 行艺术的贪婪利用,为”颓废的”艺术家正名,抨击保守 的教育制度弊端等.而在对古希腊,罗马神话,包括犹太 —— 基督教神话的思考中,罗斯科继承了谢林的原则,据谢 林看来,神话是任何艺术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原初质料,所谓 神话,不过是尤为雄壮,具有绝对面貌的宇宙.神话既是 世界,也是土壤,唯有植根于此,艺术作品才能焕发光辉. 罗斯科不同于谢林的浪漫主义,而是把神话本身的象征}生, 即理念的感性和不可区分的呈现,转化为”不可呈现的呈 现”,他的用心在于激起神话元素和宗教意象在现代性文化 越来越无从激发的沉思和冥想,结合罗斯科上述的教堂绘 画来看,浪漫主义者那种试图摆脱宗教(下转第114页) [101] 视觉美学研究新视觉艺术2010.5 在慢慢鉴赏中体会崇高美的特质. 中国文学的意境也体现着崇高美,论崇高》中说,风 格的庄严,恢弘和遒劲多依靠恰当地运用形象.即说话人 由于其情感的专注和亢奋似乎见到他所谈起的事件并且 使听者眼前产生类似的幻觉.这就是说,崇高的语言和风 格,须用形象思维来产生,说话人要感情专注和亢奋而通过 想象和幻觉来显示他要说的事件.(《论崇高中还说,崇高 语言和风格的产生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心灵的伟大——模 仿(运用形象)——想象和幻觉(从说话人到听话者)——崇 高的语言.中国文学中讲究意境的形成,有赖于作家的主 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交融.或情随境生,或移情入境, 或体贴物情,物我情融.所以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中,我们要 通过想象,来感受作者的崇高美.当我们读那些意境深远 的作品时,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 闻,整个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有时是自己过去的 审美经验被唤起,对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有时会感 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上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的 境地.我们为这崇高所感动,沉浸在作者给我们创设的意 境之中.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把崇高分两类:数量方面的崇高, 如高山的体积;力量方面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着 名的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 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的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 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 下大,唯尧则之.”这种巍峨,博大,壮丽的崇高美,在毛 泽东的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像 ((沁园春一长沙》,沁园春一雪等都是这一类中最为优秀 的篇章.这类例子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更是比比皆是:李白 的作品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陶渊明的诗朴素自 然,辛弃疾的诗豪放深沉,在仔细的咀嚼和玩味中,我们能 够不断感到崇高美对于心灵的撞击. 结语 通过以上的叙述分析可以看到,在美学崇高的建构 上,我们的古人虽然没有创建严格意义上的美学体系,但却 把他们对这一问题的追求与探索融入了人们大量的文艺 创作实践中,这与西方所谓的美学崇高的建构可以说是殊 途同归的.并且,中国”大美”的美学研究,也在体式,体 例上走出了自己的一条道路. 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中,我们在吸收一切先进文明的成 果地同时,认真发掘和完善前人智慧的宝贵遗产,让优美的 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也让我们自身在探索的路途中追求 崇高的人格美,体验崇高的心灵之旅.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杜,1979. [2】杨辛,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5】杨身源,张弘昕.西方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0. [4]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上接第1O1页)意象以传达主体的超自然意识,显 然构成了现代性的困境,而在20世纪,许多准宗教的风景 画又根本不为教堂所接受,但是在罗斯科这里,这些”黑 画”所显现的启示力量和对终极神秘的召唤,远比那些正 统的基督教艺术更接近人们的灵性,也远比他的艺术哲学 思想更深刻,更令人沉思.(3)其作品绝不仅是单纯形式上 的排列,更是一种对人类基本情感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罗斯科”好艺术是纯粹的”岛子《艺术时代》第12期41 页2009—12—27 [2】《罗斯科传》,布鲁斯林(JamesE.B.Breslin)着,张兴龙,冷步 梅译,台湾远流出版社,1997年版,第275—277页 [5]罗斯科”好艺术是纯粹的”岛子《艺术时代》第12期 45页2009-12-27 [114]
/
本文档为【罗斯科的纯粹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