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婆婆的丝棉

2017-10-18 3页 doc 13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54469

暂无简介

举报
婆婆的丝棉婆婆的丝棉 婆婆是桐乡乌镇人,种桑养蚕是那一带的传统。没来我家之前,婆婆就在家里“看宝宝”——养蚕。某年某月,我即将出生的宝贝一声召唤,从未出过远门的婆婆跟着公公,背着两个大包袱,一路颠簸,来到了我们家。 其时我和先生结婚已有两年,但与公婆见面还是第三次,所以彼此间异常客气。他们带来的两个包袱,有一包居然是婆婆的床褥。我非常不解:结婚时婆婆送了我们整整6条丝棉被,干嘛老远路再背一床来。婆婆说那是给我们新人盖的,老人盖了有气味。什么老人新人,都是婆婆自家产的被子,真客套~我心想。打开另一包,呵~里面全是花花绿绿的小棉袄、小棉...
婆婆的丝棉
婆婆的丝棉 婆婆是桐乡乌镇人,种桑养蚕是那一带的传统。没来我家之前,婆婆就在家里“看宝宝”——养蚕。某年某月,我即将出生的宝贝一声召唤,从未出过远门的婆婆跟着公公,背着两个大包袱,一路颠簸,来到了我们家。 其时我和先生结婚已有两年,但与公婆见面还是第三次,所以彼此间异常客气。他们带来的两个包袱,有一包居然是婆婆的床褥。我非常不解:结婚时婆婆送了我们整整6条丝棉被,干嘛老远路再背一床来。婆婆说那是给我们新人盖的,老人盖了有气味。什么老人新人,都是婆婆自家产的被子,真客套~我心想。打开另一包,呵~里面全是花花绿绿的小棉袄、小棉裤和小棉被,这些都是婆婆一针一线缝出来的,来的前一晚还在赶。数了数,这些衣物大概可以穿到7岁。婆婆说丝棉袄又松软又保暖,小孩穿了不着凉。难得老人这么费心,我只能欢天喜地地将棉袄收进衣橱。 然后我就在婆婆的照料下,安心待产了。自幼年丧母后,已很多年未享受母爱了。婆婆的照顾,让我体验到了久违的母爱。宝宝出世后,我除了喂奶和晚上带孩子(婆婆有高血压,不敢让她带),其他事务都由婆婆承揽。 对婆婆来说,洗衣拖地的家务不难,难的是买菜、烧菜。讲了一辈子桐乡土白的婆婆对着透骨新鲜的海鲜,听着行贩们石骨铁硬的宁波话,真象到了外国,经常买些或烧些不合我口味的菜肴。我很少体味老人在异乡的尴尬心境,时不时地嘀咕海鲜买得不新鲜,小菜烧得 不入味,东西洗得不干净。婆婆比较大度,对我的嘀咕仿佛充耳不闻,为了让我吃好睡好,她很虚心地向小区的外婆、奶奶们请教,然后堆着谦逊的笑容问我感觉咋样。但那时的我好象得了产后综合症似的,总是不习惯婆婆暖暖的笑脸,却找不到发泄口。 终于有一天,我和婆婆之间发生了争执。事情的起因就是为了那些婆婆亲手缝制的丝棉袄。我总觉得那些花棉袄土里土气,每次抱着儿子在小区散步,看着别家的宝宝穿着可爱的卡通服,而我家的裹着鼓囊囊的棉袄,不仅毫无生气,还雌雄不分,很丢面子。所以有几次同学来看我,由于她们生的都是小丫头,我顺手将婆婆做的丝棉袄送了她们一人一件。殊不知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婆婆的产权——这是给自家孙子做的,哪能轻易送人呢,婆婆对我的这一行径严重不满,而我浑然不觉。那天,我照例抱着孩子出门,看天气还好,就没给他穿花棉袄。哪知道,刚一回家,娇嫩的孩子就咳上了,婆婆心疼不已,埋怨我不该脱掉孩子身上的丝棉袄,接着又批评我不该把好好的新棉袄送给不相干的人。儿子有恙,我自然也不好受,可见婆婆这么小家子气,我也不开心,顶上了„„ 母女没有隔夜仇,和婆婆间的不愉快在忙碌中很快烟消云散了。可“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一次,婆婆抱着小孩回老家去了,我趁着天气晴暖,忙不迭地翻晒被子。许是长时未做家务了,我中午回家后居然未想起要收被子,直到晚上9点多要睡觉了才记起被子,可等我跑到阳台,傻眼了??被子不翼而飞了。那可是婆婆送的丝棉被,怠慢不得。我赶紧跑到楼下去找,没有;又到小区门岗处翻查当天录像, 没有。第二天一早,又去问清洁工,也没有。婆婆回来后,我轻描淡写地说起了这件事。老人一听说丢了被子,吃饭的心思也没了,一幢楼一幢楼地去翻找,这一找,就是一个月。平时言语不多的婆婆一下子成了话篓子,逢人就絮叨:年轻人不会做事,连条被子也管不牢。于是小区里的许多外婆、奶奶都知道了我的糗事。一出门,就有人关切地问我:“被子找到了吗,”唉,我执拗的婆婆~不就是一条自家产的被子嘛,回老家再做一条也不难啊。我无语了。 婆婆什么都好,就是太看重物。和婆婆几年朝夕相处,我和婆婆的关系还算融洽,但她对丝棉的看重让我很难理解。 2009年春节,我们带着孩子去桐乡。趁着天晴,婆婆开始做丝棉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丝棉的生产过程。只见婆婆很麻利地把烧熟的茧子剥开,扔掉蚕蛹,把丝绕在拳头上,一圈一圈地绕着,不一会儿,一个圆圆的丝棉兜成形了,一个上午过后,晾杆上挂满了白白的丝棉兜。下午,拉丝棉被,我们要帮忙了。作坊里,一块大门板上搁着一条尺方的丝棉兜,公公婆婆、先生和他姐各站一角,四人一起用力将棉兜拉出一个长方形,然后我将一条条的丝棉兜铺上,四人再用力拉,一个长方形接一个长方形地层层叠上去,一个多小时后,一条200*230的丝棉胎拉好了,几个壮劳力累得手发麻脚发酸。 我丢失的丝棉被就是这样手工拉成的。当然这不包括之前种桑养蚕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望着婆家门前遒劲的桑枝,满桶的蚕茧,洁白的丝絮,我开始理解婆婆对丝棉的情意了,那不是普通的丝棉,那是婆婆一家其乐融融、辛勤劳动、团结协作的成果,凝结着浓浓的亲情, 金钱换不来。从此,我们家一年四季都盖婆婆做的蚕丝被。
/
本文档为【婆婆的丝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