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早产儿临床护理进展_47888

2017-09-05 6页 doc 19KB 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1137

暂无简介

举报
早产儿临床护理进展_47888早产儿临床护理进展 [标签:来源] 【摘要】 根据早产儿体温、呼吸、消化、免疫等生理和病理特点,综述了早产儿的护理进展,强调加强早产儿保暖、呼吸管理、喂养、预防感染及康复等环节护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 早产儿 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低于37周的活产婴儿。由于其脏器发育不成熟,功能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1]如何保证早产儿高质量地存活,是新生儿科护士面临的重要课题。[2]现就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早产儿的主要生理病理特点 1.1 体温调节功能差 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 ,皮下脂肪少,体...
早产儿临床护理进展_47888
早产儿临床护理进展 [标签:来源] 【摘要】 根据早产儿体温、呼吸、消化、免疫等生理和病理特点,综述了早产儿的护理进展,强调加强早产儿保暖、呼吸管理、喂养、预防感染及康复等环节护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 早产儿 护理 早产儿是指胎龄低于37周的活产婴儿。由于其脏器发育不成熟,功能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1]如何保证早产儿高质量地存活,是新生儿科护士面临的重要课题。[2]现就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早产儿的主要生理病理特点 1.1 体温调节功能差 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 ,皮下脂肪少,体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快;摄入能量少,体内糖元储存不足,产热少。汗腺发育不好,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极不稳定,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低容易出现体温不升,环境温度过高又容易出现发烧。[3,4,5] 1.2 呼吸不稳定 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呼吸功能不稳定,肺和支气管发育不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容易并发肺透明膜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频发的呼吸暂停,导致呼吸衰竭,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3,4,5] 1.3消化功能低下 早产儿吸吮、吞咽能力差,经口喂养困难;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不全,消化功能差,不恰当的喂养会造成喂养不耐受,甚至坏死性小肠炎,出现进行性腹胀;胃容量小,贲门括约肌松弛,易发生胃、食道返流,出现溢奶、窒息现象。[3,4,5] 1.4免疫功能低下 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来自母体的抗体、补体含量较少,故抵抗力差,极易继发感染危及生命。[3,4,5] 2 早产儿的护理 2.1保暖护理 保暖是对早产儿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护理措施,对早产儿采取的任何治疗和抢救措施均应在保暖的前提下进行。[6] 2.1.1控制环境温度 由于早产儿体温不稳定,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早产儿体温异常,因此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应设早产儿专室,控制室温在24?,26?,晨间护理时,室温应提高至27?,28?,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65%,75%,以防失水过多,并减少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湿度过低,会使早产低体重儿蒸发量加大而散热,影响保暖效果,故需每天检查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定期通风换气 ,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另外,室内备新生儿保暖箱、蓝光箱、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抢救车,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吸痰、心肺复苏等。[7,8,9] 2.1.2保持中性温度 中性温度是指患儿处于该环境温度下,既能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又能使其代谢率最低,耗氧量最少。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暖箱来提供中性温度的。 暖箱的温度和湿度均是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出生日龄来调节。一般来说,体重越轻,胎龄越小,所需箱温和湿度越高。一般出生3d,箱内湿度可达70%,80%,1周后降至55%,65%。温度调节,一般体重在2000g,2500g者,暖箱初始温为28?,30?;体重1500g,2000g者,箱初始温度30,32?;体重1000g,1500g者,暖箱初始温度 32?,34;<1000g者,暖箱初始温度34?,36?;使患儿体温保持36.5?,37.2?之间, 昼夜波动勿超过1?,在这个温度时机体耗氧、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亦小,随着其天数的增加,暖箱温度渐降1?,2?。对临床症状不稳定的患儿,为了便于操作,可将患儿置于辐射台上,根据体重设置好辐射台温度,使用塑料薄膜遮盖患儿体表,以减少热量散失及不显性失水,根据病情适当增加输液量,防止脱水热的发生。低出生体重儿在暖箱内一般不宜全裸,可着尿布及单衣,以防辐射增加,一切护理操作应尽量在暖箱中进行。每小时测量体温1次并作好记录,根据体温高低调节箱温,同时加强巡视,确保箱温稳定,防止以外事故发生。[11,12] 2.1.3皮肤接触取暖 胡宝俊[13]报道:正常婴儿分娩后和母亲肌肤接触30min,除可促进母乳喂养、增加母子感情外,还可以借助母亲的体温取暖。经临床护理实践证明,母亲自身的体温比暖箱要好得多,并且使出生的新生儿在寒冷孤独、不适应的环境下,再次裸体接触母亲温度、湿度适宜的皮肤,接触胎儿期熟悉的母亲的心音、呼吸音,能使早产儿产生一种安全、舒适和满足的心态,有利于婴儿保持生命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同时还能促进母亲早泌乳,利于母婴健康。董俊梅[14]认为:如不具备暖箱条件,可采用肤温传热的,把早产儿抱于母亲怀中紧贴母亲皮肤保暖,一般1h,2h后体温能升至36,37?,此方法既经济实惠,又利于增进母子间感情。 2.2呼吸管理 生后6h内必须严格监测呼吸情况,观察患儿的面色、口唇、四肢末端的色泽,对有呼吸困难的患儿应给予氧疗。氧疗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要加温、加湿,氧浓度为 30%,40%,不宜长期持续使用。一旦缺氧症状改善应立即停止吸氧。临床资料证实长时间吸入60%的氧可带来新生儿肺损伤,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近年来,国内早产儿视网膜病屡见报道。吸氧的同时应监测血氧饱和度,保持在 95%以上。如出现呼吸暂停应予以物理刺激,如拍打足底、托背等处理。对出现频发呼吸暂停或肺出血的早产儿应配合医生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同时做好呼吸机管道护理。[15] 2.3 喂养护理 2.3.1喂养方式 对不伴有消化道疾病的早产儿,主张早期喂养,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上,无发绀、窒息者,吸吮反射良好的早产儿,可直接吸吮母乳;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下,吸吮反射欠佳,吞咽功能尚好的早产儿,可用滴管喂养;吸吮吞咽功能差的早产低体重儿,改用鼻饲管喂养。高玉先等则主张:?体重在1300g,1500g的小儿,吸吮能力和吞咽功能较差,但胃肠功能尚可者,可采用间歇胃管法,即用注射器垂吊式,操作时奶液自针筒利用重力作用自然流入,不可用力推入;?不能耐受间歇胃管法喂哺及有缺氧症状或呼吸困难者,可采用持续胃管法,即用输液泵将乳品1日量以1mL/kg?h,2mL/kg?h速度匀速注入,在使用该方法时,必须保证胃管的正确位置,加强巡回观察,4h更换奶液1次,并检查胃残余情况。对有发绀、窒息者,可适当延长喂养时间,由静脉补充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及高胆红素血症。[12] 2.3.2喂养量 奶汁首选母乳,其次是雀巢早产儿配方奶或惠氏早产儿配方奶,出生体重小于1000g者1h喂1次,开始量为 1mL,2mL,每天隔次增加量为1mL;1001g,1500g者1.5h,2.0h喂1次,开始量3mL,4mL,每天隔次增加量为2mL;1501g,2000g者2h,3h喂1次,开始量5mL,10mL,每天隔次增加量为 5mL,10mL;2001g,2500g者,3h喂1次,开始量为10mL,15 mL,每天隔次增加量为10mL,15mL,每日测体重1次,及时调整喂养量,使体重保持在每日增加10g,30g为宜。[12] 2.4 预防感染 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护士必须有严格的消毒隔离意识,从点滴 做起,防止交叉感染而危及患儿生命。进入病房人员均应更换专用鞋、帽和工作服。每次接触患儿前洗手、带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患呼吸道疾病的医护人员不得进入病房。病室每天通风换气3次,每室安装空气净化器。每天使用消毒水擦拭暖箱内外侧面,每周更换清洁暖箱一次,每月对病房实行封闭熏蒸大消毒一次。每月定期做空气、物体表面以及医护人员手指细菌培养,发现疫情立即进行终末消毒处理。[9,10] 2.5康复护理 2.5.1抚触 由专业人员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抚触。黄叶莉[16]等报道,婴儿抚触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医疗护理技术,是通过医护人员或父母对婴儿非特定肌肤施以轻柔的爱抚。多年的国内外研究表明,抚触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免疫反应性,同时也增进亲子感情,提高婴儿的情商。温和的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活性,伴随着胃肠道的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多,使食欲增加,同时减少婴儿焦虑和不安,增加睡眠时间,两者均利于体重增加和体格发育。柯国琼[17]等对400名足月正常婴儿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420d时两组婴儿头围、身长、体重、神经系统等有极显著性差异,抚触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抚触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局部温度,改善营养,有利于凝固脂肪软化和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抚触刺激通过一系列反应能升高5-羟色胺的水平,从而减弱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汤丽娟[18]研究报道,新生儿抚触可以明显缩短新生儿第1次胎粪变黄时间和有效降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高峰期的经皮黄疸指数,即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以及核黄疸发生的危险性。可见,抚触有助于婴儿体格生长发育,增强婴儿的免疫力,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完善,增进亲子感情等。总之,婴儿抚触是一种对婴儿健康有益的、简便、实用、安全有效且值得广大医护人员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2.5.2健康教育 在早产儿出院时应建立健康联系卡、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开通健康咨询热线,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早期干预,并定期跟踪观察及早发现问题,改善远期成长目标,提高早产儿存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1. [2] 崔焱.儿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8-79. [3] 程玉娥,吴晓英,陈玉秋.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4,20 2:154. [4] 季武兰.浅谈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 11:1342. [5] 王翠英,孙花,邵欣胤.出生低体重婴儿护理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4,20 7:155. [6] 赵时敏,孙建伟.小儿急救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 [7] 费献民.518例早产低体重儿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12 3:108. [8] 李士娜.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 3:359. [9] 王青.105例早产儿的临床护理经验[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 7:834. [10] 李春兰.54例早产儿的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4,33 4:550. [11] 卓燕芳,郭惠敏.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温管理体会[J].海南医学,2004,15 1:105. [12] 高玉先,张葆荣,李春艳.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关系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2 ,17 9:653. [13] 胡宝俊.30 例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医结合杂志,2004,13 18:2494. [14] 董俊梅.早产儿护理、治疗新观点[J].航空航天医药,2004,15 3:168. [15] 朱清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3:273. [16]黄叶莉,霍世英,蔡伟萍,等.国内外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4,4 4:14-16. [17]柯国琼,林小燕,黎宁,等.改良抚触方法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 4:278-280. [18]汤丽娟.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2002 ,17 12 :941 - 942.
/
本文档为【早产儿临床护理进展_47888】,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