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旋转机械振动标准

2017-09-21 27页 doc 217KB 666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旋转机械振动标准旋转机械振动标准 机械振动标准 一、轴承座振动 轴承座振动,又称为轴承振动或瓦振,它是以轴承座垂直、水平和轴向三个方向中的最大振动为评定依据,测点布置如图30所示。振动位移和振动烈度是轴承座振动监测所主要采用的两个尺度。 1、轴承座振动位移 《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中给出的汽轮发电机组轴承振动标准。 汽轮发电机组轴承振动标准(单位:μm) 汽轮发电机组转速 优 良 合格 1500 rpm 30 50 70 3000 rpm 20 30 50 轴承座振动测量方向和位置 2、轴承振动烈度 表4 大型旋转机...
旋转机械振动标准
旋转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标准 一、轴承座振动 轴承座振动,又称为轴承振动或瓦振,它是以轴承座垂直、水平和轴向三个方向中的最大振动为评定依据,测点布置如图30所示。振动位移和振动烈度是轴承座振动监测所主要采用的两个尺度。 1、轴承座振动位移 《电力工业技术管理法规》中给出的汽轮发电机组轴承振动标准。 汽轮发电机组轴承振动标准(单位:μm) 汽轮发电机组转速 优 良 合格 1500 rpm 30 50 70 3000 rpm 20 30 50 轴承座振动测量方向和位置 2、轴承振动烈度 表4 大型旋转机械振动烈度评定等级GB11347.1—89 振动烈度 支 承 类 别 V(mm/s) 刚 性 支 承 柔 性 支 承 ms 0.46 0.71 A 1.12 A 1.8 2.8 B 4.6 B 7.1 C 11.2 C 18.0 28.0 D 46.0 D 71.0 振动评定区域分界定义 区域A 新投产机组的振动应在此区域内。 区域B 振动在此区域内的机组通常认为是合格的,可以长期运行。 区域C 振动在此区域内的机组不适宜长期连续运行。一般来说,该机器可在这 种状态下运行有限时间,直到有采取补救行动的合适时机为止。 区域D 振动在此区域内,通常认为其剧烈程度足以引起机组破坏。 功率,50MW陆地安装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 轴转速(r/min) 区域边界 1500或1800 3000或3600 振动速度 (mm/s,rms) 区域A/区域B 2.8 3.8 区域B/区域C 5.3 7.5 区域C/区域D 8.5 11.8 功率,300KW并且,50MW的大型机组;转轴高度H?315mm的电机 支承类型 区域边界 位移有效值 μm 速度有效值 mm/s 刚性 A/B 29 2.3 B/C 57 4.5 C/D 90 7.1 柔性 A/B 45 3.5 B/C 90 7.1 C/D 140 11.0 功率,15KW并且?300KW的大型机组;转轴高度160mm?H,315mm的电机 支承类型 区域边界 位移有效值 μm 速度有效值 mm/s 刚性 A/B 22 1.4 B/C 45 2.8 C/D 71 4.5 柔性 A/B 37 2.3 B/C 71 4.5 C/D 113 7.1 燃气轮机(功率,3MW),轴承座和支架振动速度 轴的转速 rpm 区 域 A/B B/C C/D 3000,20000 4.5 9.3 14.7 二、转轴振动标准 对于额定转速从1000rpm,30000rpm具有滑动轴承的耦合工业机器,如:蒸汽轮机、涡轮压缩机、涡轮泵、透平发电机组、涡轮风机、电力驱动装置及相关联的齿轮变速装置,ISO7919制定的转轴相对振动标准为: S,4800/n 区域边界A/B pp S,9000/n 区域边界B/C (16) pp S,13200/n 区域边界C/D pp 式中为旋转速度(每分钟转速,r/min)。 n 图为耦合的工业机器运行转速与最大相对位移推荐值关系图 图给出了根据上式绘出的不同转速下的振动标准区域。具有滑动轴承、额定功率大于3MW、额定转速从3000rpm到30000rpm的燃气轮机组(包括带有齿轮箱的燃气轮机机组)振动标准与此相同。该标准不适用于电站输出功率大于50MW的陆地安装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和输出功率大于等于1MW的水轮动力机组及泵。 2.6.8.8 用经过平稳的转子所装配的机器在其最高连续转速或规定的运转转速范围内的其它任何转速下机组进行机械运转试验时,在靠近和相对每个径向轴承的任意平面上所测得的未滤波的峰—峰振幅不应超过下列值或25μm(1mil),取两者之中的较小值。 在国际单位制单位中: 服务器 现场浏览站 机动处浏览站 厂长浏览站 厂局域网 现场监测站 BENTLY3500 BENTLY3500 信号来源 现场机组 CO压缩机 CO压缩机 2 三、有关振动的常用术语 1. 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是物体相对于平衡位置所作的的往复运动。通常用振动的基本参数、即所谓的“振动三要素” — 振幅、频率、相位加以描述。 例如,机器箱体的颤动、管线的抖动、叶片的摆动等都属于机械振动。 2. 涡动、进动、正进动、反进动、弓状回转 涡动是转动物体相对于平衡位置所作的旋转运动。 旋转机械转子的实际运动状态是,一方面绕着本身的轴线旋转(自转),另一方面整个轴线又绕着某一平衡位置同时在做旋转运动(公转)。转子实际上是做旋转状的涡动,并不是往复状的机械振动。由于这种涡动在径向上所测得的振幅、频率、相位在数值上与机械振动相同,因此可以沿用机械振动的许多成熟的理论、方法,所以旋转机械转子的涡动通常仍然称作振动。但是,在研究大机组转子的振动时,不应该忘记转子的振动实际上是涡动的这一基本特点。 由于转子是在自转的同时、进一步在作公转,所以涡动也称为进动。 正进动是指涡动方向与转子旋转方向相同的涡动。 反进动是指涡动方向与转子旋转方向相反的涡动。 由于不平衡等其它力矩的作用,旋转状态下挠性转子的轴线并非是直线,而是呈弓状弯曲的形状,因此转子的涡动又被形象地称作弓状回转。 3. 振动的基本参数—振幅、频率、相位 a)振幅 振幅是物体动态运动或振动的幅度。它是振动强度和能量水平的标志,也是评判机器运转状态优劣的一个主要指标。 振幅的量值可以表示为峰,峰值(P,P)、单峰值(0,P)、有效值(rms)或平均值(Average)。峰,峰值是整个振动历程的最大值,即正峰与负峰之间的差值;单峰值是正 峰或负峰的最大 值;有效值即均方 根值。只有在纯正 弦波的情况下,单 峰值等于峰,峰值 的1/2,有效值等于 峰值的0.707倍,平均值等于峰值的0.637倍;平均值在振动测量中很少使用。 振幅分别采用振动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值加以描述、度量,三者可以通过微分或积分进行换算。在振动测量中,除特别注明外,振动位移的量值为峰,峰值,单位是微米[μm]或密耳[mil];振动速度的量值为有效值,单位是毫米/秒[mm/s]或英寸/秒[ips];振动加速度的量值是单峰值,单位是重力加速度[g]。一般认为,在低频范围内,振动强度与位移成正比;在中频范围内,振动强度与速度成正比;在高频范围内,振动强度与加速度成正比。也可以认为,振动位移具体地反映了动、静间隙的变化,振动速度反映了能量的大小,振动加速度反映了冲击力的大小。所以,在工厂的实际应用中,大机组转子相对于轴承的振动用振动位移的峰,峰值表示,大机组轴承箱及缸体、中小型机泵的振动一般用振动速度的有效值表示,某些滚动轴承及齿轮的振动用振动加速度表示。 振动烈度是我国及国际振动标准的通用术语,是描述一台机器振动状态的特征量,无论各标准对振动测量及评定方法做了怎样的规定,几乎都用振动速度的均方根值进行度量(大机组除外)。因此,对一般转动设备,只有振动速度才有振动标准可参照,才能对机器运转状态的优劣进行评定。 右图为中 石化旋转机械 振动标准SHS 01003-2004关 于机器振动烈 度的评定等级 表。其它我国 及国际振动标 准关于机器振 动烈度的评定 等级也大致如 此。其中,根 据输出功率、 机器,支承系 统的刚性等将 旋转机械分为如下4类: ?—小型转机,如15 kW以下的电机; ?—安装在刚性基础上的中型转机,功率在300 kW以下; ?—大型转机,机器,支承系统为刚性支承状态; ?—大型转机,机器,支承系统为挠性支承状态。 当支座的固有频率大于转子轴承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机器,支承系统为刚性支承状态;当支座的固有频率小于转子轴承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机器,支承系统为挠性支承状态。 对大机组而言,没有权威的振动评定等级标准,但根据权威的API标准规定,转子振动位移的峰,峰值不应超过A 值(A=25.4?12000/N,N为最大连续工作转速)或25.4μm,取二者之中的较小值。 b) 频率 周期T是物体完成一个振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秒 [s] 。例如一个单摆,它的周期就是重锤从左运动到右,再从右运动回左边起点所需要的时间。 频率f是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 [Hz] 。频率是振动特性的标志,是分析振动原因的重要依据。频率与周期互为倒数,f,1 / T。 各种不同类型的故障所引起的振动都有各自的特征频率。例如,转子动不平衡的振动频率是工频,齿式联轴器(带中间齿套)不对中的振动频率是二倍频,油膜涡动的振动频率是0.5倍频,等等。通过对振动频率成分的查找,可以探索构成振动激振力的来源,有助于对机器进行故障类型的判别。 但是反过来,某种振动频率可能和多种类型的故障有关联。例如,动不平衡的特征频率是工频,但不能说工频高就是发生了动不平衡,因为某些轴承及对中不良等的振动频率也是工频。因此,振动频率和振动故障的对应关系并不是唯一的。为了得到正确的诊断结论,需要对各种振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对旋转机械而言,转子的转速N、角速度ω都可以看作频率,称为旋转频率、转速频率,或N、ω、f不分,都直接简称为频率,相互换算关系为:f = N /60,ω/2π,其中转速N为转/分钟[r/min],角速度ω为弧度/秒[rad/s];振动频率也可以用转速频率的倍数来表示,如一倍频(1X)、二倍频(2X)、半频(0.5X)、„、等。 对于旋转机械的振动来说,一般存在下述令人感兴趣的频率:?转子的旋转频率;?各种振动分量的频率;?转子的临界转速;?机器自身和基础或其它附着物的固有频率。 c) 相位 相位是指两个振动要素在时间或空间上的相差。相位的度量单位为度〔?〕。 在大机组的在线状态监测中,具体测得的相位是指转子各选频振动信号(如一倍频等)与轴上固定标志(如键相器)之间的相位差。 相位在振动领域有着许多重要的应用,例如: ? 比较同频率振动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如简谐振动,振动速度超前振动位移90?,振动加速度超前振动速度90?,振动加速度超前振动位移180?。 ? 比较激振力与响应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如对于无阻尼挠性转子,在低于临界转速时,转子不平衡矢量与其所引起的振动矢量二者的相位相同,即在同一方向上,振动值较大;在通过临界转速时,不平衡矢量的相位突然发生翻转变 于临界转速后,不平衡矢量与振动矢量相位相反,二者相差180?,振动化;高 反而变小。此即所谓的转子自动定心。 ? 比较两个零部件之间相对运动的方位。例如,齿式联轴器(带中间短接)不对中时,两边转子振动的相位差为180?。 ? 在转子动平衡中更有着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相对轴振动、绝对轴振动、轴承座振动 相对轴振动是指转子轴颈相对于轴承座的振动,它一般是用非接触式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来测量。 绝对轴振动是指转子相对于大地的振动,它可用接触式传感器或用一个非接触式电涡流传感器和一个惯性传感器组成的复合传感器来测量。两个传感器所测量的值进行向量相加就可得到转子轴相对于大地的振动。 轴承座振动是指轴承座相对于大地的振动,它可用速度传感器或加速度传感器来测量。 通常所说的大机组振动实际上是转子的相对轴振动,必要时辅之于轴承座振动。 5. 径向振动、横向振动、轴向振动 径向振动是指垂直于转子中心线方向上的振功。径向振动也称为横向振动。 水平振动是指与水平方向一致的径向振动。 垂直振动是指与垂直方向一致的径向振动。 轴向振动是指与转子中心线同一方向上的振动。 由于转子的实际振动是涡动,其涡动轨迹通常为不规整的椭圆,因此需要两个相互垂直的探头才能较为准确地测出转子真实的振动。 6(刚度、阻尼、临界阻尼 使弹性体产生单位变形y所需的力F称为刚度k,k=F/y 。刚度反映了弹性体抵抗变形的能力。机械件以及压力较高的液体(如油膜)和气体都可以视为弹性体。旋转机械转子的刚度包括静刚度和动刚度两个部分,静刚度决定于结构、材质、尺寸,而动刚度既与静刚度有关,也与支座刚度、连接刚度等有关。 阻尼是指振动系统中的能量转换(从机械能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一般是热能),这种能量转换吸收、消化了振动能量,抑制了振动过程中的振幅值。转子阻尼主要来自于轴承阻尼,另外还有介质阻尼、材料内部阻尼。 临界阻尼是指系统能回到平衡位置而不发生振荡所要求的最小阻尼。 7. 临界转速 临界转速就是转子轴承系统本身的固有频率。 临界转速完全由转子轴承系统本身的结构特性(转子的轴径、长度、集中质量大小及分布、支座跨度、以及支座的刚度、阻尼、质量等)所决定,与外界条件(如不平衡力、介质负荷等)无关。临界转速有计算值(转子无阻尼的自振频率)或现场实际值(转子有阻尼的共振频率),由于转子阻尼相对很小,故此二值相差很小。与物体的固有频率一样,临界转速也有若干阶,如一阶(第一临界转速)、二阶、„、n阶。 8. 刚性转子、挠性转子 刚性转子是指工作转速低于第一临界转速的转子。 挠性转子是指工作转速高于第一临界转速的转子。 9. 挠度、弹性线、主振型、轴振型 挠度是指转子轴线的横向弯曲变形值。或称为转子挠曲。 转子的挠度又分为静挠度和动挠度。静挠度是指在静止状态下转子因重力或其它载荷而产生的弯曲变形值,沿转子轴线不同的点,静挠度值不同;动挠度是指在旋转状态下转子因不平衡力矩或其它交变载荷而产生的弯曲变形值,同样因不平衡力矩所处位置及大小的不同,动挠度值也会有所不同;转子动挠曲又分同步挠曲和异步挠曲两种,这两种挠曲将直接迭加到转轴振动上。转子的动挠曲变形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空间的。 弹性线是指振动时转子轴线的形状。 主振型是在临界转速下振动时的弹性线。 对挠性转子来说,在高速旋转状态下,转子受到由质量偏心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轴线被拉弯,并非是直线,所以弹性线为弓状弯曲的形状。 与临界转速一样,主振型同样由转子轴承系统本身固有的结构特性所决定,与外界条件无关;同时,对应于不同阶数的临界转速,也有形状各不相同的各阶主振型,如一阶主振型、二阶主振型、„、n阶主振型。 对于无阻尼刚性铰支的光轴,各阶主振型的形状如下图所示。即,一阶主振型为一个弯、无节点(振幅为零的点),二阶主振型为两个弯、一个节点,„。其中: 弯数(拐点数),阶数, 节点数,阶数,0 。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支座弹性、外伸跨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各阶主振型 的具体形状和节点数并无确定的规律,刚性铰支光轴的各阶主振型完全没有一般 性,仅仅是帮助我们对各阶 主振型有一些形象上的大致 了解。 转子轴振型就是转子实 际运转状态下的弹性线,是 由一阶、二阶等多阶主振型 相互迭加的结果。转速越靠 近某一阶临界转速,某一阶 主振型的影响就相对大一 点;多数情况下,起主导影 响因素的是一阶、二阶、三 阶等低阶主振型,其中又以 一阶、二阶为主。另外,各 阶主振型的大小与不平衡质 量所在的轴向位置有关,也就是说不平衡量也会对转子实际轴振型的形状及大小 产生影响。 同样,弹性线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空间的。 10. 通频振动、选频振动、工频振动 通频振动是原始的、未经傅立叶级数变换分解处理的、由各频率振动分量相 互迭加后的总振动。其振动波形是复杂的波形。 选频振动是从通频振动中所分解出来的、某一选定频率(如工频、半频、二倍频等)的振动。其振动波形是单一的正弦波。 工频振动是指振动频率等于转速频率的选频振动。工频也称为基频、一倍频。转速为6000r/min的转子,工频振动的频率f,N?60 = 6000?60 =100 [Hz] 。 11. 谐波、次谐波 在通频信号中,频率等于转速频率整数倍的分量称为转速频率的谐波,简称谐波。如一倍频(1X)、二倍频(2X)、三倍频(3X)„分量等。 次谐波是指通频信号中所含频率等于转速频率整分数倍的分量,也称为分数谐波。如半频(0.5X)、三分之一倍频(1/3X)„分量等。 12. 同步振动、异步振动、亚异步振动、超异步振动 同步振动是指频率成分与转速频率成正比的振动。一般情况(但不是全部情况)下,同步成分是转速频率的整数倍或者整分数倍,不管转速如何,它们总保持这一关系,如一倍频(1X),二倍频(2X),三倍频(3X)„,半频(0.5X),三分之一倍频(1/3X)„等。由不平衡、不对中所引起的振动都是同步振动。 异步振动是频率成分指与转速频率无整数倍或者整分数倍关系的振动,也可称为非同步运动。由摩擦所引起的振动为异步振动。 亚异步振动是指频率成分低于转速频率的异步振动。由油膜涡动、密封流体激振、旋转失速等所引起的振动都是亚异步振动。 超异步振动是指频率成分高于转速频率的异步振动。由滚动轴承、齿轮缺陷所引起的振动都是超异步振动。 13. 共振、高次谐波共振、次谐波共振 共振是振幅和相位的变化响应状态,由对某一特殊频率的作用力敏感的相应系统所引起。共振通常通过振幅的显著增加和相应的相位移动来识别。共振发生时,激振频率稍有变化(上升或下降)时,其振动响应就会明显地减小。 因激振频率f的n倍(n=2,3,4,„,正整数)谐波,等于或接近于系统的固有频率而引起的共振称为高次谐波共振。 因激振频率f的1/n倍(n=2,3,4,„,正整数)次谐波,等于或接近于系统的固有频率而引起的共振称为次谐波共振。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谐波共振所对应的频率是系统的固有频率,并不是转子工作转速频率,因此是异步振动,只有在系统固有频率等于转速频率的特殊情况下才为同步振动。 亚异步振动的油膜涡动、密封流体激振、旋转失速都有可能转变为高次谐波共振。 14. 简谐振动、周期振动、准周期振动、瞬态振动、冲击振动、随机振动 按振动历程及信号特点,振动可分为简谐振动、周期振动、准周期振动、瞬态振动、冲击振动、随机振动。 a)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是指振动的历程按正弦函数变化的振动。简谐振动是最简单的振动,波形为正弦波,频率成分单一,频谱图上只有一根谱线。 b)周期振动 周期振动是指经过一定时间间隔能完全重复的振动。周期振动是由若干谐波迭加组成的振动,波形不再是正弦波,但显现周期性,即波形的重复性好。频谱图上为若干根离散的谱线。周期振动的频率称为基波频率,它是各谐波频率的最大公约数,基波频率在频谱图上不一定能直接反映出来。如谐波频率为50Hz、75Hz、100Hz时,频谱图上找不到25Hz的基波频率。 c)准周期振动 准周期振动是由若干振动频率不成比例的简谐振动迭加成的振动。由于不再是谐波,因此波形不显周期性,频谱图由若干离散的谱线构成。 d)瞬态振动 瞬态振动是一种短暂的振动,如系统受激后的衰减自由振动过程、起停机过程等。瞬态振动的波形有一定的往复周期,振幅随时间衰减。频谱图显示的是有一定带宽的连续谱,峰尖位置处的频率即瞬态振动的频率,峰高取决于刚度,宽度取决于阻尼。越寛,则预示振动过程越短,若寛到整个频带,表明已变成冲击振动;若收缩成线谱,表明已延长为简谐振动。 e)冲击振动 冲击振动是指振动能量(动能)传递到系统的时间短于系统固有周期时的振动。其过程比瞬态振动更为短暂。单个冲击是呈周期性衰减的,衰减周期与脉寛成反比,脉冲越尖衰减越慢。在实际状态监测图谱中,冲击振动往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多数是由干扰信号所引起的假像。 f)随机振动 随机振动是运动周期无规律,而且过程不会再现的振动。与上述振动不同,随机振动不能用精确的时间函数式来描述,其振动过程具有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预知性。随机振动应该看成是一种偶然因素造成的干扰或噪声,不是大机组故障的主要形式。 15. 自由振动、受迫振动、自激振动、参变振动 从动力学角度看,振动可分为自由振动、受迫振动、自激振动、参变振动。 a) 自由振动 自由振动是指物体在经历初始扰动后,不再受外力作用下的振动。自由振动的频率为物体自身的固有频率,与初始扰动无关;振幅呈衰减趋势。 b) 受迫振动 受迫振动是指物体在持续的交变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振动。受迫振动不仅与激励力的频率和大小有关,而且与转子轴承系统自身的固有特性有关。受迫振动的特点具体如下: ? 受迫振动的频率与激振力频率相同; ? 受迫振动的振幅除与激振力大小成正比、与自身刚度成反比外,还与频 γ,ω/ω,ω为激振力频率,ω为自身固有频率),γ小率比γ及阻尼有关(n n (即激振力的频率低)振幅接近于静态位移,γ大(力的频率很高、系统因惯性跟不上力的变化反而几乎停止不动)振幅小,γ?1时振幅很大、即共振; ? 受迫振动的相位、即位移最大值与激振力最大值之间的时间差与频率比γ及阻尼有关,γ,1时相位趋于相同,γ,1、即共振时相位差等于90?,γ,1时相位差趋向于180?; ? 当激振力频率或激振力频率的谐波与系统固有频率相同时即发生共振。 c) 自激振动 自激振动是指由振动体自身能量所激发的振动。维持振动的交变力是由系统本身产生或控制的。自激振动通常有下述特点: ? 一般为亚异步振动,即振动频率小于转子工作转速且不同步; ? 自激振动的频率与转子的第一临界转速基本符合; ? 呈随机性,一般都为偶然因素引起,没有一定规律可循; ? 振动系统自身的刚度、阻尼非线性特征较强,振幅随时可能急剧上升; ? 振幅的变化与转速或负荷存在一定的关联; ? 失稳状态下的振动能量来源于系统本身。 大机组自激振动时有发生,如轴承油膜振荡、密封流体激振、气流激振、摩擦涡动、转子配合松动等。 d) 参变振动 参变振动是指由结构参数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振动。 造成结构参数周期性变化的常见因素有基础松动、锚爪及滑动支座连接螺栓紧度不一、转子有较深的横向裂纹、齿轮及滚动轴承缺陷、转子不对称截面引起的弯矩等。 参变振动有以下特点: ? 振动频率与转速有关,构成谐波关系,如1X、2X、nX; ? 结构参数周期改变,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也随之改变; ? 当参变振动产生的二次谐波与系统第一临界转速相一致时会产生共振。 16. 高点、重点 高点是指转子产生最大振动位移时的角位置。具体为,当转子和振动探头之间的距离最近时,转子上与振动探头所对应的那一点任一时刻的角位置;也就是当振动探头产生正的振动峰值信号时,转子与振动探头对应点的位置。高点会随转子动力特性的变化(如转速变化)而移动。 重点是指在某一断面处转子不平衡向量的角位置。重点实际上就是转子质心的角位置。重点与转子的质量分布有关,当有异物附着在转子上(如结垢、催化剂粘结等)以及转子上有对象脱落或滑移(如断叶片、轴套移动等)时,重点会发生改变;但是,重点不随转速变化, 重点和高点之间的夹角称为机械滞后角。对应于不同的转速,会有不同的机械滞后角。 在大机组的在线状态监测中,高点的角位置是通过与键相探头的角度差来确定的。 17. 同相振动、反相振动 同相振动、反相振动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相位相同或相反的振动。 通过是否为同相振动或反相振动,有助于对振动问题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通过判断同一转子两端支持轴承在同一方向上的振动相位是否相同或相近,可以初步判断转子的振型,若是同相振动则为一阶(三阶、五阶、„)振型,若是反相振动则为二阶(四阶、„)振型。依据联轴器的型式,通过判断相邻两转子是否为同相振动或反相振动,可以对平行不对中、角度不对中、轴向不对中做出进一步判断。通过比较工频与二倍频的振动相位以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等。 18. 机械偏差、电气偏差、晃度 机械偏差是指对应于测振探头处转子轴颈表面的机械缺陷。机械缺陷造成测振探头所测的振动间隙变化并不是由轴线位置变化或转子动态运动所引起的,这是非接触式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系统输出信号误差的来源之一。机械缺陷通常来源于轴颈的圆度、损坏、键标记、凹陷、划痕、锈斑、甚至是弯曲变形、等等,或其它结构原因所引起的。 电气偏差也是非接触式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系统输出信号误差的来源之一,转子每转一圈,该偏差就重复一次。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变化并不是来自探头所测振动间隙的改变(动态运动或位置的变化),而通常是来自于转子表面材料电导率的变化或转子表面上某些位置局部磁场的存在。转子磁化后,其频谱特征为2X、4X、6X等比较高,且差不多高。API612、API617标准规定转子的剩磁应小于4 高斯、5高斯。 转子轴颈的晃度,或称为轴的径向偏差,是电气偏差和机械偏差的总和。在API标准及其它有关的振动标准中,规定晃度的数值不能超过所允许振动位移的25,或6.4μm,取两者中的较大值。通常在稳定的低转速下(API 617标准规定为300,600rpm),测振探头所测得的振值基本上就大致相当于转子的晃度值。大部分情况下,晃度与振动为同一方向,相反的情况很少。 19. 旋转失速、喘振 旋转失速是指由于气体介质的容积流量偏小,在离心式(及轴流式)压缩机的叶轮或扩压器流道中所发生的气流脉动现象。 当压缩机容积流量降低、偏离设计工况运行时,叶轮入口处气体的绝对速度就会降低,引起气体进入叶轮通道后的相对速度与设计工况不一致,产生偏离而冲向叶片工作面,原来在非工作面上就存在 的气流脱离区因更缺乏主流的推动而扩大, 形成涡流团而阻塞叶片间的气流通道。脱离 团使流入该叶道的气体受阻,只能改变方向 流入相邻的叶道。流入旋转方向前方叶道的 气流冲向叶片非工作面,使原有脱离区消失; 流向后方叶道的气流冲向工作面,使非工作面处的脱离区扩大成脱离团而阻塞叶道。这样,脱离团在叶轮中便产生了移动。脱离团的移动方向始终与叶轮旋转方向相反,但又随着叶轮一起转动,因此从绝对坐标系上来看,其旋转速度低于叶轮转速,所以称之为旋转失速,又称为旋转脱离。旋转失速现象实际上是喘振的前兆。 旋转失速既可以发生在某一级的某几个叶轮流道中,也可以同时发生在某几级的某几个流道中;既可以发生在旋转的叶轮中,也可以发生在固定元件、如扩压器中。显然,压缩机发生旋转失速时,气体的出口压力以及转子的振动会伴随着脱离强度的不同而产生程度不同的脉动。旋转失速所引起的振动为亚异步气流激振,其所产生的振动频率小于工频,叶轮失速的频率大约在0.5~0.8转速频率的范围内,扩压器失速的频率大约在0.1~0.25转速频率的范围内。 喘振是严重失速和管网相互作用的结果。当气体脱离团充满整个叶轮流道时,气体的流动状况极为恶劣,会造成压缩机的出口压力降低,此时管网的气体倒流入压缩机中,使流量短时得到满足,压力重新升高,流向管网。管网压力恢复后,压缩机的流量又再次减小,管网中的气体再次倒流。如此周而复始,压缩机与管网一起产生了周期性振荡现象,即为喘振。 喘振的特点十分明显,进口流量及出口压力发生大幅度波动、机组产生强烈的振动、伴有间歇性的气流吼叫声,生产企业时有发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喘振的振动频率很低,大约为0.5~20Hz 。 20. 半速涡动、油膜振荡 半速涡动,即通常所说的油膜涡动。 油膜涡动是由径向滑动轴承油膜力所产生的一种涡动。当转子轴頸在动压滑动轴承中稳定运转时,轴承的油膜力R与载荷P相互平衡,转子轴心处于某一平衡位置O。若转子受到扰动离开1 平衡位置移动到O′点,变化后的油 膜力R′与载荷P的合力F不再为 零、共线。合力F可分解成径向与 切向上的二个分力,径向分力Fr与 轴颈的位移方向相反,力图把轴颈 推回到原平衡位置O处,是一种弹1 性恢复力;而切向分力Fu与轴颈位 移方向相垂直,它有推动轴颈绕平 衡位置O继续旋绕,即产生涡动的1 趋势,这种涡动就称为油膜涡动, F称涡动力。 u 如果轴颈受到的涡动力小于油 膜阻尼力,则轴心涡动所形成的轴 心轨迹是收敛的,涡动会减小;如果涡动力等于油膜阻尼力,则轴心轨迹不再扩大并成为封闭图形,涡动是稳定的;如果涡动力超过阻尼力,则轴心轨迹是发散的,涡动是不稳定的。涡动的转向与转子旋转方向相同时,为正进动;反之,为反进动。 理论推算表明,油膜涡动的旋转频率Ω等于转子旋转频率ω的一半,即Ω,ω/2,因此油膜涡动理论上又称为半速涡动。实际中,油膜涡动的振动频率约为0.42~0.48转速频率,即Ω,(0.42~0.48)ω,另据介绍也有个别大于0.5倍频的。 伴随着转子旋转频率ω(即转速N)的不断上升,油膜涡动的涡动频率Ω也不断上升,当转速N上升到转子第一临界转速 N的二倍附近时,也就是说当油k1 膜涡动的频率等于转子轴承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即Ω,ω时,转子轴承系统将k1 发生强烈的共振,这就是所说的油膜振荡。油膜振荡发生后,即使转速继续上升,但涡动频率却不再按涡动比(Ω/ω)不变的规律上升,仍为ω,也就是紧紧k1 的咬住第一临界转速频率不变。 轴承的油膜可视为弹性体,具有一定的刚度和阻尼。油膜刚度系数的定义为单位位移所引起的油膜力的增量,有四个刚性系数 K=ΔF/Δx, K=ΔF/Δx, xxxyxyK=ΔF/Δy, K=ΔF/ΔF,和四个阻尼系数。其中K、K称为交叉刚度,不难yyyxyxyyxxy 看出,交叉刚度是引起油膜涡动、乃至油膜振荡的根本原因 油膜涡动及油膜振荡是一种自激振动,也就是说,维持振动的能量是由转子轴承系统(含润滑油)在自身旋转中产生的,它可以不断地提供极大的能量,而与外界无关。所以,油膜振荡还具有严重性、突发性、有时会发出间断吼叫声等特点。 对于大机组使用较多的可倾瓦轴承,理论计算表明,在忽略瓦块质量和支点摩擦力的情况下,可倾瓦轴承的交叉刚度为零,不可能产生油膜涡动及油膜振荡。因为其瓦块可以自由摇摆,油膜力能自动调整到通过轴心,从而与载荷共线,消除了切向油膜分力,从根本上铲除了涡动的推动力。但是,由于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出现某些与设计条件不符的情况,如支点有摩擦力、轴承紧力不当、润滑油粘度过大等等,所以可倾瓦轴承也有可能发生油膜振荡。至于其它类型的轴承,如圆筒瓦、椭圆瓦、多油楔、多油叶等轴承,只要是属于高速轻载,都有可能发生油膜涡动及油膜振荡。 振动征兆分析表 故障表现 征兆(控制频率)% 序 转子或定40%,50%50% 1X 2X 高阶 1/2 1/4 低阶 奇数 极高 号 故障原因 子共振频油膜涡动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率 频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初始不平衡 5 90 5 5 2 转子弯曲或部30 90 5 5 件脱落 3 转子暂时弯曲 20 90 5 5 4 箱体变形 10 60 20 10 5 基础变形 10 20 10 40 30 10 6 密封摩擦 10 20 10 10 10 10 10 7 转子轴向碰磨 20 30 10 10 10 10 10 8 不对中 5 30 60 10 10 9 管道力 5 30 60 10 10 10 轴颈或轴承偏60 40 60 心 11 轴承损坏 20 40 20 12 轴承和支承自20 60 10 10 激振动 13 不相等轴承刚80 80 20 度 故障表现 征兆(控制频率)% 序 转子或定40%,50%50% 1X 2X 高阶 1/2 1/4 低阶 奇数 极高 号 故障原因 子共振频油膜涡动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率 频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4 推力轴承损坏 90 10 15 齿轮不精确或 20 20 60 损坏 16 联轴器不精确10 20 10 20 30 10 80 或损坏 17 气动激励 60 20 20 10 10 18 箱体/支承共振 100 10 70 10 10 19 基础共振 100 20 60 10 10 20 受电激励振动 80 21 共振 100 20 60 20 5 10 5 22 谐波共振 100 100 23 亚谐波共振 100 100 24 油封振动 30 70 25 摩擦引起涡动 100 30 10 26 油膜涡动 80 27 油膜振荡 100 100 28 干燥涡动 100 100 29 间隙引起振动 50 50 20 30 10 30 扭振 100 10 40 20 20 故障表现 征兆(控制频率)% 序 转子或定40%,50%50% 1X 2X 高阶 1/2 1/4 低阶 奇数 极高 号 故障原因 子共振频油膜涡动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工频 率 频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1 转子衬套过盈40 40 10 10 10 10 10 不足 32 轴承衬瓦过盈90 10 不足 33 轴承箱体过盈90 30 10 不足 34 箱体支座过盈90 30 50 不足
/
本文档为【旋转机械振动标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