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创伤后应激综合症 情绪调节 PTSD

2017-09-19 6页 doc 36KB 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创伤后应激综合症 情绪调节 PTSD创伤性事件后悲伤情绪的控制 摘要:面对剧烈的创伤事件,许多人体验到震惊、迷茫、焦虑、沮丧的情绪,情绪失控现象频发,由于悲伤导致的身体不适也较为常见。通过对悲伤反应研究和治疗,可以使之及时地得到缓解。而唯有意识到此类强烈而陌生的情感体验是正常的,才能使创伤性事件引起的悲伤情绪不对长期的情绪稳定和健康产生影响。 关键词:创伤性悲伤  悲伤并发症  治疗策略 一、引言 近日诸多灾害事件的发生,令许多人顷刻之间失去了配偶、子女、父女、朋友和同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失去知觉或无法接受。剧烈的创伤事件令许多人体验到震...
创伤后应激综合症 情绪调节 PTSD
创伤性事件后悲伤情绪的控制 摘要:面对剧烈的创伤事件,许多人体验到震惊、迷茫、焦虑、沮丧的情绪,情绪失控现象频发,由于悲伤导致的身体不适也较为常见。通过对悲伤反应研究和治疗,可以使之及时地得到缓解。而唯有意识到此类强烈而陌生的情感体验是正常的,才能使创伤性事件引起的悲伤情绪不对长期的情绪稳定和健康产生影响。 关键词:创伤性悲伤  悲伤并发症  治疗策略 一、引言 近日诸多灾害事件的发生,令许多人顷刻之间失去了配偶、子女、父女、朋友和同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失去知觉或无法接受。剧烈的创伤事件令许多人体验到震惊、迷茫、焦虑、沮丧的情绪,情绪失控现象频发,由于悲伤导致的身体不适也较为常见。(Lindeman, 1944; Stroebe & Stroebe, 1993)。这些对于创伤性事件的身体和心理反应非常强烈,并会导致更大的精神创伤。这些二级反应会进一步放大痛苦感,但通过对悲伤反应研究和治疗,却可以使之及时地得到缓解。而唯有意识到此类强烈而陌生的情感体验是正常的,才能使创伤性事件引起的悲伤情绪不对长期的情绪稳定和健康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和平年代每年亦有成千上万的人们死去。当沉浸在失去亲友的悲伤后,大部分人们的悲伤情绪会渐渐平息,并再次回复到正常的生活中。但研究明,创伤性事件可能会成为长期生理、心理创伤的潜在诱因。因此,对于悲伤情绪的长期治疗和指导,特别是专业心理从业者的干预工作将会至关重要。 二、悲伤的过程及情绪体验。 1、悲伤的过程。 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悲伤的过程逐渐被纳入研究领域。这其中包括德州悲伤情绪量表修订版(Faschinbauer, Zisook & DeVaul, 1987)、核心悲伤情绪列表(Burnett, Middleton, Raphael & Martinek, 1997)、悲伤情绪状态标准(Horowitz, Siegel, Holen, et al., 1997)以及悲伤情绪量表(Prigerson et al., 1995)。但是关于不同年龄、环境下应激事件引起的悲伤情绪的全面研究却相对较少。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关注老人和寡妇,也有一些研究对象为失去子女的父母、HIV病毒携带者以及战争退役军人。然而,一些关于悲伤情绪的性别和年龄研究显示,潜在的高危人群却是青年人,尤其是青年男性(Ball, 1977; Stroebe & Stroebe, 1983)。 Stroebe等(1993)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研究所需的合理范式。该项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达到退休年龄的寡妇或鳏夫,对照组是双方健在的夫妇。在被研究者失去配偶的4至7个月内、14个月后、2年后分别进行访谈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失去配偶6至12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表现出更多的抑郁情绪症状。其中大部分被研究者在两年后的抑郁情绪得到很大的缓解,但仍有20%的被研究者表现出持续的抑郁情绪。在失去配偶的6个月内,研究组身体不适的状况与对照组相比高出近10倍,且在2年后仍高于对照组4倍之多。 类似的研究都显示悲伤情绪的影响以及所引起的不适症状持久性强。Pivar的研究显示,70%的退伍军人有悲伤情绪症状,且症状有别于创伤后应激综合症(PTSD)。虽然部分创伤性事件经历者能够依靠自我调试回复正常情绪状态,专业干预与帮助仍是减少发病率甚至是死亡率的最有效手段。 2、悲伤情绪体验 当我们遭遇亲友的离世时,悲伤是无法避免的情绪体验。亲人与朋友,特别是亲密的挚友、爱人等,是个人生活中安全感、舒适感、快乐感的来源。因而,失去亲友需要个体进行生理和心理上的调试。可能的情绪体验包括孤独、悲伤以及脆弱无助。亲友的死亡也可令人们联想到自我的死亡,从而唤起强烈的分离焦虑和死亡恐惧。有时生者也会为自己的幸存或无法挽救亲友生命而感到愧疚。     个体也许会有不同的悲伤情绪体验,但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在最初阶段,人们会沉浸于对已故者的怀念中。悲伤情绪使人趋于远离外部世界,而在内心怀念与已故者的交往以及已故者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悲伤情绪将引起一系列持久而强烈的消极情绪。悲哀、孤独、恐惧、焦虑、怨恨、恼怒或负疚等种种复杂情绪都会出现。 随着失去亲友的生活的转换和适应,悲伤情绪的强烈程度会逐渐减弱。人们逐渐接受失去亲友的事实,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并体验正性情绪。从悲伤情绪中恢复的可能性受许多因素影响,包括生活环境、个人性格、人际关系等。一些情况下,由于记忆的闪回抑制了回复进城,强烈的悲伤情绪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这也可能由于关于悲伤情绪的减弱令人们感到淡忘了逝者。此类无法控制的强烈持久的悲伤情绪症状即为创伤性悲伤(Traumatic Grief)。关于创伤性悲伤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正在研究中。创伤性悲伤可能表现为其他精神、生理或行为问题,因而需要专业的和患者自我的诊断和治疗。 三、创伤性悲伤 面对亲友的离世,悲伤情绪不可避免的会扰乱正常的心理机能。值得强调的是,悲伤情绪本身是一种情绪和认知上的适应过程。但当个人的悲伤情绪长时间无法缓解时便会导致健康问题。这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与已故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创伤性事件发生的突然性或灾害性(如交通事故、自然世故或疾病)或缺乏应对悲伤情绪的心理机能和社会支持等。在这些情况下,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咨询以缓解悲伤情绪是十分有用的。 对于创伤性悲伤的诊断工作至关重要。同身体疾病一样,心理疾病不是个人本身的特性,而是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处状态,因而许多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一样是可诊治的。而心理疾病对于患者本身而言,更像是突如其来的伤害。人们的身体多多少少会受伤,甚至包括严重的躯体损伤。同样的,在遭遇突如其来的创伤性事件后,人们体验到创伤性悲伤也是完全正常的,这就好比接触病毒携带者很容易感染肺炎,或无法依靠断腿正常走路一样。与躯体伤害一样,及时的诊治很重要。我们不能肺炎患者“自己撑着”或要求腿部受伤的人自我痊愈。心理疾患病人需要被确定为“患者”身份并得到有效治疗。家人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专业性的诊治对病人而言是同等重要的。 创伤性悲伤的临床症状  (Prigerson, 1995) 1. 与已故者相关的事物唤起身体疼痛 2. 错乱困扰的记忆内容 3. 回避提到或想到死亡 4. 感到死亡是不可接受的 5. 感到生命是空虚的 6. 极度想念已故者 7. 已故者声音的幻听 8. 沉溺于与已故者有关的地点或事物 9. 已故者身影的幻视 10. 对死亡表示愤怒 11. 感到自己的生命是对已故者不公的 12. 怀疑死亡 13. 感到眩晕 14. 嫉妒他人 15. 难以信任他人 16. 多数时间感到孤独 17. 难以关怀他人 四、悲伤情绪并发症 (一)、 悲伤情绪并发症 悲伤情绪是一系列生理、精神健康疾病的潜在诱因。具体如下: 1、 持久性悲伤或创伤性悲伤。 2、 抑郁症的复发或加重 3、 焦虑症的复发或加重 4、 PTSD罹患率的上升 5、 酒精或其他药物滥用 6、 吸烟、营养不良或缺乏锻炼 7、 自杀倾向增强 8、 身体健康问题的复发或加重,特别是脑血管系统疾病和功能紊乱。 (二)、悲伤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悲伤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是指可能导致并发症发病率增大或减慢患者恢复速度的个人和环境因素。已有的研究显示,这些危险因素暴多患者个人性格、与已故者的关系、死亡情境以及患者恢复期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些危险因素都将导致患者悲伤情绪的持续和升级,因此治疗医师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个人情况。 以下是可能的危险因素: 1、人口因素。 (1)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通常会导致较差的身体状况。但无论处于何种社会经济地位,悲伤情绪似乎会对所有人产生影响。 (2)年龄:年龄较小的人会受到悲伤情绪更大的影响。 (3)性别:有研究表明,面对亲友的死亡,特别是配偶的死亡,男性更有可能受悲伤情绪的影响。但面对子女的死亡,女性比男性更难从悲伤情绪中恢复。 2、个体特征。 总体来说,“神经质”的个体表现出更多的健康问题。抑郁可能与较低的内在控制有关,这不仅仅表现在悲伤情绪的研究中,而另一方面,较高的内在控制也不能作为与悲伤情绪相关的抑郁的缓冲器。有证据显示,在失去亲友后,关于生命的信心是有益处的。但也有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不支持此观点(Stroebe & Stroebe, 1987)。对于已故者的内疚和自责也是引起创伤性悲伤的主要因素。 3、关系质量。 关系质量对悲伤情绪的影响可能表现出性别差异。较好的婚姻关系可能会导致女性较强烈的悲伤情绪,但男性正相反。总体而言,研究数据并不支持关于悲伤情绪是关系中正反并存的感情引起的这一假设。较有说服力的案例中,强烈的悲伤情绪都与正向的关系质量有关。 4、死亡情况。 可想而知,突然死亡会导致更大的悲伤情绪症状。关于死亡情况对悲伤情绪的影响的长期研究结论尚不一致。一些研究显示,经历多重创伤或目击死亡(特别是儿童作为事件的目击者)与长期的悲伤程度相关。许多情境都会对个人从悲伤中恢复的能力形成冲击,如无力感、无助感、负疚感或感到生命被威胁。众所周知,911事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人体验到了难以克服的悲伤情绪、 5、社会环境。 体验悲伤情绪的个体常感到他人缺乏同情心,或他们对个人的悲伤情绪怀有敌意,这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恶化。但总而言之,社会支持特别是积极的家庭支持,以及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悲伤情绪,会有助于减轻悲伤情绪。 五、悲伤情绪的治疗策略。 1、悲伤个体的治疗 已有一部分悲伤情绪咨询机构和团体,但并未有关于悲伤情绪咨询或诊治的研究结果。关于直面死亡在治疗早期的重要性至今仍在争论中。Strobe的研究显示,较少的直面死亡事实将会增强男性的悲伤情绪,而对女性的悲伤情绪无影响。 众所周知,失去亲密的亲人朋友将会导致持久的悲伤情绪,难以从悲伤中平复并不出人意料。但患者最终会逐步适应关于失去已故者的事实,并逐渐建立起正常生活的乐趣。Weiss(1993)列出了患者从悲伤中平复的行为表现。主要包括:(1)日常生活的活力;(2)心理状态平稳,摆脱痛苦和抑郁情绪;(3)从生活中体验快乐和满足的能力;(4)对未来的期许;(5)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2、悲伤并发症的治疗策略 悲伤情绪的治疗需要以改善悲伤症状的相关体验为主。研究显示,在失去亲友后一个月内,及时的对于抑郁情绪的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和预防之后的悲伤症状。一项特殊的“创伤性悲伤治疗”的研究显示,在关于军人的研究中,“创伤性悲伤治疗”有很大的作用,其中甚至包括未完成全部疗程的军人(Shear, 2001)。“创伤性悲伤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 提供关于悲伤情绪相关知识给患者以及患者的家人 (2) 要求患者回忆已故者以及与已故者的交往 (3) 回忆已故者死亡情境及其后果 (4) 仔细评估当下的悲伤情绪水平以及具体成分 (如认知的、行为的、身体的等) (5) 想象患者的人生目标及目标的达成 (6) 谨慎的想象与死亡有关的事件 (7) 谨慎的想象之前患者所回避的事件 (8) 关注有关已故者的积极回忆 值得注意的是,当要求患者进行想象时,治疗师必须十分熟悉相关专业以及情绪控制技术。对患者个人的社会支持进行评估,鼓励患者增强与已有社会支持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至今为止,尚未有治疗被证明在悲伤情绪早期有效果。甚至部分研究显示,对于特定的个人,相关治疗带来的伤害甚至可能大于益处。因而,治疗必须谨慎实施。 关于创伤性悲伤的早期治疗有如下指导方针: (1) 允许患者在愿意开始后讲述关于失去亲友后的境况 (2) 告知患者悲伤情绪治疗的相关信息,如治疗程序、预期效果等。 (3) 评估可能的情绪症状,如非正常的强烈的悲伤反应或插入性思维。 (4) 尽可能多的鼓励(但不可强迫)患者利用社会支持和扩展社会活动范围。 (5)鼓励关于已故者的积极的正向回忆,这对于创伤性悲伤的治疗意义重大。 对于创伤性情绪患者,尽管相关研究甚少,药物疗法也可起一定作用。对于抑郁症和PTSD,提高多巴胺水平有一定疗效(Zygmont, 1998)。 参考文献: 1、 Oda, Y., M. Shindoh, et al.:1995 年日本神户地震中持续的挤压综合征:治疗和结局. (1997). Ann Emerg Med 30(4): 507-12. 2、 Wang, X., L. Gao, et 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earthquake-related PTSD in a randomly selected community sample in north China. Am J Psychiatry 157(8): 1260-6 3、 Yiing-Jenq Chou, Nicole Huang, Cheng-Hua Lee, et al.: 台湾1999 年地震后的自杀.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 03;32:1007-1014. 4、 Armenian, H. K., M. Morikawa, et al.: Loss as a determinant of PTSD in a cohort of adult survivors of the 1988 earthquake in Armenia :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Acta Psychiatr Scand 102(1): 58-64 5、 McMillen, J. C., C. S. North, et al.: What parts of PTSD are normal: intrusion, avoidance, or arousal? Data from the Northridge, California , earthquake. J Trauma Stress 13(1): 57-75. 6、 Fawcett, W. and C. S. Oliveira:Casualty treatment after earthquake disasters: development of a regional simulation model。Disasters 24(3): 271-87. 7、 Fawcett, W. and C. S. Oliveira: Casualty treatment after earthquake disasters: development of a regional simulation model。Disasters 24(3): 271-87.
/
本文档为【创伤后应激综合症 情绪调节 PTSD】,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