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墙上的斑点高中语文教案_[教案下载]

2017-10-10 5页 doc 16KB 1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墙上的斑点高中语文教案_[教案下载]墙上的斑点高中语文教案_[教案下载] ?教案名称:墙上的斑点高中语文教案 教案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高中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伍尔夫及意识流小说; 2.阅读小说,初步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征; 3.感知主人公意识流动的过程; 4.分析小说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伍尔夫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也成了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今天,我们来赏析她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看看意...
墙上的斑点高中语文教案_[教案下载]
墙上的斑点高中语文_[教案下载] ?教案名称:墙上的斑点高中语文教案 教案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高中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了解伍尔夫及意识流小说; 2.阅读小说,初步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征; 3.感知主人公意识流动的过程; 4.分析小说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伍尔夫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也成了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今天,我们来赏析她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看看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有什么不同。 二、简介伍尔夫及意识流小说 教师可以根据扩展资料中的相关内容来简介作者及意识流小说。重点可放在对意识流小说的介绍上。 三、初读小说,整体感知 揭示:这是一篇很奇特的小说。女主人公冬日平坐在壁炉前吸烟,透过烟雾,看到墙上的一个斑点。她反覆猜想着它是什么,于是无数“无意识的幻觉”像潮水一般“一哄而上”。它究竟是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此显示精神世界纷繁复杂的意识流动。作者一惯认为,艺术的任务不是再现客观世界,而是表现客观世界在人的心理意识中的反映,表现感情、感觉、联想、想像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艺术主张在这篇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再读小说,探究小说写法上的特点 教师让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片断,并加以分析,最后,在学生发言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归纳要点: 1(《墙上的斑点》通篇是内心独白。“我”看到墙上有一块黑色的“污迹”,意识就随之飘逸开去,后来发现,这一污迹原是一只蜗牛。这一斑点是蜗牛或别的什么,在小说中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客观事物“蜗牛”充当了“我”意识转向的契机,使得“我”把表面上那些互不相关的零碎的思绪连成一体。 2(“我”从看到船上有一斑点引发了一连串漫无边际的自由联想。想到人生无常,想到莎士比亚,想到收藏古物,想到树木生长,意识随意流动,最后才回到那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 第二课时 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对比 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回忆曾经阅读过的小说(以教材中的为主),并让学生对某一篇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进行分析,然后大家针对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间可让学生诵读相关段落。之后教师总结如下: 1.意识流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由作家出面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式,重在表现人物的各种意识流动的过程。它常常集中笔墨去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物的意识流动。《墙上的斑点》描写主人公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发的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剖析内心的奥秘,把探索的注意力凝聚在人物的灵魂世界。此外,意识流小说主张取消作品的故事情节,让人物自己直接展开自己的意识活动过程。在意识流小说里,即使是描绘环境、外貌、举止和性格,都不是作家从旁叙述,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回忆、体验、感知和想像表现出来。 2.自由联想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艺术特征。自由联想包括事实与梦幻、现实与回忆的相互交织,来回流动。意识流小说家直接从弗洛伊德那里吸取了“自由联想”的理论,把它们作为自己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一般正常的联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意识流小说家在运用自由联想时,却表现出意识流动的跳跃性、随意性和突兀多变、无规则的特点。《墙上的斑点》写主人公看到墙上的斑点,思绪就“一哄而上”,想到人生的无常,想到莎士比亚,想到收藏古物,想到树木生长,意识随意流动,最后才回到那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这一连串的“自由联想”展现了主人公头脑中意识流动的随意性、跳跃性。 3.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以及多层次结构是意识流小说的又一特点。传统小说的回忆倒叙,虽然也有将时序颠倒、打破时空界限的,但在具体“回忆”的那段时间,时序依然是正常有序的。意识流小说则不同,它们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时,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互相倒置,甚至互相渗透,而导致作品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多层次的结构,颇具立体感。意识流小说的“回忆”是大量的,而且常常是许多回忆互相冲击碰撞,用以显示人物意识活动的突兀变化。小说《墙上的斑点》中主人公的遐想,“斑点”成了主人公从一种思绪转向另一种思绪的中间媒介,从而使描述符合心理轨迹,使作品浑然一体,具有内在的和谐。 4.伍尔夫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强调“内心真实”。她认为“生活是一圈光晕,一个始终包围着我们意识的半透明层”,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刺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因此,视接近生活的本来面目为己任的作家,就会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他们的作品也就会“没有情节,没有喜剧,没有悲剧,没有已成俗套的爱情穿插或是最终结局”。她呼吁:“让我们在那万千微尘纷坠心田的时候,按照落下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搞出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不管表面看来多么互无关系,全不连贯)的痕迹吧。” 探究活动 从《墙上的斑点》看意识流小说的诗意美 研究提纲: (1)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2)《墙上的斑点》的语言美(诗性语言) (3)《墙上的斑点》的结构美(诗性结构) (4)《墙上的斑点》的想像美(诗意想像) (5)意识流小说中的诗意美集中体现在《墙上的斑点》中的“三美” 参读目: (1)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花城出版社1981年版。 (2)戴维?洛奇着,王峻岩等译《小说的艺术》,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3)金开诚《文艺心理学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4)伍尔夫着,刘炳善译《书和画像》,三联出版社1994年版。 (5)《弗吉尼亚?伍尔夫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试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命观 研究提纲: (1)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命观的基本内涵 (2)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命观的形成 (3)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看她的生命观 (4)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散文作品看她的生命观 (5)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命观对我们的启迪 参读书目: (1)伍厚凯《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的瞬间》,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伍尔夫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3)孔小炯译《伍尔夫随笔集》,海天出版社1996年版。 (4)黄梅、张耀东译《伍尔夫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5)《弗吉尼亚?伍尔夫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
本文档为【墙上的斑点高中语文教案_[教案下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