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超唯美婚纱照 冬季暖棚摄影

超唯美婚纱照 冬季暖棚摄影

2020-03-09 2页 doc 15KB 2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超唯美婚纱照 冬季暖棚摄影我们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变化。上世纪末,日本首先提出了“无形遗产”的概念,之后得到一些国家的附和,2003年,教科文组织出台了《保护人类口述及无形遗产代表作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作为相对于有形遗产的补充。 教科文组织也曾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Non-Physical Cultural Heritage)这一词汇,直至1992年才正式将所用的“非物质文化...
超唯美婚纱照 冬季暖棚摄影
我们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变化。上世纪末,日本首先提出了“无形遗产”的概念,之后得到一些国家的附和,2003年,教科文组织出台了《保护人类口述及无形遗产代表作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作为相对于有形遗产的补充。 教科文组织也曾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Non-Physical Cultural Heritage)这一词汇,直至1992年才正式将所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改为“无形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1993年6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草拟了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基本方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11月第29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遗产优秀作品”的决议。1998年4月27至5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委会第154次会议纪要指出,由于“oral(口头遗产)”和“intangible(无形遗产)”是不可分的,因此在以后的用词中,在“oral”的后面加上“intangible”的限定。 但这还是从字义上的不同理解,在遗产的实质是什么这个问题上,这个《无形遗产公约》一直受到很多国家和专家的质疑。如 意大利博物馆协会主席乔凡尼.皮纳(Giovanni Pinna)根据此定义将无形文化遗产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基于物质形式表现的。例如某一社区的传统文化方式、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仪式,传统社会模式,人们的文化活动场所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代表作”昆曲艺术、西西里岛提线木偶戏、摩洛哥加马俄夫纳文化广场和立陶宛的木制十字架工艺就属于这一类。这些遗产保持着属于他们社区(会)的文化或社会传统价值,并充满着生命活力。第二类是不需要以物质形式表现,例如:语言、记忆、口头传统(表演)、歌曲、和非曲谱传统音乐等。其中的一些已经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作”称号,例如.厄瓜多尔和秘鲁的扎帕拉语言和格鲁吉亚的复调歌唱法遗产。第三类无形遗产包括在构成有形遗产的文物之中,即文物所表达的象征和内涵意义。任何文物都有两维性质:它的物理外观,比如它的尺寸和形状,以及与之相关的内涵意义,它所衍生的与过去和现在的联系,它所表达的人类文明发展史等。有形文物没有其无形文化内涵,就不可能称之为“文物”。     蕉窗2010-06-30 09:04:15[回复] [删除] [举报] 按照这个分析,三类无形文化遗产中,有两类和物质有关。也就是说,他认为“无形遗产”包括“有形(物质)”和“无形(非物质)”。可以看作一件文物或一处遗址的两个方面。反过来则不成立,“物质”和“非物质”却不能被解释为一件文物或一处遗址的两个方面,“非物质”不能包括“有形遗产”,这就是区别。比如,文化遗产中的古建筑,必然是有形(建筑物)与无形(工艺技术)的紧密结合,共同构成“文物古迹”,单独把古建筑技术定义为“非物质遗产”,因为古建筑工艺技术是要通过特定的物质来表现的,如果离开特定的物质基础,这个“非物质遗产”所保护和研究的对象就成了无本之木,成了空洞之物! 奇怪的是,中国某些部门和专家在这个问题上,非常轻率地全盘照搬国际组织已经摒弃不用的名词“非物质文化遗产”(Non-Physical Cultural Heritage)。毫无创意,这还不是关键的问题所在。而是在认识论上出现了重大的误差,在保护文化遗产上走上了形而上学的路子,把文化遗产视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保护者也分成了两种人,一种是专门研究物质遗产的,一种是专门研究非物质遗产的。而且“非物质”遗产申报已经非常火爆,甚至影响到国际组织为中国打破国际规则(每次会议1国2项),一次就批准中国22个项目列入无形遗产名录。(2007) 看看最近的国际学术动态就明白,国际组织一次批准如此多的项目给中国,实际上是在“自我否定”——这个名录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再说一下加拿大魁北克200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6届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来自77个国家的853名代表通过了两个新宪章《关于文化线路的宪章》、《文化遗产地阐述与展示宪章》和一个宣言《关于保护遗产地精神的魁北克宣言》。     蕉窗2010-06-30 09:04:51[回复] [删除] [举报] 这个宣言被当今国际社会公认是促进全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创新思路和有效途径。遗产地精神被界定为有形(建筑物、遗址、景观、线路、可移动文物等)和无形因素(记忆、故事、文献、仪式、节日、传统知识、价值观、用色、气味等),也就是说给遗产地带来特殊意义、价值、情感和神秘色彩的物质和精神元素。遗产地精神,就是遗产地的生活、社会和精神特性,从而产生的多重价值。这些遗产地精神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虽然主要是传统的,但又是人类共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是具有多种认同感为特征的全球化的价值观。同时,遗产地作为人类传承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而要得到全人类的保护。 可从这个宣言清楚地看出,与将精神物质、无形有形剥离,认为二者相互对立的思路不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遗址认真思考着二者相互作用、彼此构建的多种形式。由此,我们还看到:当前国际发展趋势是:保护世界遗产,必须同时从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同时思考——这也正是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强调的——近十年更为关注的问题。 全文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出发,借用文化学,旅游学,城市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其特性,保护的原则,及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而提出在城市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方法和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中的保护和利用—以福州市为例 周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保护问题 论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 从活态保护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观的转变 以媒体对端午节的传播为例,从大众传媒传承社会遗产的功能,大众传媒的媒介特性特性能促进端午文化的传承,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端午节遗产传播的正负作用,以及端午节传播商业化程度过深的角度分析大众传媒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以及对今后传媒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建议。 大众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研究—以端午节的传播为例  楼圆玲
/
本文档为【超唯美婚纱照 冬季暖棚摄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