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018-07-31 39页 doc 75KB 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 道德与职业道德 1.1 .1道德的含义 1(P1 道德一词,在古代分开使用,“道”,最初的含义是指道路,如《诗经》中所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或学说。“德”即得,朱熹所说:“德者,得也。” 2(P1 “道德”二字合用,始于荀子《劝学》篇。 3(P1 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和道德教育活动等。 4(P1 在西方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摩里斯”...
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 道德与职业道德 1.1 .1道德的含义 1(P1 道德一词,在古代分开使用,“道”,最初的含义是指道路,如《诗经》中所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道理或学说。“德”即得,朱熹所说:“德者,得也。” 2(P1 “道德”二字合用,始于荀子《劝学》篇。 3(P1 在中国思想史上,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和道德教育活动等。 4(P1 在西方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摩里斯”(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引申为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 5(P2 道德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 (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2)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 (3)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 (4)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1.2道德的本质 6(P2 关于道德本质的中外说法: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神的启示;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是人心所固有的善良或邪恶的意志。 ?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 ?孟子:“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物质生活水平决定的。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在《管子。牧民》中说道: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7(P2 马克思伦理学认为(道德本质):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作用 ?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8(P3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起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道德的内容;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决定这道德的变化 9(P3 不同道德体系的对立与斗争,也是由经济关系的内在矛盾决定的。 10(P3 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必定是该社会经济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那个阶级的道德。 11(P4马克思主义在强调道德具有阶级性的同时,并不否认道德具有超越阶级的共同性 12(P4 与政治、法律等规范体系相比,道德规范的特殊性: 1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13(P5 科学以真假掌握现实世界,艺术以美丑掌握现实世界,道德则通过价值方式掌握现实世界。 14(P5 道德作为一种实践精神,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目的性。目的性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特征,也是道德成为实践精神的主要依据 15(P5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 ?道德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 ?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1.1.3道德的特点与社会作用 16(P6 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 17(P7道德的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是伦理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决定论”“道德无用论” 18(P7“道德决定论”也叫“道德万能论”,过分夸大道德的社会作用,认为道德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 (P7“道德无用论”或“非道德主义”完全否认道德的社会作用,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尼采 19 20(P7 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道德有助于巩固其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 2)道德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 3)道德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21(P8剥削阶级在上升时期,其其道德在反对旧制度的斗争中起着进步作用, 1.1.4道德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22(P8道德的起源观点:神启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客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神的意志。西汉的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在西方,中世纪宗教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上帝的启示” 本性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本性。孟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萌芽。 P9感性欲望论——旧唯物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欲望。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观点。 23(P9人类最初的道德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 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 ?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 24(P10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道德类型。 25(P10原始社会道德的特点(基本原则):?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在道德内容上具有简朴性,在调 2 节范围上存在狭隘性。 (P11奴隶社会道德的特征(基本原则): 26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关系,是奴隶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 ?在道德内容上日益复杂,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始社会有很大的进步: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独立成分;?道德从一般的社会风俗中独立出来 ?道德与法律明显区分开来。? 道德从混沌的社会意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具有确切道德意义的概念和观点。 ?道德调节的范围日益扩大 27(P11维护或反对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 28(P11在奴隶社会,形成了以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和绝对屈从为基本原则的道德关系。 29(P11奴隶社会的道德比原始社会有很大的进步: ?成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独立成分; ?道德与法律明显区分开来; ?道德从混沌的社会意识中独立出来,形成具有确切道德意义的概念和观点 30(P12封建道德最基本的基本原则: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 31(P12封建社会道德,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宗教化、伦理化、神秘化 (P12 封建道德进一步发展了歧视妇女的内容,提出“三从”“四德” 32 33(P13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特有的内容: ?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它最基本的原则。 ? 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主要的道德规范。 ? 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意识。 34(P13社会主义道德的含义:所谓社会主义道德,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在社会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体系。 35(P13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 36(P1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概括为一个核心、一个原则、五个基本要求、三个道德领域和一个总目的。 37(P14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 ?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 ?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38(P14 “道德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该说法是错误的。(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1.2.1职业道德的特征 3 39(P15职业道德的含义: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40(P15职业道德的特色表现在: ?职业道德在内容上,具有职业性——职业道德的首要特征 ?职业道德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具体性 ?职业道德在调节范围上具有有限性 ?职业道德在功能上具有适用性 1.2.2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41(P16职业道德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 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 ? 职业活动的出现,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42(P16职业道德的发展历史: ?职业道德在原始社会萌芽 P17 ?职业道德在奴隶社会形成。形成的三种方式:(1)代表人物的身体力行(2)约定俗成的过程(3) 归纳总结,逐渐建立起为本行业从业人员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 职业道德在封建社会发展。分:官德、商德、医德、师德 ? P18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两个基本判断:在广度上,职业道德在内容和形式上得到较大 发展。形成体系。社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上千种职业;职业道德在深度上日益注重人的价 值 42. P17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西方最早的医界职业道德文献。 43. P18职业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发展。随着职业道德种类、内容等方面的丰富发展,对职业道德的理论研 究也日益广泛开展起来,职业道德的种类更多了,每一种职业道德的内容也趋于完善。这样,职业道德已 渐渐开始开展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道德体系。 1.2.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44. P19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 内容: ?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 诚实守信 ? 办事公道 ? 服务群众 ? 奉献社会 45. P20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4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概述 2.1.1教师职业的产生 1(P22教师职业的产生:?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脑体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2. P22远古时代,一些氏族部落的首领,富有经验的老人和妇女,他们的从教活动是教师职业的萌芽。 3. P22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靠口传身教。 4. P23当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后,脑力劳动就成了剥削者的特权。 2.1.2教师职业的发展 5. P23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教育开始出现,教师职业随之产生。 6. P23奴隶社会出现“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 2(P24奴隶社会产生专门化的教育形式:学校教育——奴隶社会官学的教师都是由官吏兼任的,官即师,师即官,“吏师合一” 3(P24我国私人讲学之风发端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家、墨家两大学派创立的。 4(P24孔子为了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在中国第一个办起了“私学”。这样,在中国和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以教为业并以此谋生的教师和教师职业。 5(儒家私学以孔子为最盛,孔子第一个办起了“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墨家私学以墨子为首,灌输的思想。 6(P24汉代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两类。 7(P24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体系最完备的历史时期。官学体系分中央学和地方学两大体系。 8(P25 1794年,法国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9世纪末。 9(P251902年张骞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我国第一所私办的和独立的师范学校 10(P26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各行各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已是举世公认的真理。人们清楚的认识到: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经济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2.2.1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 11(P27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所谓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12(P27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1)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2)维护和推动社会发展(3)促进人类自我完善 13(P28促进人类自我完善表现在:(1)影响人的灵魂(2)开发人的智力资源(3)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人 14(P29喜欢模仿教师称为“向师性”——是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15(P29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16(P30 1983年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17(P30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克服市场经济消极影响的需要 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中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会诱发人的私欲,损害18(P30 他人和社会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 19(P31如何引导教师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 ?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20(P31个人利益最大化产生的三大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21(P31反映市场经济道德秩序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四点:公平竞争(第一位的)、诚实守信、互惠互利、自由竞争 2.3.1教师职业理想 22(P32教师职业道德的道德四个基本构成: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作风、教师职业技能 23(P32如何才能确立和实现教师的职业理想:(1)对教育的意义和地位要有深刻的理解(2)对教育的内在规律有正确的把握(3)对教育的具体工作要有热爱之情和献身精神 24(P32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对学生家长负责 ? 对社会负责 25(P32教师职业责任的方面:? 对学生负责 ? 26(P33教师职业作风的含义:所谓职业作风,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 27(P33教师应该树立那些优良职业作风,?实事求是,坚持真理 ? 工作积极,认真负责 ? 平等待人,团结互助 28(P34教师职业技能含义:所谓教师职业技能,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29(P34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钻研业务知识 ?掌握教育规律 ? 具备管理能力 ?勇于实践创新2.4.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30(P34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2)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4)教师职业劳动的长周期性。 3 31(P37 教师的劳动产品----即学生——未来社会的建设人才。 32(P34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表现在: ?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 ?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 33(P35学生的“向师性”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特征。(判断)就是到了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学生依然存在这种慕师、崇师心理,不少学生正是由于受到所崇敬的教师的影响,而决定自己的志向的。 34(P35不少学生正式由于受到所崇敬的教师的影响,而决定自己的志向——“向师性” 35(P36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育人。 6 36(P3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道德意识的自觉性;2)道德行为的示范性;3)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观念、想法及态度等思想意识方面的总称 37(P37 38(P37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更加广泛、深刻、久远的特点。所谓广泛,就是没有不受影响的;所谓深刻,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心灵的撞击;所谓久远,指教师道德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精神风貌,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39(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40(P39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1)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最重要)( 2)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4)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41(P39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42(P40如何调节教师与教师关系,?正确对待持不同教育观点的同事 ?正确对待优秀教师 ?正确对待新老教师 ?所有教师都应当为教育好学生这一共同目标通力合作,求同存异,相互配合,共同提高。 43(P40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 ? 师通过学生影响社会 ? 教师通过亲自参加社会生活影响社会 ? 教师的个人品质影响家庭、亲友、邻里 43. P41 对教师的激励的激励作用:教师道德的价值还表现为它能激励教师忠于职守、认真执教。 教师道德的崇高性,决定了教师道德规范时时激励广大教师不畏辛苦,为教育事业自觉献身。 就职业道德情感而言,主要是指教师应当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深厚的职业道德。 就职业道德信念和职业道德意志而言,主要是指教师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神圣而崇高的,矢志不渝地献身教育事业。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P43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统领、灵魂、根本的地位 2(P4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教师职业道德全局和贯穿教师职业道德始终的准则,是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指导和依据 。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确立依据 3.1.1 3(P4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统领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4(P43确立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时必须依据以下三个因素:(1)一般的社会道德原则(2)一般的教育原则(3)以人为本的原则 5(P44教师职业道德应提倡和遵循的原则: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其中,人道主义原则居于基础层次,教书育人原则居于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次,全面发展原则居于最高层次。 3.1.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7 6(P4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和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起定向作用 ? 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起指导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起评判作用 3.2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7(P45教育人道主义被确立为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就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渗透于教育过程的一切相互关系中,使之具有广泛的约束力和普遍的导向性。 8(P45教育人道主义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具有人道主义的情怀,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关心爱护对方的切身利益与生存发展。 9(P45人道主义的本义:首先是一种道德伦理原则,它是针对非人道、非人性而言的。作为一种道德精神,人道主义坚持以“人”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在价值领域里确立了“人是目的”这一根本的道德原则。他主张以“人就是人”的眼光来看待人和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 10(P46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11(P46人道主义原则的演进过程(发展阶段):(1)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人文主义”(2)17-18世纪,为适应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进一步发展了人道主义思想——“人性主义”(3)19世 主义” 纪空想社会主义或曰伦理社会主义——“人本 12(P47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含义: 确认人的主体性地位,肯定个体的独立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 13(P47从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来看,人道主义思想不是日益萎缩,而是日益发展。当今世界,人道主义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3.2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14(P47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所应遵循的最一般、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包含以下内容: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判断)没有 理解人 (P48有人觉得人道主义与市场经济是无法统一的,因为市场经济讲的是竞争,而人道主义讲的是互爱,二者15 大相径庭——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非完全对立 16(P49从历史过程来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伴随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的兴起而出现的。 17(P49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确立: (1)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卢梭,遵循儿童的天性实施“自然教育”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兴起“新教育运动”,重视儿童自身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及其创造活动,其中也充满了教育人道主义精神( 3)二战后,以马斯洛、罗杰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主张学校教育就是自我实现、完美人性的形成以及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阶段。 8 18(P49教育人道主义确立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其客观的依据: ?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要求 ?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 ? 从教育的社会功能上讲,要是人类社会沿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9(P50一些学者大力提倡人道主义教育,他们向社会呼吁:对人们除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外,还要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教育 20(P50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趋势的背景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下,倡导人道主义教育是对人的问题的深切关注。 21(P50所谓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22(P50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内容: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23(P50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教师还要把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贯彻到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中。 24(P51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所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没有同情”反映了人道主义原则 3.3教书育人原则 25(P52关于教书育人的描述:(1)教书育人是对教师是这一称谓的最简洁、最准确的解释 (2)能否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最重要标志 (3)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5)教书育人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核心本质 26(P53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体现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27(P53我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 (P53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的要求,是因为: 28 29(P54所谓教书育人就是:(1)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2)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3)并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30(P54教书和育人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书育人原则,必须反对三种倾向:一是“分家论”,二是“自发论”,三是“代替论”。 31(P54分家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有人认为任课教师可以只管教业务不管其他,只要上好自己这科的课程就行了,育人是德育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事 32(P55自发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混淆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认为教书就是育人,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本身就是育人,“只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是到达了育人的目的”、“自己传授了知识,就自然而然的完成了 9 育人的任务” (P55代替论——用育人代替教学,教师往往强调了学习的人生意义和知识的价值,却不注重把这种知识本身33 的内容讲清,把一门系统的学科知识的讲授变成了纯政治性的说教或空谈。 34(P56怎样贯彻教育育人的原则(教书育人原则的实施要求): (1)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 (2)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 (3)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当中 (4)把育人拓展到课外 (5)把育人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 (6)形成全员育人局面 35(P57课外教学又称“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是“第三课堂” 3.4全面发展原则 36(P59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教育方针的核心和教育的目的,也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列宁曾指出,建立社会主义是为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指的是人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个人素质能力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能力的统一发展 全面发展的三层含义:(1)人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2)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3)强调个人素质能力与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能力的统一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几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起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4.3全面发展原则的实施要求 37(P61所谓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发展原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要致力于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8(P61教师如何贯彻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原则的实施要求): (1)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 (2)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面教育 (3)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4)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全面发展的应有之意 ?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9(P61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教育的远期目标(共产主义的教育理想和目标);全 10 体学生全面地得到各不相同的发展——中期目标(社会主义教育理想和目标);全体学生全面地得到基本发展,在此 基础上各自得到不同的个性发展,——近期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理想和目标) 40(P62在高校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专业化的倾向:(1)知识狭窄化(2)能力片面化(3)情趣单一化 41(P63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全面教育也称通识教育。 42(P63全面教育的内容是由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来决定的。主要包括:体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智力教育、情感教育、社会劳动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六个方面。 43(P63教师在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P6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2(P6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体现、展开和具体化。 4.1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3(P65教师正确对待职业的行为规范:爱岗敬业,依法执教。 P65梁启超认为,“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是中国传统职业道德的两大准则 4( 5(P66爱岗敬业、依法执教处于基础地位,是履行其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 6(P66教师爱岗敬业的必要性:P66 7(P66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社会和民族的未来。 8(P66陶行知“教育者应高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卢梭“一个好的教师应具备的品质:他绝不能做一个可以出卖的人。有些事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了教育工作在本质上是成人之美的事业,没有牺牲奉献之心,就无法进行好这项工作 9(P67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 首先,以敬爱之心从业。热爱教育工作,一要畏业,即对教师职业有一种敬畏感。敬业精神始于畏业。二要爱业。三要乐业。四要创业 其次,以责任之心从业。一要安于平凡。二要淡泊名利。三要讲究职业良心 最后,以认真之心从业。 10(P67敬业是一个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地原动力 11(P68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 12(教师依法执教的必要性:P68 13(P69教师依法执教的具体要求:首先,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其次,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最后,教育学生懂法守法。 14(P70教师违反法律和法规的行为:(1)采取野蛮的教育,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2)教师对学生辱 11 骂、讽刺、挖苦(3)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4)教师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4.2热爱学生 教学相长 15(P70师生关系的定义:即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人际关系。 16(P70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17(P70师生关系的特点:1)关系上的特殊性;2)角色上的差异性;3)人格上的平等性;4)情感影响上的相互性。 18(P71师生心理相容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 19(P71教师以爱对待学生,学生则对教师产生好感,也以爱对待教师,这种爱称为“爱的回流”,这种回流又会激起教师对学生新的爱 20(P72师生关系的教育意义:(1)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可塑性(2)师生关系影响信息的传递(3)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心理(40)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 21(P73所谓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是指教师对学生持有超出一般情意的崇高感情,深切地关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22(P73把热爱学生、教学相长作为调节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 23(P73热爱学生是爱人民、爱祖国和人道主义的道德标准在教育工作中的直接贯彻和具体要求,而且它还是教育工作本身的内在要求,是教育规律的要求。 24(P73热爱学生既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又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25(P74师爱的教育意义:首先,师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其次,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26(P74师爱的自身特点:目的性、广泛性、科学性 27(P75“罗森塔尔效应”实质上是师爱效应。给我们的启迪: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期望,是激励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学生深切的爱、诲人不倦的教导,会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28(P75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1)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2)教师要热爱所有学生;3)严格要求学生。 29(P75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爱、严而有格、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是: 30(P75反映教学相长两种理解的 A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相互促进,在教育中促进学习,在学习中促进教学。 B教师与学生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31(P75韩愈《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先哲的经典精辟地阐明了师生切磋,教学相长和能者为师的教学原则。 32(P76教学相长的教育意义:P76 33(P76教学相长的具体要求: 首先,教师应该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其次,向学生学习。最后,换位思考。 34(P76教师在师生关系和教育活动中和角色不是领导,不是权威,不是慈父,而应当是朋友、助手和导师。 12 4.3严谨治学,博学多才 78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严谨治学,博学多才。 35(P 36(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P78 37(P79科学发展到今天,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一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二是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三是科学综合化趋势加强。 38(P79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现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 39(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 40(P79夸美纽斯“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的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的云,无水的源,无光的灯,因而空洞无物”——教师要博学多才 41(P80严谨治学是教师在提高业务水平方面应当遵循的准则 42(P80严谨治学的教育意义:首先,治学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经。其次,治学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智德” 43(P80治学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治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知识的研究,二是对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的研究。 80所谓智德,是指教师在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上,在追求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如尚44(P 知爱智、好学穷理、勤思明辨、进取创新、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等。 45(P80严谨治学的具体要求:一是端正治学认识;二是树立优良学风;三是刻苦钻研业务;四是强化教育能力;五是处理好教学与治学的关系 46(教师在治学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一是热爱学术,追求真理;二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三是学术自由,民主平等;四是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五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47(学术腐败现象体现在:A学术研究功利化B学术评价非理性化C泡沫学术 48(P81学风,即治学方面的风气,它包括治学的态度、风格和方法等内容。 49(P81教师树立优良学风,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求实。二是要勤奋刻苦。三是要虚心踏实。四是要科学严谨。 50(P81相关概念; 认真、求实、勤奋、虚心、科学、严谨 P81 51(P81教学能力是教育能力的核心。 52(P81教师教育能力体现在:A教学能力是教育能力的核心B思想工作能力C组织管理能力D教育科研能力 53(P82教学与治学关系是:A围绕教学搞科研B以教学为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54(P82博学多才的教育意义:首先,博学多才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P82 其次,博学多才是教师承担其职责的重要保障。 55(P82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的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出最重要的来讲”——博学多才 13 56(P83未来教师的职责表现在:一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二是未来的设计者;三是智力资源的开发者。 83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A一般文化知识B学科专业知识C教育专业知识 57(P 58(P83博学多才的具体要求:一是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二是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三是精深的教育专业知识 59(P84教师的能力主要包括智力、专业能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 60(P84智力,主要是有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等基本因素构成。 61(P84专业能力是指为了顺利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碧血具备的一些能力的综合。对教师来说,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教育能力。 4.4关心集体 团结协作 62(P84教师正确处理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63(P84所谓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以教育事业为重,热爱和关心教师集体,教师与教师之间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64(P85马卡连柯说“如果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远比十个各随己愿的单独行动的优秀教师要好的多”——教师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这句话反映的是关心集体、团结协作视角与劳动的必然要求) :热爱教师集体,维护集体利益;严格遵守集体纪律;珍惜集体荣誉;自觉维护教师65(P87教师关心集体的方面 集体的团结 66(P85集体主义是调整人与人、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指导原则。 67(P88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二重性(特点):A协调性B矛盾性C一致性是本质的、主要的,协调性是教师之间关系的主要特点 68(P88教师之间的矛盾冲突原因有哪些:A教育劳动的独立性、个体性B教师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和学术观点的差异 C学生评价的差异 D学校管理引起教师利益冲突 E“文人相轻”使教师产生矛盾 69(P88教师尊重和关心每个同事表现在哪些方面:P88 70(P89教师善于合作,共同进取表现在哪些方面:P89 71(P88读书人往往自视清高,形成门户之见,相互排斥,相互轻视,这就是所谓的“文人相轻”。 72(如何克服文人相轻:P90 4.5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73(P90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思想的人。 74(P90 “师表”一词的出现是在汉朝。第一次将“师表”二字连用的是司马迁。 75(P90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76(P91所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称为学习的表率和可效法的榜样。 14 77(P9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教育劳动的特点、教师担负的特殊使命和教育工作规律所决定的。 78(P9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劳动的特定要求反映在: ?教育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 师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79(P9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肩负的特殊使命所决定的 80(P9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 ?教学业务方面的要求 ? 时代风貌方面的要求 ?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 81(P92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A 要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B 要有崇高的人生理想 C 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 82(P92教学业务方面的要求:A 认真备课,做到一丝不苟 B 科学施教,做到兢兢业业 C 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甘于奉献。 83(P93教师时代风貌要求:A开拓进取,做一个开拓型教师 B艰苦奋斗,做一个事业型教师 C 勇于创新,做一个创造型教师 84(P93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1)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2)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 3)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4)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 85(P93风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86(P93教师的风度仪表是其内心世界的表露,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87(P95教师职业道德的五大规范:爱岗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教学相长;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1(P97广义上讲,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反映和概括有关教师道德现象的各种基本概念 2(P97从狭义上说,所谓教师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根本要求,并作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概念。 5.1教师职业义务 3(P98从词义上看,义务是指面对利害,道德主体应该做到的事情 4(P98朱熹说:“义之为义,只是一个宜字”——要尽义务,重点是尽义务的方式 5(P98所谓道德义务:就是个人对社会、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 6(P98道德义务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对社会的义务,即个人对民族、国家、阶级、政党等所负的道德责任;一类是个人对他人的义务,即个人对家人、朋友、同事等他人所负的责任。 7(P98道德义务是怎样产生的,P98。 8(P99教师职业义务的含义:教师职业义务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活动时对社会和他人应承担的责任。 9(P99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义务,就表现在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职业活动中,对国家、社会、学生及其家长、教师集体等承担一定的责任,履行一定的职责,其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中 15 高级专门人才 (P99履行教师职业义务的特点:A履行教师职业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B履行教师职业义务,教师在10 动机上不企求相应的回报C教师职业义务,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11(P99教师职业义务的作用:?正确的职业义务观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巨大鞭策力量 ?正确的职业义务观可以调整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 确的职业义务观可以促使教师自觉培养高尚的教师道德。 12(P100教师职业义务感的培养:?提高职业义务认知水平 ? 提高教育事业意识水平 ? 提高职业义务向职业良心的转化水平。 13(P101教师的权威有两类:一类是“制度权威”,来源于社会认可,基本上是一个常数;一类是“实际权威”,来自于学生的认可,因教师的职业能力不同而不同。 14(P101教师义务的认知也就应当包括教师应当依据学生的发展阶段确定履行义务的合适方式 15(P101实现教育道德义务向教育良心的转化的实质,就是要达成真正的教师道德义务 践行上的主体自由 5.2教师职业良心 16(P102良心是隐藏于内心深处的职责;义务是摆在社会关系当中的一种责任 17(P102良心是蕴含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活动。如果说义务是自觉意识到的道德责任,那么,良心就是对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 18(P102职业良心区别于职业义务的明显特征,在于义务具有道德他律的性质,而良心是一种道德自律,是存在于主体内心的道德信念。 19(所P102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20(P102教师的职业良心的内容:四个方面: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21(P103恪尽职守实际上就是一种工作责任和纪律的要求。 22(P103自觉工作的要求是由教育劳动的特点决定的。 23(P103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24P103团结执教也是教师良心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25(P103教师良心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有这样两个主要特点:层次性高、教育性强。 26(P104所谓教育性强是指教师职业良心的榜样作用合判断教育良心的最终标准是看良心是否真正符合教育事业的要求 27(P104检验教师职业良心的最终标准是看良心所做的判断是否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28(P104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有两个方面的内涵: ?整体意义上的职业良心是如何形成的(它是社会生活、教育工作中道德关系的反映等等) ?教师个人是如何形成自己的职业良心的 29(P104教师职业良心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 16 A正义较多、道德水平较高的社会 同侪群体对个体教育良心的形成作用更为直接 B教师的 C教育对象也会以舆论的形式参与教师良心的修养 30(P105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A在教师做出某种职业行为之前选择自己的行为(行为前的选择作用)。 B在教师职业行为的进行过程中,教师职业良心能够起到监督作用(行为中的监督作用)。 C在教师做出职业行为之后,教师职业良心能够对教师行为的后果做出评价(行为之后的评价作用)。 31(P106教师职业良心的培育:? 要有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 要具有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之情 ? 要有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 32(P106知耻心、自尊心、自爱心是培养和增强教师职业良心的关键。 5.3教师职业荣誉 33(P107教师职业荣誉,是指教师在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34(P107各种道德关系的高度概括和自觉反应,就是教师职业荣誉的实质所在 35(P107教师职业荣誉的本质 (P108教师职业荣誉主要表现在:A教师以培育人才为己任 B教师以“桃李满天下”而自豪 36 C教师以“人梯”“红烛”而自赏 37(P109教师职业荣誉的作用:推动作用;自我评价作用;激励作用; 38(P110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荣誉观必须做到: A处理好义务与荣誉的关系,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个人的自尊 B处理好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的关系,在集体中感受尊严和自豪 C处理好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划清荣誉与虚荣的界限 39(P111教师当然而且应该关心自己的荣誉。个人关心自己的荣誉本质上是关心社会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价值评价,这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经过程 (40P111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两者发生冲突时,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要勇于放弃个人利益 41(P112虚荣是自我对于错误和失败的粉饰和炫耀,是荣誉向耻辱转化的中介,它以个人主义为基础,是个人荣誉感在内心的畸形反映 5.4教师职业幸福 42(P113幸福是人们按照自己的尺度来衡量的,是人们依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评价的,所以有主观性;但幸福又是通过对不同生活状况的比较才能判断出来,所以它又具有相对性和客观性 43(P113幸福是人们相对满意的一种生活状态和感受;同时,这种状态又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年龄阶段,人们的幸福又有区别,即幸福又受一定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具有时代性和社会历史性。 44(P113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大致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 17 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七个层次。 (P113对于一个人来说,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发展需要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45 46(P113对于一个人来说,树立与社会价值相一致、为大众所认可的幸福观是获得幸福的必要前提 47(P113幸福就是合理的、个人意向上追求的、理性与情感评价上满意的生活行为状态 48(P113教师的幸福理应是一种高层次的幸福。 49(P114教师的幸福应具备以下三方面内涵:物质和精神相统一;享受和劳动创造相统一;自我实现和真诚奉献相统一。 50(P115教师职业幸福的特点是:A教师职业幸福的精神性B教师职业幸福的关系性C教师职业幸福的集体性D教师职业幸福的无限性 51(P115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具存,兄弟无敌,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体现了教师职业幸福的精神性 52(P116给予性与被给予性——教师职业幸福的关系性 53(P116教师职业幸福的无限性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 54(P116教师职业幸福的关系性这一特征的表现:其一,学校教育中教师的使命是给予而非索取。其二,教育劳动的成果必须建立在交流之上,必须通过对方才能肯定自身——教师的幸福是被给予的。 (P117教师职业幸福的作用:?教师职业幸福有利于教师巩固自己的道德理想 55 ? 教师职业幸福有利于教师形成高尚的情操。 , 教师职业幸福有利于推动教师创造性地工作。 56(P118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 ? 实现职业幸福,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这一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背景性知识 和条件性知识三类: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教科目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性知识实际上是教师应有的 综合性的文化涵养;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包括对教学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对教育对 象的了解等等。 ? 实现职业幸福,教师应该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 ? 实现职业幸福,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审美素质。 57(P118在我国,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已经渐渐不是最主要的问题。相关研究也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不存在统计上的高相关。 58(P118制约教师成功的知识瓶颈主要是文化性(背景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它应当是“心理学化”“文化化”“生活化”的知识 59(P118幸福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种对主体自由的审美能力。幸福感就是一种美感。缺乏美感的人也一定缺乏幸福感 5.5教师职业公正 60(P119公正一直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的道德法规,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伦理学不断探究的一个核 18 心概念 (P119伦理学上的公正,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办事情,这个说法是对的。 61 62(P119所谓教师职业公正,就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能做到坚持原则、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处理各种事务。 63(P119教师职业公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根据平等原则处事和待人接物,处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内心深处逐渐形成了公正这样一种道德意识和道德信念。 64(P120教师职业公正的首要特点就是教育性。教育性主要有两条:一是教师的公正行为的教育示范性;二是教师公正所调整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或以师生关系为基础的其他关系,体现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劳动的特点之一是教育者与教育手段的同一性。 65(P120教师职业公正的特点:教育性、实质性、自觉性 66(P120教师职业公正实施的实质性,是说教师公正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着眼于实际或实质意义上的公正而不完全拘泥于形式上的公正。 67(P120教师职业公正主体的自觉性: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活动,另一方面是因为现代教师都是经过职业上的专门训练的。 68(P120教育活动自觉性的重要标志,是教师对自己职业道德及其重要性的了解。 (P121除了教育主体的自觉性之外,教师职业公正的自觉还表现在教育事业本身的正向价值属性。 69 70(P121教师职业公正的内容:教师的对己性公正;教师的同侪性公正;教师的对象性公正。 71(P121教师职业公正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公正。 72(P121教师职业公正,实际上就是要在以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处理上实现某种中度 73(P121亚里士多德曾经将公正视为一种人际关系的“中度”。 74(P122教师对学生的对象性公正应做到: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长善救失,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75(P122所谓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指的主要是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做标准处理师生关系,应当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76(P122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就是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又不能允许有特殊学生的存在 77(P123面向全体、点面结合,是指教师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育中都要做到教育公正 78(P123教育公正既包括教师对他者的公正,也包括他者对教师的公正(对教师的公正) 79(P123教师职业公正的作用:?有利于良好教育环境的形成。 ?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 ? 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 80(P124上海师范大学曾有一次对学生的调查,“公正”是“教师工作重要的职业品质”,“偏私和不公正”是“最不能原谅的教师品质缺陷”。 19 81(P125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起点。 (P125教师的公正修养:(教师怎样增强自己的公正修养)?提高人生修养 82 ?提高教育素养 ? 做到惩罚公正 ? 做到公正与仁慈的结合。 83(P126再公正的惩罚仍然对学生造成身心上的一定伤害,因此需要有相应的来补救,所以教师的公正必须与教师的仁慈相结合。 84(P126现代教师进行自身修养的核心,是形成教育活动中所必需的正义感再公正的惩罚仍然会对学生造成身心上的一定的伤害,因而就需要有相应的措施来补救,所以教师的公正必须与教师的仁慈相结合 第六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6.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1(P128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构成了教师道德规范体系。 2(道德修养的含义 P129 3(P129所谓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 4(P130教师道德修养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有自觉性;二是具有持久性;三是具有实践性。 (P13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不断地解决道德必然性与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 5 6(P130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解决以下矛盾: A道德必然性和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个人选择能力的提高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B新道德与旧道德之间的矛盾,旧道德是指与旧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丧失其历史必然性的道德 C道德理性与情欲的矛盾 7(P132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认为,人性是后天的、历史的、可变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P133 9(人性善恶的可变性才使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成为必要和可能 P133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在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10( 1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可能性:P133 12(P13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A理论学习的方法B实践锻炼的方法C慎独的方法 1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中理论学习的方法的内容:P134 1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实践锻炼的方法加强方面:P135 15(P135所谓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16(P136出题:慎独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标准和方法。不要选规范,可选境界。 17(P136师德重在“慎独”,教师必须在“隐”“恒”“微”上下功夫,“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良好的操守 20 6.2教师职业道德内化 P137只有实现了教师道德内化,才能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 18( 19(P137通过教师道德的内化,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才成为教师的内在道德需求 20(P137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 21(P138教师道德内化的规范作用:教师道德内化使教师道德由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教师道德品质,并由此成为教师道德行为及其选择的内在依据;也正是通过教师道德内化,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才成为教师的内在道德需要。 22(P138教师道德内化的三个阶段:(1)服从阶段——教师道德发展水平处于他律阶段,教师尚没有获得道德自由;(2)同化阶段——教师道德水平处于他律和自律阶段,教师已经部分获得了道德自由;(3)内化阶段——教师道德已经完成了基本内化的过程,达到了自律水平,教师获得了道德上的自律。 23(P139教师道德内化的程度并不与教龄的长短成正比,而是与个人的道德修养的程度成正比。 24(P139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的含义: ?道德选择是伦理的本质特征,道德行为选择,反映了道德的本质和特点 ?所谓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在面对两个以上的道德行动时,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愿自觉地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动方案的过程。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在本质上是一个道德价值判断和取舍的过程。 ?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一个自主的道德活动。自主性表明,选择是教师主体独立地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愿望作出的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教师道德行为主体意志的体现。 ?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必须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才具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25(P140价值冲突表现在教师身上,是教师承担的多种道德义务之间的冲突 26(P140教师价值冲突的几种形式: A由于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教师内心的矛盾(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按教学大纲教 学,教师面对困难学生面对教学进度做一些调整) B教师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一个普通教师背提拔当领导后,社会对他的道德要求据不仅仅是忠于职守) C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教师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角色不同义务,形成义务间的冲突。 27(P141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选择的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功利主义原则;精神价值原则 28(P141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也是教师进行行为选择的基本原则。 29(P141教师在道德行为选择中,立足于精神价值的创造是其根本的特点 6.3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30(P143所谓道德品质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 21 31(P143道德品质:(1)道德品质是道德关系的体现。(2)道德品质是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内化。(3)道德品 )道德品质质是主体自觉意志的凝结。(4)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5)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6是行为整体的稳定特征。 32(P145亚里士多德说:“但是德性则由于先做一个一个的简单行为,而后形成的,这和技艺的获得一样。当我们学过一种技艺时,我们愿意去作这种技艺,于是去做”——反映了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 33(P146教师道德品质的构成有六个最基本的要素,这就是教师道德认识(知)、教师道德情感(情)、教师道德意志(意)、教师道德信念(信)、教师道德行为(行)和教师道德习惯(习)。 34(P146出题:“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德品质是行为整体的稳定特征。 35(P146教师道德认识的三个基本方面:一是认识教师道德关系;二是认识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三是认识教育教学的规律。P146 36(P148教师道德情感是基于一定道德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师在道德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形成的,以“爱”为基本特征的道德情感。 37(P148爱学生是教师道德情感的核心。 38(教师道德情感的相关知识:P148 P149师爱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爱的效应” 39( 40(P149所谓教师道德意志,是教师在职业道德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超越自我的坚强毅力和精神 41(教师道德意志的表现方面:P149 42(P150教师道德信念更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在教师道德品质中居于主导地位 43(P150教师道德信念是教师道德进步中的灯塔,它内在地规定着教师道德发展的方向 44(P150教师道德信念深化了道德品质,使道德品质呈现出稳定性、一贯性、持久性的特征。 45(P151教师道德行为是教师在一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支配之下所采取的具有直接现实性的行动,是衡量一个教师品质优劣、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志。 46(P151道德习惯是构成道德品质的最终环节。道德习惯的形成,标志这道德品质的形成 47(P151道德认识是整个道德品质发展的前提,道德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都是在一定的道德认识的指导下形成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则是整个道德品质结构中的精神支柱。 48(P15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拓进取、公道正派、廉洁自律,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 49(P155这就要求教师在“道“和”利“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舍”利“取”道‘,做出以自我牺牲为前提的道德选择。 22
/
本文档为【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