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抗战时期惠州女孩子常玩的游戏

2017-09-01 6页 doc 18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68482

暂无简介

举报
抗战时期惠州女孩子常玩的游戏抗战时期惠州女孩子常玩的游戏 ◎ 杨维俭 在2012年12月发行的《惠城文史》第二十五辑中,曾发表拙作“抗战时期惠州少年儿童的自制玩具”一文,内容是指当年最受男孩子们欢迎和喜爱的多种游戏项目。今意犹未尽,续写本文作为前者的姐妹篇,现分述如下: 一、找中指 找中指游戏是当年五六岁的小女孩最喜欢玩的一项,其玩法是几个小女孩围坐在一起,先由其中一人将左手(或右手)的5个手指合拢起来,并将其顺序调乱,接着用另一只手把它紧紧握着,仅露出5个指尖,然后由另一女孩来找寻其中那一个是中指。在5个指头中,大拇指和小指其形状比较悬殊,容易...
抗战时期惠州女孩子常玩的游戏
抗战时期惠州女孩子常玩的游戏 ◎ 杨维俭 在2012年12月发行的《惠城文史》第二十五辑中,曾发拙作“抗战时期惠州少年儿童的自制玩具”一文,内容是指当年最受男孩子们欢迎和喜爱的多种游戏项目。今意犹未尽,续写本文作为前者的姐妹篇,现分述如下: 一、找中指 找中指游戏是当年五六岁的小女孩最喜欢玩的一项,其玩法是几个小女孩围坐在一起,先由其中一人将左手(或右手)的5个手指合拢起来,并将其顺序调乱,接着用另一只手把它紧紧握着,仅露出5个指尖,然后由另一女孩来找寻其中那一个是中指。在5个指头中,大拇指和小指其形状比较悬殊,容易识别,而中指与食指及无名指三者的大小比较近似,难以识别,这便要考一考找中指那个女孩的眼力和判断能力。通过认真观察,认准那个是中指时,立即把它揸住,猜中算赢,猜错了为输。猜中后旁观的小朋友便会为她欢呼鼓掌,表示祝贺,猜错了便由其他两人接着玩,直至大家都玩过一两次,才兴尽而归。 二、猜单双数 猜单双数是两人在一起互相竟猜数字的游戏,手与口同时启动,难度较大,一般是八九岁的女孩最喜欢玩。具体玩法是:两人面对面坐着,把一只手放在背后由其中一人喊“一、二、三”口令,数到“三时”,两人将背后的手向前伸出若干个手指,亦可以不出手指,握着拳头表示为?,并同时张口说出自己想竟猜的单数或双数。然后将两人伸出手指数加起来,总数1、3、5、7、9为单数,2、4、6、8、10为双数。如一人猜单数,另一人猜的是双数,很快便可认定谁胜谁负,如两人同时猜中或猜错时为平 局,重新再来。如参赛人数较多,可分成甲、乙两队,分成若干组,每组两人,互相竟猜,三盘两胜决出胜负。胜者计1分,负者0分。各小组竟猜完毕,计出甲、乙两队的总分,哪个队猜输了,便罚其表演一个节目:集体表演唱惠州话儿歌或派出代表由个人表演其他文艺节目均可。这时候胜方队员个个眉飞色舞,拍手欢呼庆祝胜利,场面非常热闹。 三、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是三者互相制约的竟猜游戏,也是当年深受女孩子青睐的一种游戏项目。两人在一起玩,各人伸出一只手在胸前左右摇摆晃动,同时喊口令:“叮、咚、彩”,当喊到“彩”字时,两人同时出手:?握着拳头—表示石头;?伸出食指与中指成“?”形—表示剪刀;?五个手指全部张开—表示布块。决定胜负的依据是:石头(胜)砸烂剪刀(负);剪刀(胜)剪烂布块(负);布块(胜)包着石头(负)。此项游戏项目比较简单,但亦要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一些智商较低的女孩出手时不会变化,如老是握着拳头或伸出双指,让对方掌握到其规律而出奇招,以致败多胜少。 四、抛手绢 一群小女孩围成一个圆圈后,大家坐在地下,游戏开始,选出其中一人手中拿着一条手绢,站立起来绕着大家背后兜圈子,乘人不备偷偷地将那条手绢丢落在某一女孩的身后,然后加快速度奔跑,待跑完一圈时,某女孩仍未发现自己身后有手绢者是为输,要罚其表演一个节目:唱歌、跳舞或讲故事均可。如这些节目都不会做,由其他小朋友提建议,让她学猫叫、狗吠或扮鬼脸等,以能够引人发笑为止。如某女孩能及时发现身后丢有手绢者,应立即捡起那条手绢站起来绕着圈子奔路,而前面丢手绢那个女孩则坐进她的位置,余类推。这个游戏项目是集体玩的,比较轻松愉快,气氛热闹,八九岁的女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五、搲(抓)子 搲子这个游戏玩法比较简单,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但亦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自己一个人玩,亦可以两人以上进行竞赛,看谁搲得稳、准、快、多。其玩法是:首先在一些被敌机炸毁的民房中挑选出十多块跟象棋子那么大小的碎瓦片,把它的周边稍为磨光滑一些,以免损伤手指,并在其中挑出一块作为“子头”,用手握紧,将其余瓦片放在地下堆成一堆。然后把手中的子头高高抛起,并随即出手把地下那堆瓦片用力把它推散,同时把掉落下来的“子头”接回手中。接着再次把“子头”抛起,迅速出手搲起地下的瓦片1,2块,连同掉下来的“子头”均掌握在手中,便算成功。如“子头”或瓦片没有揸住,有的掉在地下者,就算失败。初学时往往顾此失彼,每次只能搲到地下瓦片1块,练习时间长了,熟能生巧,每次便可搲到3,5块瓦片,很快便会将地下全部瓦片一扫而光。要想搲得多,接得稳,关键是要求眼明手快,互相配合,尤其是在抛子头时,把子头抛得越高,便可争取到较长的时间去多搲几块瓦片,提高效率,事半功倍。搲子这个游戏项目一般都要在八、九岁以上的女孩子才会玩得津津有趣。 六、盲妹捉阿跛 盲妹捉阿跛,是女孩子最喜欢玩的集体游戏项目之一。参加人数约15,20人,围成一个大圆圈,席地而坐。选出两人站在圈内,一个扮“盲妹”,用手绢蒙着双眼;另一个扮“阿跛”,用手绢紧紧把她的左手和左脚(或右手和右脚)绑在一起,只能让她弯下腰来,蹲低身子慢慢地走路,两人站位距离四、五市尺空间。游戏开始后,扮阿跛的女孩要大声呼喊:“盲妹,我在这里”。扮盲妹的女孩闻声便朝那个方向走去,伸开双手准备捕捉。阿跛见状便立即移步向两边逃避,走到另一边去,继续呼喊,直至捉到为止。坐在四周的其他女孩亦可以出声给盲妹提示方向:“左边、右边、前面、后面”等等,帮助盲妹尽快捉住对方。扮演阿跛女孩,如被对方捉住,则被罚表演一个节目,然后由她们俩人分别指定另外俩人继续进行游戏。有些比较聪明的女孩在扮盲妹角色时,会弄虚作假,举起右手在额头上假装抺 汗,乘机把蒙着双眼的手绢往下拉低,看清阿跛所在位置,便飞步跑上前去把她捉住,但若被他人发现,亦属犯规,同样要罚她表演节目。 七、跳绳 跳绳是一项强身健体的跳跃运动,孩子们都非常爱好。尤其是在冬天季节,气候寒冷,经常参加跳绳活动,既可锻炼身体,又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温,起到一定保暖御寒作用。跳绳方式多种多样,有单人跳、双人跳、三人跳及集体跳等。一般初学者从单人跳学起,左右手分开,揸住绳子的两端,放在身后,用力往前抛绳,同时左右脚先后跳起离地(亦可以双脚同时跳起)让绳子在脚底下顺利绕过,便算成功;如足部绊着绳子便算失误,得重新跳过。这种从身后往前抛绳方法,称为“顺跳”,比较容易掌握,另一种方法是将绳子放在身前,左右手分别揸住绳子的末端,用力把绳子往身后抛去,同时双脚跳起让绳子从脚底绕过。同样如发生脚部踩到绳子时为犯规,这种从身前往身后抛绳方法,称为“倒跳”,难度较大,经常会失误。此外还有一种难度更大的持绳方法:双手揸住绳子末端,交叉放在身前,分别从身前往后抛绳或从身后往前抛绳,双脚跳起不准踩着绳子才算过关。当个人学会单人跳后,便可参加双人跳、三人跳及集体跳游戏。所谓双人跳,是先由一人持绳单独跳,然后由另一人走进他的身前一起跳,两人起跳的步伐要求一致,互相配合,才不会踩着绳子;三人跳方法与前者相同,只是一人站在身前,一人站在身后,三个人起跳时间要配合得很好,才不会失误。至于集体跳的方法是:首先要准备好一条较长的绳子(最好是10市尺以上)由两个人分开站立,揸住绳子末端,从左往右抛绳,速度要保持均匀,不要时快时慢,其他人员站在左右两旁,掌握时机,快步走进去跳,要防止脚踩绳子。从左边走进去的叫“顺跳”,比较容易;从右边走进去的叫“倒跳(或逆跳),”难度较大,经常会踩绳。在集体跳中,谁踩着绳便算犯规,罚她负责抛绳子,余类推。 八、跳六格 这是旧时女孩喜爱的跳跃游戏之一,参加人数两人以上,首先,在地上画出个连在一起的六个正方形格子,参赛者每人手中拿着一块小瓦片,按顺序先后进行竞赛,开始时先将瓦片抛进第1格内,用单脚着地从第1格跳至第6格,然后又倒过来跳回原格,弯下腰来捡起瓦片跳离格子外面,如无失误(单脚踩界线、双脚落地或跌倒),便算完成第一轮;接着将瓦片抛到第2格内(瓦片压着界线为犯规),继续按第一次方法跳下去,余类推,依顺序分别跳完六次均无失误,胜利结束第一回合。这时可在任何一格内划个符号标志,谓之“起大屋”,以后跳到自己有“大屋”的格子时,可以双脚着地休息一会,其他格子仍只能单脚跳,直至所有参赛人员跳完为止。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如有人犯规的便即时出局,最后游戏结束时,看谁“起大屋”数量多少,分出胜负。 九、跳“飞机” 先在地上划个像飞机形状的格子,按跳六格的方法和顺序进行单脚跳。只是在跳到机翼(第4、5格)处时可以双脚跨开着地,趁势转身,背向机头,单手伸往后面机头处摸回事先摆在那里的小瓦片再往前跳下去,若无失误,跳出飞机外算一轮。跳完一轮后,可由本人选择在任何一个格内“起大屋”。以后跳到自己有“大屋”的格子时,便可双脚着地小憩一会。最后以谁“起大屋”最多者为胜方。跳飞机与跳六格不同之处是:?前者在跳完一轮后(从第1格至第5格),如无失误,便可起一间“大屋”,而后者则要跳完六轮后才能“起大屋”;?在抛手中小瓦片时,前者站立在格外,距离第4、5格较远,力度控制不好,往往会将小瓦片抛出格外或压着界线而犯规出局,难度较大。而后者六个格子分成两行排列,距离较近,容易掌握,较少犯规。 十、盲鸡摸蛤 几个小女孩站在一起围成一个圆圈,先选出一人扮“盲鸡”,用手绢把她双眼蒙上,其他人则躲在周边让她去捉,能捉住一人便算赢。由被捉者 继续扮演“盲鸡”角色。如扮“盲鸡”者老是捉不到别人,要罚她站立在圈子中间表演一个小节目后便可归队,另外选出一人扮“盲鸡”,游戏继续进行。此项游戏大都是六、七岁的小女孩最喜欢玩。由于圆圈周围有人保护着,扮演“盲鸡”的人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危险,很少摔倒在地。 作者简介 杨维俭,男,惠州市惠城区人,1928年9月出生,高中文化,原惠城区二轻工业局财会股长,注册会计师,现任惠城区政协《惠城文史》研究员。
/
本文档为【抗战时期惠州女孩子常玩的游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