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药物不良反应

2017-09-25 14页 doc 39KB 35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4457

暂无简介

举报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王沂波 王蓉华 梁秀芬 【关键词】 合理的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王沂波 王蓉华 梁秀芬 【关键词】 合理的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2.1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 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2.2 患者自身的原因 (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则女性比男性多。(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为15.85,(113/713),4,。(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2.3 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应。(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 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3 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张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凡是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症状,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徐年卉,林国生,付洁,等.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43-144.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 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 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 2 ADR监测的目的 人们对ADR的认识是随着对药品的广泛使用,深入研究而逐步加强的。从20世纪60年代震惊中外的“反应停”(沙利度胺,thalidomide)事件到20世纪末引人关注的“苯丙胺”事件,ADR的危害一再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国家ADR监测中心调查显示,全国住院患者中发生ADR 10%,20%,因ADR死亡者0.24%,2.9%,因ADR住院者0.3%,5%,2,。ADR的发生极大地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存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ADR报告与监测的目的就是通过规范报告和监测,加强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并通过适当的评价和控制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3 ADR监测工作程序 3.1 成立医院ADR监测小组 为了确保ADR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我院首先成立了ADR监测小组。组长由业务院长担任,副组长由药剂科长和医务科长担任;监测员由各临床科室的主任、护士长担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药房主任担任;成员由门诊药房、病区药房、急诊药房的主任以及资历较高的中级以上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组成;并设立ADR专家组。 3.2 明确ADR监测小组职能 接受上级主管部门ADR监测中心的业务指导,承担全院ADR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及上报,负责ADR报告表的发放与管理工作,对各临床科室的ADR监测工作进行业务指导。药剂科负责全院ADR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信息和向临床反馈工作。为了使广大医务人员自觉树立ADR监测意识,我院的ADR监测小组还定期举办ADR专业知识讲座,并对及时上报的ADR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表扬。 3.3 ADR报告的填写 医师、护士、药师等如发现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时,应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或电话ADR监测小组,小组成员及时到临床核实报告情况,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应详细询问用药史,ADR的发生、发展、转归,包括ADR发生时期、症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治疗干预、因果判断及预后等。经与专家小组共同分析、评判、整理后上报。 3.4 ADR报告的收集 3.4.1 临床科主任、护士长的参与有利于ADR报告的收集。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是ADR监测小组的成员,可以从临床治疗或护理的角度要求医生或护士监测ADR,观察患者用药时的情况,获得第一手ADR资料。另外,医师查房处理医嘱时可发现一些漏报的ADR资料。 3.4.2 药师到临床参加查房,是获取ADR资料的又一途径。药师定期到临床参加主治医生查房,一方面可参与临床用药,另一方面可观察患者的用药情况,尤其是ADR的情况。 3.4.3 注意门诊发药窗口ADR报告的意识培养。要求药房调配人员发现ADR后,及时与ADR监测小组的成员联系。药师在发药窗口调配处方药品时,通过患者要求退 药或用药咨询时,可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可先记下患者的电话或通讯地址以便跟踪填报。 3.5 ADR报告的反馈 将监测到的ADR信息及时反馈到全院各临床科室,并通知发生ADR的患者,使他们了解用药知识,防止ADR的再次发生。当临床怀疑不良反应由其他原因引起时,ADR监测小组成员及时协调有关人员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是ADR监测工作的核心。我院ADR报告涉及前5位的药物有:抗生素、静脉输液药物、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中药。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除与药物本身的结构和性质有关外,还与临床广泛使用有关。 4 体会 4.1 医院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好ADR监测的前提 医院开展ADR监测工作,首先应得到院领导的足够重视。药剂科负责人应经常向医院领导回报开展此项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的重要性。定期回报开展ADR监测工作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各兄弟医院开展ADR监测的有关信息,争取得到医院财力及人力的支持。 4.2 搞好ADR监测知识的是开展ADR监测工作的基础 ADR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医疗管理工作,但我们的部分医务人员对ADR的认识度仍然很低,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ADR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不作为医疗事故、医疗诉讼和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1,。医院是ADR主要发生场所,要做好ADR监测工作必须加大ADR监测的宣传力度,如举办讲座、专题座谈、板面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ADR危害严重性。使广大医务人员正确认识ADR监测报告的重要性,正确认识ADR与医疗差错或事故的区别,自觉树立ADR监测意识,使ADR报告制度化。 4.3 充分发挥药师在ADR报告与监测中的作用 药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帮助广大医务人员、患者正确认识药物,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或避免ADR再次发生。是药三分毒,联合用药的品种越多越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特别是治疗窗窄的药物如氨茶碱、地高辛、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环孢素A等,ADR的发生率较高,3,。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对治疗窗窄的药物开展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根据测定结果,运用药动学理论,有根据地协助医生给患者调整用药剂量或给药间隔,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从而做到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提高ADR报告率。如:临床药师在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中,可根据自己的丰富的药理学知识和临床用药经验,结合患者个体提出合理化用药建议,可及时地、有效地干预和预防ADR的发生。根据美国相关资料分析,在致死性ADR中67%是可以防止的,其中57%可通过临床药师的工作加以防止;在致残的ADR中,有84%是可以防止的,其中41%可通过临床药师的工作加以预防,4,。药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药学信息上的优势,做好用药参谋,及时把国家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情况的通报和国外ADR有关信息反馈给临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预防ADR的重复发生。我院开展ADR监测工作实践证明,由于院长重视,组织机构健全,医、药、护团结协作,ADR监测工作已基本走向正轨,不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而且减少了ADR带来的危害。但是,于我院实行的是自愿呈报制度,加之医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ADR的判断存在偏差,因而漏报率比较高,距WHO要求的每百万人口年均300份,严重病例报告?30%的指标还相差很远。总之,ADR监测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学科,建立ADR监测机制和工作程序,充分发挥ADR监测系统的作用,搞好ADR监测,保障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从而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2 儿童易感因素 2.1 生理特点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脏器(如心、肝、肾)及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药物极为敏感。此外,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高、体重、体表面积不同,且随着年龄增长各系统器 官的功能逐渐成熟。因此,不仅儿童与成人的药代动力学有很大的差别,而且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药代动力学也有差别。 新生儿、婴幼儿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且其血浆蛋白如白蛋白、α1酸性糖蛋白的数量较成人少,因此,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1例出生17 d的男婴因新生儿黄疸口服苯巴比妥,服药4 d后患儿出现嗜睡,经查精神反应极差,呼吸浅慢且不规则,四肢肌张力减低,两侧瞳孔均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测苯巴比妥血药浓度为64.73 μg/mL,立即停药,经给予相应 治疗 后患儿恢复正常。此外,在成人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多潘立酮在婴幼儿也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2.2 过敏史 研究显示,是否发生药物过敏与机体因素密切相关。亲代有过敏史者,药物过敏的发生率约比亲代无过敏史者高1倍。本人有其他过敏史者,药物过敏的发生率较无过敏史者高4,10倍,2,。我们所收到的ADR中,16.9%(65/385)的患儿有药物过敏史,其中21例(32.3%)是在应用与既往过敏药物同一类的药物时出现不良反应。如1例出生3个月的男婴,既往对氨苄西林过敏,因骨髓炎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静脉滴注,次日患儿全身出现皮疹,停药后皮疹消退。1例14岁男孩,既往对多种药物过敏,其母为高敏体质,因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滴注,用药5 min后患儿出现憋气、面色潮红、双上肢皮疹,随后出现口唇紫绀、血压降低,临床考虑为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给予相应治疗后逐渐缓解。 医护人员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儿的过敏史,将其过敏史详细记录在病历上并告知家属,以避免再次应用该类药物而引起不良反应。对于高敏体质患儿,用药时应密切观察,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 2.3 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是儿童常用的给药途径,对505位患儿家长进行的儿童安全用药认知度调查显示,多数调查对象认为通过静脉滴注给药疗效好而且快,3,。在儿童ADR中,经静脉给药占39.1%,72.7%。在严重ADR中,经静脉给药占84.4%(27/32)。 在我们所收到的ADR中,经静脉给药者占49.9%,在严重ADR中,经静脉给药者占30.8%。如1例15岁男孩,因腹痛呕吐给予头孢曲松静脉滴注,给药3 d后患者出现皮疹,随后血肌酐升高,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及肾活检诊断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停药并给予相应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 近年来,儿童经静脉输液途径给药呈上升趋势。本文数据显示,ADR多在静脉给药时出现。WHO将注射液人均用药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建议儿童临床用药时,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滴注。 2.4 被动服药 绝大多数药物均可被动扩散进入乳汁,乳母服药剂量大小及疗程的长短都直接关系到乳汁中的药物浓度。乳儿饮用了含有药物的乳汁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甚至产生ADR。在我们所收到的ADR报告中有3例为被动服药所致。如1例出生20 d男婴,其母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头孢氨苄,停药1 d后继续哺乳,男婴在吃奶23 h后躯干部出现红色充血性皮疹,随后泛发全身,停止哺乳并给予扑尔敏口服后患儿皮疹消退 2.5 家长对ADR的认知程度 家长是儿童身心健康的呵护者,他们对药品安全的认知度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在对505位患儿家长所做的调查中发现,97%的家长不知如何观察孩子服药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55%的人认为中药比西药安全。当医生为患儿开药时,90%以上的家长会要求医生开中药,3,。人们通常认为中药是植物和动物药,性平和且毒性小。然而,药物的两重性决定了中药在治病的同时也可能致病,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比利时发现的马兜铃酸肾病;日本发现的小柴胡汤致间质性肺炎;美国发现的麻黄及麻黄碱制剂引起中风、失眠、肝炎等多系 统不良反应。我们收到的16例中药所致ADR均为中、重度损害,其中重度损害4例,2例留有后遗症。如1例9岁女童,因过敏性紫癜服用土三七煎剂 治疗 ,在服药过程中出现呕吐,自觉乏力且渐加重,随后巩膜渐黄染,尿呈深黄色。经查:ALT 25 U/L,AST 110 U/L,TBiL 54.9 μmol/L,DBiL 24.4 μmol/L,TBA 77.6 μmol/L,24 h Ccr 39 mL/min。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和药物性肾损害,停药并给予相应治疗后患儿情况渐好转。 此外,有些家长治病心切,在常规剂量还未发挥作用时,自作主张盲目加大剂量而出现药物过量或中毒。1例2岁女童,因咳嗽超量服用氯哌斯汀200 mg,服药1 h后出现精神萎靡、轻度嗜睡,随后全身肌肉紧张、颤抖,立即洗胃输液后上述症状消失。 3 药物因素 3.1 药物剂型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药品中,儿童专用剂型不到10,,而我国患病儿童的比例占总患病人数的20,左右,生产儿童用药的厂家很少。儿童使用成人药品由于剂量分割不准确、因剂型被破坏而改变药物的稳定性和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不仅难以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而且增加了ADR发生的可能性。儿童用药剂型少可能是由于临床研究中,儿童用药剂量没有可供查询的资料使得研发困难所致。因此国家应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药厂开发儿童剂型,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儿童需要的药物新制剂、新剂型的开发,以满足儿科临床治疗的需要。 3.2 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应包含安全使用药品的全部信息,是指导医生和患者安全用药的依据,并具有医学、药学和 法律 上的意义。对550份药品说明书的调查显示,仅47.6%标注有儿童用法用量,有的虽有标示但不明确,如标注“儿童用量酌减”或“遵医嘱”等模糊词句,4,。长期以来,小儿剂量只能根据体重、体表面积或年龄等将成人剂量缩小,这是致ADR发生的潜在因素之一。出于安全考虑,临床很少选用儿童作为健康志愿者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是造成儿童用法用量缺失的主要原因。 对药品说明书的理解也与ADR密切相关。抽样调查显示,60,的被访者能读懂药品说明书,15,的被访者仅能读懂说明书中不足20,的内容,5,。约有1/3的儿童ADR是未认真阅读说明书所致,1,。 4 药师在减少或避免儿童ADR中应做的工作 随着药学工作模式的改变,药师正在从以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药师可以通过以下几项工作来尽可能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4.1 认真审核处方 审核处方包括:审核患儿的年龄防止“岁”和“月”的混淆;审核用量是否合适;审核药品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审核是否为儿童慎用或禁用药品等。 4.2 详细介绍药品的具体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药师不仅应认真审核处方,对存在问题的处方请医生进行修改,而且应指导患儿及其家长如何正确使用药品。如肠溶片不可掰开、压碎服用,胶囊剂要整粒吞服;如何使用喷雾剂、滴眼剂等各种剂型;哪些药品不能与牛奶果汁或其他食品同服;哪些药品应饭前、饭后、空腹或睡前服用等。 4.3 开展治疗药物血药浓度监测 对于一些治疗窗口窄的药物,药师可通过测定患儿血药浓度, 计算 药代动力学参数。根据患儿临床特点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从而使药物疗效达到最高、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4.4 开展对患儿家长安全用药的 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他们对药品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因此,药师通过对家长开展药品安全教育可以适当减少ADR的发生。如告知家长在孩子服药后如何观察 ADR;常见ADR有哪些表现;如何正确贮存药品;应将药品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等。 5 结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要提高儿童用药疗效、减少ADR的发生,需要政府、生产 企业 、医药护人员共同关注,并努力各司其责。 【 参考 文献 】 药师开展抗菌药物监测的工作方法 药师可通过药讯、药学通报,对抗菌素的合理应用、不良反应,介绍新的不良反应动态等内容,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度。与临床医、护、患多交流沟通,宣传ADR监测的重要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为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供了依据。但从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可以看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医师越权使用,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中抗菌素分级管理使用知之甚少;?用药指征不明确,相关科室无法做药敏实验;?病历、医嘱中抗菌素使用书写不规范;?用药不连贯,频繁更换品种,三联、四联用药,重复用药;?用法用量不正确;?预防用药时间过早,档次过高,未能按手术分类区别对待。因此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和浪费,要加强医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的学习,并提请院领导对此项工作引起重视。 伴随着临床药学工作的不断开展,咨询服务逐渐成为药学专业从供应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药师提醒医师是否存在重复用药,配伍禁忌等,以减少抗菌素不良反应的出现,减少因不当使用而造成的损失。药师要为住院患者建立药历,进行用药监测,减少抗菌素不良反应的漏报。 6 抗菌素不良反应上报、评价、分析 由于抗菌素品种较多,使用情况较复杂。临床使用中发现了药品不良反应后,药师应及时到临床科室与医师和护士及患者交流沟通,了解用药过程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药师在报告时要判断其因果关系,评价不良反应与抗菌药物的相关性,收集报表、汇总。对使用抗菌素的品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患者基本情况、用药途径,累及器官等方面进行分析,将结果及时向临床报告,帮助其选择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药物,但有安全的药师。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在药师的参与下有利于安全医疗,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临床医师用药水平,确保社会大众的用药安全。综上所述药师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中将起到更大作用。
/
本文档为【药物不良反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