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

2017-09-19 7页 doc 21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3723

暂无简介

举报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 2008年12月第3卷第35期ChinaPraeMed,Dec2008Vo1.3.No.35 2.2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取胎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 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新 生儿体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本组资料显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取胎时间,排气时 问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新生儿情况无显着差异.手术时间短,减少了 孕产妇恐惧心理...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 2008年12月第3卷第35期ChinaPraeMed,Dec2008Vo1.3.No.35 2.2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取胎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 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新 生儿体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本组资料显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取胎时间,排气时 问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新生儿情况无显着差异.手术时间短,减少了 孕产妇恐惧心理,对胃肠道刺激小,产妇离床活动早,胃肠功 能恢复快,乳汁分泌早.取胎时间短,对抢救窘迫的胎儿尤为 有利.术中出血少,有利于产后恢复.新式剖宫产采用腹壁 横切口,对腹壁和宫壁的血供影响小,术后恢复快,5d即可拆 线,平均住院日与住院费用显着下降,产生了显着的社会 效益. 3.2新式剖宫产的优势在于,?新式剖宫产取下腹横切 口,分离腹直肌易于撕裂,出血量少;?开腹时对皮下脂肪 采用撕拉方法,使走行于其中的血管,神经不易损伤,减少了 出血及止血过程,利于术后恢复;?腹膜钝性扩大不易损伤膀 胱.文献报道_4],剖宫产不缝合脏层腹膜可以减少腹膜边缘 结肠黑变病的I临床观察 杨卓孙鹏高晶 ? 79? 组织缺血及炎性反应,从而减少了粘连的发生,使关腹过程操 作简单,缩短了手术时间;?新式剖宫产盆腔术野暴露时间 短,对下腹干扰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排气时间短,对 母体的不良干扰降至最低. 从临床效果看,新式剖宫产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恢复快,切口愈合美观,取胎迅速,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值 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士仁,赵轩.剖宫产与临床.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84. [2]刘仕英.改良式剖宫产术132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 志,1999,15:4. [3]史常旭.现代妇产科手术与技巧.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45. [4]董武.腹膜切口缝合与否对愈合的影响一附6o只动物实验对照 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8.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经结肠镜检出的44例结肠 黑变病的 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J4例中28例便秘,26例有服用 泻药史,病变累及全 结肠者4o例,并发结直肠息肉1O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 秘,滥用泻药外, 可能与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也有关. 【关键词】结肠黑变病;内镜检查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 细胞含有脂褐素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是一种少 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以往国外报道较多,国内 报道较少.近年来,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加和电子肠镜的广 泛应用,在国内人群中的检出率有逐渐上升趋势.现将2008 年1月至2008年5月,从1214例结肠镜中检出的结肠黑变 病44例,检出率4.4%o.为提高临床医师对MC的认识,对其 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44例均为本院消化内镜常规检查门诊和住 院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黏膜呈棕色,褐色黑色之斑 片状或纹状改变,即取黏膜活检,并经病理学证实为结肠黑变 病.其中女30例,男14例;年龄27—8O岁,6O岁以上26例, 40—60岁10例,40岁以下8例.MC患者中便秘28例 (63.6%),便秘与腹泻交替8例,大便带血8例.44例中26 例(59.1%)有服用蕃泻叶,果导片,麻仁胶囊,芦荟胶囊等泻 药史服药时间为2个月一3年. 1.2MC的诊断?内镜下结肠黏膜呈黑色,棕色或 暗灰色,边缘和早期病变为黄色或粉红色,呈虎皮纹状,槟榔 切面样或斑片状;?组织学检查为固有膜内有大量含黑色素 的大单核细胞浸润及黑色素沉着,肠壁其他层次正常. 1.3便秘的诊断标准12个月中至少有12周连续或间断出 作者单位: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 现以下2项或2项以上症状:<91/4以上时间有排便时费力;? 1/4以上时间粪便呈团块或硬结;?1/4以上时间有排便不尽 感;@1/4以上时间排便时肛门阻塞感或肛门直肠梗阻;?1/4 以上时间有排便需用手法协助;?1/4以上时间每周排便< 3次. 1.4检查方法25%硫酸镁250ml口服清肠,使用奥林巴 斯电子结肠镜进行检查,全部检查者均插镜至末端回肠.仔 细观察各肠段黏膜,于病变处取活检,将标本置于福尔马林液 中送病理检查. 2结果 ?内镜检查分类:内镜下病变部位呈局限或弥漫分布在 结肠,其中全结肠40例,右半结肠及横结肠2例,左半结肠2 例.伴有结肠息肉lO例,病理为腺瘤.溃疡性结肠炎1例; ?病理学检查:病理显示肠固有膜水肿,巨噬细胞内含有大量 色素颗粒,散在或成簇出现,黑色素染色阳性;?随访情况12 例服泻药的便秘患者有完整随访史.每3—6个月随访一次, 每次均行肠镜及病理检查,随访时间6,28个月,其中1例停 服泻药18个月,镜下及病理所见色素消失,4例停服泻药患 者镜下均有不同程度色素变浅,但病理仍然证实MC继续服 用泻药患者镜下色素颜色逐渐加深. 3讨论 3.1MC与泻剂的关系Billiard在1825年首先描述了结肠 黏膜黑色素沉着现象,1857年Virchow将其命名为MC,1928 年Bartle提出了MC的发生与患者服用蒽醌类药物有关.他 - 80?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12月第3卷第35期ChinaPraeMed,Dee2008,Vo1.3,No.35 可累及整个结肠,包括阑尾,但不累及回肠,其尸检发现率约 为0.25%,5.3%_lJ.便秘后长期滥用口服泻药是目前公认 的引起MC的主要原因,其中蒽醌类药物的致病作用已基本 达成共识,这类药物导致MC的机制是:各种刺激因素诱导结 肠上皮细胞凋亡,使结肠表面细胞受损,产生的凋亡细胞小体 和细胞碎片被增多的固有膜巨噬细胞吞噬,经消化后的残余 物移行至黏膜的固有层,形成脂褐素或其他色素,随着剂量增 加,巨噬细胞不断聚集,最终形成典型的MC.我院的资 料表明44例便秘患者其中26例有服用泻剂史,支持以上观 点.因此,在预防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蒽醌类泻药,已用者应逐 渐停止使用,必要时可加用全胃肠动力药. 3.2MC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据文献报道,多数作者认为 MC与年龄有密切的内在关系,且好发于中,老年人.国内张 琴等认为,MC在不同年龄组的检出率也不同,60岁以上占 64.6%.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MC发病率有随着 年龄增加而明显地呈上升趋势,同时特别要注意中,老年便秘 患者;应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尽量少用蒽醌类药,以防止MC 的发生.同时笔者也发现由于人们对于便秘的知识比较匮 乏,不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而是盲目的服用各种所谓的清 肠药,也会导致MC的发生. 3.3MC与肠癌和结肠息肉的关系MC患者易伴发癌和息 肉,国内外文献报道,大肠癌切除标本4.8%,5.9%伴有 MC,或黑变病结肠息肉合并癌变.我院的资料显示:46例 中有10例伴息肉,息肉近端分布较多,且病理所示管状腺瘤 和混合状腺瘤较多,结肠息肉无色素沉着.提示两者或许存 在某种联系,其有无因果关系目前国内外没有定论.但MC 常伴发腺瘤是共同看法,长期反复刺激可能使其发生癌变. 因此,在发现MC的同时也要警惕肠癌的存在,应进行定期肠 镜检查随访. 3.4MC有关的其他因素尽管长期使用泻药在MC的形成 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然而并非所有的MC患者都与应用泻药 有关J.国外Darrell等曾报道2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合并 MC,其中溃疡性结肠炎18例.18例中有15例(83.3%)的患 者未服用泻药,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是泻药之外的另一导 致色素沉着的原因.另外国内祁小鸣报道8例慢性腹 泻患者合并MC,故慢性腹泻是否为发病因素也应引起的关 注.本病临床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靠肠镜及病 理学检查.对习惯性便秘,腹泻,便血和长期服用泻剂的患 者,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并应警惕结肠黑变病及肠癌和息肉 恶变.目前认为,MC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另外,MC治疗上要纠正不良排便习惯,定时排便,多进食纤 维素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减少便秘的发生,同时多饮温 盐水,改善睡眠,稳定情绪,少用蒽醌类泻剂.发现结肠息肉 及时切除.停药6个月以上肠道色素可逐渐消失.本研究对 MC随访,停服泻药患者中1例色素消失,4例色素不同程度 变浅,证实了MC是一种可逆性疾病. 参考文献 [1]马洪升,欧阳钦,张燕,等.46例结肠黑变病临床病理分析及Ki一 67的表达检测.中华消化杂志,2002,22(7):433-434. [2]IsekiK,IshikawaH,SuzukiT,eta1.Melanosiscoliass—ociatedwith ingestionofbambooleafextract.GastroimestEndosc,1998,47(3): 305-307. [3]WalkerNISmithMM,SmithersBM.Urtrastructureofhumanmela- nosiseoliwithreferencetoitspathogenesis.Pathology,1993,25 (2):120-123. [4]张琴,徐富星,项平,等.结肠黑变病的内镜资料分析.中华消化 内镜杂志,2o02,l9(1):50. [5]赵幼安,徐彩珍,靳大川.结肠黑变病.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1998,36(1):87. [6]高峰玉,钱家鸣.结肠黑变病致病因素的分析.中华消化杂志, 2001,21(5):306-307. [7]PardiDS,TremaineWI,RothenbergAJ,eta1.Melanosiscoliinin— flammatoryboweldisease.JClinGastroenterol,1998,26(3): 167.170. [8]祁小鸣.结肠黑变病的临床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04,20 (10):896-897. 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徐焱陈波常惠贤金艳 【摘要】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区肿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 100例CPA区肿瘤的MRI表现,并归纳分析其MRI特征性表现.结果100例CPA区肿瘤其中听神经 瘤48例,脑膜瘤18例,三叉神经瘤3例,胆脂瘤(表皮样囊肿)15例,蛛网膜囊肿4例,血管母细胞瘤4 例,室管膜瘤2例,小脑星形细胞瘤3例,髓母细胞瘤,脑脓肿,脑转移瘤各一例.年龄 2—82岁.各种桥 小脑区肿瘤均有其特殊征象.结论MRI在CPA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 要价值. 【关键词】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胆脂瘤 桥小脑角(cerebell0p0ntineane,CPA)是颅内肿瘤的最好 发部位之一,发生于此处的肿瘤类型较多,对此区肿瘤的诊断 一 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本研究回J颐J陛分析100例发生于 该区的肿瘤的MRI表现及特点,旨在提高术前对该区肿瘤的 定位,定性诊断水平. 1资料和方法 作者单位:454001河南焦作第二人民医院MRI室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2007年间经手术病 理证实的发生于CPA区的肿瘤病例100例,其中男52例,女 48例,发病年龄2—8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桥小脑角区占位 症候群:头痛,走路不稳,耳鸣,听力下降以及面部麻木等. 1.2检查方法100例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41例行 MRI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匹克Out0kProview 0.23T开放式扫描仪.成像层面方位:平扫使用矢状位 T2WI,横轴位T1WI,T2WI,FLAIR序列;Gd-DTPA增强扫描使
/
本文档为【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