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PTSD案例分析

2017-09-19 5页 doc 16KB 309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PTSD案例分析PTSD案例分析 一例PTSD病例分析 吴薇莉 患者***,女,24岁,文化程度 初中。自15岁起接受治疗,先后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强迫症、抑郁症,多次入院治疗,包括药物与心理治疗,病程迁延反复,迄今已10年。目前,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起伏波动,低落时为多,焦虑、紧张、激惹、孤独,遇事回避退缩,依赖父母,又憎恨父母,自责,警觉惊跳,每天噩梦,整天在家陷于幻想和各种情景的设想之中,幼时创伤记忆闪回频繁。 既往史:患者15岁时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又被诊断为强迫症(性的强迫联想),后强迫联想逐渐消失,但抑郁情绪仍然未见改善...
PTSD案例分析
PTSD案例分析 一例PTSD病例分析 吴薇莉 患者***,女,24岁,文化程度 初中。自15岁起接受治疗,先后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强迫症、抑郁症,多次入院治疗,包括药物与心理治疗,病程迁延反复,迄今已10年。目前,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起伏波动,低落时为多,焦虑、紧张、激惹、孤独,遇事回避退缩,依赖父母,又憎恨父母,自责,警觉惊跳,每天噩梦,整天在家陷于幻想和各种情景的设想之中,幼时创伤记忆闪回频繁。 既往史:患者15岁时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又被诊断为强迫症(性的强迫联想),后强迫联想逐渐消失,但抑郁情绪仍然未见改善,有过一次自杀未遂经历。近10年来,接受过多次住院治疗以及心理治疗。 个人史:患者从小是家庭及家族中的重点保护对象,敏感焦虑、依赖、单小,对环境适应困难,父母及外公外婆过度保护,每当患者对环境适应困难时,家长都会帮助其逃离挫折环境,患者逐步养成遇事逃避退缩的应付方式。患者情绪焦虑、行为幼稚,凡事不顺常以哭闹、打滚、躺在床上不起来、砸东西、外逃等方式表达情绪和达到自己的目的。认知模式有绝对化、灾难化的特点。患者外公外婆对患者父母的婚姻不满意,其父母为在家中挣回面子,发誓要将患者培养成材,出人头地,对患者的一切表现都要求尽善尽美,管教严厉、苛刻,对患者总是责骂、愤怒、甚至打、掐,不能容忍女儿出错,作业错了一点就撕了重做,也不准女儿与同伴玩,每天都在学习。 量表分析:从生活事件冲击量表中看到:患者对任何形式的相关回忆,经常都会再次激发情绪反应。经常易受刺激、易怒,经常设法远离一切能引起那些回忆的东西。经常感觉紧张、易被惊吓。经常因小时候的经历而有强烈的情感爆发,经常感觉难以集中注意力。小时候的那段经历经常引起躯体上的反应。经常梦到小时候的事情。在分离性体验问卷中可以看到患者几乎活在幻想和白日梦中,并把它当作真的一样。感觉自己活得没有真实感,觉得自己像透过一层雾在感知这个世界。患者有一些分离性体验,同时,过去的经历使患者时常感觉到压力和负性情绪。 症状分析: 1、 患者父母对其从小过度保护,一方面,包办代替,总看不惯她做事慢,上初中了还帮她梳头、洗衣服等,有时嫌吃得慢,还要喂,学校的大小事情都由父母包办,患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和技巧,依赖心理严重,另一方面,过度控制,患者从小很少与其他孩子接触、游戏,强调要听话、要服从,用各种规定来约束患者,无止境地指责和纠正,结果患者缺乏社交技能,自我中心,自己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不能容忍家中对她的忽略,行为不负责任,过分控制使人有不自由和受压抑的体验,结果患者在家中表现为:砸东西、说刺伤父母的话等,这种行为本身伴有一中冲破约束的快感,这样每次不良行为都被快感所强化,逐渐形成了习惯。 2、 患者的情绪反应:患者情绪极易激惹,情绪波动大。许多言语、情景等都会激起其条件性的情绪反应,从而激活情绪记忆,使患者不断地感受到小时候的负性情绪,并把这种负性情绪带入现实生活中,当作是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患者每天与父母形影不离,在家里呆了10年,与外界接触很少,父母说话的声调、语言、动作以及家中小时候的东西让她随时都可能产生那时的感觉,生气、孤独、害怕等。 3、 患者的认知模式和自我评价:当创伤改变一个人对安全、信任、自我价值、控制力和亲密关系的基本信念时,一个人就会被瓦解。可以破坏与自己的关系,包括对自己的想法、感觉以及对待自己的方式。会破坏胜任感和对自己判断力的信心。认知表现为两个层次:原始的认知过程——整体而模糊的认知过程;高层次的认知过程——特殊而精确的认知过程。当应激事件的强度过大,个体原始的、自我中心使认知系统可能被激活,使其做出极端、绝对、单向的判断,使整个思维失去了意志的控制,减弱了对偏激思维的控制能力,出现病态的推理和判断,进一步发生心理行为问题。患者10年来一直生活在引起她创伤的环境中,修复不完善,心理成长停滞在童年时期,原始的认知方式成为其理解环境的唯一方式,因此她的常用的信念是:“我肯定出不了家门了”“别人都比我好”“我凭什么要受这么多苦,我是天下最不幸的人”“别人肯定都在笑话我,瞧不起我”“我找不到工作了”“心理咨询是医生和父母的事,和我没有关系”,“我就是要让父母难过,让他们受苦,要报复他们,我要杀了他们,看着他们着急焦虑,我心里有快感”,“我必须把老师讲的内容都听懂,否则我肯定很笨”“每一个人都不把我放在心上,都忽视我” 4、 患者的创伤记忆闪回及噩梦:创伤记忆闪回:父亲很凶的骂声,母亲撕掉她的作业本及撕掉她心爱的不干胶画时的愤怒表情和喋喋不休的要求。每天做梦骂人,从小都在恐惧中,就像犯了弥天大罪,梦见挨打,梦见男朋友追我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很害怕。过去的经历使患者在记忆中形成了一个恐惧网络,诱发性刺激会激活这个恐惧网络,使恐惧被压抑的信息进入意识,产生 记忆闪回。 PTSD侵入记忆症状—— 5、 患者的警觉和惊跳:每天睡觉都不敢睡踏实,总有过去恐惧、紧张感,怕妈妈突然像幽灵一样出现在窗前、门口,如果平时有大一点的声音或者有人拍我一下,我都会惊一下。患者因为创伤经历而敏感度增加。 6、 患者的逃避退缩、攻击行为:患者多次去美容院学习、去茶楼工作、去健身中心跳操、去见介绍的朋友以及等都以中途感觉有挫折或危险的可能而逃回家躺在床上或找其他的借口避免当前需要她去做的事。逃避反应是力图压抑和避免这种网络的激活的结果。 7、 患者的设想与白日梦:患者每天沉浸于对做任何事的会发生什么情况的设想中,而不真正去做事,这是一种对现实危险的隔离,这也是一种面对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 治疗: 由于患者的创伤是从小到大成长过程中,父母的严厉和控制等造成的情感虐待,这是一种隐藏在父母溺爱、包办与高期望、高要求、过度保护之中的看似良好家庭中的情感虐待,而父母并不知道他们在虐待孩子。这是一个II型PTSD,与抑郁共病,患者的情绪冲突并不十分突出,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所以治疗上首先考虑调动患者治疗的愿望和希望。 1、 启动动力思维:患者治疗初期对心理治疗极度不信任,对自己能正常地生活十分绝望,对治疗不配合,沉默,不主动参与,也不完成心理治疗的作业。患者甚至对治疗改变没有什么动机。因此,在治疗之初,花了12次治疗时间启动患者的动力思维,建立希望和目标,发现自己的资源和长处,让患者找到掌控自己的感觉。 2、 情绪的稳定化:在治疗过程中,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的情绪逐渐被激活,此时进行了情绪稳定化处理,用保险箱技术,帮助患者恢复平衡,使患者 感到可以控制自己,这样才能与患者讨论她当前的资源,继续巩固积极信念和治疗动力,为下一步处理创伤打好基础。 3、 创伤经历的回顾与重新体验:在患者建立了基本的动力系统以后,必须重新对创伤事件进行再加工,像放电影一样一帧一帧地回忆创伤性事件,对创伤事件的意义再评价,再归因,再体验,去感受长期充斥的恐惧、焦虑情感与当前事实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创伤重新进行情绪加工,比较创伤情感与当前现实的差异,调整认知,从而阻止对情绪记忆的持续激活。,反复强化后,条件化的负性情绪就会逐渐减少。通过延时想象、视觉暴露等治疗可打破习得性恐惧条件反射,回忆创伤和体验恐惧情绪时,焦虑不会无限期保留,甚至会消失。 4、 认知重建:创伤经历带给患者的是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儿童式的应付方式,为形成健全的认知模式,因此,在经过上述治疗阶段后,必须帮助患者建立一套新的认知系统与外界交流,才能使患者真正成长起来。认知调整的目标:让患者学会关心和尊重自己所有的部分,学会自我照顾。 5、 建立与家庭的连接:让患者学会区别自己的情感,学会如何以及对谁来发泄自己的感情,明白“我能独自处理自己的问题”,能把自己同别人区别开来,能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也能为自己承担责任。
/
本文档为【PTSD案例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