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精品】1.河南省栾川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52

2018-04-26 50页 doc 161KB 1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精品】1.河南省栾川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52【精品】1.河南省栾川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52 招标任务书 1.河南省栾川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栾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工作范围包括整个栾川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1′—112?01′, 2北纬33?39′—34?11′;工作区面积约2477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1965年完成了栾川幅和洛宁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涵盖了栾川县境;河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管理处分别于1981年和1982年完成栾川幅和洛宁幅1:2...
【精品】1.河南省栾川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52
【精品】1.河南省栾川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52 招标任务书 1.河南省栾川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栾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工作范围包括整个栾川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1′—112?01′, 2北纬33?39′—34?11′;工作区面积约2477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1965年完成了栾川幅和洛宁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涵盖了栾川县境;河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管理处分别于1981年和1982年完成栾川幅和洛宁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于2002年完成河南省栾川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2.项目区地质背景 栾川县以中低山夹河谷地貌为主,局部为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栾川县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跨越熊耳山小区和伏牛山小区,出露地层有:太古界太华群,下元古界宽坪群,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蓟县官道口群和栾川群,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陶湾群、古生界奥陶系二郎坪群、新生界古近系和第四系,岩性岩相变化大;有区域性的深大断裂分布,地质构造复杂。 3.矿产情况 栾川县矿产资源丰富,山区多有矿山分布,其中以钼矿最多。 四、目标任务 1.目标:在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通过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的调查和评价,提高调查精度。开展地质灾害严重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灾害详细调查与测绘,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为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 2.任务: 1 (1)、“以人为本”,对城镇、村庄(包括灾害易发区内的分散居民点)、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及大江大河等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3)、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4)、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 (5)、选择单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6)、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7)、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万遥感解译2477.7 km,重点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300 km,1:1000地 223形测量6 km,1:1000工程地质测绘6 km,探井360m,探槽200 m,工程地质钻探1000m,物探420点,原位测试24点。 六、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为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栾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栾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2、河南省栾川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栾川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栾川县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栾川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栾川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栾川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栾川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2 9、河南省栾川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栾川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栾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 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栾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3 2.河南省商城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商城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工作区面积 工作区范围为商城县行政区域,地理坐标:东经115?06′,115?38′, 2北纬31?23′,32?06′;工作区面积约2130 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自五十年代以来,有关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所在本区开展了大量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表1),这些工作对调查区内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及岩土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系统研究,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资料,区内目前尚无系统的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但已有资料仍为本次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地质环境方面的背景资料。 表1 以往工作程度统计表 工作 工作起 工 作 项 目 名 称 完 成 单 位 类别 止时间 原北京地质学院豫南区测1959,1/20万区域地质调查 队 1961 1/20万区域地质测量 原河南地质十五队 1976,1979 地质 原河南地质局区调队三分1/20万区域地质普查,商城幅, 1974,1979 队 马鬃岭磷矿地质普查 原河南地质十队 1977 1/20万综合性水文测量 原省水文队 1959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商城原河南地质十七队 1981 幅, 水文 地质 商城县寒泉饮用矿泉水评价 省环境水文地质总站 1989 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省地矿厅水文地质三队 1989 ,信阳幅, 工程 铁路工程地质勘查线路 铁道部第四勘探院 1973 地质 马鞍山煤矿普查 省煤田地质局106队 1960 1/20万区域石油调查 华北石油队 1958,1963 马鞍山煤矿复查 省地质局地质11队 1970 矿产 杨山煤矿1/5000勘探 河南地质十队 1975 石门冲磷矿普查勘探 河南地质十队 1971,1977 冯店乡花岗石矿床评价 原核工业部中南局308队 1985 长竹园乡大理石矿床评价 原核工业部中南局308队 1985 1/10万航空放射性和航磁测量 原地质部303、309航探队 1960,1965 其它 信阳工区1/5万航空测量 原省地质局航探队 1977 商城县部分1/5万土壤测量 原省地质局物探队 1985 4 杨家坪钼矿区1/1万激电测量 原省地质局物探队 1985 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商城省地矿厅地调三队 1989 幅, 以上资料对商城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危害等方面论述较少,但2005年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承担完成的《河南省商城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为本次工作的开展在地质灾害、地质环境背景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2、工作区地质背景 (1)气象 商城县属亚热带半湿润半干燥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5.4 ?,北中部略高于南部,最高39.3 ?,最低,20.5 ?,年平均日照时数1954.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2天,最长261天,最短180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674.4 mm,多年平均降水量1225.9 mm,最大1705.8 mm(1982年),最小649.9 mm(1966年,图2-2),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的73.8%,日最大降水量259.6(2004年8月14日)mm,时最大降水量62.2 mm(2004年8月14日15:20,16:20),降水在空间分布上不均,由南向北逐渐减少,最北部与最南部降水相差近500 mm。 (2)水文 调查区内共有大小河流728条,皆为淮河南侧支流上源,发源于大别山北麓,2流向南北或呈西南,东北向,总长1636.04 km,河网密度0.768 km/ km,河道2总面积52.51 km,河道特点是上游坡降大,流程短,集流快,河道底部切入基岩,河谷横切成“V”字型,谷底狭窄,谷坡陡峭,岸线起伏不平;中游地势较缓,河谷渐宽,流速锐减,产生泥沙沉积而致使河库淤浅,易造成泛滥或内涝。境内主要干河有灌河、白鹭河、史河等。 43区内水利化程度较高,除河流外,库容在1000×10 m以上的大、中型水库有鲇鱼山水库、铁佛寺水库、大石桥水库三座;小型一、二类水库有124座,其43中红石岩、莲塘河、张冲、鲍楼、高庙、里洼等水库库容均在100×10 m以上;83塘堰坝23516处。最大引蓄提水能力10.31×10m,有效灌溉面积40万亩,占耕地的82.1%。 (3)地形地貌 工作区位于大别山中段北麓,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为中低山、低山地形,山脉走向大致沿省界呈近东西向延伸,为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中部为丘陵地形;北部为平缓的河谷阶地及垄岗地形。 依地貌成因,区内可分为构造侵蚀、构造剥蚀、剥蚀堆积、侵蚀堆积四大地貌类型。 (4)地层岩性 区内可见地层有太古宇、古元古界、中元古界、新元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石炭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及第四系等。前侏罗系地层普遍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其中太古宇和元古界还遭受了强弱不等的混合岩化作用。 (5)地质构造 调查区位于秦岭—昆仑东西向构造带之南亚带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及淮阳山字型构造的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构造有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及新华夏系。 ? 东西向构造 5 为本区的主要构造,呈北西西向展布,属秦岭—昆仑东西复杂构造带。其主要特点是:(1)以断裂为主;(2)断裂规模巨大,近东西向延伸,多向南陡倾;(3)大断裂旁侧或中间发育一系列大体与之平行、力学性质相近的小规模断裂;(4)断裂具长期发育史,表现出多期活动特征;(5)断裂以压性、压扭性为主,有时表现为张性。 ? 南北向构造 其特点为:(1)大致分为中、东、西三带,调查区体现为中、西带,以中带表现最为强烈;(2)走向呈南北方向,在调查区内断续分布;(3)在成层岩石区,来自东西向的挤压作用较为明显,而在各种侵入岩体中表现微弱;(4)断裂以压性为主,常具扭性特征,单个断裂一般规模不大。 ? 新华夏系 主要表现为断裂及节理带、片理带等。断裂多呈北北东向展布,走向12,25?。区内主要断裂为商城,麻城断裂。该断裂规模极大,由湖北麻城延入本区,经长竹园、商城西、河凤桥延出本区。区内长70 km,切割了元古界及石炭系,南段走向25,30?,倾向115?,倾角79?,中段和北段走向10,20?,倾向282,295?,倾角75?。沿走向断面呈舒缓波状。断裂带宽20,250 m,最宽处1000 m左右。沿断裂有小花岗岩岩株出露。 6)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 调查区内断裂发育,受北东向、近东西向断裂控制,区内被切割成菱形断状,由于断裂的差异活动,使南部断块上升,形成中低山和丘陵,北部缓慢下降,接受沉积,形成垄岗和平原。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商城县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区,地震特征是震级低、震中浅。境内有记载的地震共22次,均为轻破坏性地震,其中1949年以后发生的5起地震皆发生在麻城,商城断裂上,震级在3.9级以下。 (7)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及水文地质特征,将调查区内地下水分为松散层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及基岩裂隙水四种类型。 ? 松散层孔隙水 分布在北部河谷平原及垄岗地带,南部基岩山区局部坡积、冲坡积层中亦有存在。根据含水层岩性及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分为孔隙水及孔隙裂隙水两种含水层组:孔隙水含水层组分布在北部沟谷地带,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砂砾(卵)石和粉砂等。为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Ca?Mg3型。矿化度在0.1,0.8 g/l之间;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组分布北部垄岗区,含水层岩性为粘质砂土及粘土,上部以孔隙水为主,下部以裂隙水为主。含水层厚度3,12 m,局部具承压性。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Na?Ca型。矿化度在0.1,0.4 3 g/l之间。 ?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 分布在调查区中北部,含水层包括石炭系各组、侏罗系的朱集组及古近系等。石炭系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砾岩及含钙质的长石石英砂岩等,局部具承压性,其排泄多以泉的形式,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Ca?Mg型及HCO-Ca型;33侏罗系朱集组和古近系碎屑岩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红色、棕红色砂岩、砾岩、粉砂岩等,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Na?Mg型,矿化度在0.4 g/l以下。 3 ?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2分布在石门冲一带,面积仅14 km,含水岩层为震旦系,青白口系三川组、 6 南湖湾组、煤窑沟组并组,岩性主要为白云石大理岩、硅质白云石英片岩及薄层石英岩等。其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Na?Mg型,矿化度为3 0.1,0.4 g/l。 ? 基岩裂隙水 分布在调查区南部及中部的低中山、低山和丘陵地带,据其成因及赋存特征,可细分为构造裂隙水和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两种:构造裂隙水分布在调查区的中南部,为潜水,地貌上为构造侵蚀低中山、低山地形。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片岩、片麻岩、混合岩,侏罗系的火山岩及白垩纪的花岗岩等;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分布调查区中部的构造剥蚀地形,含水岩层主要为花岗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凝灰岩、片岩、片麻岩等。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Ca型及HCO?SO-Na?Ca型。334矿化度,0.3 g/l。 (8)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河南省工程地质图》(1?50万)和工作区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将区内岩土体划分为坚硬块状混合岩混合质片麻岩岩组,较坚硬块状片麻岩岩组,坚硬块状侵入岩岩组,坚硬中厚层状钙质、硅质胶结砂岩、砾岩岩组,坚硬厚层状砂砾岩、石英砂岩岩组,坚硬厚层状中等岩溶化大理岩、白云岩岩组,粘性土、亚砂土、细砂多层土体等7个工程地质岩组。 四、目标任务 (1)目标 在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提高调查精度和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的调查和评价,开展地质灾害严重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灾害详细调查与测绘,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为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 (2)任务 ? “以人为本”,对城镇、村庄(包括灾害易发区内的分散居民点)、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及大江大河等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1:5万地质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 ? 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详细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选择单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 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 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 结合调查成果,对所属县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 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 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万地质灾害重点调查面积1000 km,遥感解译2130 km,地形测量3.86 22km,工程地质测绘3.86 km,探井180m,工程地质钻探530m,物探210点,原位测试12点,室内土工试验150件。 六、工作周期 7 项目周期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商城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河南省商城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1 2、河南省商城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商城县洛阳市栾川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商城县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商城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商城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商城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商城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商城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商城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商城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 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商城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8 3.开封市地面沉降监测项目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开封市地面沉降监测 二、工作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工作区面积 ?12′—114?30′,工作区位于河南省中东部开封市区,地理坐标:东经1142北纬34?42′—34?54′,工作区面积362 km。 三、地质概况 (一)以往工作程度 工作区内开展有开封市城市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开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及开封城市地下水动态监测、开封凹陷区地热资源调查、开封市地面沉降研究、开封市城区地下水资源控制开采与保护研究。上述工作,仅1988-1990做过开封市地面沉降研究,其他工作涉及较少,地面沉降研究程度低。 (二)工作区地质背景 、气象、水文 1 开封市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2?,多年平均降水量674.0mm。主要河流有:黄河、惠济河、马家河。 2、地形地貌 开封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面高程70—80m。按其形态,分为黄河漫滩区、背河洼地区、微倾斜平地区及砂丘分布微起伏平地区。 3、地层岩性 工作区处于华北地层区豫东地层小区,基底以古生界、三叠系、侏罗—白垩系为主,新生界为陆源碎屑堆积物。前新生界基底主要为:古生界二叠系石英砂岩、泥岩、页岩;中生界三叠系页岩、粘土岩、砂岩;侏罗白垩系砂岩、粘土岩、砂砾岩、石英砂岩。新生界古近系主要岩性为粘土岩;新近系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砂岩与棕红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互层,第四系岩性为粉质粘土、粘土及细砂、粉砂、中砂。 4、地质构造 工作区处于巨型纬向构造体系秦岭—昆仑构造带和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之华北坳馅及豫中北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秦岭东西向构造体系表现为东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带,均为正断层,构成开封凹陷。新华夏构造体系表现为北东向的断裂带。 5、水文地质 根据含水层的埋藏条件,水力特征和开采现状,工作区可分为浅层地下水、中深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超深层地下水。 (1)浅层地下水 系指全新统及上更新统上部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含水层顶板埋深10—30m,底板埋深40—70m,厚度约20—55m。含水层岩性为中砂、细砂及粉砂,单位涌3水量10—25 m/h?m。水位埋深一般为1—5m,南部地区为5—12m,漏斗中心最大水位埋深为14.26m。 (2)中深层地下水 9 中深层地下水含水层组为更新统下部的中更新统,含水层顶板埋深150—170m,底板埋深含水层厚度为12.10—46.35m,含水岩性为细砂、中砂组成。 (3)深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含水层为中更新统下部及下更新统,主要含水层有两个层段,上部含水层顶板埋深为172—214m,底板埋深为223—288m,厚度为19.82—50.08m,3含水层岩性细砂、细中砂,单位涌水量为4—5.3 m/h?m,下部含水层顶板埋深303—339m,底板埋深428—443m,总厚度30—50m,含水层岩性为细砂、细中砂。 (4)超深层地下水 超深层地下水含水层为新近系明化镇组砂岩层,项板埋藏深度在400-500m,厚度500-850m,为地下热水。岩性为粘土岩、细砂岩、中砂岩。 6、工程地质 工作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表岩性为全新统亚砂土、及粉细砂,土体层状结构,浅层地下水位埋藏深度1-5m,一般无地下水侵蚀,北东向活动断裂发育,地壳稳定性差。 四、目标任务 1、目标 以全面监控开封市地面沉降状况为目标,开展市区地面沉降现状调查工作,逐步建成以基岩标、分层标、GPS和地下水动态监测为主要手段的开封市区地面沉降监测网。引进自动化监测和网络传输技术,建立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信息和管理平台。综合研究地面沉降机理与发展趋势,提出地面沉降防控对策建议,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2、任务 (1)全面收集开封市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动态系列资料,开展地面沉降现状调查; (2)建立覆盖开封市区地下水开采漏斗区的地面沉降GPS监测网络,在开封市建立基岩标、分层标组和GPS基准站,进行全天候地面沉降监测,对开封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网进行调整和优化; (3)开展开封市地面沉降成因与机理、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等综合研究; (4)建立开封市地面沉降地理信息系统; (5)提出开封市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资料收集50份,地面沉降现状调查362 km,钻探4000 m,地下水水位、水量动态监测100点,GPS监测网建设20点,土样试验分析80件。 六、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计划两年。 七、预期成果 1、文字:开封市地面沉降监测报告 2、图件:(1)开封市地面沉降现状及评价图 (2)开封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分布图(GPS、基岩标、分层标) (3)开封市地下水监测网络分布图 (4)开封市深层地下水等水位图 3、数据库:开封市地面沉降调查及监测信息数据库 10 4.河南省林州市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工作区范围为林州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7′20″,114?04′36″,2北纬35?40′22″,36?21′57″。工作区面积2046 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自建国以来,区内先后由不同单位开展了大量的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主要资料有: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开展的《林州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2002年)工作,调查了林州市地质灾害隐患,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提出初步危重灾点防灾预案,为开展本次林州市地质灾害详查工作奠定了基础。其他资料包括河北、山西省地质局提交的《陵川幅、鹤壁幅1:20万区域地质普查》;河南省环境水文地质总站提交的1:50万《河南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河南省水利厅提交的《红旗渠总干渠、一、二、三干渠工程勘擦报告》: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水文地质一队提交的《河南省安—林地区岩溶水资源平价报告》; 河南省地矿厅第十三地质队和林县矿产资源管理处提交的《河南省林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 2(工作区地质背景 (1)气象、水文 林州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 12.8?,多年平均降水量672.1mm。 林州市境内主要河流有浊漳河、洹河、淅河、淇河4条河流,属海河流域的卫河水系。除浊漳河水源较充沛外,其于均属季节性河流。 (2)地形地貌 林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隶属于安阳市。地处山区,群山环抱,沟壑纵横,地面标高260,1360m。总地势为西高东低,境内地貌分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4种类型。中山分布在市境西部,呈北东—南西延伸,属太行山山脉,境内最高海拔1632m;低山分布在市境南北;丘陵分布在市境东部;在山地和丘陵之中分布着盆地和谷地。 (3)地层岩性 工作区内出露地层有太古界登封群(Ardn)、中元古界汝阳群(Pt22ry)、寒武系(?)、奥陶系(O)、石炭系(C)、二叠系(P)、第四系(Q),局部有燕山期岩浆岩。盆地、河谷两侧、平缓的山坡岩性主要为砂砾石层、砂层、亚砂土、黄土状粉质粘土、亚粘土;山区、丘陵区主要岩性为厚层页岩、灰岩和白云岩;盆地西部边岩缘一带主要岩性为紫红色、浅黄灰色及灰白色的石英岩状砂岩,中间夹有数层页岩,底部为一层含砾石英砂岩;西部山区岩性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区主要岩性为闪长岩。 (4)地质构造 工作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位于华北地台中部,太行山东麓深断裂带林州大断 11 裂和青洋口大断裂之间。境内以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两组断裂构造为主体,构成林州地区的构造格架。北北东向的林州大断裂和大乌山—道子岭断裂带,北西西的姚村—河顺和南寨—老爷顶断裂带,构成林州盆地的“边框”。 盆地南北两端发育着北东和北北东断裂;盆地以东交织着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断裂;盆地之中除横贯着合涧—桂林—东姚北西西向断裂外,稀疏的展布着北东、北北东向断裂。 (5)水文地质条件 工作区地下水主要分三类,即岩溶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岩层孔隙水。岩溶水因受岩层构造影响,富水性极不均一,强富水区分布在河顺以南、城关以33北和东南部,临淇盆地北部,涌水量2.3—4.5 m/s,局部涌水量达32.15 m/s;弱富水区主要分布在地下水补给区的赵家墁、姚村、林州市西部、东部和北部的33岩浆体周围,单位涌水量一般为0.8 m/s,局部涌水量达4 m/s以上。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太古代的片麻岩、元古代的石英状砂岩以及燕山期岩浆岩中,构造及浅部风化裂隙发育,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富水程度较弱,泉流量330.1—1.0 m/s,在局部条件较好地区,泉流量可达5.4 m/s。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由河流冲积、冲洪积形成,岩性为砂砾石层局部夹亚砂土、亚粘土薄层。厚度1—5m。分布于洹河、淅河、淇河漫滩和一级阶地,水位埋深一般2—4 m,3—41.5 m受降水和河流侧渗补给,单井出水量21 /h。 6)工程地质条件 ( 本区划分5个工程地质区,包括粘性土单层土体、中厚层稀裂状坚硬岩溶化灰岩组、中厚层稀裂状石英砂岩组、块状较软强风化片麻岩组、碎裂状较软强风化闪长岩组5个工程地质区。 四、目标任务 1(目标 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测绘和工程勘查为主要手段,以县(区)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开展林州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基本查明区内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为减灾防灾提供地质依据。 2(任务 (1)开展林州市地质条件调查,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 (2)对林州市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3)对林州市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选择重大单体滑坡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4)结合防灾规划,推荐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 12 (5)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降水等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6)协助林州市政府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7)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万遥感解译面积2046km,1:1000地面测绘8km,重点区地质灾害详 23细调查1000km,物探400点,工程地质钻探740m,探槽260m,岩(土)样测试140件,水样10件。 六、工作周期 项目周期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2、河南省林州市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林州市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林州市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林州市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林州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13 5.河南省卢氏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卢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工作区范围 二 工作区范围为卢氏县行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5′,111?22′,2北纬33?33′,34?23′。工作区面积:4004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卢氏县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境内主要完成的工作有:1?5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1?50万河南省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和卢氏县城泥石流、滑坡防治工程。上述地质工作为本次调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本次调查评估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2001年完成的1?10万卢氏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2006年完成的三门峡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本次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提供丰富资料,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工作区地质背景 2 卢氏县跨亚热带、暖温带两个气候带。年均降水量为630mm。卢氏县居黄河、长江分水岭——熊耳山南北两麓,故河流分别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全县按地形可分为三个区域:中部以卢氏盆地为中心的丘陵地区;北部的浅山丘陵区;西部、南部熊耳山、崤山、伏牛山系结合部的深山区。 卢氏县地处华北与扬子两个板块的碰撞造山带北侧,华北地块的南缘,以黑沟——栾川断裂为界,以北为华北地层区豫西—豫东南分区卢明小区,以南为北秦岭分区南召小区。主要构造有褶皱、断裂、隆起带、坳陷带,地质构造复杂。 卢氏县工程地质分区可划为山地持续缓慢上升工程地质区和黄土丘陵稳定性不均工程地质区。根据岩石类型,山地持续缓慢上升工程地质区又可划分为岩浆岩为主工程地质亚区和变质岩为主工程地质亚区。 县境内主要含水岩组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夹碎屑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喷发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和变质岩类裂隙、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组。县境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局部地段接受地表水补给。其径流、排泄主要受构造控制,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排泄于地势相对较低的河流或沟谷中。 四、目标任务 1、目标 该项目的总体目标: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解译、地面调查与测绘、野外数字采集系统为主要手段,以卢氏县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查明区内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的分布、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为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 2、任务 (1)开展卢氏县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 14 (2)对卢氏县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引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3)对卢氏县城、村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大河流、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要文物保护点等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 (4)选择单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5)结合防治规划,推荐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 (6)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7)协助卢氏县政府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完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8)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万遥感解译4004 km,重点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3000 km,1:1000地形223测绘5 km,1:1000工程地质测绘5 km,探槽300 m;物探(电法)350点,岩 500件。 土样试验 六、工作周期 项目工作周期: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卢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卢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2、河南省卢氏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卢氏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卢氏县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卢氏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河南省卢氏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6 7、河南省卢氏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卢氏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卢氏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卢氏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卢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 15 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卢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16 6.河南省汝阳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汝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区面积 工作范围为汝阳县辖区,属洛阳市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8′,112? 238′,北纬33?49′,34?14′。工作区面积1325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区内先后由不同单位开展了大量的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矿产地质调查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主要有2005-2008年启动并开展了《河南省汝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对汝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特征、引发因素、稳定性、危害对象、危害程度进行调查,为本次详查工作奠定了基础。其他资料还有《临汝幅1:20万地质普查报告》、《鲁山幅1:20万地质普查报告》、《汝阳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鲁山幅1: 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汝阳县矿产资源规划基础研究》、《汝阳县矿产资源规划》。 2(项目区地质背景 汝阳县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4.2?,多年平均降水量674 mm,最高1081.6 mm,最低407.3 mm。工作区内大小河流29条,分属黄河及淮河两大水系,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杜康河、 2柳沟河、杜庄河等,流域面积112.8 km;属于淮河水系的有汝河及荡泽河,流 2域面积1212.2km。 调查区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全县最高峰鸡冠山海拔1602.4 m,最低点杜康河底海拔220m,相对高差1382m,平均海拔543 m。地貌类型主要为 2山地、丘陵、倾斜平原及河谷阶地,其中山地面积792.3 km,占县域面积的59.8%, 22丘陵面积255.5 km,占19.3%,倾斜平原及河谷阶地面积277.4 km,占20.9%。 调查区属华北地层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上太古宇、中元古界、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太华群见于三屯以南,岩性为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片麻岩和石墨大理岩;上部为斜长角闪片麻 17 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元古界分布在竹园,西局,玉马水库以南,在大马山口亦有小面积出露,岩性为紫红色英安岩、英安流纹岩、玄武安山岩夹灰绿色粗安岩、凝灰质砂岩、泥岩等。上元古界岩性为灰绿色页岩,局部夹砾岩。下古生界主要为寒武系,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及紫红色页岩。上古生界主要为二叠系和石炭系,岩性为砂岩、页岩和鸡窝状铝土矿;中生界分布在柏树乡一带,另上店镇西南、古城东南有零星分布。下段岩性为紫红、灰白色相间的含屑、晶屑凝灰岩,底部为紫红色砾岩;上段为灰白、紫红色相间的含岩屑、晶屑凝灰岩,具明显水平层理,底部为浅红色砾岩。新生界主要为新近系、第四系,分布于汝阳盆地及河谷两侧。 调查区曾遭受嵩阳、中岳、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逐渐形成了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三大构造体系,其中南部以东西向及北西向构造为主,主要有九皋山—温泉街断层、赵宋庄—麻杆岭断层、油房庄—王长沟断层;北部以北西向及北东向构造为主,主要有武湾—二郎庙西断层、九店南—三岔口断层、刘店断层、杨坡北断层、下秋盘—黄庄—车场断层。 调查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太古界太华群的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各时代侵入花岗岩及新生界新近系的安山岩、玄武岩等变质岩类和侵入岩类的脉状、网状裂隙内,泉水流量?1.0l/s,地下径流模数? 26.0l/s?km,矿化度?0.5 g/l;而在中元古界熊耳群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凝灰岩,中元古界汝阳群和上元古界洛峪群的石英砂岩,寒武系下统的砂岩、页岩,新生界古近系的砂岩、页岩、砂砾岩等多层状脆性岩裂隙内,泉水流量?1.0 2l/s,地下径流模数?3.0 l/s?km,地下水位埋深,7 m。 调查区主要为坚硬块状混合岩岩组,岩性以安岩、英安岩为主,其次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大理岩等,岩石干抗压强度120,200MPa,块状结构,岩石致密、坚硬,抗压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 四、目标任务 1(目标: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测绘和工程勘查为主要手段,以县(区)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开展汝阳县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基本查明区内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 18 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为减灾防灾提供地质依据。 2(任务: (1)开展汝阳县地质条件调查,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 (2)对汝阳县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3)对汝阳县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选择重大地质灾害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4)结合防灾规划,推荐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 (5)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降水等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6)协助汝阳县政府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7)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编制(或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万遥感解译面积1325km,1?1万工程地质测量25km,1:1000地形 23测绘20km,工程钻探300m,探槽150m,物探400点,岩(土)样测试140件,水样10件。 六、工作周期 项目周期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汝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汝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2、河南省汝阳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汝阳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汝阳县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19 5、河南省汝阳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汝阳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汝阳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汝阳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汝阳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汝阳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汝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 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汝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20 7.河南省新安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新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工作区范围为新安县辖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行政隶属洛阳市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3′,112?19′,北纬34?36′,35?05′。工作区 2面积1160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以往主要地质调查成果有: ?2007年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完成的《河南省新安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 2000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编制的《1/50万河南省地质图及说明书》,对新安县境内的地层及时代进行了重新对比划分,提供了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 1996,2000年,河南省地矿厅水文三队和河南省地矿厅环境水文地质总站完成的《1/50万河南省地质环境调查报告》,涉及了新安县境内地质环境问题。 ? 2003年,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完成的《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涉及新安县境内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 2004年,新安县人民政府主持完成的《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2000—2010),对新安县矿产资源的现状、开发、规划做了概述。 ?1985年,原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水文地质二队完成的《1/20万河南省洛阳幅、临汝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对新安县地层、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做出了详细论述。 以上资料对新安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危害等方面做了论述,为本次工作的开展在提供地质环境背景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2(工作区地质背景 新安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4.2?,年均降水量642.4 mm,其中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水系,主要有黄河、青河、畛河、金水河、涧河、磁河6条。 工作区位于豫西低山丘陵区,属秦岭山系崤山余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1 西北部峰峦重叠,山势陡峭,岩石裸露;东南部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多为黄土覆盖。最高峰为青要山的西大塬,海拔1384.7m。最低点位于打捞锅,海拔155m。 新安地处华北陆台之南缘,秦岭地盾之东北,淮阳地盾之北,山西地台及渤海凹陷之南,河南地台之西,垣曲穹窿之南端。大部分岩层走向为北东25?,50?,构造边缘外倾角均在5?,15?。断层以阶梯式断层为主,依走向可分为两组:一组为南东50?,60?,一组为北西30?。 新安县西北部群山绵亘,其余丘陵地区沟壑纵横,地层出露甚为完整。其由老到新的顺序为:中元古界的熊耳群和汝阳群;上元古界的洛峪群;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中生界;新生界的新近系和第四系。 依据1/20万洛阳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介质空隙的成因及水文地质特征,工作区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裂隙岩溶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涧河沿岸的?、?级阶地及漫滩地段的为水量丰富区。含水层为砂及沙砾石,结构疏松,为很好的。厚10,50 m;上露粉土夹亚粘土,较疏松,厚5,25 m。水化学类型为HCO-Ca、3HCO-Ca.Mg型水,矿化度为0.29,0.32g/l,地下水质良好。?级阶地及漫滩水3 位埋深1,10 m,?级阶地地下水位埋深10,25 m,降深5m时,单井涌水量1000,3000吨,日。地下水主要补给方式有大气降水渗入、河流侧渗、灌溉入渗、基岩地下水侧向径流等。水平径流条件很差,排泄方式主要为蒸发、开采下渗及成泉排泄。水量中等区分布于南李村、磁涧、城关、五头一带,广泛存在砂卵石孔隙层间水,水位埋深一般为30,90 m,局部大于100 m,含水层分选磨圆较好,但因压密程度较高,且局部胶结,故渗透性较差,渗透系数一般1,5米/日。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Ca.Mg及HCO.SO-Ca.Mg型水,矿化度0.2,0.45 g/L。地334 下水补给主要为上层潜水的下渗补给和少量基岩地下水的水平径流补给。由于水力坡度较大,一般径流条件较好。以人工开采、泉的形式排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峪里、曹村、仓头、正村及北冶、磁涧的部分地区,含水岩层为中元古界、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新近系的砂岩、泥岩、页岩、粉砂岩、长 2石砂岩等地层,常见泉流量0.01,0.11 l/s,地下水径流模数小于3 l/s?km,属贫乏、极贫乏级,单井涌水量5,300吨/日,水化学类型为HCO-Ca及HCO-Ca.Mg33型水,矿化度小于0.4g/l。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迳流途径短,水交替迅速,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主要分布于县境北部的低 22 山丘陵区,石井、西沃、曹村、石寺镇、及北冶一带。含水岩层为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的碳酸盐类裂隙溶洞之中,为单斜构造区。地下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发育规律,以及富水性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特征,往往近背斜轴部地区为补给区,远离轴部地区为径流区,并在径流区形成地下水饱和带,构成完整的单斜蓄水构造。根据打井资料统计,单井涌水量10,1500吨/日。南部和北部的排泄区泉流量一般较大且稳定,如庙头Ly76号上升泉就是该含水岩类地下水沿方山断裂补给涧河阶地冲积层,流量达68.9 l/s。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水,局部为HCO3-Ca.Mg型水,矿化度0.13,0.42g/l。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和人工抽汲的形式排泄。 区内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受岩性、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控制。根据地貌形态,将县境内划分为低山丘陵基岩工程地质区和冲积平原松散土体工程地质区。根据区内岩土体的力学强度划分为坚硬岩类、半坚硬岩类、松软岩类三大工程地质岩类。按各类岩、土的成因及工程地质特征可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岩组:碳酸盐岩组、碎屑岩岩组和双层土体。 四、目标任务 1(目标: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测绘和工程勘查为主要手段,以县(区)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开展新安县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基本查明区内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为减灾防灾提供地质依据。 2(任务: (1)开展新安县地质条件调查,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 (2)对新安县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3)对新安县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选择重大地质灾害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4)结合防灾规划,推荐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 (5)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降水等对滑坡、崩塌和 23 泥石流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6)协助新安县政府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7)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编制(或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万遥感解译面积1160km,1:1万工程地质测量面积30km,1:1000地 23形测绘面积30km,物探400点,工程钻探350m,探槽100 m,岩(土)样试验170件,水样10件。 六、工作周期 项目周期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新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新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2、河南省新安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新安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新安县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新安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新安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新安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新安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新安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新安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新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新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24 8. 河南省嵩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嵩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工作区面积 工作区为嵩县县城。地理坐标:东经111?24′,112?22′,北纬33?35′ 2,34?21′。工作区面积3008.9 km。 三、地质概况 ? 以往工作程度 以往主要地质调查成果有:?1980年,河南省地矿厅第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完成了《1?20万平顶山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2000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编制了《1?50万河南省地质图》;?1996-2000年,河南省地矿厅水文三队和河南省地矿厅环境与水文地质总站完成了《1?50万河南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2007年,嵩县人民政府编制了《2008-2020年嵩县矿产资源规划》及附图;?2003年,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完成了《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2004年,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与嵩县国土资源局完成了《河南省嵩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10年,河南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嵩县国土资源局编制完成了《嵩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技术报告》(送审稿)。?2010年,河南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嵩县国土资源局编制完成了《嵩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送审稿)。 ? 工作区地质背景 、气象、水文 1 嵩县除南部白河乡属北亚热带气候外,其余地区均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极端最高温度为43.6?,极端最低温度为-19.1?。多年平均降雨量由北向南递增,年最大降雨量为1101.7 mm,年最小降雨量为489.6 mm。降雨量还呈现年际分配不均, 6、7、8、9四个月降雨量较为集中,降水量占全年的79.87,。 嵩县地表水资源丰富,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伊河、汝河、白河,分属黄河、淮河、长江流域。 2、地形地貌 25 嵩县境内有山地、丘陵等多种地貌形态,形成西南高东北低的“箕”形地势。海拔超过2000m的山峰4座,海拔1600,2000m的山峰18座,千米以上的山峰共计700余座。北部及中南部为中山区,中北部为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自田湖镇千秋外河滩的245m递增至白河乡白云山玉皇顶的2211.6m,高差达1966.6m。 3、地层岩性 在河南省地层区划中,嵩县属华北地层区,跨越豫西-豫东南分区的卢明小区和渑确小区,区内地层由老到新有太古界、中元古界、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太古界太华群(Arth):岩性主要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 石英岩,混合岩化变质岩。 ? 中元古界熊耳群(Pt):大古石组、许山组:岩性为砂砾岩、砂岩、安2 山玢岩;鸡蛋坪组:岩性主要为安山玢岩、石英斑岩、流纹岩、硅质岩和凝灰岩;马家河组:岩性为安山岩、玄武安山岩、英安岩、火山碎屑岩、砂岩、页岩等。 ? 上元古界(Pt):青白口系,岩性主要为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片岩、大3 理岩、角闪片岩等;震旦系,岩性主要为千枚岩,绢云石英片岩,长石石英砂岩,炭质板岩、大理岩、粗面(安山)岩等。 ? 下古生界(P):寒武系及二郎坪群,岩性主要为砂岩、泥灰岩,硅质板z 岩、长石板岩、砂砾岩和大理岩等。 ? 中生界(M):三叠系(Tts),岩性主要为粘土岩、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z3 煤层、砾岩、长石砂岩;白垩系(Kj),岩性主要为晶质凝灰岩,砂质泥岩夹多1 层砾岩、砂岩。 ? 新生界(C):古近系(E),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砾岩、砂砾岩,z 中上部夹钙质粉砂岩和泥灰岩;新近系(N),岩性主要为砾岩、砂砾岩、钙质泥砂岩、泥岩夹泥灰岩、砂质粘土岩等;第四系(Q),岩性为冲洪积、湖积粘土、粉土及河床相砂砾石层等。 4、地质构造 县境地处华北地台南缘、南跨秦岭褶皱系,栾川-陶湾深大断裂穿越县境。工作区褶皱有安沟-黄水庵背斜、王庄-陶村背斜、鹰沮山-阳坡窑背斜。断裂主要有黑沟-陶湾断裂带,该断裂属深大断裂,境内长23km,宽40,120m,走向 26 290,310?;马超营断裂带,总体走向270,300?,倾角60,85?;瓦穴子断裂,整体走向290,300?以南倾为主,局部北倾,倾角70?;车村南-下汤大断裂,本区最大的东西向断裂;蝉堂-汝阳断裂带,由碎裂岩、角砾岩等组成,走向80?;旧县-下蛮峪断裂带,走向50,60?,多为高角度正断层。 5、水文地质 根据区内地层岩性、岩性组合、构造、地貌等条件,将区内地下水分为四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本区河谷阶地、盆地、山前洪积扇、洪积倾斜平原等地区。水位埋深2,20 m,单井涌水量500,3000 L/h。?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主要赋存于三叠系、白垩系及新生界碎屑地层中。三叠系、白垩系地层富水性较差。第三系地层中孔隙、裂隙较为发育,其富水性较好,泉流量一般0.01,1 L/s。?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该类地下水含水岩组主要为元古界、中-上寒武系大理岩、灰岩等,岩溶发育程度极不均一,局部发育小型溶洞。?基岩裂隙水:该类地下水含水岩组主要为太古宇-中生代各期岩浆岩及不同时期变质岩。根据岩组特征及地下水赋存方式,可将其分为块状岩类裂隙水和层状岩类裂隙水。块状岩类裂隙水赋存于岩体的脉状、网状裂隙内;层状岩类裂隙水赋存于多层状的脆性岩类裂隙内。一般块状岩类较层状岩类富水性稍好。 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其排泄方式主要以蒸发、山泉溢流和人工开采等。 6、工程地质 根据区内各类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将其划分为六类工程地质岩组。 ? 碎裂状较软花岗岩强风化岩组:以花岗岩为主,其次为石英二长斑岩、正长岩等,岩体致密坚硬,较完整;?中厚层坚硬块状熔岩岩组:由安山岩,流纹斑岩等组成,岩体完整性较好,致密坚硬,耐风化;? 片状较软石英云母片岩组:主要由千枚岩、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角闪片岩、片麻岩组成; ?中厚层稀裂状中等岩溶化硬白云岩组:包括白云岩,鲕状灰岩,晶屑凝灰岩等;?中厚层泥化夹层较软粉砂岩组:主要由中-下寒武系、三叠系、第三系等粉砂岩、页岩、泥岩、泥灰岩、砂砾岩等组成;?第四系松散土类:境内主要为中更新统风积-洪积层,上更新统冲积-洪积层,全新统冲积亚粘土、亚砂土等。 四、目标任务 27 ? 目标 通过开展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不稳定斜坡调查、测绘,为减灾防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 任务 1、开展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及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3、对城市、村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大江大河、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区等潜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选择单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4、结合防灾规划,推荐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 5、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降水等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6、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防群治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7、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万遥感解译3008.9 km,重点区地质灾害详查1600km,1:1000地形 32,工程地质钻探550m,岩土样室内试验120测绘15km,物探68.5km,探槽600m 组。 六、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为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嵩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28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嵩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2、河南省嵩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嵩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嵩县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嵩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嵩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嵩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嵩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嵩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嵩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嵩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 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嵩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29 9(河南省济源市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济源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 河南省济源市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范围为济源市辖11个镇、5个办事处的520个行政村范围,地理坐标:北纬34?53'09",35º16'50",东经112? 201'41",112º 45'46"。工作区面积1931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区内先后由不同单位开展了大量的的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调查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1981年河南省地质局开展了“1:5万河南省济源市、沁阳县北部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填制地质图、矿产图,编写区调、矿产报告,对区内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描述,对区内矿产形成条件、赋存规律进行说明。2002年河南省地矿局完成了“河南省环境地质基本问题研究”,2005年河南省地矿局区调队开展了“济源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对济源市地质灾害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评价与。但是针对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尚未开展工作,亟待开展该项工作。 2(项目区工作背景 (1)自然地理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其北部和西部为太行山和中条山,南部和东南部为黄土丘陵。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峰有天台山、王屋山、鳌背山及秦岭山等,鳌背山最高,海拔1929.6m。平原区占全市总面积11.8%,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以南、黄土丘陵以北的市域中东部,西高东低,海拔100,200m之间,主要有冲洪积扇组成,坡降1/100,1/500,冲沟发育,切割深度10,15m,最深达30m。 济源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其特征: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少雪。年平均气温为14.4?C,绝对最低气温-20?C;七月平均气温27.8?C,绝对最高气温43.4?C。年平均降雨量648mm,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全年无霜期230天。 30 境内水系属黄河流域,主要为黄河干流及大小支流100多条,包括沁河、济水、蟒河、溴河、大店河、逢石河等。其中沁河境内长41km,系长年性流水, 33枯水期流量在2,4m/s,最大洪峰流量4250m/s;另有包括小浪底水库、王屋山水库等大小水库22座。 (2)地质构造 济源市调查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境内分布岩层有太古界林山群,岩性主要是中、深度变质的浅粒岩、变粒岩、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含铁石英岩、绿泥片岩等混合杂岩,厚度大于2800米;古元古界银鱼沟群、铁山河群、双房群,厚度2643m,主要岩性为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夹云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变质砂岩、绿泥石英片岩夹大理岩,斜长片麻岩及混合片麻岩等;上元古界震旦系厚度5167,5480m,主要岩性为紫红色页岩、黄绿色砂岩及砂砾岩、深灰色安山岩及辉石安山玢岩、紫红、灰白色石英砂岩及厚层砂砾岩。 古生界寒武系厚度500,610m。主要岩性其下统(?)为灰黄色板状泥灰岩、 1 钙质粉砂岩、白云岩、致密灰岩及砂砾岩,中统(?)为厚层泥质条带鲕状灰 2 岩、紫红黄绿色页岩夹鲕状灰岩、厚层泥质条带鲕状灰岩及紫红色页岩粉砂岩,上统(?)为深灰浅灰色厚层白云岩及硅质团块白云岩夹泥灰岩;奥陶系厚度 3 61,438m,主要岩性为深灰色厚层致密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角砾状灰岩、泥灰岩及硅质砾岩。石炭系、二叠系厚度61,1070m,主要岩性:石英砂岩、燧石灰岩、炭质页岩夹煤层及铁铝岩、褐黄色石英砂岩、页岩及紫红色泥岩夹煤线,灰白色石英砂岩、黄灰色或紫红色泥岩、页岩夹煤线。 中生界三叠系厚度1426m,主要岩性为黄绿、肉红色长石砂岩及紫红色泥岩、黄绿色长石砂岩与页岩互层、夹团块状泥灰岩、灰黄色砂岩、页岩夹油页岩及煤线;侏罗系(J)厚度340,480m,主要岩性:黄绿色页岩、薄层细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蚌壳灰岩、泥岩及砂砾岩。白垩系(K)厚度249m,主要岩性:鲜红色泥岩夹灰白色砂质灰岩,底部为砂砾岩。 新生界古近系(E)厚度1806m,主要岩性为砖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及厚层砾岩、紫红紫灰色砂岩及泥岩。 新近系(N)厚度大于114m,主要岩性为棕红色粘土岩、粉砂岩、灰白色泥灰岩、砂砾岩及砾石层。 31 第四系(Q)厚度1,115米,主要岩性为棕红色亚粘土夹钙质结核,底部多为砾石层、浅褐黄色黄土状亚砂土、粉砂土。 区内构造复杂,褶皱及断裂均很发育。且东部和西部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西部多紧闭甚至倒转的褶皱,多期活动的正断层及少量的逆断层,构成了北西向断裂褶皱带,东部则以高角度正断层及平缓开阔褶皱为主要特征。 (3)水文地质条件 据济源市地质构造、地貌特点、含水岩组、地下水富存条件和动力特征,考虑水文、气象等因素,将区内地下水划分四大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济源市中东部倾斜平原区。含水层主要为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冲洪积相强富水的砂、砂砾石及部分卵砾石含水层组成,具有条带状分布特征。山前边缘地带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为10,45米,向平原中部和东部逐渐变浅,埋藏深度0.8,3.0m,该区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大,补给来源广,水量丰富,水质良好,一般为矿 32化度小于2g/l的淡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模数50,75万m/km。单井单位涌水量4.52,17.36t/h?m,矿化度0.2,0.5g/l。属HCO-Ca型水。 3 碎屑岩类裂隙水分布于济源市西南部,含水岩组岩性复杂。主要赋存于风化带或构造破碎带的裂隙、孔隙中。厚度不大,富水性较弱。泉流量一般为0.004,3.6t/h。地下水水质一般较好,矿化度多小于0.5g/l,煤系地层中硫酸根离子偏高,矿化度可达1g/l。多属HCO-Ca型或HCO-Ca?Mg型水,无侵蚀性。 33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主要分布于克井镇东部、北部、思礼镇西北部山地。含水岩组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组成。一般泉流量0.36,6.48t/h,钻孔单位涌水量8.44t/h。地下水以溶滤作用为主,水质好,矿化度小于0.5g/l,属HCO-Ca型水。 3 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市域西北部的中、低山区。含水岩组主要为太古界和元古界的各类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元古界的喷出岩、各类侵入岩等组成。地下水主要为风化裂隙潜水,一般为弱富水,单泉流量0.7,5.0t/h。矿化度小于10g/l,多为HCO-Ca?Mg型水,部分为HCO-Ca?Na型水。 33 (4)岩土体工程地质 据《河南省工程地质图》(1/50万)和工作区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将区 32 内岩土体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岩组。 较坚硬块状片麻岩岩组:分布在邵原镇东北、王屋镇北部、思礼镇北部中低山区。主要由片岩、片麻岩、混合片麻岩组成,岩石较坚硬,岩石干抗压强度45,80Mpa,抗压强度垂向和水平方向差异明显,抗风化能力较弱,风化带一般厚5,10米,厚者可达15米,片理发育,风化带易成为滑坡体或泥石流的物源。 坚硬块状喷出岩岩组:分布在邵原镇、王屋镇北部。主要由震旦系的安山岩、安山玢岩、凝灰岩、石英斑岩组成。岩体致密、坚硬,抗压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良好。 较坚硬的中厚层状砂岩、泥岩、泥灰岩、页岩岩组:分布在承留镇西、西南,王屋镇西南部一带。主要由砂岩、泥岩、泥灰岩、页岩组成。岩质较软弱,抗剪强度低,易风化,页岩力学强度具各向异性。地下工程及水工建筑物应注意沿软弱夹层产生滑动。岩石干抗压强度65,180 Mpa,软化系数0.75,0.94。工程地质问题为页岩易造成边坡失稳。 坚硬厚层状砂砾岩、石英砂岩岩组:分布在邵原镇的南部、王屋镇西南部、大峪乡、坡头镇西北部。主要由石英砂岩、砂砾岩组成。岩体致密、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岩石干抗压强度65,180Mpa。工程地质问题应注意局部有软弱夹层。 坚硬厚层状灰岩、白云岩岩组:分布在克井镇东部、北部,思礼镇西北部、五龙口镇北部平原区。主要由岩溶化石灰岩、鲕状灰岩、白云岩组成。岩石一般致密坚硬,抗压强度高,溶洞发育,具软弱夹层。岩石干抗压强度120,230Mpa,软化系数0.77,0.81。 粘性土单层土体及亚粘土、亚砂土、细砂多层土体:主要分布在亚桥乡、五龙口镇等一些平原区。由全新统、上更新统、中更新统组成。岩性为砂、粉砂、砾石层和黄土状亚粘土、棕红色亚粘土。其中砂、粉砂、砾石层结构松散,粒间联结极弱,孔隙比较大,连通性好,力学强度低,透水性好。工程地质问题易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陷和道路翻浆变形。而亚粘土结构疏松,致密,含粉土质成分高,具可塑性。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四、目标任务 (目标:通过开展济源市地质灾害严重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1 泥石流灾害及不稳定斜坡详细调查、测绘与勘探,分析确定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 33 致灾影响因素,制定科学的防灾规划,为减灾防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2(任务 (1)开展地质条件调查,调查分析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分区。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条件及诱发因素等,并对复活性和危险性评估。 3)对城市、村镇、厂矿、重要交通设施、河流、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 文物保护点等潜在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选择单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4)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5)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6)结合防灾规划,推荐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 (7)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防群治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8)建立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21:5万遥感解译1931km,重点区地质灾害详查1000km,1:2000工程地质测绘5km, 21:200地形测绘5km,工程钻探300m,物探500点。 六、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为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济源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济源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34 2、河南省济源市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济源市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济源市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济源市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济源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济源市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济源市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济源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济源市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济源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 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济源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35 10(河南省西峡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西峡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工作区面积 工作区覆盖整个西峡县境。西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处于伏牛山腹地,豫、鄂、陕交界地区,现属南阳市管辖。南与淅川县相接,东与内乡县相连,北与嵩县、栾川县毗邻,西与卢氏县及陕西的商南县接壤。地理坐标:东经110?59′20″,111?49′54″,北纬33?05′03″,33?48′07″。工作区面积 23454.7km。 三、地质概况 (一)以往工作程度 西峡县地质、水文地质等调查研究程度较高,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程度较低。以往在西峡县境内开展的调查工作主要有: 1、1973年,原河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完成的《1/5万河南省西峡县北部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76年,原河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完成的《1/5万河南省西峡、淅川、内乡一带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对西峡县地层、地质构造及矿产分布情况做出了详细论述; 2、1994年,河南省地矿厅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完成的《1/20万内乡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981年河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管理处完成的《1/20万栾川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对西峡县境内区域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阐述; 3、2000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编制的《1/50万河南省地质图及说明书》,对西峡县境内的地层及时代进行了重新对比划分,对地质构造进行了概述; 4、1996,2000年,河南省地矿厅水文三队和河南省地矿厅环境水文地质总站完成的《1/50万河南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概述了西峡县境内环境地质条件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 5、2009年,西峡县人民政府编制的《西峡县矿产资源规划》和《西峡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对境内矿山企业概况、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开发利用 36 情况及所存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等做了较详细的说明; 6、2003年,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完成的《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对西峡县境内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做了概述; 以上资料对西峡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危害等方面论述较少,但仍为本次工作的开展在提供地质环境背景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工作区地质背景 1、气象、水文 西峡县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区内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为15.1?,极端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14.2?。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820.91mm,最大年降雨量1755mm;最小年降雨量348.5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365.3mm。 西峡县地表水均属长江流域汉水水系,按小流域可分为老鹳河流域、淇河流域、湍河流域。境内河流发育,河网密布,大小河流共计526条,总流域面积 225010.6 km,其中流域面积在100 km以上的有12条,总体流向自北流向南。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为老鹳河,属丹江支流,境内河段长109.4km,落差 2298.5m,总流域面积3473km。第二大河流为淇河,境内河段长42.4km,落差180m, 2总流域面积1214km。县境内最大的地表水体为重阳水库,其次为石门水库。 2、地形地貌 西峡县地处秦岭支脉伏牛山南麓山区,总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海拔高程在181,2212.5m之间。最高处为老界岭海拔高程2212.5m;最低处海拔高程181m。根据西峡县境内地貌成因和地貌形态,工作区地貌类型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及河谷阶地四类。 3、地层岩性 西峡县属华北地层区与秦岭地层区接合部位。境内岩层有古元古界秦岭岩群石槽沟岩组、雁岭沟岩组,陡岭岩群瓦屋场岩组、大沟岩组;中元古界姚营寨组、龟山岩组、宽坪岩组、寨根岩组、界牌岩组;新元古界青白口系耀岭河组;古生界二郎坪群张家大庄组、大庙组、火神庙组、小寨组、抱树坪组,泥盆系南湾组;中生界三叠系五里川组、白垩系上统高沟组、马家沟组、寺沟组;第四系上更新 37 统、全新统地层。 4、地质构造 西峡县地质构造在元古界以前为地槽型沉积,晋宁运动前为褶皱运动,加里东、华力西两期构造运动依次由北向南褶皱回返,结束地槽发育成为褶皱系。其后为强烈的继承性断裂活动,深大断裂发育,呈北西或北西西向。褶皱表现为复式背斜、向斜、侧转背向斜。 5、新构造活动与地震 新构造运动在区内有较显著的反映。表现形式主要为大面积的振荡式上升。区内的老灌河发育着三级阶地。?级为侵蚀阶地,?、?级为基座阶地,说明该区断续上升。 参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西峡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VI度。 6、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内地下水赋存条件、介质空隙的成因及水文地质特征,工作区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 县境内地形以中山、低山及丘陵为主,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具补给距离近,迳流途径短,排泄给地表水的形式,补、迳、排条件较简单。 7、工程地质条件 县境内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受岩性、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控制。根据区内岩土体的力学强度划分为坚硬岩类、较坚硬岩类、半坚硬岩类、松软岩类四大工程地质岩类。按各类岩、土的成因及工程地质特征可进一步细分为碎裂状较软花岗岩强风化岩组、片状软云母石英片岩组、中厚层稀裂状中等岩溶化硬白云岩组、中厚层泥化夹层较软粉砂岩组和粘土、细砂、砂卵石多层土体五个工程地质岩组。 四、目标任务 1、目标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在开展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提高调查精度,开展地质灾害严重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测绘与勘查,为减灾防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38 2、任务 (1)开展地质条件调查,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分区。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条件及诱发因素等,并对复活性和危险性评估。 (3)对城市、村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河流、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点等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选择单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4)结合防灾规划,推荐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 (5)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降水等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6)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7)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万遥感解译3454.7 km,重点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952km,1:1000 22地形测量5km,1:1000工程地质测绘5km,实测物探剖面1条(1km),工程钻 3探500m,浅井100m,探槽150m,岩样80组,土样200组。 六、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为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西峡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西峡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2、河南省西峡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9 3、河南省西峡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西峡县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西峡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西峡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西峡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西峡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西峡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西峡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西峡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 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西峡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40 11(河南省鲁山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鲁山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工作区面积 工作区范围为河南省鲁山县县域,地理坐标:东经113?13′57″,112? 214′30″,北纬33?33′43″,33?59′36″。工作区面积2432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1956年,秦岭区测队完成的“1?20万鲁山幅地质调查”,填制了地质图,并编写地质报告,对区内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1978年12月,水文地质三队完成的“1?50万河南省水文地质说明书,编制了水文地质图,对河南省水文地质进行了划分及说明,对济源市水文地质有所反映。 1985年12月,水文地质三队完成的“1?50万河南省工程地质说明书”,编制了工程地质图,对河南省工程地质进行了划分及说明,对济源市工程地质有所反映。 1986年,河南省水文地质三队完成的“1?10万河南省平顶山市水文地质普查与后备水源地详查”,对鲁山县水文地质特征有所反映。 1998年,河南省水文地质三队完成的“1?50万河南省工程地质编图”,对鲁山县工程地质特征情况有所反映。 2003年11月,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完成的“1?20万平顶山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了地质报告,对区内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及构造的划分。 2002年,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完成的“河南省环境地质基本问题研究”,对鲁山县地质灾害原生环境地质情况有所反映。 2005年,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完成的“河南省鲁山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查明了鲁山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发育分布情况,完成了重大地质灾害点防灾预案的编制。 2、工作区地质背景 鲁山县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8?。近10年平均降雨量828 mm,降雨多集中在6,8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3%,全年无霜期209天。 境内水系主要为沙河,系淮河上游北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石人山主峰东侧。河流经过花岗岩山地至婆娑街进入平原区,在鲁山境内长105km,从西向东横贯全境,落差1900m。其它较大河流有清水河、泰山庙河、荡泽河、瀼河、澎河等 41 24条,均注入昭平台水库。境内较大的水库有昭平台水库、米湾水库、普陀堂水库、澎河水库、土门水库等。 鲁山县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部为沙河冲积平原的地貌形态。山地面积占28.9%,丘陵岗地占53%,平原(包括水面)占18.1%,耕地面积54.55万亩。主要山峰有石人山、没大岭、摩天岭、圣人垛、鸡冠山、晒衣山、焦山、白草垛、大圣人垛、五垛寨等。其中,石人山最高,海拔高程2153.1 m。 鲁山县的区域地质构造属秦岭地层区豫西小区。境内主要出露太古界、中元 2古界、上元古界、古生界、新生代地层。岩浆岩出露种类齐全,出露面积约800km。构造以压扭性断裂为主,新构造运动活跃,褶皱构造次之。 根据工作区地形地貌、构造、地层岩性和工程地质特征,将鲁山县分为坚硬岩类和松软岩类工程地质区。 根据鲁山县地质情况、地貌特点、含水层组、富存条件和动力特征,将本区地下水分为四种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碳酸盐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并于车村—下汤深大断裂南缘形成一特殊类型的地下水—构造承压自流水,即热(矿)水。 四、目标任务 1、目标 在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加大调查精度和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的调查和评价,开展地质灾害严重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灾害详细调查与测绘,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为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 2、任务 (1)开展地质条件调查,分析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3)对城市、村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大江大河、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点等潜在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选择单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4)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降水等对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42 (5)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6)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万遥感解译2432km,重点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400km,1:1000地形测 22量3.8km,1:1000工程地质测绘3.8km,探井180m,钻探530m,原位测试50点。 六、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为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鲁山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鲁山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2、河南省鲁山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鲁山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鲁山县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鲁山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鲁山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鲁山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鲁山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鲁山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鲁山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鲁山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鲁山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43 12(河南省辉县市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辉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工作区面积 工作区范围为河南省辉县市全市,地理坐标:东经113?22′20″,113? 257′00″;北纬35?17′20″,35?50′23″。工作区面积2007 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1959年,河南省地质局完成的“1?20万第四纪地质图填制”,对区内第四纪地层分布区进行了填图。 1964年,河南省地质局09队完成的“1?5万河南省辉县、汲县地质测量”,对辉县市东南部地质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 1972年,河南省地质14队完成的“1?5万基岩地质调查”,对区内基岩进行了调查。 1977年,山西省地质局区测队完成的“1?20万陵川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填制了地质图,编有区调报告,对寒武系、奥陶系地层进行了年代地层划分。 1986年,河南省水文地质一队完成的“1?20万新乡市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对辉县市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 1992—1996年,河南省地矿厅第十三地质队完成的“1?5万东陈召幅区域地质调查”,填制了地质图,编有区调报告及地质图说明书,对区内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和厘定,提高了区内岩石地层的研究程度。 1993—1996年,河南省地矿厅第二地质队完成的“1?5万方庄幅区域地质调查”,填制了地质图,编有区调报告及地质图说明书,对区内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将O(未分)划归上寒武统三山子组,总结了主要岩石类1 型,将太古代地层确定为变质侵入体。发现了近代垮塌岩块堆积物。 2000年,河南省地矿厅环境水文地质总站完成的“1?50万河南省环境地质调查”,对地下水污染状况做了粗略分析。 2004年,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完成的“河南省辉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查清了辉县市地质灾害隐患,划出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2、工作区地质背景 辉县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季节性变化鲜明。历年平均气温14.2?,最热为7月份,平均气温25.6?;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664 mm,最大日降雨量可达285.7 mm,一般集中在7、8、9月,尤 44 其是暴雨出现的次数较多,往往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季节。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10天。 境内水系包括海河水系和黄河水系。后庄—南村一线以南的百泉河、黄水河、王村河、峪河等属卫河流域(黄河水系)。南村盆地诸河属淇河支流(海河水系)。泉水有百泉、莲花泉、三泉、陈公泉等。较大的水库有宝泉水库、三郊口水库、石门水库、拍石头水库等。 辉县市地势由南向北由平原、丘陵、低山、中山呈阶梯式上升。西北部为太行山区,剑峰突出,海拔高程500m以上,最高峰为十字岭,海拔1732m,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0%;东部为丘陵区,约占21%;南部为山前平原,是华北平原的组成部分,约占29%。 辉县市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此为:太古宇登封岩群片麻岩类,中元古界汝阳群石英砂岩,寒武系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奥陶系石灰岩、白云岩,石炭—二叠系灰岩、泥岩、页岩、砂岩夹煤层,第三系砾岩、砂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辉县市构造位置处于焦作—商丘深断裂以北,青羊口大断裂西侧。区内以发育脆性断裂为主要特征,褶皱构造次之。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为切割强烈,差异性升降明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辉县市属于太行山东部地震带,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区,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20g。 根据构造活动、岩石组合特征,辉县市工程地质分区可划分为变质岩、碎屑岩类工程地质区,碳酸盐岩工程地质区,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区。 根据地下水埋藏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将本区地下水分为四种类型: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3个类型。 四、目标任务 1、目标 在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加大调查精度和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的调查和评价,开展地质灾害严重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灾害详细调查与测绘,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为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 2、任务 (1)“以人为本”,对城镇、村庄(包括灾害易发区内的分散居民点)、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及大江大河等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1:5万地质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选择单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 45 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详细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3)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 (4)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5)结合调查成果,对所属县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6)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区划; (7)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万遥感解译2007km,重点区地质灾害详查1500km,1:2000工程地质测 22绘7km,1:200地形测绘7km,工程钻探500m,物探400点。 六、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为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辉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辉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2、河南省辉县市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辉县市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辉县市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辉县市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辉县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辉县市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辉县市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辉县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辉县市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辉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46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辉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47 13(河南省新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新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工作面积 工作区范围覆盖整个新县县域,地理坐标为:东径114?32′30″,115? 212′20″,北纬31?27′27″,31?49′50″。工作区面积1612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工作区内以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高,近年来主要调查成果有: (1)《新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2005年12月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2)《新县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护规划》,2009年5月河南省信阳工程地质勘察院; (3)《1:5万新县幅、陂河幅、千斤河棚幅、两路口幅、文殊寺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00年12月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调查队。 2、工作区地质背景 (1)气象与水文:工作区气候属亚热带北部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1277.5mm,集中在七至九月,日最大降雨量为10.3 mm。境内大小河流有89条,分属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流域。最大的河流小潢河,中型水库有香山水库、长洲河水库。 (2)地形地貌:境内山峦起伏,大别山主峰横贯东西,境内峰高谷深,溪河交叉。地形总的特征是中部及南部高,北部低。地貌类型有中部及南部为低山区,南部为丘陵区,河谷阶地出露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郭家河、浒湾、小潢河一带。 (3)地层岩性:工作区内地层分布有古元古界大别岩群片麻杂岩,中新元古界的浒湾岩组、定远岩组白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斜长角闪片岩,古生界的南湾组变粒岩,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侵入岩种类比较齐全,以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均有分布,尤以酸性岩分布最为广泛,其中以燕山期新县岩体规 48 模最大。 (4)地质构造:工作区区域地质构造属秦岭—昆仑纬向复杂构造带南亚带和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交接复合部位,并受淮阳山字型构造与经向构造复合干扰,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主要发育天台山背斜、白马山—西张店复杂向斜,断裂主要为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组,其中桐柏—商城断裂带规模最大。 (5)工程地质:境内工程地质岩组主要分为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坚硬岩类工程地质区和河谷剥蚀堆积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区两个分区。前者主要为花岗岩、片岩及片麻岩类,区内大面积分布;后者分布面积小,分布在较大河谷中,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坡洪积物。 (6)水文地质:工作区内地下水划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约占新县总面积的95%,属弱富水区,一般泉流量0.5,5 t/h;松散岩类孔隙水在山间盆地、小潢河等较大河流河床沿岸带状分布的冲洪积物,含水层多为中等富水的砂、砂砾石和砂土层,地下水埋藏较浅。 四、目标任务 1、目标:查明新县地质灾害隐患,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2、任务 (1)对城镇、厂矿、村庄(包括灾害易发区内的分散居民点)、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初步评价。选择单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并对其复活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 (3)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4)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5)结合调查成果,对县(市)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工作。 49 (6)协助当地政府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万遥感解译1612km,重点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000km,1:1000地形 22测量4km,1:1000工程地质测绘4km,物探(电法)100点,原位测试10点, 室内试验土样120件,水样30件。 六、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为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新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新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2、河南省新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新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新县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新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新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新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新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新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新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新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 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新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50 14(河南省镇平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镇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工作区面积 工作区为镇平县整个县境,东西宽41km,南北长75km,地理坐标为:东经2111?58′—112?25′,北纬32?51′—33?21′。工作区面积1500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1)河南省镇平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2015) (2)镇平县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9—2015) (3)1:20万南阳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4)1:20万南阳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2、工作区地质背景 ?气象 镇平县属北亚热带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根据镇平县气象局资料,县境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42.6?,极端最低气温-14.7?; ,最小降雨量437.1mm。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45 mm,1年最大降雨量1165.7mm 天最大降雨量为100 mm。 ?水文 镇平县属汉水流域的唐白河水系,较大的河流有8条:赵河、潦河、严陵河、黑河、蔡河、淇河、黄上河等。赵河为境内最大的河流,源于境内五垛山南麓。23境内流程73km,流域面积550km,汛期最大流量1110m/s,为镇平县境内第一大河。其支流有淇河、九曲河。 ?地形地貌 镇平县地处伏牛山南麓,北部为中山、低山丘陵、北中部为岗地、南部为堆积平原,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区内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境内最高点为五朵山,海拔1665m,最低处在县境东南部。 ?地层岩性 镇平县位于华北地层区与扬子地层区交界处,地跨南召小区和西大小区两个地层小区。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及新依次为:古元古界秦岭岩群雁岭沟组(Pt1y);新元古界清白口系耀岭河组(Qny);泥盆系南湾组(Dn),白垩系白湾组(K1b),高沟组、马家沟组、寺沟组并层(K2g—s),以及新生界新近系(N)及第四系(Q)等。 ?地质构造 镇平县在河南省构造体系中,位于伏牛—大别弧形构造带东部(《河南省构造体系图》),构造行迹较为复杂。高丘单斜为区内主要褶皱构造。区内的断裂构造主要有:朱阳关—夏馆—双槐树断裂、西官庄—镇平—松八断裂。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侵入活动分三期:加里东期侵入岩性以基性,超 51 基性岩为主;华力西期侵入活动规模大,多呈岩基、岩株产出,以酸性岩为主;燕山期以岩株产出,形成黑云斑状花岗岩及花岗岩。 ?水文地质条件 镇平县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三种类型。 工作区内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其次为侧向迳流补给。各种类型的地下水,因含水岩性、水文地质特征及所处构造、地形地貌部位的不同,其补给、迳流及排泄条件也有差异。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区内岩土体的力学强度,可将工作区内岩土体划分为坚硬岩类、较坚硬岩类、半坚硬岩类、松软岩类、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岩类等五类工程地质岩类。按各类岩、土体的成因及工程地质性质可进一步细分为八个工程地质岩组:侵入岩组、变质岩组、沉积碎屑岩组、粘性土组、砂性土组、碎石土组、胀缩土组、淤泥质软土组。 四、目标任务 1、目标 在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基础上,提高调查精度和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的调查和评价,开展地质灾害严重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灾害详细调查与测绘,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为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 2、任务 (1)“以人为本”,对城镇、村庄(包括灾害易发区内的分散居民点)、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及大河等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1:5万地质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选择单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详细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3)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 (4)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5)结合调查成果,对所属县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6)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万遥感解译1500km,重点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650 km,1:1000地形测 52 223量3.2 km,1:1000工程地质测绘3.2 km,探井160m,探槽110 m,物探200 点,原位测试9点,土岩室内试验40件。 六、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为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镇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镇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2、河南省镇平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镇平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镇平县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镇平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镇平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镇平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镇平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镇平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镇平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镇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 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镇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53 15(河南省南召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工作区面积 工作区为南召县整个县境,地理座标:115?55'-112?51',北纬33?212'-33?43'。工作区面积2946km。 三、地质概况 、以往工作程度 1 (1)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2020) (2)1:20万鲁山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2、工作区地质背景 ?气象 南召县位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北缘,年平均降雨量851.9mm左 9月份雨量逐右,7月份为雨峰,历年平均雨量为216.6mm,占全年的25.8,;渐下降,12月份最少,仅7.3mm。多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03天。历年1小时、1日最大降雨量分别为89.6 mm(1967年7月9日)、328.9 mm (2005年7月1日)。 ?水文 南召县河流均属汉江水系,境内最大的河流是白河,流入白河的河流有黄鸭河、鸭河、松河、灌河、留山河、空山河及其支流沟溪数百条,呈树枝状分布。 ?地形地貌 南召县地处豫西中低山区,西部、北部、西南部均为伏牛山区,中间开阔向东南敞开,与南阳盆地相连。地貌组合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兼有河川平地。 ?地层岩性 南召县两大地层单元以磨平—上官庄断裂为界,南侧为秦岭地层区,北侧为华北地层区。华北地层区位于磨平—上官庄断裂以北,出露有太古界太华群,元古界熊耳群、栾川群、古生界陶湾群。秦岭地层区位于磨平—上官庄断裂以南,出露有元古界宽坪群、古生界、中新生代地层。 南召县境内的侵入岩主要为宁期片麻状花岗岩系、晋宁期石英正长斑岩类、加里东期侵入体、华力西期侵入体、燕山期侵入体。 ?地质构造 鲤鱼垛南召县属秦岭纬向构造带的东支部分,主要的褶皱构造为小演艺山—向斜、乔端—白土岗—刘庄背斜、栋草湖—云阳向斜、九里山—太子山向斜;主要的断裂构造为磨平—上官庄断裂、佛爷沟—跑马岭断裂、三道岗—小罗沟断裂、乔端—冯庄—苇湾断裂、洞街—果子沟口断裂。 ?水文地质条件 54 南召县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 ?工程地质条件 南召县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大体可划分为:松散土体类分布于东南部平原区及河谷区;中等坚硬岩类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带;块状坚硬岩类分布于南部、北部的中低山区。 四、目标任务 1、目标 在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基础上,提高调查精度和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的调查和评价,开展地质灾害严重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灾害详细调查与测绘,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为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 2、任务 (1)“以人为本”,对城镇、村庄(包括灾害易发区内的分散居民点)、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及大河等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1:5万地质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选择单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详细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3)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4)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5)结合调查成果,对所属县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6)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万遥感解译2946 km,重点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968 km,1:200地形测223绘5.8 km,1:2000工程地质测绘5.8 km,探井260m,探槽150 m,工程钻探760m,物探300点,土岩室内试验52件。 六、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为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55 2、河南省南召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南召县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南召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南召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 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56 16(河南省淅川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淅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工作区面积 ooo工作区为淅川县县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8′,11153′,北纬3255′ o2,3323′。工作区面积2798.4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以往主要地质调查成果有:1965年,原河南省地质局、北京地质学院豫南区测队完成了《1/20万内乡幅地质图》;1994年,河南省地矿厅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完成了《1/20万内乡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2000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编制了《1/50万河南省地质图》;? 1996-2000年,河南省地矿厅水文三队和河南省地矿厅环境与水文地质总站完成了《1/50万河南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 2003年,淅川县人民政府编制了《淅川县矿产资源规划》及附图;? 2003年,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完成了《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2005年,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与淅川县国土资源局完成了《河南省淅川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2、工作区地质背景 (1)气象、水文 淅川县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5.8?,极端最高气温42.6?、最低气温13.2?;多年平均降雨量797.8 mm,最大年降雨量1423.7 mm;最小年降雨量391.1 mm,降水集中在6、7、8、9四个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0%。 淅川县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汉水水系,境内河流发育,河网密布,大小河流共计150余条。主要河流有丹江、鹳河、淇河、滔河、刁河。丹江为汉水一级支流,鹳河、淇河、滔河、刁河为汉水二级支流。 县境内最大的地表水体为丹江水库,设计蓄水位157 m,相应库容174.5亿323m,水库最大蓄水面积846 km。其中淅川县境内部分库容81亿m;最高洪水位 57 32161.3 m,低水位139 m,兴利库容106.1亿m,蓄水面积365.6 km。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丹江水库蓄水位由157 m提高到170m,总库容将达到290.5 32亿m,水面面积增加302.56 km。淅川县境内最高洪水位为176 m,新增淹没面 2积143.96 km。 (2)地形地貌 淅川县地处秦岭支脉伏牛山南麓山区,境内四面环山,西北高,东南低,略向东南开口。总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低山区,中部为丘陵区,东南部为岗地及冲积平原区。低山区:分布于县境西部、北部等地,高程500,1000 m,相对高差一般200,500 m,沟谷发育;丘陵区:分布于县境中部的大部分区域,高程200,500 m,相对高差一般小于200 m。谷宽沟浅;岗地及冲积平原区:分布于县境东南部的香花、九重等地,高程一般120,200 m。相对高差一般5,20 m。 (3)地层岩性 在河南省地层区划中,淅川县属扬子地层区南秦岭分区淅川小区。地层自老到新有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 ?古元古界(Pt):区内出露陡岭群,主要岩性为片麻岩、变粒岩、大理岩、、1 石英岩、变石英砂岩、变长石石英砂岩、变长石砂岩、变质砾岩、变砂砾岩、变质泥岩、变角斑质晶屑凝灰岩、变石英角斑岩、变石英角斑质凝灰岩、片岩、千枚岩、石英砂岩、砂岩及白云岩等。 ?古生界:寒武系,主要岩性为页岩、泥质岩、硅质岩、灰岩、白云岩;奥陶系(O),主要岩性为白云岩、灰岩、玄武玢岩、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石英砂岩、泥岩及泥灰岩等;志留系(S),主要岩性为泥岩、粉砂岩、泥灰岩等;泥盆系(D),主要岩性为泥岩、泥页岩,砾岩、灰岩、泥岩、长石石英砂岩、粘土岩、石英砂岩等;石炭系(C),主要岩性为白云岩,泥岩,灰岩、粉砂岩及泥岩等。 ?中生界:主要岩性为砾岩、粉砂岩、泥岩及细砂岩等。 ?新生界:古近系(E),主要岩性为泥灰岩、粘土岩、砾岩、砂岩、泥岩及石膏层;新近系(N),主要岩性为粘土岩、砂砾岩等;第四系(Q),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和粉细砂、中粗砂、含砾中砂及砂砾石等。 (4)地质构造 58 县境位于秦岭褶皱系中南秦岭华力西褶皱带,主要分布褶皱与断裂。工作区褶皱有荆紫关,师岗复向斜与大龙山,四峰山复背斜,褶皱轴向300,320?,地层倾角20,70?。断裂有新屋场,田关断裂带、淅川,黄风垭断裂带及荆紫关,寺湾,老城,香花断裂带。新屋场,田关断裂带走向北西西,倾向北,倾角40?,65?;淅川,黄风垭断裂带:总体走向北西西,倾向北,倾角45?,80?;荆紫关,寺湾,老城,香花断裂带:走向北西,为正断层。 新构造运动在区内表现为地壳垂直运动为主的差异升降:西北部山区持续抬升,遭受侵蚀、剥蚀,冲沟深切,沟坡陡立,多呈“V”型谷;东南部相对稳定,接受新生代河流相、湖沼相及山麓洪积的陆源碎屑沉积。 参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淅川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VI度。 (5)工程地质岩组 按岩、土的成因及工程地质特征可分以下工程地质岩组:?侵入岩岩组:属坚硬岩类。工程地质特征为低山地形,岩石坚硬,中粒、中粗粒及似斑状结构, 2块状构造,抗压强度24.8,154.8Mpa/cm;?变质岩岩组:岩性主要以大理岩、斜长片麻岩、片岩为主,属较坚硬岩-较软岩类。工程地质特征:变晶结构,片 2状、块状构造,片理发育不均一,抗压强度51.7,211.3Mpa/cm;?碳酸盐岩岩组:岩性主要以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属坚硬岩类。工程地质特征:隐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局部溶洞较发育,抗压强度60, 2100Mpa/cm;?碎屑岩组:岩性主要为砂砾岩、砂岩、泥岩等,属较坚硬岩类、半坚硬岩类。工程地质特征:中细粒结构,层状构造,节理较发育,抗压强度 23.7,35Mpa/cm;?松散土体岩组:主要由粉质粘土、粉土及砂、砂砾石等组成。工程地质特征:结构松散,抗压强度较低。香花、九重、厚坡一带粉质粘土具中等胀缩性。 (6)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内地下水赋存条件、介质空隙的成因及水文地质特征,工作区地下水类型分以下几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岩性以中粗砂、砂砾石、粉 33土为主,单井出水量小于500m/d,局部500,1000m/d;?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砾岩、泥岩、粉砂岩地层中;泉流量,0.5l/s;?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赋存于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质条带灰岩、白云质大理岩 59 2中,泉流量0.039,146.3l/s,地下水迳流模数为3,6l/s?km;?基岩裂隙水:赋存于页岩、砂岩、片岩等元古界变质岩系中,泉流量多小于0.l/S,富水性差。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径流主要为侧向径流,排泄主要为河流排泄、垂向蒸发、泉的形式排泄及人工开采等。 四、目标任务 1、目标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在开展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提高调查精度,开展地质灾害严重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不稳定斜坡、河流塌岸及膨胀土详细调查、测绘与勘查,为减灾防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2、任务 ?开展地质条件调查,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 ?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条件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复活性和危险性评估。 ?对城市、村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大江大河、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点等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选择单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结合防灾规划,推荐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 ?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降水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万遥感解译2798.4 km,1:1万遥感解译35 km,1:1万工程地质测绘 22235 km,重点区地质灾害详查1600km,1:1000地形测量5km,工程钻探300m, 60 3探槽100m,探井40m,物探300点。 六、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为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淅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淅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2、河南省淅川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淅川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淅川县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淅川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淅川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淅川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淅川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淅川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淅川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淅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 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淅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61 17(河南省泌阳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泌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工作区面积 工作区主要包括泌阳县五峰山-大顶山,坐标:3659680,3673662,19728804,19751611;白云山,坐标:3633576,3650400, 19727797,19755415;大寨子-大尖山,坐标:3641768 ,3668249,19703657,19726228;盘古山-黑石山-条山-县城,坐标:3607604,3619572,19713010,19741836。工作区面积 2(全县面积)2774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前人开展主要工作有:《泌阳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1?20万),1966年由河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完成;《泌阳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1?20万),1985年由河南省地矿局水文地质三队完成;《泌阳县矿产资源调查》(1?5万),1996年由泌阳县地质矿产局完成;《河南省环境地质调查》(1?50万),2000年由河南省地矿厅环境水文地质总站和水文地质三队合作完成;《河南省泌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1?20万),2003年由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与泌阳县矿产资源监察大队完成;《泌阳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9,2020年)》,2009年由泌阳县人民政府与河南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完成。 2、工作区地质背景 (1)气象、水文 泌阳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4.6 ?,极端最低气温-17.6 ?;七月份温度最高,平均27.5 ?,极端最高气温40.4 ?。 泌阳县多年平均降水量932.9 mm。年最大降水量为1451.1 mm,最小降水量为536.1 mm ,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53.1%。 本区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泌阳河为境内最大河流,属长江流域。发源 2于白云山东麓,经宋家场水库向西出境,境内河道长74.3 km,流域面积1338 km, 33有18条支流汇入,最大流量为4550 m/s最小为0.14 m/s。汝河为本区第二大 62 河,属淮河水系,发源于黄山口乡东北大寨子东麓,经板桥水库向东北出境,境 23内河道长68 km,流域面积1110 km,河道宽150,250 m,最大流量为13000 m/s,支流有曹庄河、桃花店河、老河等8条。 (2)地形地貌 泌阳县地貌类型复杂,可划分为低山区、丘陵岗地区、平原区三类。 2低山区: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中部和东南部,面积1159 km,占总面积的41.6%。高程在300,983 m,相对高差680 m。地形坡度30,50?。 丘陵岗地区:分布于本县北部、中部近平原地带,高程150,300 m之间, 2面积为1151 km,占总面积的41.3%。相对高差150 m左右,坡度在10,25?之间。 平原区: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北部、西部、西南部、沙河、泌阳河两岸,高程 2在80,150 m之间,地势平缓,面积480 km,占17.1%。 (3)地层岩性 本区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中元古界汝阳群、上元古界洛峪群、震旦系、下古生界二郎坪群、下第三系、第四系等。 ?中元古界(Pt2):主要岩性为石英岩,石英片岩,大理岩、绿帘角闪片岩,钠长角闪片岩、石英片岩夹黑云片岩、黑云石英片岩、石榴二云石英片岩等。 ?中元古界汝阳群:主要岩性为石英岩夹绢云母石英片岩、绢云片岩、千枚岩、大理岩、石英岩、长石石英砂岩、含绢云条带石英岩等。 ?上元古界洛峪群:主要岩性为绢云石英砂岩、钙质石英岩夹大理岩、石英岩、白云岩,石英砂岩夹砂砾岩及页岩。 ?上元古界震旦系:主要岩性为片岩等。 ?下古生界二郎坪群:主要岩性为细碧岩、细碧玢岩、夹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火山碎屑岩、硅质板岩、长石板岩、凝灰质砂岩、砂砾岩及大理岩等。 ?新生界:古近系主要岩性为砾岩、砂岩、泥质灰岩等;新近系主要岩性为钙质泥岩、砂岩、砂砾岩等;第四系:主要岩性为粉质粘土、粘土、砂及砾石等。 (4)地质构造 调查区的大地构造位于中朝淮地台的南缘,处于秦岭地轴—淮阳地盾豫西褶皱带、华北凹陷及南阴凹陷的街接部位。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断裂较发育,分布普遍,褶皱次之。 63 ?褶皱 区内褶皱多被断裂和岩体破坏。规模较大,发育较好的有白云山背斜和邓庄铺复式背斜。白云山背斜 :呈北西—南东向,岩层褶皱、扭曲及破碎强烈;邓庄铺复式背斜:总体延伸方向为北西—南东。部分受断层及岩体影响,产状变化很大。 ?断层 区内断层比较发育,主要有大寺逆断层、羊册逆断层及白云山逆断层。断层走向300,320?,倾向南西,倾角45,67?。岩石的压碎及糜棱岩化异常普遍。 区内新构造运动是早期构造运动的延续,在本区,总体特征以大幅度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为主,形成系列褶皱,断裂和凹陷、隆起。新生代以来,本区北、中部山区持续上升,板桥、泌阳断陷阶段性下沉,中更新世地壳强烈上升,造成起伏不平的沉积;晚更新世平原大部上升,形成众多龚岗。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泌阳县处于地震烈度?度区。 (5)岩浆岩 本区侵入岩主要是花岗岩类,有大小数十个岩体,具多期性和多次性侵入特征。分别为阿森特期、燕山早期和晚期及时代不明的侵入岩体。它们大部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受区域构造控制,多沿白云复背斜轴部和两翼分布。 (6)工程地质岩组 根据岩体工程组合特征,将区内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划为四大类:粘性土多层土体岩组、中厚层具泥化夹层较软粉砂岩组、厚层稀裂状硬石英砂岩组、碎裂状较软花岗岩强风化岩组。 (7)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含水岩性、空间条件及赋水特征,可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以下以下几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上、中更新统中粗砂、砂砾石、泥质砂砾石 3中,单井出水量500,1000 m/d。山前剥蚀岗地区地下水单井出水量10,500 33m/d。个别地区小于10 m/d; 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地下水赋存于石英岩夹白云岩、大理岩中,泉流量一般在1.0 L/s; 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地下水赋存 3于砾岩、砂岩中,单位涌水量0.27—0.51 m/h?m;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赋存于花岗岩、石英砂岩内、片岩、混合花岗岩和石英岩中。泉流量0.024,1.96 L/s , 64 3单位涌水量0.036,0.324 m/h?m。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河水入渗、灌溉水入渗、水库侧渗、地下水侧向补给等。本区地下水总体流向:北部沙河流域由西向东流入平原、南部泌阳河流域由东向西流入南阳盆地;地下水排泄方式以泉的方式排泄、迳流排泄、蒸腾与蒸发及人工开采排泄。 四、目标任务 1、目标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在开展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提高调查精度,开展地质灾害严重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不稳定斜坡、河流塌岸及膨胀土详细调查、测绘与勘查,为减灾防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2、任务 ?开展地质条件调查,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 ?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条件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复活性和危险性评估。 ?对城市、村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大江大河、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点等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选择单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结合防灾规划,推荐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 ?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降水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万遥感解译2774km,重点区地质灾害详查1000km,1:2000工程地质 22测绘6 km,1:200地形测绘6 km,高密度物探400点,工程钻探500m,探槽 65 3100m,物探400点,岩石试验12组,土样试验24组。 六、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为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泌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泌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2、河南省泌阳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泌阳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泌阳县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泌阳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泌阳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泌阳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泌阳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泌阳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泌阳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泌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 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泌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66 18(河南省桐柏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工作区面积 工作区为桐柏县县域,地理坐标:东经113?00′-113?49′,北纬32?17′ 2-32?43′。工作区面积1941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工作区开展主要工作有:《河南省工程地质图》(1:50万),1992年由河南省地矿厅水文地质三队完成;《桐柏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20万),1993年由河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三队完成;《桐柏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图》(1:5万),1995年由河南省桐柏县矿产资源管理局完成;《河南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1:50万),2000年由河南省地矿厅环境水文地质总站和水文地质三队合作完成;《河南省地质图》(1:50万),2000年由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完成;《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1?20万),2004年由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与桐柏县国土资源房产管理局合作完成。 2、工作区地质背景 (1)气象、水文 桐柏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候。年平均气温14.9?,极端高温41.1?,极端低温-20.3?。年平均降水量1173.4mm,年最大降水量1542.9mm,年最小降水量628.9mm,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0%以上。 境内地表水以县城西淮源镇固庙村的西岭和西北大河镇土门村的新坡岭一线为分水岭,东属淮河流域淮河水系,西属长江流域三家河水系。淮河水系流域 2面积1320km,主要河流有淮河、月河、陈留店河、五里河、毛集河5条;三家 2河水系流域面积621km,主要河流有三家河、鸿仪河、鸿鸭河、江河4条。 (2)地形地貌 根据地貌成因和地貌形态,桐柏县地貌类型分以下地貌:?构造剥蚀低山:分布于桐柏县西南太白顶—线,中部及东北部零星分布。海拔高度500,1000m,相对高差200,500m。山体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延伸,多浑圆状。岩石风化强烈, 67 植被茂密,坡度大于25?。近南北向沟谷发育,沟谷多见“V”字型谷;?剥蚀丘陵:分布于桐柏县大部分地带,海拔高度200,500m,相对高差小于200m。多呈镘头状,山坡较缓,坡度15,25?,沟谷发育,谷宽沟浅,多呈“U”形;?堆积剥蚀岗地:分布于安棚、吴城地带,海拔高程110,200m。 多呈垄岗状,岗顶平缓,宽200,1000m,岗脊延伸1,4km,岗坡角5,15?。冲沟宽20,300m,下切深度5,10m;?冲积河谷平原:分布于桐柏县埠江、月河、固县等地,海拔高程75,190m。地势低平,地形坡度小于5?,河流发育,河谷不对称,河曲处多陡坎,切割深度2,10m,局部发育有二级阶地。 (3)地层岩性 桐柏县境内出露地层有太古宇、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生界。 太古宇:桐柏岩群(ArT.),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 元古界:清白口系等,主要岩性为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片岩、角闪片岩、大理岩、石英岩、变粒岩、安山岩、辉石安山岩、流纹岩、英安岩、火山碎屑岩、片岩及石英砂岩等。 古生界:二郎坪群,主要岩性为细碧岩、细碧玢岩、硅质板岩、长石石英砂岩、大理岩等;泥盆系,主要岩性为变粒岩、白云斜长片岩、二云斜长角闪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等。 中生界古生界:二叠系与三叠系,主要岩性为大理岩及片岩。 新生界:古近系,主要岩性为泥岩、泥灰岩、灰岩、砂砾岩、砂岩、砂质泥岩夹油页岩。新近系,主要岩性为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等;第四系,主要岩性为粉土、粉质粘土、粉砂及砂砾石等。 (4)地质构造 县境大地构造属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东端南支、桐柏—商城大断裂的北西端。构造的延展方向多为北西290?至南东110?。主要褶皱有:堡子复向斜、条山—铁山庙背斜、河前庄倾伏背斜、郭竹园—龟山寺向斜、鳌子岭倒转向斜、彭家寨倒转倾伏背斜、庙对门向斜、朱庄背斜。断裂:区内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致使断裂挤压破碎带十分发育,规模大,连续性强,延伸远,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断裂构造的形成与区内的褶皱作用关系十分密切。断裂挤压带一般分布于褶皱的轴部或近轴部地带,断裂走向与褶皱的轴向一致,最宽达百余米。 68 新构造运动在区内表现为地壳垂直运动为主的差异升降,西南—东北部山区持续隆起,在西北及东南部接受新生代河流相、湖沼相及山麓洪积的陆源碎屑沉积;地貌形态为明显受到老构造形迹控制,使河流两岸形成阶地。桐柏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地震基本烈度VI度。 (5)岩浆岩 桐柏县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发育了多期多次岩浆活动,尤以酸性岩浆活动为主。根据侵入接触关系、岩石特征、同位素年龄等资料,将侵入岩的成岩时代划分为: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侵入岩,岩性为闪长岩,呈岩株状产出。岩石的变质程度较弱。?海西期侵入岩,主要岩性为辉长岩、辉橄岩、角闪岩、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及斜长花岗岩及中细粒花岗岩;?燕山期侵入岩,主要岩性为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等。 (6)工程地质岩组 依岩土体特征,将区内岩土体划分以下6个工程地质岩组。?碎裂状较软花岗岩强风化岩组,细至粗粒结晶,新鲜岩石致密、坚硬,块状,较完整,抗压强度高,但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弱,浅层岩石风化较严重,岩石干抗压强度1320, 22000kg/cm,软化系数0.73,0.80;?片状较软片麻岩、片岩岩组;岩体呈薄层状,片麻理、片理发育,力学强度较低,抗风化能力较弱;?厚层稀裂状硬石英砂岩、石英岩岩组,岩石呈厚层状,构造裂隙以育,力学强度较高,抗风化能力强;?中厚层具软弱夹层较软砂岩岩组,岩石具层状结构,新鲜岩石抗压强度较弱,抗风化能力较强,但软弱夹层泥岩抗压强度及抗风化能力均弱。岩石干抗压 2强度300,800 kg/cm;?粘性土单层土体岩组,岩性为粉土、粉质粘土组成。土体结构均一,密实、硬塑、裂隙较发育,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和反复收缩变形的特点;?粉质粘土、粉土、细砂多层土体岩组,由全新统冲积物组成。土体呈层状结构。砂性土:松散,粒间联结较弱,孔隙比较大,连通性好,力学强度低。 (7)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内地下水赋存条件、介质空隙的成因及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类型分以下几种类型:? 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岩性以中粗砂、中细砂及泥质粗砂 3砾石为主,单井出水量50,500 m/d;?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岩性为古近系 69 砂岩、砂砾岩和砂质泥岩等,该岩类风化强烈,裂隙较发育,主要发育北东及北 3西西向两组裂隙。泉流量0.014,0.039 l/s,局部钻井涌水量10.28,79.5m/d。?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岩性为古元古界雁岭沟组大理岩,岩溶形态以溶蚀裂隙为主,常以泉的形式出露,泉流量为0.5,3l/s,地下水迳流模数为3, 26l/s?km;? 基岩裂隙水:岩性为元古界石英岩、石英片岩及变粒岩,泉流量0.001,1.828 l/s。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多以泉和径流的形式排泄。 四、目标任务 1、目标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在开展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提高调查精度,开展地质灾害严重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不稳定斜坡、河流塌岸及膨胀土详细调查、测绘与勘查,为减灾防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2、任务 ?开展地质条件调查,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 ?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条件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复活性和危险性评估。 ?对城市、村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大江大河、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点等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选择单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结合防灾规划,推荐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 ?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降水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70 221:5万遥感解译1941 km,1重点区地质灾害详查1600 km,1:2000工程 222地质测绘6km,1:200地形测绘6 km,1:1万遥感解译 50 km,工程钻探600m, 3物探400点,探井40m,探槽100m,岩样试验18组,土样试验36组。 六、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为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2、河南省桐柏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桐柏县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桐柏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桐柏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1、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 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71 19(河南省安阳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河南省安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二、工作区范围、拐点坐标及工作区面积 工作区范围为安阳县县域,安阳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坐落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素有“四省通衢,豫北要冲”之称,属安阳市管辖。全县东西长73.75km,南北宽44 km,地理坐标极值:东经113?53′—114?45′,北纬 235?37′—36?21′,工作区面积1201 km。 三、地质概况 1、以往工作程度 2006年,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河南省地质测绘总院以及安阳县矿管局联合完成了《河南省安阳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2003年,安阳县人民政府编制的《安阳县矿产资源规划及附图》,对境内矿山企业概况、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开发利用情况及开发规划做了较详细的说明; 2003年,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完成的《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对安阳县境内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做了概述; 2000年,河南省地调院编制的《1/50河南省地质图及说明书》,对安阳县境内的地层及时代进行了重新对比划分,对地质构造进行了概述; 1996—2000年,河南省地矿厅水文三队和河南省地矿厅环境水文地质总站完成的《1/50万河南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概述了安阳县境内地质环境条件及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 2、工作区的地质背景 安阳位于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沉降带的交接部位。大致以邯郸至安阳断裂为界线,以西为太行山隆起带,以东为华北平原沉降带。区域构造应力作用 72 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受东西向的挤压,使地壳回复上升,形成太行山的大型褶皱,并伴随形成一系列南北向压性和东西向张性构造形迹。第二阶段受南北向力偶作用形成了北北东向雁行式排列的压扭性构造形迹,这就形成了如今的南北向,北北东向的大型宽展褶皱和东盘下降的阶梯状断层的基本构造格架。 工作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奥陶系(O)、石炭系(C)、二迭系(P)、古2 近系(E)、新近系(N)以及第四系(Q)。 第四系主要为近代的冲积物、洪积物等形成的平原和岗地,广泛分布于县境中部和东部,自西向东沉积物由薄到厚,此可分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工作区内的岩浆岩主要分布有正长岩、闪长岩、正长斑岩、闪长粉岩和角闪工岩等。火成岩地表风化强烈,裂隙发育深0,50m。 四、目标任务 1、目标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要求,在开展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提高调查精度,开展地质灾害严重区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详细调查与测绘,为减灾防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为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 2、任务 (1)开展地质条件调查,分析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 (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3)对城市、村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大江大河、重 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点等潜在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 73 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选择单体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地质灾害测绘和勘查。 (4)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降水等对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5)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6)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 五、主要实物工作量 221:5遥感解译1201km,重点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800km,1:2000工程地 22质测绘5 km,1:200地形测绘5km,工程钻探560m,物探350点,探井180m, 3探槽560m,原位测试30点。 六、工作周期 工作周期为1.5年。 七、预期成果 (一)文字报告 河南省安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 (二)主要附图: 1、河南省安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实际材料图(1?5万) 2、河南省安阳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图(1?5万) 3、河南省安阳县地质灾害分布图(1?5万) 4、河南省安阳县易发程度分区图(1?5万) 5、河南省安阳县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图(1?5万) 6、河南省安阳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1?5万) 7、河南省安阳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分布图(1?1万) 8、河南省安阳县重点地段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区划图(1?1万) 9、河南省安阳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1?5万) (三)主要附件: 74 1、河南省安阳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和预警信息系统 2、河南省安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图集 应包含:典型岩土体结构实测剖面图(1:200,1:2000)、斜边坡工程地质实测剖面图(1:1000,1:10000)、缩编图等 3、河南省安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照片集 75 76 77 78
/
本文档为【【精品】1.河南省栾川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5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