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章丘市教育发展规划

2017-12-10 26页 doc 51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1618

暂无简介

举报
章丘市教育发展规划章丘市教育发展规划 章丘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公开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 言: 建设优质均衡发展的教育强市 一、发展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实现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 市、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的跨越。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针 (三)总体目标 二、发展任务: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突出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促进教育全面、均衡、持续发展 (五)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化发展 (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七)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发...
章丘市教育发展规划
章丘市教育发展规划 章丘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公开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 言: 建设优质均衡发展的教育强市 一、发展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实现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 市、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的跨越。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方针 (三)总体目标 二、发展任务: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突出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促进教育全面、均衡、持续发展 (五)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化发展 (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七)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 (八)促进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 (九)促进继续教育社会化发展 (十)促进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优质化发展 (十一)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十二)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十三)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三、改革创新:增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活力和动力 (十四)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机制 (十五)创新教育管理体制 (十六)创新办学体制 (十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十八)创新现代学校 (十九)创新招生考试制度 (二十)创新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四、重点工程:促进教育现代化特色发展 (二十一)德育为先工程 (二十二)学前教育惠民工程 (二十三)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二十四)素质提升工程 (二十五)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二十六)发展性评价工程 (二十七)文化建设工程 (二十八)学生健康成长工程 (二十九)学习型城市推进工程 五、保障措施: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持 (三十)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三十一)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三十二)强化教育法治与监督,推进依法治教 六、组织实施:确保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任务落实 章丘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20年) (公开征求意见稿) 序 言: 建设优质均衡发展的教育强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章丘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章丘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到重要战略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资源有效扩大,教育公平迈出新的步伐;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教育的全面持续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极大地提升了人口素质,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章丘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完全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教育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城乡之间、乡镇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破解路径;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还不足。 强市必先强教,兴业必先兴教。未来十年,是我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阶段。要紧紧抓住未来十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更大的决心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把科教兴市战略落到实处,加快从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从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迈进,使我市教育总体上处于济南市领先地位。 为推动章丘教育科学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济南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结合章丘教育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实现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的跨越。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各级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创新发展、优质发展,主动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中准确定位,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创新人才。 (二)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 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健康成长的教育。 ——均衡发展,促进公平。强化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积极调整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乡镇、校际之间发展差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创新发展,注重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招生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等方面改革,不断提升教育发展的品质与标 2011年 2015年 2020年 1 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 89 92 97 2 学前一年儿童入园率(%) 99.7 100 100 3 小学在校生巩固率(%) 100 100 100 4 初中在校生巩固率(%) 99.1 99.5 99.8 100 100 100 5 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 6 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7 外来务工适龄子女入学率(%) 8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96.0 97.5 98.5 9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52 57 62 1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2 13 15 11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25 30 35 12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3 14 15 13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 30 35 40 14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年参与率(%) 50 60 70 二、发展任务: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四)突出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促进教育全面、均衡、持续发展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和网络道德等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礼仪修养、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构建符合规律有特色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改进德育课程教学方式,促进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加强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德育实施水平。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开足开好规定课程,配齐各学科教师。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确保三级课程的有效实施,增强课程与教学的选择性和多样性。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和分层教学、学分管理、导师制等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感。健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的服务、认证和激励机制。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建立全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加强教学研究和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控制作业量,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取消不必要的统考训练,将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大对各种社会和补习机构、教辅市场的监管力度,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 增强学生体质。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保障、推进机制。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护学生视力,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倡合理膳食,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建立联动育人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社会育人合力。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建设一处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全市各类文化、科技、体育场馆等公共资源要经常性地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校外教育资源免费向学生开放制度,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五)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化发展 强化政府职责,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学前教育发展体系。各级政府对本区域学前教育负主要责任,负责幼儿园规划布局、公办幼儿园建设、办园经费筹措等。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采取新建、扩建、调整资 源等方式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举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发展学前教育的途径,逐步实现就近入园。 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切实改善办园条件。2020年,全市公办和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均占幼儿园总数、在园幼儿总数的80%以上。 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将农村学前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一村(社区)一园”的原则,以政府投入为主,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通过资金补助、规费减免以及优先安排建园用地等政策,鼓励村集体和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和其他资源,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 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建立“以市为主,市乡(街道)村共管”的学前教育领导体制,教育部门主管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遵循幼儿成长和教育规律,坚持科学保教,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各类幼儿园办园质量。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和年检制度,实行动态监管。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负责、多部门参与的检查制度,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合理制定幼儿园收费标准,形成适时调整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 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其工资、职称评聘和社会保障等权益。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重视城乡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把控制辍学工作作为考核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基本消除辍学现象。 坚持以输入地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接收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一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教师收入标准,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备和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到2015年,全市基本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全市学校之间生均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大体相当、各有特色。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测体系,增强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持续提高的能力。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支持、鼓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开发学校课程。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行小班化教学。 (七)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 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发展,提高普通高中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严格控制普通高中学校规模和班额,努力做到高中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到2015年,全市所有普通高中达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标准,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到2020年,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班额控制在40人以内。 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全面落实国家课程,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 2011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入学的高中学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加大投入,配齐师资和设施,为学校开展音乐、体育、美术、通用 技术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条件。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推行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和学分认定的教学管理制度,保障学生选择发展方向的权利。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 支持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支持鼓励普通高中开发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关注学生自主发展,适应不同潜质学生的需求,各高中学校要逐步办成教育方式独特,学科优势明显,活动富有创意的特色高中。鼓励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发展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学习的机会。 (八)促进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 优化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国家办学和部门行业办学为一体,中职与高职有效衔接的职教体系,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到2013年建成一所高标准的职业教育中心,努力争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提高全市职业教育的实施水平。科学规划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发展规模,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支持各类职业学校面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积极参与职业培训。支持学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技能型人才紧缺的专业。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推进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的衔接沟通,拓宽技能型人才培训、深造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培训机构。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加强实践性教学,使教学内容与产业升级换代相衔接,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相衔 接。实行职业教育弹性学制,推进学分制改革,推行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大力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落实相关公共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探索和实施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直接升入对口高职学习的制度。健全职业技能竞赛制度,落实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范劳动就业市场。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大力营造尊重劳动、重视技能、重视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风尚。 (九)促进继续教育社会化发展 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建立“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协作、社会互动、全民参与”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推进继续教育的地方法规和政策,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实行市民继续教育学分积累、转换和认定制度。完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及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完善继续教育监管、评估和督导机制。 完善社区教育体系。充分利用远程及开放教育资源,构建开放性社区大学,建立社区教育学院,乡镇(街道)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学校,村居建立社区教育教学点。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大中型企业设立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到2020年,基本完成社区“网上课堂”和“十分钟学习圈”建设。 提高各类继续教育的质量和参与率,关注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为广大残疾 人和贫困人员提供免费培训。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社会文化生活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大力推广普通话,使用好规范汉字,促进市民素养的全面提高。 (十)促进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优质化发展 重视特殊教育发展。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构建适合特殊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加强残障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完善随班就读制度,促进残障学生与正常学生的融合。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加强特教教师培养培训,提高特殊教育岗位补助津贴。 积极发展民族教育。加大民族教育投入,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民族学校办学水平。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十一)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加强师德建设。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完善师德考评、监督和激励机制。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加强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创新和完善教师职务岗位评聘方式。建立有效的教师补充机制,足额配备教师。以名优教师交流为突破口,健全中小学教师区域内合理流动机制,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鼓励新任教师到农村任教。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必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完善职业学校人才聘任(聘用)制度,提高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校外兼职教师比例,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到2020年,职业学校专业课 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全部分别具有三级(高级工)和二级(技师)以上相关工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和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实施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全员培训计划,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完善教师培训效能评价机制,调动教师主动培训的积极性。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鼓励和支持校长、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倡导教育家办学。 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依法落实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建立起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机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继续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对农村教师在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健全激励机制,大力表彰优秀教师。 (十二)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构建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加快改造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化升级远程教育传输网络。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到2012年,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实现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基本达到“校校通”、“班班通”,逐步实现每个班级均能开展多媒体教学。推进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到2015年,各级各类学校完成宽带接入,完小以上学校完成校园网建设。到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现代化。 加强“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内外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章丘市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构建开放灵 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丰富学习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十三)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与教育发达地区进行合作与交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提升我市教育的对外开放水平和竞争力。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教育机构的合作,支持学校聘请优秀外籍教师,引进吸收先进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并能参与国际交流的国际化人才。 三、改革创新:增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活力和动力 (十四)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机制 优化公共政策。在制订城区规划、新城镇建设、旧城改造和小区配套设施建设时,优先考虑教育发展的需要,配套学校建设,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前置审核制度,保证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并将产权无偿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管理。 科学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土地资源、交通设施、安全保卫、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配置向教育倾斜。各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文化体育设施向学生免费开放。逐步完善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制度。加强多层次合作共建,充分发挥驻地高校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持作用。 健全教育决策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探索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管理体制,重点加强政府对教育的服务和监督指导职能。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建立健全政府重大教育决策调研论证、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等程序和制度,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十五)创新教育管理体制 健全责权明晰的教育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行管、办、评相分离,形成政府统筹、分级负责、规范有序、社会参与的教育管理体制。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规划、拨款、信息服务、政策指导、资源配置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依法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完善民办学校重组与退出机制。 完善教育督导机制。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加强教育督导法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逐步完善督政、督学和督导责任区制度。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评估,推进素质教育督导。健全督导评估结果公示、公告、反馈、限期整改制度和依据督导结果进行奖惩的制度,完善教育监督问责机制。 完善政府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培育和发展教育中介服务机构,扩大政府购买服务。逐步把教育咨询、规范办学行为监管、教育考试和鉴定、教育质量评估、就业与人才交流等业务管理工作委托给专业的中介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中介服务机构的准入、资助、监管和行业自律制度。 加强教育教学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围绕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推进教科研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资源共享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教育理论应用研究,促进优秀成果向实践转化。 (十六)创新办学体制 探索公办学校办学模式改革。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扶持薄弱学校发展为重点,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探索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多种 办学形式,增强公办学校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推动民办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支持发展普惠性、多样性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稳定发展选择性、高质量的民办中小学,引导发展各类紧缺性、实用型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促进各类社会性教育培训有序健康发展。完善税收政策和鼓励政策,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兴办以全民终身教育为导向、以非学历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鼓励实力强、质量好的教育培训机构加快发展。健全监管体系,加强规范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督导评估,规范市场秩序。 (十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科学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推进教体结合工作,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根据办学实际,开发、建设、实施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和选修课程;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各层次职业教育相互联系贯通的课程标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启动以培养紧缺人才为主的职业学校示范性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学前教育完善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体现区域特色的课程体系; 民族教育体现课程的民族特色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性;继续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职工在岗培训和社会普及性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开发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完善科技实践、社会实践、实验实训活动。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个别教学、互动式教学和自主学习。推行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走班、走校、走专业等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自由发展空间。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探索高中阶段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园区化办学模式,形成和完善对接我市主导产业发展的职教集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和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培养模式。继续教育坚持以社会和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习者对职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培训内容、方法和模式的针对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十八)创新现代学校制度 积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权利和责任,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探索建立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逐步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 法。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建立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促进校长专业化。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普通中小学建立家长委员会,探索建立由政府、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等组成的学校管理组织。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等形式,建立在政府指导下,行业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职业学校合作治理制度。实行“校中厂、厂中校”的办学模式。扩大普通高中及中职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办学、社区服务等方面的自主权。扩大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 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规范理事会或董事会的组织形式,实行民办学校校长核准制度。逐步推进监事制度。保障民办学校校长依法独立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职权。完善民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民主监督制度。 (十九)创新招生考试制度 完善中小学入学和招生考试制度。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改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加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力度,完善指标分配制度和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入学制度,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和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制度。 (二十)创新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建立科学、多样的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 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建立完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标准,建立以职业学校培养能力和学生就业水平为重点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质量的提高。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四、重点工程:促进教育现代化特色发展 (二十一)德育为先工程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主要任务: ——以青少年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将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家长委员会、班主任队伍建设,形成教育合力。 ——强化德育工作的实践性、系列性和时效性,重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加强生命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二十二)学前教育惠民工程 大力进行幼儿园特别是普惠制幼儿园建设,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主要任务: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制定并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将学前教育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根据人口规模,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至少办一所公办中心 幼儿园,每个行政村、每个社区至少办一所满足需求的幼儿园。通过资金补助、规费减免以及优先安排建园用地等政策,鼓励、支持村集体和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到2013年,全市新建51所、改扩建58所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 ——加快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60%幼儿园达到济南市二类标准,30%达到济南市一类标准。 ——实施幼儿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到2015年,在职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专业合格率达到85%以上;到2020年,99%以上的教师学历合格,90%以上的教师专业合格。 (二十三)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缩小城乡、乡镇、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主要任务: ——实施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12年使全市中小学校基本达到山东省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满足寄宿生住宿和就餐的基本要求。 ——实施教育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工程。以实验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配备、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体育卫生与艺术设备、学校场地标准化等建设为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装备水平。 ——实施教师配备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逐步实行城 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加强区域内教师的交流与调配。 ——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工程。积极争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2个专业创建为省市级骨干示范专业,3-5个专业创建为市级骨干示范专业。 (二十四)校长、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以提高干部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主要任务: ——以提升育德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为重点,根据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和专业提升工作。制定学校教师培训规划和教师个人发展计划,立足教学岗位,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理论、先进教学思想、教学基本功和业务能力的学习培训,多种途径帮助干部教师开阔视野,提高专业能力。 ——健全名教师、名校长选拔、培养和考核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名优教师培养管理办法和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造就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和学科领军人物。 ——探索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辐射带动作用的有效途径。建立校长交流挂职锻炼制度,实行优秀教师支教和农村教师进修学习制度,促进城乡教师素质均衡发展。 ——加强对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与管理,积极开展各类教学竞赛活动,通过竞赛选拔新人,锻炼骨干,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十五)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创新教研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主要任务: ——创新教研模式,开展片区教研活动。以“有效课堂”为突破口,加强校 际间的合作交流,构建有效教研模式,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相互开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教研环境。 ——开展网上教研,积极营造全员参与教研活动的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中心教研组的作用,组织好教研主题论坛和教研资源交流等网上教研活动;积极开展全市教师共同参与的集体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 ——重视学业水平考试工作。从追求质量、提高效率、精细管理入手,认真研究提高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有效途径,端正学风和考风,使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逐年提升。 (二十六)发展性评价工程 在“发展性”理念的指导下,构建起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主要任务: ——完善落实《章丘市学校发展性综合评价实施细则》,把全面落实《实施细则》作为衡量学校内涵提升水平的重要标准。充分发挥其诊断、评价、引领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级各类学校扎实抓好基础性指标的落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发展性指标的工作重点,逐项达到目标要求。通过《实施细则》的有效落实,构建起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学校内涵不断提升。 (二十五)文化建设工程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创造和谐、融洽、关爱的校园环境。主要任务: ——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建设,形成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重视理念和行为的统一,要把学校的办学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在教师学生的一言一行。在建设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基础上,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提升,逐步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开展特色学校和先进学校创建工作,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以德育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特色、管理特色、学科特色、教学特色等为突破口,以活动为载体,逐步形成办学特色,打造品牌学校。 (二十八)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工程 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思想,促进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任务: ——在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学校建设具有医疗资质的卫生室,其他学校健全保健室或卫生室,配备具有医师资格的卫生教师,逐步实现“一校一医”。 ——落实学校体育、艺术设施建设标准,重点建设一批学校与社会共建共享的体育、艺术场馆,保证每个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1项艺术技能。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平台,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考核体系。 ——保护学生视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学生视力不良率。 ——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机制,成立章丘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加快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平台和网络建设。到2012年,完小以上学校均建立完备的心理辅导机构,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 (二十九)学习型城市推进工程 构建完善的市民学习体系,营造人人学习的氛围,提升全体市民素质。主要任务: ——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机制,建立统筹企业职工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社区市民教育的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建立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探索整合优化教育、文化、科技等资源服务全民终身教育的途径。依托驻地高校、各类公用传媒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立覆盖城乡、面向全体的章丘市民终身学习平台。 ——建立市民终身学习学分积累、转换与认证制度,积极推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实行章丘市民终身学习卡制度,对每个公民终身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和存储,作为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转岗择业、执业注册等的重要依据。 五、保障措施: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持 (三十)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提高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中的比重。市、乡两级政府要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报告教育工作情况。 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深入推进廉政防范管理工作,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师生树立廉洁意识和观念。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和问责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大力加强行风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治理教育乱收费,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建设高素质的教育管理干部队伍。把加强教育领导能力建设纳入干部教育规划,健全培训制度,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教育公共服务专业化水平。探索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逐步推行学校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招聘制度。加强干部培养选拔和交流任职力度。 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下的校园安全稳定及周边综合治理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规范教学、媒体和网络等管理,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完善应急管理和处置机制,及时化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积极解决好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健全安全工作长效机制,落实学校安全机构和人员编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严格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专项排查整治活动,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全方位提高校园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各部门以及工、青、妇等社会团体,要加强协调,齐心协力支持教育发展,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要欢迎、支持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十一)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教育投入总量须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教育投入结构与教育布局结构变化相适应,教育投入方式与教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相适应。 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2012年达到山东省教育示范县(市)要求。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2012年保持在20%以上,并保持稳定增长。逐步建立教育投入公告和考核制度,将教育投入落实情况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并接受社会监督。 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依法加强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土地出让收入和地方分成的彩票公益金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教育。新建居住区教育设施建设经费纳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统一征收。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途径,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落实企业、个人教育公益性捐赠支出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规定。按规定免收涉及中 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免收或减免经营服务性收费。 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建立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制度和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强化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 高度重视化解学校债务。政府加大拨款力度,解决高中阶段学校债务。采取安排专项资金、大幅度提高生均定额拨款、增加化债奖励资金、返还土地置换收益等措施,逐步化解学校债务。学校闲置的旧校址土地,按有关规定处置,所得收益专项用于偿还贷款和改善办学条件。严格规范学校借贷行为,严禁随意增加新的债务。 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完善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机制,推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进一步开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逐步建立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三十二)强化教育法治与监督,推进依法治教 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建立专门的教育行政执法队伍,及时查处各类教育违规办学行为,依法建立规范教育秩序的长效常态管理机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教育行政审批和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开展行政许可、政府信息公开等专项执法检查。完善教育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制度。 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以完善学校章程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依法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完善教师和学生的申诉制度,健全学校内部救济制度。依法管理国有资产和学校法人财产。 六、组织实施:确保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任务落实 明确目标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实施本《规划纲要》的指导协调。各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本《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对目标任 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贯彻落实。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单位实施《规划纲要》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 广泛宣传动员。广泛宣传规划纲要,不断提高公众规划意识,让社会公众通过法定程序和渠道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参与规划实施和依规划办事的良好环境。引导和组织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加强监督检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改革发展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政府各部门、学校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组织实施中期评估,评估报告提交市政府审议,并向市人大报告。市人大、市政协要加强对本《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对《规划纲要》落实情况通过教育督导报告等形式定期公布的制度。建立表彰奖励、劝诫问责和经验推广制度。
/
本文档为【章丘市教育发展规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