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古诗词常用意象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分析

2018-11-13 9页 doc 24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4822

暂无简介

举报
古诗词常用意象分析古诗词常用意象分析 1 古诗词常用意象 了解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
古诗词常用意象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 1 古诗词常用意象 了解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落花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流水 、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 2 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捣衣”和“砧声” 、关心家 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雁 相传鸿雁能够传书。李煜在《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中的“雁来音信无凭”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见南方的大雁飞来心头顿时生出一线希望兴许大雁会带来故国江南的音信。可等待半天大雁飞过音信全无留下的只是更深的失望.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雁行”这些相应的形象来。强调的群体、共同飞翔的意义。 “雁行”谓相次而行如群雁飞行之有序列。《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有“两服上襄两骖雁行”的诗句。 “雁序”飞雁的序列。杜甫有诗《天池》“九秋惊雁序万里狎鱼翁。”更有用“雁序”来喻兄弟的。 还有“雁阵”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汉代焦延寿的《易林二复之丰》“九雁列阵雌独不群。”这些诗文都是强调大雁和雁群的关系。所谓“断鸿”是失群孤雁。柳永的《乐章集夜半乐词》有“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久。”张久龄云“孤鸿海上来。” 、杜鹃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因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公》 、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3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村颓壁”南宋文天祥《念奴娇》 、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 文天祥《金陵驿》 、鹧鸪 、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 、燕子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想思之苦油然而生。 、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南宋文天祥《金色陵驿》 、寒蝉 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ruí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季节这是信用。 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蝉命折旦夕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骆宾王《咏蝉》这里“西陆”即“秋天”“南冠”即“囚徒”诗人以闻蝉起兴借寒蝉自喻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天将破晓寒蝉巳声嘶力竭而它所栖息的高树喻指所期望的人却仍然一片碧绿似乎对寒蝉的哀鸣全然无动于衷诗人以蝉自况喑喻为人作幕寄人离下空有不平之鸣依然为薄官所羁绊。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竭。”宋柳永《雨霖铃》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巳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 、月亮 、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4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 10、船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购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写于船上的诗或写到船的诗俨然成为一个颇为壮观的部落。 下面这两首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刘鹩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这两首的主题与意象群极为相似两位诗人都漂泊异乡栖身客舟之中暮色四合夜风吹动岸上的树叶发出凄清的声响。在作客他乡、旅途孤寂之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写诗以寄情。作为诗的中心意象前者是“月照一孤舟”后者是“孤舟兼微月”都强调“月”与“舟”的组合.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花》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若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下面两首以“船”意象表达自由感受的诗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11、青山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永远的吸引力。 、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作为故乡的象征雄浑沉稳的青山让游子感到无比亲切。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唐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远行之人看着他乡青山遥想故园风景远志之人独归青山求得一片从容十分自在。 、另一方面人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改万古长存。它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更暗含时间的因素它代表一种压力启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它提供一个坐标让诗人得以定位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 5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这种虚无之感在古典诗歌中得到反复表现《三国演义》开篇一首《临江仙》词即因浓缩了这种感慨而被誉为“千古第一调”。青山的宽广胸怀为人们提供居住地让人留恋令人向往。无论诗人是在青山的永恒中发现人生短暂而为之恐惧还是因之而超脱他们的身心都渴望归依青山。 “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在弃官之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把自己完全交托给自然。被排挤出朝廷的李白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山中问答》。 、同样“青山”意象在诗歌中也经常被用于暗示浓烈的情感。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宋林逋《长相思》 、青山的绵延不绝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和想象空间。诗人们很早就学会一项技巧在诗的前半部分抒发某种特定的感情而把“青山”意象安放在结尾。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友人的身影如飞鸟从泪眼中消失青山依旧伫立眼前以其恒定提醒人的分离倍添伤感和惆怅。唐代诗人钱起在考场上所作《省试湘灵鼓瑟》是以“青山”意象为结尾的最成功的范例。根据考官的要求他在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湘水女神鼓瑟音律之美为人世罕闻而以下面四句收束全诗“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曲终之后湘灵杳无踪影悲风拂过一川江水、几座青山呈现给读者一幅极其省净的画面画面中隐藏着一颗哀怨的灵魂一双追索的眼睛。“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开放式结尾一直为人们所欣赏。 12、梅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高雅或颂其节操凝重。《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梅。” A、 寒梅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被诗化、典型化。这枝寒梅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所以王维独问“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与“今夜曲中闻折柳”一样“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战土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有思乡的情调。 B、 唐人的咏梅诗大多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至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品格吟风日盛。前者的代表是林和靖的《山园小梅》后者的代表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陆游一生 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赞美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俨然梅的知音、梅的化身“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以后的咏梅诗都只是宋人流风余韵的发扬。 13、菊花 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欺霜傲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战国楚屈原《离骚》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则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是借菊花来寄寓诗人崇高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14、莲花 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hàn dàn等。 A、由于“莲子”即“怜子”谐音“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 敬称“怜子”即爱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这里虚实相生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 6 明。”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其他有关“莲花”的诗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古辞《江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四首》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15、竹子 A、 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轼《绿竹筠》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清郑板桥《新竹》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 B、 此外有表现竹子高风亮节的。 “自是子猷yóu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刘兼《新竹》。 C、 有表现顽强生命力的。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D、 有表现忠诚的。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等等。 16、青松 青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因此常常被看做有刚正节操的象征。 “愿君学长松慎勿做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三国刘桢《赠从弟》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洁的品质。 17、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以梧桐.
/
本文档为【古诗词常用意象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