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筋膜学与人体经络[终稿]

筋膜学与人体经络[终稿]

2018-01-07 21页 doc 41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5732

暂无简介

举报
筋膜学与人体经络[终稿]筋膜学与人体经络[终稿] 筋膜学与人体经络 ----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筋膜学)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原 林 第一部分: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筋膜学) ,生物进化 ,发育生物学 ,人体解剖学 生命起源 生命起源 ,宇宙起源:150亿年前, ,太阳系、地球形成:46亿年前。 ,生命物质形成、积累(微球体-原球体-细胞):46,36亿年。 ,生命的出现:34亿年?(蓝细菌)。 ,单细胞生物的完善(原核细胞,真核细胞):36,20亿年。 ,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20,10亿年。 多细胞生物的演变 ,多...
筋膜学与人体经络[终稿]
筋膜学与人体经络[终稿] 筋膜学与人体经络 ----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筋膜学) 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原 林 第一部分: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筋膜学) ,生物进化 ,发育生物学 ,人体解剖学 生命起源 生命起源 ,宇宙起源:150亿年前, ,太阳系、地球形成:46亿年前。 ,生命物质形成、积累(微球体-原球体-细胞):46,36亿年。 ,生命的出现:34亿年?(蓝细菌)。 ,单细胞生物的完善(原核细胞,真核细胞):36,20亿年。 ,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20,10亿年。 多细胞生物的演变 ,多细胞形成优势物种,占地球现存的生物90%。 ,形态进化通过延伸、内陷和细胞迁移完成。 结果: ,结构由简单趋向???复杂。 ,细胞由全能???专能。 ,**生物的生命周期由短(short span)???长(long span)。 单胚层生物(海胆胚囊期) 成体海胆 胚囊期 单胚层生物 1 功能系统;2支持系统 示意图 单胚层生物的功能系统 ,外层细胞为功能系统,由一层全能细胞组成,完成生物从物质获取、吸收、代谢、排出…… 所有功能。 ,内部为支持系统,为细胞外基质(ECM),由胶冻状物质组成,主要为水,透明质酸、硫酸 软骨素、粘多糖蛋白及各种电解质等,构成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二胚层生物,,水母 二胚层生物(水母) 模式图 二胚层生物的功能系统 示意图 ,外层细胞的伸延和部分外层细胞的内陷,功能细胞层分化出: ?表皮细胞层; ?消化系统。 ,在两层之间为支持系统---中胶质。 三胚层生物的分化 扁虫成体 扁虫断面 三胚层生物的功能系统 示意图 ,外层细胞分化出神经系统。 ,内胚层细胞分化出消化系统的各部器官原形。 ,两层之间的中胶质由于功能层细胞向中间迁移---形成中胚层。 三胚层动物的进化 ,外胚层进化为表皮、中枢神经系统、感官。 ,内胚层进化出消化、呼吸、内分泌系统。 ,中胚层支持系统中的细胞进一步分化出运动、循环、泌尿、生殖系统。 人体胚胎 三胚层分化 人体功能系统模式图 支持系统本身的进化 ,细胞外基质 ,中胶质 ,初级间充质 ,次级间充质 ,间充质 ,结缔组织 ,细胞外基质由无定形胶冻状物质组成,主要为水。 ,中胶质由糖胺多糖(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粘多糖蛋白等)和电解质等(支持,构成、维持内环境)。 ,出现原始间充质细胞。 ,分化出功能细胞。 ,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血细胞等)+纤维+组织液。 ,结缔组织的多样化:疏松、致密、脂肪、网状…… 支持系统本身的进化 人体结缔组织支架 筋膜学的定义 ,通过对结缔组织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分析,我们认为在个体发生的过程中由中胚层间充质分化成多个器官系统后所遗留的部分形成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筋膜支架,该支架构成以干细胞为核心的独立功能体系,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下构成一个新的功能系统—自体检测与调控系统或(支持与储备系统)简称筋膜学,该系统使生物维持较长的生命周期和维持机体稳定的内环境。 筋膜学 ,解剖学角度——筋膜支架(结缔组织) ,发生学角度——支持和储备系统 ,功能学角度——检测与调控系统 结缔组织在人体分布 ,A 真皮层致密结缔组织。 ,B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 ,C 肌间隔疏松结缔组织 。 ,D 神经血管束周围结缔组织。 ,E 器官门和被膜结缔组织。 间充质组织 间充质组织片 间充质组织片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铺片) 筋膜的组织学结构 ,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adipocyte)、未分化的间充质 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细胞外基质: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蛋白多糖、糖蛋白、组织液。 ,其它:毛细血管、淋巴管和感觉、运动装置,如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运动终板等神经末梢。 结缔组织的功能 ,支持:成纤维细胞弹力纤维、胶元纤维和 网状纤维。 ,储备:干细胞(网状细胞)。 ,免疫:巨噬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和淋巴管。 ,稳定内环境:细胞外基质:硫酸软骨素、 透明质酸、粘多糖蛋白和水。 (固有)结缔组织分类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脂肪组织 网状组织 筋膜的功能 ,支持和保护作用 — 各种纤维及成纤维细胞 ,营养和输送作用 — 组织液和毛细血管 ,免疫防御功能—各种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淋巴管 ,储备作用—间充质细胞(细胞储备),脂肪细胞(能量储备) 第二部分:支持与储备系统 (筋膜学)的意义 ,生物学意义 ,所涉及的科学问 ,所涉及的临床问题 筋膜学的生物学意义(1) ,生物进化的三维模型 ,以往生物进化研究的重点在于2点:结构从简单?复杂;构成生物的最基本单位—细胞从多能?专能。筋膜学的提出揭示了生物进化的第三条轴线----时空轴,既个体生物的生命周期由短?长。其生物学基础为筋膜学。 筋膜学的生物学意义(2) ,筋膜中未分化干细胞为维持机体功能细胞的不断更新提供了细胞储备(人体所有功能细胞都是短命的)。 ,筋膜中的脂肪细胞为机体储备一定的能量物质。 筋膜学涉及的科学问题(1) ,跨胚层分化问题:经典发育生物学认为在成体中细胞的分化只能由本胚层的分化潜能细胞细胞(表皮深层发生层细胞、肠腺底部细胞)分化,从筋膜学角度这些细胞只是定向干细胞,他们仍需要筋膜中的未定向干细胞补充。 ,重要功能细胞的再生问题:以往认为中枢神经细胞、心肌细胞等不能再生,从筋膜学角度这些细胞仍需要经定向干细胞和筋膜中的未定向干细胞补充(近年的研究正在逐渐证实)。 筋膜学涉及的科学问题(2) ,成体细胞的胚胎克隆:1996年英国科学家伊恩用羊成体细胞与卵细胞融合成功的克隆了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在世界引起轰动,称为生物克隆之父,从此生物克隆在世界各国都相继进行了各种动物的克隆,2005年还出现了科学界一大丑闻----韩国的黄禹锡事件。但其细胞来源值得探讨如克隆羊“多利”取的成体细胞来自乳腺;黄禹锡克隆狗取的是耳部细胞,如果是细胞来自这些部位的结缔组织内的未定向干细胞还有情可源,如果是来自发生层的定向干细胞就要大打折扣了。 筋膜学涉及的科学问题(3) ,人体细胞生物学模式: 人体细胞是由三种细胞构成:干细胞、定向干细胞和专能细胞。他们三者的关系相当于工业流程中的图纸(干细胞)、模具(定向干细胞)和产品(专能细胞)。 筋膜学涉及的科学问题(4) ,专能细胞生物学功能最强:如上皮细胞的防御屏障功能、吸收分泌功能;神经细胞的传导功能;肌肉的收缩功能……。人体有234种专能细胞,人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都是由这些专能细胞的协同作用完成。 ,专能细胞作为一个单个功能体都是短命的:如表皮7天,肠上皮4—6天,肝细胞1周,红细胞120天,骨细胞3个月….。从而得出我们的身体每天都是新的。 筋膜学涉及的科学问题(5) ,专能细胞的更新:专能细胞破损死亡的同时释放分化因子,促使定向干细胞分化出专能细胞补充专能细胞破损造成的缺失。 ,定向干细胞的补充:定向干细胞分化专能细胞(纵向分化)的同时也出现增殖维持其自身量的稳定(横向增殖)。 ,未定向干细胞向定向干细胞的分化:定向干细胞在分化、增殖的同时释放诱导因子,诱导未定向干细胞向局部迁移,在定向因子的作用下分化成定向干细胞。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1) ,先天筋膜系统发育不全。先天性早衰,此种病例十分罕见,主要症状是在儿童期就出现各种老年性疾病,其根本原因是各种功能细胞得不到及时更新,各种器官得不到修复。(可能的治疗是进行筋膜移植。)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2) ,筋膜与衰老的关系 ,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形成稳定的生存个体,即时修复损伤的功能组织细胞是保证各个功能系统正常活动的基本前提,可以将筋膜看成人体的储备,随着人体的老化储备逐渐枯竭,其中一个功能器官的崩溃将会导致整个功能系统的崩溃,从而导致整个个体的崩溃。可将筋膜看成照亮人体生命活动的蜡烛,人体生命的源泉。(新生儿?儿童?成人?老人,筋膜在人体经历了质和量的衰减过程)。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3) ,抗衰老和人体保健: ,衰老过程是筋膜中干细胞储备逐渐耗竭的过程,因此如何保持筋膜的正常状态,为功能系统不断的提供稳定的修复细胞源,并维持向功能细胞的正常分化是保持人体具有较长生命周期(长寿)的关键。 , 更新失调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达,人类进化的 主要趋势是以更多的脑力活动代替了体力活动,食品链的提高为功能系统对能量的消耗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安全系数的提高减少了意外细胞损失消耗,因此,人体寿命得以不断的延长。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4) , 再生失调 生存环境的改善在延长寿命的同时也带来了其负面影响,如能量的过剩导致人体储备的增多(肥胖),肥胖的同时又增加了心脏的负担。脑力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产生的另一变化是大量的能量被高度活跃的脑组织所消耗,而人体其他功能系统的活动相对减少,消耗能量和组织更新减慢,导致这些功能系统的功能衰退(如运动的减少会导致骨骼肌不发达,骨质密度下降;高度的脑力活动还将导致内脏功能失调等一系列问题,为这些功能系统的疾病发生埋下隐患。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5) ,医学干预 筋膜学研究人体衰老的意义在于是筋膜中储备的干细胞均衡的向各种功能细胞分化,从而维持整个机体的健康稳定,使生命的蜡烛长明(长寿),医务工作者的任务是通过外部介入调整分化修复过程的不和谐。传统医学保健的各种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成功方法。如逾珈、太极拳和各种体操。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6) , 肿瘤的发病机制 , 癌的发生是由细胞生长与分裂失控引起的疾病,其根本原因是细胞中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基因异常表达。异常表达的原因是这些基因的突变,突变的发生可以是随机发生的突变,更多的情况下是环境中一些有害因子作用的结果,如:化学诱变剂、X线、放射线辐射、病毒感染,长期物理刺激等都可引起基因突变,使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失控,引起癌症,从局部到突破基底膜向身体其他部位扩散。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7) 肿瘤的发病机制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8) ,筋膜学对肿瘤机制的思路 ,从筋膜学的角度正常功能在损伤的过程中会释放细胞分化因子诱导定向干细胞向功能细胞分化,修复损伤的细胞,定向干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又释放干细胞趋化因子引导干细胞向定向干细胞的所在部位移动并穿过基底膜分化为定向干细胞。而在癌的发生过程中,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的异常分裂失控,相当于定向干细胞分化出不具备正常生理功能的功能细胞,就象工厂加工出的废品。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9) ,定向干细胞的分化又产生干细胞趋化因子,诱导干细胞向定向干细胞集中和穿过基底膜补充定向干细胞的消耗。此过程的不断重复导致癌肿的增大,同时如果大量的干细胞穿过基底膜就会导致基底膜的崩溃,干细胞与定向干细胞之间失去了基底膜的屏障,定向干细胞产生的趋化因子和定向分化因子对会在基底膜深层发生,我们所看到的扩散情况正是这种现象在局部的体现。所以从筋膜学的角度,癌的发生是从下往上生长而不是以往从上往下生长。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10) ,肿瘤治疗的新思路 ,从斩尽杀绝??有效隔离??自生自灭 ,肿瘤细胞崩解??分化因子??定向分化加速 ??干细胞诱导因子??干细胞聚集? 消耗细胞储备? 其他系统功能修复障碍?系统崩溃。 ,?稳定肿瘤细胞崩解???分化因子? ??定向分化减速????中和干细胞诱导因子? ? 屏蔽?干细胞聚集? 消耗细胞储备? 其他系统功能修复障碍?系统崩溃。 ,细胞膜稳定治疗;诱导因子免疫治疗;基膜增强治疗。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11)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表现为骨质的大量丢失,目前治疗中多是补钙和激素补充疗法,但从筋膜学的角度如何促进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才是真正的治本 。 ,进行性肌肉萎缩 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细胞的逐渐减少,但从筋膜学的角度如何促进干细胞向骨骼肌细胞转化才是正确的治疗理念。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12) ,股骨头坏死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13) ,心肌的再生和修复 心肌可以再生是这几年才找到了细胞学的证据,以往认为心肌不能再生,从筋膜学的角度找到刺激筋膜干细胞向成心肌细胞转化是治疗的出发点。 ,老年性痴呆 从筋膜学的观点人体功能细胞在人的一生中都是短命的包括大脑皮质的神经元,中枢神经元的再生是治疗的关键。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14) ,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已经明确主要是胰岛细胞的功能低下,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通过刺激筋膜中干细胞加快向定向?胰岛干细胞?胰岛细胞的转化有可能是一种不错的思路(临床已有针刀治疗糖尿病的报道)。 ,男性不育 男性不育是一种常见病,发病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排除生殖管道不通感染等因素的单纯男性不育实质上是生殖腺(睾丸)功能低下所致,通过刺激筋膜中干细胞加快向?生精细胞、间质干细胞?精子、间质细胞,从而增加精子数量和雄性激素的分泌有可能是一种不错的思路(临床已有针刺治疗男性不育的报道)。 筋膜学涉及的临床问题(15) ,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临床常有由于纵欲过度、药物作用或高血压肾病导致的肾功衰竭,其基本病理表现是肾小球上皮和肾小管上皮的缺失和功能障碍,刺激肾筋膜促进筋膜干细胞?定向干细胞?上皮细胞转化有可能是一种不错的思路,目前尚未临床报道。 ,肥胖症的治疗 通过直接刺激皮下筋膜组织促进脂肪细胞转化为疏松结缔组织是其治疗机制(临床已广泛应用)。 第三部分: 筋膜学与针灸经络 ——针灸经穴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研究方法(1), 分割 ,A真皮层致密结缔组织 ,B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 ,C 肌间隔疏松结缔组织 ,D 神经血管束周围结缔组织 ,E 器官门和被膜结缔组织 研究方法(2),全身筋膜重建 ,筋膜形成人体筋膜支架。 ,包绕人体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所有功能组织器官。 研究方法(3),重点重建 ,肌间隔筋膜重建 ,取男性上肢数据集各100副、间隔5mm、tiff格式。 ,图像配准、图像剪切 ,边缘检测去除背景 ,在断层图像的结缔组织聚集处作标记点,点的位置为聚集处断面的中心,大小约为聚集处断面最大直径的1/2, ,三维重建和透视处理构建虚拟“经穴” 。 研究方法(4),重建过程 结果(1),躯干任、督二脉重建 结果(2),上肢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结果(3),下肢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结果(3),躯干筋膜重建 结果(3),上肢筋膜重建 结果(3),下肢筋膜重建(CT源) 结果(3),下肢筋膜重建比较(CT源) 结果(4),人体14条经穴所刺激的筋膜结构(焦培峰) ,用浏览软件对国标14条经穴针刺深度位置所标记的361个穴位根据针刺的部位和深度,针灸 穴位所刺激的组织结构可分为5种类型: ? 真皮层致密结缔组织, ?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 肌间隔疏松结缔组织, ? 神经血管束疏松结缔组织, ? 器官门疏松结缔组织。 人体14条经穴所刺激的筋膜结构 ———————————————————————————————————— 国标经脉 (经脉缩写) 穴位个数 ? ? ? ? ? ———————————————————————————————————— 手太阴肺经 (LU) 11 1 0 8 0 2 手阳明大肠经 (LI) 20 2 3 12 2 1 足阳明胃经 (ST) 45 2 6 23 2 12 足太阴脾经 (SP) 21 0 3 10 3 5 手少阴心经 (HT) 9 1 1 5 0 2 手太阳小肠经 (SI) 19 2 4 10 1 2 足太阳膀胱经 (BL) 67 0 14 45 7 1 ------------------------------------------------------------------------------------------------------------- 人体14条经穴所刺激的筋膜结构 ———————————————————————————————————— 国标经脉 (经脉缩写) 穴位个数 ? ? ? ? ? ———————————————————————————————————— 足少阴肾经 (KI) 27 2 8 12 0 5 手劂阴心包经 (PC) 9 2 2 4 1 0 手少阳三焦经 (SJ) 23 1 5 13 0 4 足少阳胆经 (GB) 44 9 8 22 1 4 足劂阴肝经 (LR) 14 1 2 5 2 4 督脉 (DU) 28 1 3 23 0 1 任脉 (RN) 24 0 2 12 0 10 ———————————————————————————————————— 合 计 361 24 61 204 19 53 ——————————————————————— 自动识别重建(中山大学计算所) ,自动标记 ,重建结果 计算机自动识别建模(中山大学) ,标记 ,分割 ,分割 建模比较 16排螺旋CT标记 建模(王军) 筋膜重建与经络走行对比分析(1)(王春雷) 任督二脉的对比 (LI)和(SJ)对比 筋膜重建与经络走行对比分析(2) 筋膜重建与经络走行对比分析(3) 6条主要经脉走行对比见表(单位:mm) --------------------------------------------------------------------------------------------------------------------------- --------------------------------------------- 国标经脉 测量数值 ============================================== (LI)14.1 1.7 -1.0 2.1 -3.2 1.8 1.2 3.8 0.4 3.6 (SJ)0.1 0.2 0.2 -0.8 -2.9 -8.1 9.5 0.2 0.63.0 (KI)18.8 10.2 -7.9 -5.7 2.5 -6.7 6.5 -5.6 1.19.0 (GB)4.1 -1.6 2.5 0.5 -1.1 1.4 -4.5 -9.6 -11.5 -17.0 (RN)0 0 0 0 0 0 0 0 0 0 (DU)0 0 0 0 0 0 0 0 0 0 ------------------------------------------------------------------------------- 讨 论, 筋膜与经络相关性的解剖学(1) ,筋膜结缔组织的分布: 人体结缔组织广泛分布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结缔组织支架,人体其他器官均被结缔组织所包绕,不但包绕器官的表面还深入到所有器官的内部(中枢神经系统除外),形成器官的间隔。根据结缔组织分布的部位不同从浅到深可分为: ,真皮致密结缔组织层、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肌间隔疏松结缔组织、神经血管束周围结缔组织及器官门和被膜结缔组织。 (1)筋膜与经络相关性的解剖学 ,筋膜的解剖学描述 ,人体结缔组织广泛分布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结缔组织支架,人体器官均被结 缔组织所包绕,不但包绕器官的表面还深入到所有器官的内部形成器官的间隔。 ,中医经络的描述 ,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五官、皮毛,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筋膜与经络的解剖学对比 筋膜与经络的功能对比 ,疏松结缔组织(经膜的主要成分)广泛分布于器官之间和组织之间,具有连接、支持、防御和修复等功能。 ,筋膜学是将人体结缔组织作为一个功能系统在神经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下构成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对其他组织器官进行功能调节和生命调节(修复)。 ,经络将人体各部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借以运行精、气、血、津液输布全身,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中医针灸学基础,北大医学教材出版社) 人体针灸经穴的组成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筋膜分布与经络系统组成 ,A真皮层致密结缔组织 ,B 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 ,C 肌间隔疏松结缔组织 ,D 神经血管束周围结缔组织 ,E 器官门和被膜结缔组织 ,刮痧、梅花针刺激部位 ,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腧穴与筋膜聚集部 筋膜学理论 ,在人体筋膜结缔组织聚集处能在刺激(针刺)过程中产生较强生物学信息(神经、淋巴、交感)的部位。 ,人体筋膜支架遍布全身表层并深入组织器官之间形成间隔、间膜被膜、各种外膜等。因此从筋膜学角度----人体刺激部位(穴位)与非穴位的区别只有量的区别而没有质的区别。 腧穴理论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汇注、出入、转输分流的部位,也是针灸治疗的场所。 ,人体上可分为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换句话说人体各部均有穴位。 刺激筋膜的生物学效应 ,神经牵拉刺激:众多感觉神经的末梢和感受器位于结缔组织内刺激牵拉筋膜可产生较强的神经信息。 ,牵拉扭转筋膜可促进淋巴回流。 ,牵拉扭转筋膜产生交感神经兴奋和局部血管反应和细胞反映。 (2)针灸刺激部位与筋膜分布的相关性 ,中医“刮痧”疗法、“梅花针”疗法、“膏药”疗法以及现代常用的各种皮肤刺激疗法的刺激组织--真皮层致密结缔组织层; ,针灸“浮针”疗法、“皮下针”疗法的刺激组织--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 ,针灸经穴疗法的刺激组织--肌间隔结缔组织、神经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和器官门和被膜结缔组织。 刮痧疗法和梅花针疗法示意图 (3)自体监控系统的概念 ,概念:在生物内部始终存在一个从细胞外液—间充质直到--筋膜结缔组织支架构成对组织细胞生命和功能状态的监测和调控,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系统--自体监控系统。 ,自体监控系统在高等动物(包括人类)的解剖学组成为分布到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各种组织器官筋膜结缔组织---筋膜学。 自体监控系统的机制 ,神经反射调控:感觉神经脊神经节进入脊髓后角,然后通过中间神经或直接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感觉中间神经元,提高这两种神经元的兴奋阈值。起到解痉和镇痛的作用,(生理学研究证实)。 ,神经内分泌调控:感觉神经冲动经脊髓皮质束达丘脑?向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及皮层下结构发出冲动? 自体监控系统的机制 ,?向丘脑发出冲动阻断上行伤害刺激向皮层传导,?丘脑下部发出冲动激发下丘脑分泌各种调节激素、调节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包括类阿片物质的增加,作为中枢镇痛作用已证实)。 ,淋巴自体免疫调控:机体细胞碎片及大分子物质进入筋膜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进入中枢淋巴器官,激活特异免疫反应,通过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清除变性细胞。 自体监控系统的机制示意图 (4)针灸机制 ,针灸刺激效应:感觉神经冲动+淋巴回流 感觉神经冲动?神经反射调控?镇痛+解痉 ? 神经内分泌调控?起到镇痛+调节内脏活动+调节机体代谢。 , 淋巴回流?激活特异免疫反应+通过体液细胞免疫反应清除变性细胞。 本研究的意义 ,第一次构建了可视经络三维图象,意义在于进一步证实了经络与筋膜结缔组织的相关性(目前针灸物质基础研究的热点)。 ,提出了一个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或自体检测与调控系统(筋膜学)。 ,关于针灸机制研究在原有机能调节和镇痛的基础上强调提出了针刺促进功能细胞再生与修复机制。 (5)自体监控系统(筋膜学)所涉及的针灸临床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针灸穴位—病变部位 ,病变性质---针刺强度、疗程 ,新穴位的发现---器官门穴位 ,新的针灸器具的革新 ,新疗法的创新 针刺穴位的解剖学定位 传统取穴定位 ,表面解剖定位法。 ,骨度分寸取穴法(折量法)。 ,指量法(中指法;拇指法;横指法)。 ,简便法(动态标志法)。 解剖学取穴法 ,在解剖学基础上根据神经分布、筋膜结构和神经对应关系确定针刺部位、深度和进针路径。 针灸器具的革新 得气针示意图 专利申请 新针灸疗法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现有针灸穴位多侧重体表。 ,治疗多注重镇痛、解痉和提高机体的应激状态。 ,研究的重点是侧重内脏器官的功能细胞再生、重建和修复。 ,长远研究目标是通过解剖学、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构建现代生物学基础上的针灸治疗学。 ,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刺激器具和刺激方法。 中药的生物医学模式研究思路 (请黄泳教授补充) ,中药对微循环的影响 ,对结缔组织内水分、物质组成、细胞成分的影响。 ,对基底膜通透性的影响。 ,对筋膜干细胞活性和趋化性的影响。 展 望 ,自体调控系统(筋膜学)学说为生物医学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针灸调控新学说的提出为中医理论原则提供了现代生物学理论基础。 1、where the”qi “ come from “气”来自何方 ,2、何谓气 ,3、穴位与非穴位的区别 筋膜学与其他理论的区别 ,神经说---------------- ,血管、神经说 ,生物物理观 ,生物化学观 ,淋巴管说 ,间隙说 ,…… 筋膜学的理论基础
/
本文档为【筋膜学与人体经络[终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