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

2017-10-18 32页 doc 204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833902

暂无简介

举报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 透视:利用X线的穿透性和荧光作用,将被检查者置于荧光屏(或影像增强器)与X线管之间,X线穿过人体之后在荧光屏上形成影像并进行视读的检查方法,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检查方法。 摄影:将被检查者置于X线管和屏-片系统之间,X线穿透人体后在胶片上形成潜影,再经冲洗过程获得清晰照片影像的检查方法,得到的照片称平片。 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人为地造成密度差别而形成影像对比的检查技术。优点是使缺乏自然对比的器官和组织形成对比,扩大了X线诊断范围,不足是少数人有副反应。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 透视:利用X线的穿透性和荧光作用,将被检查者置于荧光屏(或影像增强器)与X线管之间,X线穿过人体之后在荧光屏上形成影像并进行视读的检查方法,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检查方法。 摄影:将被检查者置于X线管和屏-片系统之间,X线穿透人体后在胶片上形成潜影,再经冲洗过程获得清晰照片影像的检查方法,得到的照片称平片。 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人为地造成密度差别而形成影像对比的检查技术。优点是使缺乏自然对比的器官和组织形成对比,扩大了X线诊断范围,不足是少数人有副反应。 各种检查技术的综合应用:检查技术简繁的选择,损伤性,影像检查费用的考虑。 胶片特性曲线:胶片特性曲线是描绘曝光量与所产生的密度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横坐标相对曝光量的常用对数值,纵坐标为光学密度。感光特性值:本底灰雾、感光度、反差系数、最大密度、宽容度。曲线组成: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 增感屏:基层、荧光体层、保护层、反射层。增感率:在照片上产生密度为1.0时,无屏与有屏所需照射量之比。 X线照片的密度: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度,也称黑化度。 影像灰度:在显示器上显示,显示器上显示的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黑化程度。 影像对比度: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包含物体对比度、X线对比度、胶片对比度、照片对比度、人工对比度。 影响影像对比度:射线对比、胶片特性曲线、显影条件。 手后前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手掌向下,平放于暗盒上,手指伸直略分开。第三掌骨头至于胶片 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三掌骨头摄入胶片。 手后前斜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手掌向下,掌面与暗盒成450角,指尖接触暗盒,第三掌骨头置于 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暗盒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三掌骨头摄入胶片。 手侧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手尺侧在下,手指伸直或前屈,手掌与暗盒垂直,第五掌骨头置于 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暗盒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二掌骨头射入胶片。 腕关节后前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手成半握拳状,掌面向下平放于暗盒上,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 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射入胶片。 腕关节侧位 投照要点 0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手成半握拳状,腕部尺侧在下,手掌后倾斜约10角,尺骨茎突置 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桡骨茎突垂直射入胶片。 腕关节尺偏位 投照要点 0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暗盒远端抬高20角,手成半握拳状,掌面向下且向尺侧偏展,尺 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射入胶片。 尺桡骨前后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前臂伸直,背侧在下平放于暗盒上,前臂中点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前臂中点射入胶片。 尺桡骨侧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前臂伸直,尺侧在下平放于暗盒上,前臂中点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前臂中点射入胶片。 肘关节前后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肘部伸直,背侧在下平放于暗盒上,尺骨鹰嘴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射入胶片。 肘关节侧位 投照要点 0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肘关节屈曲成90,肩部放低,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尺侧在下,肱骨内上髁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肱骨外上髁射入胶片。 肱骨前后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站立于摄片架前,上肢伸直略外展,掌面向前,上臂中点置于胶片 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上臂中点射入胶片。 肱骨侧位 投照要点 0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上臂前伸放于暗盒上,肘关节屈曲90,掌面侧立。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上臂侧位中点射入胶片。 肩关节前后位 投照要点 0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肩部背侧紧贴暗盒,躯干向被检侧旋转约30角,被检侧上肢外展 0020,30角,掌面向上,肩胛骨喙突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肩胛骨喙突射入胶片。 肩胛骨前后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侧肩部背侧紧贴暗盒,肩胛骨喙突下方5cm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肩胛骨喙突下方5cm射入胶片。 肩胛骨侧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取站立位,被检侧紧贴暗盒。转动身体,使肩胛骨内、外缘中点连 线垂直于暗盒并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肩胛骨内缘中点射入胶片。 锁骨后前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站立或俯卧,头转向对侧,被检侧锁骨紧贴暗盒或床面,锁骨中点 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暗盒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肩胛骨上角射入胶片。 足前后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侧膝关节屈曲,足底紧贴暗盒,第三跖骨近端置于胶片中心。 0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或向足根部倾斜10角。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三跖骨近端摄入胶片。 足侧位 投照要点 ,、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侧足外侧紧贴暗盒,足底面与暗合垂直,第五跖骨近端置于胶 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足内侧中点射入胶片。 足内斜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侧膝关节屈曲,下肢向内倾斜,足底内侧紧贴暗盒,外侧抬高, 00使足底与暗盒呈30-45角,第三跖骨近端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三跖骨近端射入胶片。 跟骨侧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侧卧,被检侧足部外踝紧贴暗盒并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内踝下2cm射入胶片。 跟骨底跟轴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下肢伸直,足呈中立位,踝关节背曲。足后跟紧贴暗盒并置于 胶片中下1,3交界处。 02、中心线的角度:向头侧倾斜40角。 3、中心线的入射点:经跟骨中点射入胶片。 踝关节前后位投照要点 0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下肢伸直,下肢内旋10角,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置于胶 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射入胶片中心。 踝关节侧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下肢屈膝,外侧在下,外踝紧贴暗盒,足中线平行于暗盒,外 踝上1cm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内踝上1cm射入胶片。 胫腓骨前后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下肢下肢伸直,足呈中立位,胫腓骨中点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胫腓骨中点射入胶片。 胫腓骨侧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膝关节屈曲,腓侧在下,足中线平行于暗盒,胫腓骨中点置于 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胫腓骨中点射入胶片。 膝关节前后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呈中立位,腘窝紧贴暗盒,髌骨下缘置于胶片 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髌骨下缘射入胶片。 膝关节侧位投照要点 0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侧膝关节外侧紧贴暗盒,屈膝呈130角,髌骨下缘水平膝关节 侧面中点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髌骨下缘水平膝关节侧面中点射入胶片。 股骨前后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呈中立位,股骨中点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股骨中点射入胶片。 股骨侧位投照要点 0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被检侧膝部屈曲约呈135角,股部外侧紧贴暗盒,股骨中点置于胶 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股骨中点射入胶片。 髋关节前后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双下肢伸直并内旋,两母趾接触,足跟分开,被检侧髂前上棘与耻 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垂线向外2.5cm处置于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髋关节定位点射入胶片。 头颅前后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仰卧,头颅正中矢状面对台面中线并与台面垂直,听眦线垂直台面, 胶片上缘超出头顶部3cm。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经眉间射入胶片。 4、屏气情况:平静呼吸下屏气。 头颅侧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俯卧,头转成侧位,头颅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瞳间线垂直台面, 外耳孔对台面中线,胶片上缘超出头顶部3cm。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经外耳孔前上各2.5cm处射入胶片。 4、屏气情况:平静呼吸下屏气。 汤氏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取标准头颅前后位,胶片上缘超出头顶部3cm。 02、中心线的角度:向足侧倾斜30角。 3、中心线的入射点:经眉间上方约10cm经枕骨大孔射入胶片。 4、屏气情况:平静呼吸下屏气。 瓦氏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取头颅后前位,正中矢状面对台面中线并与台面垂直,头后仰听皉 00线与台面呈37角(听眶线与台面呈45角),两鼻翼根部中点置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鼻翼根部射入胶片。 4、屏气情况:平静呼吸下屏气。 柯氏位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取标准头颅后前位,鼻根置于胶片中心。 02、中心线的角度:向足侧倾斜23角。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鼻根射入胶片中心。 4、屏气情况:平静呼吸下屏气。 前面观: 第3颈锥 下颌角同一平面 第5颈锥 甲状软骨同一平面 第2胸椎间隙 胸骨颈静脉切迹同一平面 第4胸椎间隙 胸骨角同一平面 第九胸椎 胸骨体剑突关节同一平面 第1腰椎 剑突与脐孔连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3腰椎间隙 脐孔同一平面 第4腰椎 两髂骨嵴连线中点同一平面 第2骶椎 两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同一平面 尾骨 耻骨联一平面 侧面和背面观: 第7颈椎 颈根部最突出的棘突 第2胸椎 两肩胛骨上角连线中点 第7胸椎 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中点 第12胸椎 肩胛骨下角与髂骨嵴连线中点 第3腰椎 下胸肋缘同一平面 第4腰椎 髂骨嵴同一平面 第一、第二颈椎前后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仰卧,取头颅前后位,上颌切牙咬合面与乳突尖连线(或听鼻线) 垂直床面。口张大,口中心对准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张大的口中心射入胶片。 颈椎前后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仰卧,头颈部正中矢状面对准床面中线,并与床面垂直。头后仰使 听鼻线垂直于床面。胶片上缘平外耳孔,下缘包括第1胸椎。 2、中心线的角度:向头侧倾斜100角。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甲状软骨下方射入胶片中心。 颈椎侧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立位,正中矢状面与暗盒平行。头后仰,听鼻线平行与地面。胶片 上缘平外耳孔。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C4处颈部前后缘中点射入胶片。 注:胶片距离至少150cm。 颈椎斜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取站立后斜位,身体冠状面与暗盒呈550角。头后仰,听鼻线平行 与地面。颈部置于胶片中心,胶片上缘平外耳孔。 2、中心线的角度:向头侧倾斜150角。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C4处射入胶片。 胸椎前后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仰卧,正中矢状面对床面中线,并与床面垂直。第六胸椎置于胶片 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胸骨角与剑突连线中点射入胶片。 胸椎侧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侧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平行。两上肢上举,两髋、膝屈曲。背侧 置于床面中线外5cm,第六胸椎对准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六胸椎射入胶片。(FFD至少120cm) 腰椎前后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仰卧,正中矢状面对床面中线,并与床面垂直。两髋关节、膝关节 屈曲,双足踏床面。脐上3cm对准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脐上3cm射入胶片。 腰椎侧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侧卧,正中矢状面对床面平行。两髋、膝屈曲,背侧置于床面中线 外5cm,第3腰椎对准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3腰椎射入胶片。(FFD至少120cm) 腰骶关节前后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仰卧,正中矢状面对床面中线,并与床面垂直,双膝稍屈曲。胶片 上缘包括第3腰椎,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上5cm。 2、中心线的角度:向头侧倾斜150,200角。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胶片中心。 骶骨前后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仰卧,正中矢状面对床面中线,并与床面垂直。两髋关节、膝关节 屈曲,双足踏床面。胶片上缘平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2、中心线的角度:向头侧倾斜150,200角。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胶片中心射入。 尾骨前后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仰卧,正中矢状面对床面中线,并与床面垂直。两髋关节、膝关节 稍屈曲。胶片上缘平髂骨嵴,下缘超出尾骨尖。 2、中心线的角度:向足侧倾斜100角。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射入胶片。 骶尾骨侧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侧卧,正中矢状面对床面平行。两髋、膝屈曲,骶部后缘置于床面 中线外4cm,胶片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下3cm。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骶尾骨中点射入胶片。(FFD至少120cm) 骶髂关节前后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仰卧,正中矢状面对床面中线,并与床面垂直。两髋关节、膝关节 屈曲,双足踏床面。胶片上缘平髂骨嵴,下缘包括耻骨联合。 2、中心线的角度:向头侧倾斜100,250角。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耻骨联合上缘射入胶片中心。 骶髂关节前后斜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仰卧,被检侧腰、臀部抬高,冠状面与台面呈250,300角,被检侧 髂前上棘内侧2.5cm对台面中线。两侧髂前上棘连线对暗盒中线。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被检侧髂前上棘内侧2.5cm处射入胶片。 骨盆前后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仰卧,正中矢状面对床面中线,并与床面垂直。双下肢伸直并内旋, 两砪趾并拢,足跟分开。胶片横放,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包括坐骨。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耻骨联合上缘上方5cm处射入胶片中心。 胸骨后前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病人立于摄影床旁。俯身,身体长轴与台面长轴垂直,胸骨紧贴暗 盒。胶片上缘超出胸锁关节1cm,下缘包括剑突。 2、中心线的角度:向左侧倾斜200角。 3、中心线的入射点:自背部脊柱右后射向左前方,经胸骨达胶片中心。 注: 1、中心线的倾斜角度视胸廓前后厚度而定,一般为40,胸部前后径厚度。 2、曝光时嘱患者做均匀呼吸。 3、投照条件宜用低千伏、小毫安、长时间(应包括1,2个呼吸周期)。 胸骨侧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病人侧立于摄影摄影架前。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平行,两前臂像 后交叉,使两肩拉向后方。胸骨中点对准胶片中心。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从左(或右)射入胶片中心。 合格胸片应具备的条件 1、包括全部胸廓、肺野、肋膈角和下颈部。 2、能清晰显示两侧肺纹理的细微结构。 3、透过气管能看清1,4胸椎。 4、隐约可见下部胸椎与心影重叠。 5、双侧肩胛骨要位于胸廓外。 6、两侧胸锁关节对称。 7、片内无伪影及异物影。 胸部后前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取站立位,面向暗盒。身体的正中矢状面对暗盒中线并与暗盒垂直, 双手掐腰并内旋。胶片上缘超出肩部3cm。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4胸椎射入胶片。 胸部侧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取侧身站立位,病变侧靠近暗盒。身体的正中矢状与暗盒平行,双 手上举抱头。胶片上缘超出肩部3cm。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第5胸椎高度的侧胸壁中点射入胶片。 心脏大血管右前斜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取站立斜位,面向暗盒。身体右侧紧贴暗盒,使冠状面与暗盒呈400, 600角。右手掐腰并内旋,左手上举抱头。胶片上缘超出肩部3cm。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经第七胸椎高度射入胶片。曝光时须吞服钡剂。 心脏大血管左前斜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取站立斜位,面向暗盒。身体左侧紧贴暗盒,使冠状面与暗盒呈550, 650角。左手掐腰并内旋,右手上举抱头。胶片上缘超出肩部3cm。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经第6胸椎高度射入胶片。曝光时须吞服钡剂。 腹部前后位 投照要点 1、肢体与胶片的关系:仰卧,下肢伸直,身体正中矢状面对台面中线并与台面垂直。胶片 上缘超出剑突3cm,下缘超出耻骨联合3cm。 2、中心线的角度:与胶片垂直。 3、中心线的入射点:对准剑突与耻骨联合中点射入胶片。 乳腺侧位(ML) 1、用途:了解乳腺上下、前后组织的病理改变。 2、摄影体位:被检者立于摄影机前,将被检侧乳腺置于摄片架上,暗盒置于乳腺外侧,同 时嘱病人挺腹,使乳腺下半部分能尽量暴露出来。然后调整压迫器,使乳腺呈侧位 压扁状。 3、中心线:X线管呈水平方向,经乳腺内侧垂直暗盒射入胶片中心。 乳腺侧斜位(MLO) 2、摄影体位:被检者立于摄影机前,被检侧上臂展开且抬高,使腋窝部充分暴露。将被检 侧乳腺置于摄片架上,暗盒置于乳腺外侧,包括腋部乳腺组织、胸大肌;同时 嘱病人挺腹,使乳腺下半部分能尽量暴露出来。然后调整压迫器,使乳腺呈侧斜位 压扁状。 3、中心线:由乳腺的内上方斜向外下方垂直暗盒射入胶片中心。 乳腺轴位(CC) 1、用途:了解乳腺内外、前后组织的病理改变。 2、摄影体位:被检者立于摄影机前,被检侧乳腺置于摄片架上,暗盒置于乳腺下方,同时 嘱病人挺腹,使乳腺下半部分能尽量暴露出来。然后调整压迫器,自上而下压迫乳 腺,同时使乳头呈切线位。若将病人体位向对侧旋转10?,15?,腋尾腺体组织 显示良好。 3、中心线:自上向下,经乳腺上方垂直胶片射入。 4、曝光条件:同乳腺侧位。 一、谐调处理 谐调处理也叫层次处理,处理参量有: 1(曲线类型(gradation type,GT) 2(旋转量(rotation amount,GA) 3(旋转中心(gyration center,GC) 4(移动量(gradation shift,GS) 通过调整这四个参量影响影像显示效果。 GT(曲线类型) 是一组非线性的转换曲线,类似于屏-片组合的特性曲线,有16种曲线,其作用是: A 线:产生大宽容度的线性层次; B,J线:应用于头、颈、胸、乳腺、腹部; K,L线:为血管数字减影所设置的高对比度的曲线 ; M 线:线性黑白反转; N 线:为胃肠造影(GI study)专门设定的曲线; O 线:主要用于优化骨骼的曲线; P 线:主要用于优化胸部肺野区域产生的微小密度变化的影像。 GA(旋转量) ,(原理 GA的旋转主要用来改变影像的对比度和层次。相当于屏-片组合中的斜率(r 值)。在CR系统中GA的值是-4,4(不包括0),当GA=1.0时,示所选择的谐调 曲线上无对比变化,GA越大,对比度越高。 ,(应用 在实际的应用中,GA总是围绕着GC进行调节的。 GC(旋转点) ,(概念 为谐调曲线的中心密度,在CR系统中设定为0.3~2.6。 ,(应用 实际的应用中,将GC置于兴趣区中心位置。 GS(平移量) ,(概念 GS用于改变整幅影像的密度。GS=-1.44,1.44,曲线向右移可以减小影像密 度,曲线向左移增加影像密度 ,(应用 利用微细调节来获得最优化密度。 协调处理 这4个参数在进行处理图像时,一般GT不作改变,其它3个参数依感兴趣区的密度和 对比度作调整或不作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先确定GC,然后再调整GA 和GS。应 用4个参数可以获得达到诊断目的的影像对比度,光学密度及黑白反转的效果等。 二、空间频率处理 (一)概念 空间频率处理是一种边缘锐利技术,它是通过对频率响应的调节来显示边缘组织的锐利轮 廓。(二)参数 ,(频率等级(RN) 即对空间频率范围的分级。低频等级(0,3);用于增强大结构,软 组织、肾脏和其它内部器官的轮廓;中频等级(4,5):用于增强普通结构,肺部 和骨骼轮廓线;高频等级(6,9);用于增强小结构,比如微细骨结构、肾小区等。 ,(频率增强(RE) RE用以控制频率的增强程度。在CR系统中,其值为0,16。 ,(频率类型(RT) 频率类型用于调整增强系数,以控制每一种组织密度的增强程度。 在CR系统中,共设有F、P、Q、R、S、T、U、V、W、X、Y、和Z等12种类型。 头颈部:造影体位及程序:颈部大血管采用正、侧、斜位。颅内血管:正、侧位。颅内血管 正位用汤式位。观察前交通动脉,应向同侧旋转30-35?。显示颈内动脉虹吸段特 别是颈内动脉海绵窦采用颅底位。椎动脉用汤式位及侧位。以屏气为宜。 冠状动脉造影:左冠状动脉造影:右肩位右前30-50?,头侧15-25?左肩位左侧40-60?, 头侧15-25?肝位右前30-50?,足侧15-25?蜘蛛位左前45-60?,足侧15-25? 右冠状动脉造影:正位右前斜35-45?,侧位左前斜45-55?。 心脏造影体位及程序:常用的轴位摄影有长轴斜位、四腔位、半轴位。长轴斜位:左侧 65-70?,头侧25-30?四腔位:左侧40-50?,头侧40-50?,仰卧,足向右斜, 身体长轴与台面总线呈10-15?半轴位:头侧30-45?。 造影检查:将能吸收X线的物质人工引入体内,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显 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泌尿生殖系统造影检查:静脉肾盂造影 子宫输卵管造影 X线影像质量评价:适当密度、合适对比度、丰富层次、良好清晰度、微小失真度、较高信 噪比。 CT检查技术:扫描方式:X线管和器组成扫描机构,他们围绕扫描床上的受检体进行同 步扫描运动,这种同步扫描运动方式。层厚:扫描或重建的断面图像的厚度。层距: 从上面一个层面的中心到下一个层面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普通CT参数:管电压100-140kv,管电流150-250ma,层厚5-10mm,层距5-10mm。 螺旋CT:螺距:扫描机架旋转一周360?进床距离与透过检测器的X线束厚度的比例。参数: 管电压120-140kv,管电流250-600ma,移动速度12-175mm/s,层厚0.5-2mm,螺 距8-32。优点:扫描速度提高,图像空间分辨力提高,CT透视定位更准确,提高 了X线的利用率。 CT值:CT影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物质对X线线性平均衰减量大小,人体被检组织的吸收 系数与水的吸收系数的相对差值。 窗宽:图像上16个灰阶内所包括的CT值范围。窗位:CT值范围的中心CT值。窗宽的设置 需依据所需观察组织的CT值范围而定。窗位一般应与所观察组织的CT值大致相等。 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CT检查前的准备、噪声、伪影、部分容积效应和周围间隙现象、 CT分辨力、窗宽和窗位、图像重建的数学演算方式(标准演算法、软组织演算法、 骨演算法)。 平扫:是指层厚为5,10mm、不用对比剂增强或造影及特殊扫描技术的扫描。 增强扫描: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的扫描。 特殊扫描技术 (一)薄层扫描 1、概念 是指扫描层厚不大于5mm的扫描。 2、优点 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3、应用 用于检查较小的病灶和较小的组织器官。 (二)靶扫描 1.概念 是指对感兴趣区进行局部放大后的扫描。 2.优点 提高空间分辨力。 3.应用 主要用于小器官和小病灶的显示。 (三)高分辨力扫描 1、概念 用CT机固有空间分辨力小于0.5mm,层厚为0.5,1.5mm,应用512 × 512矩 阵进行的扫描。图像重建使用骨算法;用高kV和高mA。 2、应用 常规CT检查的一种补充,用于小器官或小病灶的检查。 三维重建技术 1、MPVR(多层面容积再现) (1)MIP(最大密度投影) ?原理:通过计算机处理,对被观察的CT扫描体积进行数学线束投影,每一线束所遇密 度值高于所选阈值的像素或密度最高的像素,被投影在与线束垂直的平面上,并可 从任意方向进行观察。 ?应用:常用于显示具有相对较高密度的组织结构。 (2)MinIP(最小密度投影) ? 原理:是将每一线束所遇密度值低于所选阈值的像素或密度最低的像素,投影到与线束 垂直的平面上。 ? 应用:主要用于气道的显示。 2、SSD(表面遮盖显示) (1)原理: SSD是将CT值高于确定阈值的所有象素组成的一个表面模型,即以经过薄层 重建的轴面图像为基础,确定兴趣区的合适阈值,将二维图像进行三维合成。凡高 于该阈值的象素均作为等密度处理,舍弃低于此阈值的所有象素,通过计算机将阈 值以上的连贯象素塑成三维结构模型。 (2)应用: 用于骨骼系统、空腔结构、腹腔脏器和肿瘤表面形态的显示。空间立体感强,表面解剖关系 清晰,有利于病灶的定位。 3、VR(容积再现) (1)原理:利用螺旋CT扫描所获得的全部容积数据,根据每个体素的CT值及其表面特征, 使成像容积内所有体素均被赋予不同颜色和不同透明度。 (2)应用:适用于显示骨骼、泌尿、胆道等系统和肿瘤。空间分辨率高,可分别显示软组 织、血管和骨骼,三维空间解剖关系清晰,色彩逼真,可任意角度旋转。 4、CTVE(CT仿真内镜) (1)原理: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的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空腔 器官内表面的直观立体图像,类似于纤维内镜所见。 (2)应用:多用于空腔结构和器官。 (3)优点:?能从狭窄或阻塞的远端观察病变;?可观察纤维内镜无法到达的管腔;?帮 助引导纤维内镜活检及治疗;?可改变透明度,观察腔外的组织器官。 MRI检查技术: 一、SE脉冲序列 TR:从90?脉冲开始至下一次90?脉冲开始的时间间隔为重复时间。TE: 从90?脉冲开始至获取回波的时间间隔为回波时间。应用:适用于大多数行MRI检 查的病人T1WI具有较高SNR适用于显示解剖结构,T2WI更易显示水肿和液体,PDWI 常可较好地显示血管结构。参考值:T1WI短TE10-20ms短TR300-600ms时间 4-6min,T2WI长TE80ms长TR2000ms,PDWI长TR2000ms,短TE20ms,时间比T1WI 长。优点:图像质量高,用途广,可获得对显示病变敏感的真正T2WI。缺点:扫描 时间相对较长。 二、IR脉冲序列 TR:从180?反转脉冲开始至下一次180?反转脉冲开始的时间间隔。TI: 从180?反转脉冲开始至90?脉冲开始的时间间隔。TE:从90?脉冲开始至获取回 波的时间间隔。用于获取重T1WI。参数值:重T1WI中等TI400-800ms短TE10-30ms 长TR2000ms以上,病理加权像中等TI400-800ms长TE70ms长TR2000ms以上,平均 扫描时间5-15min。优点:T1对比效果好,SNR高。缺点:扫描时间长。 三、GRE脉冲序列 最成熟 参数值:T1WI大翻转角70-110?短TE5-10ms短TR,50ms 准T2WI 小翻转角5-20?长TE15-25ms短TR PDWI小翻转角5-20?短TE5-10ms短TR 应用: 用于屏气下腹部扫描、动态增强扫描、血管成像、关节病变等。 EPI技术:成像速度最快 是一种数据采集方式 优点:扫描时间极短而图像质量相当高,可 最大限度地去除运动伪影。用于心脏成像、腹部成像、流动成像、功能成像、实时 MRI和介入MRI。 与成像质量有关的参数:SNR、对比噪声比、空间分辨率、扫描时间。影响SNR因素:成像 区的质子密度、体素的大小、TR TE(反比)翻转角度、NEX 接收带宽(反比)、线 圈类型。 选择成像参数应注意:应根据检查目的和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脉冲序列、图像信号加权参数 和扫描平面。在设置成像参数时应特别注意SNR是影响图像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尽 量采用短的扫描时间。应当注意人体不同解剖部位信号强弱的差异。 选择参数 不利影响 NEX? 扫描时间? 矩阵? 空间分辨率? 层厚? 空间分辨率? 最佳SNR 接收带宽? TE? 化学位移伪影? FOV? 空间分辨率? TR? T1加权? TE? T2加权? 层厚? SNR? 扫描范围? 最佳空间分辨率(方形FOV) 矩阵? SNR? 扫描时间? FOV? SNR?扫描范围?包裹伪影? TR? SNR? 成像层数? 最短扫描时间 相位编码次数? 空间分辨率? NEX? SNR? 容积采集层数? SNR? 流动现象:1.时间飞跃TOF:流动质子在成像过程中,因流入或流出成像容积而引起其信号 强度改变。包括高流速信号缺失仅见于SE序列。TE越长、层面越薄则高流速信号 缺失越明显。进入现象:成像层面内静止的质子受到RF脉冲反复激励后趋于饱和, 信号变弱,而垂直流入成像层面未曾受到过激励的“新鲜”质子,在成像层面内受 到激励并经历相位重聚后,则可产生比周围静止质子信号强度更高的信号,并在进 入一组成像层面的第一层时最显著。长TR、薄层面、流速快、流动方向与层面选择 方向相反时显著。SE和GRE可见。2.体素内相位离散 在同一体素内同时含有流动 质子和静止质子或流动质子间速度、方向不一致时,体素内质子间将出现相位差, 导致体素内质子相位离散,信号减低。 流动运动伪影:信号错位和重像伪影。补偿:梯度磁矩重聚相位、预饱和、偶数回波重聚相 位。
/
本文档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简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