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未成年人保护法试题

2017-09-06 50页 doc 116KB 2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6908

暂无简介

举报
未成年人保护法试题《未成年人保护法》试题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周岁的公民。 2、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 )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 的除外。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监护人(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6、...
未成年人保护法试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试题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周岁的公民。 2、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 )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 的除外。 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监护人(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6、营业性歌舞厅、酒吧、网吧等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 责任 )。 8、某班主任经常开拆学生的信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有不良行为,及掌握学生思想现状,班主任的做法 (C不合法 )。 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引导、教唆、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卖淫的,应依法(从重处罚)。 1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健康)。 1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 )应该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 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1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不得对未成年人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 13、小明(15岁)的父母离婚时,法院判决其随母生活,其父以法院判决为由,对其不管不问。其父的这 种行为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 14、某初级中学为追求升学率,将年级成绩最差的三名学生除名,该中学侵犯了未成年学生的( 受教育权)。 15、小张(15岁)的父亲经常在家吸烟,小张也常模仿吸几口,父亲未加制止,小张的父亲做法是否合法?( 违法) 16、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7、如果发生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任何组织或个人)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 举或控告。 1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 )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19、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 面和谐发展。 2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21、某小学组织学生到公园春游,公园(可以)按成年人对学生收取门票。 2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23、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未成年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社会 生活指导和(青春期教育)。 2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扶养义务)。 25、对离家出走且无法查明其父母或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由(儿童福利机构)机构收容教育。 26、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27、离婚双方因抚养未成年子女发生争执,达不成协议时,应当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 28、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监护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开拆。 29、中学生王某偶然得知同学李某有尿床之疾,便在同学中广而告之,王某的做法侵犯了李某的(隐私权)。 30、工读学校的教职员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被送入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应当(关心、爱护、 尊重、不得歧视、厌弃)。 二、多选题 31、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四有"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其中"四有"的具体内容是( 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有道德)。 32、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提倡"五爱"公德,"五爱"的具体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 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 33、对出版专门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国家给予扶持。 34、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人们可以做的是 (聊天、停留 )。 35、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 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36、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 )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37、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送工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工读学校应当对其进行( 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劳动技术教育、职业教育 38、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 建立、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39、任何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不得安排其从事(过 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 40、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 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三、判断题 41、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组织、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4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承担责任。 (×) 43、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扰乱教学秩序,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 44、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 ) 45、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 条件。( ? ) 46、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发明创造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4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为主、教育为辅的原则。(×) 48、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少年犯管教所,应当尊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保障 他们的合法权益。( ? ) 49、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其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 事责任。(? ) 50、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四、问答题、 7、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保护分为哪四个方面? 答: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长或监护人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哪些不良行为? 答:监护人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 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 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 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51、你知道哪些场所应向中小学生优惠开放?请说出至少五种场所。答: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体育 场、公园、科技馆、动物园、影剧院 52、国家鼓励哪些单位和作家、科学家、艺术家及其他公民,创作或者提供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 品。请说出至少四个单位。答: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艺 一、判断题 1、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2、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 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3、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 作的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 4、所谓师表美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5、依法治教的主体就是各级行政机关。(×) 6、由于职业的规定性,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有显著的不同。(?) 7、教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 8、伦理学与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是一样的。(×) 二、填空题 9、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尊重家长,树立家 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10、 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11、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教师自 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12、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13、师表美的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应该是道美 14、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 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15、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 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这就是依法执教 16、既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大法,也是教育类法律的根本大法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教师要成功进行自己的人格修养,最好采取哪种策略“取法乎上” 18、一个人作为权利和义务(尤其是政治权利与义务)主体的资格,这是法律意义上的人格 19、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学校教育 20、良心中最一般、最基础和最普遍的内容就是一般良心 21、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义务形成的最后和物质的基础是社会存在 22、按照英国现代伦理学家罗斯的分法,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普遍的常识性的(理所当然的)义务, 例如忠诚、赔偿、感恩等属于 显见义务 23、人们面对利害道德主体应该作到的事情就是义务 24、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教书育人 25、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 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26、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孟子的观点 27、良心可以以直觉、顿悟、预感等瞬间完成的方式起作用,这是良心的直觉作用 28、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 学生学习具有心理健康功能 29、下面有关教育的论述,正确的是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教育是一项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 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0、教师仁慈的意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职业自由感、动机作用、榜样效应、心理健康功能 31、教师仁慈的特点包括教师仁慈的教育性、教师仁慈的理性色彩、教师仁慈的方法特性 32、下列哪些是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 为人师表: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 作任务: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3、决定义务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先验理性、道德认知 34、从心理结构上说,良心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成份,即 激励: 情感: 意向 35、良心的三大主要特质是a 内隐性: 神圣性: 基本性 36、道德义务与非道德义务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道德义务的精神性: 道 德义务的自觉性: 道德义务的意志特征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答:内容是1依法执教2爱岗敬业3热爱学生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 2、结合自身体会,谈谈如何正确理解和逐步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答:(1)依法执教,就要要求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 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依法执教的途径和方法:在"教书"实 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在"育人"的实践过程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教师执教的法律、法规,深刻认识它的强制性。 要认真、踏实地做以依法管教、依法行教、依法保护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2)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教师爱岗,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工作,积极从事教育,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 业。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还是教师道德的灵魂。它鲜明地表 达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服务宗旨,指明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教书育人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书离 不开育人,育人不能没有教书,因此,每位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必须牢记教书育人的要求,并且掌握教 书育人的正确途径和方法。首先,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来教书育人;其二,要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三,要运用第二课堂的 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锻炼学生的思想和品质;其四,教师要深入 学生之中,与学生交朋友,沟通心灵,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3)热爱学生,教师热爱学生也称教育爱,一般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纯洁而真挚的、普遍而持久的爱。它是教师的一种高尚和积极的 情感,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既不能溺爱,又不能宠爱,而要掌握以下正确的途径:要 加强研究,建立正确的爱生模式;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爱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向学生学习, 从中吸取爱生的动力。教师热爱学生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几个主要方法:?爱而不溺,严而有格;?尊 重信任,循循善诱;?公平公正,一视同仁。(4)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 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人民教师要做到严谨治学,必须牢记以下要求:?刻苦学习锲而不舍?要将" 刻苦"与"严谨"相结合?学而不厌做到"三勤"(5)团结协作,是指人们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任务而 联合起来,相互支持,紧密合作。教师做好团结协作的方式和方法:?谦虚为怀自知之明?严以律已,以诚待人 ?相互帮助通力合作 ?学习先进共同提高 (6)尊重家长,教师要想出色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必须 与家长加强联系和沟通,联系和沟通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尊重家长。方法有:?主动联系及时沟通 ?听取建议积极配合 ?平等待人尊重而不迁就 ?宣传教育科学改进教育方法 (7)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 整个从教生涯中都要坚持行廉操法的原则,不贪学生及家长的钱物,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钱物,不染社会 上出现的一些贪、贿、欲等恶习,始终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和世人作出表率。廉洁从教的要求我 们:?坚守大义,不取非法之利 ?廉洁自律,不坠秽污俗沼之中 ?公正从教,以廉明维护教育公正。(8)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为人师表是师德规 范的重要内容,是教师从教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对教师、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认真实施这 一职业道德规范,必须牢记它的具体要求。?做优秀品德的垂范者 ?做高素质的教育者 ?做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的建设者 。 3、班主任张某以加强班级管理和严肃校纪班风为由,在班级制度中作出了如下规定:学生上课迟到一次罚 款1元,旷课一次罚款2元,不按时完成作业罚款3元,损坏公物罚款10—200元,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罚款20—100元。班里的一些同学已相继向张某缴纳了罚款。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违背教师职业道德 规范。为什么? 答:张某的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不得罚款。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 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做到依法执教。 现实中,不少教师沿袭了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在从教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地侵犯了青少年学生的 权益,出现了违法、犯法的现象,反映了不学法、不懂法、不执法的问题。如:教师随意批评、责备学生; 教师采用各种方式体罚学生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并进一步阐述:"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 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教育是 兴国之基础,强国之支柱。教师从事教育工作,首先要依法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依法行使教书育人的权力, 履行教师法定的职业义务和职业责任,以实现依法管理教育事务,保证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活动中依法进行, 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教育的使命是提高人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功能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教师职业劳动任务是教书育人,对人进行素质教育。教师只有做到了依法执教,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培养依 法治国的人才,才能迅速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我国现有1000万教师大军,他们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全国的 十杰教师和师德典范。但是,还相当数量的教师法律意识不强,既不学法,又不懂法,更不执法,有的帮 学生考试作弊,有的诱导学生看黄色书籍、黄色录像,有的采用各种体罚学生的方式等等。都说明这些教 师依法执教的意识还较淡薄,必须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1分) 1、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教育_______的指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B ) A.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B. “三个面向” C.要实施“素质教育” D.面向全体学生 2、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规划分______个阶段实施,我省于______年秋开始全面实施。( C) A. 二;2006 B.三;2007 C.四;2007 D.五;2008 3、与现行高中课程相比,新课程最突出的变化是: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 了多样的、可供不同_______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 D) A.特长 B.兴趣 C.爱好 D. 发展潜能 4、为了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新课程方案将实行_______管理。同时,高中将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_______ 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A) A.学分;成长记录 B.学分;操行评语 C.学业成绩;成长记录 D. 学业成绩;操行评语 5、为有效开展高中课程实验工作,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实验工作的 _______、目标任务、实验工作的_______等。(A ) A.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B. 指导思想;基本思路 C.基本原理;基本原则 D. 基本思路;基本方法 6、高中教育的______:“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 育,其目标应为学生的______奠定基础。” ( B) A.任务;前途 B.性质;终身发展 C.性质;高考 D. 任务;终身发展 7、高中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培养公民_____并形成_____方面有独特的价值。( C) A.基本品质;良好性格 B. 基本素质;良好品格 C. 基本素质; 健全人格 D. 基本素养;健康品格 8、高中教育应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它的最重要的定位是______,而不仅仅是为升大学做准备。(D ) A.为学生考个好大学 B.为提高人的品味 C.为学生多学知识 D. 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 9、高中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高中教育必须明确自己的______.(C ) A.地位 B.存在 C. 独特价值 D. 价值 10. 普通高中______的确立,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 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将产生深远影响。(B ) A.地位 B. 培养目标 C.任务 D.方向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高中就是要给学生通向社会的______。” (A ) A. 钥匙 B. 知识 C.道路 D.通道 12、此次高中课程改革,将在______上实现新的突破。(D ) A. 教育观念 B. 培养目标 C. 课程的选择性 D. 课程结构的改革 13、普通高中课程由_______、科目、_______三个层次构成。(B ) A. 学习;单元 B.学习领域;模块 C.学习领域;单元 D.科目;模块 14、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根据_______的思想,对我国国情和高中教育的实际进行了深刻分析,参照世 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C) A.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15、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对______和______进行了调整和改革。(D ) A.课程设置;模块 B.课程机构;模块;模块 C.课程体系;内容 D. 课程设置;内容 16、此次高中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了_______原则。(A ) A.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B.基础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C.趣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 D.基础性、系统性和广阔性 17、为了保证选课制的有效实施,新课程将通过_______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 过考核,可获得______学分。(B ) A.学分;3 B.学分;2 C.模块,2 D.科目;3 18、为确立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中的地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做了如下规定:“________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 C) A.社会实践 B.科技创新 C.研究性学习 D.自主学习 19、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最大特点是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________。( D) A.自学空间 B.合作空间 C.自由空间 D.选择空间 20、学生在读完三年高中毕,总学分必须达到_______方可毕业。(B ) A.116 B.144 C.模块,15 D.18 1—5:BCDAA 6—10:BCDCB 11—15:ADBCD 16—20:ABCDB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21、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制定课程方案前,首先对高中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理 性思考和充分研究。 22、16岁至18岁,是一个人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23、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确立,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4、教学生学会选择,实际上是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学会生存和发展。 25、(选择性)是当今世界高中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要实现高中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化,首先要为学生提 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其次,在对学生的要求层次上应该多样化。同时,要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标准,以 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6、增加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的目的在于着重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 展,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7、要实现高中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化,首先要合理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为学生提供多 样化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其次,在内容和要求上具有(层次 性)。 28、高中新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 ; 29、按照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其意义在于,把(学生经验)、社会发展、(科技发展)整合在一起,将通常 需要2至3年才能学完的内容分为若干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30、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学生可跨班级选修;主要以(教学班)为单位 组织教学。; 31、学校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注重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 教育与(成人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32、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也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简答题(20分,每题4分) 33、什么是普通高中教育? 答: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 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4、新课程的课程结构设计强调多样性和突出选择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新课程的课程结构设计强调多样性和突出选择性的主要依据是: 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课程设置就应该尊重这种差异性,二而不能搞“一刀切”。要使 资质不同、性向各异的所有学生都实现其发展的可能性,就必须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 35、每学期分几个学段?每学段为几周?每个模块通常为多少学时? 答: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 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36、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的“模块”有何特点?为什么在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设置模块? 答: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所谓模块,就是一种以模块为组合“单元”的学习内容的组织形式。每一个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 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 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和建议。这里,必须保持两个“一致性”,即模 块教育目标与科目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模块教育目标与模块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模块设置的意义: 1)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 2)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 3)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37、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是: (1)高中新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征是,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 (2)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 程标准之中。 (3)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建议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6)统一目标要求,弹性指导。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撰写的《》。 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育和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计划、课题计划和计划。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活动和 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参考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C2.B3.B4.A5.D6.A7.A 8.D9.D10.B11.D12.D13.B 二、填空题 1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5.教会骑士 16.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课时 17.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 18.小组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9.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 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0.(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21.(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2.(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 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 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下列选项中;哪项完整地表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A.心理过程及其规律B.情绪人格及其规律C.生理现象及其规律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A.精神活动B.反射活动C.意识活动D.技能活动 25.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6.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项因素的干扰? A.消退和干扰抑制B.倒摄和干扰抑制C.前摄和消退抑制D.前摄和倒摄抑制 2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28.下列哪种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记忆能力B.创造能力C.运动能力D.社交能力 2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30.“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 31.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像力D.分化概念 32.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A.从众B.依从C.服从D.遵从 33.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B.奥尔波特C.霍兰德D.斯坦伯格 3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二因素论B.智力结构论C.智力多元论D.智力三元论 35.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A.系统脱敏法B.支持疗法C.宣泄疗法D.认知作业法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系统化与具体化。 37.人的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情绪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3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品质的特性。其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 种是的。 39.智力技能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 40.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由低到高的五种基本需要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 要、的需要和的需要。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42.简述助人行为的促进策略。 43.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3.D24.B25.A26.D27.C28.A29.B 30.B31.D32.A33.B34.C35.C 六、填空题 36.比较抽象与概括 37.需要面部表情 38.分配自动化 39.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0.尊重自我实现 七、简答题答案要点 41.(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 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2.(1)增强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 (2)提供亲社会行为榜样; (3)将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动机; (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 (5)进行助人行为的社会实践。 43.(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 (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八、论述题答案要点 44.(具体内容参见第七章第三节) (1)阐述学习动机理论。可以详细阐述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也可以简述多种学习动机理论。 (2)运用所阐述的理论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可以以一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深入的论述; 也可以以多种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进行概括性论述。 (3)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论述。可以使用一个实例贯穿始终;也可以使用多个实例进行论述和说明。 2009河南特岗教师考试题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C ) A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C以人为本D统筹兼顾 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B ) A遗传B学校教育C环境D家庭教育 3.心里断乳期是指( C )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指( B ) A定势B迁移C应用D技能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机构主体是( B ) A教师所在地的政府机关B教师所工作和服务的学校C教师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D教师所在地的教育督导 机构 6.教师在教学中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成为( A ) A变式B反例C正例D比较 7.持久性心境低落为( B ) A焦虑症B抑郁症C强迫症D恐怖症 8.教师的根本任务( A ) A教书育人B教学C班级管理D道德教育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具有( C ) A创造性B广延性C长期性D示范性 10.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强调教师的( C ) A合作精神B友爱精神C奉献精神D自律精神 11.孔子代表作(A) 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大学》 12.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为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B ) A 学习动机 B 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13.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C ) A 谈话法 B演示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14. 在学业成功与失败归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 A )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 运气好坏 D 任务难易 15. 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D ) A气质 B 性格 C兴趣 D能力 16. 新课改提出初中课程的设置是( C ) A综合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为主 C综合和分科课程相结合 D综合实践活动为主 17.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D ) A个别教育 B建立学生档案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培养班集体 18. 中学阶段影响学生人格的主要因素是( A ) A 教师 B 家长 C 自我 D 同伴 19. 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意志缺乏( C ) A 自觉性 B自制性 C 果断性D坚持性 20. 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 A 师生关系 B 上下级 C 同事关系 D 同学关系 二、判断题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 2.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 × ) 3.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智力结构有差异。( ? ) 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 5上课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 ) 6.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 ) 7.“勤能补拙”充分说明力因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 ) 8.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 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 × ) 10.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 育。(?) 1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 ) 12.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所以应抛弃传统的接受性学习。( × ) 13.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 ) 14.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 ) 15.学习室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 × ) 16. 高创造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 ) 17.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 ? ) 18.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是地方课程。( × ) 19.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应归咎于家庭,与学校无关。( × ) 20.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 ? ) 三、案例分析 1.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初中老师,刚上班时,他虚心向同事请教, 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成绩优越,但随 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便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 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 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校长找其谈话,她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初 中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 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应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2. 某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教师里失去了往日的欢快和活泼。 班主任为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学生一次次摔跤一次次又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和气馁。班主 任就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跤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艰苦的学习呢?”于是 学生们放下心理包袱,信心十足的又投入学习中。 结合教育学理论分析案例。 从德育的原则来看: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从德育方法来看:实际锻炼法。 四、论述 1.一个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 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运用启发式教学。 五、作文 题目:教师,我所向往的职业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2.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 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 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B.避免失败的倾向C.避免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 4.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A.标准参照测验B.常模参照测验c.描述性测验D.团体测验 6.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A.产生成就感B.观察榜样c.相信自己D.认识自己 7.一个测验或测量T具能够正确测量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征的程度被称为()。 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度 8.创造性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A.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B.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c.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D.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 9.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相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 10.一般而言,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将学习成败归因于()。 A.努力程度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D.运气好坏 11.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反应效率的是() A.动机水平适中B.动机水平较低c.动机水平很高D.动机水平很低 12.早晚时间被充分利用,晚上的学习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南于白天受什么干扰较多()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 13.“自由联想”或“触景生情”引起的回忆是一种() A.有意回忆B.无意回忆C.直接回忆D.追忆 14.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A.活动技能B.学习技能c.一般技能D.认知技能 15.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 1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后一致D.不快不慢 答案: 1.c.我们可以采用组块的方式来增加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容量。 2.c.见学习精要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中的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3.B.个体成就动机包含着两种成分,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4.c.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此时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 5.B.常模参照测验是通过测量团队的平均值,按照个体在团队中所处的位置来最终决定成绩的。 6.C.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积极去实施这一活动。 7.A.效度是指测验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正确测量了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而信度是指测验的可 靠性。 8.B.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为发散性,表现为流畅性。、独特性和变通性。 9.A.桑代克等人认为当两种情景中有相同要素或共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由此提出了迁移的相同 要素说。 10.A.一般来说,将学习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11.A.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动机过强或过弱,都 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12.D.晚上的学习效果优于白天,因为晚上的学习仅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白天的学习则受前摄抑制和 倒摄抑制双重抑制的干扰。 13.B.由“自由联想”或“触景生情”而引起的同忆属于无意回忆,因为它是自由自发的。 14.D.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为智力技能、认知技能。 15.c.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原 型操作阶段。 16.A.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其速度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17.c.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以强化学习的行为属于自我强化。 18.c.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学习对象之间存在着共同或相同的要素。 19.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标志。 20.c.过度学习一般掌握150%的原则,这样的学习效果最好。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学功能? 答:1)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教育现象。2)可以使教师上有完备的知识结构3)可以为进一上学习教育学理论打下基础4)可以形成规范化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实践工作的理性水平。 2、教育学的研究经历那些阶段? 答:1)古代:教育学的萌芽2)近代,教育学的形成3)现代,教育学的繁荣发展4)20世纪50年代后教育走向成熟。 3、学习教育学的方法?来源:考试大 答:1)了解教育学的知识特点2)一功夫读书3)善于独立思考4)坚持用于实践。 4、简述原始教育的特点? 答:主要是教劳结合1)是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2)是普及平等的教育3)教育的内容是社会的生产、生活需要要适应的4)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极为简单。 5、简述中外古代教育的特点? 答:1)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等级性2)与生产劳动要脱离3)个别施教与师生关系的不平等。 6、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来源:考试大 答:1)反映生产发展的需要2)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3)教育得到普及和发燕尾服4)教育形式多样化 7、简述教师职业的功能? 答: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2)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3)教师是社会所需人才的造就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引路人。 8、简述教师应具备那些教育能力? 答: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对教材、大纲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2)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3课堂监控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4)板书能力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6)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能力。 9、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教师的劳动具有师范性、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和迟效性。 10、简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创造性2)教育改革中的3)思想品德教育中拭)教师的劳动虽然是创造性的, 但教师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却不是一蹴而就的。 11、简述我国教师的职后教育? 答:是指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教师或因某种原因承担了教师工作任务的教师,但没有达到新的岗位要求, 因工作或进一步发展需要而必须进行的教育与训练,又称教师培训,又三种形式,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和 岗位锻炼。 12、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2)经济决定着教育权利,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手段3)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体系和结构。 13、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答:1)教育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保障2)教育推动经济增长3)教育通过与人口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 14、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着教育目的性质和德育的内容。 15、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作用?76页 答:1)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来影响政治的稳定和发展。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借古舆论,影响政 治的稳定发展。 16、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787-90页 答:1)、儿童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要求工作必须注意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 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开展和谐的全面的教育。2)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身心发展的连 续性和阶段性要求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上的年龄特征开 展教育工作。3)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身心的阶段,顺序和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及速度大体相同但 又是可变的,它表现在同一年龄的儿童,其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同时又是可为的,另外,教育还应该重 视儿童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4)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者必须了解 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以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发展。5)发展内容和程度的差异性: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要求教育者必须学生实示,观察,了解其身心方面不同的兴趣, 爱好、特长、能力倾向,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开展教育工作。来源:考试大 17、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为什么?94页 答 :1)环境因素是对儿童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它没有既定的目标,也 不能按着一一的方向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2)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其发的,盲目的,既有利的,积 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3)随着儿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 消极的,而常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 18、实践活动的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什么?95页 答 :一、实践活动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根本活动。 二、儿童在改造周围环境的实践过程中发展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19、简述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意义?103页教育目的名词和以下四条 答 :一、教育目的能规范教育者的行为,指导教育者按既定的目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二、教育目的能激励受教育者,强化其成就动机和学习动力,满足其身心发展方向的客观要求。 三、客观的,切实可行的教育目的,能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 四、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政权意志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教师考试教育学全真模拟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D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C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B )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C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D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 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D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B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C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BCDE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CD )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CDE )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BCDE )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ABC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BCE ) 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CE )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BDE )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BDE ) 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BCDE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 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 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儿童个体发展 : 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 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 :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 标准和规格要求。 4.德育 : 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 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讲授法 :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 础。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 即泰勒原 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 ?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忠诚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教师考试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和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C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 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 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 类型属于(A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B ) A. 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B )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B )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B )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 度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注意的功能有(ABD ) 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 2.知觉的特性包括(ABCE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BCD )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BCD )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 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AB ) 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 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BCD )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 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BCDE ) 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 E.外显性 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ABCDE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ACD )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 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ACE ) 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 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 物变化的觉知 3.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4.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5.流体智力: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 (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 (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 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 器晚成”。 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 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 人格结构包括: (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 (4) 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调控系统。 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 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成长动机是„„。在成长动机的 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 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 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 (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 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 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 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 (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 (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 (3)情绪的作用。 教师招聘考试题目(教育学.心理学)及参考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题公共教育学.心理学考试题及参考答 案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五经、 )、( 四书 )。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5、(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京师同文馆)首先执 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是(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强制教育),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 。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课程计划 )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3 )首先提出的:?《论语》 ?《孟子》 ?《学记》 ?《劝学篇》 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1):?《大教学论》 ?《论演说家的教育》 ?《普通教育学》 ?《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2 )提出的:?赞科夫 ?巴班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 ?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1 ):?和谐教育思想 ?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学发展观 ?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1):?痒 ?序 ?校 ?学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1 ):?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1 ):?教育的性质 ?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效益 ?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3 ):?做人教育 ?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 ? 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1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4 ):?积极作用 ?影响作用 ?制约作用 ?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1 ): ?主导作用 ?主动作用 ?领导作用 ?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3 ): ?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1 ): ?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主体价值 ?创造价值 ? 教育价值 三、简答题(共32分)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 答:?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 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分)(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3分)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 答:(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答:(以下各点各1分)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 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 3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答: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 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 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 各点各1分)(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 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论述题(34、36两题任选一题,35题必做,共25分) 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 答案要点: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3) 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 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 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 分、自由的发展学说。(3分)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 现。(6分) ?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 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 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 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 答案要点:(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 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 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各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 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塔洛齐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B.民主评议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B.公益性和免费性C.科学性D.国际性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A.作出判断评价B.信息传递C.控制D.激励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 )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调控功能D.示范功能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B.准备性参观C.现实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A.委员会制B.直线式C.参谋制D.职能式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2.儿童个体发展 3.教育目的 4.德育 5.讲授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B 3.B 4.A 5.C6.C 7.B 8.B 9.C 10.D 11.C 12.A 13.A 14.C 15.D16.D 17.A 18.B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CDE 2.ACD 3.ACDE 4.BCDE 5.ABC6.ABCE 7.ACE 8.BDE 9.BDE 10 .BCDE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 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 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 要求。 4.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 提升的教育活动。 5.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 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 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1)教育法(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 ?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 A.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 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 A.知识素养之一 B.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1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20.听觉中枢位于 ( )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空1分,共3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_规律的_____科学。近代最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___《大教学 论》___。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_活动_____。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的两种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2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壬寅_____学制,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_癸卯____学制。 24.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 25.学生既是教育的___客体__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主体____。 2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 ___。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_主导_____作用。 2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特殊形式是___复式教学 2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___与受教育者已有__ 的矛盾。 >2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_ _____活动、____活动、个人活动。 30.“望梅止渴”属于_____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谈虎色变”属于____的条件反射。 *31.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_, ____、__ ___注意转移等。 *33.感觉阈限可分为_ ____与_ ____两种。 34.神经系统的活泼型与______,安静型与______气质类型相对应。 *3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__ ___,智力的高级表现是_ _____。 3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_____,最有利于激发___。 37.智力技能的特点有:动作对象的__观念性_,动作进行的内潜性_,动作结构的__简缩性_。 38.1948年(WHO)宣言指出健康应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等几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39.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0.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4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4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 43.意志行动形成有哪些特点? 44.操作技能有哪几个阶段? 45.什么是联想?联想有哪些主要规律? 46.性格结构是由哪些特征组成的?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7.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过程的规律。 48.根据感知规律怎样提高直观的效果?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D 3.A 4.A 5.D 6.C 7.D 8.C 9.D 10.B 11.B 12.A 13.D 14.B 15.D 16.C 17.D 18.A 19.C 20.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规律 《大教学论》 22.生产劳动 雅典 23.壬寅 癸卯 24.劳动后备力量 合格新生 25.对象 主体 26.教书育人 主导 27.班级授课制 个别 28.德育要求 品德基础 29.群众性 小组 30.第一 第二信号系统 31.判断 推理 32.注意的稳定 注意的分配 33.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 34.多血质 粘液质 35.抽象概括能力 创造能力 36.中等(或适中) 学习动机 37.观念性 内隐性 简缩性 38.心理 社会适应 三、简答题:39~46每小题6分,共48分。 39.答案要点: (1)学校教育是以文化影响为主体的环境,它影响着学生的主要环境形式是教材,这特别有利于青少年身 心发展。(1.5分)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自觉的影响过程,又是有计划的、全面的、系统的影响过程,它特别有利 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是任何自发的、偶然的、零碎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所不及的。(1.5分) (3)学校教育由经过专门培养训练的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施教。(1.5分) (4)学校教育采取集中时间和集中学习的形式,使青少年儿童集中精力受教育,适合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 适合时代的要求,有利于完成社会赋予他们的任务。(1.5分) 40.答案要点: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1.5分)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1.5分)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1.5分)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1.5分) 41.答案要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5分)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5分)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5分)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5分) 42.答案要点: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分)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2分)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2分) 43.答案要点: (1)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1分);(2)意识的调节支配作用(1分);(3)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1分);(4)以随意运动为基础(1分)。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2分。 44.答案要点: 操作技能形成有: (1)操作定向(1分);(2)操作模仿(1分);(3)操作整合(1分);(4)操作熟练(1分)等四个阶段。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2分。 45.答案要点: 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2分)联想的主要规律有:(1)接近律(2)相似律(3)对比律(4)因果律(4分)。规律部分无说明扣2分。46.答案要点: 性格结构的特征主要有:(1)性格的态度特征(1分);(2)性格的情绪特征(1分);(3)性格的意志特征(1分);(4)性格的理智特征(1分)有简要说明可得满分,无说明扣2分。 四、论述题:本题2个小题,每题13分,共26分。 47.答案要点: (1)知指品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 行为的力量; 行指品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品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 自然作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品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外部表现。(4分)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 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 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 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 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心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 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3分)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 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 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 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3分) (4)联系实际。(3分) 48.答案要点: (1)直观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 (2)注意客观刺激的适当强度; (3)注意刺激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4)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 (5)直观目的明确呈现时机得当、距离得当,保持整体性; (6)变式方法的采用。 (1)~(5)每个要点2分;(6)要点3分。无分析说明扣4~5分
/
本文档为【未成年人保护法试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