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医妇科学重点

2017-09-17 13页 doc 32KB 42阅读

用户头像

is_447713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医妇科学重点中医妇科学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 《内径》记载了内生殖器有女子月经病:月经病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为 胞,子们等.妇科发展奠定基础. 《素问.腹中论》主证.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同期性小腹疼痛,或痛中已有了历史上第一首妇科方剂“四乌贼骨,虑状为特征的疾病,病因病机:寒热湿邪侵袭.情志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 原发性痛经:生殖器质性茹丸”.秦汉时期: 《金贵要略》设有“妇人妊娠因素.房室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度.体质因素(脏.特点:1)发生在经期或经行前后数天内 2)小病变病脉证并治...
中医妇科学重点
中医妇科学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 《内径》记载了内生殖器有女子月经病:月经病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为<痛经> 胞,子们等.妇科发展奠定基础. 《素问.腹中论》主证.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于经断前后出现.明显症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同期性小腹疼痛,或痛中已有了历史上第一首妇科方剂“四乌贼骨,虑状为特征的疾病,病因病机:寒热湿邪侵袭.情志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 原发性痛经:生殖器质性茹丸”.秦汉时期: 《金贵要略》设有“妇人妊娠因素.房室所伤.饮食失宜.劳倦过度.体质因素(脏.特点:1)发生在经期或经行前后数天内 2)小病变病脉证并治”,“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妇人杂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肾.天葵.冲任.胞宫轴失腹疼痛,可伴腰痛,腰骶坠痛 3)周期性发作,经后病脉证并治”三篇…开创了妇产科辩证论治和外调)(冲任督带.胞宫.胞络.胞脉受损)办证:注重月自然缓解 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辨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汉代还出现了“女医”经的期.量.色.质的异常及伴随月经周期或经断前证论治: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 治疗总则:调理子义姤(《汉书.义纵传》)和涥于衍.三国两晋南北后出现明显的不适的症状,治疗原则:1.治本以调宫,冲任气血. 急证处理:针灸, 实证:三阴交,中时期: 晋王叔和撰《脉经》首选提出“月经”之经2.分清先病和后病3.补肾以填补精血为主.佐极 ,虚证: 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名…如“尺中肾脉也,尺中之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以助阳溢气之品,扶脾以健脾升阳降湿为主,疏肝<月经前后诸证>每于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周期也”;又提出:“居经”,“避年”,“激经”等特以开郁行气为主.佐以养肝柔肝,调理气血病在气.性的出现明显不适的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多见于殊月经和“五崩”的证候.隋唐五代时期: 《经效中年妇女. 西医:经前期综合症. 特点:周而复始以治气为主.佐以理气.病在血.以治血为主.佐以产宝》是我国现存最早理论和方药较完备的产科理气,经水出诸于肾.月经产生以肾为主导.故调经地在月经前后及经期发病. 经前及经后:气血相专着.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如将不孕症概括为以保肾为主,4.顺应月经周期中阴阳转化和气血对壅滞. 行经期及经后:由藏而泻,偏虚的阴血“全不产”(原发性不孕症)和“断绪”(继发性盈亏的变化规律,经期:和血调气.引血归经.免滞更不足—肝失血养. 病因病机:肝郁,脾虚肾虚,气不孕症).两宋时期: 编成妇产科专着《妇人大全血或动血,经后:宜调补,经前:宜疏导,5.顺应不同血素虚,藏腑气血暂时失调. 治法:调肝,脾,肾及良方》.首先提出“妇人以血为基本”.辽夏金元年龄阶段论治的规律,青春期:治肾,生育期中年:冲任-气血为主,调肝为要. 时期: 刘完素提出妇人不同年龄阶段应分别重治肝,绝经期老年期:治脾,6.掌握虚实补泻规律,虚经行乳房脤痛:每于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乳视肾,肝,脾论治的理论.(天葵未至:少阴.天葵至:证:补肾扶脾为主,实证:疏肝理气活血为主 房作胀,祉乳头作痒疼痛,甚至不能触衣者. 病因厥阴.天葵绝:太阴) 李东坦<脾胃论>创制的补中月经先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周期提前7病机:1)肝气郁结 2)肝肾亏虚. 辨证论治:实证:经益气汤.朱丹溪提出“产前当清热养血”,“产前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前,乳房胀满,触之即痛,经后胀痛明显,经行不畅,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明代: 《广嗣纪要.择病因病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血热:阳盛血热.阴小腹胀痛,血色暗红,精神抑郁. 虚证:经后,按之乳偶篇》又提出“五不女”(螺,纹,鼓,角,脉)即生虚血热.肝郁血热,鉴别:<经间期出血>发生在月房柔软,月经无块量少,色淡,两里干涩,口燥咽干. 殖器畸形者不能婚配,生育.《景岳全书.妇人规》经周期第12-16天.出血量较少.或现为透明黏经行吐衄: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只有脉可通过药物治其它不可.《景岳全书.阴阳稠的白带中夹有血丝.出血常持续数小时以至2-7性的吐血或衄血者;常伴经量减少,好像是月经倒篇》创制了左归丸,右归丸.清代.民国时期: 清代天自行停止.又称排卵期出血 行逆上,亦有“倒经”,“逆经”之称.西医:代偿性. 治疗原则“热则清之”,“逆者平之”1肝《傅青主女科》创制的方剂如完带汤,易黄汤,清月经过多(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量较正常月经经散,两地汤,定经汤.亟斋居士撰写的《达生编》.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病因病机:气虚-中经郁火证:经前或经期吐血,量多,月经可提前,量六字真言“睡忍痛,慢临盆”.《医学衷中参西录》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血热-热扰冲任.迫血少甚不行,心烦易怒,或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头晕创制防治流产的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妄形,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归经,鉴别:<崩漏>崩漏耳鸣,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眩数;治疗:清肝调经;胶),治月经过多的安冲汤,固冲汤,理冲汤.对女性的出血无周期性.同时伴有出血时间长.淋漓日久方:清肝引经汤(当归,白芍,生地黄,丹皮,栀子,黄生殖器官予以介绍并以子宫,子核,子管名之. 不能自止,治疗:经期-止血固冲,平时-益气.清热.芩,川楝子,牛膝,白牙根,甘草,茜草)2肺肾阴虚阴道,胞.化瘀以治本 :…平素可有头晕耳鸣,手足心热,量guan潮红,内生殖器官是指生殖器官内藏部分,包括养阴证宫等;西医内生殖: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经期延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周期基本潮热咳嗽,咽干口渴,舌红或绛,苔花lu或无苔.脉女性乳房“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少于15天).或淋漓细数;治疗:滋阴养肺;方:顺经汤加牛膝(当归,熟地围绝经期包括三个阶段:绝经前期:出现月经失半月方净者,病因病机: 气虚-中气不足.冲任不固.黄,沙参,白芍,茯苓,黑荆芥,丹皮) 调.腰膝酸软.夜尿多.烘热出汗.烦躁易怒.失眠健血失统摄,血热-热扰冲任.迫血妄形,血瘀-瘀阻冲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围绕月经紊乱忘.发枯易脱.牙齿酸软等,绝经期:44~54岁之间.任.血不归经, 鉴别:<崩漏>其延续数十日或数月或绝经出现明显不适证候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自然绝经通常是指女性生命中最后一次月经后.不等.月经周期絮乱 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停经达到一年以上者,绝经后期:绝经后至生殖功月经后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周期延后7肿,情志不宁等,亦称“经断前后诸证”. 能完全消失时期.绝经后行将步入老年期. 天以上甚至3~5各月一行者.且连续出现两各周经断复来:绝经期妇女月经停止1年或1年以上,女性生理特点包括月经,带下,妊娠,产褥,哺乳. 期以上,病因病机:肾虚.血虚.虚寒-精血不足.冲任又再次出现子宫出血. 注意:如出血反复发作或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期,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血寒.气滞-血行不畅.冲经久不止或伴腹胀,消瘦等要注意恶性病变 *其经常不变,故有“月心”,“月事”,“月水”之称,任受阻, 鉴别:<早孕><妊娠其出血病症><金匮>意义在于排除恶性东西 以示月经有“月节律”的周期性.“月经”之名温经汤以温经散寒.养血补见长<良方>温经汤以带下病,狭义: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首见晋代《脉经》.月经是女性最显着的生理特活血化瘀温通之功为强 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如妇女在点,月经初潮标志着青春期的到来.西医:随卵巢月经过少: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间月经期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带下量增多而无其它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时间不超2天.或月经量少于20MM,西医:子宫发不适者为生理性带下;绝经前后白带减少而无明出血中医:肾气盛.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血溢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生育手术后, 鉴别:<经间显不适者,也为生理现象. 子宫.月经来潮 期出血><结合BBT测定><激经>(受孕早期月经带下过多: 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正常生理表现:初潮13~15岁周期28-30天(?1仍按月来潮)治疗:虚者:补肾滋肾.濡养精血以调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明显减少周)持续时间:2~7天色量质:暗红不凝经者称,实者:活血通利.佐以温经.行气.袪痰中病即止 为 固.30~80MM无特殊气味表现:小腹略堕.乳胀.腰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或提前或延后7天带下过少.带下过多,汉代《金贵要略.妇人杂病微酸等绝经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行经后,停闭1以上.连续3个周期以上者.以周期絮乱为特征 脉证并治》最早记载经,带合病:“妇人经水闭不年以上称为,年龄一般为45,55岁居经(季经):西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鉴别:<崩漏>以月经利……下摆白物,矾石丸主之”.病机:湿邪伤及任三个月一潮者避年一年一行者激经(盛胎,垢胎)周期.经期.经量均发生恶重絮乱为特征 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临床表现:伴有阴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经间期出血: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氯之时.出现周部瘙痒. 念珠菌:带下凝乳状或豆腐渣样,质稀薄,臭气,外胎儿者 . 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西医:排卵期出血,临床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以肾为主导:肾藏精,主生殖.现:在周期性的第12~16天出现少量的阴道出血.阴奇痒,阴道壁有一层白膜. 是指具有生成,贮藏和施泄精气的作用,发挥其化持续2~3日数日.白带质地透明如蛋清.或赤白带滴虫:带下灰黄或黄绿,腥臭味,有泡沫,外阴痒,阴生月经,主生殖的功能.肾为天癸之源.天癸与月经下.少腹胀痛等 道壁有散状出血点. 相始终.肾为冲任之本. 崩漏: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妊娠病,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所称,肾为气血之根.“血之源头在于肾”,“气之根,肾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止.前者称崩中.又称“胎前病”.病因病机:1)阴血虚,孕后血聚中之真阳也;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肾与胞宫后者称漏下.二者常互相转化.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宫养胎,致阴虚阳亢 2)脾肾虚,气血生化乏源或相系(通过胞脉,胞络和冲任督脉),胞宫司月经.西医: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湿聚胞中,肾精匮乏3)冲气上逆,冲脉气盛,冲气肾与脑髓相通,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肾为五阴虚阳博为之崩.阴虚是本.阳抗是柱.补阴之中行上逆犯胃,胃失和降则呕焉 4)气滞,血瘀水停. 脏阴阳之本.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位点对月经止崩足法,治崩漏三法:塞流.澄源.复旧 治则:1)胎元正常,宜治病与安胎并举 2)母病致的产生发挥主导作用.“经水出诸肾”,“经本于病机: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病因:1.脾虚失统摄.胎不安,重在治病 3)胎不安致母病,重在安胎 肾”. 虚而下陷.不能制约经血2.肾虚-先天不足.少女肾4)安胎之法,补肾健脾,调理气血, *若胎元不正天癸(男女皆有)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气未盛.久病.年老引制肾气虚而封藏失司.命门火则宜从速下胎以益母.妊娠期用药原则:凡峻下,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衰.阳不摄阴.产房劳耗伤真阴.阴虚失守.迫血妄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种精微物质来源于先天.为先天之阴精.藏之于肾.形,3.血热-肝郁化热.内蕴湿热.迫血妄形,4.血瘀-应慎用或禁用,禁用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药物;受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而成熟.又随肾气虚衰而病本在肾.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特点:1.周慎用影晌母体妊娠的药物,病情需要时,适量使用.竭止. 期絮乱2.经量多而不能自止.或淋漓半月以上3.“有故殒无,亦无殒也”; “衰其大半而止” 恶阻: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往往是严重而复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4.常伴不同程度的贫杂妇科病的发病病机. 血.急症处理:1.温阳上崩 2.滋阴固气上崩 3.祛瘀入即吐者亦称之为“子病”,“病儿”,“阻病”.带下:广义带脉以下之疾.泛指妇产科疾病;狭义止崩 4.针灸止血 5西药或手术止血 6.补气摄血若妊娠早期仅有恶心择食,头晕,或晨起偶有呕吐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止崩 塞流:止血,急当塞流止血防脱 澄源:清源,者为早孕反应,不属病态. 西医:妊娠剧吐. 辨证常润,本非病也.”带下属阴液,与阴液关系最大的即求因治本.一般用于出血减缓后的辨证论治 论治:.1脾胃虚弱证呕吐清涎;香砂六君子汤2 肝脏腑是肾,脾. 复旧:固本善后,即巩固治疗.如调整周期或促排胃不和证呕吐酸水或苦水;橘皮竹茹汤3气阴两妊娠期生理现象:月经停闭.早孕反应.妊娠滑脉.卵. 治法:补肾,扶脾,疏肝,三经同调,各有偏重. 人虚证(重证)干呕或呕吐苦黄水甚则血水;生脉散乳房变大.子宫增大.下腹膨隆.胎动胎心.胎体 工周期的调理:a.经后期—滋阴养血(血海空虚) b.合增液汤. 产褥的分娩现象1.弄胎(假临产)2见红,阵痛,重(阴转阳)经间期—补肾活血 c.(阳长期)经前期胎漏: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离经脉3影响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精神.产褥—平补阴阳 d.(重阳转阴)经期—行气活血 “先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也分娩结束后产妇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约需6,8补后攻”“三补一攻” 称胞漏,漏胎. 周此期称为“产褥期”,“产后”.产后一周称“新<闭经> 胎动不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产后”.恶露是产后自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先是多囊卵巢综合症:女子年逾16年周岁,月经尚未来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胎动不安与胎漏有别,胎漏暗红色的血性恶露(红恶露);后渐变淡红,量由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仅见出血,胎动不安则又有腰腹疼痛及阴道出血,多渐少称为浆液性恶露约7,10天;继后渐为不经停超过3个月经周期者.对于青春期前,妊娠期,故二者以有无腰腹疼痛为鉴别.西医学称之为含血色的白恶露,约2,3周干净. 哺乳期,绝经前后的月经俐停闭不行,或月经初潮“先兆流产”.鉴别: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寒热湿邪,情志因素(怒,优,后1年内月经不行,又无其它不适者,不作闭经论. *元代朱丹溪提出”黄芩,白术乃安胎圣药 ”. 思,悲,恐),生活因素(房室所伤,饮食失宜,劳逸失症状:周期性下腹脤痛,头痛及视觉障碍,溢乳乱,张锡纯创制寿胎丸治疗滑胎和预防流产,为安胎常,跌仆损伤)和体质因素等.治疗:滋肾补肾.疏肝压食,恶心,体重变化,畏寒或潮热或阴道干涩. 治首选方剂. 胎元:胎气,胎儿,胎盘. 养肝.健脾和胃(调补脏腑)调理气血.利湿袪痰.调疗原则: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虚实夹杂 治冲任督带.调养胞宫.调养肾.天葵.冲任.胞宫轴 者当补中有通,攻中有养,补药应加行气药,补而不 “产后三审”1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辩有无恶露停腻. 温燥药应配以养血和阴,免律伤之弊. 目标: 滞2审大便痛与不痛以验津液的盛衰3审乳汁的恢复规律性月经周期,以三千个正常月经为准 行与不行饮食多少以察胃气. 胎漏,胎动不安,肾虚证主要证候:妊娠期少量出 血,色淡黯,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堕,肾虚<<产后发热>>产后发热:产裖期内,出现发热持续 FSH:卵泡X激素 LH:黄体生成激素(排卵前1-2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它症状者. 入产日最高) 证:头晕耳鸣,夜尿多,眼眶黯黑或有面部黯斑,后1-2日内,由于阴血骤虚,阳气外浮,而见轻微发<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由于下丘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滑尺脉弱.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方药:寿胎丸(菟丝子 桑寄生 续断 阿热,而无其它症状,此乃营卫暂失 -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并非器质性病变 胶)加党参,白术 于调和,一般可自行消退,属正常生理现象。 引起的导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可分无排卵型和排或滋肾育胎丸. 西医:产裖感染(感染邪毒型发热) 首见”产后发卵型: 1)无排卵型-崩漏(治则:止血.预防感染) 2)诊断 热”的书籍:<<妇人大全良方>> 特点:证情严重,排卵型-月经先期.过多先期.过多.延长.经间期出传边迅速. 病因病机:”正气易虚,易感病邪,易生血等. 临床表现:子宫不规则出血一般无腹痛.可 未破损型 已破损型 瘀滞”;阴血骤虚,阳易浮散;瘀血内阳,败血为患; 伴贫血,血量多 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先期.量多或病史 停经史,早孕反映,盆腔类史,不孕史 元气虚弱,易感外邪. 临床表现:持续发热,或突然排卵期出血不孕/流产.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月表现 多元明显1.突感下腹一侧撕裂样剧,量多 寒战高热,或发热恶寒,或乍寒乍热,或低热缠绵经延长腹痛或下痛,持续或反复发作.可波及等。 产后24小时之后至10天内出现体温?38?C,<<多囊卵巢综合症>>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腹-侧隐全腹 2.不规则阴道出血,量大多数情况下表示有产裖感染。常伴有恶露异 素或胰岛素低抗,多囊卵巢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痛 少,色黯.有的可排出蜕膜管常和小腹瘀痛。 检查:1)妇科检查:局部红肿化脓,的症候群. 形或碎片 3.晕厥与休克 恶露秽臭2)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临床表现:多毛.不孕,流产,肥胖.痉疮.月经稀发量检查 1)妇科检查:子宫稍大而软,但与停经时间数及中性粒细胞上升<2>宫腔分泌物或血培养:少变为闭经或量多.或崩与闭经相间出现. 不符.宫颈摇举痛.子宫一侧可触及肿块,有病菌<3>B超:液性暗区<4>CT,MRI:包块,脓肿,<<阴挺>>捡查子宫脱垂的程度 边界不清,触痛明显. 静脉血栓(可形成肺栓塞死亡) 鉴别:蒸乳->产后1度:子宫颈下垂到坐骨以下.但不超越阴道口.重: 阴道后穹隆饱满,触痛.出血3-4天泌乳期:低热,可自然消失,不属病理;乳痛发达处女膜缘 轻:距处女膜缘<4CM 多时候子宫可有漂浮感. 热->乳房红肿热痛,胀硬,甚至化脓。 产后小便淋2度:轻型宫颈已脱出阴道口.重型宫颈及部分宫2)辅助检查: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阴性.B超:痛->伴尿频,尿急,淋沥涩痛,尿赤或黄. 感染邪毒体已脱出阴道口 3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至阴未见妊娠囊,于一侧附件区可见混合性包(是重症)发展:邪毒内传,热入营血,热陷心包,热深道口外 块或包块中可见胎心搏动. 厥脱 治疗:1)支持疗法(eg.,输血,矫正水,电解质输卵管:间质部.峡部.漏斗部或伞部 3)腹部检查:下后穹隆穿刺可抽出等)2)热入营血->清营汤3)热入心包->清营汤+安胎儿附属物:胎盘,胎膜,脐带.羊水 腹部有压痛及不凝血. 子宫直肠宫牛黄丸/紫血丹4)热深厥脱->独参汤/生脉散/参母体的变化: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循环系统.泌尿反跳痛,以患侧陷窝有液性暗区 科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腺.新陈代谢.附汤 方药:1)恶露排出不畅:五味消毒饮+失笑散为甚.可有移动+丹皮,赤芍,鱼腥草,益母草2)热盛伤津:白虎加人皮肤(毛发骨骼等) 性浊音.腹肌紧参汤3)热毒与瘀血互结:大黄牡丹皮汤 治疗原则:影响分娩四大因素: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因素 张不明显. 产后多虚多瘀。以调气血,和营卫为主. 并发症,妇科检查:外阴部检查 阴道窥器检查-双合诊.三<<堕胎,小产>> 盆腔血栓性静脉类(脉痹->毒瘀湿):抵当汤合四合诊.直肠-腹部诊 堕胎:凡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 妙勇安汤 (下肢胀硬,皮肤发白) 月经先期:a) 睥气虚,补睥益气,摄血调经,补中小产/半产: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进行清宫术/切开引流排脓 注意找出病症益气汤 b)肾气虚,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 堕者 <<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产裖期内,发生与分娩c)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汉代<<金匮要略>>->半产(最早认识);晋代<<脉或产裖有关的小腹疼痛。瘀血引起者,称”儿枕d)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组,两地汤 e)肝郁血经>>->堕胎(最早认识) 痛” 子宫的缩复,小腹阵阵作痛,产后1-2日出现,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 *暗产:怀孕一月不知其已受孕而殒堕者 持续2-3日自然消失。 西医:”宫缩痛”,”产后月经过多:a) 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 b) 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 痛”,属生理现象。 病因病机:不荣则痛,不通则血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c)血瘀证(但也是独立疾病,不经以上阶段) 痛 临床表现:1) 瘀痛-小腹剧烈疼痛->瘀滞;小腹,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益母草+三七,茜草 <<滑胎>>滑胎: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了3次或3隐隐作痛->气血两虚2)恶露-量少,色紫黯有块,排经期延长:a) 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次以上者 *治疗-西医:习惯性流产 病机: 1)母出不畅->瘀滞;量少,色淡红,排出不畅->气血两虚 阿胶.炒艾叶.乌贼 b)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体冲任损伤;2)胎元不健 治疗原则:”预培其两地汤十二至丸 c)湿热证,清热祛湿,化瘀止血治疗:补虚化瘀,调畅气血 损”(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孕前治疗,孕后安胎。 <<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性恶,固经丸+败酱草+鱼腥草 d)血瘀证,活血祛瘀孕前->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调理冲任 孕后->保胎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漓不尽者。西医:子宫复旧止血,桃红四物汤+失笑散 治疗,并维持超过既往堕胎,小产的时间2周以上 不全,晚期产后出血. 病机:冲任为病,气血运行失月经后期:a)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排除男女非药物所能奏效的因素 常. 辨症论治:根据恶露的量,色,质,臭气,气虚,血饮 b)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c)虚寒若因宫颈内口松弛所致滑胎->宫颈内口环扎术 瘀,血热. 证,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 (金匮) d)实寒证,肾气不足 肾阳亏虚 肾精亏虚 若出血淋漓不止达2-3个月->考虑绒毛膜癌 病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e)气滞证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屡孕屡堕 机:1)症-瘀血.痰饮.湿浊 2)瘕-气机阻滞.证型:1气,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 夜尿频多,畏寒肢冷,小便足跟痛,手足滞血瘀-香棱丸/大黄痋虫丸 2痰湿瘀结-苍附导月经过少:a)肾虚证,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面色晦暗 清长,夜尿频心热,面额潮痰丸+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木通丸 b)血虚证,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c)血瘀证多,大便溏薄,红,大便秘结 /茯苓,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d)痰湿证,化痰 4肾气血瘀-补肾祛瘀方/益肾调经汤 腰痛如折 <不孕证>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 <<子满>>子满:妊娠5-6月后出现腹大异常,胸膈而未受孕者 月经先后无定期: a)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满闷,甚则遍身俱肿,喘息不得卧者。 西医:羊水"全不产":从来妊娠者.西医:原发性不孕 遥散 b)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丸 过多 触诊:明显液体震荡感,胎位不清,胎心音遥"断绪"有过妊娠而后不孕者.西医:继发性不孕 经间期出血:a)肾阴虚证,滋肾养阴,固冲止血,远或听不清 妊娠期间羊水>2000ml->过多,妊娠"绝对性不孕"夫妇-方有先天或后天生殖器官解两地汤+二至丸 b)湿热证,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晚期羊水<300ml->过少 剖生理方面的缺陷或损伤,无法纠正而不能妊娠,清肝止淋汤+阿胶.红枣 c)血瘀证,化瘀止血<<子肿>>子肿: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肢体面目肿者. 相对性不孕:夫妇一方,因某些因素阻碍受孕,,逐瘀止血汤 胀。亦称” 妊娠肿胀” 一旦纠正仍能孕者. 五子女和五子男"不能生育 经行吐衄:a)肝经郁火,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 临床表现:浮肿。踝->小腿->大腿->外阴->腹部->b)肺肾阴虚,滋阴螺纹鼓角脉可以治愈的 暗产"早早孕期.胚胎初养肺,顺经汤 全身(注意与慢性肾炎鉴别:浮肿首发于眼脸) 隐结而自然流产者. 病机(西医):1排卵功能障碍-无绝经前后诸证:a)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性水肿:体表浮肿不明显。每周体重上升>0.5kg/排卵/黄体功能不全 2输卵管因素-阻塞 3子官左归丸十三至太+制首乌 b) 肾阳虚,温肾扶阳每个月上升>2.3kg 因素-时形,肌瘤,痰症.结核.昌肉.黏连 4阴道因素 ,右归丸 c)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十肿胀性质:1)水病->有形之水,皮薄,色白而光亮,按5免疫因素 6宫颈因素-子宫严重糜烂 二至丸+龙骨+莞丝子+何首乌 之凹陷实时难起(脾/肾虚)下肢尤甚;2)气病->无检查:1卵巢功能检查 2输卵管通畅检查 3子宫经断复来:a)脾虚肝郁,健脾调肝,安冲止血,安形之气,皮厚而色不变,随按随起 腔镜检查 4免疫因素检查 5腹腔镜检查 老汤 b)肾阴虚证,滋阴清热.安冲止血,知柏地*子肿,子晕为子痛先兆期。多有高血压,水肿,蛋白<<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黄丸 c)湿热下注,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易黄汤尿(妊高征)。 妊高征可使全身小动脉痉挛,严重月经: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周+黄苓.茯苓.泽泻 d)湿毒瘀结,利湿解毒.化瘀散缺血。所以注意孕妇眼底检查 常用西药:硫酸镁 期性脱落及出血. (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内膜结,草解渗湿汤+挂枝茯苓丸 <<产后病>>产后病: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越平越厚 卵巢的功能:1产生成熟卵子并排卵(生带下过多:a)睥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或产褥有关的疾病。 殖功能) 2产生女性激素和肽激素(内分泌功能) b)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涩止滞,内补丸 c)阳虚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排卵时间:多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下次月经来潮夹湿,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丸 d)湿热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期(约6周) 前14天 下注,清利湿热.伍以解毒杀虫,止带丸 e)热毒小满月:产后一月(弥月); 大满月:产后三月(百日);卵巢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新产后:将产后7日内 三病:病痉,病郁冒,大便难 (雌激素)1肌层增厚,缩宫能力上升.子宫内膜呈增产后发热:a)外感,养血祛风,疏解表邪(风寒) ,三冲: 冲心.冲胃,冲肺 三急: 呕吐,盗汗,泄舄 生变化 2输卵管发育,蠕动上升3阴道上皮细胞四物汤 b)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风热) ,银翘散 c)病因病机:1)亡血伤津2)元气受损 3)瘀血内阻4)增生,角化,黏膜变厚.糖原储存量上升 4乳腺管和解少阳, (寒热住来) ,小柴胡汤 d)清暑益气,多虚多瘀5)外感六淫/饮食房劳 三审:1)小腹痛增生,乳头.乳着色5对丘脑下部和垂体产生正.负养阴中津, (中暑) ,王氏清暑益气汤 e)血瘀,与不痛-有无恶露停滞2)大便通与不通-验津液的反馈调节 6促进水钠潴留 7促进排卵发育 8促活血化瘀,和营退热,生化汤 f)血虚,补益益气,盛衰3) 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多少->察胃气的进骨中钙的沉积 和营退热,补中益气汤 强弱. 治疗原则:”勿拘与产后,亦勿忘与产后” 丘脑-垂体-卵巢轴 不孕证:a)肾气虚证,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毓驎“三禁”:1)禁大汗-防亡阳2)禁峻下-防亡阴3)禁下丘脑:分泌GnRH 催乱激素抑制激素(PIH) 珠 b)肾阳虚,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温胞饮/右通利小便-防亡津液 垂体:FSH.LH.PRL 归丸 c)肾阴虚,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 卵巢:雌激素.雄激素.厚激素 汤 d)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 (孕激素) 1)抑制子宫肌的自发性收缩,降低妊娠汤 e)瘀滞胞宫,遂瘀荡胞.调经助孕,少腹遂下 子宫的收缩,利子孕卵的利植与生育发育,使增殖汤 f)痰湿内阻,降湿化痰.行滞调经,苍附导痰 期子宫内膜-分泌期子宫内膜,宫颈口闭合,黏液丸 下降,变稠 2)抑制输卵管的收缩 3阴道上皮细胞症瘕:a)气滞血瘀,香梭丸/大黄广虫丸 b)痰湿瘀 脱落 4与雌激素和生乳素协同,使乳腺腺胞发育 结,苍附导痰丸+挂枝茯苓丸 c)湿热瘀阻,大 5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育负反馈作用 6促进黄牡丹汤+木通.茯苓 d)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 水钠排泄 7升温作用(排卵后) 益肾调经
/
本文档为【中医妇科学重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