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2017-10-23 50页 doc 117KB 17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7436

暂无简介

举报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型题: ,、下列哪项不是骨肿瘤的基本x线征象。( ) ,.骨质破坏 ,.软骨破坏 ,.椎旁脓肿 ,.瘤骨和瘤软骨 ,.肿瘤的反应骨 ,、患者30岁,述膝关节间歇性隐痛,肿胀半年多,查胫骨上端内侧肿胀,触之有乒 乓球感,在x片上胫骨上端内侧呈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破坏,横径大于纵径,诊断为:( ) ,.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 ,.软骨母细胞瘤 ,.熔骨型骨肉瘤 ,.骨巨细胞瘤 3、骨巨细胞瘤的典型x线征象。( ) ,.位于干骺端的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内有 皂泡样骨间隔。 ,.远距...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 ,型题: ,、下列哪项不是骨肿瘤的基本x线征象。( ) ,.骨质破坏 ,.软骨破坏 ,.椎旁脓肿 ,.瘤骨和瘤软骨 ,.肿瘤的反应骨 ,、患者30岁,述膝关节间歇性隐痛,肿胀半年多,查胫骨上端内侧肿胀,触之有乒 乓球感,在x片上胫骨上端内侧呈膨胀性皂泡样骨质破坏,横径大于纵径,诊断为:( ) ,.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 ,.软骨母细胞瘤 ,.熔骨型骨肉瘤 ,.骨巨细胞瘤 3、骨巨细胞瘤的典型x线征象。( ) ,.位于干骺端的膨胀性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内有 皂泡样骨间隔。 ,.远距骨干骺端的偏心性囊性骨质破坏,边缘硬化。 ,.骨端的囊性破坏区,其透亮区模糊,皮质变薄。 ,.近距骨干骺端的中心性囊性骨质破坏,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位于骨骺处多发性骨质破坏,内有钙化。 4、非骨化纤维瘤的好发部位是( ) ,.胫骨近端及股骨远端。 ,.胫骨远端及股骨近端。 ,.肱骨近端。 ,.颅顶骨。 .脊柱骨。 , 5、骨肉瘤的好发年龄是( ) ,.15岁以下。 ,.15-25岁之间。 ,.20-40岁之间。 ,.婴幼儿。 ,.40岁以上。 6、从骨髓瘤的x线现中,找出错误的( ) ,.好发于颅骨,脊柱,骨盆,肋骨等部位。 ,.骨质普遍稀疏。 ,.颅骨呈多发性穿凿状骨质破坏。 ,.脊柱侵蚀常破坏椎弓根。 ,.肋骨呈膨胀性分房状骨质破坏。 7、下述哪个肿瘤来源于骨髓及造血组织( ) ,.骨巨细胞瘤 ,.骨样骨瘤。 ,.骨软骨瘤。 ,.尤文氏瘤 ,.动脉瘤样骨囊肿。 8、骨肉瘤的最主要的x线征象( ) ,.骨质破坏 ,.软组织肿块。 ,.codman氏三角。 ,.软骨破坏 ,.骨肿瘤骨。 9、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对诊断骨髓瘤最有价值:( ) ,(50岁以上的男性 ,.全身性疼痛 ,.尿中出现本周蛋白 ,.进行性贫血 ,(血清钙及球蛋白升高 10、,线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无明显临床症状不相称,为下述何种肿瘤骨转移之 特征 ,(乳癌骨转移 ,(甲状腺癌骨转移 ,(前列腺癌骨转移 ,(鼻烟癌骨转移 ,(肾癌骨转移 11(骨瘤好发部位是 ,(颅骨及颜面骨 ,(长骨 ,(短骨 ,(髂骨 ,(椎骨 12(男性,12岁,主诉发热头痛半月,右小腿胀痛20天,,线片示右小腿软组织肿 胀,内有网状阴影,层次不清,胫骨上端骨质疏松,骨小梁模糊,似有斑点状透亮区,第, 个诊断是 ,(右膝关节结核 ,(尤文肉瘤 ,(急性化浓性骨髓炎 ,(骨肉瘤 ,(内风湿性关节炎 13(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线表现是 ,(边缘清楚,骨质有破坏,骨膜反应明显 ,(边缘模糊,骨质有破坏,骨膜反应不明显 ,(边缘模糊,骨膜破坏,无骨膜反应 ,(边缘模糊,骨质有破坏,骨膜反应明显 ,(边缘清楚,骨膜有破坏,无骨膜反应 14.有关尤文肉瘤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病变好发于长骨的骨干或干骺端 B.髓腔内出现斑片状骨质破坏 C.骨膜呈葱皮样改变 D,对放射治疗相当敏感 E.破坏区周围骨质常无反应性骨硬化 15.有关脊索瘤好发部位和X线主要特点的描述中,你认为哪项不妥; A.肿瘤好发于脊椎两端,于中线部位 B.常为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其中可残存碎骨片或小梁间隔 C.病变周围可出现软组织块影 D.50%患者可有钙化 E.绝大多数患者可有骨增生性反应 16.X线片示:膝关节髁间凹变深增宽,肘关节尺骨切迹增宽,此征象对于血友病何部位 出血有价值: A.关节内出血 B.骨内出血 C.骨骺和干骺端出血 D.骨膜下出血 E.假肿瘤表现 17.组织来源未定的肿瘤为: A.脊索瘤 B.骨巨细胞瘤 C.骨髓瘤 D.尤文肉瘤 E.纤维肉瘤 18.骨良性肿瘤中,以哪种发病率最高: A.骨软骨瘤 B.骨巨细胞瘤 C.软骨瘤 D.骨瘤 E.成骨细胞瘤 19.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从发高到低的次序为: A.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骨髓瘤,尤文肉瘤 B.尤文肉瘤.骨髓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骨肉瘤, C.骨肉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尤文肉瘤.骨髓瘤. D.软骨肉瘤.纤维肉瘤.骨肉瘤,骨髓瘤.尤文肉瘤. E.骨肉瘤,尤文肉瘤.纤维肉瘤.软骨肉瘤 20.属于骨恶性肿瘤者: A.脊索瘤 B.脂肪瘤 C.神经节细胞瘤 D.骨黄色纤维瘤 E.皮质旁软骨瘤 21.起源于脉管组织的恶性肿瘤(相对恶性)为: A.血管瘤 B.血管球瘤 C.血管内皮瘤 D.淋巴管瘤 E.骨血管瘤病 22.骨样骨瘤瘤巢直径一般不超过: A.0.5CM B.1.0CM C.1.5CM D.2.0CM E.2.5CM 23.骨样骨瘤偶见于: A.胫骨 B.股骨 C.腓骨 D.脊椎 E,颅骨 24.骨样骨瘤的MRI表现中,哪项错误; A.肿瘤的未钙化部分在T1W2上呈低到高中等信号,T2W1上呈高信号 B.肿瘤的钙化部分在T1W2和T2W1上均呈高信号 C.瘤巢周围骨质硬化在T1W2和T2W1上均呈低信号 D.肿瘤周围的骨髓和软组织呈长T1,长T2信号 E.部分肿瘤甚至伴有邻近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症 25.成骨细胞瘤的X线表现中,哪项欠妥; A.肿瘤大小为2-10CM不等 B.多位类圆形膨胀性骨破坏 C.边缘不清楚,周围常无骨增生硬化 D.可有少量骨膜反应 E.肿瘤周围的软组织可有局部肿胀 26.成骨细胞瘤的MRI影响中,哪项错误( ) A.肿瘤内的钙化,骨化部分在T1WI上为低到中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 号 B.肿瘤内的骨化,钙化部分在各扫描序列上均呈低信号。 C.病灶周围的骨髓和软组织内出现反应性充血水肿,表现为短T1短T2 信号. D.可清楚显示骨壳中断和局部软组织肿胀。 E.发生于脊椎的病变如向椎管内扩展,可显示硬膜外肿块和脊髓受压。 27、骨肉瘤的5种病理类型中,以哪种类型较少见( ) ,.骨母细胞型。 ,.软骨母细胞型。 ,.成纤维细胞型。 ,.血管扩张型。 ,.混合型。 28、骨肉瘤主要转移途径( ) ,.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 ,.跳跃性。 ,.种植播散。 ,.消化道转移。 29、骨肉瘤最早发生转移的部位多为( ) ,.肺 ,.骨。 ,.心包。 ,.肝 ,.淋巴结。 30、骨肉瘤的CT影像特点中,哪项错误( ) ,.松质骨的斑片状缺损和皮质内表面的侵蚀。 ,.骨皮质全层的虫蚀状,斑片状缺损甚至大片的缺损。 ,.骨质增生表现为松质骨内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影和骨皮质增厚。 ,.瘤骨分布在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内,密度与平片相似。 .软组织肿块常偏于病骨一则或围绕病骨生长。 , 31、下述均为多发性骨软瘤恶变征象( ) ,.肿瘤生长缓慢或突然生长停止 ,.软骨帽增厚 ,.钙化软骨帽密度变淡,边界不清 ,.瘤体内出现透亮区 ,.远处出现转移性病灶 32、单发性内生软骨瘤多发于( ) ,.股骨 ,.肋骨 ,.胫骨 ,.足骨 ,.手掌指骨。 33、下属哪项不是成软骨细胞瘤的X线特点( ) .肿瘤多位于干骺愈合前的骨骺。 , ,.发生于关节面下的可突破骨端进入关节。 ,.病灶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局限性骨破坏区。 ,.病灶边界模糊,可见大量骨膜反应 ,.病变可穿破骨皮质形成局限的软组织肿块。 34、尤文氏肉瘤的X线表现中哪项不符合( ) ,.骨干中心型病灶位于骨干中段髓腔内,呈弥漫性骨质疏松及斑点状,虫蚀样破坏。 ,.骨干周围型其皮质外缘常呈蝶形破坏,肿瘤多呈卵圆形或分叶状向外扩展。 ,.干骺中心型位于干骺端中央,骨硬化与骨破坏同时出现。 ,.干骺周围型位于干骺端边缘,多呈膨胀性骨破坏。 ,.发生于骨外者表现为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 35、下述关于骨髓瘤的说法哪项错误( ) ,.对骨破坏出现之前的改变不能显示 ,.对检出病变,确定范围非常敏感 ,.骨破坏在T1WI呈边界清楚的低信号 ,.病变弥漫时为多发散在点状低信号 ,.STIR序列病灶高信号较T2WI更明显 36、骨纤维肉瘤中央型的主要X线表现( ) ,.边缘模糊的溶骨性破坏,周围呈筛孔样改变 ,.多骨多发性溶骨性骨破坏,同时可伴有内脏和软组织的多发肿瘤 ,.骨旁软组织肿块和邻近部位的骨皮质毛躁,压迫性缺损。 ,.瘤区内无明显骨化及钙化,一般无骨膜反应。 ,.生长缓慢着破坏区可见囊状,甚至膨胀性骨破坏。 37、下列哪种为厌骨性肿瘤( ) ,.前列腺癌 ,.子宫癌 ,.肾癌。 ,.甲癌。 .乳癌。 , 38、除哪项外均为亲骨性肿瘤( ) ,.鼻咽癌 ,.肺癌 ,.乳癌。 ,.肾癌。 ,.皮肤癌。 39、转移性骨肿瘤溶骨性转移的CT表现中,哪种不对( ) ,.松质骨或(和)皮质骨的密度缺损区。 ,.病灶边缘较清楚。 ,.病灶边缘无硬化。 ,.常有软组织肿块。 ,.常有骨膜反应。 40、发现哪种征象即可确诊为畸形性骨炎( ) .镶嵌状结构 , ,.骨纤维结构不良 ,.骨内膜下骨吸收 ,.骨外膜新骨形成 ,.骨内膜新骨形成 41、动脉瘤样骨囊肿CT检查一般不会出现( ) ,.病变多呈囊状膨胀性骨破坏。 ,.病变多呈溶骨性骨破坏。 ,.破坏区内一般可见多个含液囊腔。 ,.破坏区与正常骨交界区可有硬化。 ,.囊腔间隔为软组织密度,并可见钙化或骨化。 42、骨囊肿的X线表现中,哪项除外( ) ,.囊肿一般单发,很少多发者。 ,.病灶大多为卵圆形,长径与骨长径一致。 ,.囊肿向外膨胀性生长。 ,.膨胀的程度一般不超过干骺端的宽度。 ,.囊可见明显骨嵴。 43、下列良性肿瘤,哪项不会恶变:( ) ,。软骨母细胞瘤 ,.骨软骨瘤 ,.骨脂肪瘤 ,.骨母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44、脊柱骨软骨瘤多发生于( ) ,.锥体。 ,.椎弓。 ,.小关节突。 ,.横突。 ,.棘突。 45、骨巨细胞瘤典型影像特点( ) .溶骨性或成骨性改变。 , ,.皂泡样改变。 ,.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新骨生成和骨膜反应。 ,.病变与邻近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46、骨恶性肿瘤最常见的骨膜反应( ) ,.条状骨膜反应。 ,.葱皮状骨膜反应。 ,.放射状骨膜反应。 ,.三角形骨膜反应。 ,.花边状骨膜反应。 【多选题】 47、骨附属组织发生的肿瘤,是指起源于( ) ,.血管。 .神经。 , ,.脂肪。 ,.骨髓。 ,.骨。 48、骨基本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是( ) ,.骨瘤。 ,.骨旁骨瘤。 ,.骨样骨瘤。 ,.成骨细胞瘤。 ,.髓性骨肉瘤。 49、软骨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是( ) ,.成骨细胞瘤。 ,.甲下骨瘤。 ,.皮质旁软骨瘤。 ,.成软骨细胞瘤 ,.骨软骨瘤 50、组织来历不明的恶性肿瘤,是( ) ,.骨巨细胞瘤。 ,.恶性骨巨细胞瘤。 ,.长骨造釉细胞瘤。 ,.长骨牙骨质瘤 ,.腺泡状肉瘤 51、在观蔡骨肿瘤的影像时,应注意( ) ,.发病部位。 ,.病变数目。 ,.骨质改变。 ,.骨膜增生 ,.周围软组织变化。 52、骨肉瘤的主要成分是( ) ,.肿瘤性成骨细胞。 .肿瘤性骨样组织。 , ,.肿瘤骨。 ,.肿瘤性软骨组织 ,.肿瘤性纤维组织 53、骨肉瘤的基本x线征象。( ) ,.骨质破坏 ,.肿 瘤骨 ,.肿瘤软骨钙化 ,.软组织肿块 ,.骨膜增生和Codman三角 54、多发性骨软骨瘤出现哪些情况应高度怀疑恶变。( ) ,.30岁以上的患者肿瘤体积突发性增大 ,.软骨帽增厚,发生于长骨者超过1cm ,.钙化软骨帽密度变淡,边界不清 .远处出现转移性病灶 , ,.瘤体内出现透亮区 55、骨髓瘤的好发部位是( ) ,.颅骨。 ,.脊柱。 ,.肋骨。 ,.骨盆。 ,.胸骨。 56、骨髓瘤的x线表现( ) ,.广泛性骨质疏松。 ,.多发性骨质破坏。 ,.骨质硬化。 ,.软组织肿块。 ,.骨质破坏,骨质硬化并存。 57、非骨化性纤维瘤应与哪些肿瘤或肿瘤样病变鉴别( ) ,.骨样骨瘤。 ,.骨巨细胞瘤。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良性间叶瘤。 58、骨巨细胞瘤的典型CT征象。( ) ,.大多数肿瘤的骨壳并不完整连续,但无包壳外的软组织肿块啊? ,.骨壳内面凹凸不平,肿瘤内并无真正的 骨性间隔。 ,.肿瘤内密度不均,有时可见液平。 ,.肿瘤与松质骨交界多清楚,但无骨质增生硬化。 ,.显示肿瘤周围的软组织情况及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 59、厌骨性肿瘤是指下述哪些( ) ,.皮肤癌 ,.子宫癌 ,.食道癌。 .乳癌。 , ,.鼻咽癌。 60、骨肿瘤样病变包括下述哪些( )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畸形性骨炎 ,.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 ,.非骨化性纤维瘤。 61、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四肢躯干骨病变的x线表现( ) ,.囊状膨胀性改变 ,.磨玻璃样改变 ,.丝瓜绒改变 ,.虫蚀样改变 ,.溶骨样改变。 、Albright综合征包括下述哪些( ) 62 ,.皮肤色素沉着。 ,.软组织肿物。 ,.血管瘤。 ,.性早熟。 ,.内分泌紊乱。 63、全身哪些骨发生骨转移的机会最多见( ) ,.骨盆 ,.膝以下 ,.脊柱。 ,.肘以下。 ,.颅骨。 64、成骨型转移少见与下述哪些疾病( ) ,.前列腺癌 ,.乳癌 ,.鼻咽癌。 ,.肺癌。 ,.膀胱癌。 65、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特点为( ) ,.多见于6-15岁的儿童 ,.有家族发病倾向。 ,.病变常多发,对称。 ,.呈囊状或片状皮质缺损区 ,.多于2-4年内自行消失。 66、纤维性骨质缺损的CT征象有( ) ,.皮质内囊状或不规则,无膨胀性的骨质缺损区 ,.皮质内囊状或不规则,膨胀性的骨质缺损区 ,.病灶边缘清楚,外侧骨壳可完整或缺损。。 ,.邻近可有轻度软组织肿胀 ,.常无骨膜反应。 、成软骨细胞肿瘤应与下列那些疾病鉴别( ) 67 ,.骨巨细胞瘤 ,.内生软骨瘤。 ,.骨骺,干骺结核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多发性骨软骨瘤 68、成骨性肿瘤包括( ) ,.骨瘤 ,.骨样骨瘤 ,.成骨细胞瘤。 ,.骨肉瘤 ,.骨旁骨肉瘤。 69、成软骨性肿瘤包括( ) ,.单发性骨软骨瘤 .多发性骨软骨瘤 , ,.单发性内生软骨瘤。 ,.多发性软骨瘤 ,.成软骨细胞瘤。 【简述题】 1。骨肿瘤与瘤样病变的USG特点有哪些, 2。对骨肿瘤影像诊断的要求有哪些, 答:1判断骨病变是否为肿瘤;2如是肿瘤,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事原发性还是转移性肿瘤;3肿瘤的侵犯范围;4推断肿瘤的组织学类型,重点在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如属恶性肿瘤,应及时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3。骨样骨瘤的CT表现有哪些, 答:瘤巢所在的骨破坏区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其中央可见瘤巢的不规则钙化和骨化影,周边密度较低为肿瘤未钙化的部分,骨破坏区周围不同程度的硬化环,皮质增厚和骨膜反应. 4。骨肉瘤的基本X线表现, 答:1骨质破坏:多始于干骺端中央或边缘部分,松质骨呈小斑片骨质破坏,皮质边缘示小而密集的虫蚀样破坏区在皮质内表现为哈氏管扩张而呈筛孔状破坏; 2肿瘤骨: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快内的肿瘤骨是骨肉瘤本来的表现,也是影象诊断的重要依据.瘤骨的形态可分为云絮状,斑块状和针状 3肿瘤软骨钙化:肿瘤性软骨组织发生钙化后 则表现为小点状,弧形或环形钙化影: 4软组织肿块:表现肿瘤已侵犯骨外软组织,肿块多呈圆形或半圆形,境界多不清楚: 5骨膜增生和,odman三角:骨肉瘤可引起各种形态的骨膜新生骨和 ,odman三角,两者虽是骨肉瘤常见而重要的征象,但并非特异( 5。软骨肉瘤的MRI表现有哪些, 6。骨髓瘤的CT表现有哪些, 7。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 答:肿瘤好发于干骺愈合的骨端,多呈膨胀性多层性偏心性骨破坏(骨壳较薄,其轮廓一般完整,其内可见纤维骨嵴,构成分层状(有的肿瘤膨胀可很明显甚至将关节对侧的另医骨端包绕起来,这是该瘤的特征之一(肿瘤常直达骨性关节面下,以至骨性关节面是肿瘤的部分骨性包壳,此亦为其特征之一(肿瘤有膨胀的倾向,其最大径线常与骨干垂直(骨破坏区与正常骨交界清楚但并不锐利,无硬化边(骨破坏区内无钙化和骨化影,一般无骨膜反应( 8。转移性骨肿瘤的MRI表现有哪些, 1c2e3a4a5b6d7d8e9c10b11a12c13d14e15e 16a17b18a19a20a21a22c23e24b25c26c27d 28a29a30d31a32e33d34d35a36a37b38e39e 40a41b42e43c44b45b46d47abcd48abcd49bcde 50bcde51abcde52abc53abcde54abcde55abcde 56abcd57abc58abcd59abc60abcd61abcd62ade 63ace64bcde65abcde66acde67abcd68abcde69abcde 简答题与鉴别题:[胸部] 肺段隔离症 空腔与空洞 葡萄夹现象 纵隔囊实性肿块病变 消化道肿瘤肺转移的表现/粟粒性结节见于哪些肿瘤转移. 肺脓肿各期的表现的鉴别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过敏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化脓性肺炎 肺单发/多发小结节(粟粒)的鉴别 肺结核各期的表现的鉴别 纵隔型肺癌/纵隔肿瘤 CT在早期肺癌的价值 支气管内膜结核在胸片上的表现 阴性支气管异物在CT上的表现 试述禽流感性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机遇性肺炎 肺溶化征 试述胸部侧位片的临床应用 有助于纵隔肿瘤定性的影像表现 肺门钙化影的分析 食道裂孔疝的诊断及鉴别 边缘掩盖征 蜂窝肺 多排螺旋CT判断冠心病早期病变的评价 F4 爱森曼格氏综合征 DSA/DR/CR/ 肺心病的发病机制 心腰改变的价值 讨论突发胸痛,向左肩胸放射为主诉的病例,可能出现的疾病.并列出影像表现,需作何种检查.说出检查的目的. 1。间质性肺水肿和肺泡性肺水肿的影像学表现, 间质性肺水肿: 1.肺纹理和肺门阴影边缘模糊。 2.肺血重新分布现象,即由正常时上肺血管比下肺血管细变为上肺野血管增粗。 3.支气管袖口征,支气管轴位投影可见管壁环形厚度增宽,边缘模糊,称为袖口征。 4.间隔线阴影,其病理基础是小叶间隔水肿。可分为KerleyA、B、C线,以B线最常见,长度小于2cm,与胸膜垂直。 5.胸膜下水肿,类似胸膜增厚,不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叶间胸膜下水肿表现为叶间裂增厚。 6.常合并心影增大。可有少量胸水。 肺泡性肺水肿: 1.肺泡实变阴影,早期呈结节状阴影,约0.5-1cm大小,边缘模糊,很快融合成斑片或大片状阴影,有含气支气管影像(密度均匀。 2.分布和形态呈多样性,可呈中央型、弥漫型和局限型。中央型表现为两肺中内带对称分布的大片状阴影,肺门区密度较高,形如蝶翼称为蝶翼征。局限型可见于一侧或一叶,多见于右侧。除片状阴影外,还可呈一个或数个较大的圆形阴影,轮廓清楚酷似肿瘤。 3.动态变化:肺水肿最初发生在肺下部、内侧及后部,很快向肺上部、外侧及前部发展,病变常在数小时内有显著变化。 4.胸腔积液:较常见,多为少量积液,呈双侧性。 5.心影增大。 2。试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SARS:全名是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它是由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较强的呼吸系统疾病,又叫传 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人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头痛、腹泻和低氧血症,由肺泡损伤所致的进行性呼吸衰竭。病死率约5%。 (1)胸片表现:具有一般肺部炎症的基本表现,即渗出、浸润性病变,可呈多种多样。 1斑片状浅淡影:一般首检时发现,阴影淡。 2条片状密影:密度不均匀,周围模糊。 3大片状影:密度淡,边缘不清,两下肺多见。 4圆形密影:可见,球形病灶。 5肺间质纤维化:发生较晚,肺纹理增多,呈网织状改变。 (2)CT表现: 1小斑片状高密度影。 2大片状高密度影。 3肺间质纤维化。 4单发或多发的棉团状改变。 (3)不同时期影像学表现和变化:变化快,有时看不出过程。 1早期:症状出现后2—3天即可有肺部异常表现,主要表现为肺实质的轻微渗出,密度较淡,范围可大可小,易漏诊。 2进展期:小病灶增大,密度增高,病灶数量增多。 3吸收期:经积极治疗两周后肺内炎性浸润阴影逐步吸收。 4非常重要特点:变化快,在2—3天内肺部浸润性病灶明显吸收或增大。 (4)鉴别诊断: 大叶性肺炎 支气管肺炎 间质性肺炎 肺水肿 肺结核 肺转移性肿瘤 (钡灌肠检查时不能确定盲肠是否充填,应采取什么措施,如何判断盲 3 肠是否充填。 正常盲肠结构是否清晰显示,如:阑尾、回肠末端、回盲瓣、盲肠轮廓以及回盲瓣以下有无5—7cm,盲肠的结肠袋是否显示。 采取的措施:改变体位:盲肠低位(让钡剂进入)或高位(让空气进入); 用手推压局部:了解它的蠕动度、柔软度,有无肿块。 注654-2后15分钟观察(解除盲肠痉挛); 口服钡剂显示回肠末端; 过一段时间,重新彻底清洁肠道进行复查。 4。在肝血管瘤的,,检查中,强调二快一慢技术,试述其技术的血流动学基础及其在鉴别肝血管瘤和肝癌的意义, 肝血管瘤的,,表现:2005年已考 平扫表现:均呈贺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境界清楚,密度均匀。大的血管瘤,通常,cm以上,瘤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呈裂隙状,星形或不规则形。 增强表现: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 增强区域进行性向病灶中央扩大散,持续时间长; 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充填; 等密度持续时间10—15分钟。 小的血管瘤病灶强化不太显著,动脉期可以低于肝脏密度,延迟期继续强化,均呈等密度填充,不出现裂隙低密度区。 如果不掌握二快一慢技术,不能充分显示病灶的病理特征,会导致误诊。二快一慢扫描技术充分显示血管瘤的病理特点,就可以和肝癌鉴别。肝癌和肝血管瘤都是肝动脉供血,两者都可以出现显著强化。肝癌是整个病灶强化,而肝血管瘤是从周边逐渐向中 央强化,肝血管瘤的血管走行迂曲,血流缓慢,造影剂在瘤内滞留时间很长,延迟扫描,病灶慢慢强化,然后出现全面强化,最终出现等密度反改变,而肝癌造影剂流动很快,停滞时间短。延迟扫描,呈低密度区。描绘三层动态曲线图,肝癌呈现骤升骤降曲线,而血管瘤曲线上升后持续时间长(螺旋CT采取动态或三期动态也是根据这血流动力学改变而采取的方法)。 二快一慢技术:快速注射足量造影剂,快速扫描,延时扫描。 二尖瓣区:心尖部,位于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处。 主动脉办区:有两个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及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后者为第二听诊区。 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处。 三尖瓣区:在胸骨体下端近剑突稍偏右或稍偏左处。 二尖瓣狭窄:心尖区,隆隆样舒张期杂音。 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3/6级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杂音。 主动脉关闭不全: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区及第二听诊区(主动脉)可听到叹气样舒张期杂音,并可传导。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区可听到粗糙而高调的收缩期杂音,且向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传导。 PDA: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处有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房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 室缺: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有粗糙的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 肺动脉瓣狭窄: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处有粗糙的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 5。试述骨巨细胞瘤的好发年龄,好发部位及X线表现:2004年已考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20—40岁,好发部位为四肢长骨骨端,比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桡骨下端多见。 长骨端的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其内无钙化 ,边缘清楚锐利并有 ,皮质变薄,病变多止于关节面,一般无新骨形成。无局部软组织,无骨膜及 ,可合并病理骨干折。 6(纵隔肿瘤常见有哪些,有何X线特征。 纵隔肿瘤常见有神经纤维瘤,恶性淋巴瘤、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脉肿,支气管囊肿等。 1、 前纵隔肿瘤: 胸腺瘤:呈圆形、椭圆、梭形或薄片状,恶性者分,密度均匀,有纹理或弧形钙化。 畸胎瘤:可为囊性或实性,实性者密度不均匀,内含脂肪、骨骼、牙齿等多胚层组织结构。 胸内甲状腺肿:位于上前纵隔,和颈部甲状腺相连,随吞咽上、下移,推压气管向例后方移位,肿块内常有钙化。 2、中纵隔肿瘤: 恶性淋巴瘤:常见有淋巴肉瘤,何杰金氏病和网状细胞肉瘤,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巨大分叶状肿块,突向两侧肺野,可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浸润,胸膜或心包积 液。 支气管囊肿:多位于气管旁和分叉部,呈均匀性含液囊肿,随呼吸运动而变形。 3、后纵隔肿瘤:主要是神经源性肿瘤。良性者有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和节神经细胞瘤等;恶性者有神经纤维肉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等。X线上良性者边缘清楚,压迫椎间孔使其扩大,肋骨和脊椎产生光滑压迹;恶性者常引起骨质破坏,肿块较大且分叶、神经母细胞瘤可见肿瘤钙化。 6(造影增强在磁共振检查中有哪些作用, 可缩短结比剂周围质子的T1与T2而改变信号强度。在T1W2上,强化部分呈高信号,有利于鉴别病变的性质。 7(叙述导致骨质软化的常见疾病分析和诊断要点。 主要是维生素D的改变:它主要分为量够不够以及肾脏活化维生素D两个方面。 骨质软化:在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矿物质及含量减少,而有机成分正常,这种质的异常、化学成分改变的病理变化称骨质软化。 骨质疏松:在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量的减少,而质正常,化学成分不变称为骨质疏松。 1、营养障碍:维生素D缺乏,常见于小于1岁的小孩,其诊断要点: 临时钙化带不规则,模糊,变薄以至消失。 干骨后端呈杯口状,毛刷状。 由于有骨质软化,其骨密度减低,骨干变形。 、肾性佝偻病发病机制及相应影像表现:由于肾脏疾患使vitd活化不足 2 或变体障碍所致,年龄大,主要是骨质软化加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X线表现: 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皮质变薄,长骨干骺端呈杯口状。可合并骨骺分离和骨折。 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膜下皮质吸收,颅骨故受主要极障增厚骨密度减退,内、外板消失或结构模糊。 骨质硬化表现,干骺端有不规则增白条,附近有骨质密度减低脱钙区。 骨质软化、骨盆和支重骨的畸形,骨干端骨折及多发假骨折线。 软组织及异位钙化。 8。小儿与成人膝关节正常X线表现有哪些不同, 小儿长骨的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完成骨化,因此小儿长骨在X线上分为骨干,干骺端骺和骺板。成年骨骺的外形与小儿骨骺相似,但骨发育完全,骺与干骺端结合,骺线消失,只有骨干和内骨松质构成的骨端。在膝关节的不同列表如下: 小儿膝关节 成人膝关节 关节间隙完窄 较宽 较窄 关节间隙组成 关节软骨,真正的关节腔、滑液,骺软骨 完全骨化,真正的关节腔,滑液 骨端 骨骺,中心部为二次骨化中心,因边切骺软骨 完全骨化 骺板(骺线) 存在,呈低密度 已闭合,消失 干骺端 骨干两端较粗大部分 已与骨端(骺)闭合 9。论述脑动脉畸形对血管造影、CT、MR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2005年已考. CT显示不规则混杂密度灶,可有钙化,并呈斑点或弧线形强化,水肿和占位效应缺乏,可合并脑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萎缩等改变。 MR2上见扩张流空的畸形血管团,邻近脑质内的混杂音、低信号,为反交出血的后果,QSA可直观地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和引流血管诊断价值。 DSA诊断明确,但费用较高,且是有创检查。CT扫描价格便宜,但不能明确诊断,能提示诊断,需要进行鉴别诊断。MRI的诊断准确率较CT高,但也要鉴别诊断。CT和MR都可进行造影检查,为CTA、MRA,它们均可直观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和引流血管,优于DSA之处在于可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但DSA除了可进行诊断外,还可进行治疗。 。阐述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的操作要点、应用范围及禁忌症。 10 操作要点:1、采用Seldinger技术径服动脉或臃动脉穿刺插管。2、采用适当的导管、导丝,如*尾状导管、眼洗蛇导管进入肝总动脉进行造影。3、造影时先行胶腔动脉造影,观察肝动脉有无变异,必要时,还要行千膜上动脉造影,以显示全部肝脏血供情况,不改造漏病变。 应用范围:确定肝内占位病变并提出定性、定位诊断,鉴别右上胶囊的来源,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了解肝的结构和其他病变。 禁忌症:1、药物过敏;2、感染;3、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4、可能发生血栓脱落的疾病;5、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感染;6、肝肾功能差,一般情况衰弱较重者。 11。由胃肠道癌瘤的病理类型论述其在X线上出现的表现, 胃肠道癌瘤根据起源不同可分为粘膜下的和来自粘膜的肿瘤;又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还可分为厚发肿瘤和继发肿瘤。 12。X线上主要区分肿瘤来自粘膜和粘膜下,以及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来源于粘膜的肿瘤主要有癌、腺瘤等,主要X线表现为粘膜破坏中断,可有充显缺损和/或愈影,局部管腔狭窄、僵硬,伴有梗阻时钡剂通过受阻、病变边缘不规则,但与正常组织分界尚清楚。来自于粘膜下的病变主要有平滑肌肉瘤、平滑肌瘤、淋巴病等,其主要X线表现,主要表现为粘膜皱襞被撑开,钡剂流下呈分流状,可有充显缺损,溃疡多为较大而浅不则则形病变有时为多发,表现为单一较大充显缺损往往呈外压性改变。 良性病变者多为边缘清楚光患者,粘膜较清楚,恶性者边缘不规则,粘膜多有破坏性中断,管壁僵硬。 13。试述早期胃癌的定义及分型,并描述早期胃癌最常见的一种亚型的X线表现。2005年已考. 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位于粘膜及粘膜下。 可分为三型:隆起型 表浅型 凹陷型;表浅型又分为表浅隆起型(IIa)、表浅平坦型(IIb)、表浅凹陷型(IIc),其中又以表浅凹陷常见(占40%)。 常亚型X线表现:主要表现浅在的凹陷性病变。 表浅凹陷型(IIc):深度不超过5mm,双比对造影上,正面观表现为浅淡钡影,切线影轮廓线毛糙。 病变的形态:通常不规则 病变的底部:颗粒状改变 病变周围细粘膜破坏、中断 胃壁柔软度降低、僵值、呈双边征。 14。试述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溃疡的口部 口部粘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光滑整齐 指压迹,裂隙征,息肉样充盈缺损,口部不规则 溃疡与胃定壁的关系 突出于腔内 位于腔内或部分位于腔内 环堤征 无环堤征 有环堤征 溃疡粘膜皱壁 无破坏,中断。粘膜纹向口部集中 粘膜纹不规则纠集,有破坏,中断,呈结节状增生 15。简述骨折的定义及其X线表现,在诊断新鲜完全性骨折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骨折是骨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 X线表现:可见骨折线,呈不规则透明性,于骨皮质显示清楚整齐。骨松质表现为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当中心X线通过骨折断面时,骨折线显示清楚,否则显示不清,难于发现。严重骨折骨骺常弯曲、挛性、嵌入性或压缩性骨折骨小梁紊乱,甚至骨密度增高。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骨折。诊断新鲜完全骨折时,要注意有无明确骨外伤史,局部有无压痛,骨擦君写体征。有无骨痂生成,骨折断端移位与成角情况。 16。纵隔淋巴结增大的鉴别诊断 炎 性 肿 瘤 炎性(特异性如结核) 非特异性淋巴增生 原发性淋巴瘤性 继发 年龄 以表少年多见 较大(中老年多见) 症状 结核中毒症状,低热、咳嗽 部位 纵隔内 影像表现 密度 低密度灶、增强后 环形强化 密度均匀,增强后均匀强化 较移性,环形强化 形态 椭圆形 分叶状 分叶状,融合成团 大小 较大 1-1.5cm怀疑淋巴结转移,大于1.5可以肯定。 边缘 边缘清 边缘不清,提示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愈后差。 17(松果体区肿瘤鉴别 CT表现 肿瘤 诊断要点 实性密度影 生殖细胞瘤 松果体钙化被肿瘤包埋,男性小儿,2cm左右,三脑室后杯口棹局限性扩 张,可有脑积液种植转移。 松果体细胞瘤 中青年多见,松果体钙化被肿瘤推挤向一边,三脑室后部局限性杯口样扩 张。 脑膜瘤 中年女性多见,一般在3cm以上,三脑后部杯口样局限性扩张少见。 低密度影 蛛网膜囊肿 球形脑脊液密度影,边缘光滑,三脑室后杯口样扩张少见。 表皮样囊肿 不规则形,CT值10-20HU,“见缝就钻” 皮样囊肿 球形,边缘光滑、锐利,CT值-50HU左右。 混杂密度影 胶质瘤 形态不规整,花环样增强,三脑室后受压变窄及向一侧移位。 畸胎瘤 钙化、脂肪及软组织密度影混杂在一起,形态不规整。 松果体母细胞瘤 不规则环形增强,一般无三脑室后部变窄及向一侧移位。 18。鞍区肿瘤鉴别 CT表现 肿瘤 诊断要点 实密度影 动脉瘤 球形,可有弧形钙化,增强明显,与血管影一致,小儿罕见。 垂体瘤 喋鞍扩大,鞍底下陷,常侵犯海绵窦,小儿罕见。 颅咽管瘤 球形,在鞍上略靠前位置;鞍结节骨质增生。 脑膜瘤 球形,在鞍上略靠前位置;鞍结节骨质增生,小儿罕见。 生殖细胞瘤 男性小儿多见,球形。 低密度影 颅咽管瘤 蛋壳样钙化,小儿及青年人多见,无增强,海绵窦很少受累。 囊性垂体瘤 喋鞍扩大,鞍底下陷,常累及海窦。 表皮样囊肿 不规则,密度较均匀,CT值10-20HV,钙化及边缘增强罕见。 囊虫 多房性,葡萄状 皮样囊肿 球形,边光滑,锐利;CT值-50HV左右。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球形,一般大于3cm,平扫与囊性颅咽管瘤相似,有增强。 混杂密度灶 脊索瘤 多发散在斑片样钙化,钙化呈离心样。 软骨瘤 毛线团状钙化,位于岩骨尖,后床突。 畸胎瘤 钙化,脂肪和软组织影混合存在。 19。桥脑小脑角区肿瘤DD CT表现 肿瘤 诊断要点 实性密度影 听神经鞘瘤 内听道开口扩大,瘤体与骨板夹角呈锐角关系,肿瘤位于内听道开口处。 脑膜瘤 位置不确定,骨板增生,肿瘤以广基与骨板相依。 三叉神经鞘瘤 靠岩骨尖处,岩骨尖骨破坏。 低密度灶 表皮样囊肿 呈扁平状,沿珠网膜下腔生生,常累及桥前池、环池、鞍上池等。 蛛网膜囊肿 脑积液样密度,球形,边缘光滑锐利,囊壁菲薄。 混杂密度影 室管膜瘤 多呈不规则形或菜花样,经侧就向四脑室延伸。 化学感光器瘤 位置低于内听道开口,颈静脉孔区骨破坏,增强明显。 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是一种常见肿瘤,以小儿和青少年常见。好发4脑室—侧脑室—三脑室。特点1是种植转移,特点2是脑积水。 CT要点:1、肿瘤悬浮在脑脊液中;2、脑室扩大明显;3、增强较明显;4、如有钙化时,钙化结节一般较大。 Dandy walker综合征: 它是菱脑先天畸形,为四脑室中孔和侧孔闭锁,四脑室呈囊状扩大伴有不同程度蚓部发育不全。小脑半球分离,小脑发育障碍。脑室系统明显扩大。 CT表现:四室与枕大池扩大,后颅凹变大且窦汇位于人字缝之上,小脑半球及蚓部发育不全,三脑室和双侧脑室扩大,60%以上合并其它畸形,如脑积水占75%,胼胝体发育不良占20-25%,小脑回和灰质异位占5%-10%。 20。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查与表现: 1、早期乳腺癌患者,多数摸不到肿块,所以先找到高危人群(如晚孕、未乳、有乳腺癌家族史、有乳腺肿瘤病史),通过定期钥靶照片,发现阳性征象,超过1/4的原发肿瘤可出现微小钙化大小。程序是: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的钥靶照片体检,来寻找微小钙化灶,通过微小钙化灶来寻找原发肿瘤。 2、可通过乳腺增强CT或MRI检查(特别是增强MRI) 3、同位素的检查。(术前用以寻找前哨淋巴结)。 2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之鉴别诊断表 病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纤维囊性骨炎 佝偻病或骨质软化症 骨质疏松 原因 甲状旁腺腺瘤或癌,甲状旁腺增生 饮食缺乏,吸收不良,肾性 废用性,老年性,绝经性,生长物缺乏,成骨细或刺激因素缺乏。 病理生理 1、 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量减少即骨吸收增多,骨组织被纤维组织代替。 2、骨有机质和钙盐同时减少。 3、单位重量骨的钙盐减少。 4、骨质变软,易变形。 1、单位体积内钙质减少,即钙化不足,但骨量充足。 2、骨有机质(未钙化的骨样组织)相对增多,无机质(钙)相对或绝对减少。 3、单位重量的钙盐减少。 4、骨质软化易变形。 1、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量减少,即钙化完全,但骨量不足。 2、骨有机质(如骨样组织)和无机质(如钙)同时减少。 3、单位重量骨的钙盐正常。 4、骨质脆弱,易骨折。 X线表现 1、骨质密度减低。 2、松质骨骨小梁模糊粗糙。 3、骨膜下骨皮质吸收,可见囊肿形成。 4、长骨可变形,骨端不增宽,可伴骨折。 1、骨质密度减低(少数可伴增白)。 2、松质骨骨小梁模糊粗糙。 3、长骨皮质常在凹面加厚,凸面变薄,易出现假骨折线。 4、长骨后端扩大呈杯状少见骨折。 1、骨质密度减低较重。 2、松质骨骨小梁减少或消失,排列疏松。 3、骨皮质变薄,出现斑点状透光区。 长骨不变形,骨端不增宽,易合并骨折。 22。脊索瘤的鉴别诊断 脊索瘤是由胚胎发育而来的肿瘤,低度恶性,可多发,年龄偏大,蝶鞍部,斜坡及中颅凹处较大的不规则状混杂密度影,有分叶或模糊不清,病变内有散在斑块钙化影。 好发部位依次为蝶鞍部、斜坡、中颅凹、桥小脑角区,颈静脉孔区。 1、脑膜瘤:骨质增生为主,类圆形肿块影(恶性脑膜瘤可有骨质破坏),强化明显,脑膜尾征。 2、转移瘤:骨质破坏,无钙化,可有残留骨,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 3、鼻咽癌:可破坏颅底骨质,从破裂孔进入,病变中心部在鼻咽部,无钙化,一般不累及喋鞍及鞍背。 4、软骨肉瘤:骨质破坏,可有钙化,部位不侵犯枕骨斜坡,也不侵犯鼻咽部。 23。脉络膜乳头状瘤鉴别诊断: 1、髓母细胞瘤:后颅凹中线可见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可见高密度钙化影和较低的囊变灶。呈中度增强,位置较高,四脑室受压变形、移位。 2、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的一种,脑室壁上,从脑室边缘生长,可以钙化,呈非均匀性中度强化。可以囊变。四脑室受压、变形。 3、胶质细胞瘤:偏一侧,密度不均匀,可以坏死、囊变,四脑室受压变形、变小,向对侧或前方移位。 24(垂体瘤(腺瘤)的鉴别: 1、颅咽管瘤:蛋壳状钙化,年龄30岁左右,蝶鞍上肿瘤,后床突骨质增生。 2、动脉瘤:不侵犯鞍底,可以钙化,强化明显(与血管强化一致) 3、胶质瘤:常见成年人,临床症状,不侵犯颅底骨质,常位于蝶鞍的后方。 4、脑膜瘤:可以累及骨质,以骨质增生为主,不侵犯颅底,强化明显。 5、畸胎瘤:有脂肪密度,牙凿,有骨影等改变。 25。听神经瘤的鉴别: 1、三叉神经瘤:位于岩骨尖、分叶状,不规则,骑跨中、后颅窝,增强后可强化,四脑室受压向后对侧移位。 2、表皮样囊肿:囊性病变,CT值约10-20HU,靠近脑沟、脑裂部位,密度低,增强后不强化,分叶明显,见缝就钻。 3、蛛网膜囊肿:球形脑积液密度影,边缘光滑,增强后不强化。 4、脑膜瘤:宽基底与颅骨相连,引起骨质增生,可以明显强化,可以囊变。可见到砂粒状钙化,内听道不扩大,四脑室受压后移。 5、血管母细胞瘤:低密度,多位于小脑半球,小孩多见,增强后见壁结节强化。四脑向前移位。 6、胶质瘤:四脑室向前移位,不均匀强化,有囊变,实质部分增强。 26。骨发育不良的鉴别诊断: 1、成骨不全,它主要是骨骼发育异常,骨基础与矿物质均减少。它又分为两型,一种是婴儿型,特点是多发骨折,畸形愈合,愈后差。另一种是成年型,特点是骨骼发育细,易发骨折。 2、软骨发育不良,它主要是骨骼软异常,长骨变短,X线表现是干骨后端呈杯口状,骨密度正常,躯干正常。有双手不过髋,颅底短,脊柱椎弓根间距从上到下变 细等特点。 3、粘多糖代谢障碍:常见的是粘多糖?型和?型。?型特点是身材矮小,面容丑陋,智力缺陷,脊柱后突。X线上肢的变化较下肢明显,上肢骨干粗而短及中央部分膨胀两端变尖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脊柱可合并后突成角畸形,头颅可有舟状,短头或尖头畸形。?型的特点是侏儒。X线是椎体普遍性变扁,横径及前后径增加,椎体前缘的中央部向前突出如舌状。管状骨倾向于变短和增粗。 4、垂体生长激素分泌异常:过少可出现垂体性侏儒症,骨龄延迟是本症的主要征象,骨骼呈均称短小。分泌过多出现巨人症,全身骨骼对称性普遍增长,增大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5、甲状腺素分泌减少:又称为呆小症,儿童为克汀病。侏儒为典型症状之一。长骨粗而短,骨髓脸狭窄。 27。肝癌的介入治疗的机理、适应症和禁忌症: 治疗机理:1、肝脏有双重供血的特点,正常肝组织30%血供来自肝动脉,超过70%的血供来自门静脉,而肝癌的血供90%以上来自肝动脉,只有小于10%血供来自门静脉。2、门静脉与肝动脉之间有交通支。3、根据以上两点解剖学上特点:?通过肝动脉注入的化疗药物,大量的进入肿瘤内,形成一个高浓度留过效应,从而化疗效果好。只有少量化疗药物进入全身。?通过肝动脉注入栓塞物资,大量阻塞肝癌的血供而不影响正常肝组织。?由于肝动脉与门静脉之间有交通支,这样不仅可以栓塞肝癌的动脉血供而且可以栓塞肝癌的门静脉搏血供。 适应症:不能手术的肝癌首选。 禁忌症:1、患者一般情况差,包括肝功能、肾功能、心功能情况以及剂量限制毒性反应。2、感染,白细胞不能低于3千单位,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总蛋白不能太少。3、药物禁忌症。4、弥漫性肝癌疗效差。 28。多发性骨髓瘤与转移瘤的鉴别: 两者都有年龄大,多发生于椎体,也可发生于骨盆、颅骨的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 转移瘤 以疼痛为主,尿内有本周化蛋白 可找到原发灶 普遍性骨质疏松基础上出现骨质破坏(如颅骨有穿点样改变) 只在病灶有骨质破坏 附件不受累,主要病变在椎体 累及附件明显 少见软组织肿块 可伴有软组织肿块 疼痛较轻 可有剧烈骨痛,神经根性疼 只有破骨改变 可有破骨或成骨改变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本病为染色体遗传的过氧化物酶体病变。也属于一种脱骨鞘病变。 部位:大脑白质广泛性、对称性的脱髓鞘改变,由枕部问题蔓延以顶颞叶 变化为著,可累及胼胝体,但皮质下弓形纤维往往不被累及。 临床:分为三型,?儿童型:仅见于男性,4-8岁发病,智力减退,X性边隐性遗传;?成人型:属性染色体隐性遗传,见于20-30岁男性。?新生儿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有癫痫发作。 CT表现:首先出现顶枕叶白质累,继之向前累及颞、顶、额叶白质。也可累及胼抵体压部及小脑,病灶周边有明显强化(代表炎性活动)。而后强的非增强(代表完全性髓鞘结构丧失)。 CT表现为二类、?型:CT表现为注射过影剂后,在内囊、胼胝体、大脑脚、放射冠及脑前部白质传导囊部位出现明显强化。而?型不明显。其它非典型表现包括与白质病灶区相关的钙化及占位效应。晚期可有丘脑及豆状核受累及脑萎缩。 可简述为:?三角区周围白质内对称分布;?有喋翼状密度减低区,可边缘性强化;?三角区白质内弥散分布小钙化灶;?晚期以弥漫性脑萎缩表现为主。 29。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1、部位:侧脑室旁半卵圆区脑白质。2、对称性分布。3、弥漫混合性脑萎缩。4、腔隙性脑梗塞。5、平扫为边界不清,斑片状略低密度灶。 多发性硬化: 是一各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征为在大脑及脊髓发生多处散在的脱髓斑块。 临床:20-40岁多发,女性多见。 CT表现:三大特点:病灶小,多发和位于脑室旁。大脑各叶白质、视神经、脑干、小脑及脑室周围,尤其是侧脑室前后角及三角区周围的白质区可见局灶性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这些病灶无占位效应。静止灶不强化,急性期及恶化时病灶可强化。由于多发性硬化病灶多发、散在、新旧不一,缓解与复发交替,故CT可见低密度灶,对比强化及脑萎缩同时存在的现象。 简单为:1、20-40岁多见,女性居多。2、脑内多发脱髓鞘病变。3、病灶不大,多位脑室旁。4、急性期及恶化期可强化。 30。结节性硬化: 又称为Bourneville氏病,它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无性别及种族差异。临床有典型的三联征:1、皮脂腺瘤占90%;2、癫痫发作;3、智力低下,多见于小儿(4-5时出现)。 CT表现:为室管膜下多发或单发结节关钙化影或未钙化的结节并向脑室内突入。未钙化结节常可强化,典型的肿瘤是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常位于门氏孔附近,脑室扩大。 31。中枢神经系统结核: 它分为1、结核性脑膜炎和脑膜炎后遗症;2、结核瘤,病理改变选脑脊膜变为混浊肥厚,以脑底为主,在脑表面,特别是大脑中动脉的分布区有很多散在的白色小结节。 CT表现: 1、脑膜炎表现:非增强CT可见脑基底池,大脑外侧裂密度增高(由浮出物闭塞所致),增强后脑基底池强化,脑膜也可增强。脑实质可见散在的粟粒性结核灶,散布于大脑及小脑,非常强为等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病灶周边可见低密度水肿带。 2、脑结核瘤表现:平扫病变早期为等密度病灶,可有低密度水肿带,中期为密度略高圆形病灶,仍伴有水肿带;后期结核瘤钙化为高密度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水肿带消失。增强后可有小环状或大的环状增强,另一种为结节状强化。 3、继发性表现:结核灶周围可有大片低密度水肿带,可有交通性或梗阻性脑积水表现,由于脑动脉炎可引起梗塞。 结核性脑膜炎可综合为: 1、平扫基底池大脑外侧裂密度增高。2、脑内散在分布粟粒样病灶。3、增加扫描基底池,脑表面强化。4、可出现粘连性脑积水表现(引起中脑水管阻塞)。 32。何为“肺静脉高压”,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定义:肺毛细血管,静脉压力大于10毫米时,称肺静脉高压。系肺静脉回流受阻所致。 原因:1、肺静脉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阻塞(炎症、肿瘤)。2、左房阻力增加(如二尖瓣病变)。3、左室阻力增加(主动脉瓣病变)。 表现:1、肺淤血,双上肺静脉扩张呈鹿角状影,肺门可增大。双肺透光度降低。 2、肺水肿:(当肺静脉压力大于25毫米汞柱时,肺静脉(血浆)液体进入肺泡或肺间质称肺水肿。) 肺水肿分为: 肺间质肺水肿:可见A线、B线、C线,即Kerley线别 2005年已考. -6cm A线(较长)上肺多见5 B线:肋膈区(3-4m) C线:交叉成网 肺泡性肺水肿 两肺门区葫喋状改变(中央型) 两肺分布片状、斑片状影(弥漫型肺水肿) 局限于一叶或一侧片状、斑片状影(局限型肺水肿) 3、胸膜改变:胸腔积液,胸膜肥厚。 4、含铁血黄素沉着和骨化灶。 33。何为“肺门舞蹈”,见于哪些疾病, 定义:肺动脉及各级分支扩张增粗,肺动脉相对关闭不全,心室收缩时,肺动脉及肺门血管明显扩张,搏动增强,称为肺门舞蹈。 常见于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分血、甲亢。 34。颅内占位性病变呈环形强化主要有哪些病,如何鉴别, 1、脑脓肿;2、胶质细胞瘤?、?级;3、转移瘤;4、脑膜瘤(囊性);5、血管母细胞瘤;6、听神经纤维瘤;7、表皮样囊肿(偶尔边缘轻微指强)。 1、脑脓肿:病史有发热,中性粒细胞增高,头痛,呕吐,环形强化,强化的环均匀一致强,壁光滑,无壁结节。 2、 胶质细胞瘤?、?级: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囊变、环形不完整的强化,水肿明显,占位效应明显,位脑皮质髓质交界处,可出现钙化,3级可见,4级可出现环形强化,强化环强化不均匀,有壁结节。 3、转移瘤:常见多个病灶,环形强化,厚薄不均匀,肿显著,占位效应明显,年龄大。 4、囊性脑膜瘤:位于脑外,可见壁结节,宽基底与颅骨相连,无水肿,出现脑膜尾征。 5、血管母细胞瘤:发生于小,多见于小脑,圆形低密度灶,见高度强化的壁结节。 6、听神经纤维瘤:囊变者明显,听力下降,与颅骨呈锐角,内听道扩大。 7、表皮样囊肿:靠近脑池、脑裂生长,有见缝就钻的特点,CT值10-20HU。 近中纵裂脑膜/间变性形星形细胞瘤:前者最大水肿面不在肿瘤最大层面. 35。何谓肺静脉畸形引流,完全性肺静脉引流有何典型X线表现, 定义:肺静脉直接经过其他各种大静脉而最终回流入右心房的畸形。称为*。 完全性肺静脉引流按解剖可分三种类型: 1、心上回流异常:肺静脉回流入永存左侧上腔静脉,然后垂直向上与左头臂静脉交通,经过右上腔静脉而进入右心房。最常见。 2、心内回流异常:肺静脉直接进入右心房的后壁或冠状静脉窦。 3、心下或膈下回流异常:较少见,肺静脉回流入膈下静脉系统,如门V或下腔V。 X线表现:心上型为“8”字型,两侧上腔静脉增宽,向两侧突出,右房右室增大。呈“雪人心”改变。 1、心肺呈左往右分流的改变。2、常见特征性表现为“8”字或“雪人”样的心脑外形。3、心导管检查显示导管可由异常途径进肺静脉。5、心血管造影表现为两侧上腔静脉和左头臂静脉极度扩张,两侧肺静脉汇合成总干与左上腔静脉相连,左心与主动脉早期显影且发育较差,肺静脉显影时右心房重复显影。 36。以上纵隔影增宽,常见于哪些心血管疾病, 1、主动脉情况: (1)主动脉关闭不全,右位主动脉、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瓣口狭窄、永存动脉干、肺静脉异位引流。 2、心包情况: 如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回流受阻导上纵隔增宽。 37。脊髓造影如何诊断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按发生部位分为髓内、髓外硬膜内和硬膜外肿瘤,其造影表现如: 髓内肿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硬膜外肿瘤 发病率 10%,胶质瘤为主 60%,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 30%,主要为转移瘤,肉芽肿 阻塞程度 多为部分性 多为完全性 部分或完全性 阻塞面形态 对称性分流或大杯口状压迹 偏侧小杯口状压迹 斜坡或梳齿状 脊髓情况 膨大,无移位 受压变窄,对侧移位 受压变窄,对侧移位 蛛网膜下腔改变 两侧变窄,外移并张开 病侧撑开,对侧变窄 两侧变窄,并向对侧移位 油柱外缘与椎弓根间距 <1.5mm <1.5mm >1.5mm 神经根鞘 无变化 移位或闭塞 移位或闭塞 38。CT平扫右顶叶大片状低密度影,有哪些可能,如何进一步确诊, 1、炎症: 脓性炎症:高热、疲劳等临床症状,CT表现:?早期(<4天)为边界模糊低密度及灶,占位效应不明显,可有斑片状或脑回样增强。?晚期(4-10天),病灶仍为低密度,病灶有环形增强及占位效应和水肿,对侧脑室扩张,病灶中心有强化。脓肿壁形成早期(10-14天),可见完整壁和厚度均一的明显环状强化。?脓肿壁形成晚期,14天后,脓肿较小时,可呈结节状强化,脓腔内可见气体,形成液平面。 2、肿瘤:如胶质瘤、转移瘤、囊性脑膜瘤、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 3、梗塞:年龄大,有脑血管病病史,突然发病,形态、部位与血管分布有关,多形成楔行改变,占位效应轻。 4、尖性肉芽肿: 5、脑白质病:往往呈对应性低密度及灶,占位效应不明显。 6、脑囊虫病:有疫区病史,可分为脑实质型和脑室型:急性脑炎型CT表现与一般脑尖类似,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髓质区低密度片状影,脑室变小,脑沟裂池明显减少或消失。增强扫描低密度灶无强化,中线结构无移位。 主要根据病变部位、形态、密度、年龄、CT平扫加增强表现,以及临床鉴别。 39。何为“肺动脉高压”有哪些X线表现, 定义:当肺动脉收缩压大于30毫米汞柱,平均压高于20毫米汞柱,即为肺动脉高压。分为高流量性(肺血增加性)和肺循环阻力增高性(小血管收缩、阻塞)两种。 表现:?肺动脉段凸出(突出);?肺门动脉增粗(右下肺动脉干大于1.5cm等);?肺血管搏动增强(肺门舞蹈);?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分支失去比例,形成肺动的截断现象或残根征。 40。先心病“法四”有哪些X线表现, 分为三型: 重症型:呈典型的囊化形心。 1、心脏外形及大小:心尖圆隆上翅,位于肺上,右室增大,心腰凹陷(肺动脉狭窄),形如靴状。 2、肺动脉段:本型肺动脉狭窄严重,很少有狭窄后扩张,心腰凹陷。 3、肺门及肺血管:中央血管及周围的分支皆甚细小,肺门阴影缩小。可见网状侧支循环。 4、上纵隔及主动脉:上纵隔影增宽(因主动脉增大,上腔静脉被推向右方所致)。 常见型: 1、心脏应呈靴状,心尖圆钝而翅起,但不如重症型那么扁平。心脏都无明显增大,可有轻度、中度增大或正常。增大以右心室为主,右心房少数有增大。 2、肺动脉段及肺静血管:肺动脉段凹下不如重症者显著,亦可平直或轻微隆起。肺门仍小,肺野血管纹纤维。 3、上纵隔阴影和动脉:和重症型一样地增宽及增大,可有占位主动脉现象。 轻型或无紫绀型: 1、肺动脉瓣狭窄型:心影较垂直,有轻度增大,以右心室肥厚为主,其余心房心室不大,肺门缩小,肺野血管较纤细,主动脉无移位,上纵隔影都无增大。 2、室间隔缺损型:室缺较显著而肺动脉狭窄不显著,心脏形态与室间隔缺损相似,以右心室肥厚为主。?肺动脉段平直;?肺门正常;?主动脉正常;?须心导管才能确诊。 41。何谓chiari畸形, 为后脑天发育异常,表现为扁桃体变长、变形,由后颅凹经枕大孔伸入颈椎椎管上段;延髓及四脑室也向下延伸;常伴发脑积水与脊椎裂。一般分四型,以?、?型常见,chiari?型为chiari?加上脑膨出,很少见。 chiari?型:小脑扁桃体变形移位,向下疝出枕大孔,进入颈椎管上部,通常不伴有其他脑畸形。CT示脑积水占20-25%,有脊髓空洞症20-25%,常见颅颈交界畸形,不伴有脊髓脊膜膨出。 chiari?:复杂畸形影响到脊柱;颅骨硬膜和菱脑。总是伴有某种神经管闭合不全,脑膜膨出,有髓脊膜膨出和脑积水。 常并合:?颅盖缺裂:颅盖骨变薄,枕大孔裂开。?中脑和小脑异常:菱脑发育不全,导致延髓小胞向下移位,延髓扭曲占70%。?脑室和脑池:可正常或显著增大,呈对称增大。?脑实质异常:小脑回或脑回狭小,灰质异位。?脊柱和脊髓:腰骶部脊髓有膜膨出占75%,胸部占25%,脊髓空洞,脊髓低位常合并脂肪瘤。 chiari?型:伴有低枕部或高颈段脑膨出,非常罕见。 chiari?型:严重的小脑发育不全,不能独立存在。 42。周围型肺癌的表现和鉴别 CT表现 结节内部结构:A、钙化:结核球相当多见,支气管肺癌的钙化少见。CT薄层扫描HRCT7%的肺癌可显示钙化,其形态多为针尖状或点状,呈偏心性,很少出现大片钙化,年轮样钙化、爆米花样钙化排除恶性;B、脂肪:在肺结节内发现脂肪对错构瘤定性诊断有价值,原发性肺癌或肉芽肿中不存在脂肪,但应注意部分容积效应可造成脂肪密度假象;C、密度:若结节有小泡样低密度区、支气管空气造影等多见于肺癌,尤具是肺泡癌,50%者可见小泡样低密度。(2)结节边缘:结节边缘有分叶和或短密毛刺多为肺癌,肉芽肿或炎性假瘤边缘可见长条状索条影,多较稀疏。(3)结节的大小和位置:肺内结节大于3.0cm多考虑恶性,小于3.0cm应参考结节形态特征分析,分叶状、切迹、毛刺、尾状征提示恶性。位于上叶尖段、后段及下叶背段的/结节,其密度较高,甚或有钙化且边缘光滑者多提示为结核球。(4)结节和胸膜的关系:从肺结节外缘走向胸膜的三角形或放射状线条影,称为胸膜尾征或兔耳征或胸膜皱缩,它最常见于恶性结节中,计算结节生长倍增时间有诊断价值。倍增时间应以体积为准,肺癌的倍增时间约为30-490天,若肿物倍增时间长于2年或短于2周,则以良性病变的可能性大,但非绝对,如肺癌瘤内出血,则肿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经上述分析尚不能确定肿块的良、恶性时,应行短期的抗炎治疗并复查,必要时穿刺活检 43。试述周围型肺癌CT诊断要点及病理基础,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定义:周围型肺癌是指发生于段以下气管、细支气管的肺癌,CT平扫加增强呈结节状软组织病灶。 CT诊断要点及病理基础: 1、肿瘤内部的CT特征: 1小泡征或小管征:瘤内不规则的小点状或小条状低密度影,直径小于5mm,病理上是肿瘤包埋含气肺泡或小支气管的投影,或者癌组织缺血性的灶性坏死所致。 2偏心性厚壁空洞及内壁结节,本征为体积较大的肺癌发生坏死液化后与支管相通排出,留下无液平空洞,空洞多在远心侧,洞内壁见瘤结节向腔内突出。 2、肿瘤边缘征象: 1分叶征:肿瘤多方向生长不均速或邻近支气管、血管阻挡了肿瘤的生长,使其边缘形成凹凸不平的分叶状改变,称分叶症。 2短毛刺征:肿瘤沿周围肺组织浸润性生长,并导致反应性间质增生。 3胸膜凹陷症:靠近胸膜下癌肿,由于肿瘤纤维组织收缩、牵拉,使邻近胸膜出现三角形凹陷。 3、常规增强扫描:显著完全强化,由于瘤内血供丰富及造影剂充满,若癌内弹性纤维分布不均,也可出现斑片状不均匀强化。 4、动态增强扫描:肺癌由支气管动脉供血:呈缓升缓降强化,增强4’达峰值,CT值升高30—60HU,10分钟后可降至20。 一般螺旋CT有利于发现更小的病灶,高分辨CT使弧立结节观察达肺小叶水平。 1支气管征:支气管直达结节或结节内含气支气管。 2集束征:结节周围支气管、动脉、静脉向结节集中。 3病理血管:以肺窗现象,可见结节周围增粗,迂曲血管。 4少见征象:多数病灶可见点状钙化;磨砂玻璃征;炎性肺癌;蜂窝样改变。 鉴别诊断: 肺结核球;肺炎性假瘤(急性期边缘强化);肺良性肿瘤鉴别。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从肿瘤内部CT征象来鉴别;肿瘤的边缘征象;常规增强:肺癌显著强化;动态增强:出现缓升缓降征象。 如果注入造影剂后5分钟CT值升高小于20HU,则良性结节可能性大(如陈旧性肉芽肿、结核球、错构瘤等)。 44。炎性假瘤 诊断依据(1)有肺部反复感染史 2)病变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4?范围内•边缘大部分清楚,无分叶,毛刺; (3)环形强化•无壁结节。(3分) 鉴别诊断: (1)肺脓肿:0临床一般有高热病史:0脓液经支气管排出后可出现厚壁空洞,周边有明显的炎性渗出灶•因而模糊不清。(4分) (2)结核球:0临床有结核中毒症状:0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病灶内可有钙化;0一般有卫星灶:0病灶可见较稀疏的毛刺或索条,亦可见较粗大的索条影与胸膜粘连、凹陷等征象(4分) (3)肺癌:0周围型肺癌呈圆形,可有分叶,边界欠光滑:0瘤灶内可出现空泡征。0周边细小毛刺:0可有偏心空洞,壁厚薄不一:0可有胸膜凹陷征。(4分) 。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45 鉴别诊断及鉴别点:(1)老年性骨质疏松:0骨质普遍疏松 临床症状轻或无:6无骨质破坏。 (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0广泛性骨质疏松:0可有骨膜下骨皮质吸收:0可有局限性骨质破坏,呈囊状透光区,(3)转移性骨肿瘤:0有原发病灶其他部位可有转移灶,如肺、脑等。(4)单发性骨髓瘤与巨细胞瘤表现较相似•但巨细胞瘤常发生在长骨骨端,骨髓瘤好发于扁骨有鉴别价值。3、实验室检查0血液沫片中可见骨髓瘤的肿瘤细胞0尿液检查可见本一周氏蛋白 0其他生化检查、血浆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值等,对确定多发性骨髓瘤有帮助, 46。介入放射学:在影像介导下,采用经皮穿刺或导管技术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介入两大类,是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47。和常规CT扫描比较,螺旋CT的优点有哪些, (1)此法能够使患者在一次屏气状态下完成肺脏的全部扫描。由于扫描范围的体积数据连续采集,避免了常规CT检查时可能发生的因呼吸不均匀造成的病灶遗漏。 (2)螺旋CT扫描可在任何一个层面重建图像。例如对肺内结节病灶,可保障图像通过结节中心,减少体积效应,能准确地测量CT值和观察病变形态。 (3)螺旋CT增强效果优于常规CT扫描,使用的造影剂量也减少约30,50%。 (4)螺旋CT图像经过后处理可进行肺内结节、气管支气管和血管的三维重建。结节病灶三维重建有助于观察病变形态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气管支气管三维重建称为 仿真支气管内窥镜(Virtral bronchoscopy),可观察腔内外病变形态。三维CT血管重建又称为CTA,可显示肿瘤对心脏大血管的侵犯。在螺旋CT基础上的实时CT透视(real-time fluoroscopy)使CT导向经皮肺针刺活检和引流更准确、方便。 48。PE(肺栓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X线检查:肺动脉小分支的单发肺栓塞X线可无异常表现,大分支及多发性小分支栓塞X线可见X线异常表现。主要有: (1)肺缺血:当肺叶或肺段动脉栓塞时,相应范围的肺纹理减少或消失,透亮度增加,称为韦斯特马克(westmark)征。多发性小动脉栓塞引起广泛性肺缺血。 (2)肺动脉异常:病变的肺动脉因血栓嵌塞而增粗,其远端因血流减少而变细。 (3)肺体积减小:下叶肺栓塞多见,故肺体积缩小也于下叶常见,引起膈升高,肺门及叶间裂下移。并可合并盘状肺不张。 (4)心影增大:心影增大由右室增大所致,见于较大肺动脉的栓塞或多发肺栓塞。 本病缺少特征性的X线表现。对于有栓子脱落条件的病人,如久病卧床、妊娠、大手术后和心功能不全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风心病易产生左心房附壁血栓。当这些病人突然出现咯血和剧烈胸痛时,在X线平片及CT检查有局限性肺纹理稀少或肺段范围的楔形阴影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放射性核素检查肺通气扫描正常而灌注扫描有沿血管走行的多发的、按肺段分布的无血流灌注时,可诊断为肺栓塞。CT血管成像显示肺动脉内有充盈缺损或血管截断。血管造影检查可见血管截断或管腔内的低密度的病灶。 49(PE(肺栓塞) 的X 线表现常易被误诊为“肺炎”,其与肺炎的X线片鉴别要点:有那些, (1) 肺栓塞块影内—般无支气管空气影象。 (2) 肺栓塞:膈肌升高,如果患者末梢血白细胞数正常,气短明显,尤其是一处病变吸收,另一处出现新阴影的多发病变应怀疑肺栓塞。 (3) 肺栓塞有“溶化征”,肺炎好转吸收为阴影消散,阴影密度由均匀变为不均匀,而肺栓塞吸收时则为阴影面积逐渐缩小,但形状不变,密度均匀,这种消散方式酷似冰块溶化,故称为“溶化征”。 50。碘过敏反应及反应的处理: 51。对病灶影像分析的原则: 52。肺空腔性病变的概念,与空洞鉴别( 53。试肺内空洞性病变形成的病理基础,依病理变化分为几种,各具何病理及X线特征。 定义: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形成为空洞,空洞壁可由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或空洞周围薄层的肺不张所组成。 X线表现:大小、形态不同透明区,见于干酪肺结核、坏死病变、肺脓肿、 肺癌、某些真菌。 病理变化分为三种: 1、虫样空洞:又称无壁空洞,是大片坏死组织内的空洞,较小,形态不一,常多发,洞壁不规则,X线表现为实变肺野内多发小的透明区,轮廓不规则,如:虫蚀状,见于干酪性肺炎。 2、薄壁空洞:洞壁薄,壁厚在,,3mm以下,由薄层纤维组织及肉芽组织组成,X表现为:境界清晰,内壁光滑的圆形透明区,一般空洞无液平面,周围很少有实变影,常见于肺结核。 3、厚壁空洞,洞壁厚度超过3mm,X线上,空洞呈形态不规则的透明影,周围有密度高的坏死组织或实变区,见于肺脓肿、肺结核或肺癌,结核性空洞常无或很有少量液体,而肺脓肿的空洞内多有长而大的液平面,肺癌空洞内壁多不规则,呈结节状。 54。肺隔离症,肺脓肿鉴别( 55。血播型肺,,鉴别诊断(,至少提出三个, 56。心右前斜,左前斜之区别(列表) 57。左心室增大的影像表现,见于哪些疾病,作出鉴别(,至少提出三个, 58。道静脉曲张检查方法及,线表现 59。胃下垂:小弯切迹呈悦角,低于髂嵴联线水平下(,,,,;,,,,,,;,,,,;,,, 60。气腹的表现: 61。肠梗阻的基本,线表现, 62。胆石与肾石的鉴别, 63。髋关节脱位的判断, 64。佝偻病与坏血病的鉴别, 65。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66。中央型肺癌的影像表现 (一)、X线表现 1、早期肺癌 早期中央型肺癌在胸片上可无异常所见。有异常者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狭窄的继发改变:如肺含气量不足表现为局部的密度减低,支气管阻塞引起肺叶或肺段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引起小斑片状阴影,阻塞性支气管扩张引起条索状影,局限性肺气肿表现为限局 性密度减低及肺纹理稀疏。 2、进展期肺癌: 肺癌发展到中晚期后表现为肺门肿块及支气管阻塞改变。肺门肿块呈球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边缘一般清楚,可有分叶。合并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者边缘毛糙或不请楚。支气管阻塞改变主要为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为肺叶、肺段或一侧肺阴影。 (二)、CT表现 1、早期肺癌 表现为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其程度较轻。支气管有轻度狭窄、管壁增厚或腔内结节,也可出现支气管阻塞。 2、进展期肺癌:中央型肺癌的直接征象像是一侧肺门肿块及支气管的异常。肺门肿块可位于某一肺叶支气管的周围或附近,边缘比较清楚, 外缘光滑或有浅分叶。肿块的密度均匀,但也可见有钙化,多为原有的肺门淋巴结钙化。支气管的异常包括狭窄、梗阻、管腔内结节及管壁增厚。支气管狭窄范围较局限,管腔不规则。 支气管梗阻位于狭窄段的远端,或突然截断。在狭窄、梗阻部位的支气管壁常有不规则增厚。支气管内软组织结节常合并管壁增厚。阻塞改变为中央型肺癌的间接征象。 阻塞性肺炎因支气管阻塞的程度和时间早晚不同表现为小叶、小叶融合、肺段、肺叶或一侧肺的实变。小叶或小叶融合病灶为斑片状模糊影像,合并支气管增粗、模糊。肺段或肺叶实变表现为肺段或肺叶范围的密度增高影像,肺体积常缩小,肺门区密度增高、或有肿块。阻塞性肺不张在肺门区有肿块突出肺不张的外缘。增强扫描可见肺不张内的肿块轮廓,其密度较肺不张增强的密度低。 在肺不张内还可见粘液支气管征,即肺不张增强影像内的条状或结节状低密度影,为支气管内潴留的粘液不增强所致。阻塞性支气管扩张为柱状或带状高密度影象,从肺门向肺野方向分布,近端相互靠近,形似手套,称为手套状影像。阻塞性支气管扩张常合并炎症, 或轻度肺不张。螺旋CT的气管、支气管的多平面重建及三维立体重建图像可使气管支气管树清楚显示。可显示支气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及狭窄远端的情况,并可了解肿瘤向管腔外侵犯的范围。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为非有创性的检查支气管内腔的技术,可观察狭窄远端及腔外的形态,对病人进行治疗的随访。但此法不能反应早期及细微的大体病理形态表现。其应用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的总结和研究。 (三) MR表现 MRI三维成像可从横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显示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和腔内结节。 中央型肺癌继发阻塞性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时,T2WI及T1WI的增强检查可在阻塞性肺不张中显示肿瘤瘤体的形态。T2WI上肺不张的信号比肿块信号高,这是由于肺不张可为胆固醇型或在肺不张内有支气管粘液潴留。T1WI增强扫描较易于显示肺不张中的肿瘤,在多数病人肿瘤的信号强度低于肺不张,这是由于肺不张内有较多的血流通过。但如果肿瘤侵犯肺动脉,则肿瘤的增强效果高于肺不张。注射造影剂后连续摄片可进一步提高肿瘤与肺不张的密度差别,因为肿瘤信号强度的增加比肺不张缓慢。肺不张较快强化,大约在注射造影剂3分钟后到达峰值。 67。硬皮病:全身性疾病,结缔组织进行性的粘液水肿,硬化,和萎缩,皮肤,肌肉,骨格系和多种内脏小A的阻塞性病变。主要侵犯皮肤,肌肉,骨,胃肠道,心肺。主要诊断依据:皮肤改变。在肺部的病理改变:广泛肺间质钎维化,形成钎维囊性变,肺实质内含多个小囊,泡壁增厚,心内膜主A内膜可增厚和包含粗糙的纤维组织。 1/4-1/2的病例有肺部改变: 1。细网阴影,在中下肺野。2。网结影。3。广泛肺间质纤维化。肺塌陷。病变区出现5-10MM纤维囊性阴影。[病理基础是肺泡壁纤维化,CAP闭塞,肺泡气肿/细支气管囊性扩大。]4。胸膜增厚,粘连。一般不钙化。5。肺A高压,普大心,搏动弱。心包积液[心肌病变] 68。成人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影像学1。X线检查:在发病12小时以内胸部X线检查可能无异常改变,此阶段为潜伏期。在发病12-24小时内,主要为间质性肺水肿X线表现,如肺纹理增重,模糊。也可有小片状模糊阴影,但一般无间隔线影,也无血流重新分配征象,肺野上、下部血管粗细与正常时相似,或血管纹理变细。心脏一般正常。也有的病人无异常X线表现。在发病后1-3天,两肺内有斑片融合及大片状模糊阴影,位于内、中及外带,外带病变常较重。此阶段主要为肺泡性肺水肿改变,也合并肺内出血,毛细血管内凝血及小的肺不张。在发病2-3天后,两肺内有广泛的片状阴影。当肺脏几乎完全实变时,双肺野普遍变白,称之为“白肺”。其X线表现为两侧肺部广泛密度增高,心影轮廓消失,仅在肋膈角处残留少量透亮影像,病理上为广泛的肺水肿和肺泡出血,有血栓形成,小灶性坏死和肺不张及肺透明膜形成。合并感染时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病毒和霉菌感染,可见肺叶、段实变阴影,团块阴影和空洞。可合并脓胸。在发病7天后X线阴影逐渐消失,少数病人残留两肺纤维化。 2、CT表现;小叶间隔线比心源性肺水肿少见。肺内有弥漫性或斑片状毛玻璃密度或肺实变影像。有的可见小叶中心密度增高影。病变分布可为外围肺野较重,或中央性分布而外围部病变较轻微。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需将X线表现与临床表现相结合。诊断标准为:(1)急性起病,有引起此症的机体严重损伤;(2)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PaO2/FiO2)?26.7Kpa,(无论是否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3)X线片有双肺浸润阴影;(4)肺动脉楔压(PaW)?2.4Kpa或无左心房高压的临床证据。 本病需与其它原因的肺水肿鉴别。心源性肺水肿有肺血重新分配,上肺血管影增粗而下肺血管影变细,有间隔线,左心增大。肺内斑片状实变阴影位于肺基底部或中央性分布。肾性肺水肿肺纹理普遍增粗,血管蒂增宽。肺实变阴影中央型分布较多。 ARDS的影像学表现, 1.早期:肺纹理增重模糊,可有小斑片状阴影,也可无异常X线表现。 2.中期:肺内斑片状或大片状融合阴影,两肺外带比内带重。 3.晚期:两肺广泛的片状阴影,甚至两肺广泛实变,心影轮廓消失,仅肋膈角处有少量含气阴影。此期常合并感染,出现团块、空洞或脓胸。 4.恢复期;约在发病1周后,病变阴影逐渐消失。 5.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综合判断,氧分压小于8kPa(60mmHg),一般给氧治疗无效,并需除外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肺水肿。 ARDS的关于鉴别诊断? (一)心原性肺水肿:常有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病 史,通过胸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可与ards鉴别。 (二)急性肺梗塞:临床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紫绀、咯血等,可有心脏病史、骨折史、长期卧床史等,胸片可见局部片状或楔状阴影,心电图示i导联s波深,iii导联呈大q波及t波倒置。可通过放射性核素肺动脉灌注、通气扫描及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主要通过病史、体征、胸部x线表现,动脉血气分析等有助鉴别。 (四)自发性气胸: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紫绀,可通过病史、x线胸片、对氧疗的反应等予以鉴别。 (五)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常为慢性过程,可呈亚急性或急性发展,表现为i型呼衰,临床与ards表现相似,有主张应属ards者,但本病x线胸片呈网状、结节状或蜂窝状改变,病理基础与ards不同,总病程发展ards缓慢,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特征等可作鉴别。 69。肺磨玻璃密度的病理意义? 在以间质为主的病变中,磨玻璃密度是间质纤维化形成和(或) 肺泡炎的表现,由于分辨率的限度,HRCT不能区分肺泡炎和肺泡壁的间质纤维化。Remy2Jardin 等的研究表明,在没有毛细支气管扩张和蜂窝影时,肺磨玻璃密度是肺泡炎的可靠征象。磨玻璃密度可能预示对激素治疗有较好的反应。 以实质为主的病变中,磨玻璃密度反映了肺气腔的不完全填充。肺出血在急性期表现为实变或磨玻璃密度,可以为弥漫性、斑片样或限局性分布。表现为弥漫性肺出血的疾病有肺肾综合征、韦氏肉芽肿、系统性红斑狼疮、二尖瓣狭窄和复合结缔组织疾病等。表现为斑片样或限局性分布的肺出血的疾病有支气管扩张、肺癌、转移瘤、闭合性肺创伤、肺穿刺损伤和侵袭性曲菌病等。肺泡蛋白沉着症病理上表现为肺泡内充填有过碘酸雪夫反应(PAS) 染色阳性的物质,其内富含蛋白成分 。在实质性肺炎的早期或在实变病灶的周边部位可见到磨玻璃密度。在细支气管肺泡癌也可有磨玻璃密度表现。 在通气2血流障碍性病变中, 磨玻璃密度反映了局部血量的增加,可见到病变区域肺动脉口径的增粗。在肺静脉血栓的病例可见到病变处引流肺静脉的增粗。 70。名词解释: 骨膜三角:肿瘤浸润性生长侵犯骨膜,引起骨膜成骨,继而破坏骨膜成骨,使两端残存的部分在影像学上成三角形改变,称为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病征象。 栓塞后综合症:介入治疗栓塞后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继而出现临床症状(如栓塞部位疼痛,全身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是一过性变化,一般在10-15天内逐渐缓解,消失,可以进行对症处理(脾检塞疼痛可持续很久)。2005年已考 骨龄:在骨骼的生长发育过程,骨骼的厚发骨化中心(腕骨和附骨)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联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月和年来表示,称为骨龄。2005年已考 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用介入的方法来治疗门脉高压症,在肝内形成一个门静脉与肝静脉分流,降低门脉压力。主要用于不能手术的门脉高病人,如布长氏综合症。 分子影像学:利用影像学的一些方法,来探索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诊断和治疗。2005年已考 棕色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骨内形成破骨细胞瘤,病理解剖上呈棕色,影像学上呈一个低密度影。 Monteggie骨折:尺骨上1/3骨折伴桡骨头脱位,合并有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称为Monteggie骨折。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 Chamberlain(钱氏线):侧位片上,取硬腭后缘与枕大孔后缘之间的连续。正常时,齿状突的上1/3可超过此线,如超过1/2(或5mm以上),当考虑有颅底陷入。 跳跃征(线样征):溃疡性肠结核时,回肠末端和盲、升结肠因为炎症刺激痉挛,排空加速,钡剂呈线样充盈或者完全不充盈,其上、下端肠管充盈正常,称为跳跃征(线样征)。 何谓肺间质,肺间质病变的X线表现有什么特点, 肺间质为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纤维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间质性病变是发生在肺间质的弥漫性病变,表现为索条状、网状、蜂窝状及广泛弥漫小结节状,如粟粒型肺结核、沿淋巴管播散的转移瘤、尘肺、结缔组织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间质性肺水肿: 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超过血浆渗透压或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液体从毛细血管渗入肺间质,称为间质性肺水肿。X线表现为肺部出现网格状阴影,上肺静脉扩张,肺透光度降低,胸部可呈积液,左心有肿大,出现小叶间线(Kerley氏线),如左心衰等疾病。 纵隔型肺癌: 它是中央型肺癌的一种特殊表现,完全不张的肺叶包裹住肺门肿块或纵隔肿大淋巴结,形成致密的块状阴影,紧贴于纵隔上,形似病变来自纵隔。 HRCT:高分辨CT,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空间分辨力CT图像的技术。用薄层及特殊的重建方式,用于微小结构诊断,优点是分辨细微结构或小病灶。如肺间质、听神经瘤、肾上腺。 SCTA:螺旋CT血管造影,由静脉注入对剂后,当血管内达到最佳浓时进行容积扫描,再通过计算机重建显示血管影像。 pACS:即图像存储通信系统。2005年已考 交通性脑积水:蛛网膜下腔阻塞或脑积液分泌或吸收障碍引起的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同时积水,称为交通性脑积水。 梗阻性脑积水:第四脑室出口以上阻塞所引起的脑积水限于脑室系统,称阻塞性脑积水或脑内积水。 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称CT血管造影,是一种微创性血管成像方法。脑血管、肾A与肺A等。 螺旋CT: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EBCT(电子束CT):又称超速CT,它是用电子枪发射电子束轰击4个环靶所产生的X线进行扫描。 DSA: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的技术,突出显示血管影像,分为动脉法和静脉法DSA两种,前者血管显影较清晰,对比剂用量减少,但需要动脉内导管术,患者有一定的痛苦。 MRI水成像(hydrography):又称液体成像(liquid imaging)是采用长TE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其图像类似于X线对比剂造影检查。如MR胆胰管造影、MR尿路造影、MR腮腺造影等。 功能性MRI成像:是在病变尚未出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达到早期诊断为目的成像技术。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 MRA: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ghy,磁共振血管造影,是使血管成像的MRI技术,它无需或仅向血管内注射少量对比剂,检查比较简单,安全,属于无创性检查,临床上多用于头颈及等部大血管椎。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等密度病变:CT图像上病变密度等于所在器管的密度幸免等密度病变。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系脑深部髓质小血管闭塞所致。低密度缺血性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中老年人常见。 痉挛性切迹:是胃溃疡引起的功能性改变,表现为胃壁上的凹陷,小弯金影,在大弯的相对处出现深的痉挛切迹,胃窦痉挛和幽门痉挛也很常见。 流空现象:是MR成像的一个特点,在SE病便,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质子,如流动血液或脑脊液的质子,均受至脉冲的激发。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液发的质子卫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这使血管腔不使用对比剂即可显影。流空的血管腔专显影。 流空效应:由于信号采集须要一定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信号或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良好对比,称流空效应。 X线密度和物质密度概念 指X线图像上所示影像的蛋白。物质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线量多,影像上呈白影,反之物质密度低、比重大,吸收的X线量少,影像上呈黑影。X线密度除与物质密度有关外,还与厚度有关,但主要是反映物质密度的高低。 物质密度:指人体组织中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与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 造影检查: 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核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胸隙,使之产生对比的显影,此即造影检查。 直接引入和间接引入 直接引入:直接将造影剂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包括:1、口服法,如食管与胃肠负餐检查;2、灌注法:如钡灌肠;3、穿刺注入法:如心血管造影、关节造影等。 间接引入:造影剂先被引入某一特定组织或器官内,后经吸收并聚集于欲造影的某一器官内,从而使之显影,包括吸收性与排泄性两类,如淋巴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等。 早期胃癌: 癌仅限粘膜及粘膜下层,无论大小及范围,有无转移。 部分容积效应:层面成像,一个全系内有两个成份,那么这个体系就是两成份的平均值,重建图像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组织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贲门量:在双对比时,贲门正面观的表现,成量芝状,代表贲门正常,中央是贲门,周围向其聚拢的粘膜。 假肿瘤征:狭窄性肠梗阻,周围有许多肠管胀气,扫结的肠管闭祥内积液,软血在周围充气的肠管的衬托下,形成块影。 半月征:骑跨在胃大弯或者胃小弯,正面看,呈半月形,靠外称平直,内称不整齐,有尖角征,龛影周围有环提征。 灌注成像:是功能性MRI成像的一种,为静脉注射高浓度GD-DTPA进行MRI的动态成像,以评价毛细血管床的状态与功能,临床上用于肿瘤和心、脑缺血性病变的诊断。 弥散成像:MRI以微分子运动的成像,用于急性脑梗塞死早期诊断。 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用MRI观察脑细胞活动状态。 指压迹:表现为龛影口部有凸面向着龛影的弧形压迹,病理基础为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结节状癌侵润所致。 裂隙征:表现为从龛影口部向外伸出数毫米至2厘米左右长的钡剂充填树根状影,或表现为两个指压迹之间向口部外方伸出之尖角状影。病理基础为溃疡周围的破溃裂痕或两个癌结节之间的凹陷间隙。 环堤:是指龛影周围一圈不规则的透亮区。其病理基础为溃疡破溃后留下的一圈不规则的边缘 MRCP(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VE(virtual endoscopy):仿真内镜,是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与CT或MRI成像技术相结合而研发出来的仿真内镜技术,分别称为CTVE和MRVE,适用于人体内几乎所有的空腔器官,进行无创性的仿真内镜检查,可观察管腔内面的组织结构和病变。 空气支气管征 (air bronchogram):肺实变阴影内见到的含气支气管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是肺实变与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的鉴别要点。 半月征 (Carman’s sign):是指位于胃轮廓内的巨大溃疡,呈半月形龛影,其周围可见不规则性环堤、指压征或裂隙征,是恶性胃溃疡的典型X线征象。 CR:计算机X线摄影 (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一种数字化的X线成像技术。是将透过人体的X线影像信息记录在影像板上,经过读取、处理和显示等步骤,显示出数字化图像。数字化图像适合于图像的存储、传输、教学、远程医疗、三维重建处理和信息放射学的开发和临床应用。 双期扫描:利用螺旋CT扫描速度快,可以控制扫描期相的优势进行动脉期、门脉期的扫描技术,以提高早期和小病灶的检出率。 肿瘤边缘征象包括:分叶征、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 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 用短TR时,组织间T1强度差别显示出来,这种由T1差别形成的图像称T1加权图像。 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 用长TE时,组织间信号强度差别主要依靠T2,这种由T2差别形成的图像称T2W TR(repetition time):又称重复时间,MRI信号很弱,为提高MRI的信噪比,要求重复使用脉冲,两个90度脉冲周期的重复时间。 TE(echo time);又称回波时间,射频脉冲到采样之间的回波时间。 脑膜尾征:脑膜瘤在作MR增强冠位扫描示瘤体与脑膜广基底接触,并见鼠尾样T1W高信号。 16排螺旋CT大血管成像 16排螺旋CT通过快速、薄层、大面积扫描成像,对大血管能够非常清楚的显示和评价,对于大血管的病变、走行异常都能非常清楚的显示,无创的检查方法也使患者更容易耐受检查。 16排螺旋CT肺结节定量成像 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肺内的结节病灶有一部分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表现,而对于小于2cm的结节往往不能够定性,以往通过肉眼来判断某个时间段内的体积、形态变化,这种判断敏感性很低,16排螺旋CT肺结节定量成像,可以准确的评估肺结节的体积、形态以及时间段内的倍增时间,为肺内结节的良恶性判别提供最客观的依据。 16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 脑梗塞是常见多发病,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是一直很困难,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通过对缺血脑组织的微循环进行评价,可以在早期发现脑梗塞,从而为及时的溶栓治疗提供依据,大大减少脑梗塞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16排螺旋CT胃肠道成像 多排螺旋CT的产生,使得胃肠道成像成为可能,16排螺旋CT使CT对空腔脏器的检查更加快捷、易接受和准确,通过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和仿真内窥镜检查可以代替传统的钡餐以及胃镜的诊断功能。胃肠道的平铺功能可以将胃肠道官腔平铺成一个平面,更加便于观察和诊断,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16排螺旋CT在心脏冠脉的影像检查 冠心病日益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金标准的冠脉造影检查需要在血管内放入导管、导丝,具有一定的危险性。16排螺旋CT利用其亚秒的扫 描速度可以进行无创性心脏冠脉成像,使得冠心病的诊断变为几近零风险;另外16排螺旋CT成像可以看到常规心导管造影看不到的粥样斑块、动脉肌桥,而且能够区分软硬斑块,从而对治疗方案起到性的作用。 16排螺旋CT肿瘤灌注成像检查 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早期诊断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学的难题,16排螺旋CT肿瘤灌注成像通过对肿瘤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评估可以在早期进行肿瘤的诊断,同时可以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评价治疗后的效果及复发情况,从而可以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和评价预后。 什么是PET-CT技术, 近年来,医学影像诊断学的一个重要进展,就是功能影像与图像融合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由过去单一的形态学诊断进入到功能与形态相结合多学科多层面的综合影像学诊断。图像融合技术,具有不同特征的影像在同一平台显示、解读,对比与分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之间架起了一座高速、流畅的桥梁。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CT ,就是将 核医学领域的最新成果“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 -PET ”所获取的功能性信息,与“ X- 射线计算机体层显像技术 -CT ”获取的 解剖学信息进行融合。 PET-CT 技术是把极其微量的正电子示踪剂注射到人体内,然后用特殊的体外探测仪器( PET )探测这些正电子核素在人体全身脏器的分布情况,再结合 CT 的精确定位,准确的显示出人体各器官的生理代谢情况核解剖结构。 每种疾病都会经历从基因突变?代谢异常?形态改变的发展过程。传统的 CT 检查密度分辨率高、定位准确,但只有当疾病发生到“形态改变”这一阶段才能被发现,因此不能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而传统的 PET 检查,虽然能在“代谢异常”阶段就发现病灶,但是缺乏周围正常组织的对照致使难以精确定位。 将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形态结构,同步达到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并给出治疗参考方案 , 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PET-CT 代表了当今医学影像设备发展的最高水平,是目前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最为理想的结合。
/
本文档为【医学影像诊断学考试题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