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美式脊椎矫正手法汇总

2017-10-29 31页 doc 60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314871

暂无简介

举报
美式脊椎矫正手法汇总美式脊椎矫正手法汇总 2006年4月5日 1 AS-向前上偏位 A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两手五指交叉重叠放于框上缘前额全部,弯1 站在患者枕骨 线向后聚合。 眉间 坐位 曲头部向胸前,颅骨后面紧贴医师胸部,拉力AS 背后 向后、下。 PS-向后上偏位 P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两拇指分别放两耳前,两手二、三、四、五2 站在患者枕骨 线向前聚合。 颞骨 坐位 指放左、右耳后,紧贴后外头部(颞骨),PS 背后 使患者尽量抬头,推力向前、下。 AS-向前上偏位 A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3 RS-右上...
美式脊椎矫正手法汇总
美式脊椎矫正手法汇总 2006年4月5日 1 AS-向前上偏位 A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两手五指交叉重叠放于框上缘前额全部,弯1 站在患者枕骨 线向后聚合。 眉间 坐位 曲头部向胸前,颅骨后面紧贴医师胸部,拉力AS 背后 向后、下。 PS-向后上偏位 P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两拇指分别放两耳前,两手二、三、四、五2 站在患者枕骨 线向前聚合。 颞骨 坐位 指放左、右耳后,紧贴后外头部(颞骨),PS 背后 使患者尽量抬头,推力向前、下。 AS-向前上偏位 A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3 RS-右上侧偏 线向后聚合。 站在患者两手五指交叉重叠放于眶上缘前额全部,拉枕骨 AS-眉间 坐位 RS-正位片,枕骨髁线与环椎线在右背后 力向后(医师怀侧)右、下。 RS 侧分散。 AS-向前上偏位 A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4 LS-左上侧偏 线向后聚合。 站在患者两手五指交叉重叠放于眶上缘前额全部,拉枕骨 AS-眉间 坐位 LS-正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线在背后 力向后(医师怀侧)左、下。 LS 左侧分散。 PS-向后上偏位 P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左接触手拇指及二、三、四、五指放左耳后5 RS-右上侧偏 线向前聚合。 站在患者上,紧贴左颞骨,推力向前、中间、右下,枕骨 PS-左颞骨 坐位 RS-正位片,枕骨髁线与环椎线在右背后 右稳定手放在右耳上。 RS 侧分散。 PS-向后上偏位 P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6 右接触手拇指及二、三、四、五指放右耳后LS-左上侧偏 线向前聚合。 站在患者枕骨 PS-L右颞骨 坐位 上,紧贴右颞骨,推力向前、中间、左下,LS-正位片,枕骨髁线与环椎线在左背后 S 左稳定手放在左耳上。 侧分散。 AS-向前上偏位 A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7 RS-右上侧偏 线,向后聚合。 AS-站在患者双手五指交叉重叠放眶上缘前额全部,拉力枕骨 RA-右枕骨髁向RS-正位片,枕骨髁线与环椎线在右眉间 坐位 RS-背后 向后(医师怀侧),向右下转头。 前旋转 侧分散。 RA RA-右枕骨髁侧块变窄。 AS-向前上偏位 A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8 RS-右上侧偏 线,向后聚合。 AS-站在患者双手五指交叉重叠放眶上缘前额全部,拉力枕骨 RP-右枕骨髁向RS-正位片,枕骨髁线与环椎线在右眉间 坐位 RS-背后 向后(医师怀侧),向左下转头。 后旋转 侧分散。 RP RP-正位片,右枕骨髁侧块变宽。 2 PS-向后上偏位 P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9 RS-右上侧偏 线向前聚合。 左接触手拇指放左耳前上,左手二、三、四、 PS- 站在患者枕骨 RA-右枕骨髁向RS-正位片,枕骨髁线与环椎线在右左颞骨 坐位 五指放在耳后,紧贴左颞骨,推力向前,向RS-背后 前旋转 侧分散。 右下转头。右稳定手放在右耳上。 RA RA-正位片,右枕骨髁侧块变窄。 PS-向后上偏位 P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 10 RS-右上侧偏 线向前聚合。 右接触手拇指放右耳前上,右手二、三、四、PS-RP-右枕骨髁向RS-正位片,枕骨髁线与环椎线在右站在患者枕骨 右颞骨 坐位 五指放在耳后,紧贴右颞骨,推力向前,向RS-后旋转 侧分散。 背后 左下转头。左稳定手放在左耳上。 RP RP-正位片,右枕骨髁侧块变宽。 AS-向前上偏位 A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11 LS-左上侧偏 线向后聚合。 AS-站在患者双手五指交叉重叠放眶上缘前额全部,拉力枕骨 LA-左枕骨髁向LS-正位片,枕骨髁线与环椎线在左眉间 坐位 LS-背后 向后(医师怀侧),向左下转头。 前旋转 侧分散。 LA LA-正位线,左枕骨髁侧块变窄。 AS-向前上偏位 A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 12 LS-左上侧偏 线向后聚合。 AS-LP-左枕骨髁向LS-正位片,枕骨髁线与环椎线在左站在患者双手五指交叉重叠放眶上缘前额全部,拉力枕骨 眉间 坐位 LS-后旋转 侧分散。 背后 向后(医师怀侧),向右下转头。 LP LP-正位片,左枕骨髁侧块变宽。 PS-向后上偏位P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13 LS-左上侧偏 线向前聚合。 右接触手拇指放在右耳前上,右手二、三、PS-L站在患者枕骨 LA-左枕骨髁向LS-正位片,枕骨髁线与环椎线在左右颞骨 坐位 四、五指放在右耳后,紧贴右颞骨,推力向S-L背后 前旋转 侧分散。 前,向左下转头。左稳定手放在左耳上。 A LA-正位线,左枕骨髁侧块变窄。 PS-向后上偏位PS-侧位片,枕骨大孔线与环椎平面 14 LS-左上侧偏 线向前聚合。 左接触手拇指放在左耳前上,左手二、三、站在患者枕骨 PS-LLP-左枕骨髁向LS-正位片,枕骨髁线与环椎线在左左颞骨 坐位 四、五指放在左耳后,紧贴左颞骨,推力向背后 S-LP 后旋转 侧分散。 前、向右下转头。右稳定手放在右耳上。 LP-正位片,左枕骨髁侧块变宽。 3 A-向前偏位 A-侧位片,环椎向前,1、右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右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右掌心朝上,右拇指远节放 平行(无齿状突相应的向后偏侧横左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横突的前外缘,右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后, 楔形) 位。 突(T) 向左弯便于寻略右。 放在右横突上,推力向中间、左,左稳定手的大鱼际 R-侧向右偏 R-正位片,环、枢椎线 找,找准接触点放在非调整侧(左侧),支撑左乳突、横突。 1 环椎 在右侧分散。 后,头向右弯。 A-R 2、右2、俯卧位 2、站在患2、右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右横突的外侧缘,(先用拇 侧横者右侧。 指找出右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左稳定手握在右接 突(T) 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向左。 A-向前偏位 A-侧位片,环椎向前偏1、右1、坐位 1、站在患1、右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右掌心朝上,右拇指远节放 S-向上偏位 位,齿状突相应的向后侧横同A-R 1 者背后、在横突的前外缘,右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后, R-侧向右偏 偏位。 突(T) 略右。 放在右横突上,推力向中间、左,同时加顺时针扭力。 S-侧位片,环椎向上偏左稳定手的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左侧),支撑左乳突、2 环椎 位。 横突。 ASR R-正位片,环、枢椎线2、右2、俯卧位 2、站在患2、右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横突的外侧缘,(先用拇指 在右侧分散。 侧横者右侧。 找出右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左稳定手握在右接触 突(T) 手手腕上,推力向前、向左。同时加顺时针扭力。 A-向前偏位 A-侧位片,环椎向前偏右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右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右掌心朝上,右拇指远节放 I-向下偏位 位,齿状突相应的向后横突左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横突的前外缘,右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后, R-侧向右偏 偏位。 (T) 向左弯便于寻略右。 放在右横突上,推力向中间、左,同时加顺时针扭力。 I-侧位片,环椎向下偏找,找准接触点右稳定手的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左侧),支撑左乳突、3 环椎 位。 后,头向右弯。 横突。 AIR R-正位片,环、枢椎线2、站在患2、右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右横突的外侧缘(先用拇指2、俯卧位 在右侧分散。 者右侧 找出右横突的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的同时加 顺时针扭力。左稳定手握在右接触手手腕上。 4 A-向前偏位 A-侧位片,环椎向前,右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右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右掌心朝上,右拇指远节放 平行(无齿状突相应的向后偏横突左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横突的前外缘,右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后, 楔形) 位。 (T) 向左弯便于寻略右。 放在右横突上,推力向中间、左,右稳定手的大鱼际 R-侧向右偏 R-正位片,环、枢椎线找,找准接触点放在非调整侧(左侧),支撑左乳突、横突。 A-右侧向前在右侧分散。 后,头向右弯。 4 旋转 A1-正位片,右侧侧块增2、俯卧位 2、站在患2、右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右横突的外侧缘(先用拇指环椎 A-RA 宽,代环椎向前旋转。 者右侧 找出右横突的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对侧(患 A2-正位片,右侧侧块内者左侧)。左稳定手握在右接触手手腕上。 缘黑影变大。 A3-正位片,枕骨髁线与 环椎平面线在右侧聚 合。 A-向前偏位 A-侧位片,环椎向前偏右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右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右掌心朝上,右拇指远节放 S-向上偏位 位,齿状突相应的向后横突左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右横突的外侧缘,右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 R-侧向右偏 偏位。S-侧位片,环椎(T) 向左弯便于寻略右。 后放在右横突上,推力向前、中间、左,转动头部向A-右侧向前向上偏位。 找,找准接触点右(后)、向下。左稳定手的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左 旋转 R-正位片,环、枢椎线后,头向右弯。 侧),支持左乳突、横突。 5 在右侧分散。 2、俯卧位 2、站在患2、右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右横突的外侧缘上,(先用环椎 ASRA A1-正位片,右侧侧块增者右侧。 拇指找出右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下、 宽,代表环椎向前旋转。 (足侧)、对侧(患者左侧),同时加顺时针扭力。左 A2-正位片,右侧侧块内稳定手握右接触手手腕。 缘黑影变大。 A3-正位片,枕骨髁线与 环椎线在右侧聚合。 5 A-向前偏位 AI-侧位片,环椎向前下右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右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右掌心朝上,右拇指远节放 I-向下偏位 偏位。 横突左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右横突的外侧缘,右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 R-侧向右偏 R-正位片,环、枢椎线(T) 向左弯便于寻略右。 后放在右横突上,推力向中间、左,转动头部向右(后)、 A-右侧向前在右侧分散。 找,找准接触点向上。左稳定手的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左侧),支持 6 旋转 A1-正位片,右侧侧块增后,头向右弯。 左乳状突、横突。 环椎 A1RA 宽,代表环椎向前旋转。 2、俯卧位 2、站在患2、右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右横突的外侧缘上,(先用 A2-正位片,右侧侧块内者右侧。 拇指找出右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向上 缘黑影变大。 (头侧)、对侧(患者左侧),同时加逆时针扭力。左 A3-正位片,枕骨髁线与稳定手握右接触手手腕, 环椎线在右侧聚合。 A-向前偏位 A-侧位片,环椎向前偏右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右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右掌心朝上,右拇指远节放 平行(无位。 横突左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右横突的外侧缘,右拇指近节随拇指之后放在右横 楔形) R-正位片,环、枢椎线(T) 向左弯便于寻略右。 突上,推力向中间、左,转动头部向左(前)。左稳定 R-侧向右偏 在右侧分散。 找,找准接触点手的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左侧),支持左乳状突、横 7 P-右侧向后P1-正位片,右侧侧块变后,头向右弯。 突。 环椎 A-RP 旋转 窄,代表环椎向后旋转。 2、俯卧位 2、站在患2、右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右横突的外侧缘上,(先用 P2-正位片,右侧侧块内头偏右侧 者右侧。 拇指找出右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中间、 缘的黑影变小。 右侧(医师怀侧)。左稳定手握右接触手手腕。 P3-正位片,枕骨髁线与 环椎线在右侧分散。 AS-向前上偏AS-正位片,环椎向前上右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右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右掌心朝上,右拇指远节放 位 偏位。 横突左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右横突的外侧缘,右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8 环椎 R-侧向右侧 R-正位片,环、枢椎线(T) 向左弯便于寻略右。 后放在右横突上,推力向中间、左,转动头部向左、ASRP P-右侧向后在右侧分散。 找,找准接触点下。左稳定手的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左侧),支撑左 旋转 P1-正位片,右侧侧块变后,头向右弯。 乳突、横突。 6 窄,代表环椎向后旋转。 2、俯卧位 2、站在患2、右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右横突的外侧缘上,(先用 P2-正位片,右侧侧块内头偏右侧 者右侧。 拇指找出右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下(足 缘的黑影变小。 侧)右侧(医师怀侧),顺时针扭力。左稳定手握右接 P3-正位片,枕骨髁线与触手手腕。 环椎线在右侧分散。 AI-向前下偏AI-侧位片,环椎向前下右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右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右掌心朝上,右拇指远节放位 偏位。 横突左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右横突的外侧缘,右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R-侧向右偏 R-正位片,环、枢椎线(T) 向左弯便于寻略右。 后放在右横突上,推力向中间、左,转动头部向左、P-右侧向后在右侧分散。 找,找准接触点上。左稳定手的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左侧),支撑左 9 旋转 P1-正位片,右侧侧块变后,头向右弯。 乳突、横突。 环椎 A1RP 窄,代表环椎向后旋转。 2、俯卧位 2、站在患2、右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右横突的外侧缘上,(先用 P2-正位片,右侧侧块内头偏右侧 者右侧。 拇指找出右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上(头 缘的黑影变小。 侧)右侧(医师怀侧),逆时针扭力。左稳定手握右接 P3-正位片,枕骨髁线与触手手腕。 环椎线在右侧分散。 A-向前偏位 A-侧位片,环椎向前偏左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左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左掌心朝上,左拇指远节放 平行(无位。 横突右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左横突的外侧缘,左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楔形) L-正位片,环、枢椎线(T) 向右弯便于寻略左。 后放在左横突上,推力向前、中间、右,右稳定手的L-侧向左偏 在左侧分散。 找,找准接触点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右侧),支撑右乳突、横突。 10 环椎 后,头向左弯。 A-L 2、俯卧位 2、站在患2、左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横突的外侧缘上,(先用 者左侧 拇指找出左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右。 右稳定手放左接触手手腕上。 7 A-向前偏位 A-侧位片,环椎向前偏左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左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左掌心朝上,左拇指远节放 S-向上偏位 位。 横突右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左横突的外侧缘,左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 L-侧向左偏 S-侧位片,环椎向上偏(T) 向右弯便于寻略左。 后放在左横突上,推力向前、中间、右,逆时针扭力。 位。 找,找准接触点右稳定手的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右侧),支撑右乳突、11 环椎 L-正位片,环、枢椎线后,头向左弯。 横突。 ASL 在左侧分散。 2、俯卧位 2、站在患2、左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横突的外侧缘上,(先用 者左侧 拇指找出左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右, 逆时针扭力。右稳定手放左接触手手腕上。 A-向前偏位 A-侧位片,环椎向前偏左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左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左掌心朝上,左拇指远节放 I-向下偏位 位。 横突右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左横突的外侧缘,左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 L-侧向左偏 I-侧位片,环椎向下偏(T) 向右弯便于寻略左。 后放在左横突上,推力向前、中间、右、下(足侧), 位。 找,找准接触点顺时针扭力。右稳定手的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右侧),12 环椎 L-正位片,环、枢椎线后,头向左弯。 支撑右乳突、横突。 AIL 在左侧分散。 2、站在患2、左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横突的外侧缘上,(先用2、俯卧位 者左侧 拇指找出左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右、 下(足侧),顺时针扭力。右稳定手放左接触手手腕上。 A-向前偏位 A-侧位片,环椎向前偏左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左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左掌心朝上,左拇指远节放 平行(无位。 横突右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左横突的外侧缘,左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 楔形) L-正位片,环、枢椎线(T) 向右弯便于寻略左。 后放在左横突上,推力向前、中间、右,转动头部向 L-侧向左偏 在左侧分散。 找,找准接触点右(后)。右稳定手的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右侧), 13 A-左侧向前A1-正位片,左侧侧块增后,头向左弯。 支撑右乳突、横突。 环椎 A-LA 旋转 宽。 A2-正位片,左侧侧块内2、站在患2、左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横突的外侧缘上,(先用 缘黑影变大。 2、俯卧位 者左侧,拇指找出左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右、 A3-正位片,枕骨髁线与略右。 (患者右侧),右稳定手握在左接触手手腕上。 环椎在左侧聚合。 8 AS-向前上偏AS-侧位片,环椎向前上左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左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左掌心朝上,左拇指远节放 位 偏位。 横突右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左横突的外侧缘,左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 L-侧向左偏 L-正位片,环、枢椎线(T) 向右弯便于寻略左。 后放在左横突上,推力向前、中间、右,转动头部向 A-左侧向前在左侧分散。 找,找准接触点右(后)、下。右稳定手的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右侧),14 旋转 A1-正位片,左侧侧块增后,头向左弯。 支撑右乳突、横突。 环椎 ASLA 宽。 2、左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横突的外侧缘上,(先用A2-正位片,左侧侧块内2、站在患拇指找出左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右、缘黑影变大。 2、俯卧位 者左侧,(患者右侧),向下(足侧),顺时针扭力。右稳定手A3-正位片,枕骨髁线与略右。 握在左接触手手腕上。 环椎在左侧聚合。 AI-向前下偏AI-侧位片,环椎向前下左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左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左掌心朝上,左拇指远节放 位 偏位。 横突右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左横突的外侧缘,左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 L-侧向左偏 L-正位片,环、枢椎线(T) 向右弯便于寻略左。 后放在左横突上,推力向前、中间、右,转动头部向 A-左侧向前在左侧分散。 找,找准接触点右(后)、上。右稳定手的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右侧),15 旋转 A1-正位片,左侧侧块增后,头向左弯。 支撑右乳突、横突。 环椎 AILA 宽。 2、俯卧位 2、站在患2、左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横突的外侧缘上,(先用 A2-正位片,左侧侧块内者左侧,拇指找出左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右、 缘黑影变大。 略右。 (患者右侧),向上(头侧),逆时针扭力。右稳定手 A3-正位片,枕骨髁线与握在左接触手手腕上。 环椎在左侧聚合。 A-向前偏位 A-侧位片,环椎向前偏左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左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左掌心朝上,左拇指远节放 平行(无位。 横突右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左横突的外侧缘,左拇指近、食指近节随拇指之后16 环椎 楔形) L-正位片,环、枢椎线(T) 向右弯便于寻略左。 放在左横突上,推力向前、中间、右,转动头部向前。A-LP L-侧向左偏 在左侧分散。 找,找准接触点右稳定手的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右侧),支撑右乳突、 P-左侧向后P1-正位片,左侧侧块变后,头向左弯。 横突。 9 旋转 窄,代表环椎向后旋转。 2、俯卧位,头2、站在患2、左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横突的外侧缘上,(先用 P2-正位片,左侧侧块内向左偏,左横突者左侧。 拇指找出左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右、 缘的黑影变小。 在上。 (患者右侧),右稳定手握在左接触手手腕上。 P3-正位片,枕骨髁线与 环椎线在左侧分散。 AS-向前上偏AS-侧位片,环椎向前上左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左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左掌心朝上,左拇指远节放 位 偏位。 横突右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左横突的外侧缘,左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 L-侧向左偏 L-正位片,环、枢椎线(T) 向右弯便于寻略左。 后放在左横突上,推力向前、中间、右,转动头部向 P-左侧向后在左侧分散。 找,找准接触点前、下。右稳定手的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右侧),支17 旋转 P1-正位片,左侧侧块变后,头向左弯。 撑右乳突、横突。 环椎 ASLP 窄,代表环椎向后旋转。 2、俯卧位 2、站在患2、左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横突的外侧缘上,(先用 P2-正位片,左侧侧块内者左侧。 拇指找出左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右、 缘的黑影变小。 (患者右侧),顺时针扭力。右稳定手握在左接触手手 P3-正位片,枕骨髁线与腕上。 环椎线在左侧分散。 AI-向前下偏AI-侧位片,环椎向前下左侧1、坐位,固定1、站在患1、左接触手与前臂平行,左掌心朝上,左拇指远节放 位 偏位。 横突右肩,调正前头者背后,在左横突的外侧缘,左拇指近节、食指近节随拇指之 L-侧向左偏 L-正位片,环、枢椎线(T) 向右弯便于寻略左。 后放在左横突上,推力向前、中间、右,转动头部向 P-左侧向后在左侧分散。 找,找准接触点前、上。右稳定手的大鱼际放在非调整侧(右侧),支18 旋转 P1-正位片,左侧侧块变后,头向左弯。 撑右乳突、横突。 环椎 2、俯卧位 2、站在患2、左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横突的外侧缘上,(先用AILP 窄,代表环椎向后旋转。 头向左偏,左横者左侧。 拇指找出左横突外侧缘,然后撤出),推力向前、右、P2-正位片,左侧侧块内 突在上。 (患者右侧),逆时针扭力。右稳定手握在左接触手手缘的黑影变小。 腕上。 P3-正位片,枕骨髁线与 环椎线在左侧分散。 10 P-向后偏位 R-正位片,棘突1、左侧椎弓1、俯卧位 1、站在患者1、右上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侧(对侧)的椎R-向右旋转 向右侧旋转。 板(La) 右侧,前倾横弓板上,,推力向前、中间,逆时针扭力。左稳定I-向下偏位 I-侧位片,两椎体 过脊椎。 手握在右上方接触手手腕上。 前后平面线在右 侧聚合,楔形开2、左侧椎弓2、俯卧位 2、站在患者2、右下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侧(同侧)的椎1 口在左侧。 板(La) 左侧。 弓板上,左上方稳定手握在右下方接触手手腕上,C2-7 PRI—脊椎侧弯可能凸推力向前、中间,逆时针扭力。 La 向左。 3、左侧横突3、坐位,固定右肩,3、站在患者3、左接触手拇指放左侧横突的外侧缘上,左手食 (T) 头先偏向右侧便于背后,略左。 指近节放左横突上,右稳定手放右侧下颌角,推 寻找,找准接触点力向前、中间、右上。 后头偏向左侧,抬 高下颌。 P-向后偏位 R-正位片,棘突1、左侧椎弓1、俯卧位 1、站在患者1、右上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侧(对侧)的椎R-向右偏位 向右侧旋转。 板(La) 右侧,前倾横弓板上,左稳定手握在右上方接触手手腕上,推 脊椎侧弯可能凸 过脊椎。 力向前、中间。 向左。 2、左侧椎弓2、俯卧位 2、站在患者2、右下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侧(同侧)的椎 2 板(La) 左侧。 弓板上,左上方稳定手握在右下方接触手腕上,C2-7 PR-La 推力向前、中间。 3左侧横突3、坐位,固定右肩,3、站在患者3、左接触手拇指放左侧横突的外侧缘上,左手食 (T) 头先偏向右侧便于背后,略左。 指近节放左横突上,右稳定手放右侧下颌角,推 寻找,找准接触点力向前、中间、右。 后头偏向左侧, 不 抬高下颌。 P-向后偏位 R-正位片,棘突1、刺突1、俯卧位 1、站在患者1、右上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棘突上,左下方稳3 C2-7 R-向右旋转 向右侧旋转。 (SP) 右侧,略下。 定手握在右上方接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中间、PRS-inf S-向右上偏S-侧位片,两椎上,顺时针扭力。 11 位 体平面线在右侧2、刺突 2、俯卧位 2、站在患者2、任一拇指放棘突上,另一拇指放在先指的指甲Inf-整个椎分散,楔形开口(SP) 左侧。 上,双手二、三、四、五指握住斜方肌的前缘,体向下偏 在右侧。 推力向前、中间、上,顺时针扭力(此法更适合 Inf-侧位片,整个中段颈椎)。 椎体向下偏。 脊椎侧弯可能凸 向右。 P-向后偏位 R-正位片,棘突1、刺突1、俯卧位 1、站在患者1、右上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棘突上,左下方稳 4 R-向右旋转 向右侧旋转。 (SP) 右侧,略下。 定手握在右上方接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中间、C2-7 PR-SP 脊椎侧弯可能凸上,不加扭力。 向右。 2、刺突 2、俯卧位 2、站在患者2、任一拇指放棘突上,另一拇指放在先指的指甲 (SP) 左侧。 上,双手二、三、四、五指握住斜方肌的前缘, 推力向前、中间、上,不加扭力(此法更适合中 段颈椎)。 L-向左旋转 L-正位片,棘突1、右椎 1、俯卧位 1、站在患者1、右上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右侧椎弓板上,左I-向下偏位 向左旋转。 弓板(la) 右侧。 下方稳定手握在右上方接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Inf-整个椎I-侧位片,两椎体中间、顺时针扭力。 体向下偏 前后平面线在左2、右椎弓板2、俯卧位 2、站在患者2、右接触手拇指放在右侧椎弓板上,左稳定手拇 侧聚合,楔形开5 (la) 右侧。 指放左侧椎弓板上以稳定颈椎,右接触手拇指推 口在右侧。 C2-7 PLI-la-i力向前、中间、顺时针扭力(可双手同时用力)。 Inf-侧位片,整个nf 3、右横突3、坐位,固定左肩,3、站在患者3、右接触手拇指放在右侧横突的外侧缘上,右手 椎体向下偏位。 (T) 头先偏向左侧便于背后,略左。 食指近节放右横突上,左稳定手放左侧下颌角, 脊椎侧弯可能凸寻找,找准接触点推力向前、中间、左上。 向右。 后头偏向右侧,抬 高下颌。 L-向左旋转 L-正位片,棘突1、棘突 1、俯卧位 1、站患者左1、左上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棘突上,右下方稳S-向右上偏向左旋转。 (SP) 侧,略下。 定手握在左上方接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中间、位 S-侧位片,两椎上,逆时针扭力。 6 C2-7 Inf-整个椎体平面线在左侧PLS- inf 2、棘突2、俯卧位 2、站患者左2、任一拇指放棘突上,另一拇指放在先指的指甲体向下偏 分散,楔形开口(SP) 侧,略下。 上,双手二、三、四、五指握住斜方肌的前缘, 在左侧。 推力向前、中间、上,逆时针扭力。 12 Inf-侧位片,整个3、椎弓板3、俯卧位 3、站患者左3、两拇指分放左右两椎弓板上,两拇指同时用力 椎体向下偏位。 (la) 侧,略下。 推向前、中间、逆时针扭力。 脊椎侧弯可能凸 向左。 P-向后偏位 L-正位片,棘突1、右椎弓板1、站患者右1、右上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右侧椎弓板上,左 L-向左旋转 向左旋转。 (la) 1、俯卧位 侧 下方稳定手握在右上方接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 脊柱侧弯凸向中间、不加扭力。 右。 2、右椎弓板2、站患者右2、右接触手拇指放在右侧椎弓板上,左稳定手拇 7 (la) 2、俯卧位 侧 指放左侧椎弓板上以稳定颈椎,右接触手拇指推C2-7 PL-la 力向前、中间、不加扭力。 3、右横突3、坐位,固定左肩3、站患者背3、右接触手拇指放在右侧横突的外侧缘上,右手 (T) 头先偏向左便于寻后,略右。 食指近节放右横突上,左稳定手放左侧下颌角, 找,找到接触点后,推力向前、中间。 头偏向右。 P-向后偏位 L-正位片,棘突1、棘突1、俯卧位 1、站患者左1、左上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棘突上,右下方稳 L-向左旋转 向左旋转。 (SP) 侧 定手握在左上方接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中间。 脊椎侧弯可能凸2、棘突2、俯卧位 2、站患者左2、任一拇指放在棘突上,另一拇指放先指的指甲8 向左。 C2-7 (SP) 侧 上,双手二、三、四、五指握住斜方肌前缘,推PL-SP 力向前、中间。 3、右椎弓板3、俯卧位 3、站患者左3、两拇指分放左右两椎弓板上,右拇指推力向前、 (la) 侧 中间。 注:枢椎偏位的诊断要点: P-向后偏位,侧位片,与环椎向前(A)偏位相对立。 R-向右旋转,正位片,右侧横突孔变小,模糊不清。 L-向左旋转,正位片,左侧横突孔变小,模糊不清。 S-向上偏位,正位片,椎弓根平面线与C3椎体线,两线在旋转侧分散,旋转侧有楔形。 I-向下偏位,正位片,椎弓根平面线与C3椎体线,两线在旋转侧聚合,非旋转侧(对侧)有楔形。 13 P-向后偏R-正位片,棘突向右侧1、棘突1、俯1、站患者右侧身体与1、右上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棘突上,左下方稳定 0位 旋转,右侧椎弓根影变(SP) 卧位 患者呈90。 手握在右上方接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中间、对R-向右偏小。 侧,顺时针扭力。(更适合上段胸椎)。 1 胸椎 位 S-正位片,两椎体线在2、棘突2、俯2、站患者右侧,略下。 2、两拇指叠放在棘突上,两手食指紧靠患者背部,PRS S-向右上右侧分散,楔形开口在(SP) 卧位 两拇指同时推力向前、中间、对侧(左侧)、下。 偏位 右侧。 脊椎侧弯可能凸向右。 P-向后偏R-正位片,棘突向右侧1、左横突1、俯1、站患者右侧,身体1、左下方手拇指放在左横突上,右上方手豆状骨放 0位 旋转,右侧椎弓根影变(T) 卧位 与患者呈90。 左拇指的上端、棘突上,推力向前、中间,顺时针 R-向右偏小。 身体前倾超脊椎。 扭力。(更适合下段胸椎)。 2 胸椎 位 I-正位片,两椎体线在2、左横突2、俯2、站患者右侧,身体2、右上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横突上,左下方稳PRI-T 0I-向右下右侧聚合,楔形开口在(T) 卧位 与患者呈90。 定手握右上方接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中间,逆 偏位 左侧。 身体前倾超脊椎。 时针扭力。(更适合中、上段胸椎)。 脊椎侧弯可能凸向左。 P-向后偏R-正位片,棘突向右侧1、左横突1、俯1、站患者右侧,身体1、左下方手拇指放在左横突上,右上方手豆状骨放 0位 旋转,右侧椎弓根影变(T) 卧位 与患者呈90。 在左拇指的上端、棘突上,推力向前、中间。(更适 R-向右偏小。 身体前倾超脊椎。 合下段胸椎)。 位 脊椎侧弯可能凸向左。 2、左横突2、俯2、站患者右侧,身体2、右上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横突上,左下方稳 0 3 (T) 卧位 与患者呈90。 定手握在右上方接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中间。胸椎 PR-T 身体前倾超脊椎。 (更适合中、上段胸椎)。 3、左横突3、仰3、站患者右侧。 3、右上方稳定手握住抱胸的两肘部,左下方接触手 (T) 卧位 手心朝上,微握拳,伸入患者背后,左手大鱼际放 两臂左横突上,患者呼气末时,借助患者身体的滚动及 相抱 右手下压的力,推动左横突向前。 P-向后偏R-正位片,棘突向右侧1、棘突1、俯1、站患者右侧,身体1、右上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棘突上,左下方稳定 0位 旋转,右侧椎弓根影变(SP) 卧位 与患者呈90。 手握在右上方接触手的手手腕上,推力向前、中间、4 R-向右偏小。 对侧。 胸椎 PR-SP 位 脊椎侧弯可能凸向右。 2、棘突2、俯2、站患者右侧 2、两拇指叠放在棘突上,两手食指紧靠患者背部, (SP) 卧位 两拇指同时推力向前、中间、对侧。 14 P-向后偏L-正位片,棘突向左侧1、棘突1、俯1、站患者右侧身体与1、右下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棘突上,左上方稳定 0。 手握在右下方接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中间、对位 旋转,左侧椎弓根影变(SP) 卧位 患者呈90 侧。逆时针扭力。(更适合上胸椎)。 L-向左偏小。 5 胸椎 位 S-正位片,两椎体线在2、棘突2、俯2、站患者左侧,略下。 2、两拇指叠放在棘突上,两手食指紧靠患者背部,PLS S-向左上左侧分散,楔形开口在(SP) 卧位 两拇指同时推力向前、中间、对侧(左侧)、下。 偏位 左侧。 脊椎侧弯可能凸向左。 P-向后偏L-正位片,棘突向左侧1、右横突1、俯1、站患者左侧,略下。 1、两手分放脊椎两侧,两手大鱼际分放两横突上, 位 旋转,左侧椎弓根影变(T) 卧位 左稳定手起稳定作用,右接触手推力向前、中间、 L-向左偏小。 顺时针扭力。 6 位 I-正位片,两椎体线在胸椎 2、右横突2、俯2、参照PRI-T、1 2、参照PRI-T、1 PLI-T I-向左下左侧聚合,楔形开口在(T) 卧位 偏位。 右侧。 3、俯3、参照PRI-T、2 3、参照PRI-T、2 脊椎侧弯可能凸向右。 卧位 P-向后偏L-正位片,棘突向左侧1、右横突1、俯1、站患者左侧。 1、两手分放脊椎两侧,两手鱼际分放两横突上,左 位 旋转,左侧椎弓根影变(T) 卧位 稳定手起稳定作用,右接触手实施右横突的推力向 L-向左偏小。 前、中间。(更适合下胸椎)。 7 胸椎 位 PL-T 2、右横突2、俯2、站患者左侧,身体2、右下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右横突上,左上方稳 0(T) 卧位 患侧呈90,身体前倾定手握在右下方接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中间。 超脊椎。 (更适合中、上段胸椎)。 3、右横突3、仰3、站患者右侧 3、右上方稳定手握住抱胸的两肘部,左下方接触手, (T) 卧位、手心朝上,微握拳,伸入患者背部,左大鱼际放右 两臂横突上,患者呼气末时,借助患者身体滚动及右手 抱胸。 下压的力推动右横突向前。 P-向后偏L-正位片,棘突向左侧1、棘突1、俯1、站患者左侧,身体1、右下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棘突上,左上方手握 0位 旋转,左侧椎弓根影变(SP) 卧位 与患者呈90。 在右上方接触手的手手腕上,推力向前、中间、对 L-向左偏小。 侧。 8 2、棘突2、俯2、站患者左侧。 2、两拇指叠放在棘突上,两手食指紧靠患者背部,位 脊椎侧弯可能凸向左。 胸椎 PL-SP (SP) 卧位 两拇指同时推力向前、中间、对侧。 15 P-向后偏R-正位片,棘突向右1、棘突1、左侧卧位,左1、面对患者,1、右上方稳定手固定右肩,发力时推肩部向上、向后, 位 侧旋转,右侧椎弓根(SP) 下肢伸直,右足固定右髋。 左下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棘突的右侧,手指超过脊 00R-向右偏影变小。 放左下肢腘窝椎(达左侧)呈45,发力时滚动患者向前40以内,位 脊椎侧弯可能凸向处。 医师髋部紧靠患者骨盆,推力由患者右侧向左侧、向 右。 床面。 1 2、棘突2、右侧卧位,右2、面对患者,2、左上方稳定手固定左肩,右下方接触手的中指、无L1-4 PR-SP (SP) 下肢伸直,左足固定左髋。 名指放在棘突右侧,食指放左乳状突上,由患者背后 放右下肢腘窝向前(医师侧)拉移。 处。 3、棘突3、俯卧位 3、站患者右3、右方上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棘突的右侧缘,左下方 (SP) 侧。 稳定手握在右上方接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中间、 左(上腰椎加向上、下腰椎加向下的推力)。 P-向后偏R-正位片,棘突向右1、棘突1、左侧卧位,左1、面对患者,1、右上方稳定手固定右肩,发力时推肩部向上、向后, 位 侧旋转,右侧椎弓根(SP) 下肢伸直,右足固定右髋。 左下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棘突右侧,手指超过脊椎(达 00R-向右偏影变小。 放左下肢腘窝左侧)呈45,发力时滚动患者向前40以内,医师髋位 S-正位片,两椎体线处。 部紧靠患者骨盆,推力由患者右侧向左侧、向床面, S-向右上向右侧分散,楔形开同时加左手顺时针扭力。 偏位 口在右侧。 2 2、棘突2、右侧卧位,右2、面对患者,2、左上方稳定手固定左肩,右下方接触手的中指、无 脊椎侧弯可能凸向L1-4 PRS-S(SP) 下肢伸直,左足固定左髋。 名指放在棘突右侧,食指放左乳状突上,由患者背后 右。 P 放右下肢腘窝向前(医师侧)拉移,同时加右手的顺时针扭力。 处。 3、棘突3、俯卧位 3、站患者右3、右上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棘突的右侧缘,左下方 (SP) 侧。 稳定手握在右上方接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中间、 左(上腰椎加向上、下腰椎加向下的推力),同时加右 手的顺时针扭力。 16 P-向后偏R-正位片,棘突向右棘突左侧卧位,左下面对患者,固右上方稳定手固定右肩,发力时推右肩向上、向后,位 侧旋转,右侧椎弓根(SP) 肢伸直,右足放定右髋。 左下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棘突右侧,手指超过脊椎(达 00,滚动患者向前40以内,推力由患者右3 R-向右偏影变小。 左下肢腘窝处。 左侧)呈45 L5 PRI-S位 I-正位片,两椎体线侧向左侧、向床面,同时加左手逆时针扭力。医师髋 P I-向右下在右侧聚合,楔形开部紧靠患者骨盆。 偏位 口在左侧。 脊椎侧弯凸向右。 P-向后偏R-正位片,棘突向右1、左侧1、右侧卧位,右1、面对患者,1、左上方稳定手固定左肩,发力时推左肩向上、向后,位 侧旋转,右侧椎弓根乳状突下肢伸直,左足固定左髋。 右下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左乳状突上,推力由患者背R-向右偏影变小。 (m) 放右下肢腘窝后向前、中间、向左。医师髋部紧靠患者骨盆。 4 位 脊椎侧弯凸向左。 处。 L1-4 PR-m 2、左侧2、俯卧位 2、站患者左2、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乳状突上,另手握在接触手 乳状突侧 手腕上(上腰椎以左手为接触手,下腰椎以右手为接 (m) 触手),推力向前、中间。 P-向后偏R-正位片,棘突向右1、左侧1、右侧卧位,右1、面对患者。 1、左上方稳定手固定左肩,发力时推左肩向上、向后。位 侧旋转,右侧椎弓根乳状突下肢伸直,左足右下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左乳状突上,推力由患者背R-向右偏影变小。 (m) 放右下肢腘窝后向前、中间、向左,同时加逆时针扭力。医师髋部位 I-正位片,两椎体线处。 紧靠患者骨盆。 5 L1-4 I-向右下在右侧聚合,楔形开PRI-m 2、左侧2、俯卧位。 2、站患者左2、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左乳状突上,另手握在接触手偏位 口在左侧。 乳状突侧。 手腕上(上腰椎以左手为接触手,下腰椎以右手为接 脊椎侧弯凸向左。 (m) 触手),推力向前、中间。同时加左、右接触手的逆时 针扭力。 P-向后偏R-正位片,棘突向右左乳状右侧卧位,右下面对患者,固左上方稳定手固定左肩,发力时推左肩向上、向后,位 侧旋转,右侧椎弓根突 肢伸直,左足放定左髋。 右下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左乳状突上,推力由患者背R-向右偏影变小。 右下肢腘窝处。 后向前、中间、左,同时加右手的顺时针扭力。医师6 位 S-正位片,两椎体线髋部紧靠患者骨盆。 L5 PRS-S-向右上在右侧分散,楔形开m 偏位 口在右侧。 脊椎侧弯可能凸向 左。 17 P-向后偏L-正位片,棘突向左1、棘突1、右侧卧位,右1、面对患者,1、左上方稳定手固定左肩,发力时推左肩向上、向后, 位 侧旋转,左侧椎弓根(SP) 下肢伸直,左足固定左髋。 右下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棘突左侧,手指超过脊椎 00,滚动患者向前40以内,推力由患L-向左偏影变小。 放右下肢腘窝(达右侧)呈45 者左侧向右侧、向床面。医师髋部紧靠患者骨盆。 位 脊椎侧弯可能凸向处。 左。 2、棘突2、左侧卧位,左2、面对患者,2、右上方稳定手固定右肩,左接触手的中指、无名指7 L1-4 (SP) 下肢伸直,右足固定右髋。 放在棘突左侧,食指放右乳状突上,由患者背后向前PL-SP 放左下肢腘窝(医师侧)拉移。 处。 3、棘突3、俯卧位。 3、站患者左3、左上方接触手豆状骨放在棘突的左侧,右下方稳定 (SP) 侧。 手握在左上方接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中间、右(上 腰椎加向上、下腰椎加向下的推力)。 P-向后偏L-正位片,棘突向左1、棘突1、右侧卧位,右1、面对患者,1、左上方稳定手固定左肩,发力时推左肩向上、向后, 位 侧旋转,左侧椎弓根(SP) 下肢伸直,左足固定左髋。 右下方接触手豆状骨放棘突左侧,手指超脊椎(达右 00L-向左偏影变小。 放右下肢腘窝侧)呈45,滚动患者向前40以内,推力由患者左侧位 S-正位片,两椎体线处。 向右侧、向床面,同时加右手逆时针扭力。医师髋部 S-向左上在左侧分散,楔形开紧靠患者骨盆, 偏位 口在左侧。 8 2、棘突2、左侧卧位,左2、面对患者,2、右上方稳定手固定右肩,左接触手的中指、无名指 脊椎侧弯可能凸向L1-4 PLS-S(SP) 下肢伸直,右足固定右髋。 放棘突左侧,食指放右乳状突上,由患者后部向前(医 左。 P 放左下肢腘窝师侧)拉移,同时加左手的逆时针扭力。 处。 3、棘突3、俯卧位。 3、站患者左3、左上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棘突左侧,右下方稳定 (SP) 侧。 手握左接触手手腕上,推力向前、中间、右(上腰椎 加向上、下腰椎加向下的推力),同时加左手的逆时针 扭力。 18 P-向后偏L-正位片,棘突向左棘突右侧卧位,右下面对患者,固左上方稳定手固定左肩,发力时推左肩向上向后,右位 侧旋转,左侧椎弓根(SP) 肢伸直,左足放定左髋。 下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棘突左侧,手指超过脊椎(达 00,滚动患者向前40以内,推力由患者左L-向左偏影变小。 右下肢腘窝处。 右侧)呈459 侧向右侧、向床面,同时加右手顺时针扭力。医师髋位 I-正位片,两椎体线L5 PLI-SI-向左下在左侧聚合,楔形开部紧靠患者骨盆。 P 偏位 口在右侧。 脊椎侧弯可能凸向 左。 P-向后偏L-正位片,棘突向左1、右乳1、左侧卧位,左1、面对患者,1、右上方稳定手固定右肩,发力时推右肩向上、向后,位 侧旋转,左侧椎弓根状突。下肢伸直,右足固定右髋。 左下方接触手放右乳状突上,推力由患者背后向前、L-向左偏影变小。 (m) 放左下肢腘窝中间、右。医师髋部紧靠患者骨盆。 10 位 处。 L1-4 PL-m 2、右乳2、俯卧位。 2、站患者右2、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在右乳状突上,另手握在接触节 状突。 侧。 手手腕,(上腰椎以右手为接触手、下腰椎以左手为接 触手),推力向前、中间。 P-向后偏L-正位片,棘突向左1、右乳1、左侧卧位,左1、面对患者,1、右上方稳定手固定右肩,发力时推右肩向上、向后,位 侧旋转,左侧椎弓根状突。下肢伸直,右足固定右髋。 左下方接触手放右乳状突上,推力由患者背后向前、 L-向左偏影变小。 (m) 放左下肢腘窝中间、右。同时加左手顺时针扭力。医师髋部紧靠患位 I-正位片,两椎体线处。 者骨盆。 11 L1-4 I-向左下在左侧聚合,楔形开PLI-m 2、右乳2、俯卧位。 2、站患者右2、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右乳状上,另手握在接触手手腕偏位 口在右侧。 状突。 侧。 上(上腰椎以右手为接触手,下腰椎以左手为接触手), 脊椎侧弯可能凸向推力向前、中间。同时加加左、右接触手的顺时针扭 右。 力。 P-向后偏L-正位片,棘突向左右乳状左侧卧位,左下面对患者,固右上方稳定手固定右肩,发力时推右肩向上向后,左位 侧旋转,左侧椎弓根突。(m) 肢伸直,右足放定右髋。 下方接触手的豆状骨放右乳状突上,推力由患者背后L-向左偏影变小。 左下肢腘窝处。 向前、中间、右,同时加左手的逆时针扭力。医师髋 12 位 S-正位片,两椎体线部紧靠患者骨盆。 L5 PLS-m S-向左下在左侧分散,楔形开 偏位 口在左侧。 脊椎侧弯可能凸向 右。 19 骼骨相对于骶偏位侧髋骨长度变短。 如右侧AS,患者右患侧在上,左侧卧位,医师面对患者,右骨,向前上偏闭孔投影小。 手固定右肩,固定右骨盆,左接触手豆状骨放在骼后上棘内骶骼1 位。 腰前凸弧度变小。 下缘,顺时针旋转右骼骨向外、下。 关节 AS 股骨头升高,下肢短。 骶骼关节前上、后下缘打开。 骼骨相对于骶偏位侧髋骨长度变长。 如右侧PI,患者右患侧在上,左侧卧位,医师面对患者,右骨,向后下偏闭孔投影大。 手固定右肩,固定右骨盆,左接触手豆状骨放在骼后上棘内骶骼2 位。 腰前凸弧度增加。 上缘,逆时针旋转右骼骨向右、下。 关节 PI 股骨头下降,下肢长。 骶骼关节后上、前下缘打开。 骼骨由外向近偏位的髋骨横径增大变宽。 1、拉移:如左侧IN,患者左患侧在上,右侧卧位,医师面对骶骨中心线偏闭孔基底宽度变小。 患者固定左骨盆,左手固定左肩,右接触手四指屈曲状,放位。 腰前凸弧度变小。 在髂后上棘的内缘,使之向远离骶骨中心线方向拉移。 骶骼3 股骨头升高,下肢短。 2、推移:如左侧IN,患者体位及医师体位,患者左患侧在上,关节 IN 卧位时两脚分叉,远离中心线,行走时头及身体旋右侧卧位,医师面对患者固定左骨盆,左手固定左肩,右接转向IN侧。 触手的豆状骨放在骼后上棘内缘,使之向远离骶骨中心线推 移。 骼骨由内向外。 偏位的髋骨横径缩小变窄。 1、拉移:如右侧EX,患者右患侧在下,右侧卧位,医师面远离骶骨中心闭孔基底宽度增加。 对患者,固定左骨盆,左手固定左肩,右接触手放在骼崤偏线偏位。 腰前凸弧度变大。 下(足侧),从患者与床面接触处伸进去,借患者重量从床面 股骨头下降,下肢长。 向远离床面方向拉移。 骶骼4 卧位时两脚相并,行走时头及身体旋转向EX侧。 关节 EX 2、推移:如右侧EX,患者右患侧在上,左侧卧位,医师面 对患者,固定右骨盆,右手固定右肩,发力时推右肩向上、 后,左手放患者侧腰部骼崤,使之向床面近骶骨中心线方向 推移。 骼骨向前上偏1、腰前凸弧度在二者均变小情况下,更加变小。 如右侧ASIN,患者右患侧在上,左侧卧位,医师面对患者,位。 2、在AS缩小闭孔对角度,IN减少闭孔基底宽度情站位稍向足侧,固定右骨盆,左手固定左肩,右接触手的豆骼骨靠近骶骨况下,闭孔投影更小。 状骨放在髋臼的近骶骨侧、骼后上棘的下方(足侧)或者坐骶骼5 中心线。 3、在二者均使股骨头升高情况下,股骨头更升高,骨粗隆的下方,使之推力向外下,使骼骨向左下旋转。 关节 AS IN 下肢长度更短。 4、在AS使后下缘打开,IN使前下缘打开的情况下, 使骶骼关节前缘打开更大。 20 骼骨向前上偏1、AS减少腰前凸,EX增加腰前凸,结果—依何者如右侧ASEX,患者右患侧在上,左侧卧位,医师面对患者, 位。 为重而定。 固定右骨盆,右手固定右肩,左手豆状骨放在右髋臼的近骶 骼骨远离骶骨2、AS缩小闭孔对角度,EX增加闭孔基底宽度,结骨侧、髋后上棘的下方(足侧)3英寸处,使之推力向内下。骶骼6 中心线。 果—闭孔斜角减小,基底增宽。 同时加左手的逆时针扭力,使骼骨向脊椎外侧、身体的体侧 关节 AS EX 3、AS降低股骨头,EX升高股骨头,结果—依何者旋转。 为重而定。 4、AS使前上、后下缘打开,EX使后部打开,结果 —骶骼关节的后下缘打开更大。 骼骨向后下偏1、腰前凸孤度二者均增大的情况下,结果—腰前凸如右侧PIEX,患者右患侧在上,左侧卧位,医师面对患者, 位。 更加增大。 固定右骨盆,右手固定右肩,左手豆状骨放骼后上棘的下外 骶骼7 骼骨远离骶骨2、在PI增大闭孔对角度,EX增加基底宽度的情况方,使之推力向内上,同时左手逆时针扭力,旋转骼骨向脊 关节 PI EX 中心线。 下,结果—闭孔投影更大。 椎侧、头侧。 3、二者均使股骨头下降情况下,股骨头更下降,下 肢更短。 骼骨向后下偏1、PI增加腰前凸,IN减少腰前凸,结果—依何者1、推移:如左侧PI IN,患者左患侧在上,右侧卧位,医师 位。 为重而定。 面对患者,固定左骨盆,左手固定左肩,右手豆状骨放骼后 骼骨靠近骶骨2、PI增大闭孔对角度(斜角),IN减少闭孔基底宽上棘的内下缘,使之右手向上、外顺时针推力加扭力。 中心线。 度,结果闭孔斜角增大,基底变窄。 2、拉移:如左侧PI IN,患者左患侧在上,右侧卧位,医师3、PI降低股骨头,IN升高股骨头,结果—依何者面对患者,固定左骨盆,左手固定左肩,右接触手的屈曲二、骶骼8 为重而定。 三、四、五指放在骼后上棘内下缘,拉力方向向上外,同时关节 PI I N 4、PI使前下缘、后下缘打开,IN使前缘打开。 右手顺时针扭力。 结果—骶骼关节的前下缘打开更大。 21
/
本文档为【美式脊椎矫正手法汇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