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易经的中道思维

2018-02-18 6页 doc 18KB 277阅读

用户头像

is_751406

暂无简介

举报
易经的中道思维易经的中道思维 《易经的中道思维》 曾仕强: 前言篇 看过乾、坤、坎、离、既济、未济,知道卦象、卦辞、象传、爻辞的功能和变化,我们似乎应该调转过来,回头看一看《易经》的中道思维,以期对其余各卦,能够以更快捷的方式,更周全的态度,和更深入的眼光,来加以了解。 "中"这个字,原本是一个图腾,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太极图像。中道其实便是太极之道,后来由尧帝传给舜帝,从此圣圣相传,成为中国的道统。孔子集大成,以中道思维删《诗》、《书》,赞《周易》,订《礼》、《乐》,作 《春秋》,把中道思维,贯通于六经。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可...
易经的中道思维
易经的中道思维 《易经的中道思维》 曾仕强: 前言篇 看过乾、坤、坎、离、既济、未济,知道卦象、卦辞、象传、爻辞的功能和变化,我们似乎应该调转过来,回头看一看《易经》的中道思维,以期对其余各卦,能够以更快捷的方式,更周全的态度,和更深入的眼光,来加以了解。 "中"这个字,原本是一个图腾,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太极图像。中道其实便是太极之道,后来由尧帝传给舜帝,从此圣圣相传,成为中国的道统。孔子集大成,以中道思维删《诗》、《书》,赞《周易》,订《礼》、《乐》,作 《春秋》,把中道思维,贯通于六经。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可见 《易经》为群经之始,中道思维也影响我中华民族,以迄于今。 远在四五千年以前,中华民族已经转入农业社会,耕田凿井,聚族而居。在当时的情势下,必须崇尚实际。大家通力合作,不可能产生希腊式的个人主义,也不可能像印度民族那样,憧憬来世和前生的状态。农耕生活的平实性和协和性,促使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并且重视和合。群居生活,使我们明白做人必须规规矩矩、老老实实,遵循天道而行。大家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够争取生存。个人主义,到头来必然众叛亲离、孤家寡人一个,这样的人生,有什么价值?过去的已经过去,后悔也没有用。未来的发展,基础就在现在。我们也不可能脱离现实,完全寄望于未来。我们知道过去是现在的过去,而未来也不过是现在的未来。时间一分为二,分为过去与未来,但重耍的,则是二合为一,集中于现在的情势我们常认为中国人现实,其实《易经》的整体思维,告诉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同等重要,不过未来有待变化,而过去已经不变,这才格外重视现在的转化。缅怀过去,主要在记取宝贵的教训。展望未来,重点在指引光明的前程。真正要把握的,则是转瞬即将消失的现在。现在介于过去和未来之中,所以我们在整体当中,特别重视中道,也就是此时此地最为合理的途经。我们所追求的,是高难度的“时中”,即是时时刻刻,都寻求当时的合理点,务求命中预期的目标。 为了时中,我们必须唯变所适,依据当前(现在)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调整,也就是《易经》所主张的"变易"。然而整体思维,必须顾全大局,以符合整体的需求。于是变易中有不易,也就是方法途径可以变易,而基本原则和远程目标则不可变。我们常说生活法则不变,生活方式可以变,构成我们最为擅长的"持经达变",也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高智慧。可惜很多人看不懂也想不通,竞然蛮不讲理地改成"以万变应万变"。变易和不易,要双方面兼顾并重,才是整体思维。刚开始着实不容易。明白易理之后,自然简知易行,所以简易。熟练运用,自然产生"差不多"的概念。差不多的原意,是不能差太多。不幸又被人严重地扭曲成为"差不多就是差太多",徒然把难得的宝贝,又葬送掉了。 凡事无过与不及,示差不多。所差不多,即为我们常说的"刚刚好",也就是大家极力争取的"恰到好处"。过与不及都是差太多,只有差不多才是恰恰好。天地间有阴就有阳,《易经》六十四卦,只有乾卦纯阳,坤卦纯阴,实际上阳中有阴,阴中也有阳,乾卦中也有阴,否则怎么会 "亢龙有悔"呢?乾卦上九,位居全卦的极位,物极必反,阳变成阴,这才亢龙有悔。坤卦上六,同样柔极成至刚,难怪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乾阳太刚,最后变成不刚;坤阴太柔,终于变成不柔。否卦 ( )上乾下坤,符合天在上、地在下的正常现象,为什么反而叫做否卦?就是因为上乾下坤,很正,很正,反而物极必反,成为不正。不正即为否,符合《易经》的整体思维。阴极不行,阳极也不行,促使我们在阴、阳之间,寻找出第三条路,那就是中道。中并不是刚好在中间,而是差不多在中间,合理就好。差不多可以在正中间,也可以稍微偏左或偏右。当然偶尔也会极左或极右,反正物极必反,偏到极端自然走不通,也就回头了。合理就好,合理不合理,在哪?谁说了算?熟悉易理的人,自然心知肚明,一切随时势而改变。系辞下传说 "初难知,上 易知",固然十分普遍,也确有例外。至于二多誉,三多凶,四多惧,五多功,不过是多与少的变化,并不一定。 我们常常喜欢说 “不一定”,凡事都觉得 "很难讲",难道没有依据?阴阳交易,才能生生不息。如何交易才合理,当然成为大家十分关注的课。于是损卦( )和益卦 ( ),便应运而生。大家在损益之间,斤斤计较,却忘了根本的泰和否,殊不知泰否才是目的,而损益不过是手段。合理不合理,固然很难讲。《易经》提出一个 "孚"字,即为诚信。透过自我不断反省,有过则改,培养出令人信任的诚信,然后经由感应,彼此都以诚信来交易,自然合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近代科学非常重要的大成就。相对论实际上包含绝对论在内,没有绝对,哪里有什么相对? "一切一切都是相对的,绝对没有绝对",最起码这一句话,就很绝对。科学所说的合乎规格,不过是合乎一定公差的范围。明白的人,便知道是一种差不多。任何标准,若是公差为零,相信太严苛了,反而不容易执行。任何规定,倘若缺乏弹性,大概就行不通。有公差,有弹性,不是差不多,又是什么呢?差不多不应该差太多,真正的差不多,就是此时此地刚刚好的合理标准,既行得通,又受到大家的欢迎! 泰 ( )中有否 ( ),否中也有泰。泰到差不多时,务必提高警觉,因为否快要出现了。否极也可以泰来,却不能坐着等待,必须以尽人事来加速否极泰来。至于能不能实现,还是听天命吧!这种忧患意识和防患于未然的观念,符合中道思维的要求。损益也一样,有损才有益,有益必然要自损。很多人舍不得,所以不舍而不得。泰否、损益,拿捏的度很重要。差太多不行,也不好。差不多代表恰到好处,最好。 《易经》说 "不可为典要",实际上含有 "务必为典要"的意思。 《易经》的整体系统、中道思维、自然法则,不可变,要当做规定。然而应用到日常生活上,就应该唯变所适,不可为典要。说差不多就不能差太多,倘若差太多就没有资格说差不多。看到泰最好想到否,才不致吝到死不认错,很快就掉入否的困境。看到否立即想到泰,以免心灰意懒而丧失志气。这时候真心悔悟,决心迁善改过,很快就转为泰顺吉祥。 损益两卦,和泰否的关系,十分密切。损卦 ( )由泰卦 ( )变来,表示泰的时候,很容易损下益上,损到最后,就变成否卦 ( )了。益卦( )由否卦 ( )变来,象征否的时候,比较容易损上益下,反而进入泰顺的良好局面。不但泰和否、损和益,要连起来想,扩大来说,乾、坤、泰、否、损、益,以及坎、离、既济、未济,都应该合起来想,才有整体系统的精神,明白牵一发动全身的道理,并且找出中道思维,发现可行而应行的途径,以求趋吉避凶。损卦 ( )和益卦 ( ),都是外刚内柔,看起来像离 ( )的样子。益卦( )的六三爻和上九爻交换,损卦 ( )的初九爻和六四爻交换,不就成为既济和未济?而所有各卦,都由乾、坤演变而成。对于《易经》的研究,不能采取西方的观点,见树不见林。我们既要见树,也要见林。也不能采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却应该两者并用,最后才综合起来。让我们试试看,也期待各位先进朋友,不吝赐教为幸。 曾仕强 刘君政 谨识于台湾师范大学 结语篇 三阳开泰,说的是泰卦 ( )的下卦,三个阳爻,开展出一个泰卦。安如泰山,表示十分安全稳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形容胆量非凡,临事镇定。国泰民安,更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否极泰来,大多用来安慰和鼓励。我们泰说得多,否说得少,象征积极、光明的中道思维,能够透过心想事成,来影响未来的变化。多说好话,多做好事,把 "差不多"想成 "不能差太多",才是正面思维。但是这里所说的"好"必须合理、妥当,才是真好。否卦 ( )上乾下坤,太正了,正得快要变成不正。泰卦 ( )上坤下乾,太不正了,不正得快要变成正。这种 "物极必反"的整体思维,是学习《易经》的变化之道。 损卦 ( )六三爻辞:"三人行则损一人。"三个人在一起,总会有两个人结成一伙,排斥第三个人。若是这样的话,怎么能够三人成众呢?不到三个人, 又怎么能够开会呢?倘若仅仅三个人,都不能包容,胸襟未免太狭窄了。爻辞说的是实际情况,却含有 "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的必要性。《三国演义》中,胎炙人口的桃园三结义,不也是三人成行吗?刘备、关羽和张飞,彼此个性不同,见解也不一样,但是互相关怀、爱护、体谅,已经变成一个人,哪里会损一个人呢?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关羽失荆州,为东吴所斩,损一人之后,张飞和刘备,很快也受损,这怎么说呢?可见每一句话,都随着情况的不同、形势的改变,可以有不一样的解说。 八八六十四卦,总共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都可以随机想象。我们遇到问题,喜欢说 "很难讲","看你怎么讲","随便你讲",乍听起来好像是笑话,其实便是《易经》的中道思维,在日常生活上的应用。 "很难讲"表示理是活的,并不是死的,一旦固定下来,或者过分强调,很可能就有所偏失,而不得其正。 "看你怎么讲",因为站在不同的立场,经常有不相同的看法,并且同样一种观点,表达起来,也由于心态不一样,而有不同的说法。 "随便你讲",则是阴中有阳,阳中也有阴,倘若心意相通,不论怎么讲,都能够认同。若是心意不相通,不管怎么表达,就是听不进去。有时捕风捉影,想出许多 "弦外之音",也是防不胜防。就是由于有这么复杂的情境,所以我们绝对 (其实也不过是相对)不欺骗,却也经常不说实在话。我们心中有数:欺骗,心中不安;说实在话,往往死得很惨。因而说出第三种话,叫做 "妥当话"。 《易经》的爻辞,大多说 "妥当话",必须经过合理的诠释,才看得懂,也才想得通。偏偏现代人受到西方的影响,以西方的思维方法来解读《易经》,或者采用西方的标准,来评判《易经》的道理,以致产生很多扭曲和误解。最好正本清源,先把《易经》的中道思维弄清楚,并且实际加以运用。不同层级的人,由于认知、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不同,所经历的磨炼也不一样,以致有不相同的说法,不妨彼此尊重,互相包容,以取得谅解。把不同的解说,当做多一种参考,多一样选择,使自己的视野更加扩大,使自己的见解更加深入,也使自己的生活增加很多弹性和乐趣。《易经》的整体系统、中道思维和基本法则,不能变,其他还是要变呀! 我们的下一本书,就是 《转化干戈为玉帛》,分别从师 ( )、比 ( )、讼( )、需( )、蒙 ( )、屯 ( )各卦,来探究人类化干戈为玉帛的道理,仍恳各位先进朋友,共同来参与。
/
本文档为【易经的中道思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