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

2017-10-16 50页 doc 141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83599

暂无简介

举报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一、 锅炉主体维护检修规程 ............................ 4 1. 检修周期 ........................................ 4 2. 检修内容 ........................................ 4 3. 检修前的准备 .................................... 6 4. 检修方法 ......................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 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一、 锅炉主体维护检修规程 ............................ 4 1. 检修周期 ........................................ 4 2. 检修内容 ........................................ 4 3. 检修前的准备 .................................... 6 4. 检修方法 ........................................ 7 5. 检修质量 .................................... 9 6. 试车与验收 ..................................... 11 7. 维护及常见故障 ................................. 15 二、 炉排的检修 ..................................... 18 三、 铸铁省煤器及弯头检修 ........................... 20 四、 引风机的检修 ................................... 20 1. 检修周期 ....................................... 20 2. 检修内容 ....................................... 20 3.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 21 4. 叶轮检查、检修 ................................. 22 5. 轴及滚动轴承检修 ............................... 23 6. 检查风门挡板及集流器 ........................... 24 7. 基础螺丝,地脚螺栓检查 ......................... 24 8.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 24 五、 离心泵维护检修 ................................. 26 1. 检修周期与内容 ................................. 26 2. 检修与质量标准 ................................. 27 3. 维护与故障处理 ................................. 35 六、 皮带机检修和维护 ............................... 37 1. 检修周期和内容 ................................. 37 2. 检修及技术质量标准 ............................. 38 3. 验收与试车 ..................................... 41 4. 安全注意事项 ................................... 42 七、 刮板除渣机的维护与检修 ......................... 43 1. 检修周期 ....................................... 43 2. 检修内容 ....................................... 43 3.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 44 4.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 45 5. 试车与验收 ..................................... 45 6.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 45 八、 斗式提升机的维护与检修 ......................... 46 1. 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 ............................. 46 2.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 47 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 52 4. 试车与验收 ..................................... 53 2 5.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 54 九、 鄂式破碎机的维护和检修 ......................... 56 1. 检修周期与内容 ................................. 56 2. 检修方法与质量标准 ............................. 56 3. 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 ............................. 58 4. 试车与验收 ..................................... 60 十、 锅炉检修危害识别与风险 ..................... 60 1 锅炉本体系统检修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 ........... 61 2 锅炉管阀系统检修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 ........... 74 3 锅炉转动机械检修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 ........... 81 4 锅炉焊接作业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 .............. 84 5 锅炉起重作业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 .............. 86 6 锅炉保温作业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 .............. 91 3 一、 锅炉主体维护检修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蒸发量4t/h及以上、工作压力不大于2.5MPa的链式燃煤水管锅炉的维护和检修;同等压力的其他燃烧方式的燃煤锅炉的维护和检修亦可参照执行。 工业锅炉的维护检修应同时遵照《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 1. 检修周期 1.1 检修类别 检修类别分小修和大修两类。 1.2 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见表1 表1 检修类别 小修 大修 检修周期(小时) 2800,4200 11000,16000 2. 检修内容 2.1 小修 2.1.1 检查,必要时修理或更换水位计、安全阀、压力表和蒸汽流量计等附件。 2.1.2 检查,清理锅炉受热面、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和沉降室的积灰。 2.1.3 检查,必要时修补炉门,内外炉墙、前后拱和保温层,堵漏风。 4 2.1.4 清洗炉排前后轴承、炉排变速箱,换油并消除漏油。 2.1.5 检查,更换损坏的炉排片、夹板、密封块、挡渣器和搁座。 2.1.6 检查锅炉受热管腐蚀情况。 2.1.7 检查,清理锅筒及联箱的沉淀物。 2.1.8 检查,清理排渣机磨损腐蚀情况。 2.1.9 检查除尘器漏风带水情况,并修补。 2.2 大修 2.2.1 包括小修内容。 2.2.2 检修更换锅炉受热管及本体内的水、汽管道。 2.2.3 检查,更换省煤器及弯头。 2.2.4 检查,修理或更换空气预热器。 2.2.5 检查,修理或更换或更换联箱防焦箱及手孔盖。 2.2.6 检查,修理或更换风机外壳、叶轮、轴及轴承座。 2.2.7 修理或更换除尘器。 2.2.8 检查、修理炉排系统。 2.2.9 检查,更换前后轴轴承,检修冷却系统。 2.2.10 检查、修理炉排变速器。 2.2.11 检查、修理折烟板和烟道挡板。 2.2.12 检查、修理锅筒内壁装置、清除水垢,必要时对锅筒内壁和内部装置涂刷“锅炉漆”。 2.2.13 检查,修理或更换给煤和除渣设备。 2.2.14 前后拱重新浇灌,炉墙修补或重砌。 5 2.2.15 更换锅炉锅筒、汽管、水管、烟道等的保温层并刷漆。 2.2.16 修理或更换三大安全附件。 2.2.17 有关锅炉本体的技术改造工作可结合大修同时进行。 3. 检修前的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 说明书、图样、技术标准等技术资料。 3.1.2 设备运行、检修、缺陷、隐患、故障、功能失常等记录。 3.1.3 进行设备性能和主要技术参数的预检测,并记录。 3.1.4 锅炉受压元件的重大修理如:锅筒、封头、对流管束、集箱、联箱的更换、矫形、挖补、主焊缝的补焊等,应有图样和施工技术,并报有关部门批准,修理的技术要求可参照锅炉专业技术标准和有关技术规定。 3.1.5 用焊接方法修理和改造锅炉受压元件时。施焊单位应制定焊接工艺指导书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至符合要求。 3.1.6 制定检修方案,必要时编制大修网络图。 3.2 物资准备 3.2.1 检修所需的材料、标准件。 3.2.2 更换件必须与被更换件的材质和规格相同并具有材质单,如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代用材料须按质保体系的规定经过批准。 3.2.3 检测仪器 3.2.4 工检研具、拆装工具。 3.2.5 施工设备和起重器具。 6 3.3 安全技术准备 3.3.1 必须把要检修的水、汽系统管道与运行锅炉的连通处,用盲板隔开。 3.3.2 进入燃烧室和烟道工作前必须把该炉的烟道、风道与运行锅炉的连通处隔开。 3.3.3 切断须检修锅炉的动力电源,挂《禁止开启》警示牌。 3.3.4 进入锅筒检修的人员,衣袋中不应有杂物,在锅筒内铺上胶皮,并落实锅筒处监护人员(工作完毕后清点带入锅筒的工具,经两人检查证明锅筒内确实无人,无工具方能关闭人孔)。 3.3.5 锅筒各连接箱及主要汽、水管道拆下后不加堵板者,应落实专人看守或满封。 3.3.6 进入锅筒、炉膛和烟道时的照明必须使用12伏行灯或手电筒,所使用移动电线必须是橡皮绝缘软线。 3.3.7 大修时由操作工停炉,按规定速度降温,排空炉水,引风机抽尽烟道气体后,交付检查负责人,然后方可进行内部检修工作。 3.3.8 严禁在有压力或炉水温度较高情况下修理锅炉受压元件,以防汽、水喷出伤人。 4. 检修方法 4.1 锅筒、联箱 4.1.1 检查锅筒内壁、焊缝、胀管腐蚀程度和有否裂纹,必要时可用超声波探伤和测厚仪检测确定。 7 4.1.2 锅炉内部除垢,一般采用机械除垢法或酸法除垢法(加缓蚀剂)。 4.1.3 锅筒和集箱上发生局部腐蚀或磨损的凹坑,当其长和宽不大于板厚的两倍且Φ,40mm,两个磨损或腐蚀的凹坑之间不小于120mm时,可采用电弧焊进行堆焊修复;当发生严重损坏时,则采用挖补的方法修理并进行无损探伤。 4.1.4 发现联箱、锅筒有细裂纹,可采取在裂纹两端钻上孔然后磨去裂纹补焊(需经当地有关部门同意)的方法修复。 4.1.5 锅筒的鼓包变形,应采取挖补法修复,并探伤检查。 4.2 炉管、水冷壁管、过热器管、省煤器管 4.2.1 炉管有下列情况之一,应抽出更换。 (a) 管壁腐蚀和磨损后,其残余厚度小于1.5mm(对于对流受热面管子); (b) 管壁破裂且管子弯曲变形; (c) 管端裂纹已进入管板内部或管端严重过热烧损。; (d) 管壁严重沉积水垢,已经无法清洗使其脱落; (e) 管端拔出; (f) 局部变形粗大或鼓包超过规定要求。 4.2.2 下列情况可不抽管在原位进行焊接修补或重新胀接。 a 胀接管端轻微渗漏可以进行补胀; b 管端轻微裂纹,可以用砂轮磨削除去; c 管壁破裂局部鼓包或变形,但其他部分管子完好无损时, 8 若原位可以施工焊接的可不抽管,在原位割除已损坏管段予以原位焊接修补,两焊缝间距不小于150mm,距离胀口不小于200mm。 4.3 锅炉钢架构件 4.3.1 对变形量较小、刚性较小的钢架构件的校正采用冷态法。 4.3.2 对变形量大,刚性较大的钢架构件的校正采用热态法。 4.3.3 对于不重要钢构件上局部变形的校正采用覆盖电焊层的方法。 5. 检修质量标准 5.1 炉墙 5.1.1 用1m靠尺检查耐火砖墙,其表面平整允差为2.5mm;用2m靠尺检查红砖墙,其表面平整允差为7mm。 5.1.2 砖墙全高铅垂度不大于15mm砖缝全长平面度不大于10mm。 5.1.3 耐火砖缝不大于3mm,挂砖与拱砖的砖缝分别不大于3mm和2mm,机制红砖的砖缝不大于7mm。 5.1.4 炉墙水平膨胀缝,平面度不大于5/2000,全长不大于10mm。 5.1.5 炉墙垂直膨胀缝,其垂直度误差不大于5/2000,全长不大于15mm。 5.1.6 炉墙表面与管子间的间隙的允差符合下表规定。 mm 部位 允许误差值 9 水冷壁管,对流管束中心与炉墙表面之间的距离 -10,+20 过热器或省煤器管中心与炉墙表面之间的距离 -5,+20 锅筒(壳)与炉墙表面的间隙 -5,+10 集箱、穿墙壁管与墙之间的间隙 0,+10 5.1.7 开启引风机,点燃蜡烛检查炉体和整个烟道系统的缝隙处应无漏风。 5.2 锅筒 5.2.1 锅筒内表面无划痕、无水垢、铁锈及其它杂物。 5.2.2 锅筒人孔管座接触面平整光滑,无沟槽和麻坑。 5.2.3 锅筒直线度不大于3/1000,全长不大于15mm。 5.2.4 锅筒下部的滑动或滚动装置应光滑灵活,接触均匀,伸缩自由,有足够的膨胀间隙。 5.2.5 人孔凸肩与人孔圈之间总间隙不超过3mm,沿圆周各点不超过1.5mm。 5.3 联箱、防焦箱 5.3.1 联箱、防焦箱表面不得有裂纹和重皮等现象,焊口无弧坑,夹渣气孔、未焊透咬边咬边等缺陷。 5.3.2 焊于联箱、防焦箱上的支板吊架等牢固完整,吊架弹簧不断裂,不偏斜、不卡阻和圈间无杂物。 5.3.3 间隙要求 5.3.3.1 联箱两头与其附近的钢架过炉墙等物件之间,应留膨胀间隙。 10 5.3.3.2 联箱伸出炉外与炉墙四周的间隙不小于10mm并用石棉绳填充。 5.3.4 手孔及盖的结合面应平整、无撞伤、沟槽及清除的垫片等夹杂物。 5.4 水冷壁管、排管、过热器管 5.4.1 所有管子内部无水垢、水锈及杂物、管壁无鼓包、裂纹及重皮。 5.4.2 管间的托架、吊卡等完整牢固。 5.4.3 中低压锅炉管子弯曲半径符合JB1624《中低压锅炉管子弯曲半径》的规定。 5.4.4 中低压锅炉焊接管孔尺寸符合JB1625《中低压锅炉焊接管孔尺寸》的规定。 5.4.6 锅炉胀接管孔尺寸及管端伸出长度符合JB1622《锅炉胀接管孔尺寸及管端伸出长度》的规定。 5.4.7 管子的胀口不应有下列缺陷: (a) 管端内表面有粗糙、剥落、刻痕、夹层、裂纹等现象; (b) 12?,15?板边后管端有裂口; (c) 90?板边后边缘有超过2mm长的细小裂纹。 5.4.8 新换的胀管,需进行通球试验。 6. 试车与验收 6.1 试车前的准备 6.1.1 超压水压试验 11 6.1.1.1 锅炉受压元件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超压水压试验: (a) 经焊接、修理或改装后; (b) 锅炉运行6年。 6.1.1.2 超压水压试验压力表按下表规定。 MPa 名称 工作压力P 试验压力 1.5P但不小于 ,0.59 0.2 锅炉本体 0.59,1.18 P+0.29 ,1.18 1.25P 与锅炉试验压力 过热器 任何压力 相同 可分式省煤器 任何压力 1.25P+0.49 6.1.1.3 试验时水压应缓慢升降,当水压上升到工作压力时,暂停升压,进行初步检查(管子水压试验时,无需暂停升压)若无漏水或异常现象,再升压到试验压力,焊接锅炉保持试验压力5分钟,保持铆接的锅炉试验压力20分钟(管子试验压力时,保持10,20秒)。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保持不变。 6.1.1.4 水压试验合格标准 (a) 受压元件金属壁和焊缝上无水珠和水雾; (b) 铆接和胀口及附件密封处在降到工作压力后不滴水珠; 12 (c) 水压试验后用肉眼观察,无残余变形。 6.1.2 锅炉修理期间,受压元件未经焊接、修理和改动,可不进行超压水压试验。在试运前,需进行工作压力下的严密性试验。 6.1.3 炉排及减速机系统试运转不少于4小时,无跑偏、卡涩、漏油。 6.1.4 引风机、鼓风机进行联动运转,其电气联锁动作正确,风机运行平稳,调风装置调节灵活自如。风机及烟道振动情况符合要求,噪声不大于85dB(A)。 6.1.5 水位计的水位标志清晰照明良好,电源可靠,能清楚看到水位。控制室内的水位计调校至与锅炉上的水位计指示一致,声光报警可靠。 6.1.6 锅筒压力表及其它热工仪表均已调校完毕,标志清晰;电气保护联锁、自控装置、报警装置均动作正确,事故照明处于良好状态。 6.1.7 各处膨胀间隙正确,膨胀位移时不受阻碍,膨胀指示器在冷态下调至零位。 6.1.8 煤运、给水系统均处于正常状态。 6.1.9 清理锅炉现场,做到“完工、料净、现场清”,通道畅通。 6.2 烘、煮炉及试运行 6.2.1 烘炉、煮炉 6.2.1.1 大修中炉墙经过重新砌筑,在运行前需按照烘炉、煮炉规程进行烘炉进行烘炉;炉墙未经重新砌筑,可不进行烘炉,按 13 锅炉运行规程点火升温。 6.2.1.2 在烘炉过程中,必须进行炉墙内耐火泥水份测定,采样地点为四周炉墙炉排以上1.5m,2m处;当炉墙耐火砖灰浆含水率在7%以下时,即可开始煮炉,继续烘烤炉墙,烘煮结束时,灰浆含水率不高于2.5%。 6.2.1.3 锅炉内壁铁锈、水垢严重,大修换水、汽受热面管50%以上或化学清洗后,须进行煮炉。 6.2.1.4 煮炉结束,大量换水直到炉水清洁后,按照《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在安全监督部门的参加下,对锅炉安全阀在工作压力下进行调校和严密性试验。 6.2.2 负荷试运行 6.2.2.1 锅炉供汽带至满负荷后连续72小时试运转,全面检查锅炉本机及辅机系统运转状况。严密性、膨胀、各部温升、振动等均达到技术要求;蒸汽参数、燃烧状况、锅炉出力等均应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6.2.2.2 锅炉热效率试验,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6.3 验收 6.3.1 验收时需具有下列记录和资料: (a) 各部验收记录(包括更换件及其部位); (b) 水压试验记录 (c) 负荷运行各项参数记录和检查情况记录; (d) 热效率试验记录和结果; 14 (e) 技术改进记录。 6.3.2 根据6.3.1条各项记录,对照劳动部《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本规程规定以及锅炉出力和热效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的程度,评定检修质量等级,报当地劳动部门办理手续,予以验收。 7. 维护及常见故障 7.1 维护 7.1.1 检查三大安全附件是否正常,有无泄漏,定时冲洗水位表,定期校验压力表,定期做安全阀手动排气试验。 7.1.2 检查各种监测仪表、自动装置是否安全、灵敏、准确、可靠,有无异常现象。 7.1.3 检查风机运转是否良好,有无异常声响,油位是否正常,冷却水是否畅通,电流和油温有无异常变化。 7.1.4 检查炉排前后轴冷却水是否畅通。 7.1.5 检查炉排有无卡住、跑偏和掉炉排片现象,变速装置有无异常响声。 7.1.6 检查上、下锅筒、对流管束及水冷管壁、过热器有无鼓包变形和泄漏。 7.1.7 检查省煤器管及弯头是否穿孔,有无异常响声。 7.1.8 检查空气预热器是否穿孔,有无异常响声。 7.1.9 检查排污装置有无泄漏和堵塞现象。 7.1.10 检查烟风系统挡板有无变形和松脱。 15 7.1.11 检查出渣系统是否良好,出渣机有无异常现象和响声,水封是否完好。 7.1.12 检查除尘器水封是否良好。 7.1.13 检查给水系统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现象。 7.2 常见故障处理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下表 故障现象 产生原因 处理方法 1 水质不良引起积垢和轻微爆管可先维持运行, 腐蚀造成过热;2 水循停炉后进行补焊;严重时受热面管 环破坏受热不均匀造成紧急停炉进行补焊或更 道爆管 过热;3 机械损伤;4 烟换新管。同时加强给水炉 气磨损;5 材质不良 水检测,改善燃烧状况。 受热面管 道焊缝或 焊接或胀接质量不良 重新焊接或胀接 胀接口泄 漏 1 给水质量不良,管壁 1 更换省煤器管子并加 腐蚀穿孔 强给水质量检测 省煤器管2 给水的温度和流量变 2 均匀给水 泄漏 化太快太大,省煤器冷 3 减少飞灰 热偏差过大 4 修理或更换 3 飞灰磨损 16 4 铸造质量不良 1 密封垫损坏或安装不 省煤器弯1 更换密封垫或调整 当 头泄漏 2 更换弯头 2 完头破裂 1 堵管或更换新管适当 1 烟气结露造成腐蚀穿 空气预热提高排烟温度 孔 器管子破2 堵管或更新新管减少 2 飞灰磨损穿孔 裂 飞灰磨损 3 材质不良 3 更换新管 1 炉排片断裂烧坏变形 脱落 1 清除损坏的炉排片,更 2 煤中金属杂物混入炉 换新炉排片 膛 2 清除金属杂物 3 炉排支架横梁变曲和 炉排卡住 3 校正或更换横梁 断裂 4 调整前后轴平行度 4 前后轴不平行炉排跑 5 调整链条松紧程度及 偏 与主轴齿轮正常啮合 5 链条太松或与主轴齿 轮啮合不良 1 地脚螺栓松动 1 紧固地脚螺栓 风机振动 2 调风挡脱落 2 更换调风挡板 大 3 主轴或轴承烧毁 3 更换主轴或轴承 17 风机启动 1 电动执引器失灵 1 修理电动执引器 困难或不 2 电机烧毁 2 更换主机 能启动 1 汽水旋塞不在同一中 心线上,玻璃板扭偏 1 更换玻璃板 水位表玻2 冲洗水位表操作不正2 正确冲洗水位表,稳定璃板破裂 确玻璃板温度变化突然 操作 3 机械损伤或本身质量3 更换 问 水位表水 位吊滞不水汽管堵塞 冲洗水位表,疏通水连管 动 1 旋塞面磨损旋塞质量 水位表漏不良 1 更换旋塞 气漏水 2 压盖或填料过松,填2 更换填料,紧固压盖 料不足或变质 压力表指 1 压力表损坏 1 更换压力表 示不准或 2 管道堵塞 2 吹洗管道 无指示 二、 炉排的检修 1. 组装链条炉排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目 偏差不应超备注 18 过 炉排中心线位置的偏差 2 mm 墙板的标高偏差 ?5 mm 墙板的垂直度+全高 3 mm 墙板间的距离偏差 +5 mm 墙板间两对角线的不等长度 10 mm 以前后中心墙板框的纵向位置偏差 ?5 线为准,在墙板的纵向平面度 D级精度 墙板顶部扩全长 5 冲孔测量 两侧墙板的顶面应在同一平面 D级精度 内,其平面度 前轴、后轴的平行度 D级精度 前轴和后轴的轴中心线的相对标 5 高差 1.1. 鳞片式链条炉排,各链条的不等长度不应超过8mm。 1.2. 边部炉条与墙板之间,应有膨胀间隙,如设备技术文件无 规定,每侧间隙10,12mm。 1.3. 各导轨光滑、平直、完整,导轨不平度不大于5mm,每条 导轨波浪不平不超过3处。 1.4. 导轨之间应平行,其前后水平差不超过0.5/1000平行度 不大于3mm。 1.5. 挡渣器搁座的支架弯曲不超过4/1000,各挡渣器间有间隙 19 为3,5mm,两侧防焦箱间隙为10mm。 三、 铸铁省煤器及弯头检修 1.1. 铸铁表面光洁,无砂粒、气孔、裂纹和斑点。 1.2. 省煤器管和弯头达2级精度铸造,壁厚公差为1.2mm。 1.3. 省煤器管直线度允差不大于1/1000,全长不大于2mm。 1.4. 法兰密封面对管孔轴线之垂直度允差不大于0.25mm。 1.5. 省煤器每根肋片管上有破损肋片数不超过总肋片数的 10%,整个省煤器中有破损肋片的管数不超过总管数的10%。 1.6. 组装铸铁省煤器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目 偏差不应超过 支撑架的水平方面位置 ?3mm 支撑架的标高 ?5mm 支撑架的纵、横向水平度 1/1000 1.7. 省煤器法兰,支撑架及边框间可使用2,3mm的石棉绳压 紧,不准漏风。 四、 引风机的检修 1. 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见下表 检修类别 小 修 中 修 大 修 周期(月) 3 6-12 24-36 2. 检修内容 2.1. 小修 20 2.1.1. 检查、紧固各部联接螺栓。 2.1.2. 消除设备局部缺陷。 2.1.3. 清除管道杂物、水垢。 2.2. 中修 2.2.1. 包括小修内容。 2.2.2. 解体检查各部件磨损情况,视情况予以修复或更换。 2.2.3. 调整各部位配合间隙,达到规程要求。 2.2.4. 校验压力表,风量表及其他仪表装置。 2.3. 大修 2.3.1. 包括中修内容。 2.3.2. 叶轮静平衡,重要的风机转子做动乎街。 2.3.3. 检查轴弯曲情况,及转子组件径向跳动,视情况予以修理或更换。 2.3.4. 检查调整机体水平,并消除因风管下沉成吊架松动带来的附加应力。 2.3.5. 更换润滑油(脂)。 2.3.6. 设备与管道防腐。 3.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3.1. 检查设备缺陷,做好修前鉴定。 3.2. 备好场地照明及 检修专用,一般工具。 3.3. 切断冷却水。 3.4. 联轴器的检查检修 21 3.5. 拆卸联轴器保护罩,在联接方向作装配标记。 3.6. 拆卸对轮螺丝,检查丝扣,皮垫及丝杆。 3.7. 连轴螺栓不得有损坏、变形,螺纹完好,垫圈、弹簧垫、螺母应齐全,橡胶圈磨损不得超过1mm。 3.8. 联轴器不得有裂纹、变形,表面光洁,联轴器与轴配合牢固、无松动。 3.9. 用小锤敲击标记,检查是否有裂纹。 3.10. 测量对轮中心偏差及对轮间距,做好原始记录。 3.11. 若对轮有缺陷应修复排除缺陷。 4. 叶轮检查、检修 4.1. 拆卸人孔门。 4.2. 检查叶片及叶轮磨损情况,检查各焊缝有无裂纹。 4.3. 叶片磨损达1/2时或局部有磨穿需更换叶片。 4.4. 检查叶轮摆动情况,叶轮摆动不超过3mm。 4.5. 检查叶轮与护板之间隙(在全周四点侧量)。叶轮与护板 的间隙8,13mm。 4.6. 用千分表测量叶轮之径向摆动。叶轮的径向摆动不超过 3,5mm。 4.7. 检查叶轮铆钉情况,其帽不能磨掉。 4.8. 叶轮拉筋检查,磨损超过1/2者,应更换或补焊。 4.9. 当叶片须补焊时,首先做好叶轮防转措施,所用的焊条保 持每片相同,焊补后检查应无裂纹和变形。 22 4.10. 若需要更换叶片,施工方法同排粉风机。 4.11. 若更换叶轮,应确认不能再用,方可更换。 4.12. 按图纸校对叶轮之各部尺寸,拆旧叶轮。用板锉将铆钉头 与轮毂的结合面修平,用圆锉将铆钉孔以毛刺锉去,并检查 圆盘铆钉孔与叶轮铆钉孔位置是否相符,然后将新叶轮用一 定数量的螺栓把紧,用垫木将叶轮垫起,将铆钉放在焦炭上 加热1000,1100?,将铆钉迅速放入铆钉孔内用铆接工具铆 接。最后找转子的静平衡,并且测量叶轮的径向和轴的晃动。 5. 轴及滚动轴承检修 5.1. 拆卸轴承端盖及轴承箱上盖,放置铅丝后紧固有关部件。 5.2. 测下列数据。 5.2.1. 轴承外圈与座圈间隙。外圈与座圈间隙0.05,0.10mm。 5.2.2. 滚珠与外圈间隙。滚珠与外圈不超过0.32mm间隙。 5.2.3. 推力间隙。推力间隙0.2,0.3mm。 5.2.4. 膨胀间隙。膨胀间隙6,8mm。 5.2.5. 密封毛毡空整情况。轴封间隙0.05,0.08mm。 5.3. 检查轴承内外套、滚珠、保持架的情况。滚动轴承的内外 套、隔离圈及滚珠不应有裂纹、重披、斑痕、腐蚀、锈痕等 缺陷。 5.4. 检查轴承帽紧固情况。 5.5. 检查轴的水平、弯曲、椭圆度、圆锥度。 5.6. 检查冷却水情况。冷却水应畅通,水量适中,冷却水阀门 23 应开关灵活。 5.7. 检查油位计情况。油位计应畅通、清楚。 5.8. 检查中若发现更换轴承,则需吊出转子,拆卸对轮及轴承 等,更换轴承的方法同排粉机。 5.9. 若轴颈发生严重磨损,则须采用堆焊重车或喷涂重车。 6. 检查风门挡板及集流器 6.1. 风门挡板积灰消除干净。 6.2. 开关灵活且和实际相符。挡板开关灵活,位置正确。 6.3. 磨损腐蚀超过规定应更换。 6.4. 风门挡板之间间隙的测量。风门挡板之间间隙全关时5mm。 6.5. 集流器和叶轮圆周之间隙及集流器伸入叶轮之尺寸。集流 器与叶轮圆周之间隙为3mm,伸进叶轮内尺寸20mm。 7. 基础螺丝,地脚螺栓检查 7.1. 用手锤及扳手检查是否有松动现象。 7.2. 检查丝扣是否完整。 7.3. 人孔门检查。 7.4. 检查孔门有无变形。 7.5. 检查密封是否完好。 8.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下表 现象 原 因 处理方法 24 1.转子不平衡;2.转子1.重做静平衡或动平衡;2.清除积 叶轮内积垢;3.动静部垢后做平衡;3.停机检查有关间隙 分相擦;4.叶轮变形或并处理;4.修理或更换;5.检查、振动加 腐蚀; 5.轴承磨损或压修理或更换;6.重新对中;7.加热剧 盖松动6.对中不良;7.润滑油或减少油冷却器进水量;8紧 润滑油温太低;8.地脚固;9.调整负荷。 螺栓松动;9.喘振。 1.油路绪塞,给油不足; 1.疏通油路; 2.滑动轴承间隙过小; 2.调整间隙; 3.滚动轴承安装不正轴承发 3.重新装配; 确, 外圈与轴承座孔装热 4.更换; 配过紧;4.滚动轴承失 5.适当减少 效;5.润滑脂加得太多 风压降1.叶轮严重磨损 1.更换叶轮 低流量2.传动带松弛,达不到 2.调整或更换传动带 减小 额定转数 3. 清理进口管线 3.进口管线积水或堵塞 1.轴承损坏 1.修理或更换 噪音大 2.动、静部分相接 2.检查修理 3.异物进入 3.清除异物 25 五、 离心泵维护检修 1. 检修周期与内容 1.1. 检修周期 1.1.1. 根据状态监测结果及设备运行状况,可以适当调整检修 周期。 1.1.2. 检修周期(见下表) 检修周期表 月 检修类别 小修 大修 检修周期 6 18 1.2. 检修内容 1.2.1. 小修项目 1.2.1.1. 更换填料密封。 1.2.1.2. 检查清洗轴承、轴承箱、挡油环、挡水环、油标等,调 整轴承间隙。 1.2.1.3. 检查修理联轴器及电机与泵的对中情况。 1.2.1.4. 处理在运行中出现的一般缺陷。 1.2.1.5. 检查清理泵体、泵座、封油和润滑等系统。 1.2.2. 大修项目 1.2.2.1. 包括小修项目。 1.2.2.2. 检查修理机械密封。 1.2.2.3. 解体检查各零部件的磨损、腐蚀和冲蚀情况。泵轴、叶 轮必要时进行无损探伤。 26 1.2.2.4. 检查清理轴承、油封等,测量、调整轴承油封间隙。 1.2.2.5. 检查测量转子的各部圆跳动和间隙,必要时做动平衡校 检。 1.2.2.6. 检查并校正轴的直线度。 1.2.2.7. 测量并调整转子的轴向窜动量。 1.2.2.8. 检查泵体、基础、地脚螺栓及进出口法兰的错位情况, 防止将附加应力施加于泵体,必要时重新配管。 2. 检修与质量标准 2.1. 拆卸前准备 2.1.1. 掌握泵的运转情况,并备齐必要的图纸和资料。 2.1.2. 备齐检修工具、量具、起重机具、配件及材料。 2.1.3. 切断电源及设备与系统的联系,放净泵内介质,达到设 备安全与检修条件。 2.2. 拆卸与检查 2.2.1. 拆卸附属管线,并检查清扫。 2.2.2. 拆卸联轴器安全罩,检查联轴器对中,设定联轴器的定 位标记。 2.2.3. 测量转子的轴向窜动量,拆卸检查轴承。 2.2.4. 拆卸密封并进行检查。 2.2.5. 测量转子各部圆跳动和间隙。 2.2.6. 拆卸转子,测量主轴的径向圆跳动。 2.2.7. 检查各零部件,必要时进行探伤检查。 27 2.2.8. 检查通流部分是否有汽蚀冲刷、磨损、腐蚀结垢等情况。 2.2.9. 检修标准按设备制造厂要求执行,无要求的按本标准执 行。 2.3. 联轴器 2.3.1. 半联轴器与轴配合为H7/js6。 2.3.2. 联轴器两端面轴向间隙一般为2,6mm。 2.3.3. 安装齿式联轴器应保证外齿在内齿宽的中间部位。 2.3.4. 安装弹性圈柱销联轴器时,其弹性圈与柱销应为过盈配 合,并有一定紧力。弹性圈与联轴器销孔的直径间隙为0.6, 1.2mm。 2.3.5. 联轴器的对中要求值应符合下表要求。 联轴器对中要求表 mm 联轴器形式 径向允差 端面允差 刚性 0.06 0.04 弹性圈柱销式 0.08 0.06 齿式 叠片式 0.15 0.08 2.3.6. 联轴器对中检查时,调整垫片每组不得超过4块。 2.4. 轴承 2.4.1. 滑动轴承 2.4.1.1. 轴承与轴承压盖的过盈量为0,0.04mm(轴承衬为球面 的除外),下轴承衬与轴承座接触应均匀,接触面积达60% 28 以上,轴承衬不许加垫片。 2.4.1.2. 更换轴承时,轴颈与下轴承接触角为60?,90?,接 2触面积应均匀,接触点不少于2,3点,cm。 2.4.1.3. 轴承合金层与轴承衬应结合牢固,合金层表面不得有气 孔、夹渣,裂纹、剥离等缺陷。 2.4.1.4. 轴承顶部间隙值应符合下表要求。 轴承顶部间隙表 mm 轴径 间隙 轴径 间隙 18,30 0.07,0.12 >80,120 0.14,0.22 >30,50 0.08,0.15 >120,180 0.16,0.26 >50,80 0.10,0.18 2.4.1.5. 轴承侧间隙在水平中分面上的数值为顶部间隙的一半。 2.4.2. 滚动轴承 2.4.2.1. 承受轴向和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与轴配合为H7/js6。 2.4.2.2. 仅承受径向载荷的滚动轴承与轴配合为H7/k6。 2.4.2.3. 滚动轴承外圈与轴承箱内壁配合为Js7/h6。 2.4.2.4. 凡轴向止推采用滚动轴承的泵,其滚动轴承外圈的轴向 间隙应留有0.02,0.06mm。 2.4.2.5. 滚动轴承拆装时,采用热装的温度不超过120?,严禁 直接用火焰加热,推荐采用高频感应加热器。 2.4.2.6. 滚动轴承的滚动体与滚道表面应无腐蚀、坑疤与斑点, 接触平滑无杂音,保持架完好。 29 2.5. 密封 2.5.1. 机械密封 2.5.1.1. 压盖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为0.75,1.00mm,压盖与密封 腔间的垫片厚度为1,2mm。 2.5.1.2. 密封压盖与静环密封圈接触部位的粗糙度为Ra3.2。 2.5.1.3. 安装机械密封部位的轴或轴套,表面不得有锈斑、裂纹 等缺陷,粗糙度Ra1.6。 2.5.1.4. 静环尾部的防转槽根部与防转销顶部应保持1,2mm的 轴向间隙。 2.5.1.5. 弹簧压缩后的工作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5.1.6. 机械密封并圈弹簧的旋向应与泵轴的旋转方向相反。 2.5.1.7. 压盖螺栓应均匀上紧,防止压盖端面偏斜。 2.5.1.8. 静环装入压盖后,应检查确认静环无偏斜。 2.5.2. 填料密封 2.5.2.1. 间隔环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一般为1.00,1.50mm。 2.5.2.2. 间隔环与填料箱的直径间隙为0.15,0.20mm。 2.5.2.3. 填料压盖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为0.75,1.00mm。 2.5.2.4. 填料压盖与填料箱的直径间隙为0.10,0.30mm。 2.5.2.5. 填料底套与轴套的直径间隙为0.50,1.00mm。 2.5.2.6. 填料环的外径应小于填料函孔径0.30,0.50mm,内径 大于轴径0.10,0.20mm。切口角度一般与轴向成45?。 2.5.2.7. 安装时,相邻两道填料的切口至少应错开90?。 30 2.5.2.8. 填料均匀压入,至少每二圈压紧一次,填料压盖压入深 度一般为一圈盘根高度,但不得小于5mm。 2.6. 转子 2.6.1. 转子的跳动 2.6.1.1. 单级离心泵转子跳动应符合下表要求。 单级离心泵转子跳动表 mm 径向圆跳动 测量部位直叶轮端面跳 径 叶轮密封环 轴套 动 ?50 0.05 0.04 >50,120 0.06 0.05 0.20 >120,260 0.07 0.06 >260 0.08 0.07 2.6.1.2. 多级离心泵转子跳动应符合下表要求。 多级离心泵转子跳动表 mm 径向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 测量部位直 叶轮端 径 叶轮密封环 轴套、平衡盘 衡盘 面 ?50 0.06 0.03 >50,120 0.08 0.04 0.20 0.04 >120,260 0.10 0.05 >260 0.12 0.06 2.6.1.3. 轴套与轴配合为H7/h6,表面粗糙度Ra1.6。 31 2.6.1.4. 平衡盘与轴配合为H7/js6。 2.6.1.5. 根据运行情况,必要时转子应进行动平衡校验,其要求 应符合相关技术要求。一般情况下动平衡精度要达到6.3级。 2.6.1.6. 对于多级泵,转子组装时其轴套、叶轮、平衡盘端面跳 动须达到多级离心泵转子跳动表的技术要求,必要时研磨修 刮配合端面。组装后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须做好标记,然 后进行动平衡校验,校验合格后转子解体。各部件按标记进 行回装。 2.7. 叶轮 2.7.1. 叶轮与轴的配合为H7/js6。 2.7.2. 更换的叶轮应做静平衡,工作转速在3000r/min的叶 轮,外径上允许剩余不平衡量不得大于下表的要求。必要时 组装后转子做动平衡校验,一般情况下,动平衡精度要达到 6.3级。 叶轮静平衡允许剩余不平衡表 叶轮外径?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mm 不平衡重 3 5 8 10 g 2.7.3. 平衡校验,一般情况在叶轮上去重,但切去厚度不得大 于叶轮壁厚的1/3。 2.7.4. 对于热油泵,叶轮与轴装配时,键顶部应留有0.10, 32 0.40mm间隙,叶轮与前后隔板的轴向间隙不小于1,2mm。 2.8. 主轴 2.8.1. 主轴颈圆柱度为轴径的0.25‰,最大值不超过 0.025mm,且表面应无伤痕,表面粗糙度Ra1.6。 2.8.2. 以两轴颈为基准,找联轴节和轴中段的径向圆跳动公差 值为0.04mm。 2.8.3. 键与键槽应配合紧密,不允许加垫片,键与轴键槽的过 盈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键与轴键槽的过盈量表 mm 轴径 40,70 >70,100 >100,230 过盈量 0.009,0.011,0.012, 0.012 0.015 0.017 2.8.4. 壳体口环与叶轮口环、中间托瓦与中间轴套的直径间隙 值应符合下表要求。 口环、托瓦、轴套配合间隙表 mm 口环直壳体口环与叶轮口中间托瓦与中间轴 类型 径 环间隙 套间隙 单级<100 0.40,0.60 0.30,0.40 泵 100 0.60,0.70 0.40,0.50 多极<100 0.60,0.80 0.40,0.60 泵 100 0.80,1.00 0.60,0.70 2.8.5. 转子与泵体组装后,测定转子总轴向窜量,转子定中心 33 时应取总窜量的一半;对于两端支承的热油泵,入口的轴向 间隙应比出口的轴向间隙大0.5,1.00mm。 2.9. 试车与验收 2.9.1. 试车前准备 2.9.1.1. 检查检修记录,确认检修数据正确。 2.9.1.2. 单试电机合格,确认转向正确。 2.9.1.3. 润滑油,封油、冷却水等系统正常,零附件齐全好用。 2.9.1.4. 盘车无卡涩现象和异常声响,轴封渗漏符合要求。 2.9.2. 试车 2.9.2.1. 离心泵严禁空负荷试车,应按操作规程进行负荷试车。 2.9.2.2. 对于强制润滑系统,轴承油的温升不应超过28?,轴承金属的温度应小于93?;对于油环润滑或飞溅润滑系统,油池的温升不应超过39?,油池温度应低于82?。 2.9.2.3. 轴承振动标准见SHS 01003-2004《石油化工旋转机械振动标准》。 2.9.2.4. 保持运转平稳,无杂音,封油、冷却水和润滑油系统工作正常,泵及附属管路无泄漏。 2.9.2.5. 控制流量、压力和电流在规定范围内。 2.9.2.6. 密封介质泄漏不得超过下列要求: 机械密封:轻质油10滴/min,重质油5滴,min; 填料密封:轻质油20滴/min,重质油10滴/min。 2.9.2.7. 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介质,不允许有明显可见 34 的泄漏。对干多级泵,泵出口流量不小于泵最小流量。 2.9.3. 验收 2.9.3.1. 连续运转24h后,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或能满 足生产需要。 2.9.3.2. 达到完好标准。 2.9.3.3. 检修记录齐全、准确,按规定办理验收手续。 3. 维护与故障处理 3.1. 日常维护 3.1.1. 严格执行润滑#管理制度#。 3.1.2. 保持封油压力比泵密封腔压力大0.05,0.15MPa。 3.1.3. 定时检查出口压力,振动、密封泄漏,轴承温度等情况, 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1.4. 定期检查泵附属管线是否畅通。 3.1.5. 定期检查泵各部螺栓是否松动。 3.2. 故障与处理 常见故障与处理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处理方法 泵内或吸入管内存有气体泵内重新灌泵,排除气体检流量扬程降 或管路有杂物堵塞某的旋转方查清理改变旋转方向检低 向不对叶轮流道不对中 查、修正流道对中 电流升高 转子与定子碰擦 解体修理 35 泵转子或电机转子不平衡; 转子重新平衡 泵轴与电机轴对中不良; 重新校正 轴承磨损严重,间隙过大; 修理或更换 地脚螺栓松动或基础不牢固; 紧固螺栓或加固基础 振动增大 泵内物料抽空; 进行工艺调整 转子零部件松动或损坏; 紧固松动部件或更换 支架不牢引起管线振动; 管线支架加固 泵内部摩擦。 拆泵检查消除摩擦 泵轴与原动机对中不良或轴弯重新校正 曲 轴承或密封环磨损过多形成转更换并校正轴线 密封泄 子偏心 漏严重 机械密封损坏或安装不当 更换检查 密封液压力不当 比密封腔前压力大 0.05,0.15MPa 填料过松转动波动大 重新调整、更换。 轴承安装不正确 按要求重新装配 转动部分平衡被破坏 检查消除 轴承温 轴承箱内油过少、过多或太脏变按规定添放油或更换油 度过高 质 轴承磨损或松动 修理更换或紧固 轴承冷却效果不好 检查调整 36 六、 皮带机检修和维护 1. 检修周期和内容 1.1. 检修周期 检修类别 小修 中修 大修 检修周期(月) 3 12 24 检修时间(天) 2 4 7 1.2. 检修内容 1.2.1. 小修 1.2.1.1. 检修皮带胶接头。 1.2.1.2. 检查更换不转的大、小托辊。 1.2.1.3. 检查更换清料器,卸料器及导料槽档皮。 1.2.1.4. 检查各减速机、电动滚筒润滑情况。 1.2.2. 中修 1.2.2.1. 包括小修内容。 1.2.2.2. 解体、检查各传动机构、滚筒及其轴承完好情况,清理 换油。 1.2.2.3. 调整皮带张紧度及其跑偏度。 1.2.2.4. 检查漏斗、溜管磨损情况,修外溜管。 1.2.3. 大修 1.2.3.1. 包括中修内容。 1.2.3.2. 更换全部或部分运输带。 1.2.3.3. 减速机、电动滚筒清洗换油,更换部分已损件。 1.2.3.4. 更换传动滚筒或部分改向滚筒、托辊支架。 37 1.2.3.5. 机架检查,加固变形部分。 1.2.3.6. 检查更换拉紧装置部分已损件。 1.2.3.7. 机架除锈防腐刷漆。 2. 检修及技术质量标准 2.1. 机架 2.1.1. 检修机架时需拆除运输带,在机头、机尾处拉校正钢丝,然后逐段进行修整加固, 加固补充的型钢力求同型号,焊接应牢固、可靠。 2.1.2. 机架在运行时,不准异常振动和位移。 2.2. 运输带 2.2.1. 皮带磨损超过其厚度的40,50%或皮带间橡胶层严重脱落时,应予更换。 2.2.2. 皮带接头处开裂,如为卡头则可将原接头处两端旧皮带各割去150~200mm,重新打卡接头,卡头爪要直打入皮带内,同时应保证卡子和皮带中心线垂直,如胶接头开裂,则可将开裂处皮带清理干净后以鞋钉密排(鞋钉长度须穿过皮带)或以皮带铆钉铆接成一体,铆钉联接需紧固,超出皮带厚度部分应锯掉。 2.2.3. 大中型皮带采用分层对角接时,其搭接角度可取 OO30~50搭接线应分层交叉,搭接处需硫化处理。 2.2.4. 普通皮带采用冷粘胶接法时,接头长度均为皮带宽度的1.5倍,根据皮带帆布层数采用阶梯逐阶减层法剥出所需接头,每阶梯间距为200mm,胶接面需保持干净没有污物,同时应保证 38 干燥,如有水分用烤灯烘烤,达到要求以后将胶粘剂,用干净刷子均匀刷到两端接头各阶梯面上,待晾干不粘后将两接头准确粘在一起,同时应保证两端皮带中心线一致,不准有倾斜,串位现象,粘后用锤在接头处均匀排一遍,排出空隙后按皮带厚度选用鞋钉在接头处密排,鞋钉应保证在穿过皮带后打折弯入皮带内,胶接完毕4小时后可交付使用。 2.2.5. 大中型皮带采用阶梯搭接时,其搭接长度均为皮带宽度 O的1.5倍,割开角度约为20每阶梯间距为20mm,搭接处需硫化处理。 2.3. 滚筒的托辊 2.3.1. 金属滚筒表面及轮轴不准有裂纹或严重缺陷,否则应进行修补或更换,滚筒的椭圆度不得超过滚筒直径的1%。 2.3.2. 金属滚筒外皮厚度磨损超过60%应予更换,橡胶或塑料制的滚筒和托辊其外皮厚度磨损40,50%,或筒体出现两端膨大,使轴承与滚筒发生松动或脱离时,应予更换。 2.3.3. 安装托辊时,托辊应与机架上平面纵向中心线垂直,其检查方法,可在机架两端中心线拉一直线,然后用角尺检查。 2.4. 轴承 2.4.1. 轴承应传动自如,无杂音,滚柱及内外圈工作表面上应 无麻点、锈蚀及分层现象,否则更换。 2.4.2. 用千分表测量轴承游隙,其最大磨损值按下表规定,如 超过应更换。 单位:mm 39 轴承内径 允许最大磨损值 20,50 0.10 55,80 0.12 85,120 0.20 125,150 0.30 2.4.3. 滚动轴承与轴之间的配合宜采用H7/m6,或H7/k6,轴 承与轴承架之间宜采用E8/h6。 2.4.4. 轴承和轴承座之间不允许放置垫片,如间隙超过规定, 可镶套或更换。 2.4.5. 拆卸轴承必须用专用工具,不得乱打乱敲。 2.5. 清料器及卸料器 2.5.1. 当清料器及卸料器挡皮磨损至金属架与皮带面距离5,10mm时须调整翻板或更换挡皮,以防止金属卡子与金属架接触,致使皮带卡子受伤,造成撕坏皮带。 2.5.2. 挡皮切割后必须平直,平面度不得超过2mm。 2.5.3. 清料器挡皮应始终贴在皮带表面上。 2.6. 拉紧装置(包括螺旋、车式、重锤拉紧装置)。 2.6.1. 各式拉紧装置架应校平直,其直线度不应超过1/500, 两对角线在同一平面上,其偏差和对角线长度偏差均不应超 过3/1000。 2.6.2. 车式拉紧装置的轨道应保持平直,其框架上的钢丝绳, 滑轮应转动灵活,钢丝绳有一股断裂则更换。 40 2.6.3. 螺旋拉紧装置的丝杠,螺母应配合良好,调节自如。 2.7. 联轴器 2.7.1. 联轴器拆修应用专用工具,不得敲打损伤。 2.7.2. 联轴器找正应符合下表规定 单位:mm 允 许 误 差 联轴器类 型 径向跳动 端面跳动 弹性联轴 ?0.10 ?0.06 器 刚性联轴 ?0.06 ?0.04 器 瓜式齿轮 ?0.12 ?0.18 式 2.7.3. 两联轴器端面间隙应符合下表规定: 单位:mm 类 型 联轴器直径 端面间隙 小型 90,140 1.5,2.5 中型 140,260 2.5,4 大型 260,500 4,6 3. 验收与试车 3.1. 试车的组织 3.1.1. 试车应由专人指挥,专人操作,统一组织,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3.1.2. 参加试车人员应各负其责,做好各项试车记录工作。 41 3.1.3. 试车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试车现场。 3.2. 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3.2.1. 试车前,检查各紧固件是否可靠,皮带接头是否良好,皮带工作面是否装反。 3.2.2. 检查各轴承、齿轮、减速器的润滑油是否符合规定。 3.2.3. 检查各滚筒、托辊、拉紧装置是否转动灵活,清料器、卸料器、溜槽,下料斗挡皮位置是否适当、可靠。 3.2.4. 检查皮带上、机架上、二层皮带上是否有杂物及遗留下来的工具。 3.3. 空载试车1小时后应检查 3.3.1. 全部托辊和滚筒及减速机运转情况应转动灵活,无异常声音和振动。 3.3.2. 皮带不跑偏,接头良好,皮带松紧适宜。 3.3.3. 机架不发生异常振动和位移。 3.3.4. 轴承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滚动轴承不大于70?,滑动轴承不大于65?。 3.4. 负载试车 加负荷试车符合重载试车要求,检修记录齐全,准确检修质量符合本规程要求,可移交生产使用。 4. 安全注意事项 4.1. 严禁皮带运输机带负荷启动,当在运行中因停电或其它 有关联的突发故障而被迫停车时,必须将皮带上的负荷清除 42 后再行启动,以免烧毁电机或撕坏皮带。 4.2. 运输带打滑时,应停车调整其张紧度,严禁将其它异物 加在皮带或滚筒上启动。 4.3. 经常检查运输皮带的运行情况,如发现跑偏,应立即调 节拉紧螺杆,调整托辊或压辊与使其运行正常。 4.4. 定时检查轴承温度,不超过规定。 4.5. 检查各紧固件有无松动,发现皮带接头松动、开裂,卡 头断开,托辊磨穿,托辊轴承坏等现象应立即停车处理。 4.6. 皮带机检修时,必须先断开电源,并挂上禁动牌,以免 皮带突然启动,将人挤伤或摔伤。 七、 刮板除渣机的维护与检修 1. 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见下表 检修类别 小修 中修 大修 检修周期 不定期 12 24 2. 检修内容 检修内容见下表 小修 中修 大修 检查机架、灰渣槽包括小修内容; 包括中修内容; 盒落渣斗; 修复磨损变形的刮检修或更换链条、刮检查、紧固各部位板; 板和导轨 螺栓; 更换脱落的链条开检修或更换减速机 43 清理各润滑部位,口销; 齿轮和轴承 注油 检修或更换托辊和检修或更换导轮 磨损的导轨; 检修拉紧装置 3.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3.1. 刮板 刮板磨损达10mm以上,可在其底部焊接一条钢板。为了抗磨,亦可用铸铁刮板。刮板严重磨损、腐蚀时,应予更换。 3.2. 链板 链板孔眼磨损较大时,可将调换下来的框链板中间锯开,再把两头对焊,重新打孔使用。严重磨损时应更换。 3.3. 托辊、导轮、托架 托辊、导轮、托架转动灵活,外圆磨损不超过3mm。托架在同一水平线上,允差为5mm。 3.4. 链条、链轮、导轨 链条局部拉断可用电焊焊接,必要时应更换。齿轮啮合正常,磨损量不大于齿厚的1/5。链轮和导轨磨损不超过3mm,超过时应予以更换。敷设导轨式,其轨距偏差不应超过?2mm。导轨接头应平整,偏移量:左右不超过1mm,高低不超过0.5mm。导轨接头间隙不应超过?1mm。 3.5. 灰渣槽 灰渣槽内磨损大时,应予以更换。 44 4.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下表 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链或刮板被卡有异物落入渣槽内、 人工取出异物、人工排渣 主 渣太多把渣槽堵住 链条在链轮处链板孔磨大,使链条 用尾轮顶紧螺栓调整 打滑 变长 5. 试车与验收 5.1. 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5.1.1. 清理检修现场,检查各润滑部位的润滑是否良好。 5.1.2. 保持渣槽畅通,密封可靠,无泄漏。 5.1.3. 检查链条松紧程度是否合适,紧固各部位螺栓。 5.1.4. 单独起动电动机,检查旋转方向是否正确。 5.2. 试车与验收 5.2.1. 空载运行平稳,无异常声音和振动,空载电流正常。 5.2.2. 空载试车时间不少于2h,各部温升正常。 5.2.3. 打开落灰斗进行负荷试车,试车时间不少于24h,确认 各部位性能良好,达到要求的除渣能力,填写检修、试车记 录后即可办理验收手续。 6.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6.1. 无特殊情况,不得带负荷停车。满载紧急停车时,必须先 点动或适当排出渣槽内的灰渣后再重新起动。 45 6.2. 运转时不准擦拭、抚摸除渣机运转部位和调整紧固件及承 受压力的部件。 6.3. 检修后必须清理现场,防止工具及异物遗漏在除渣机内 八、 斗式提升机的维护与检修 1. 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 1.1. 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见下表。 检修类别 小修 中修 大修 周期(月) 1-3 12 24 注:中修及大修周期可更具系统停车的时间,设备运行情况 适当延长,最长延长期限为6个月 1.2. 检修内容 1.2.1. 小修 1.2.1.1. 各加油点右路疏通并加油。 1.2.1.2. 检查环链、链板、保险片、料斗螺栓、牵引皮带、并视 情况进行处理。 1.2.1.3. 调节装置检查、修理或更换。 1.2.1.4. 头部止逆器检查、修理。 1.2.1.5. 校正联轴器,更换易损件。 1.2.1.6. 进出溜槽补焊。 1.2.1.7. 密封处理 1.2.2. 中修 46 1.2.2.1. 包括小修内容。 1.2.2.2. 头尾部传动组件清洗、检查并视情更换。 1.2.2.3. 更换部分变形的环链、链板、料斗。 1.2.2.4. 减速机清洗、检查更换易损件。 1.2.3. 大修 1.2.3.1. 包括中修内容。 1.2.3.2. 牵引构件、料斗检查、修理或更换。 1.2.3.3. 机壳部分更换。 1.2.3.4. 进出溜槽修理或更换。 1.2.3.5. 导轨的校正或更换。 1.2.3.6. 减速机齿轮、轴、壳体检查、修理或更换。 1.2.3.7. 防腐油漆 2.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2.1. 减速机 减速机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按HGJ010032-91《齿轮减速机维护检修规程》执行。 2.2. 头尾部传动组件 2.2.1. 轴 2.2.2.1. 轴的各种尺寸、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修理后满足技术要求,弯曲可用机械压力法校直; 2.2.2.2. 轴颈部分磨损过大,可用镶套、堆焊、电镀等方法修复。镶套厚度一般为10.00?2.0mm;堆焊修补时要防止轴产生变形; 47 电镀的厚度一般不超过0.30mm; 2.2.2.3. 键槽磨损可按实际情况或在原键槽180?处重新开键槽。 2.2.2. 齿轮、皮带轮、链轮 2.2.2.1. 磨损过大、胶合、表面疲劳、严重塑性变形及断裂时必须更换; 2.2.2.2. 齿轮、链轮如果结构上许可、可以换面使用;如果经济上可行,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情况下齿轮和链板可以用堆焊法、镶环法和镶齿法进行修复; 2.2.2.3. 轮与轴配合部位磨损过大可用镶套法修复,镶套厚度一般为10.00?2.0mm,链槽部位磨损同轴的处理方法一样; 2.2.2.4. 两齿轮啮合时,顶间隙c=10.2,0.37m(m为法向模aa数);测间隙见下表。测量方法可用塞尺法、压铅法或千分表法; 测间隙表 mm 中心,, 距 320-500 500-800 间隙 0.26 0.34 2.2.2.5. 两齿轮必须啮合正确,用涂色法检查接触面符合见下表规定; 接触面符合表 mm 精度等级 7 8 沿齿宽% ,60 ,50 48 沿齿高% ?45 ?40 2.2.2.6. 轮装配时应保持两轮轴心线平行,在等于全齿宽的长度上测量轴心线在水平方向的公差f和在垂直方向的公差f应符xy合下表规定。 齿宽mm 精度等级 µm 7 8 9 f f f f f f xyxyxy ,16.0 8.0 25.0 12.5 40.0 20.0 40-140 2.2.2.7. 两啮合齿轮的中心距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mm 中心距 ,320-500 ,500-800 允许偏11,12级 0.18-0.20 0.22 差 9,10级 0.07-0.775 0.08-0.10 2.2.2.8. 两传动三角皮带轮找正要求:两轮槽中心线相对轴向位移不大于1mm,两轴平行度为0.50mm/m; 2.2.2.9. 上皮带轮轴或链轮轴水平度允许偏差0.5/1000; 2.2.2.10. 上、下皮带轮或上、下链轮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允许偏差5.00mm。 2.2.3. 滚动轴承 2.2.3.1. 轴承发生严重锈蚀或变形、破裂、严重磨损等现象时必 须更换。 49 2.2.3.2. 轴承安装可用110,120?机油油浴或轴承加热装置。 2.2.3.3. 膨胀端轴承外圈端面与轴承压盖之间间隙可按下式计 算: s=ɑ?L??t+0.15 式中s—间隙 mm; ɑ—轴的线膨胀系数,1/?; L—两轴承间的距离,mm; ?t—轴与轴承间的温差,?。 2.2.3.4. 在装配后用手转动轴承座进行检查,转动应均匀、轻快、 灵活。 2.3. 联轴器与止逆器 2.3.1.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找正要求见下表 mm 联轴器外径 端面间隙 径向间隙 轴向倾斜 71,106 3 ,0.04 ,0.2/1000 2.3.2. 键槽磨损的处理方法见本规程2.2.1。 2.3.3. 止逆轮和棘爪磨损有打滑现象,弹簧片断裂、有裂纹时必须更换。 2.3.4. 组装止逆器时,必须方向正确,盘动时应有均匀的咬啃声。 2.3.5. 止逆装置的固定板应可靠的紧固在平台上。 2.4. 牵引构件和料斗 50 2.4.1. 牵引构件和料斗严重磨损或变形,必须更换。 2.4.2. 牵引构件连接后,应保证两根长度相同、料斗相互平行,料斗的挂钩螺栓应紧固并加弹簧垫圈和开口销或使用双螺母和开口销锁紧。 2.4.3. 螺杆拉紧装置调整好后,应使牵引构件具有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张紧力,为使运行中有足够拉紧行程,余下的拉紧行程不少于50%。 2.4.4. 牵引胶带接头可采用搭接式,搭接长度至少应跨3个料斗,连接螺栓中心距胶带端部不应小于50mm,接头方向应顺着胶带运行方向。 2.4.5. 链条与链轮应啮合良好、运行稳定,无卡涩或撞击现象。 2.5. 机壳 2.5.1. 机壳组装要求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机壳直线度 3/1000 用吊线法测量 提升机中心线铅垂度 1/1000 2 累计不得大于全高的 1/2000 2.5.2. 机壳各段接头应严密,必要时加密封垫。 2.6. 导轨 2.6.1. 导轨同机壳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 2.6.2. 导轨用材料在组装前必须校正,直线度为1.00mm,m。 2.6.3. 导轨与导轨连接处必须平整,错位不得大于1.00mm。 2.6.4. 导轨轨距误差为2(00mm,m,全高不得大于5(00mm。 51 2.6.5. 导轨变形严重,或磨损量道道设计厚度一般以上必须更换。 2.6.6. 导轨相对水平面垂直度为2(00mm,m,全高为5(00mm。 2.6.7. 在任何水平截面上,四根导轨中心点必须保持矩形,对角线误差不得大于10(00mm。 3.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下表。 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倒料 1. 下料槽堵塞 1. 清理下料槽 2. 下料仓满 2. 清理下料仓 堵料 1. 进料口物料太多 1. 减少进料或进料系统 2. 料斗破损 暂停 3. 链条太松 3. 修理、更换料斗 2. 调紧链条 牵引机构或料1. 物料中有硬物杂1. 停车将杂物取出或修斗拉环、卡死、物混入 理更换损坏件 爬轮或刮壳 2. 牵引构件、料斗螺2. 停车、拧紧螺栓 栓松动 3. 调整丝杆 3. 牵引构件过松或4. 调整进料量 过紧 4. 加料过多 下部滚动轴承1. 牵引构件调节不1. 调节正确 52 损坏 当 2. 校正长度 2. 两根牵引构件长 度不一 牵引构件打滑 1. 牵引构件过长 1. 调整丝杆 2. 上部链轮或皮带2. 更换 轮磨损过大 3. 更换 3. 牵引构件磨损过 大 4. 试车与验收 4.1. 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4.1.1. 工作现场和设备打扫、擦洗干净,并制订、审批试车方 案。 4.1.2. 检查所有的报警、联锁、操纵、安全等装置,是否符合 技术要求。 4.1.3. 对照检修项目,逐项检查,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4.1.4. 各润滑点按规定加润滑油。 4.1.5. 手动盘转牵引构件,转动一周无异常现象方可试车。 4.2. 试车 4.2.1. 必须先进行无负荷试车,无负荷试车为2小时,合格后 进行负荷试车,负荷试车时间为8—16小时。 4.2.2. 运转中,滚动轴承温度不得超过70?。 4.2.3. 运转时,牵引构件不打滑,不跑偏,料斗不碰机壳,运 53 行平衡,不得有不正常的噪音。 4.2.4. 运转中,操纵联锁、制动安全等装置作用应灵敏、正确 可靠,停车瞬时不得产生异常的振动。 4.2.5. 机壳法兰连接处和检查门闭合处密封合格,无漏灰现 象。 4.3. 验收 设备检修完毕,经试车达到下列要求,即可按规定办验收手续,正式交付生产: 4.3.1. 检修质量符合本规程要求。 4.3.2. 负荷运转16小时无异常现象,生产能力达到设计或查 定能力。 4.3.3. 验收技术资料齐全,包括: (a)完整、准确的检修记录,主要内容包括检修时间、劳动组织、检修项目、修前原始记录、更换零件情况、设备改进情况、材料变化、工时材料消耗及费用,检修后质量数据,存在问题及下次修理的建议等; (b)检修中经修改的零、部件图或说明; (c)试运转记录; (d)结构尺寸,材质变更的审批文件。 5. 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5.1.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5.1.1. 用手柄盘车结束后,必须立即拆除手柄。 54 5.1.2. 牵引构件、料斗检查应在上部检视门进行。 5.1.3. 不得把手伸进机壳中观察。 5.1.4.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 5.2.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5.2.1. 设备检修前必须严格办理设备交出手续(包括切断电 源,清理物料、挂警告牌、“动火证”等)。 5.2.2. 在修理料斗时,特别注意做好防止牵引构件因自重下滑 的措施。 5.2.3. 止逆器拆卸时,必须卸出料斗内物料,检修过程中,止 逆器拆除,必须在牵引构件拆除以后进行,安装时,必须在 牵引构件安装以前进行。 5.2.4. 牵引构件局部或整根更换时,应在下部检视口进行,同 时要始终使牵引构件的重心在止逆器起作用的一侧。 5.2.5. 检修时必须做好上、下信号传递工作。 5.2.6. 检修时严禁工、器具坠落,以免伤人、伤物。 5.2.7. 检修人员在设备底部工作时,要有专人监护。 5.2.8. 需要动火作业时,必须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 5.3. 试车安全注意事项 5.3.1. 必须做好试车的各项准备工作。 5.3.2. 试车应有专人指挥和专人操作。 5.3.3. 试车前,先调试电机旋转方向。 5.3.4. 试车中遇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试车处理后,重新试 55 车。 九、 鄂式破碎机的维护和检修 1. 检修周期与内容 1.1. 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见下表。 检修类别 小修 中修 大修 周期(月) 1-3 6 12 1.2. 检修内容 1.2.1. 小修 更换磨损的衬板、肘板、调整排石口间隙,紧固各部螺栓,疏通油路,修补各部漏斗及部件。 1.2.2. 中修 包括小修内容外,更换或修补牙板,调整修理侧板和肘板垫,检查或更换拉杆,拉杆弹簧,检查调整皮带松紧度。检查清洗各部轴承油量,各部接触面情况,动鄂轴磨损情况,清洗润滑系统,处理各部密封。 1.2.3. 大修 包括中修内容外,修理或更换各部轴承,调整机座,修理基础,修理或更换机座机体,修理或更换偏心轴、动鄂皮带轮、飞轮等。设备全部解体情况,彻底检查,大修应进行验收和试运行。 2. 检修方法与质量标准 56 2.1.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2.2.1. 准备垫片、螺栓,以及常用的检修工具、倒链。 2.2.2. 设备停运后,断电,清理周边石块,便于检修。 2.2.3. 验电后方可检修。 2.2.4. 确定检修用备件,材料准备工作。 2.2. 拆卸步骤 2.3.1. 机头的拆卸 2.3.2. 松动机架上轴承座紧固螺栓,取掉轴承座上半部分,两 个轴承座一样拆卸方法。 2.3.3. 用倒链吊出整体机头,连带偏心轴一起出。 2.3.4. 用工具拔掉皮带轮和偏心配合轮。 2.3.5. 取掉轴承密封盖。 2.3.6. 松轴承定位用胀紧套锁母,松开后,用手锤敲击轴承, 让轴承松动。 2.3.7. 轴承松动后取下,两侧方法一样。 2.3.8. 把中间偏心轴定位轴承端盖螺栓拆除,两侧端盖全部取 掉,用千斤把偏心轴,轴承压出。 2.3. 质量与标准 2.3.1. 机座必须平整、稳固,机体安装稳固,纵向水平度允许 差为每米不大于0.4mm,横向水平度允许每米不大于0.2mm。 2.3.2. 主要连接螺栓在装配时,最好应放在油中加热300?左 右后紧固。 57 2.3.3. 机体与底座应紧密接触,当螺栓未拧紧时,局部间隙不 得超过0.1mm,连接处每个接触长度不应超过150mm,共累积 长度不应超过连接面边缘周长的10%,机体各部作连接要求 同上。 2.3.4. 动鄂与动鄂轴承外应过渡配合,不得出现间隙,偏心轴 与轴承内应用过盈配合,不得出现间隙。 2.3.5. 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运转。 3. 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 3.1. 维护操作人员要定点、定时、定量、定质的原则,注润滑 油脂。 3.2. 设备运转中应经常检查轴承温度的变化,温度不得超过 60?,同时检查各部螺丝有无松动,弹簧松紧状况是否正常, 电机是否超载运行,声音有无异常,给料是否均匀等。 3.3. 若破碎腔内物料阻塞而造成停车,应立即关闭电机,必须 将物料清除后,方可启动。 3.4. 设备运转中,不得清扫或擦卫生,等停车后再清扫。 3.5. 清除电机上的矿物及灰尘,清除弹簧下的堆积物,清除肘 板上下的堆积物。 3.6. 检查更换三角带,使每根三角带松紧符合要求。 3.7.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现象 原因 消除方法 58 (1)拉紧装置拉得不够紧。 1.肘板发生冲(2)弹簧失效 (1)紧固弹簧 击声音 (3)支撑垫或肘板磨损过(2)更换弹簧 大以及松动 (3)检查更换 2.肘板与边护 板有金属撞击松动 紧固 声音 3.破碎机转速 皮带松弛或拉长 调整电机位置或更换 慢或皮带打滑 (1)油量过多或过少 (1)调节油量 (2)滚动轴承损坏 (2)更换 (3)油质不好或污垢过多 (3)更换 4.滚动轴承发(4)轴承间隙小 (4)调整 热 (5)锥形套磨损,损坏 (5)更换 (6)轴承移位,窜轴 (6)检查修理 (7)轴承压盖与密封盖磨(7)检查修理 损 (1)肘板与支承垫接触偏(1)调整更换 5.肘板折断 斜 (2)防止异物进入 (2)破碎口掉入铁块等物 承受大的突然负荷或经常控制过大负荷,防止异6.动鄂轴断裂 承受超负荷 物进入 59 7.紧固螺栓松振动过大 检查紧固 动 8.飞轮回转,(1)弹簧破坏 破碎机停止工(2)拉杆破坏 检查更换 作,肘板从支(3)拉杆螺母脱出 承座中脱出 4. 试车与验收 4.1. 按本规程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4.2. 先盘车,检查有无障碍,要求转动灵活。 4.3. 电机送电,启动电机,检查破碎机是否有大的异响。 4.4. 检查破碎机振动是否在范围内。 4.5. 运转10分钟后,检查电流,破碎机轴承温度是否正常。 4.6. 以上各项指标都正常后,按验收制度办理验收手续。 十、 锅炉检修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 检修前,各单位应对检修作业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控制因在运行装置上或其附近同时作业所带来的风险。制定检修方案时要根据识别出来的危害和环境因素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落实相应的应急准备。现场作业前,检修项目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进行以下方面的现场交底: 检修项目的具体内容; 装置、设备的生产特点和HSE要求; 60 周围环境和作业对象的潜在危险和应急措施; 确定具体的工作位置。 1 锅炉本体系统检修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 1.1锅炉水冷壁检修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办理工作 措施未办理工作票及许可证,确认安全《安规》第78票及许可 执行 措施执行完善,签字方可开工。 条 证 1、湿手不准从事接引电源工作。 《安规》第 2、电源线及灯具和电动工具绝缘接电源及人身触44、43条,临 应良好,电线无破损现象,同时 照明灯 电 时用电安全 使用漏电保护器。 管理规定 3、电源线要架空。 1、按标准搭设,经验收合打开水冷 格方可使用。 《安规》第壁人孔 1、脚手架2、脚手架牢固,能够承受其上人594、595条,门,冲洗 倒塌 和物的重量。 脚手架安全水冷壁, 管理规定 根据需要3、脚手架所用材料符合要求,无搭设脚手虫蛀和机械损伤 61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架 1、工作人员不应有妨碍高处作业 的病症,遇有精神异常等禁止作 《安规》第 业。 580、585、586 2、高处坠2、使用合格的安全带,且要将安 条, 分公司 落 全带挂在腰部以上牢固的物体 高空作业管 上。 理规定 3、在高空改变作业位置时,安全 带不能解除或采用双绳安全带 1 、戴好安全帽并系紧帽带。 2、检查作业现场上部有无落物的 3、落物《安规》第 可能。 伤人 32、583条 3、工作地点下面有围栏,有人监 护 1.落物 从人孔门向外递送物件时要拿 检修水冷伤人及《安规》第 稳,使用的工具要放好,并使用 壁 损坏设587条 工具袋 备 62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炉膛内焊接,要穿绝缘鞋,戴好 绝缘手套。 《安规》第2.人身电焊线绝缘良好,不应有漏电现485、491条, 触电 象。 临时用电安 全管理规定 工作地点及工作人员的着装要保 持干燥。 用火焊时,要检查焊带,不应有漏 《安规》第 气现象。 3.火灾 486条 火焊用后要关好火焊把各气门。 1、拆除脚手架时,要按预定顺序 进行,当拆除一部分时,防止导1、脚手《安规》第 致其它部分倾斜倒塌。 架倒塌 651条 2、应由有经验者担任监护 拆除脚手 架 《安规》第2、物件拆下的杆板传递时要配合好拿652条,分公坠落 牢,防止落下,严禁向下面抛掷 司高空作业 管理规定 63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安规》第 拆除过程中,始终将安全带和安 3、高空586条,分公 全绳挂在牢固物体上。中间需要 坠落 司高空作业 倒钩时,人员应站好位置上进行 管理规定 工具和《安规》第 工作负责人应清点人员和工具, 人员遗248条, 进封人孔门 检查确实无人或工具留在炉膛 留在设罐作业安全 内,方可关人孔门 备中 规定 1.2锅炉过热器、省煤器检修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办理工作 措施未执办理工作票及许可证,确认安全《安规》票及许可 行 措施执行完善,签字方可开工。 第78条 证 1、湿手不准从事接引电源工作。 《安规》 2、电源线及灯具和电动工具绝缘第44、43接电源及 人身触电 应良好,电线无破损现象,同时条,临时照明灯 使用漏电保护器。 用电管理 规定 3、电源线要架空。 64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1、按标准搭设脚手架,经验收合 《安规》 格方可使用。 第594、 1、脚手架2、脚手架牢固,能够承受其上人 595条,脚 倒塌 和物的重量。 手架安全 3、脚手架所用材料符合要求,无 管理规定 打开过热虫蛀和机械损伤 器、省煤 1、工作人员不应有妨碍高处作业器人孔 的病症,遇有精神异常等禁止作门,冲洗 业。 《安规》过热器、 2、高处坠2、使用合格的安全带,且要将安第580、省煤器, 落 全带挂在腰部以上牢固的物体585、586根据需要 上。 条 搭设脚手 3、在高空改变作业位置时,安全架 带不能解除或采用双绳安全带 1、戴好安全帽并系紧帽带。 《安规》 3、落物伤2、检查作业现场上部有无落物的 第32、583 人 可能。 条 3、工作地点下部严禁作业 65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1.落物伤从人孔门向外递送物件时要拿 《安规》人及损坏稳,使用的工具要放好,并使用 第587条 设备 工具袋 1(过热器内焊接,要穿绝缘鞋,《安规》 戴好皮手套。 第485、 检修过 2.人身触 焊线绝缘良好,不应有漏电现象。 491条,热器、省 电 临时用电煤器 作地点及工作人员的着装要保持 管理规定 干燥。 火焊时,要检查焊带,不应有漏 《安规》 气现象。 3.火灾 第486条 焊用后要关好火焊把各气门 1、拆除脚手架时,要按预定顺序 进行,当拆除一部分时,防止导1、脚手架《安规》 致其它部分倾斜倒塌。 倒塌 第651条 拆除脚手 2、应由有经验者担任监护 架 2、物件坠拆下的杆板传递时要配合好拿《安规》落 牢,防止落下,严禁向下面抛掷 第652条 66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拆除过程中,始终将安全带和安 3、高空坠《安规》 全绳挂在牢固物体上。中间需要 落 第586条 倒钩时,人员应站好位置上进行 工具和人工作负责人应清点人员和工具, 《安规》封人孔门 员遗留在检查确实无人或工具留在过热器 第257条 设备中 内,方可关人孔门 1.3锅炉空气预热器检修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办理工作 措施未执办理工作票及许可证,确认安全《安规》票及许可 行 措施执行完善,签字方可开工。 第78条 证 1、湿手不准从事接引电源工作。 《安规》 2、电源线及灯具和电动工具绝缘第44、43接电源及 人身触电 应良好,电线无破损现象,同时条,临时照明灯 使用漏电保护器。 用电管理 规定 3、电源线要架空。 67 打开空气 清扫空预器上部时,不准有人在预热器人 下部工作。 1.落灰烫《安规》孔门,冲 伤 第256条 清扫下部时必需特别注意不要被洗空气预 落下的灰尘烫伤 热器 预热器内焊接,要穿绝缘鞋,戴 《安规》 好皮手套。 第485、空气预热1.人身触电焊线绝缘良好,不应有漏电现 491条,器检修 电 象。 临时用电 工作地点及工作人员的着装要保 管理规定 持干燥 封人孔工具和人工作负责人应清点人员和工具, 《安规》门,恢复员遗留在检查确实无人或工具留在预热器 第257条 炉墙 设备中 内,方可关人孔门 1.4锅炉汽包检修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办理工作 措施未执办理工作票及许可证,确认安全《安规》票及许可 行 措施执行完善,签字方可开工。 第78条 证 68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1、湿手不准从事接引电源工作。 2、电源线及灯具和电动工具绝《安规》接电源及 人身触电 缘应良好,电线无破损现象,同第44、43照明灯 时使用漏电保护器。 条 3、电源线要架空。 1.落物伤《安规》 打开汽包门时,不能将螺丝碰落 打开汽包 人 第587条 人孔门, 打开人孔门时不可将脸靠近,以《安规》进行通风 2.烫伤 免被蒸汽烫伤 第268条 1.先进行通风,把有害气体或可 《安规》 能发生有害气体的物质清除后, 第384 3.中毒或工作人员可进内工作。工作人员 条、269 窒息 应轮换工作或休息。2.工作人员 条、271 不得少于两人,其中一人在外面 条 监护 69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汽包内焊接,要穿绝缘鞋,戴好 皮手套。 电焊线绝缘良好,不应有漏电现《安规》 象。 汽包检修 人身触电 第485、 491条 工作地点及工作人员的着装要 保持干燥。 不能同时电火焊作业 《安规》 第278条 工具和人工作负责人应清点人员和工具,车间汽包封人孔门 员遗留在检查确实无人或工具留在汽包作业注意 设备中 内,方可关人口门 事项, 进 罐作业安 全规定 1.5锅炉烟、风道检修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办理工作 措施未执办理工作票及许可证,确认安全《安规》票及许可 行 措施执行完善,签字方可开工。 第78条 证 70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1、湿手不准从事接引电源工作。 2、电源线及灯具和电动工具绝《安规》 接电源 人身触电 缘应良好,电线无破损现象,同第44、43及照明灯 时使用漏电保护器。 条 3、电源线要架空。 《安规》 1、按标准搭设脚手架,经验收第594、 合格方可使用。 595条, 1、脚手架2、脚手架牢固,能够承受其上起重作业 倒塌 人和物的重量。 安全规搭设脚手 定、高空3、脚手架所用材料符合要求,架,打开 作业安全无虫蛀和机械损伤 烟、风道 规定 保温,开 1、工作人员不应有妨碍高处作《安规》风道人孔 业的病症,遇有精神异常等禁止第580、门 作业。 585、586 2、高处坠 2、使用合格的安全带,且要将条,起重 落 安全带挂在腰部以上牢固的物作业安全 体上。 规定、高 空作业安3、在高空改变作业位置时,安 71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全带不能解除或采用双绳安全全规定 带 《安规》 1、戴好安全帽并系紧帽带。 第32、583 2、检查作业现场上部有无落物条,起重 3、落物伤 的可能。 作业安全 人 规定、高3、工作地点下面有围栏,有人 空作业安监护 全规定 《安规》 第587 从人孔门向外递送物件时要拿条,起重 1.落物伤 稳,使用的工具要放好,并使用作业安全 人 工具袋 规定、高 检修烟、 空作业安 风道 全规定 风道内焊接,要穿绝缘鞋,戴好《安规》 皮手套。 2.人身触第485 电 电焊线绝缘良好,不应有漏电现条、491 象。 条、临时 72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工作地点及工作人员的着装要用电安全 保持干燥。 管理规定 人孔门外部设监护人 用火焊时,要检查焊带,不应有 漏电现象。 《安规》3.火灾 火焊用后要关好火焊把各气门。 第486条 不准在机壳内同时使用电焊,火 焊 工具和人工作负责人应清点人员和工具, 《安规》 封人孔门 员遗留在检查确认无人或工具留在设备 第290条 设备中 内,方可关人孔门 《安规》 拆除脚手架时,要按预定顺序进 第651 行,当拆除一部分时,防止导致1.脚手架 条,脚手 其它部分倾斜倒塌 倒塌 架安全管 应由有经验者担当监护 拆除脚手 理规定 架 《安规》2.物件坠拆下的杆板传递时要配合好拿第652落 牢,防止落下,严禁向下面抛掷 条,起重 作业安全 73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规定、高 空作业安 全规定 《安规》 第586 拆除过程中,始终将安全带和安条,起重 3.高空坠 全绳挂在牢固物件上,中间需要作业安全 落 倒钩时,人员应站好位置上进行 规定、高 空作业安 全规定 2 锅炉管阀系统检修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 2.1锅炉高压阀门检修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办理工作 措施未执办理工作票及许可证,确认安全《安规》票及许可 行 措施执行完善,签字方可开工。 第78条 证 74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安规》 1、湿手不准从事接引电源工作。 第44、43 2、电源线及灯具和电动工具绝缘 条 接电源及 人身触电 应良好,电线无破损现象,同时 照明灯 《临时用 使用漏电保护器。 电安全管 3、电源线要架空。 理规定》 《安规》 第357条 《电力安 拧松螺丝时,先松远离身体侧螺规》485 1、汽水伤 阀门检修 丝,再松近离身体侧螺丝,以防条、668 人 残留高温汽水伤人 条、491 条、 356~360 条 75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安规》 1、起吊前认真检查起吊设备(导第668、 链、钢丝绳) 687、695 2、起重伤 条 2、起吊重物缓慢进行,以免摇晃 人 《起重作3、重物放在稳妥位置,防止倾倒 业安全规滑动 定》 《安规》 3、设备伤校正螺丝孔,不准用手指插入螺 第360条 人 丝孔,以防轧伤手指。 2.2锅炉安全门检修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办理工作办理工作票及许可证,确认安全 措施未《安规》票及许可措施执行完善,组织人员宣读, 执行 第78条 证 签字方可开工。 工作前检查锤头、锤柄状况及安安全门解1、工具装状况,锤把上不可有油污,不《安规》体 伤人 准戴手套抡锤,周围不准有人靠第48条《 近。 76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安规》 第357条 《电力安 拧松螺丝时,先松远离身体侧螺 2、汽水规》485 丝,再松近离身体侧螺丝,以防 伤人 条、668 残留高温汽水伤人 条、491 条、356 条~360条 《安规》 1、安全门起吊前认真检查起吊设 第668、 备(导链、钢丝绳) 687、6953、起重2、起吊重物缓慢进行,以免重物 条 伤人 摇晃 《起重作 3、重物放在稳妥位置,防止倾倒 业安全规 滑动 定》 《安规》 第687条 安全门组1、起重起吊重物缓慢进行,以免重物摇 《起重作 装 伤人 晃 业安全规 定》 77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1、校正螺丝孔,不能有手指插入。 2、安装 《安规》 工具伤2、打螺丝不准戴手套或单手抡锤 第48条 人 周围不准有人靠近 2.3锅炉水位计检修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办理工作措施未办理工作票,确认安全措施执行《安规》票 执行 完善,签字方可开工。 第78条 1.工具拧螺丝时,防止烫伤等伤害事故,《安规》 伤人 防止扳手脱落伤人 第48条 2.汽水拧水位计门体或各阀门及换云母《安规》 伤人 片等工作防止汽水伤人 第357条 3.落物拿送物件要稳,工具放好,使用《安规》水面计检 伤人 工具袋 第587条 修 1、湿手不准从事接引电源工作。 2、电源线及灯具和电动工具绝缘《安规》 4.人身 应良好,电线无破损现象,同时第44、43 触电 使用漏电保护器。 条 3、电源线要架空。 2.4锅炉高压汽水管道检修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78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办理工作《电业安 措施未办理工作票及许可证,确认安全票及许可规》第78 执行 措施执行完善,签字方可开工。 证 条 1、按标准搭设脚手架,经验收合 《电业安 格方可使用。 规》第 1、脚手2、脚手架牢固,能够承受其上人 594、595 架倒塌 和物的重量。 条 3、脚手架所用材料符合要求,无 虫蛀和机械损伤 搭设脚手 1、工作人员不应有妨碍高处作业架及 拆《电业安 的病症,遇有精神异常等禁止作管道保温 规》第 业。 580、585、 2、高处2、使用合格的安全带,且要将安 586条 坠落 全带挂在腰部以上牢固的物体 《高空作 上。 业安全管 3、在高空改变作业位置时,安全 理规定》 带不能解除或采用双绳安全带 79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1、戴好安全帽并系紧帽带。 2、检查作业现场上部有无落物的《电业安3、落物 可能。 规》第32、伤人 583条 3、工作地点下面有围栏,有人监 护 1、使用磨光机打磨管道外壁时, 必须在脚手架上铺设防火石棉 《电业安 布。 规》第4861、火灾 2、打磨时需穿戴劳保用品,戴防 条 护面罩。 3、火焊用后要关好火焊把各气 门。 汽水管道 检修检测 《电业安 1、电焊线保证绝缘良好不应有漏 规》第 电现象。 485、491、2、人身2、工作地点及工作人员应保持干 43、44条 触电 燥。 《临时用 3、湿手不准接电源,使用漏电保 电安全管 护器 理规定》 80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电业安 3、落物 使用工具放好,工具完整 规》第587 伤人 条 《安规》第 357条《电 力安规》 检修管道时应确定系统处于隔绝 4、汽水485条、 状态,管道内无残留汽水,以防 伤人 668条、 残留高温汽水伤人. 491条、 356条 ~360条 3 锅炉转动机械检修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办理工作 措施未执办理工作票及许可证,确认安全《安规》第票及许可 行 措施执行完善,签字方可开工 78条 证 1、工作服不应有可能被转动的 转动部分1(服装要《安规》第 机器绞住的部分。 检修 求 31条 2、衣服和袖口必须扣好 81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1、在机器完全停止以前,不准 进行修理工作,并做好防止转机 的措施。 《安规》第 2、检修工作人员不准自己进行 2(转动部35条、289 试运行的操作。 分伤人 条、291 3、转机机械检修完毕,转动部 条、293条 分的防护装置应牢固地装复。 4、试运时,应站在转动机械的 轴向位置 现场照 1、首先注意所要经过的楼梯、明、地面《安规》第 平台、通道、栏杆是否完整。 巡回检查 状况不14条、16好,使人条 2、巡回检查时,要配备手电筒 滑跌 1、工作服不应有可能被转动的 1(服装要《安规》第 机器绞住的部分。 缺陷处理 求 31条 2、衣服和袖口必须扣好 82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1、在机器完全停止以前,不准 进行修理工作,并做好防止转机 的措施。 《安规》第 2、检修工作人员不准自己进行 2(转动部35条、289 试运行的操作。 分伤人 条、291 3、转机机械检修完毕,转动部 条、293条 分的防护装置应牢固地装复。 4、试运时,应站在转动机械的 轴向位置 3(容器内 需通过领导批准,加强通风,并《安规》第作业,烟 外设监护人 381条 气中毒 使用合格的安全带且要将安全 《安规》第 带挂在腰部以上牢固的物件上。 4(高处坠 585条、落 在高空改变作业位置时,安全带 586条 不能解除或采用双绳安全带 83 作业内容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戴好安全帽并系紧帽带。 《安规》第 5(落物伤检查作业现场上部有无落物的 32条、583 人 可能。 条 工作地点要设有围栏,有人监护 4 锅炉焊接作业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 作业内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容 办理工 措施未办理工作票及许可证,确认安全《安规》第作票及 执行 措施执行完善,签字方可开工。 78条 许可证 使用焊 触电及禁止使用有缺陷的焊接工具及设《安规》第接工器 烧烫伤 备 474条 具 84 作业内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容 1、工作人员不应有妨碍高处作业 的病症,遇有精神异常等禁止作《安规》第 业。 580、585、 586条 1、高处2、使用合格的安全带,且要将安 坠落 全带挂在腰部以上牢固的物体《高空作 上。 业安全管炉本体 理规定》 3、在高空改变作业位置时,安全检修交 带不能解除或采用双绳安全带 叉作业 1、戴好安全帽并系安全带。 《安规》第 32、583条 2、检查作业上部有无落物的可 2、落物 能。 《高空作伤人 业安全管3、工作地点下面有围栏,可装设 理规定》 其他保护装置,有人监护 《安规》第在有可在可能引起火灾的场所附近进行 481条 燃地点火灾 焊接工作时,必须备有必要的消 工作 防器材 焊接锅炉承压部件,管道及承压 《安规》第炉本体 泄漏 容器的设备的焊工必须按照锅炉 472条 承压件 检察规程的要求,经过基本考试 85 作业内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容 作业 和补充考试合格,并持有合格证,《锅炉压 始可允许工作 力容器安 全监察暂 行条例》 在机器完全停止之前,不准进行 修理工作,修理的机械的机器中 《安规》第在转动应做好防止转动的安全措施,如: 机械伤 35条 机械作所有有关闸板阀门应关闭。上述 人 业 地点都挂上警告牌,必要时还应 采取可靠的制动措施。检修负责 人在工作前,方可开始工作 5 锅炉起重作业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 作业内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容 86 作业内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容 工具的 选择。工 《安规》第 具有缺认真选取工具、起重机械和起重 667条附 陷、起重工具不准超过铭牌规定 录III 机械超 载使用 环境因 素作业。 1.起吊天气恶劣影响或照明不好不得施《安规》第 天气不 重物 工。 670条 好,照明 不好 措施方 案。大型 作业无《安规》第 按规定制定技术和安全措施 技术措661条 施或措 施不全 87 作业内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容 机械的 操作。机 操作人员应考试合格并持有操作《安规》第械操作 合格证 666条 人员无 合格证 工作现 现场设有专人监护,设有安全围《安规》第场,现场 栏 693条 混乱 作业中 不按安 规规定 进行工 起重作业中必须认真执行安规中作。不按 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更改 安全措 施工和 随意更 改 88 作业内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容 料的选 取。使用 有缺陷 的材料《安规》第 认真选取检查所用的材料 如腐朽595条 钢管,跳 板厚度2.脚手 不够 架的搭 设 搭设脚 手架。探 头跳、跳 板与架安标准搭设脚手架 《安规》 子没固 定,杆距 大 89 作业内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容 搭设脚 手架过 程中人 的因素。 身体不身体不适不参加作业,搭设中站《安规》第 适,搭设位攀位要稳固 580条 过程中 站位、攀 杆不稳 固 落物伤作业中不准无关人员通行、逗留、《安规》第 人 工作地点四周设有围栏 588条 90 作业内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容 脚手架 搭设后 在使用 中超出禁止在脚手架和跳板上聚集人员《安规》第 允许承或放置超过计算荷重的材料,不601条、 重或随准改变脚手架结构 607条 便改变 脚手架 结构 6 锅炉保温作业危害风险识别与预控措施 作业内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容 办理工《电业安 措施未执办理工作票及许可证,确认安全作票及规》第78 行 措施执行完善,签字方可开工。 许可证 条 91 作业内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容 《电业安 灯电压不准超过36V。 规》第60 2、湿手不准从事接引电源工作。 条 接行灯人身触 3、行灯线及灯具绝缘良好无电线电源 电 《临时用 破损现象,使用漏电保护器,电 电安全管 线要架空 理规定》 《电业安 1、人身伤配合电焊时应戴防护镜和手套避 焊钩钉 规》第488 害 免受到弧光伤害,绝缘必须良好 条 《电业安 规》第 2、人身触必须使用良好的电焊线,不准触摸489、490焊钩钉 电 导电部分 条《临时用 电安全管 理规定》 92 作业内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容 《电业安 规》第 1、脚手架必须能承受站在上面的594、595、 人员和材料。 596、597脚手架 条 倒塌 2、所用的材料符合要求。 《脚手架3、脚手架必须按标准搭设。 安全管理 规定》 保温 《电业安 1、担任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规》第 康。 580、585、高空坠 586条 2、使用的安全带必须合格。 落 《高空作3、安全带的挂钩应挂在结实牢固 业安全管的构件上。 理规定》 93 作业内 危险点 控制措施 依据 容 《电业安 规》第 1、高处作业时不准他人在工作地 588、589、 点下面通行逗留。 落物伤 590条 人 2、不准将工具材料上下投掷。 《高空作 3、工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 业安全管 理规定》 94
/
本文档为【动力车间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包括附属设备和安全预防措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