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足太阳膀胱经

2017-12-10 28页 doc 55KB 1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95397

暂无简介

举报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穴 本经一侧,,穴(左右两侧共,,,穴),其中,,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睛明 | 攒竹 | 眉冲 | 曲差 | 五处 | 承光 | 通天 | 络却 | 玉枕 | 天柱 | 大杼 | 风门 | 肺俞 | 厥阴俞| 心俞 | 督俞 | 膈俞 | 肝俞 | 胆俞 | 脾俞 | 胃俞 | 三焦俞 | 肾俞 | 气...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穴 本经一侧,,穴(左右两侧共,,,穴),其中,,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睛明 | 攒竹 | 眉冲 | 曲差 | 五处 | 承光 | 通天 | 络却 | 玉枕 | 天柱 | 大杼 | 风门 | 肺俞 | 厥阴俞| 心俞 | 督俞 | 膈俞 | 肝俞 | 胆俞 | 脾俞 | 胃俞 | 三焦俞 | 肾俞 | 气海俞 | 大肠俞 | 关元俞 | 小肠俞 |膀胱俞 | 中膂俞 | 白环俞 | 上髎 | 次髎 | 中髎 | 下髎 | 会阳 | 承扶 | 殷门 | 浮郄 | 委阳 | 委中 | 附分 |魄户 | 膏肓 | 神堂 | 譩譆 | 膈关 | 魂门 | 阳纲 | 意舍 | 胃仓 | 肓门 | 志室 | 胞肓 | 秩边 | 合阳 | 承筋 |承山 | 飞扬 | 跗 | 昆仑 | 仆参 | 申脉 | 金门 | 京骨 | 束骨 | 足通骨 | 至阴 (一) BL 1 睛明 Jīngmíng [定位]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解剖] 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 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 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 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 为鼻睫神经。 [主治]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 夜盲,色盲。 [配伍] 配球后、光明治视目不明。 [刺灸法]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左手缓慢进针,紧 靠眶缘直刺0(5一l寸。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地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 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附注]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素问?气府论?注》) 【功用】泄热明目,祛风通络。 (二) BL 2 攒竹 Cuánzhú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解剖] 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 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 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配伍] 配阳白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 [刺灸法] 平刺0(5—0(8寸。禁灸。 【功用】清热明目,祛风通络。 (三) BL 3 眉冲 Mãichōng [定位] 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 头痛,眩晕,鼻塞,癫痫。 [配伍] 配太阳治头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功用】散风清热,镇痉宁神。 (四) BL 4 曲差 Qǔchā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寸,旁开,.,寸,即神庭与头 维连线的内,/,与中,/,交点。 [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 头痛,鼻塞,鼽衄,目视不明。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鼻塞。 [刺灸法] 平刺0(5—0(8寸。 【功用】清热明目,安神利窍。 (五) BL 5 五处 Wǔchù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寸,旁开,.,寸。 [解剖] 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 头痛,目眩,癫痫。 [配伍] 配合谷、太冲治头痛、目眩。 [刺灸法] 平刺0(5—0(8寸。 【功用】清热散风,明目镇痉。 (六) BL 6 承光 Chãngguāng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寸,旁开,.,寸。 [解剖] 有帽状腱膜;有额动、静脉,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当额神经外侧支 和枕大神经会合支处。 [主治] 头痛,目眩,鼻塞,热病。 [配伍] 配百会治头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功用】清热明目,祛风通窍。 (七) BL 7 通天 Tōngtiān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寸,旁开,.,寸。 [解剖] 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 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鼻塞,鼻衄,鼻渊。 [配伍] 配迎香、合谷治鼻疾。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功用】清热祛风,通利鼻窍。 (八) BL 8 络却 Luîquâ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寸,旁开,.,寸。 [解剖] 在枕肌停止处;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 神经分支。 [主治] 头晕,目视不明,耳鸣。 [配伍] 配风池治头晕。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功用】清热安神,平肝熄风。 (九) BL 9 玉枕 Yùzhěn [定位] 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寸,旁开,.,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解剖] 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主治] 头项痛,目痛,鼻塞。 [配伍] 配大椎治头项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功用】清热明目,通经活络。 (十) BL 10 天柱 Tiānzhù [定位]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寸。 [解剖] 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棘肌:有枕 动、静脉干;布有枕大神经干。 [主治] 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 热病。 [配伍] 配大椎治头痛项强。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功用】清头明目,强筋骨。 (十一) BL 11 大杼 dàzhù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 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配伍] 配肩中俞、肩外俞治肩背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l)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2)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特异性】手足太阳经之交会穴;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 【功用】强筋骨,清邪热。 (十二) BL 12 风门 fēngmãn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 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配伍] 配肺俞、大椎治咳嗽、气喘;配合谷治伤风咳嗽。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特异性】足太阳经与督脉之交会穴。 【功用】宣肺解,益气固表。 (十三) BL 13 肺俞 fâi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 三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或第四胸 神 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 外侧支。 [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配伍] 配风门治咳嗽喘;配合谷 、 迎香治鼻疾。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肺的背俞穴。 【特异性】肺之背俞穴。 【功用】解表宣肺,清热理气。 (十四) BL 14 厥阴俞 juãyīn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布有第 四肋间动、静脉后支;正当第四或第五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四胸神经后支外侧 支。 [主治] 咳嗽,心痛,胸闷, 呕吐。 [配伍] 配内关治心痛、心悸。 [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心包背俞穴 。 【特异性】心包之背俞穴。 【功用】宽胸理气,活血止痛。 (十五) BL 15 心俞 Xīn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五或第六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五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 汗,梦遗,癫痫。 [配伍] 配巨阙、内关治心痛、惊悸;配内关、神门 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心的背俞穴 。 【特异性】心的背俞穴。 【功用】宽胸理气,通络安神。 (十六) BL 16 督俞 Dū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有斜方肌,背阔肌肌腱,最长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后支,颈横动脉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经,第六或第七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六胸神经后支外侧 支。 [主治] 心痛,胸闷,腹痛,寒热、气喘。 [配伍] 配内关治心痛、胸闷。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功用】理气止痛,强心通脉。 (十七) BL 17 膈俞 Gã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布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七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 盗汗。 [配伍] 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配足三 里、血海、肓膏治贫血。 [刺灸法] 斜刺0(5之0(8寸。 [附注] (1)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2)参考资料:据报道,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免的贫血状态(红细胞在400万,mm’以下,血红蛋白在65两以下),针刺“膈俞”、“膏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大提前纠正了贫血状态, 迅速恢复正常。 【特异性】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功用】理气宽胸,活血通脉。 (十八) BL 18 肝俞 Gān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九或第十胸神经 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九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 [配伍] 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配太冲治目眩。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肝的背俞穴。 【特异性】肝之背俞穴。 【功用】疏肝利胆,理气明目。 (十九) BL 19 胆俞 Dǎn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腱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 皮支,深层为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主治] 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 [配伍] 配阳陵泉、太冲胆道疾病。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胆的背俞穴。 【特异性】胆之背俞穴。 【功用】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二十) BL 20 脾俞 Pǐ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 支的皮支,深层为第十一胸神经后支肌支。 [主治]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脱 、便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脾的背俞穴。 【特异性】脾之背俞穴。 【功用】健脾和胃,利湿升清。 (二十一) BL 21 胃俞 Wâi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肋下 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 的皮 支,深层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配伍]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胃的背俞穴。 【特异性】胃之背俞穴。 【功用】和胃健脾,理中降逆。 (二十二) BL 22 三焦俞 Sānjiāo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一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 皮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 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 [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治肠鸣、腹胀。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三焦背俞穴。 【特异性】三焦之背俞穴。 【功用】调理三焦,利水强腰。 (二十三) BL 23 肾俞 Shân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 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 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配伍] 配太溪 、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翳风、耳门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直刺0(5,l寸。 [附注] (l)肾的背俞穴。 (2)据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肾 俞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 【特异性】肾之背俞穴。 【功用】益肾助阳,强腰利水。 (二十四) BL 24 气海俞 Qìhǎi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 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腰神经后支 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 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 [配伍] 配足三里、天枢治腹胀、肠鸣。 [刺灸法] 直刺0(5 1寸。 【功用】益肾壮阳,调经止痛。 (二十五) BL 25 大肠俞 Dàcháng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四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三腰神经皮支, 深层为腰丛。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支沟治便秘。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附注] 大肠背俞穴。 【特异性】大肠之背俞穴。 【功用】理气降逆,调和肠胃。 (二十六) BL 26 关元俞 Guānyuán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有骶棘肌,有腰最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布有第五腰神经后支。 [主治] 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 痛。 [配伍] 配气海治腹胀。 [刺灸法] 直刺0.8,l.2寸。 【功用】培补元气,调理下焦。 (二十七) BL 27 小肠 俞 Xiǎochángshū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寸,平第,骶后孔。 [解剖, 在骶髂肌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五腰神经后支。 [主治, 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疼。 [配伍] 配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关元治腹胀、痢疾、便秘。配肾俞、三阴交、三焦俞、关元、曲泉治泌尿系结石。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寸;灸,,,壮。 【特异性】小肠之背俞穴。 【功用】通调二便,清热利湿。 (二十八) BL 28 膀胱俞 Pángguāngshū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寸,平第,骶后孔。 [解剖] 在骶棘肌起部和臀大肌起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臀中皮神经分支。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 [配伍] 配肾俞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8,l.2寸。 [附注] 膀胱背俞穴。 【特异性】膀胱之背俞穴。 【功用】清热利湿,通经活络。 (二十九) BL 29 中膂俞 Zhōnglǚshū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寸,平第,骶后孔。 [解剖] 有臀大肌,深层为骶结节韧带起始部;当臀下动、静脉的分支处,布有臀下皮神经。 [主治] 泄泻,疝气,腰脊强痛。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功用】益肾温阳,调理下焦。 (三十) BL 30 白环俞 Báihuánshū [定位]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寸,平第,骶后孔。 [解剖] 在臀大肌,骶结节韧带下内缘;有臀下动、静脉,深层为阴部内动、静脉;布有皮神经,深层为阴部神经。 [主治] 遗尿,疝气,遗精,月经不调,白带,腰部疼痛。 [配伍] 配三阴交、肾俞、治遗尿、月经不调。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功用】益肾固精,调理经带。 (三十一) BL 31 上髎 Shàngliáo [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骶后孔处。 [解剖] 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当额外 侧动、静脉后支处;布有第一髂神经 后支。 [主治] 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 精,阳萎,腰痛。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功用】调理下焦,通经活络。 (三十二) BL 32 次髎 Cìliáo [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骶后孔处。 [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二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 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遗尿;配血海治 痛经。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功用】补益下焦,强腰利湿。 (三十三) BL 33 中髎 Zhōngliáo [定位] 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骶后孔处。 [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 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 ,腰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便秘。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功用】补益下焦,强腰利湿。 (三十四) BL 34 下 髎 Xiàliáo [定位] 在骶部,当 [定位] 在骶部,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骶后孔处。 [解剖] 在臀大肌起始部;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当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主治] 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配伍] 配气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功用】补益下焦,强腰利湿。 (三十五) BL 35 会阳 Huìyáng [定位] 在骶部,尾骨端旁开,.,寸。 [解剖] 有臀大肌;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布有尾 骨神经;深部有阴部神经干。 [主治] 泄泻,便血,痔疾,阳萎,带下。 [配伍] 配承山治痔疾。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功用】 清热利湿,益肾固带。 (三十六) BL 36 承扶 Chãngfú [定位] 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解剖] 在臀大肌下缘;有坐骨神经伴行的动、静脉;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为坐骨神经。 [主治] 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配伍] 配委中治腰骶疼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功用】通便消痔,舒筋活络。 (三十七) BL 37 殷门 Yīnmãn [定位] 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寸。 [解剖] 在半腱肌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 外侧为股深动、静脉第三穿支;布有股 后皮 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大肠俞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功用】舒筋通络,强腰膝。 (三十八) BL 38 浮郄 Fúxì [定位] 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解剖] 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 [主治] 便秘,股腘部疼痛,麻木。 [配伍] 配承山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功用】舒筋通络。 (三十九) BL 39 委阳 Wěiyáng [定位] 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解剖] 在股二头肌键内侧;有膝上外侧动、静脉; 布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腓总神经处。 [主治] 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配伍] 配三焦俞、肾俞、治小便不利。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三焦经下合穴。 【特异性】三焦之下合穴。 【功用】舒筋活络,通利水湿。 (四十) BL 40 委中 Wěizhōng [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解剖] 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 层为腘动有股 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丹毒。 [配伍] 配大肠俞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附注] 足太阳经所入为“合”。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 【功用】舒筋活络,泄热清暑,凉血解毒。 (四十一) BL 41 附分 Fùfēn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在肩胛岗内端边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颈横动脉降支,当第二肋 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 [主治] 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配伍] 配大椎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特异性】手、足太阳经之交会穴。 【功用】舒筋活络,疏风散邪。 (四十二) BL 42 魄户 Pîhù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髂肋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颈 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痨,项强,肩背痛。 [配伍] 配天突、膻中治咳喘。 [刺灸法] 斜刺0(5一0(8寸。 【功用】理气降逆,舒筋活络。 (四十三) BL 43 膏肓 Gāohuāng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背侧支 及 颈横动脉降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 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配伍] 配尺泽、肺俞治咳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四十四) BL 44 神堂 Shãntáng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缘,有斜方肌,菱形肌,深 层为髂肋肌;有第五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及 颈 横动脉降支;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 [主治] 咳嗽,气喘,胸闷,脊背强病。 [配伍] 配膻中治胸闷。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四十五) BL 45 譩譆 Yìxǐ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在斜方肌外缘,有髂肋肌;有第六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五、六胸神经后支。 [主治] 咳嗽,气喘,疟疾,热病,肩背痛。 [配伍] 配大椎、肩外俞治肩背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四十六) BL 46 膈关 Gěguān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 背侧支;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 [主治] 胸闷,嗳气,呕吐,脊背强痛。 [配伍] 配内关治嗳气。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四十七) BL 47 魂门 Húnmãn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九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八、九胸神经后支。 [主治] 胸胁痛,呕吐,泄泻,背痛。 [配伍] 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肋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四十八) BL 48 阳纲 Yánggāng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十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 [配伍] 配气海治腹胀。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四十九) BL 49 意舍 Yìshě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十一肋间动、静 脉背侧支;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 [主治] 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配伍] 脾俞、胃俞治腹胀。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五十) BL 50 胃仓 Wâicāng [定位] 在背部,当第,,胸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肋下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十三胸神经后支。 [主治] 胃脘痛,腹胀,小儿食积,水肿,背脊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五十一) BL 51 肓门 Huāngmãn [定位] 在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 [主治] 腹痛,便秘,痞块,乳疾。 [配伍] 配气海天、枢治便秘。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五十二) BL 52 志室 Zhìshì [定位] 在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解剖] 有背阔肌、髂肋肌;有第二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一腰神经外侧支。 [主治] 遗精 ,阳萎 ,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 痛。 [配伍] 配命门治遗精。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五十三) BL 53 胞肓 Bāohuāng [定位] 在臀部,平第,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寸。 [解剖] 有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正当臀上动、静脉;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为臀上神经。 [主治] 肠鸣,腹胀,便秘,癃闭,腰脊强痛。 [配伍] 配委中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五十四) BL 54 秩边 Zhìbiān [定位] 在臀部,平第,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寸。 [解剖] 有臀大肌,在梨状肌下缘;正当臀下动、 静脉深层当臀下神经及股后皮神经,外侧 为坐骨神经。 [主治] 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 [配伍] 配委中、大肠俞治腰腿疼痛。 [刺灸法] 直刺1(5—2寸。 (五十五) BL 55 合阳 Hãyáng [定位]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寸。 [解剖] 在腓肠肌二头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腘动、静脉;布有腓肠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 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疝气,崩漏。 [配伍] 配腰阳关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五十六) BL 56 承筋 Chãngjīn [定位]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寸。 [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之间;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腓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 痔疾,腰腿拘急疼痛。 [配伍] 配委中治下肢挛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五十七) BL 57 承山 Chãngshān [定位]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配伍] 配大肠俞治痔疾。 [刺灸法] 直刺1—2寸。 (五十八) BL 58 飞扬 Fēiyáng [定位]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七寸,承山穴外下方,寸处。 [解剖] 有腓肠肌及比目鱼肌;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主治] 头痛,目眩,腰腿疼痛,痔疾。 [配伍] 配委中治腿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注] 足太阳经络穴 (五十九) BL 59 跗阳 Fùyáng [定位]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解剖] 在腓骨的后部,跟腱外前缘,深层为拇长屈肌 ;有小隐静脉 ,深层为腓动脉末支 ; 布有腓肠神经。 [主治] 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刺灸法] 直刺0(8一1(2寸。 [附注] 阳跷脉郄穴。 (六十) BL 60 昆仑 Kūnlún [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 有腓骨短肌;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 脉;布有腓肠神经。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 痛,脚跟肿痛。 [配伍] 配风池治头痛、目眩。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l)足太阳经所行为“经”。(2)《针灸大成》:“妊妇刺之落胎。” (六十一) BL 61 仆参 Púcān [定位] 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腓动、静脉的跟骨外侧支;布有腓肠神 经跟骨外侧支。 [主治] 下肢痿痹,足跟痛,癫痫。 [配伍] 配太溪治足跟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六十二) BL 62 申脉 ShēnMài [定位]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解剖] 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 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 分支。 [主治] 头痛 ,眩晕 ,癫狂痫 ,腰腿酸痛,目赤 痛,失眠。 [配伍] 配肾俞、肝俞、百会治眩晕。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 (六十三) BL 63 金门 Jīnmãn [定位] 在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解剖] 在腓骨长肌腱和小趾外展肌之间;有足底外侧动、静脉;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 为足底外侧神经。 [主治] 头痛,癫痫 ,小儿惊风 ,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配伍] 配太阳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阳经郄穴。 (六十四) BL 64 京骨 Jīnggǔ [定位] 在足外侧部,第,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足底外侧动、静脉; 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深层为足底外侧 神 经。 [主治] 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配伍] 配百会、太冲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阳经所过为“原”。 (六十五) BL 65 束骨 Shùgǔ [定位]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在小趾外展肌下方;有第四趾跖侧总动、 静脉;有第四趾跖侧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 经 分布。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狂,腰腿痛。 [配伍] 配肾俞、太冲治目眩。 [刺灸法] 直刺0。3—0(,寸。 [附注] 足太阳经所注为“输”。 (六十六) BL 66 足通谷 Zútōnggǔ [定位] 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趾跖侧动、静脉;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狂。 [配伍] 配大椎治项强。 [刺灸法] 直刺0(2—0(3寸。 [附注] 足太阳经所溜为“荥”。 (六十七) BL 67 至阴 Zhìyīn [定位]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及趾跖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趾跖侧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主治] 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 [配伍] 配太冲、百会治头痛。 [刺灸法] 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附注] 足太阳经所出为“井”。 足太阳膀胱经脉 【循行】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1)。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2),循肩膊(3),挟脊(4)抵腰中,入循膂(5),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 6 ),循脾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7)之后,循京骨(8)至小指外侧。 [本经穴]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三焦下合)、委中(合)、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络)、跗阳、昆仑(经)、仆参、申脉、金门(郄)、京骨(原)、束骨(输)、足通骨(荥)、至阴(井)。 [交会穴]曲鬓、率谷、浮白、窍阴、完骨、临泣、环跳(足少阳),神庭、百会、脑户、风府、大椎、陶道(督脉)。 【注释】 (1)交巅——“交”者,交会之意;“巅”者,乃指头顶正中高点,当百会穴处。 (2)项——后颈部。 (3)肩膊——指肩胛区。 (4)挟脊——指挟行脊柱两旁。 (5)膂——挟脊两旁的肌肉。 (6)髀枢——当股骨大转子部,环跳穴所在。 (7)外踝——腓骨下端的突出处。 (8)京骨——足外侧小趾本节后突出的半圆骨,即第五蹠骨粗隆。又为穴名。 【语译】 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脉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加拔,脊痛,腰似折,脾不可以曲,腘加结,踹如裂,是为踝厥(1)。 是主筋所生病者(2):痔,疟,狂、癫疾(3),头囟项痛(4) ,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5)、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 【注释】 (1)踝厥——指本经经脉循行小腿部气血厥逆的见症。 (2)主筋所生病——《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主说明阳气化生精微,内可以养神,外可以柔筋.太阳为巨,所以主筋所发生的病证。 (3)癫疾——癫痫等病证。 (4)囟——音信。即囟门部。 (5)尻——音考,平声。骶尾骨部的通称。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头重痛,眼睛要脱出,后项象被牵引,脊背痛,腰好象折断,股关节不能弯曲,腘窝好象凝结,腓肠肌象要裂开;还可发生外踝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痠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就能主治有关“筋”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痔,疟疾,躁狂、癫痫,头囟后项痛,眼睛昏黄,流泪,鼻塞、多涕或出血,后项、背腰部、骶尾部、膝弯、腓肠肌、脚都可发生病痛,小脚趾不好运用。 足太阳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去踝七寸,别走少阴。 实则鼽窒(1),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注释】 (1)鼽窒——鼻流清涕,窒塞不通气。 【语译】 足太阳络脉,名飞扬。在外踝上寸处分出,走向足少阴经脉。 足太阳络脉出现的实证,鼻塞,见鼻流清涕,头痛背痛;虚证,见鼻流清涕,鼻出血。可取足太阳络穴治疗。 足太阳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1)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入于项,复属于太阳。 【注释】 (1)一道——即一条或一支。 【语译】 足太阳经别,在腘窝部从足太阳经脉分出,其中一条在骶骨下五寸处别行进入肛门,向里属于膀胱,散布联络肾脏,沿着脊柱两旁的肌肉,到心脏部进入散布在心脏内;直行的一条,循脊部两旁的肌肉处继续上行,浅出项部,仍归入于足太阳本经。 足太阳经筋 【循行】 《灵枢?经筋》:足太阳之筋,起于足小指,上结于踝,邪(斜)上结于膝,其下循足外踝,结于踵,上循跟,结于腘;其别者,结于踹外,上腘中内廉,与腘中并,上结于臀,上挟脊上项。其支者别入结于舌本。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1),下结于(九页)。其支者,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结于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斜)上出于(九页)。 其病:小指(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2),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 不可左右摇。 【注释】 (1)目上纲——约束目睫主管目之开合的筋称“纲”,上眼睑称“目上纲”,下眼睑称“目下纲”。 (2)脊反折——角弓反张。 【语译】 足太阳经筋,起始于足小趾,上结于外踝,斜上结于膝部,下方沿足外侧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腘部;其分支结于小腿肚上向腘内侧,与腘部一支并行上结于臀部;向上夹脊旁,上后项。分支入结于舌根。直行者结于鼻旁。背部的分支,从腋后外侧结于肩髃部位;一支进入腋下,向上出缺盆,上方结于完骨(耳后乳突);再有分支从缺盆出来,斜上结于鼻旁部。 足太阳经筋发病,可见足小趾支撑不适和足跟部掣引疼痛,腘窝部挛急,脊背反张,项筋拘急,肩不能抬举,腋部支撑不适,缺盆中如纽掣样疼痛,不能左右活动。
/
本文档为【足太阳膀胱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