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战后美国的贫困、贫困结构和贫困线

2018-12-25 19页 doc 47KB 1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77556

暂无简介

举报
战后美国的贫困、贫困结构和贫困线战后美国的贫困、贫困结构和贫困线 战后美国的贫困、贫困结构和贫困线 【作 者】黄安年 【作者简介】黄安年,1936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100875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大量统计材料考察了战后美国的贫困、贫困结构及特征、贫困线和贫困发生率的调整。指出:在美国现代历史的进程中,经济现代化是和部分居民的贫困化共生的,经济的增长并不能自动地消除贫困现象,社会保障制度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贫困问题。 关键词 战后美国 贫困 贫困结构 贫困线 贫困问题是困扰当代世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即使最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在美国...
战后美国的贫困、贫困结构和贫困线
战后美国的贫困、贫困结构和贫困线 战后美国的贫困、贫困结构和贫困线 【作 者】黄安年 【作者简介】黄安年,1936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100875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大量统计材料考察了战后美国的贫困、贫困结构及特征、贫困线和贫困发生率的调整。指出:在美国现代历史的进程中,经济现代化是和部分居民的贫困化共生的,经济的增长并不能自动地消除贫困现象,社会保障制度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贫困问。 关键词 战后美国 贫困 贫困结构 贫困线 贫困问题是困扰当代世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即使最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在美国现代历史的进程中,经济现代化是和部分居民贫困化共生的。经济的增长并不能消除美国的贫困,尽管保障赤贫的基本生活需求是社会保障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但是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本文着重考察美国的贫困、贫困结构和贫困线,因为它为社会保障政策及反贫困战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依据。限于篇幅,对于贫困的原因及反贫困对策不作深入分析。 一 美国的贫困概念 界定贫困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它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范畴,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情况有别。在早期和近代美国有旧贫困和新贫困之分,前者指移民来到新大陆时期的贫困,后者指新大陆发展中的贫困现象。在现代美国,主要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和贫困现象。这里论述的是经济贫困问题,并不论述文化贫困问题和不平等问题,但是贫困问题是和这两个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说来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之分。绝对贫困指处于维持一个人的生存和最低限度生活水平的收入状况,即基本生存权和最低限度的营养、休息、温饱和照顾。有人称之为生存贫困,或最低体面生活标准〔1〕。这种绝对贫困标准线随不同时期、 家庭和个人情况变化而改变,因为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和条件下的生存需要和最低限度生活需要的标准是不同的。在美国,绝对贫困表明其生活水平低于政府每年公布的贫困线标准。 由于美国现代化进程在二战后的巨大变化,50年代后期进入了丰裕社会阶段,与此同时在美国出现了新贫困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阐述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是1958年由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出版的《丰裕社会》和1960年迈克尔?哈林顿所著的《另一个美国》。这种强调美国存在“被遗忘的人”和“被忽视”穷人状况的新贫困现象,并采取反贫困措施的主张,对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尔布雷斯认为:“当人们的收入即便足以维持生活,但明显地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时,他们就是受贫穷袭击的人。”他建议把每个家庭的现金收入1000美元定为贫困线〔2〕。1962年, 利昂?凯瑟琳提出了四口之家年收入为4000美元为贫困线的建议,并把4000—8000美元之间的家庭划归“被剥夺了基本权利”的家庭〔3〕。1964 年美国社会保障署在对穷人家庭状况作了研究后,将贫穷界限分别确定为“贫穷”和“接近贫穷”的概念,提出依据对124种类型家庭作出一般概括, 区别他们的家庭供养者的性别、赡养子女人数、住宅情况、 食品消费情况等。 1964 年, 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提出城市居民四口之家年收入在3000美元以下者定为 贫困线,按此计算当时美国有1,5的家庭属于贫困家庭。经济顾问委员会在什么是贫困、哪些人是贫困的专题论述中说:“社会保障署确定四口之家的非农民的‘低收入费用’1962年为3955美元。而按‘经济费用’来计算,则确定为3165美元。”“平衡这些家庭的费用,确定家庭所有年货币收入为3000美元(1962年税前价格计算),即每周收入低于60美元。”“按总费用1,3用于食品开支预算计算,四口之家年预算3000美元,即人均周5美元。其余2000美元, 保守估计住房将要800美元。下余1200美元每周不到25美元用于衣着、 学校书本等费用、家庭设备维修、交通工具、医疗照顾、个人照顾、娱乐、保险及其他。”〔4〕1966 年奥斯卡?奥纳梯提出将贫穷划分为最低生存线、最低充足线和最低舒适线三个水平〔5〕。一般说来, 生存标准所作的估计仅仅是维持身体健康所需的一揽子货物的假定成本。对此,罗伯特?基尔帕特里克认为,绝对贫困的计量“在当代美国调查贫困时不是特别有用的”,“按一个世纪前人们所想象的贫困条件,在今天的美国几乎没有贫困”〔6〕。事实上, 最低生活所需要标准往往设想规定心理学上和生物学上的需要,由于社会经济福利质量的变化,它实际上是经常改变并调整体面生活需求的。所以,不少人认为这种最低体面生活所需绝对标准也是相对的〔7〕。 生活所需标准在生活费中是不分类的。这种生存贫困标准是按美元实际价值每年进行调整的。1969年美国政府所通过的官方贫困标准是以社会保障局关于贫困线来决定的,并区分农民和非农民、性别、年龄和家庭规模。贫困线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贫困程度则要看它的贫困发生率,即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同时还要看贫困缺口率,即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的纯收入与达到贫困线所需要的收入的比例〔8〕。由于低收入家庭几乎以他们收入的33 %用于食物,政府将贫困线计算为食物费用的三倍或三倍多一些。据奥纳梯的估算,1960年后,在美国按最低维持生活标准计算,四口之家一年收入在2500美元,当年生活标准,四口之家一年收入在3500美元,舒适生活标准则为四口之家一年收入在4500美元,其人口分别为2000万、4600万和7000万〔9〕。 社会保障学家莫利?奥辛斯基主张以用在食品开支上的费用再乘以3来确定贫困线。按他1967年估算,1960—1961年间, 都市家庭的开支中平均有1,3用于食品,2口之家每人1000美元,3口之家每人900美元,4口之家每人910美元,5口之家每人915美元,6口之家每人800美元。他还说,全国有4500万人是穷人和近于穷人, 少数民族中有一半,非农业人口中有1,7,非白人人口中占到41—45%〔10〕。按照莫利?奥辛斯基的计算,一个农村家庭的开支一般比一个城镇家庭开支少40%,一个城镇四口之家的居民年开支需3130美元。他的估算大体相当于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数字〔11〕。一份有关1903—1959年间纽约市的生活费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预算的统计材料和1870—1972年间有关贫困的统计数字显示〔12〕,在1870—1972年间的贫困标准是持续下降的,以最低的体面生活标准来衡量是向上调整的。有的美国学者认为在世纪转折之际,美国的社会科学家就建立了贫困线,用以计算维持家庭最低生活水平标准预算,从1906年至今有过多次的修正〔13〕。 关于相对贫困标准是随收入分配的变化而变化的。至少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种是在完全的相对收入家庭标准, 取中间值的相对贫困标准50%以下为贫困线。6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社会保障署经常用这种方法来确定贫困线。美国学者维 克托?富克斯建议将贫困定义为“任何家庭收入低于中等家庭收入的一半”〔14〕。自1947—1965年间,绝对贫困几乎减少了一半,但在中等收入以下的相对贫困却几乎保持稳定。另一种计算办法是将家庭收入分成五等,计算最低20%家庭占全部家庭收入的份额,用以说明贫困程度。在50—60年代美国步入丰裕社会后,虽然绝对贫困化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相对贫困化的状况一直存在。 按全部家庭分五个等级来统计,最低收入的20%家庭占全部家庭收入的比例,1935—1936年占4.1%,1947年占5.1%,1966年占5.6%, 1972年占5.4%〔15〕。在1947—1972年间,最低的20%家庭收入为5%左右,是最高的20%家庭收入占41 —43 %左右的12 %。 美国人口局1971年的资料提供了1970年国民收入情况的一些统计数字,5190万家庭中的25%收入低于9867美元,1969年只有4.6%的家庭数高于中位数。 老年家庭的中位收入从1969年占青年家庭中位收入的47.6 %增加到47.9%。仅一半的65岁及以上的户主家庭(3600万),其每年的收入低于5053元。80%以上的单身老人年收入少于4000美元;1,4的单身老人年收入少于1951美元。各个年龄段的贫困家庭的数量由1969年的490 万增加到1970年的520万。1,4的老人家庭和3,5 的单身老人生活在贫困收入水平下(25%多)〔16〕。1985—1995年《世界银行》对美国收入分配中五类20 %收入或消费的百分比额及最高的10 %所作的统计显示:1980年最低20%占5.3,第二个20%占11.9,第三个20%占17.9, 第四个20%占25.0,第五个20%占39.9,最高的10%占23.3。1985年则分别占4.7,11.0, 25.0,41.9,25.0〔17〕。 这些情况表明自1980—1985年间社会财富17.4, 向有利于富人方面转化。美国学者W.卡尔?比文斯1989 年在《谁扼杀了梅纳德?凯恩斯》一书中分析说:目前最高层的20%家庭拥有美国财富的45%,最底层的20%家庭只拥有财富的5%。 1987年20%家庭的收入在52900美元以上,5%家庭的收入在86300 美元以上,20%的底层家庭收入低于14450美元。1963 年的贫困线为四口之家年收入为3200美元;1964年19%的家庭处于贫困线之下;1973年贫困线家庭占11%;1983年贫困家庭占15%;1988年则为13.5%〔18〕。据1991年5月9日美国政府公布的众院岁出和岁入委员会报告说:美国最富有的250万人控制了全美所有收入的13.5%,最穷的1亿人收入只占全美所有收入的12.7%。都市研究中心的伊莎贝尔?索希尔说:“我们已变成两阶层社会。”在阶梯下大部分是孩子,五个孩子中有一个人是穷人〔19〕。据1947—1965年间美国典型贫困家庭的变化及固定标准的家庭收入的百分比(1965年美元)统计,自1947年至1965年间低于中位数一半的比例在18.9%—20.9%间浮动,而低于2000美元的比例却由17.2%降到9.1%,相差了8.1个百分点。低于3000美元的则由30.9%降到16.5%,下降了4.4个百分点。在1963年, 美国非农户家庭中等收入男性家庭为6745美元,带有5个18岁以下孩子的为6590美元,带有6个18岁以下孩子的为5765美元;女性家庭为3245美元,带有5个18 岁以下孩子的为1660美元,带有6个18岁以下孩子的为2230美元〔20〕。 统计数字还显示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尽管贫困情况在不断变动,但是财富的分配却大体保持不变。1970—1993年间提供的1970、1977、1989年不同时期公布的美国家庭中位收入、贫困水平下家庭及个人情况的统计数字说明:就低于贫困水平来说,1970年报告以低于3000美元计,1977年报告以低于5000美元计,1991年报告的中位收入1989年为34213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低收入家庭的比例1947年占26%,1961年占18.1%,1968年占10.0%, 1975年占9.7%,1980年占10.3%,1989年占10.3; 低收入个人的比例1947年占49.3%,1961年占40.0%,1968年占34.0%,1975年占31.3%,1980年占32.5%,1989年占30.7%。按种族分,白人低收入家庭在3000美元以下的比例1947年占22.8%,1961年占15.3 %, 低于5000美元的家庭1968年占8.0%,1975年占7.7%,1980年占8. 0 %, 1989年占7.8%。白人个人低收入在1500美元以下的比例1947年占47. 9%,1961年占37.7%,3000美元以下的个人为43.2%,1968年占32.2%,1975年占9.7%,1980年占10.2%,1989年占10.0%。黑人3000 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的比例1947年占60.0%,1961年占41.2%,5000美元以下1968年占28.2%,1975年占25.3%,1980年占28.9%, 1989 年占27.8%。黑人低收入在1500美元以下的个人1947年占59.8%,1961年占54.0%,3000美元以下1968年占45.7%,1970年则占40.9%,1980年占32.5%,1989年占30.7%〔21〕。据美国学者G.威廉?霍兰德分析,自1976—1980财政年度间,转移前收入增长了近38%,近15000亿美元。 此间人口增加了3.3%,64岁以上人口增加了5%,单亲家庭增加了17%,贫困减少了2%,1976年贫困人口为4180万人,1980年为4110 万人〔22〕。 二 美国的贫困结构 上面说的是“什么是贫困”,现在来分析那些人是穷人,他们分布在那些领域,有些什么结构特征。 根据1962年有关美国贫困家庭的统计数字,就年龄结构看, 14 —24岁年龄段的家庭占5%,而在贫困家庭中占8%;65岁及以上的年龄段的家庭占14%,而 。就受教育状况来看,8 年或少于8年的家庭占35%,而在贫困家庭中则占34% 贫困家庭则占61%,相反有12 年以上教育经历的占20%,而贫困家庭只占7%。就性别看,女性家庭占10%, 而在贫困家庭中占25%。就种族状况看,非白人家庭占10%,而贫困家庭中的非白人占22%。就地区状况看,南部家庭占30 %, 而贫困家庭则有47%。就城乡状况看,农村的农民家庭占7%,而贫困家庭数则占16 %〔23〕。1966年美国贫困和接近贫困的家庭情况统计表说明了贫困现象主要发生在哪些家庭。在全部家庭中,贫困家庭占15.3%,接近贫困家庭占7.8%,其中女性贫困家庭占43.0%,女性接近贫困家庭占8.5%。白人家庭中,贫困的占10.2%,低于全国贫困家庭指数,接近贫困家庭占7.3%,也低于全国的指数。而黑人家庭中贫困的占39.9%, 接近贫困家庭占12.9%,均远高于全国指数。至于女性家庭,无论白人还是黑人,贫困比例均高于男性家庭。在各类年龄段贫困家庭中,18岁以下儿童占到18.0%,65岁及以上占到55.3%,其中黑人女性18岁以下的占78.4%,黑人女性65岁及以上的占84.3%。可见,贫困现象集中在黑人、女性、65岁及以上、18岁以下,而最贫者为黑人女性中的65岁及以上家庭〔24〕。有关1966年美国贫困和接近贫困的户主各个年龄段情况和收入统计说明各类家庭的收入等级:中等收入家庭收入数为6436美元,3000美元以下的家庭占全部家庭数的14.2%,1500美元以下的家庭占全部家庭数的4.6%,5000美元以下的家庭数占全部家庭的28.1%。 美国儿童贫困现象日趋严重,昔日“儿童的乐园”美景已经蒙上了浓重的阴影〔25〕。巴尔的摩太阳报在一篇报导中列举美国儿童普遍缺乏妥善照顾的证据。所有孩子中有20%是在贫困中长大的;1200万孩子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险;1500万孩子被生父所弃养;青春期男女的自杀率在七八十年代里增加了三倍;学业性向测验成绩自1963年以来平均下降了70%,27%的13—19岁的儿童中途辍学〔26〕。 三 美国贫困线、贫困发生率的调整 如前所述,贫困线的界定是弹性而又随时变动的。1960年至1983年美国的人口和贫困线的变化如下〔27〕:年份 1960 1965 1970 1973 1975 1980 1983 人口(万) 3990 3320 2540 2590 2300 2930 3530 占总人口% 22.2 17.3 12.6 11.1 12.3 13.0 15.2 贫困线标准($) 3022 3223 3968 4540 5500 8414 10178 相当1960$(%) 1 107 131 150 182 278 338 低于贫困线生活水平的家庭在1959年有18.5%,中等家庭年收入是12119美元,年收入在25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占8.5%;到1978年, 中等家庭年收入为17640美元,低于贫困线生活水平的家庭占9.1%,年收入在25000美元以上的家庭占到27.9%〔28〕。70年代后期以来, 由于保守主义政策的推行,贫困发生率上升。80年代初期贫困率达到15.2%,1988年为13.1%,有32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1988 年老年贫困率在12%以上,儿童中的贫困率达1,5。就种族而言,在1988年白人贫困率只有10.1%,黑人为31.6%,西班牙裔为26.8%〔29〕。1992年白人贫困率上升到14.5%,3690万人处在贫困线下。据谢尔登?丹齐格在《向贫困收入开战》一文的分析, 1965 年的相对贫困线相当于中等收入的45%;1978年绝对贫困线单身成年男子是2650美元,七口之家且父母健在的家庭为11038美元,四口之家为6665美元。据1990 年的《美国总统经济报告》,自1970—1988 年间贫困状况变化如下:1970 年共有家庭5220万个,中等收入为30084美元,贫困水平以下为530万户,占10.1%,其中妇女200万户,占32.5%。1988年共有家庭6580万户, 中等家庭收入为21191美元,贫困水平以下有690万户,占10.4%, 其中妇女360万户,占33.5%。按种族分,1970年白人家庭共有4650万户,中等收入为31209美元,贫困水平以下370万户,占8%,其中妇女110 万户, 占25%;1988年为5650万户,中等收入为33915美元,贫困水平以下450万户,占7.9%,其中妇女190万户,占26.5%。黑人,1970年共有490 万户,中等收入为19144美元,贫困水平以下150万户,占29.5%,其中妇女80万户,占54.3%;1988年共有740万户,中等收入为19329美元,贫困水平以下210万户,占28.2%,其中妇女160万户,占49 %。 可见在1970—1988年间黑人的贫困化比白人要严重,而黑人妇女家庭的情况最为严重。就个人贫困线以下情况来分析,黑人的贫困线以下的比例也远远高于白人,一般高出约18.5到21个百分点,而黑人妇女的贫困状况尤为严重〔30〕。1959年美国的一份统计说明,1959年贫困家庭有1340万,1964年有1190万;贫困发生率1959年占24%,1964年占19.8%,其中非白人的贫困发生率1959年为52.1%,1964年为43.1%,65岁及以上的非白人1959年占78.5%,1964年占79.3%〔31〕。1947—1962年美国贫困家庭数及贫困发生率统计说明:1947年的贫困发生率为32%,1962年为20%;65岁及以上的贫困发生率1947年为57%,1962年47%;女性的贫困发生率1947年为51%,1962年为48%;非白人的贫困发生率1947年为67%,1962年为44%;南方地区的贫困发生率1947年为49%,1962年为32%。农民的贫困发生率1947年为56%,1962年为43%。1962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在65岁及以上的家庭中占全国家庭的14%,其中贫困家庭占34%;受教育8年或少于8年的家庭占35%,其中贫困 家庭占34%;女性家庭占10%,其中贫困家庭占25%;非白人家庭占10%,其中贫困家庭占22%;南方家庭占30%,其中贫困家庭占47%;农村家庭占7%, 其中贫困家庭占16%〔32〕。 1964 年的美国总统经济报告附表3 说明1947年和1950—1962年美国家庭的货币收入情况, 低于3000 美元(按1962年价格计算)的家庭1947年占32%,1960年占21%,1962年占20%低于相当于3000美元的指数标准是1962年美国社会保障署对四口之家的非农场家庭低收入进行估算。 1980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提供了1947—1978年间美国贫困家庭和个人的货币收入情况,它说明中位收入1947年8848美元, 1953 年为10342美元,1966年为15134美元,1978年为17640美元, 其中黑人家庭的中位收入1947年为47112美元,1953年为6012美元,1966年9425 美元,1978年为10879美元。低于贫困水平的家庭比例1959年全国为18.5 %,其中黑人家庭占48.1%;1970年全国为10.1%, 其中黑人家庭占29.5%;1978年全国为9.1%,其中黑人家庭占27.5%。 就贫困个人情况看,低于贫困水平的1959年全国为46.1%,而黑人为57.0%;1970年全国为32.9%,黑人为48.3%;1978年全国为22.1%,而黑人为38.6%。一份有关1960 年美国贫困线的人口分布情况的统计数字说明:收入在0—2000美元间的家庭占总人口的13.0%,非白人家庭比例占31.7%,女性比例占34.0%,65岁及以上的比例占31.4%,居住在农村的家庭比例占35.8%,无工作者占40.3%,0—26周工作者占49.3%,受教育少于8年者占33.2%〔33〕。1992年,美国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城市四口之家的标准是年收入低于 比1991年增加了12014335美元,这一标准线下人口1992年为3690万人,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4.5%。 在影响贫困的根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工作,在于家庭和个人的劳动力情况。1962年有关美国贫困线与劳动力比例情况说明,在贫困线以下的76%的家庭是非工资所得者的。还有材料显示49%非全日工作的家庭也处于贫困线下〔34〕。尽管美国贫困地区分布在不断变化,但是大体上南方多于北方,农村多于城市,旧城市中心多于新城市郊区。有的学者专门研究了美国大都会地区的不平等情况,选择100 个不同类型的1949—1979年的大都会地区贫困情况的变化作统计分析,发现贫困与经济形势、政治情况、种族和性别歧视,以及发展能力等状况密切相关〔35〕。一些文章在研究美国贫困性质的变化时认为,自向贫困宣战以来,贫困率经常起伏不定,与此同时,贫困人口经历着许多的变化,首次显示了贫困现象的立体性变化,贫困个人女性化现象多于以往出现的女性贫困家庭;尽管在1960—1980年间整个人口年龄老龄段增长,但是这一时期老年个人贫困户并没有特别的变化。防止贫困来自经济增长和政府转移支付两个方面,然而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也导致贫困现象;随着老龄化和女性户主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增长,贫困率增长将高于政府转移支付的增加〔36〕。 在依据贫困线确定社会福利政策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存在一些弊端,从而引起了对贫困线确定和作用的讨论。D.E.钱伯斯发表文章认为:它实际上并没有为政策制定者、公共管理官员或公民所普遍关注,因而作为社会的指示器,它并不是很重要的;另一个问题是,贫困线只暗示公共的许诺以提高最低类型水平的收入,而美国很多收入维持项目并没有依贫困线方式来办事;其三贫困线传播了一种错误的印象,以为贫困线通常代表着绝对的、不变的最低生存标准。文章建议以一种新的贫困线标准来解决上述问题。文章说,贫困线除依据食品费用这一基础外,还要考虑到遗产和资源、转移支付收入、儿童照顾费用、住 房补贴等〔37〕。这种综合考虑实际生活水平的思路是有一定道理的。还有人认为“官方的统计资料低估了贫困的程度”。实际上,贫困线是受到最严厉的批评的官方统计数字之一。一些人认为现在的贫困线夸大了美国的贫困的真实情况,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贫困线缩小了贫困问题的阴影。节俭食物标准是50年代由农业部制定的,先估算出基本的维持生活所必需的食物的价格,然后再乘以3。“很久以前, 批评家们就注意到了这种测算方法中有几个问题。最重要的是,农业部自己承认节俭食物计划并没有保证健康所需要食物的费用,甚至没有保证最低限度食物需求的费用。因此,建立在这一计划之上的贫困线必然低估了真正维持生计所需的费用。”〔38〕一个专门研究收入动因的讨论会对贫困家庭进行了研究后认为,1973—1982年的贫困家庭贫困率提高了,但是贫困人口的劳动生产力在经济中的比重也提高了,从而得出“努力工作”是“摆脱贫困出路”的结论〔39〕。 美国人口普查局自1994年1月开始, 首次利用计算机帮助调查人员调查家庭收入、就业及其他数据,在调查后发表《战后美国贫富收入不均现象的简要分析》报告,报告认为:1968—1994年间,最富有的20%家庭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的比例从40.5%增加到46.9%,而同时其他部分家庭所得不是下降就是停滞。同一期间,最富有的20%家庭平均收入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增长了44%,而最贫困的20%家庭平均收入仅增长7%。报告还认为克林顿执政的头两年,最富有的5%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富有家庭在全国收入中的比例比在里根执政的8年还要快。 讽刺意味的现象:以缩小贫富差距自诩的克林顿比起里根来说,贫富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更加扩大了〔40〕。密歇根大学提供的调查数据则认为:1989年美国10%最富有的家庭拥有全国财富的61.1%,1994底则达到66.8%,而10%最穷的家庭的平均负债,则由1989年的4744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7075美元〔41〕。 关于反贫困战略一直是困扰美国两党政府的重大难题之一,也是美国国会长期争论的热点之一,还是美国各个社会机构集中研究的攻关课题,其中包括动用最新科技手段进行模型测算,更是影响美国稳定和持续发展的三大问题之一(丰裕中的贫困、种族矛盾、精神危机),而其经济根源又和贫困紧密相联。如果说在美国19世纪的“安全阀”是西进运动,那么20世纪的“安全阀”是社会保障,现在到新的世纪之交,社会保障“安全阀”出了故障,需要进行修理。 还要提到美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和贫困的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的人口集团中,属于低收入和较低收入集团的主要是儿童特别是无家庭依靠的儿童集团、老年人集团、妇女集团、黑人和少数族裔集团。据1985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在1964年有40%的老年属贫困之列,7 %的妇女属贫困之列,而1984年20%的老年属贫困之列,13%的妇女属贫困之列。据美国人口局的统计材料显示,老年收入在20岁以上的年龄段中是最低的集团。关于美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中位数在33岁创造了老龄化的最高纪录。据乔?卡普奥在《展望未来——90年代及其后的成功战略》一书的研究,到2012年65岁及以上年龄段将出现爆满局面。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改善,将使美国人的寿命更长。尽管如此,美国人的退休年龄仍显得年轻。35岁及以上年龄段所占比例快速增长,到2000年有一半选票是48岁及以上的老年人〔42〕。1946—1964年是美国的生育高峰。美林 证券公司的一名主管史蒂芬斯调查了该公司400名年龄在45 —64岁之间的全职工的情况,他们在2012年前都会达到65岁,这些年收入在2—10 万美元之间的职员在退休后得到的社会保险金和公司退休金一般只占退休者收入的35%,所以如果没有必要的积蓄,“他们将成为第一批面临财务困境的生育高峰时代的出生者”。 据美国人口局指数,1980年15岁以下未婚生家庭占31%,高于过去20年。1960年美国家庭平均有3.67人,1970年为3.58人, 1980 年为3.29人,1988年为3.17人。1980年底美国26%的家庭的18 岁以下儿童为单亲家庭,而1970年为12.3%,1980年为19.1%。在美国有近9150万户,其中2600万非家庭户;在6500万家庭户中, 18 岁以下儿童的家庭有3350万户, 近1000 万是单亲家庭。 根据统计材料, 美国非婚生儿童1960年22.5万人,1980年近100万人。在过去25年间, 非婚成年同居增加,1970年代增加了117%,1980—1988年间增加了63%,总数达260万人。美国单身户家庭,和未婚男女同居的快速增长、家庭规模的下降,使儿童成为第一受害者,从而使儿童贫困现象加重。 研究材料表明, 80年代儿童贫困率呈上升趋势,年轻家庭和女性户主家庭成为经济集团中最为困难的部分,这样儿童将更加贫困〔43〕。 注释: 〔1〕〔美〕尤金?斯莫论斯基,米切尔?温斯坦著:《贫困》, 载格伦?波特:《美国经济史百科全书》第2卷,1980年英文版。 〔2〕〔美〕约?肯尼思?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th):《丰裕社会》(Affluent Society),波士顿1958年版,第323页; 迈克尔?哈林顿(Michael Harrington ):《另一个美国》(TheOther America,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纽约1962年版。 〔3〕〔美〕弗?斯卡皮蒂:《美国社会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3页。 转引自利昂?凯瑟琳等:《美国的贫穷和剥夺》(Poverty and Depriv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美国政府印刷署1962年版,第19页。 〔4〕〔美〕赫尔曼?P.米勒(Herman P. Miller )编:《美国的贫困类型》(Poverty, American Style),华盛顿出版公司,第92 页。 〔5〕〔美〕奥斯卡?奥纳梯(O.Ornati ):《丰裕包围中的贫困》(Poverty Amid Affluence),纽约二十世纪基金会1966 年版, 第13页。 〔6〕〔美〕罗伯特?基尔帕特里克(Robert Kilopatrick ):《贫困线的弹性收入》(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Poverty Line), 《经济学和统计评论》,1973年8月号。 〔7 〕〔美〕尤金?斯莫伦斯基和米切尔?温斯坦(EugeneSmolcnsky & Michael M. Weinstein):《贫困》(Poverty), 载格伦?波特主编:《美国经济史百科全书》。 〔8〕巫宁耕:《贫困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9〕〔美〕奥斯卡?奥纳梯(Ornati, Ossac):《美国的贫困》(Poverty in America),载〔美〕路易斯?A.弗曼(Louis A.Ferman)、乔伊斯?L.科恩布特(Joyce L. Kornblut)、 艾伦?希伯(AlanHeber):《贫困的美国?文选》(Poverty America, A book ofReadings),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68年版,第25页。 〔10〕〔美〕莫利?奥辛斯基(Mollie Orshansky):《贫困在继续》 (Counting the Poor: Another Look at the Poverty Protole),载《贫困 的美国?文选》,第73、134页。 〔11〕〔美〕韩纳?迈斯纳(Hannea Meissner ):《丰裕社会中的贫困》 (Poverty in the Affluent Society),纽约1973年版, 第16—17页。 〔12 〕〔美〕尤金?斯莫论斯基:《贫困的今昔》(The Pastand Present Poor),载罗伯特?W.福格尔(Robert W. Fogel )和斯坦莱?恩格尔曼 (Stanley Engerman)编:《美国经济史的重新解释》(The Reinter pretation of American Economic History ), 纽约1971年英文版,第87 页。奥纳梯(Ornati):《丰裕包围中的贫困》(Poverty Amid Afflunce), 第158页。《美国历史统计》。威廉?B.哈特莱报告:Reported in Hartly, "Estimation of the Incidence ofPoverty in the U. S. 1870 —1914", Annual Report of theCouncil of Economic Adviders, 1974. 参见Mead, Lawrence M. , "The New Politics of The New Poverty", Public Interest 1991 (103), pp. 3—20。 〔13〕Applebaum, D. K., "The Level of the Poverty Line: AHistorical Survey", Socail Service Review, 51 (3), pp. 514 —523., 1977.并见 D.E. Chambers, "The U. S. Poverty Line: A Timefor Change," Social Work, 27 (4), pp. 354—358, 1982. 14 〕Victor Fuchs, "Readefining Poverty 〔 andRedistributing Income," Public Interest, 8(Summer 1967)。 并见维克 托?富克斯:《向贫困理论接近》(Toward a Theory of Poverty),见《贫 困的概念》,华盛顿特区:美国商业会议1956年版,第74页。 〔15 〕〔美〕商业部人口局经济顾问委员会1971 年度报告(TheAnnual Report of th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1971 年英文版。 〔16〕H. B. Brotman, "Income and Poverty in 1970 —AdvanceReport, "U. S. Deap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Social and Rehabilitation Service, Administration on Aging, Washington, D.C., June, 1971, p. 10. 〔17〕世界银行:《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 表82,第229页;《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 表30,第221页。 〔18〕W?Carl Bivens, Who Killed John Maynard- Keynes, Confliects in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Policy, Dow Jonus -Irwin Homewood ?, 1989, pp. 180—182. 〔19〕《世界日报》,1991年5月20 日, 转自《今日美国报》, 1991年5 月10日。 〔20〕〔美〕《美国的贫困?文选》(Poverty in American, ABook of Readings),第86页。 〔21〕见《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91年》表B30;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95 年》,表B—30。 〔22〕G.William Hoagl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entTransfer Programs in Reducing Poverty," Pual M. Sommers, ed., Welfare Reform in America Perpectives and Prospects, Kluwr -Nijhoff Published, 1980, pp. 58, 60. 〔23〕《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64 年》, Table 4. SelectedCharacteristics and of Poor Families, 1962, p. 61. 〔24〕〔25〕〔美〕《美国的贫困?文选》,第110—111页。参见Sara S. McLanahan, Annemette Sorensen, Dorothy Watson, SexDifferences in Poverty, 1950—1980, Signs 1989, 15 (1), pp. 102—104. 〔26〕《世界日报》,1995年7月6日。 〔27〕〔美〕《美国统计摘要》,1984年,第71、471、484页。 〔28〕〔美〕《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80年》,表B—25 货币收入(以1978 美元计,1947—1978),第232页,1980年英文版。 〔29〕Sheldon Danziger, "The War on Income Poverty: Achievements and Failures," in Paul M. Sommers, WelfareReform in America: Perpectives and Prospects, Kluwr NijhoffPublkidhed, 1980. p. 47.《美国总统经济报考报告,1990》。 〔30〕《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80年》 〔31〕〔美〕《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66年》,表18. Number ofPoor Households and Poverty, by Race, 1959 and 1964, p. 112. 〔32〕《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64年》,Table 7. Number ofFamilies and Incidence of Poverty, by Selected FamilyCharacteristics, 1947 and 1962, p. 71. 〔美〕赫尔曼?P. 米勒(Herman P. Miller )编: 《美国的贫困类型》(Poverty, AmericanStyle),华盛顿出版公司,第96 页,表2。 〔33〕《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80年》,表B—25. Money Income( in 1978 Dollars) and Poverty Status of Families andUnderlated Indivilatedby Race of Head, 1947—1978. p. 232. 《美国的贫困?文选》, Table A. Povewrty Linked Populations vs. Total Population, 1960, 1968, p. 27. 〔34〕《美国的贫困类型》,Table 3. Incidence of Poverty, by Characteristic Relating to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1962 , pp. 97— 98. 〔35 〕Mociqel John Simpson, Income Inequality inMetropolitan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49—1979: A Corss— 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Analysis, Priceton University Ph.D, 1987, p. 267. Barbara Gayle Brents, The Class Politics ofAge Politic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1935 Social Security Act ,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Ph. D, 1987, p. 342. Douglas S. Massey, The Structural Causes of ConcentratedUrban Poverty in the United States. University ofPennsylvania Ph. D, 1990, p. 319. 〔36〕M. S. Hill, The Changing Nature of Poverty, Annals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479 (May), pp. 31—47, 1985. 〔37〕D. E. Chambers, The U. S. Poverty Line: A Time ForChange, Social Work 27 (4): pp. 354—358, 1982. 〔38〕〔美〕埃?卡瑞杰?斯科尔尼克著,张风国等译:《星条旗下的阴影— —美国的社会事务与公共政策》,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第99—100页。 〔39〕James Ryan Stormes, A Class Analysis of the U. S. Poor,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h. D 1988, p. 314. 〔40〕〔美〕史蒂文?霍姆斯:《最穷者和最富者的收入差距在扩大》,《纽 约时报》,1996年6月20日。 〔41〕〔美〕基思?布拉德舍关于美国贫富的调查报告,《纽约时报》,1996 年6月22日。 〔42〕Joe Cappo, Future Scope, Success Strategies for the100 sand Beyond, Longman Financial Services Publishing ADivision of Longman Financial Services Institute, Inc., 1990, p. 3. 〔43〕E. A Segal, "The Juvenitlization of Poverty in the1980s," Social Work, 36 (5): pp. 454—457. Sept. 1991. 参见I. Garfinkel, "The Role of Child Support Insurance inAntipoverty Policy, "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1985, 479 (May), pp. 119—131. 【责任编辑】苏越 ) (本文来源:《资料库》
/
本文档为【战后美国的贫困、贫困结构和贫困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