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反流性食道炎

反流性食道炎

2018-01-17 4页 doc 15KB 8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反流性食道炎反流性食道炎 方二 鬼笔擦剂 药物组成 鬼笔50g(鲜品) 制剂用法 上药置打浆机中打浆过滤加75,乙醇l00ml,浸泡7日即可使用。用时摇匀。病人暴露胸部皮肤,先用温水擦干净,用脱脂棉蘸本液少许涂擦胸骨外皮肤,以疼痛明显部位为主,每次涂擦3遍,每日3次。 适应病证 反流性胃炎。 病案举隅 王某,男,42岁。胸骨后灼热疼痛年余。病由大量饮酒而胃痛,伴恶,C,,pig,_-k,2日未进食。 待胃痛好转而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嗳气泛酸,胸骨后灼热疼痛,嗳气时伴有酸性液体反流人口腔,而后症状时好时坏,尤以服食刺激性食物、饮...
反流性食道炎
反流性食道炎 方二 鬼笔擦剂 药物组成 鬼笔50g(鲜品) 制剂用法 上药置打浆机中打浆过滤加75,乙醇l00ml,浸泡7日即可使用。用时摇匀。病人暴露胸部皮肤,先用温水擦干净,用脱脂棉蘸本液少许涂擦胸骨外皮肤,以疼痛明显部位为主,每次涂擦3遍,每日3次。 适应病证 反流性胃炎。 病案举隅 王某,男,42岁。胸骨后灼热疼痛年余。病由大量饮酒而胃痛,伴恶,C,,pig,_-k,2日未进食。 待胃痛好转而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嗳气泛酸,胸骨后灼热疼痛,嗳气时伴有酸性液体反流人口腔,而后症状时好时坏,尤以服食刺激性食物、饮酒时症状明显加重,钡餐及胃镜检查均诊断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将鬼笔擦剂l00ml涂擦。涂擦期间禁酒、忌刺激性食物。用药3日后,烧灼感明显好转。共用250ml约25天后停药,食管粘膜红斑消失,血管清晰,水肿消失。 资料来源 李垣森(江西中医药,1996,27:29 评 按 鬼笔擦剂虽只1味药,但疗效确切,具有解毒凉血、止血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整个擦剂制剂简单,使用方便。 李佃贵教授妙用古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浏览数:197 发布时间:2008-7-15 13:02:28 李佃贵1 张金丽2 张彬彬2 焦建玮2 刘建平2 朱峰2 张素钊2 (1河北省中医院,石家庄 050011;2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 050011) 反流性食管炎(RE),属食管粘膜炎性病变,为多种因素促成的消化道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侵害。本病发病率高,但国内对RE研究较少,尤其是中医药研究方面的报道更少。李佃贵教授从事消化病临床、教学、科研近四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吾有幸跟随李老师学习,感悟颇深。现将李老师运用古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如下,以其与诸位同道共同切磋。 1(姜黄散与小承气汤加减 姜黄散出自《中医临证备要》,由姜黄、羌活、白术、甘草组成,小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李老师根据临床经验常选用姜黄、枳实、川朴和白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该组方具有疏肝理气之功并兼止痛之力。临证如见胸脘闷痛或胀痛、刺痛,咽下困难,时有恶心,反酸嘈杂,嗳气,心烦易怒,喜叹息,纳食差,大便干燥,舌淡暗或紫红,苔黄或黄腻,脉沉弦等肝气犯胃者可依本方加味治疗。方中姜黄辛散温通,能活血行气止痛, 脾胃健为芳香健胃药,并降胃之浊气,枳实、厚朴辛行苦降,长于行气,白术补气健脾。诸药合用,使肝气条达,运,气机通畅,升降正常,共奏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之功。 2(香苏散 香苏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附、紫苏各四两,炙甘草一两,陈皮二两组成,有理气解表之效,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满、不思饮食、舌苔薄白的患者。李老师经临床实践,临症如见胃脘胀满,嗳气频繁,泛酸呃逆,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以本方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颇佳。香附辛能通行,苦能疏泄,微甘缓急,为疏肝行气之要药,紫苏、陈皮醒脾宽中,行气止痛,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药性。本方有疏理气机、调畅中焦之效,其药性平和而不燥。 《素问》云:“酸者,肝木之味也。”《灵枢?四时气论》也记载:“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由此看出本病病位虽在食管、胃,但与肝、胆关系密切,初期以热证多见,多有肝胆失疏,郁而化热,横逆犯胃,和降失职,胃酸、胆汁上逆而侵淫食管所致。故李老师选用疏肝理气为主的姜黄散、小承气汤及香苏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均获良效。 3(橘皮竹茹汤 此方出自《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方由橘皮、竹茹、大枣、人参、生姜、甘草主要组成,为治胃中虚热、气逆上冲的基本方剂,临证如见胸骨后隐痛、烧心、口干、呃逆、舌红苔少,脉虚数等胃虚有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用本方化裁治疗,均有较好疗效。方中,橘皮、生姜理气和胃降逆,竹茹清热安中,人参、甘草大枣补虚和中。六味相合,共奏补虚清热、和胃降逆之功。 4(旋覆代赭汤 此方出自《伤寒论》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能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本方有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甘草、人参、大枣等药组成,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隐痛、痰多、舌淡苔腻、脉濡的痰浊阻滞,胃气上逆型反流性食管炎皆可用本方化裁治疗。方中旋覆花消痰下气散结,代赭石重镇降逆;半夏、生姜辛温而散,涤痰散结;人参、甘草、大枣甘温以补虚养正,斡旋气机,使清者升,浊者降。诸药合用,共奏化痰下气、和胃降逆之功。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升降有序,出入有恒,脾方能升清,胃方能降浊。脾胃升降失调,则升降出入无序,气机痞塞,胃失和降而出现胃脘胀满,呕恶吞酸,胸骨后灼热或灼痛等症状。“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气升则湿得以化,胃浊降则热得以清,湿化热清,气机通畅,升降有序则清气自升,浊气自降,脾胃调和,反流随之消失。用药看似简单,是寓升降之理,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故李老师妙用橘皮竹茹汤、旋覆代赭汤和胃降逆。 临证治疗时可以在上述基本方的基础上酌加煅乌贼骨、瓦楞粉、煅龙骨、煅牡蛎等中药制酸药,偏肝气不舒者可加柴胡、香附、广木香、郁金、佛手、香橼等疏肝行气解郁;偏火热者加生石膏、黄连、黄芩、龙胆草、栀子、公英等清热泻火;伤食者加焦三仙、内金、莱菔子等消食化积;呕吐者加半夏、降香等降逆止呕;偏寒者加良姜、荜茇、附子、肉桂等温中散寒;阴虚者加沙参、石斛、玉竹、麦冬、黄精、山萸肉、乌梅等养阴清热、益胃生津;偏血瘀者加元胡、丹参、鸡血藤、五灵脂、三七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总之,反流性食管炎在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李老师认为在临床上必须做到证杂而心不杂,证变则法宜变。辨证贵在清楚,施治须用巧机,用药最易合理。
/
本文档为【反流性食道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