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本科毕业论文

2017-09-25 29页 doc 146K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635

暂无简介

举报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学号:1125402048 本科毕业论文 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金 婷 指导教师:彭连港 所在学院:对外经贸学院 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国?长春 2006 年 5 月 I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中韩两国自1992年8月24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经贸关系飞速发展,双边贸易不断增加,相互投资不断扩大,发展前景良好,已成为彼此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但是,应该看到,两国的经贸发展也存在着问题。随着双边经贸往来不断深入,...
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学号:1125402048 本科毕业论文 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及对策 学生姓名:金 婷 指导教师:彭连港 所在学院:对外经贸学院 所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国?长春 2006 年 5 月 I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中韩两国自1992年8月24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经贸关系飞速发展,双边贸易不断增加,相互投资不断扩大,发展前景良好,已成为彼此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但是,应该看到,两国的经贸发展也存在着问题。随着双边经贸往来不断深入,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贸易逆差、贸易摩擦、投资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成为两国经贸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和隐患。只有双方共同努力,采取积极而有效的应对策略,妥善解决两国经贸往来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完善两国的经贸关系,使其不仅保持已出现的良好势头,更可以在合作与竞争中健康地发展、快步前进、再上新的台阶。中韩两国都还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和无限商机,从战略高度重视并促进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共同开创美好未来是两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的期盼。只要中韩两国在经济上互为依托、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共谋发展,两国经贸合作就一定能够达到“双赢”的目标,中韩两国必将携手共筑更加辉煌的明天。 关键词:中韩两国、经贸、问题、对策、发展 I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ABSTRACT China and South Korea since August 24, 1992 to formally establish diplomatic relation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ilateral trade growing, expanding mutual investment, a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s have become mutually important economic partners. However,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development also exis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the market has become even more fierce competition, trade deficit, trade frictions, investment policy imperfect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issues such as a factor hindering the process and the dangers. Only joint efforts of both sides, to tak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to properly resolve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problems can improve trade and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t has been not only to maintain the good momentum, but also in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healthy development, walked quickly forward, to a new level. China and South Korea are still broad prospects for cooperation 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from a strategic import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nd continually expand the scope of cooperation, to jointly create a better future is common for the two governments and peoples. As long as China and South Korea rely on each other economically, others, mutual benefit, and seeking common development, the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will definitely achieve "win-win" goal, China and South Korea will work together behind more brilliant tomorrow. Keywords : China and South Korea, economic and trade, issues, strategies, development II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目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发展概况„„„„„„„„„„„„„„„„„„1 1.1 贸易情况„„„„„„„„„„„„„„„„„„„„„„„„„„1 1.2 投资情况„„„„„„„„„„„„„„„„„„„„„„„„„„4 1.3 促进两国经贸发展的因素„„„„„„„„„„„„„„„„„„„6 2 中韩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8 2.1 贸易逆差„„„„„„„„„„„„„„„„„„„„„„„„„„9 2.2 贸易摩擦„„„„„„„„„„„„„„„„„„„„„„„„„„10 2.3 投资偏重„„„„„„„„„„„„„„„„„„„„„„„„„„11 2.4 激烈的竞争„„„„„„„„„„„„„„„„„„„„„„„„„11 3 促进中韩经贸往来良性发展的对策„„„„„„„„„„„„„„„„„11 3.1 解决贸易逆差的对策„„„„„„„„„„„„„„„„„„„„„11 3.2 解决贸易摩擦的途径„„„„„„„„„„„„„„„„„„„„„12 3.3 对相互投资中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12 3.4 在竞争中求发展„„„„„„„„„„„„„„„„„„„„„„„13 3.5 在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FTA)中求发展„„„„„„„„„„„„ 14 5 总结„„„„„„„„„„„„„„„„„„„„„„„„„„„„„„15 参考文献„„„„„„„„„„„„„„„„„„„„„„„„„„„„„16 III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发展概况 1.1 贸易情况 1.1.1 贸易规模 中韩两国自199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经贸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贸易方式由以建交前的间接贸易为主向直接贸易转变,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之下,以各自具备的经济优势为基础,两国的双边贸易规模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 中韩两国贸易的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起步晚、发展快。建交之时,两国双边贸易额仅为50 亿美元,而到了2005年,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提前3年实现两国领导人确定的2008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仅用了13年,而中日贸易达到如此规模用了30年。13 年间两国贸易以年均近30%的速度增长,高于中国和韩国同一期间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4%、9.9%);同时也高于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同一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7%、18.5%)。这在世界贸易史上是不多见的,也使韩国一跃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表1 中韩贸易占我国进出口总额比重 单位:亿美元 年 份 全国进出口总额 与韩国贸易额 比重(%) 1992 1655.30 50.60 3.1 2003 8512.07 632.31 7.4 资料来源:1992-2000年《中国经济对外贸易汇编》 2001-2003年《对外经贸简要统计》 对于韩国来说,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显得更为重要。韩国贸易振兴会社(KOTRA) 北京贸易馆次长洪彰杓指出,2004 年韩国对华进出口增长率创下新高,中国超越美国第一次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贸易地位由刚建交时的第六位提升到第一位。据韩国,,研究院发表的《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度》报告显示,截至,,,,年底,在韩国,,,,万就业人口中,约有,,,万人从事对中国的进出口业务,占韩国从业人口的,.,,,对中国的出口拉动韩国经济增长两个百分点,占整个出口贡献率的1/3,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顺差市场。 1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表2 2000年以来中韩贸易的发展变化 单位:亿美元 % 两国贸易发展的总体态势是上升的,只有1998和1999年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1997年开始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韩国经济,直接影响到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从1999年开始,两国的贸易出现明显增长,并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图1 1992年以来的中韩贸易状况(单位:年度亿美元) 中韩两国已成为彼此不可低估的重要贸易伙伴。目前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而韩国也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国和第四大进口国。中韩建交经历13年后,双方的经贸合作可以说达到了一个融合的程度。 1.1.2 贸易商品结构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商品种类很多,但是金额最大的是六大类商品: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纺织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矿产品、化工及工业产品和近年来对韩国出口增长较快的活动物及动物制品,它已经取代了几年前的植物产品。这六大类商品占对韩国出口总额的80 %左右,并在继续增长,以2004 年为例,较上年平均增长25.2%,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贱金属及制品,增长69. 6 % ,达38 亿美元;其次是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增长近50 % ,金额达85. 6 亿美元。多年来,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大多是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以原料型商品及其制品为主。但随着中国利用外资步伐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对韩国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之中。 中国从韩国的进口增长很快,其中增长最大的是机电音像设备及部件、塑料橡胶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及工业产品、矿产品、纺织原料及制品六大类商品,2004 年进口平均增长40. 3 % ,占从韩国进口总额比重近90 %。自2003 年开始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及 2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工业产品的进口比重在原水平之上又大幅增加。这是近年来,中国从韩国的进口商品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这种变化表明,两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从原料型向制成品方面转化、由低附加价值向高附加值方向提升。 表3 2004年中国对韩国出口/进口的主要商品 单位:亿美元 可以看出,两国进出口项目的相似性和重复性呈现增加趋势,这是由于随着韩国生产设备逐渐转移到中国,加之中国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产业内贸易在中韩贸易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其份额随着贸易额的增加而增大。 1993年产业内贸易比重占两国贸易总量的11. 6%,而2003年达到30. 2%,增长了近3倍。中韩两国尖端技术的产业内贸易在总贸易额中达42. 8%,中高等技术种类的产业内贸易达25. 8%,中低水平类的产业内贸易达25. 1%。在产业内贸易中, 尽管垂直型贸易比例较大, 但水平型贸易的份额和重要性也在上升。中韩的分工和贸易结构正逐步从中国出口初级品、韩国出口制成品, 向在更多制成品领域进行水平分工、在国际贸易中相互竞争的态势转变。 1.1.3 发展前景 中韩两国的贸易规模将继续扩大。 韩国贸易协会北京代表处部长崔容敏用“非常辉煌”4个字来形容当前韩中两国贸易规模的发展趋势。他指出,2005年韩国的整个出口虽然停滞不前,而对华出口却增长了20%多,显示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不仅如此,估计从2006年开始两国的每月贸易规模将首次达到100亿美元。中韩两国于2005年提前3年实现双边贸易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这一悦人而惊人的成绩鼓舞了两国对于双边经贸发展前景的更大期待与坚定信心。在《中韩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联合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中韩联合公报》中提出在2012年两国建交20周年之时两国贸易规模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 3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1.2 投资情况 1.2.1 韩国对中国的投资情况 (1)起步较晚,发展飞速 韩国对中国投资始于1985年,最初几年是经由日本或香港间接进行的,1988年开始韩国才开始直接向中国投资。韩对华投资虽起步较晚,但发展极为迅速,建交以来,实际利用金额从1992年的1.2亿美元剧增到2005年的51.6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韩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项目38868个,金额703.2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达到311.1亿美元。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发表的统计显示,自2002 年起,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企业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对象国。 据韩国全国经济联合会的权威调查显示,韩国在中国投资的60 ,的企业都普遍表示满意,说明其在中国今后的发展趋势还意味着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韩国有,(,万多家企业在中国建有生产基地,,,,,年初,韩国相继在北京、青岛和上海设立了韩国投资支援中心,以帮助在华企业解决发展的困难和问题。韩方调查机构调查显示,韩国资本正在以中国为核心调整布局,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中国仍将是多数韩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之地,“投资中国”已成为韩国企业的焦点话题和标志性口号。 表4 韩国对华投资的增幅(%) 年 份 项 目 1993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韩国对中国投资 的增长速度 212.9 57.8 -15.8 -29.3 16.9 44.5 26.4 中国整体的 增长速度 150.0 8.5 0.5 -11.3 1.0 15.1 12.5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2)对华投资领域、地域的不断拓展 韩国企业在华投资领域在不断拓宽,开始对华投资之时以中小企业为主,平均规模较小,投资领域集中在电子电器组装、纺织服装、石油化工等制造业和饮食服务等行业。近年来,随着大企业的进入,投资领域扩大到电子、汽车、建筑、运输等多个领域,且对原有机电、炼油等项目增资。韩国在华投资比重最大的是电子通讯产业,,,,,年对中国电子通讯产业投资额达,.,亿美元,占整个对华投资的,,.,,。韩国信息产业的技术水平较高,一些电子企业正在推进将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面板等尖端生产线迁至中国的。据韩国进出口银行调查统计显示,韩国石油化工企业在中国的投资金额占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的,,,左右,而且投资的范围还在扩大。韩国企业对中国市场调查认为,中国市场对化工产品及化工原料的现实需求和潜在的市场规模都极为可观,因此韩国,,化学公司、,,化学公司等都提出了立足中国市场的目标,与中国企业合作投资建厂。 韩国对华投资的地域也在不断扩大。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伊始主要集中在东北和环渤海地区的辽宁、山东等地,约占其对中国投资的90%以上,对中国内陆地区的投资很少。随 4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近年来,中韩贸易和韩国对中国投资的区域也在逐步地扩大,正在由沿海向华东和内陆地区延伸。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的统计,在韩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中,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投资由2000 年的18. 2 % ,上升到2002 年的29 % ,两年时间上升了10. 8 个百分点;并据其截止2004 年7 月末的统计,韩国企业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中有相当部分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而且大都集中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表5 韩国对华投资分布情况 (3)投资的主要目的与项目 韩国企业投资中国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内需市场、取得廉价劳动力、进行原材料采购。韩国对华投资的大型项目主要集中在三星、LG、现代等少数几个大型跨国企业。据韩方统计数据表明,韩国大型企业平均占据对华投资的 61.79%。 1.2.2 中国对韩国的投资情况 中国对韩投资项目较多、金额较小。根据韩国产业资源部统计,2004年1-9月份,其中中国对韩投资共427 项,企业投资总额5.84亿美元,占韩国外资总额的6.94%,为同期美国企业投资总额的六分之一,日本企业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从总体上来看,中国企业对韩 5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投资的整体规模不大,目前,中国对韩国投资领域多数主要集中在贸易、餐饮、金融、航运等方面,普遍规模较小;进入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不多,有一定发展潜力和空间。 虽然中国企业对韩国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近两年态势可以明显看出,投资项目大型化,项目平均投资金额大幅增长。如:上海汽车集团参股通用大宇汽车公司5000万美元、以5 亿美元收购双龙汽车,京东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斥资3.8亿美元收购现代电子的TFT 液晶显示器部门,及中化集团以5152 亿美元收购仁川精油等。到2004年底,中国对韩投资项目已达三千多个,实际投资12亿美元。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2005年9月份在韩国举行的世界华商大会上,参会华商达3000多人,该届大会吸引20亿美元的华商资本投资。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看好韩国市场,特别是民营企业热情较高,正在积极探讨投资合作领域。 1.2.3 对相互投资的前景展望 双方的相互投资将会持续增长。韩国企业界对韩国出口产业的未来非常看好,首先韩国拥有许多世界级水准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力量;其次中国的迅速发展也是个很好的题材,中国以入世为契机加快关税减让和市场开放的步伐,给在地理上非常接近的韩国的企业带去实惠.韩国企业界对华投资的规模将会伴随着交往的日益深入而扩大;投资者将以大企业为主,大中小型企业并举;投资规模将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投资区域将扩大到中西部地区;投资方式将灵活多样,将出现中小企业联合投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联合投资、多国合资等方式;投资重点近期以电子电气、钢铁、汽车、纺织、石化、机械、通讯为主,中长期将突出航空、汽车、通讯、电子能发电、高清晰度电视机、传真机、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等产业的合作,并实现投资多元化,还将在资源开发、金融、运输、服务、高科技等领域进行合作。中国企业也将在贯彻“走出去”对外开放战略的同时,加快对韩投资的步伐。随着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扩大对韩国的投资定会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另外,中国将在WTO规则下,以企业为主,更多地加强同韩国企业之间的合作。 1.3促进两国经贸发展的因素 1.3.1 地理、文化的优势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临近,隔海相望,且交通极其便利;同时,两国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相近, 历史交往源远流长,这为两国的经济交流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建交来的发展,中韩彼此直接了解程度更加深化,两国的紧密关系可以从近来“韩流”、“汉风”中显现,文化的相近性引导生活习惯、消费形式及思维方式的趋近,成为两国间产品的相互需要和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两国的经贸合作印证了“文化先行,贸易其后”这样一句话:由于双方相似的文化背景、自然相通的思维方式等种种潜移默化的因素,使得两国从饮食、影视等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交流过渡到贸易、投资等经济领域。又因双方人员交流频繁,亲切感强、易沟通,使得企业之间开展经贸合作更容易通向成功。 1.3.2 牢固的政治基础 中韩两国经贸合作之所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重要的前提是长期以来两国一直保持着良 6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好的政治关系。两国之间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在国际大事上具有很多共同点,这为中韩之间发展经贸关系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成为进一步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有力保证。双方已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双方领导人对两国间经贸关系发展都寄予厚望。为促进双方经贸发展,两国均积极提出相应政策、措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先后制定了开发、开放珠江三角洲、浦东和长江三角洲,实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为包括韩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发展同中国的经贸往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韩国政府也做出很多有利于两国贸易关系的措施,如下调一些商品的关税率;实施出口扶持制度;对进出口限度制度做出调整;简化进出口程序等措施,从而大大促进中韩贸易的发展。 1.3.3 互补性 中韩两国之间的互补性主要表现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的互补性上。中国地大物博, 农业资源和矿物资源十分丰富, 广阔的中西部尚处于初开发阶段;而且劳动力资源丰富, 劳动力成本低, 市场容量大。而韩国地小, 自然资源短缺, 能源和工业原料自给率低, 人口密度较大, 但由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生产量和出口量很大, 加之人口老龄化, 深感劳动力资源不足, 劳动力成本高。此外,中国具有航天工业等高科技领域,而韩国在这一领域正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中国资金短缺,而韩国资金相对丰富;中国老工业设备陈旧,而韩国工 业设备比较先进;中国的无机化学工业比韩国发达,而韩国的有机化学工业比中国发达;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韩国是技术密集型精密加工产品。中国在原材料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是韩国原材料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重要供应者、 重要的投资市场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费市场。韩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贸易竞争优势, 是生产设备、中间产品和零件的重要供给者, 也是资金的供应者, 又是原材料的重要消费者。由此,中韩两国的经贸发展一直存有不竭的动力,并得以取得如此可观的成效。 中韩两国的互补关系既是两国以往经贸合作的前提条件, 是两国经贸关系深入发展的动力,也是今后长期互惠合作,达到共同繁荣的深厚基础。如果把中国较为先进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巨大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正在不断提高的产业制造水平与韩国在资金、经营管理、产业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必然会使两国的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1.3.4 各自的经济增长 两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是双边经贸迅速发展的内在原因。 中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内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吸引了包括韩国企业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到中国投资,而且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华东和华南地区更是成为韩国企业投资的理想之地。这是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 1.3.5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区域性合作日益增强,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受益。近年来,东亚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随着东欧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亚欧会议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 7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长足的进步,尤其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更趋于紧密。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中韩两国深化经贸往来更是大势所趋了。 1.3.6 中国的入世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 WTO ,这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商业契机,为深入发展中韩经贸关系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体制基础。从这一时起,中韩经贸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种贸易往来趋于规范,两国进入“贸易成熟期”。 中国入世后,国内贸易、投资环境改善,引起韩国对华出口增加;同时,从长远来看,中国入世以后,产业结构会有变化,而且中国的结构调整还会继续深入下去,中国的市场竞争力会进一步增强,这样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也是会增加的。而对于韩国,其企业可以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中进入中国市场,已进入中国的韩资企业可以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拓展新的经营领域:贸易投资地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延伸,经贸领域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各个层面上进一步拓展。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韩国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中国市场有了更多的合作平台,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得到进一步扩大。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多地遵循 WTO 的规则和国际惯例,这样贸易摩擦会少一些,倘若发生,会在 WTO 体制内得到处理,解决起来更加简单、顺畅。中国企业扩大对国外的投资与技术合作为中韩双方发展多边经济贸易提供了众多而崭新的商业机会。 1.3.7 韩国对中国市场地位的承认 2005年11月16日,韩国宣布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是在与中国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的国家中,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 韩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中韩两国的经贸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积极的意义:第一,韩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会更加密切;第二,有利于中国企业对韩国出口,在此之前,虽然中韩贸易量很大,但存在的争端也不少,今后,中韩可以在WTO或地区贸易框架下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争端,这对中国企业开辟韩国市场有利;第三,能够对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起到一种间接的推动作用。总体看来,韩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后,中韩会有更多领域的合作,两国关系将进一步发展。 2 中韩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自建交以来,中韩两国经贸关系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并有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两国的经贸往来中仍存有许多问题跟隐患。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贸易合作越是密切,贸易争端和贸易摩擦就越避免不了。随着中韩两国的经贸往来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两国经贸关系中令人不悦的摩擦与争端便随之显现,主要表现在贸易逆差和贸易摩擦上,其恶化趋势严重影响了中韩经贸交往的扩大和健康发展。如何妥善解决这些争端和摩擦,使中韩经贸关系良性发展,已经成为两国政府必须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8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1 贸易逆差 建交以来,中国对韩贸易持续逆差,且逆差规模连年大幅增长。 由建交时的2.2 亿美元一路攀升,1997 年突破50 亿美元, 2004 年甚至突破了300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9.5 %。从1992年到2005年9月,累计达1616亿美元。逆差产品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顺差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以2005年为例,中对韩贸易的99类产品中,贸易逆差前几位的商品主要包括:机电产品、光学仪器类产品、有机化工和塑料类产品、车辆及其零部件和钢铁;贸易顺差产品主要是:服装及其衣着附件、谷物、水产品、铁道车辆及其信号装置、矿物原材料和家具制品。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贸易顺差国,这也表明在中韩双方贸易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分享中,中方的代价比韩方要大得多,因而需要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认真对待,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表6 中国对韩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单位:亿美元 年度 出口 进口 差额 1992 --- --- -2.18 1993 --- --- -25 1994 44.0245 73.1815 -29.17 1995 66.8781 102.9323 -36.05 1996 78.1118 124.8148 -49.71 1997 91.2687 149.2968 -58.03 1998 62.5152 150.1435 -87.62 1999 78.0762 172.2618 -94.19 2000 112.9236 232.0741 -119.15 2001 125.2069 233.8921 -108.69 2002 154.97 285.7417 -130.77 2003 200.964 431.3466 -230.38 2004 278.1842 622.4979 -344.3 累计 1290.123 --- -1351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造成贸易逆差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平衡,逆差大部分来自韩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中国对韩出口仍以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其中以原料型产品为主,如纺织品原料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等低附加值产品;而对韩进口则以机电、化工和钢材(主要是我国无法生产或成本高、产量低的高附加值钢材,如彩色不锈钢钢板和汽车用钢板等)等高附加值商品为主,而且不断出现新的大宗高货值商品。如2002年的手机及散件,2003年的汽车及零部件,这些都是我国国内产业大量急需的产品。韩国的产品价效比好,交货及时,颇受我国企业的青睐。这为中韩之间贸易逆差的扩大埋下伏笔。 9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增长迅速,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直接设厂还可以绕开贸易壁垒的限制,许多韩资企业将生产和加工贸易转移到中国。在华的韩资企业主要从韩国进口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因而,在华投资越多其相应的进口也就越多。加工之后的产品很小部分返销回韩国,而主要面向美国和日本等。据韩国贸易协会2003年对1180个在华韩资企业的调查表明,这些企业对韩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达40%,而把产品返销到韩国的比率只有16%左右,也就是韩国将与他国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造成我国对韩国加工贸易统计上看逆差较大。 图2 贸易转移效应图示 韩国产业资源部一份报告称,2003年中韩贸易逆差中,加工贸易和设备投资逆差所占份额为57.4 ,,一般贸易引致的逆差占42.6 ,,即中韩贸易逆差中的大部分是由于加工贸易和设备投资引致的。同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流通领域不断开放,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使得韩国企业越来越注重我国国内的消费市场。 (3)韩国采取的技术性、非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产品的进入,阻碍了两国贸易正常和均衡地发展。在韩没有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之前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在裁量中国商品是否倾销时采用“非市场经济”标准使中方企业陷入不利地位。 在中韩贸易中,中国暂时出现一些贸易逆差的现象是正常的,但持续而严重的逆差现象将为两国带去不利的影响。它将加剧两国的贸易紧张程度,甚至恶化两国的关系,这是双方都很不愿看到的状况;而且,两国的贸易不平衡所引发的两国贸易不和谐性,还会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设置障碍。因此,两国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之上,认真积极地解决贸易逆差这一问题。 2.2 贸易摩擦 中韩之间贸易摩擦的具体涵义是指,在双方的贸易关系中,由于韩方贸易顺差的扩大和中方贸易逆差的增加而导致的贸易冲突和争执。双方贸易摩擦问题的出现主要与韩国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相关。近年来, 韩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市场, 除了采取关税保护的办法外, 还采取一些非关税壁垒的方式阻碍其他国家的产品大量进入韩国市场, 特别对中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定某些严格的规定, 这样就增加了中国产品出口到韩国的难度。中国受韩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商品包括: 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医药及医药原料等,而这些都是中国占有较大优势的产品。 贸易摩擦使中国产品无法对韩国正常出口,使中国的利益受损,影响了中国企业对韩出口的积极性,也阻碍了韩国国内对一些所需产品的进口,严重影响了中韩两国之间的正常贸易和两国经贸关系的深入。 10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3 投资偏重 韩国企业对华投资集中于利润较高、风险较小、回收较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对中国经济发展急需的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等投资较少,不利于加强两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投资地区分布不均匀,不断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过于集中,可能导致东南沿海局部地区的资源、能源的供应紧张,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对韩投资刚刚起步,规模较小,这与韩国对华投资、特别是两国经贸合作的需要相比还不相称。 2.4 激烈的竞争 中国的入世,使两国经贸关系由过去的互补型转变为更多领域的竞争型。尽管目前中韩产业分工与贸易结构仍以“垂直—互补”为主要特点, 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两国经济结构将朝着“水平—竞争”方向加快发展。目前,中国吸收外国资本、资源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强, 跨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 中国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如中国化纤工业、小家电制造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产量大幅提高, 国际竞争力大大加强, 韩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面临着价格占优势的中国产品的激烈竞争。。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两国竞争的产品将越来越多。 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其企业进入中国开展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不只要与中国企业竞争,还要与更多进入中国的其他外国企业相竞争,且这种竞争是涉及到产品、技术、服务以及人才全方面的竞争。韩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哪些行业、产品才是自己的优势,并能适应中国和韩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趋势,是其要慎重考虑研究决策的问题;还面对着中韩经贸合作中的经营战略和人才战略带来的挑战。 3 促进中韩经贸往来良性发展的对策 鉴于两国经贸往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相关对策、措施: 3.1 解决贸易逆差的对策 (1)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掌握高新技术者便掌握了国际竞争的主动权。由此,在中韩经贸往来中,中国应大力发展技术贸易,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及政策,在保持拥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商品基础上,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根据韩国市场特点积极开拓市场, 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扩大对韩国的出口,一方面,对出口的大宗传统产品使用高新技术实施二次开发,使其特色化、多样化、高档化,加大其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品牌。另一方面,拓宽贸易范围,实现出口商品的多元化,对有一定竞争潜力的产品确定其开发重点,挖掘出口潜力。这种措施既增加出口经济效益又能避开贸易壁垒,是改善中韩贸易不平衡的关键。 (2)对从韩国进口的引起贸易逆差的主要产品应实行可行性研究,以便一方面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减少部分产品过度依赖从韩国进口;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商品是由于我国因缺乏核心技术而必须由韩国进口的情况,有必要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我国也需要通 11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与韩国进行技术交流,提高我国技术水平。 (3)依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国产业优势的确立中,政府支持的作用是很突出的。由此,中国还需通过政策性的扶持和倾斜加大开拓韩国市场的力度,并制定合适的政策来引导韩资企业增加在华采购率。 (4)通过磋商改善中国出口商品的环境。采取措施遏制韩国舆论对中国产品形象歪曲、贬低的行径,提高中国产品在韩知名度,为中国产品出口创造良好的环境;利用双方的营销网络拓展营销渠道;通过磋商及其它有效方式敦促韩国取消不合理的进口限制措施;在双方有利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对等贸易。总之,双方应共同努力达到互惠互利。 (5)继续深入调研,透彻分析影响中韩贸易的因素,以不断探究出有效可行的相应对策,促进两国贸易健康互利的发展。 3.2 解决贸易摩擦的途径 概括言之,中韩两国贸易摩擦的解决和缓解可以通过双方贸易政策特别是韩国对华政策的改变来实现。双方在解决摩擦之时应加强政府层面的磋商,本着互利互让的原则处理,双方友好协商,不要动辄采取贸易限制、贸易制裁或贸易战这些带有杀伤力的方式,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同作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国,两国应积极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定,妥善解决双方出现的摩擦。具体而言可归纳出如下几点相关措施:首先,韩方应从两国经贸关系大局出发,顺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取消一些不合理的关税壁垒,为贸易摩擦的解决奠定良好的基础;韩国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与中国行业领域的合作,以减少对中方产品进口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次,双方建立一个敏感商品预警机制,将两国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消灭在萌芽之中。第三,积极探索并建立多层次的解决贸易争端的协商机制,尽心建立和完善贸易与投资促进机构。第四,双方需要深入沟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双边磋商,而非利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最后,韩国政府应引导舆论正确评价中国产品,双方的检验检疫及海关等部门之间也应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和两国货物的流通创造良好环境。另外,韩国于2005年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将对中韩两国长期以来的贸易摩擦起到缓解的作用。 3.3 对相互投资中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 中国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搞好政府服务方面多下功夫,加强投资项目指导和对投资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力争加大韩国资本在华投资的比重,继续深化和发展其同中国经济领域各个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改善韩资企业的规模结构,提高大企业集团来华投资的积极性,并加强其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发中的合作,从而使韩国的对华投资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应注意考虑地区间产业分布的合理性,采取相应有效措施,避免地区间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均衡。同时,中国要继续实行“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韩国市场, 加快向韩国投资的步伐,提高中国对韩国经济的影响能力。 12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韩国企业在对中国投资之前应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应从长远和全球的角度认真研究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继续扩大对华投资规模; 应多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及中国对吸引外资所给予的优惠政策及提供的服务,根据中国对各地区的发展规划,结合本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地区及投资的项目,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韩国在华投资企业的经营目标应立足于企业当地化,即原材料、零件采购当地化, 产品销售当地化,人才来源当地化,研究开发当地化。为了长期有效的企业经营,应当推进经营管理当地化,推进有利于当地社会发展的当地化。企业的当地化会成为两国共同繁荣的起点。 双方应相互间增进了解,尽可能多地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介绍各自的对外政策和投资环境等。 3.4 在竞争中求发展 中韩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决定了两国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然,竞争并不排斥合作,也许正因为有“竞争”才更需要“合作”,两国间经贸关系的主基调应该是“合作”。两国应顺应产业结构的提升和产业转移这一趋势,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开放、健康的心态共同角逐全球市场。 (1)两国应遵循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真诚合作、共同发展”原则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战略性经贸合作。 (2)中韩两国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提高两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品牌信誉是一种高层次的、比较稳定牢靠的竞争优势。品牌竞争力包含了企业在资源、能力、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是形成并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由此,中国要加强与韩国著名跨国公司的合资与合作,充分利用其品牌效应,扩大中国产品的国际影响力。 (4)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和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都将为中韩进一步开展经贸合作提供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中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其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中国东北地区与韩国相邻相望,已经具备了合作的优势和基础,随着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工业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和更新,韩国在许多产业的技术优势将使两国的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5)创造新的合作机会: 加强能源方面的合作。中韩两国都是世界上的能源进口国,稳定的能源供给是两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中韩两国的近邻俄罗斯作为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的能源出口国,为中韩两国的能源合作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和创造了新的机遇。虽然西伯利亚的气田开发正在个别进行,如果中韩两国主导、参与这些开发,并构建一些能源出口国同能源进口国各方面的连接网络,将有利于各个方面的联络、合作与发展。 加强在改善环境方面的合作。急剧的产业化、都市化使全球各国都面对日益恶化的环 13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境问题。中韩之间还有沙尘暴等等跨越国境的环境污染问题,对这些问题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促使企业与非政府机构参与建立一些组织体系,共同致力于相关问题的研究、治理,使其得以有效改善与解决。 加强物流方面的合作。经济活动得以跨越国际相互联系的前提是人和货物的有效运输体系,两国有必要相互连接彼此间的海运、空运及铁路的一些网络,开发、营造更便利的物流渠道。 加强金融方面的合作。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地区内外汇交易机制为重点的已经制定,在利息、外汇储备等方面还应该加强透明度,加强运行、监督机制。 (5)建立更广泛的合作领域: 我们在加强两国日益增加的经贸交往和合作的同时,还应开展在科技、教育、环保、卫生等各个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众所周知,“韩流”是中国媒体在谈论中韩关系时常用的词汇,它主要是指韩国文化艺术和流行时尚源源不断融入中国。近年来,“韩流”、“汉风”席卷中韩大地,两国人民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相互影响不断加深,双方应继续保持和发展这一良好态势。在文化交流的同时,还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两国丰富旅游资源的潜力,双方在旅游产业上合作前景广阔。 3.5 在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FTA)中求发展 中韩两国将在双边FTA中受益良多: (1)随着双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韩国对中国的投资将会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由于韩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优惠政策的提供,会为中国企业创造良好的商机,扩大对韩国的投资定会成为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将向更高层次迈进。且进一步吸引外资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两国的贸易规模, 并促进贸易结构的升级。 (2)通过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可以更好地相互合作、发挥双方的比较优势,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 (3)通过产业内的分工协作,将不断推进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 促进双方产业结构的提升。 (4)有利于双方的技术进步。将韩国的技术优势与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基础研究优势结合起来,会大大增强两国的技术开发能力及技术合作中的发展潜力。 (5)有利于化解两国的贸易争端等问题,为两国双边贸易继续健康快速发展排除障碍、营造良好环境。 (6)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下,中韩的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区域化、集团化的缺点和不足,而且还将有利于促进 WTO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对 APEC 和亚太各地区域内自由贸易和经济联合也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两国具备诸多有利于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条件:如地缘上的亲和力,运输的便利,经济优势的互补以及相同的文化基础、活跃的文化交流等,为两国双边FTA建立的可行性奠定了基础。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特点。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 14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的加速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也日益明显。总体上看,建立双方的FTA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所趋,同时更是人心所向。根据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针对韩国600 大企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47.6%的人认为“应积极推进”,46.2%认为“应推进”,赞成的比例总共占93.8%。而中国产业界的立场也趋于相同,与韩国同步进行的、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对2,000 个中国企业的调查中,表示赞成意见比例高达89%。 国家发改委外经所副所长宋群指出,在当前由欧盟、北美和东亚构成的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东亚是唯一没有建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的地区,这使东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难以发挥整体优势,因此,加快推进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机制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中韩两国应当以所处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圈为依托,逐步实现双边贸易自由化,使双方在经贸、科技、人才、信息交流中形成互动局面。 4 总结 21 世纪是中韩经贸合作的重要时期,今后双方的合作不仅要谋求量的扩大,更应注重质的提高。如果把中国较为先进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巨大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正在不断提高的产业制造水平与韩国在资金、经营管理、产业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必然会使两国的国际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两国的经贸发展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两国共同努力积极而妥善地解决双边经贸往来中存在的问题,排除前进中的阻碍;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密切合作,我们有信心相信,中韩两国必将取得更多、更引人注目的巨大成绩。两国的友好与合作有助于谋求周边的安定,保持和发展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总之,中韩两国应在遵循“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真诚合作、共同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推动中韩经贸合作继续深入发展,走向更加美好、辉煌而广阔的明天~ 15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斌,浅论中韩经贸合作,经济师,2005(12) [2] 何志勇、夏凤梧、毛可,中国与韩国进出口产品结构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文教资料 2005(28) [3] 汪素芹,中韩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与合作途径,世界经济研究,2003(6) [4] 王景明,中韩互相投资的现状与前景,中国外资,2005(9) [5] 李靖宇、尚立惠,关于中韩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的现实论证,国际论坛,2004(3) [6] 邓卫,中韩贸易不平衡问题之探究,对外经贸实务,2005(9) [7] 周松兰,韩国在华投资动态分析与动因研究 ,国际经济合作,2003(10) [8] 夏平,三大因素导致中韩贸易失衡,国际商报,2006年4月21日 [9] 徐宜军、杜学静,韩国参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经济参考报,2006年2月10日 [10] 王莉、张锋,韩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环球时报,2005年11月18日 [11] 邓卫,中韩贸易不平衡之探究,对外经贸实务,2005(9) [12] 刘行潮,中韩贸易在一千亿中寻找平衡,财富时报,2005年12月1日 [13] 徐长文,中韩经贸发展跃上新台阶,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2月7日 [14] 王景明,中韩互相投资的现状及前景,中韩外资,2005年第9期 周雪春,加快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东南亚纵横,2005(6) [15] [16] 刘翔峰,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前景分析,当代亚太,2005(4) [17] 鲁桐、[韩]郑俊圭,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与中韩经贸关系展望,世界经济与政 治,2005(2) [18] 马淑琴、孙建中,国际经济合作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9] 郭秀君,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经济时报出版社(2002) [20] 朴芬善,世界FTA竞争与韩国选择,三星经济研究所(2004) [21] 章昌裕、梁蓓,国际投资学,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出版社(2003) [22] 林琳,促进中韩双边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亚太经济,2004(6) [23] 郭力,关于中韩投资合作新趋势的探讨,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3) [24] 高园,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分析,世界经济情况,2004(20) [25] 关秀丽,中韩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及产业合作前景,经济纵横,2003(3) [26] 金永铉,韩中经济成长构造模式比较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1) [27] 吴翔,中韩出口产品结构比较及其启示,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2) [28] 马常娥,中韩贸易逆差:状况、原因和对策,世界经济和政治论坛,2004(5) [29] 薛嵛兰,试论中韩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对策,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9月 16 东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金婷:论中韩经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30] 艾华,在博弈中前进——中韩经贸热点透视,时代经贸,2005(4) [31] 任泽洙,中韩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对策选择,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5(5) [32] 刘坤,韩国2005年年内跃升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24日 [33] 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34] 石广生,世界之交的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人民出版社(2003) [35] 高勤,论东亚经济一体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17
/
本文档为【本科毕业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