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职业考试] toeic托业考试与bec横向对比

[职业考试] toeic托业考试与bec横向对比

2017-12-01 13页 doc 85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职业考试] toeic托业考试与bec横向对比 2003球12“ ,#濉行政学院学报 Dcc·-1003 射4卷第4坩】 JoumaIofShan曲_iAdmil血trationlnslilLIIe V11l4,N‘4 一=====—==#====================;====================;==================一一⋯中用分类号:1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76(2003104一[加嶂一(7} 政党的执政资源与执政成本初探 朱兆中 (中共上诲市宣传党棱,上海200237) 摘要:政党的执政资源,...
[职业考试] toeic托业考试与bec横向对比
2003球12“ ,#濉行政学院学报 Dcc·-1003 射4卷第4坩】 JoumaIofShan曲_iAdmil血trationlnslilLIIe V11l4,N‘4 一=====—==#====================;====================;==================一一⋯中用分类号:1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76(2003104一[加嶂一(7} 政党的执政资源与执政成本初探 朱兆中 (中共上诲市宣传党棱,上海200237) 摘要:政党的执政资源,是指政党执政所必需的能量厦其来源。政党的执政成本, 是指执政党维持执政地位和政权运行而耗费的执政资源的总和。但是资源的利用和耗费 也是一种投入,会产生收益。政党执政是一个“成本投入——收益产出”的过程。如果政党 执政的成本支出超过了执政的收益,就是执政成本过高.资源积累就会减少,就会逐渐削 弱政党执政的地位,潜伏并酝酿出执政的危机。因此,执政党都要努力降低执政成本。 关键词:政党;执政资源;执政成本 一、政党的执政资源 政党执政是现代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一个政党之所以能够在竞争中或者在战争中战胜对手 取得执掌政权的资格,是因为它拥有胜过对手的执政资源。所谓执政资源,简要地说,就是指政党执 政所必需的能量及其来源。政党具有并掌握了足够的能量,就能够执掌政权和巩固政权。 政党的执政资源主要可以分解为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意识形态资源。 政治资源,主要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党及其政治主张、政治行为等等的认同、支持,政党具有的对 公众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等等;此外也包括政党自身具有的组织优势、人才聚集优势、良好作 风的优势(以及某些政党的军事优势)等等。这些能量综合起来,就使政党具有了比其他社会组织更 加强大的政治能量,就能对社会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政治能量的大小,是政党从在野走向执政的 决定性力量。政党执掌政权后,政治能量转化为执政的政治资源。这是因为执政党可以借助公共权 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可以利用的权威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号召力。这种执政党特有的 政治能量,就是执政的政治资源。 经济资源,主要是指执政党的经济能量及其来源。一般政党都具有自己可支配的财力、物力(包 括人造的和自然的)和人力等经济能量。但是,政党在执政后掌握了国家主要的经济力量,它的经济 能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政党自身具有的经济能量。这种包括公共权力可支配的人力、物力、财力 在内的经济能量,就是政党执政的经济资源。o 收稿日期:2003一)5—29 作者简介:朱兆中男(1952一)中共上海市宣传党校副教授硕士 d· 万方数据 朱兆中政党的执政资潭呵执收成乖初探 意识形态资源,主要是指执政党精神文化上的能量及其来源。政党都需要利用自己的意识形态 影响社会公众,以形成一定的精神文化力量。政党执政后,意识形态与国家权力相结合,上升成为占 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同时又通过国家宣传机器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灌输,尽可能使社会公众形成 与之相适应的理想、信仰、信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法律意识和社会心理等等。这样,就形成r超 出一般政党的精神文化上的引导力、动员力,构筑起政党执政的精神文化方面的支撑,电就是形成 了政党执政的意识形态资源。 政治资源是政党能否执掌政权和巩固政权的决定性因素,经济资源和意识形态资源则是政党 能否执掌政权和巩固政权的两大基础性因素。当然,由于各个国家具体国情的不同,政党的执政资 源也会有所侧重。 除此之外,政党执政还要涉及到时问、机会、信息、环境等资源,这些资源不是政党本身具有的 直接的能量,而是表现为政党的问接能量。所谓间接的能量,就是指这种资源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 成为政党的能量。例如,机会、信息等只有在被及时把握之后,才会产生出能量为政党所利用。 二、政党的执政成本 政党的执政成本,通常是指执政党维持执政地位和政权运行,为推行自己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 张而耗费的执政资源的总和。 执政的过程是对执政党已有资源的利用和耗费。不同资源的消耗,形成不同的执政成本。执政 的经济成本,通常是指政府成本(这里的政府是指广义的政府,即国家机器),包括各级各类政府官 员和公务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各级各类国家机构(包括立法、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党务机关、军 队国防、政协与社团组织等)的业务费和办公费支出。另外,还要考虑政府以出资人身份进行的投 资、经营的资产的盈亏情况;执政党推行改革的资源耗费,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等。这些 经济资源消耗的总和,形成了政党执政的经济成本。 执政的过程也需要耗费政治资源。首先是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变化,政党自身的政治能量会逐渐 减弱。正如王长江先生所指出的:“一个政党在连续执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就会发现,它所面临 的是一个和过去完全不同的社会。”∞因为过去对政党执政认同的人群已经自然更替了。其次,执政 党推出的公共产品——制度与政策等,也很难避免不均衡现象,即制度与政策等不能完全符合或适 应社会的需要。尤其是在一个幅员广大、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国度内,更容易出现不均衡现象。例 如,统一制定的制度、政策,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往往是制度滞后、政策供不应求;而在经济文化落 后地区一般是制度超前、政策供过于求。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体制和政策也会产生折旧现 象,需要及时更新;在与国外社会制度比较过程中,还可能出现现有制度贬值现象。另外,执政党也 可能出现决策失误、政策不当,甚至出现腐败现象等等。这就使得执政党必不可免地要消耗已 经具有的公众对自己的认同和支持,要以支付已有的威望、凝聚力、影响力、动员力等方式,来消除 上述情况造成的对执政的消极影响。这些政治资源的消耗,形成了执政的政治成本。 执政还要支付意识形态成本,这是因为执政党都需要一定的意识形态作为执政的思想舆论上 的支持。因此.执政党不仅要为使自己的思想观念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付出必要的代价,而 且还要为意识形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丰富发展而不断付出物质和精神的代价。,邓小平曾经说过: 思想理论的创新,这是一项十分重大的任务,“这决不是改头换面地抄袭旧书本所能完成的工作,而 是要费尽革命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o执政党的精力,以及时间、机会的耗费,主流意 识形态统领社会思想文化能力的消耗,是意识形态成本的特点。 执政过程还要支付其他有关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环境成本、信息成本等等。 ·5· 万方数据 L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3{# 时问与机会成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可以忽略不汁,只是在耗费了过多时间、错失了良好时机的 情况下,才成为执政的一·个突出的成本问题。 环境成为执政成本,是因为过去人们认识的局限性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失衡。20世纪 70、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执政党的重视。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样, 执政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的状态,现在已经成为衡量执政党是否合格的指标之一, 信息成本成为执政成本,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 在执政过程中的作用也tt益突出。尽管信息可以无穷复制,但是信息的价值是会被耗费的。所以执 政党不仅要为收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作出必要的支付,还要承担信息逐渐贬值的损失,这就形 成了信息成本。 综上所述可见,执政是有成本的,执政是需要计算成本的。 三、政党执政的“成本投入与收益产出” 执政的过程是对执政党已有资源的利用和耗费,但资源的利用和耗费也是一种投入,会产生收 益。这就是说,执政也可以是积累、开发新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资源的过程。例如执政党的有力 领导、正确决策、有效的政策措施、对时间和机会的正确把握、意识形态的深人人心等等,将会使得 国内经济建设成绩斐然、社会安定和谐、民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国际地位 逐步提高等等。这就会塑造执政党良好的形象,提高公众对现有政治制度、执政党及其价值观念的 认同和支持,丰厚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淀,增强执政党在社会上的凝聚力、影响力、动员力等等,从而 使执政党积累起更深厚的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意识形态资源。 因此,政党执政是一个“成本投入——收益产出”的过程。 那么,如何对政党执政的“成本投入——收益产出”进行评估呢? 执政的经济成本和经济收益.即财力、物力、人力的消耗及其收益,是可以进行量化计算的,可 以用比较精确的数据进行评估。例如国家的财政收人和财政支出,是执政的主要的经济成本与经济 收益之一,可以明确反映出执政在经济方面的成效。 但是执政的政治成本与政治收益、意识形态成本与收益,是一种无形的投人和产出,很难进行 精确的量化计算与比较,一般只能通过社会调查、民意测试、舆论观察等手段,通过理性的分析研究 才能显示出来。例如,2000年6月、12月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民的“政治满意 度”,其中回答“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调查总样本的54.1%,回答“一般”的为32.4%,回答“不太 满意”的为7.2%,回答“很不满意”的仅为1.6%。对于“目前国内社会状况您觉得总体上可以认为是 一个‘好的社会’吗?”的问题,回答“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和“基本可以这样认为”的占51.1%,回答 “一般”的占30.8%,回答“基本上不能这样认为”的占6.4%,回答“完全不能这样认为”的仅占2.9%。 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问题,回答情况详见下表 、\问题 中共是先进生产力 中共是先进文化 中共是最广大人民回答\ 发展要求的代表 发展方向的代表 根本利益的代表 很同意 34.6% 33.3% 35.6% 较同意 24.7% 23.60/0 23.3% 一般 26.8% 27.6% 25.9% 较不同意 3.5% 4% 5% 很不同意 0.7% 1.2% 1.9% 不知道 9.7% 10.3% 83% (注;笔青在引j11遗个袭格耐把腻问卷中的问艇作了简化)“ 6· 万方数据 束兆中:政党的执政资源与执政成乖初探 j一述数据表明,我们党的执政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目前是收益大于成本。但是,就全国来说, 仅有北京的数据还嫌不够,还需要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执政的政 治与意识形态的成本与收益。 四、政党执政的高成本 对执政成本和执政收益进行比较,是为了判断执政成本的高低。 执政成本过高,最直观的是经济成本过高,就是执政党为了维持执政地位和政权正常运行所耗 费的经济资源超出了国家财力许可的范围,就是执政的经济资源的消耗大于执政的经济收益。 执政的经济成本过高,最为人关注的是政府成本,首先是指政府的行政成本过高。美国经济学家 哈罗德·德姆塞茨指出:“在民主制中,现代政府部门实际规模人们能予以容忍的范围是在实际GNP总 额的30-40%。在和平时期,上限可能还要低,大概不到实际GNP的40%。”6这个限度在各个国家有所 不同,它是由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和执政党承担的职能的多少来决定的。但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政 府规模总是趋向于不断扩大,所以政党在执政过程中首先碰到的就是政府的行政成本不断提高。例 如,上个世纪60一70年代末,美国联邦政府的工资开支从不到130亿美元猛涨}U700亿美元以上。全部 的联邦开支上涨了6倍,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国债几乎是过去的3倍,接近1万亿美元。因此80年代上 台的里根政府,针对这种情况开始实施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改革,以减少政府开支。里根后来曾指出: “过去半个世纪中,人们得到的只是新政、伟大社会以及产生一个拿走45%的国民财富的政府。”⑨英 国政府的预算支出占其GDP的比重,1950年为3513%,到1985年已达47.3%。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个 世纪70一80年代以来,相继进行了以机构精简和职能转变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机构改革。o 就中国来说,政府的行政管理费用也在不断提高。据统计,1999年与1988年相比,我国国内生产 总值大约增加了4.9倍;全国财政收入大约增加了3.8倍;行政管理费支出则增加了6.4倍。后者增幅 明显大于经济增长的幅度。@而实际政府成本肯定还要高些。因为各地方政府还有名目繁多的预算 外和制度外收费,数额也很大。据部分省的不完全统计,1998年收费项目最多的省份有470多项,撮 少的省份也有50多项。地方收费1995年为2564亿元,1998年为3506亿元。啪计其中约有几百亿元充 实到地方政府的行政费用中。杜刚建先生认为,“中国是全世界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他说,行政审 批制度是造成高成本的主要原因之一;繁琐的行政审批程序使政府机构设置臃肿,人员增加,不仅 直接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更因行政经费开支庞大而带来了行政效益的降低。邯g此之外,还有事 业单位的财政供给,这部分数额也十分巨大。数据表明,1999年全国财政行政管理费开支为1525亿 元,事业单位的财政供给支出约为2475亿元,两者总共约为4000亿元,约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 40%。@如果再加上相当部分国有企业的亏损以及一些干部腐败、失职导致的经济损失等,可以说我 们党的执政的经济成本是偏高的。 执政的政治成本过高,是指执政党因为执政积累的政治资源无法弥补耗费掉的政治资源,不得 不以削弱自己的执政基础、降低民众的认同和支持为代价,来维持其执政地位和政权运行。这种情况 如果长时问不改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酝酿成执政危机。执政的政治成本过高,从根源上来说,就 是执政党不能,或者没有真正代表民众的利益,以致于民众对执政党的信心动摇,支持下降,最终甚 至站到对立面一边。20世纪80—90年代,苏联、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从根本上说就是执政 的共产党或工人党的决策、政策等发生失误,执政党内产生严重的腐败现象,没有很好地代表人民群 众的利益,因而长期以来无法弥补耗费掉的政治资源,结果导致执政的政治资源枯竭,最后丧失了执 政地位。苏联学者利比茨基说:“斯大林模式的寿终正寝与其说是强力摧毁的结果,不如说是它耗尽 了内在的潜力。”o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曾因为过度地支付了党和毛泽东的威望和影响 -7· 万方数据 第4期 }.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3i£ 力而使“文革”后党的威望、影响力等有所下降。在改革开放期间,一部分党政干部的腐败也曾大量消 耗了党的政治资源。但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经济社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极大地充实了党 的执政资源,因而党的执政地位仍然稳固。邓小平曾经深刻地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 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六·四’这个关我们闯不过”。” 执政的意识形态成本过高,不仅是指执政党过于重视、夸大意识形态的作用,把大量的物力、财 力投放到意识形态领域而付出的巨大的经济成本,而且还包括执政党、社会精英和民众投人到意识 形态领域中去的大量的精力、时间。20世纪50—70年代,“冷战”两大阵营中的许多国家都曾付出较高 的意识形态成本。例如,中国当时以意识形态划线取舍,不计成本地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全党 和全国人民把大部分精力和聪明才智都放在阶级斗争上,不但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还使许多 科学技术的研究和人才的培养、成长受到耽误,削弱了中国在经济科技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 力。而且,极“左”的观念还深深地束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导致中国的经济社会 发展缓慢。这是付出的过高的意识形态成本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一方面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提出“不搞争论”,其客观效果 就是大幅度降低了新时期执政的意识形态成本,使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精力和才智都可以投入到经 济社会的建设之中去。 执政的时间和机会成本过高,是指执政党因错失了发展的时间和机会而付出的代价——使国 家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例如,20世纪60、70年代,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执政者抓住世界经济激烈竞 争中出现的机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使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被誉为“亚洲四小龙”。而此时 我们正致力于搞“文化大革命”.错失了经济发展的好机会,使中国的经济、科技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这是付出的时间和机会成本。再如,“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当时以“两个凡 是”为代表的“左”的思想观念阻碍了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在改变与消除这些束缚人的思想观念 的过程中,执政党不但付出了大量精力,而且还不得不以时间、机会的牺牲为代价,以至于出现了 “两年徘徊”的历史阶段,这也是付出的时间成本。所以,邓小平后来一再指出“要抓住机会”,他说: “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o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如果政党执政的“投入一产出”,即成本支出与执政收益实现了大致的平 衡,执政资源不变,执政就处于稳定状态,就能够持续下去;如果政党执政的成本支出小于执政的 收益,即执政成本较低而收益较高,执政资源就增长,政权就非常稳定、巩固;如果政党执政的成本 支出超过了执政的收益,就是执政成本过高,资源积累就会减少,就会逐渐削弱政党执政的地位, 潜伏并酝酿出执政的危机。“如果~个政权维持它的运作总是要比别的政权多花费几倍、几十倍、 甚至上百倍的物力、财力、精力,如果执政党的每项政策都需要调动大量的警察乃至军队来强制实 行,那么,实施的效果暂且不论,至少这种运作在成本上是难以为继的,肯定会入不敷出,最后破产 了事。”o 五、不同执政成本之间的转换 执政成本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换的。执政 的经济成本过高,往往是经济、政治体制不合理、不完善的表现;经济成本过高,政治成本、意识形态 成本往往也会比较高。因为经济成本过高,就意味着政府机构膨胀、效率降低、或者是浪费、特权等 现象滋生,使国家财政收入的很大~部分用于政府开支上,用于社会发展和公共事业的费用必然减 少。这就使公众直接享受到的社会福利费用减少,就会使公众对执政党不满,导致执政的政治成本 提高。如果是因为腐败蔓延而导致经济成本过高的话,那就更会使公众对执政党的信心动摇.降低 ·8- 万方数据 朱兆tf-:政J;!£的执政资挥与执政成率初探 支持,从而提高执政的政治成本。与此同时,公众也会抛弃执政党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转而接受非 主流意识形态,使意识形态成本提高。 反过来,政治成本的提高也可能会导致执政的经济资源减少、意飒形态成本提高。因为政治成 本的提高,意味着公众对执政党信心不足,支持下降。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投资者的 信心,使政策推行困难,经济发展受阻,从而使执政党掌握的经济资源减少,公众对执政党的意、飒形 态认同率也将会随着对执政党的支持的下降而下-降,这就需要执政党付出较高的意识形态成本来 巩固其在思想意识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由此可见,执政的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意识形态成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有时在实际中还很难明确区分哪一种执政成本更高。比如因腐败而引起的执政成本的提高,就同时 提高了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意识形态成本,这可以称之为综合成本。美国一些政治学家指出:腐败 浪费了一个新国家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119政府的合法性。这是一项惨重的成本。”‘政治腐败造成 的经济代价尽管很高,但它的社会影响则更严重。最重要的是,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在人们中间养 成了一种不健康的犬儒主义,同时往往侵蚀着政治制度的威信。⋯⋯降低政府合法性。”o 另外,执政的经济资源与政治资源、意识形态资源的相互转化、相互补充,最终也可以弥补某一 方面的执政成本过高。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在改革开放中,中国尽管也出现了某些腐败现象,提高 了执政的政治成本。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仍然稳固。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 成就,使党执政的经济资源得到了大幅度增长并且及时转化成了政治资源,转化成了主流意识形态 的积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过高的政治成本。这在政治学上被称为是“把政绩当作台法性的 主要来源”。 当然执政的经济资源要转化成为政治资源,弥补过高的政治成本,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并不 是可以随意转换的。现实的例子就是有些国家或地区的执政党把经济搞上去了,执政的地位却丢掉 了。原因就是因为它执政的政治资源丧失太多,意识形态资源积淀不足,虽然有较丰富的经济资源, 但不能及时转化为执政的政治资源,导致在政治竞争中败北。笔者以为,促使执政的经济资源转化 为政治资源,弥补过高的政治成本,最主要的因素是执政党采取相应的政策。通过相应政策的推行, 执政党可以将掌握的经济资源(其中之部分)及时转化为民众实际得到的利益,从而换取公众对执 政党的支持。对于强意识形态类型的政党,还要考虑执政党的意识形态资源状况和发挥舆论宣传工 具的作用。因为这类政党如果意识形态资源丧失太多,即社会公众相当部分已经不认同执政党的理 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等等,那么即使使公众得到一些实际的经济利益,在短时间也很难转 化成他们对执政党的政治支持。因此,促使执政的经济资源转化为政治资源,还需要一定的意识形 态资源为基础,进行适当的舆论引导和宣传配合。 六、降低执政成本的简要思考 1.执政党要提高执政的成本意识,对于自己的每一个决策、措施,都要自觉地从成本与收益的 角度去衡量取舍,努力提高执政效能,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收益,增进执政资源积累。 2.分清党、政府、社会各自的职能,严格依法治国。从一个执政成本的角度看,法治的成本要低 于人治的成本。 3.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高素质的领导干部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制度的优越性,进行科 学、民主的决策,降低领导与决策成本;能够充分发挥其人格魅力,增强政党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 力。 4.精简机构,转变职能,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把政府的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 ·9· 万方数据 L海行政学院学报 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5.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倡导自觉守法观念,培养自律精神,降低社会管理和意识形态成 本。 6.塑造执政党的良好形象,使公众感到执政党确实能够代表自己的利益要求,使执政党真正得 到公众的认同和支持。 注释: ①公共权山可支配的经济能量的太小,园不同政治体制而有所不同,所吼政党执政的经济资源所包括的范}时也会有所不同。 (蝥E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l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77页。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0页。④上述数据引自:巾固民意网.㈧minyiorg.en;帆ehin删inyiCOIn;北京社舍心理研究所历年部分凋香结果数据检索专栏。 ⑤哈罗德·德姆塞菠:《竞争的经济、法律和政治维度》,上海二联书店,1992年,第89页。 ⑥《里根自传:一十美国_^的生括》(中文版),东靠H}版社,1991年,第184—185页。 ⑦参见牛丽霞:《当代西方发选同家行政改革趋Iq初探》,《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⑧数据足作者根据历年人大会议的政府r:作盟张昭立主编、经济科学ilj版社2001年9)3出版的《财政支出改革研究》一书中的 资科汁算而成。 ⑨参见傅光明:《降低政府运行成本的思路》,《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⑩参见扬眉文:《我国行政成本全球最高胡锦涛主席带头压缩》,《财经时报)2003年6月813。 @同上。月见张昭立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9,q出版的《财政立出改革研究》第87页“国家财政支出接功能性质分类统计丧” 提供的数据,1999年国家财政支}【;台计为13187.67亿兀,其中行政管理费为2020.6亿元。有黄这方面内容,j主;nr参见周镇密等:《政 府成本论》.人屺出版社,2001年,第142、188、190页。 @马尔科维奇、塔克等著,李宗禹主编:《回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下),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第791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4、37l页。 @《邛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 @王K扛:《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69页。 @转引自王沪宁编:《腐败与反腐败一当代国外腐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48-35I页。 ⑩转引自刘明波主编:《廉政思想与理论~中外名家论廉政与反腐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4页。 OntheRulingResourceandCostofaPoliticalParty ZhuZhaozhong &bstract:TherulingI'e'$ORICCofapoliticalpartyrefel_stotheenergyandits$oul℃enecessaryforthepartyto reign.whiletherulingcostreferstothesumoftherulingresourceutilizedbythepartyto maintainitsruling positionandoperation.Theutilizationofrcsonrce.however.isdgoakindofinputwhichv—eneratesyields Therefore.theridingof8partycanbe8eenEi$8processof‘‘costinputandyieldoutput”Inthissense,ifthe rulingcoatof8partyexceedstheyield,meaningtoohighacost.theIe$ourccaccumulationwilldecreaseandthe rulingpositionofit willheweakened,thusbrewingcrisis.Cortsequendy,allrulingpartiestrytheirbesttolower therulingcost KeyWords:Politicalparty,Rulingresource。Rulingcost (责任编辑:陶柏康) 万方数据 政党的执政资源与执政成本初探 作者: 朱兆中 作者单位: 中共上海市宣传党校,上海,200237 刊名: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THE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2003,4(4) 被引用次数: 25次 参考文献(15条) 1.王长江 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 2002 2.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3.查看详情 4.哈罗德·德姆塞茨 竞争的经济、法律和政治维度 1992 5.里根自传:一个美国人的生活 1991 6.牛丽霞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趋向初探[期刊论文]-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0(03) 7.张昭立 财政支出改革研究 2001 8.傅光明 降低政府运行成本的思路[期刊论文]-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2(03) 9.杨眉文 我国行政成本全球最高胡锦涛主席带头压缩 2003 10.马尔科维奇.塔克.李宗禹 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 1995 11.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12.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13.王长江 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 2002 14.王沪宁 腐败与反腐败-当代国外腐败问题研究 1990 15.刘明波 廉政思想与理论-中外名家论廉政与反腐败 199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张广纯.陈健.ZHANG Guang-chun.CHEN Jian 哲学视角下的党的执政资源的特征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 报2007,7(1)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党的执政资源是党执政的基础,它不仅具有执政资源的共性特征,也因党的执政地位的获得方式而具有自己的特色 .党必须正确认识执政资源的特征,将其共性与个性有机统一起来,加强执政资源的有效运作. 2.期刊论文 栾春苹.宫明辉 良好的政党形象是一种无形的执政资源 -党政干部学刊2006,""(6) 一、我们党的形象的历史优势和现实资源流失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长期的实践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更加重视执政资源的开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在理论、实践和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这样进一步奠定了党的良好形象的基础.我们党历经风雨 而不衰,继续保持了自己的领导和执政地位,这与我党雄厚的实力和不断更新的形象资源是分不开的. 3.学位论文 张垚 政党执政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 2008 政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政党变革史。任何政党的变革都是由客观环境变化和主观变革意识觉醒两个要素共同促成的。从资源科学的角度看,政 党变革的过程是政党对能够为其实现政治目标提供有效支持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进行不间断地开发利用的过程,而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的总和就 构成了政党的执政资源。政党组织的基本目标是掌握政权,其所拥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资源利用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党的执政能力。 面对剧烈变化的时代,政党如何做到最有效地开发利用执政资源,以此赢得长期执政?这是本项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 本文是关于政党执政资源问题的初步研究。政党执政资源问题研究包含在政党执政理论研究之中,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政党执政规律、提升政党执 政能力、服务于政党的执政实践。本研究借鉴资源科学、组织学和政治学的分析视角,运用理论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结构功能分析和系统分析 等研究方法对政党执政资源问题做了综合性的研究。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之后的三章内容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政党执政资源的基本理 论及开发利用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在第四章内容中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开发利用展开个案研究,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全文着力论证和阐述了如下 重要观点: 1、政党执政资源是指能够为政党实现政治目标提供有效支持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的总和。换言之,政党政治过程中政党可以利用的各种要素 ,即政党执政资源。政党执政资源的主体是政党组织,获取执政合法性是政党对执政资源开发利用的终极目的。之于执政党,能否善于开发利用执政资 源,直接关系到其执政基础是否坚实,执政地位是否稳固,执政目标能否实现。 2、政党本身的组织资源、历史资源以及意识形态资源,是政党执政资源的主体部分,其在政党执政资源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能动性的作用。 拥有执政地位的标识是政党对国家权力资源的掌控。权力资源作为政党价值实现的媒介,在政党执政资源体系中居于关键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政党执政资源中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以及思想文化资源是以公民社会为载体的,其在政党执政资源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它既是政党自身资源和国家 权力资源生成的土壤,也是政党组织资源和国家权力资源作用的对象。政党执政资源各内容重要并稀缺,攸关政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攸关政党政治的 兴衰与成败,攸关民族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3、政党执政资源的开发使用,一方面是政党主体能量的释放,即政党自身的组织资源、意识形态资源以及历史资源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另 一方面则是政党自身之外的各种资源,如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制度资源、社会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的充分开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政党开发利用各 种资源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政党自身运转和政党执政的需要,其价值意义在于通过各种加工型资源的制度化培育和开发进而产出政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 。合法性资源既是政党的手段性资源也是政党的目标性资源。它作为一种存量资源,是政党执政资源体系中最为稀缺的资源。其存储的规模以及再生产 的能力对政党执政至关重要。 4、政党执政资源是一个由不同要素按规律组成的整体,具有系统性。依据不同的,可将政党执政资源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资源发挥的作用角度 看,可将其分为基础性资源、运行性资源和保障性资源;从资源“开发链”角度看,可将其分为加工型资源、工具型资源及其资源产品;从资源再生限 制角度看,可将其分为存量资源和流量资源;从资源存在形态的角度看,可将其分为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等等。在政党执政资源系统中 ,各种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珍贵程度是不同的;而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关键资源或核心资源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会发生改变。政党执政资源是一个集 政治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大概念。有效性和稀缺性的统一、绝对无限性和相对有限性的统一、阶级性和公共性的统一、多宜性与可塑性的统一、整体性 和层次性的统一,是其主要特征。 5、政党的制度化程度与政党执政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成正相关。政党制度作为政党执政资源中的加工型资源,既是政党自身制度化水平的基本标识 ,也是政党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工具。政党自身的制度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政党执政资源输入、加工与输出的制度化程度,从而决定着政党执政资源整个 系统的运行科学化水平。制度化程度高的政党能够借助于制度本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地促进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而为政党执政资源开发节 省成本,减少交易费用。政党制度建设对于政党执政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 6、政党组织作为一种典型的组织类别,它的发展变化是其与存在环境互动的结果。而这一互动过程恰恰是通过不同资源的相互转换而实现的。政党 自身的变革,无论是自觉的还是“被迫”的,也无论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都是政党适应客观而又改造客观的结果,是一种复杂的不同资源间的交换互 动过程。从根本上来讲,政党自身的任何变革,首先是基于客观的迫切需求:而政党组织的目标、功能以及活动方式的不断调整,恰恰开启了政党环境 塑造的过程。政党与环境的这种交互变量之关系,形成了政党为“生存”而适应环境——环境变化引起政党自身变革——政党自身变革带来环境进一步 优化这样一个完整的政治生态链条。对于政党执政资源系统而言,每一项环境变化就是政党自身变革的一次启动;而每一项新的政党执政资源产品的产 出也都引导着客观环境朝着更加有利于政党的方向发展。期间,政党自身的变革同政党执政资源的建设是重合的,政党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其获得 执政地位或保持执政权力是同步的。 7、对国家权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切政党的目标指向和始终追求,但在执政条件下对权力资源的开发客观上有一个“度”的问题。权力资源的过度 开发和“越权”使用,不仅会挤压其他资源的生存空间,还会造成权力本身因为垄断而失去生机活力:不仅会造成权力主体因权力的不断扩张而不堪重 负,还会造成其他资源主体因生态恶化而丧失应有权利意识。由以国家权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向以公众权利资源开发保护为主的转变,是实现政党执 政资源开发利用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8、不同历史条件下的政党,对具体政党执政资源的依赖程度是不一样的。这既取决于政党的性质与政党的经历,还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结构和运行模 式。中国共产党在获取执政地位的起点与形式、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础与重点,以及执政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与其他国家政党相比都有很大的不 同。它所拥有的执政资源以及其在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方式和重点上有其特殊性。“建党在先”、“以党建国”的政党政治生成逻辑,使得中国共产党在 开发利用政党执政资源时具有了丰厚的历史基础及充分的合法性缘由;“党国同构、党政同构”的政治结构模式,使得中国共产党对权力资源的开发利 用有着内在的理论支撑和实现机制;庞大并牢固的组织网络,使得中国共产党既可以有效地整合政党组织资源,又可以独揽政党执政之权;“大一统 ”的思想文化传统,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资源在政党执政资源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统御”各方的作用:“权力本位”观念的根深蒂固 ,使中国共产党对权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更需要“慎重”而行:经济资源在执政初期相对短缺的基本情况,使得中国共产党将经济资源的开发及其绩效看 成是赢得执政合法性的第一要义;而中国共产党拥有的大储量的组织资源以及成熟的组织资源开发利用经验,更为其他国家政党所望洋兴叹。这些情况 ,既在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开发利用执政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对其驾驭如此的执政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使其实现执政资源开发利用科学化 、生态化这一目标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9、不同时代、不同制度以及不同文化背景,既会形成不同的政党执政资源,也会聚焦对政党执政资源关注的重点;而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既会 造成某些政党执政资源的“不合时宜”,还会促使新的政党执政资源的生成发展。同时,政党执政资源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的不同,对其观察思考的 理论与开发利用的工具也会不同。对此,能否从规律层面加以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既与政党建设能力有关,还与政党管理能力有关,更与政党执政能 力有关。总之,政党执政资源建设问题,从微观到宏观、从当前到长远、从战略到策略,多层次、全方位地构了成对政党综合能力的检验。 4.期刊论文 张垚.ZHANG Yao 政党执政资源建设规律探讨——以1949年-1976年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资源建设为例 -山东社会科学2009,""(3) 政党执政资源是指能够为政党实现政治目标提供有效支持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的总和.其内容是相互联系、层次分明的统一整体系统,其有效和 稀缺的特性对政党这一资源主体在资源的利用技巧以及能力方面提出了要求,而政党对各种执政资源的建设过程可以以一种"输入输出"模式来归纳和总结 .本文通过时1949年-1976年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资源建设活动的分析和疏理,从这一个案分析着眼,结合资源科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形成有关政党执政资源 建设的五大规律性认识. 5.期刊论文 李长印 试析党的执政资源建设 -探求2005,""(1) 执政资源是政党执政的基础.它涵盖党的建设的各个层面,事关党的前途与命运.就形态或属性而言,执政资源主要有物质、政治、精神三大门类.研究 执政资源理论,加强执政资源建设,对坚持、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6.期刊论文 厉有国.LI You-guo 马克思恩格斯政党执政资源建设的思想及现实意蕴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3) 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他们对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建设政治权力资源、经济资源和党的先进性资源等做了重要的理论探索.这些探索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执政资源所面临的问题,整合和丰富党的执政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7.学位论文 任敏 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问题研究 2008 现代政治中,政党政治已经成为普遍的政治现象。政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治舞台上的主角,成为各个国家政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力量 。世界各国的政党在执掌全国政权后,都非常重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执政资源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政党执政取决于政党自身,又取决于政党活动 其中的国家与社会,也就涉及到执政资源的问题。执政党要获得和巩固执政地位,必须拥有必要的执政资源。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其执政资源丰厚与 否,不仅关系到它能否履行好执政使命,而且关系到执政的前景。从世界各国政党运作的制度来看,执政资源作为执政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 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2004年8月22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七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执政资源,可 见,中国共产党已经将执政资源纳入到执政党执政理论之中。执政资源的理念作为一个创新,为我们党保持整体的先进性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 向。 中国共产党是通过领导人民革命而建立起政权的,从执政之日起,就有丰富的执政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令人信服 的政绩增加了许多执政资源。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世情、党情、国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所拥有的执政资源也在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 面临着有效执政的挑战。因此,如何对执政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合理利用,成为目前执政党建设的关键问题。对执政资源问题的研究成为执政理论建设 的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系统分析法,将学术界已有的理论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执政资源所涉及的相 关范畴,并分析了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资源建设是世情、党情、国情的客观要求,以及目前我国的执政资源面临的新问题,进而总结出加强执政资源建 设的对策。把党的执政资源作为由众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庞大体系,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从整体上把握党的执政资源问题,构建执 政资源理论研究的总体框架。 8.期刊论文 张明霞.Zhang Mingxi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中共执政资源的获取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8(1) 政党的基本功能和政治使命之一就是对社会资源进行社会整合,以获取充足的执政资源,完成政党目标.整合能力强,执政资源充足,政党能量大,革命 和建设事业就会向前发展;整合能力弱,执政资源贫乏,政党能量小,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遭遇挫折甚至失败.所谓社会整合,就是政党通过多种方式,在协调 和保证各群体利益的基础上,使社会各个部门组合起来,构成一个社会利益的共同体,以实现政党的政治目标 [1](P51- 52).从中共 80多年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实践看,统一战线是我党进行社会整合的法宝性武器. 9.期刊论文 孙艳春 民主政治视阈下执政资源问题研究 -理论探讨2008,""(4) 在民主政治视阈下,政党、国家、社会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素,执政资源的研究应以执政党为轴心,以执政党处理国家、社会关系为切入点.据此执政 资源应该是由政党优势资源、权力资源、民意资源、制度资源组成的有机整体.执政资源建设要从政党树立执政成本的理念入手,增强资源意识;要着眼于 资源运行的环节,建立执政资源的运行机制;要立足执政资源运行的现状,增强执政资源建设的针对性. 10.期刊论文 刘宗洪.LIU Zong-hong 执政资源的概念、体系及其逻辑关系 -岭南学刊2009,""(3) 执政资源是政党治国理政和实现政治目标而能利用的一切有用因素.执政资源理论体系包括执政党执政的基础性资源、优势资源和新兴资源.执政资 源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经济资源,相关的理论思维运动由此展开,执政资源的归属点是群众资源. 引证文献(25条) 1.赵中源 党的执政资源若干问题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岭南学刊 2009(4) 2.颜雅英 执政成本的科学内涵探析[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09(7) 3.毛会坡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成本现状分析[期刊论文]-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2) 4.李尚志 论我党意识形态执政资源体系建设的意义[期刊论文]-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5) 5.王启军.严娟娟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党的执政资源建设——以系统分析为视角[期刊论文]-理论探讨 2007(4) 6.李尚志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形式及危害[期刊论文]-理论与改革 2007(2) 7.李尚志 略论加强我党意识形态资源建设[期刊论文]-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5) 8.王秀素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执政成本[期刊论文]-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6(6) 9.朱伶俐 近年执政成本问题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6(1) 10.朱伶俐 近年执政成本问题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6(1) 11.孟轲 近三年来党的执政成本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3) 12.肖志坚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行政成本控制[期刊论文]-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4) 13.朱伶俐.孙旭 执政成本视角下的党群关系[期刊论文]-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1) 14.薛秀军 "三个代表"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期刊论文]-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4) 15.王冠中 执政资源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期刊论文]-理论与改革 2006(3) 16.韩丽 腐败与执政成本相关性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法制与经济 2006(6) 17.刘爱之 执政资源变迁与执政方式改革[期刊论文]-党史文苑(学术版) 2006(2) 18.江静 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9.蔡大勃.康晓强 关于党的执政资源建设的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05(1) 20.胡祖凤.谢嘉梁.贺建军 200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执政资源"研究综述[期刊论文]-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5(3) 21.王卫明.李铧生 党报的执政资源属性[期刊论文]-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6) 22.高元庆 要从执政能力的高度认识行政成本问题[期刊论文]-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5(2) 23.谢军 执政资源的汲取和积累——论邓小平对中共执政基础的维护和构建[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4.康晓晖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执政资源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25.王薇 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角色和行为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hxzxyxb200304001.aspx 授权使用:陕西师范大学(xasxsfdx),授权号:f503fd7e-6179-46a5-900b-9ddb010ced9b 下载时间:2010年8月23日
/
本文档为【[职业考试] toeic托业考试与bec横向对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