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资料]村庄的空房子

2018-02-03 9页 doc 23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471618

暂无简介

举报
[资料]村庄的空房子[资料]村庄的空房子 导语:“娶媳妇盖房~大家帮忙”。在陕西~农民的房子~往往是一生成就的象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建一院小楼~得一方“面子”~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依然是许多农民的最大愿景。然而~随着“空心村”问题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村住房被闲置。房子成了乡村最后的守望者~寂寞而冷清。 农村调查1 农村的空房子 本报记者 贺小巍 见习记者 刘曌琼 农村建房成本多高, 汽车驶过蓝田县辋川镇支家湾村并不宽阔的公路,两边整齐树立着一排农房,很多房子窗户紧闭,大门也锁着,常住的人并不多。村头一座在建的新房格外显眼,远远便...
[资料]村庄的空房子
[资料]村庄的空房子 导语:“娶媳妇盖房~大家帮忙”。在陕西~农民的房子~往往是一生成就的象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建一院小楼~得一方“面子”~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依然是许多农民的最大愿景。然而~随着“空心村”问题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村住房被闲置。房子成了乡村最后的守望者~寂寞而冷清。 农村调查1 农村的空房子 本报记者 贺小巍 见习记者 刘曌琼 农村建房成本多高, 汽车驶过蓝田县辋川镇支家湾村并不宽阔的公路,两边整齐树立着一排农房,很多房子窗户紧闭,大门也锁着,常住的人并不多。村头一座在建的新房格外显眼,远远便可听到水泥机搅拌砂石的声音,几名工人正在砌砖,一个清瘦的身影里里外外跑个不停,和工人们说着比划着,他就是这栋房子的主人——李志。 从天蒙蒙亮忙到晚上收工,既要联系运输材料,又要检查做工细节,盖房以来老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因为盖新房是李家的“大事”,虽然辛苦,但老李觉得很值。“你看到旁边那个房子了么,多漂亮,我家就是照这个样子盖的,现在还没封顶,比以前的房子大多了,三层九间房,娃娃们以后回来住宽敞得很。”今年65岁的李志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杭州打工,并已经在那边成家,一般过年才会回来,平时家里就只有李志和老伴两个人。 按估算,老李这栋房子大概有300多平方米,花费至少需要30万元,而30万元对于一个平时靠种地和在镇上干零工的李志来说绝不是个小数目。“现在人工非常贵,30万中有11万多的人工费。地就是自家的宅基地,以前的房子旧了,和孩子们商量了下决定重修,这些年我攒了10万多,两个儿子在杭州那边通过向单位借款凑了20多万,将来再慢慢还吧。”说到这儿,老李的语气有些沉重。 支家湾村地处秦岭山区,平整的土地并不多,宅基地的划分管理严格,多数村民盖房会选择“拆旧盖新”的方式,即把旧房先拆了,在原地盖新房。支家湾村现居住村民120户,约400口人,他们的房子构造大多和李志家相似,普遍是独栋三层,面积至少在300平方米以上。尽管每家房子的面积都不小,但对村民们来说,似乎还是不太够。村里头,“房挨着房,墙靠着墙”,两栋房子之间的间隔几乎没有,盖得都很满。 采访中,老李告诉记者,关中人盖房有个习惯,自家的房不能比邻家低,至少要一样高,谁家房子修得好,其他人家就照着样子盖。而村里耕地少,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有的全家都搬出去了,房子都闲置着,逢年过节才会有人回来。 专家点评 廉高波(西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至今,西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组织了百村土地调查团队,先后在关中、陕南、陕北三地的七个县100个行政村进行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农民建房的深度访谈工作。 我们大致核算过农民建房的成本,其中陕南最高,陕北次之,关中相对最少,分别约在20万元、18万元、15万元。原因在于陕南农民盖房攀比性强,多盖的是两层戴帽楼房(戴帽指楼房上面有防水遮阳的瓦),但是二层多数闲置未用,甚至新建二层在四五年内才能支付装修费用;陕北农民盖房普遍为一层戴帽砖房,主要是建房的人工费较高;关中农民盖房多为一层砖房不戴帽,但是建筑材料成本较低,现在盖二层甚至三层的多了,成本随之加大。多数村民盖房耗尽其毕生积蓄,甚至建房所借贷款需要还上五六年才能够还清。 农村建房占地多大, 距支家湾村不到15分钟的车程,就是蓝田县玉川镇董家岩村,和支家湾村相比,这里的景象有些“荒凉”,房屋少有三层的,外观也都很陈旧,不少房子的外墙漆早已脱落。村民李凤梅的家就位于村口,这是一栋典型的老式关中民房,房子一层的两个小窗户敞着,已经没有了玻璃,十月份的山区早已寒意浓浓,冷风也就径直从小窗吹进屋里。 李凤梅家的房子是1999年盖的,两层四间房,加上一个单独的灶房,面积约200平方米。“房子都十几年了,当时花了8万多盖的,问别人家借了好几万,去年才把钱还清。楼上两个房,一个儿子一间,他们都不在。有个孙子在辋川上学,每天晚上回来,家里就住我们爷孙三个人。” 董家岩村是玉川镇的贫困村,村里230人中常住的只有七八十人,且多是像李凤梅这样的老人。村里的耕地很少,没有产业,多数年轻人都已外出打工或者做些小生意。李凤梅的两个儿子分别在蓝田县和西安市上班,儿子们的收入也仅仅能满足自身的消费,补贴不了家里。平时家里就靠着李凤梅的老伴在镇上干零工的收入维持,“我们都六十多岁的人了,没有地种,出去打工也干不了,镇上有活就去干点,挣的钱刚够吃饭。”李凤梅说道。 盖房花的钱算是李凤梅和老伴一辈子的积蓄了,她家再也拿不出钱来修缮现在的房子。尽管如此,李凤梅依然乐观地说:“现在修不了也没事,等孙子长大了让他重盖。如果将来能挣点钱的话,我最想把房子先收拾下。” 董家岩村村支孙宏昌给记者算了笔账,他说:“现在我们这儿盖房成本大概一平米1000多元,最贵的是运费和人工费,所有的材料都要从外面来,光运费一项就得两万多,人工至少需要10万元,加起来就相当总花费的三分之一左右,一般盖两层毛坯房花20万,算上装修买家具就更多了。我们这经济不好,盖房对多数村民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村民在外面挣了钱,都会想着回来把房子再装修下或者重新盖,大家都希望房子能更好些。” 对于农村建房的宅基地占用情况,孙宏昌说,现在无论哪家盖房都要报批镇上的土地管 理所,增加面积需要审批。辋川镇长王涛说:“农村的建房基本都不会批新宅基地,也不允许私自开山挖山,所以农民现在盖房以翻建为主。虽然盖房增加了农民资产,但是死资产,如果宅基地、农房能够确权后进入市场,就能提升农民收入,甚至可以抵押贷款,盘活农民资产。” 专家点评 廉高波:农民建房占用土地情况陕南和陕北关中略有不同,其中陕南和陕北农民宅基地一般是四间(四分地,约267平米),关中农民宅基地一般是三间(三分地,约200平米)。因为农村人口高峰期所生的子女陆续分家,所以可使用宅基地面积越来越少,农村原有的打麦场、废弃的村级小学等集体用地均被分配给农民个人使用。除此之外,村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随之不断调整,大量的基本农田被划做集体建设用地分配给农民个人。另外一方面,因为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为了交通上更便利,一些农民将房子从村内逐渐向路边新建,但是旧房并未按要求拆迁,或者闲置,或者留给年老的父母居住,致使一些村庄由于事实上的一户两宅出现了新村和旧村并存的宅基地占用情况。 农村闲置房子多少, 每逢节庆周末,只要工作不忙,徐磊就都会坐上从西安到乾县的大巴车回家。上大学开始到现在,他在家住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用徐磊自己的话说,这十来年,一直在外漂着,家很大,但回不去。 今年27岁的徐磊还有一个在咸阳上班的弟弟,平时也很少回家。徐磊告诉我们:“老家的房子是2010年盖的,院子前后两栋都是二层,房子有12间,因为家里是两个男孩,父母就想着分开盖,一人一栋。那年刚好赶上建材涨价,一平米算下来花了将近900元,那时我刚上班不久,弟弟还在上学,我俩都没能给家里帮上忙,盖房的钱主要是父母早年做建材生意积攒下来的,当时经济压力确实很大,想想父母真的不容易。” 徐磊家的房子离县城很近,交通便捷,尽管已经建好四年,但房子看上去很新很漂亮,各种现代化的家用设施也很齐全。每次回家,徐磊总会碰见几个自己不认识的房客,然后寒暄介绍自己,这有时会让他感到很不自在,“但也没办法,房空着挺浪费的,能够出租也有一笔收入,我俩又不在家,招个房客父母也没那么孤单,还是很不错的。盖房的时候我和老人说过没必要花那么多钱盖大房子,也不经常住,他们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吧,村里的风气就是这样。” 在徐磊老家,他这一代的人基本都出去了,很少有年轻人会留下来。这里有很多房子闲置,地段好的可以出租,地段不好的房子就只能锁起来。“父母这代人勤俭持家了一辈子,平时很节约,但只要说是盖房装修,花钱从来不会犹豫。现在生活条件好多了,我也经常劝 父母要改善生活,可他们觉得把钱用在房子上就是改善生活,房子盖的好了,心里踏实,也会有面子。”徐磊说,“我的很多同学都把父母接到西安住了,我将来也想接他们过去,那样的话老家的房子就是个麻烦事儿,父母肯定放心不下。老家的房子确实比我在西安那套90平方米的房子大得多,但我得工作得发展。希望我们县能发展得快一点,说不定有一天我就回来了。” 在农村,很多房子成为了徐磊们的“驿站”,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留下房子孤独地守着这片土地。农民住房空置在农村已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我省农村房屋空置率基本在10%以上,而陕南地区最为突出,关中次之,陕北较少,陕南地区的农民住房空置率有时候可以达到20%以上。农村的房子留不住人,其实是留不住人心。 专家点评 屈志勇(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进城,村庄出现人走房空、人走村空的“空心村”现象,占宅不用、建房不住的不经济格局随处可见。关中地区许多“空心村”虽历经建设,村容村貌有所改观,但缺乏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个普遍现象,这给留守人口的生活、教育、医疗、养老、治安等带来诸多不便,形成留守族困境。在更好的居住方式选择中,有39.5%的农户愿意集中住进新型农村社区的楼房,而43.9%的农户则愿意保持宅院式的居住现状,只有16.6%的农户示“说不清”。 观察 房子再大也不是面子 本报见习记者 刘曌琼 房子,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绕不过的关键词。追求“大而华丽”已成为不少农村地区盖房的风尚,“房子大了、漂亮了就会有面子”,也反映出很多农民的共同心理。 把房子和面子画等号,首先体现出的是农民深厚的乡土情怀和内心对安全感的寻求。中国千百年来的农耕传统将农民与土地紧紧相连,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建在土地上的房子就成了对土地坚实的守候,无论身在何方,农村的土地与房子都是农民心中最大的眷恋和最终的归宿。将房子盖大盖漂亮是农民衡量实现自身价值以及回馈先辈的重要方式。因此,也造成了不少地区农民盖房出现相互攀比的现象,房子盖的大小好坏成为展示农民的首要门面。 蓝田县辋川镇镇长王涛说,在现实的农村生活里,农民的恋土观念仍然很强烈,盖房子对农民而言是件关乎光宗耀祖的事,“举债盖房”的现象也很多;一些农民家的房子外表看起来很漂亮,但屋里的装修却很差甚至可以说是简陋——阴暗潮湿,杂物堆积,实际的居住 条件并不宜人,房屋整体的实用性也不高。的确,农民在价值取向、传统观念和攀比心理等方面还有待改变。农村住房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向理性引导,使之符合农村长远发展的需求。 西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廉高波认为,农民建大房子有挣面子的原因,而在“讲面子”背后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学和经济学动力。农民盖房影响的不仅仅是自身的面子,还会影响到子女的面子和婚姻。现在农村的适婚男女比率不均衡,农村女孩外出打工的情况又越来越多,诸多因素使得女方在婚姻市场上占有了优先选择权。是否有房子以及房子的大小成为不少农村子女婚配的决定性条件,很多农民省吃俭用攒的钱都是为了子女结婚盖房,而子女又长期不住在家里,花大价钱盖好的房子最后也成了空房,闲置在农村,造成很大的浪费。 观察 农村最大的资源浪费 本报见习记者 刘曌琼 大量的农村闲置住房,其实是对农村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造成农村房屋闲置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收入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民自身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的人口流动,使得部分农村地区空房增加;在农村土地管理的方面,因规划、管理、控制不到位造成住房闲置。 由于长期的处于闲置状态,不少房屋年久失修,无人管理,空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影响到其他村民的正常生活;因为房屋闲置,房主和周围邻居也容易产生因盖房和宅基地划分而引起的纠纷;“有房无人”的状态也给农村自身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阻碍等等。农村闲置住房所带来的浪费,已经影响到了部分农村地区的整体建设与发展。 怎样盘活农村闲置住房,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屈志勇团队的《新型社区:改善农民居住生活质量的依托——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民意愿调查》分析认为:农民居住方式转变是乡村重构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土地资源整理的核心问题。通过村镇规划和农民土地确权与有效流转,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符合农民意愿基础上适度迁并“空心村”,实现人口相对集中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有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的田园山水式村镇聚落,使农民居住生活现代化与节约耕地并举。 资源积聚是现代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基本条件。农村的人力、物力、财力、土地等资源不断地向城镇集中,加速了我省城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客观上扩大了农村地区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为农村转型发展提供了契机。《调查》中提出的新型村庄治理包括新社区规划、旧村改造、宅基地还田再利用和公共投入等内容。农民集中进住农村新型社区是农村现代化的质量指标。新型社区集中居住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节约稀缺土地资源,享受社会发展红利,还能够通过享受公共服务化解留守人口的系统性难题,也能够通过农民 职业身份改变而成为现代农业工人。 土地是宝贵的资源,农村的闲置住房无疑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解决好农村闲置住房问题需要打破当下城乡经济发展布局不合理的局面,也对加快我省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手记 农村的房子比人还孤独 刘曌琼 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很难体验到农村农民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我们可以想象,农村没有城市里的万家灯火,但农村生活依然会保持着那份让城里人羡慕向往的恬淡。然而,当真正走进一些农村地区时,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情景,很多乡村人烟稀少,只有当路边出现密集的农房时,我们才会感知这里是一个村庄。空旷的院子,空空的房间,农村的房子比人还要孤独。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一项基于我省关中农村的调查数据显示,关中地区农村留守人口占总人口的69.7%,外出务工人口占30.3%,而农村留守人口年龄结构畸形,呈哑铃状,即年少和年老的多,社会抚养比偏高,青壮年少的劳动力明显不足。由于农民进城务工或者在城市买房等原因,农村很多房屋闲置或者只有老人和小孩居住。 在农村,农民建房热情的高涨与现实居住率低的冷清并存着。不少村庄“大兴土木”,在记者走访的每一个村庄都可以看到正在建设的新房,其中不乏很多房子装修华丽,而等这些房子建好后很快又会空置,为乡村平添了一个个寂寞的身影。 “盖而不住”并不代表所有农民的本意,对农民来说,这样的选择更多是迫于现实生存的需要。城乡之间经济的非均衡式增长,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异,城镇经济社会因资源聚集效应得到迅猛发展,而农村的转型发展亟待农村资源的整合、集聚与优化配置。种种现实也让农民迈出了离开农村、走向城市的步伐。 一位西安市临潼区的农民说:“离开农村,对我们农民而言,在情感上确实难以割舍,但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零口镇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小孩留在农村也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他们会跟着大人一起走,我亲戚孩子上学的小学,甚至出现了一个班只有3个学生的情况,我觉得以后农村的空房肯定还会越来越多的。” 农村在寻找着其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的位置,农民亦在寻找着自身在城市安身工作的方式。能够在老家盖一栋好房子可以说是每一位农民的骄傲,而在发展的现实面前,这些曾经让农民引以为傲的房子,却只能“形单影只”地留在乡村。
/
本文档为【[资料]村庄的空房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