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电影里的美国南北战争

2017-09-02 4页 doc 16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05949

暂无简介

举报
电影里的美国南北战争电影里的美国南北战争 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思考 化工学院 制药工程 阮莹莉 2011115059 什么是战争,在《我们曾是战士》中,梅尔吉布森对她的小女儿说:“战争,就是一帮人想要另一帮人的性命。”但实际上,很多战争并不是完全只为了要对方的命;或者说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一定要做到那样极致。 然而,战争又确实是因为大家想要某种东西而引起的,不管是因为大家想要同一样东西,还是因为想要不同的东西;如果都象真正的佛教教思想一样,视万物为空,那就没什么战争可言了。纵观人类战争史,一个有趣的现象便是,我们的战争已经由争同一个东西,发展...
电影里的美国南北战争
电影里的美国南北战争 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思考 化工学院 制药工程 阮莹莉 2011115059 什么是战争,在《我们曾是战士》中,梅尔吉布森对她的小女儿说:“战争,就是一帮人想要另一帮人的性命。”但实际上,很多战争并不是完全只为了要对方的命;或者说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一定要做到那样极致。 然而,战争又确实是因为大家想要某种东西而引起的,不管是因为大家想要同一样东西,还是因为想要不同的东西;如果都象真正的佛教教思想一样,视万物为空,那就没什么战争可言了。纵观人类战争史,一个有趣的现象便是,我们的战争已经由争同一个东西,发展到了争着要不同的东西;由外在物质的冲突,变化到内在信仰的冲突。比如说人类的‎‎祖先们可能由于争一头在野地里跑得正欢的野猪就发动起两个部落之间的战争,而二战争以后,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由于意识形态、信仰不同而引起的战争。西方学者亨廷顿同志更是叫嚣:下一次世界大战(如果会发生的话),很可能缘起于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比如说,最有可能起冲突的便是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之间。 这里要顺便提醒各位的是,别以为亨廷顿的预言很快就要在中东变成现实。至少目前看来,信仰只在此次冲突中占很小的部分,可能的经济、政治利益还是最根本的动机,算是处于从最外在的野猪到最内在的信仰核心的过渡层次战争。不过,野猪也罢,信仰也罢,总要我们在乎才能因此打得起来。在乎的东西就关系到利益问题,就关系到人们怎么设定利益的问题,从而也就关系到人性。人性往往被战争的残酷所凸显。首先,如何看待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这本身就是反映人性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硬要将别人的据为己有,或者硬要为不同的信仰争个你死我活,这不能不说是人性的悲哀之一;其次,即使在利益问题上彼此不能达成共识的前提下,战争也并不是解决利益冲突的最好办法,至少没有理由一定要牺牲人类自身的性命。说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结果却要了人类自身的命,这种人性也是够讽刺的。最后,在战争的过程中,双方士兵并没有直接利益冲突,说不定在正常情况下完全可以成为好朋友、恋人什么的,但是一到战场上,你不杀对方,就很可能被对方杀,所以你必须杀对方。人人都试图保全生命,结果却是屠杀生命,这才是人性最大的悲哀。从这个意义上说,战争永远没有胜利者,人类因战争而可悲。 没有人敢说他不关注人性,因此战争最受人关注。人们越是想了解人性,越是想阻止人性的悲哀,就越是研究战争。因此,就有了汗牛充栋的战争著作‎‎和战争电影。下面我们要说的,就是一场影响了美国命运的战争:美国内战,俗称“南北战争”,以及一部电影史上第一次全景记录这场战争的电影及其续集。 《众神与将军》作为《盖茨堡》的前传,从南方和北方的视角分别分析了战争的起因。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北方新兴的工业型资本主义经济与南方的传统种植园经济的冲突,因为这个冲突南方与北方在黑人劳动力与关税等方面产生了矛盾,因此1860年9月林肯当选总统后南方的南卡罗莱纳州率先叛乱,林肯命令部队南下平定叛乱,大战因此一触即发。发动战争的是政客,可是牺牲的往往都是平民。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们可能不懂得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但他们却怀着对信仰的无比忠诚踏上了战场。北方的军人信仰的是:爱国即是忠于联邦,即是服从总统命令剿灭叛军;而南方军人的信仰则是:爱国即是忠于家乡,使其免遭敌人践踏,哪怕献出宝贵的生命。结果大批平民百姓拿上武器走向了战场,军校的同学各奔东西,爱尔兰裔或是荷兰裔同族相残,每一排枪响都有人暗自落泪,这才是真正的战争,这才是应该展示给观众的战争。罗纳德F麦克斯韦尔导演的电影配得上史诗级的战争电影称号,史诗级不是指看几万人打仗这么简单,它指的是把几万人打仗这个过程用波浪壮阔的诗歌一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众神与将军》《盖茨堡》这两部电影,每一部都耗时4个多小时,从战争双方军官的视角,从士兵的视角,从平民的视角审视战争,用极度真实的 方式记录了从南北战争爆发到战争转折点——盖茨堡之役这段历史。当你在望远镜中看见敌人阵营中昔日的同学被炸得粉身碎骨,你还会为获得战争的胜利而高兴么,你还会认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么,,不会的,因为你是战争的经历者,因为你知道获胜的只有那些政客。去过日本的同学一定知道,日本的百姓其实很善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只是受到了军国主义者的蛊惑才泯灭了人性,要是审判的话那些日本政客鞭尸都不为过(当然他们没有‎‎尸体,都在神社里)。 而《光荣战役》和《冷山》这两部电影没有全景式审视战争,但是各有各的看点。《光荣战役》是爱德华兹威克导演与配乐大师詹姆斯霍顿的首次合作,讲述的是南北战争中一支少有的黑人部队的征战史,这部电影触动了无数铁血男儿的内心,为一群向往自由、获得尊重而拿起武器的黑人奴隶,为黑人军团的白人指挥官、年轻的肖恩上校的爱兵如子。而《冷山》则通过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战争背后人民的苦难:一方面是裘德洛饰演的逃兵的“奥德赛”千里返乡记,一方面是家乡人民因为战争穷困潦倒,地方官借机鱼肉百姓。 我们热爱和平,因此我们反思战争,在《Bonnie Blue Flag》的歌声里我们感谢这些南北战争电影带给我们关于战争的思考。。。 在我的印象中,对于美国内战的研究要远远超过对于美国独立战争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两次战争都是为自由而战,只不过,独立战争是自由与反自由之间的斗争;而南北战争则是两种不同的自由理念之间的斗争。大家由拼抢同一样东西(北美移民和英国本土争夺北美控制权)到为争论不同的东西而反目:北方联盟坚持的自由是众人的平等,而南方联盟坚持的自由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如果以当代自由政治哲学的眼光来看,这两种观点没有什么绝对的对错之分,它们之间的冲突不是关于正义与邪恶、好与坏之间的斗争,而是关于两种人类同样向往东西的分歧,也就是说,是关于两种“好”之间的冲突。这也是为什么要在本篇介绍的开始写那么一段和影片没有直接关系的意义所在。美国人思考、研究南北战争,不是因为它最终结束了奴隶、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等等,而是要挖掘其中隐含的不可避免的人性因素。理念的不同真的是发动屠杀生命的战争的正当借口么,大家已经从《纽约黑帮》中大致了解了美国历史上真实的一面,民主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如果说南北战争前的美国还只是一个外交上独立的国家的话,南北战争后的美国才是一个一体化的“民族国家”。光具有民主形式的国家其实还是一团散沙,真正懂得了“宽容”的民主内涵的民众,才有可能组成真正统一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内战对美国人的意义不仅仅是形成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更在于摸索出可操作化的人性理解的途径。 同时,在个人层次,南北战争也强烈地体现出战争的非人性。本来同是一起到北美的移民的后代,却为了争一个更好的生活方式的问题而导致血流成河。对于双方的每一个士兵而言,这场战争都是极其无奈而悲凉的, 彼此的自由真是那么对立么,还是个体的自由被集体意识所异化,战争中的个体,上到将军,下到列兵,都没得选择:不论怎么选择,都是将生命放在非理智的天平上。正如同真实的李将军,他既热爱他所‎‎在的弗吉尼亚州,也热爱美国这个“国家”,但战争就迫使他必须忠于其中一个,而去毁灭另一个。战争中的其他个体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要保全自己的生命,就必须去扼杀另一个生命。最可悲的是这种看似荒唐的行为恰恰是双方最“理智”的思维,因为“理智”在这里意味着别无选择。人类一旦把自己逼到必须消灭自己的程度,还有比这更荒唐同时也更可悲的么, 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个体层面,美国南北战争所揭示的和所引发的思考,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战争事件本身,它是关乎每个人、关乎每个人心底最黑暗和最脆弱的部分。正如同《众神与将军》(Gods and Generals)这一片名所揭示的,当战争不再是上帝(God)与撒旦(Satan)之战,而是众人心中不同的“上帝”(Gods)相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离解开这个问题的还很远、很远……
/
本文档为【电影里的美国南北战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