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

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

2017-09-15 13页 doc 182KB 2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321575

暂无简介

举报
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中国地震烈度表 烈度 人的感觉 一般房屋 其它现象 参考物理指标 大多数房屋 震害程度 平均震害指数 加速度(CM/S2) (水平向) 速度/(CM/S2) (水平向) I 无感 / / / / / II 室内个别静止中的人感觉 / / / / / III 室内少数静止中的人感觉 门、窗轻微作响 / 悬挂物微动 / / IV 室内多数人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 门窗作响 /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 / V 室内普...
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
中国地震烈度表 烈度 人的感觉 一般房屋 其它现象 参考物理指标 大多数房屋 震害程度 平均震害指数 加速度(CM/S2) (水平向) 速度/(CM/S2) (水平向) I 无感 / / / / / II 室内个别静止中的人感觉 / / / / / III 室内少数静止中的人感觉 门、窗轻微作响 / 悬挂物微动 / / IV 室内多数人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 门窗作响 /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 / V 室内普遍感觉,室外多数人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 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细裂缝 / 不稳定器翻倒 31 (22-44) 3 (2-4) VI 惊慌失措,仓惶逃出 损坏—— 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缝 0-0.10 河岸和松软土上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 63 ( 45-89) 6 (5-9) VII 大数多人仓惶逃出 轻度破坏—— 局部破坏、开裂,但不防碍使用 0.11-0.30 河岸出现坍方,饱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土上地裂缝较多,大多数砖烟囱中等破坏 125 (90-177) 13 (10-18) VIII 摇晃颠簸,行走困难 中等破坏—— 结构受损,需要修理 0.31-0.50 干硬土上变有裂缝,大多数砖囱严重破坏 250 (178-353) 25 (19-35) IX 坐立不稳,行动的人可能摔跤 严重破坏—— 墙体龟裂,局部倒塌,修复困难 0.51-0.70 干硬土上有许多地方出现裂缝、基岩上可能出现裂缝、滑坡、坍方常见,砖烟囱出现倒塌 500 (354-707) 25 (19-35) X 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出几尺远,有抛起感 倒塌—— 大部倒塌,不堪修复 0.71-0.90 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的拱桥破坏,大多数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1000 (708-1414) 100 (72-141) XI / 毁灭 0.91-1.00 地震断裂延续很长,山崩常见,基岩上的拱桥 / / XII / / / 地面剧烈变化,山河改观 / / 前    言 地震灾害是自然灾害之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全社会共同关心防震减灾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地震监测预报是基础,地震灾害预防是重点,地震紧急救援是关键。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地震安全环境,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任务。 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和社区自救互救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在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起步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群众性基础工作,它包括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地震灾情速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社区地震应急和乡(镇)民居抗震设防指导,涵盖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工作。做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对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温家宝总理曾指示:“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进一步发挥群测群防在防震减灾,尤其是在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报中的作用。” 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从柳州市具体情况看,加强群测群防的工作,可以弥补我市专业地震监测台网的不足,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有利于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柳州市非常重视做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专门下发了《柳州市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实施办法》,对全市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编写的本手册,内容涵盖了防震减灾常识,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大纲,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衷心希望本手册能够为大家关心支持防震减灾事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大纲 一、总 则 (一)为指导和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制定本工作大纲。开展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应遵循本工作大纲的基本要求。 (二)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指非地震系统的公民和社会组织,依法从事的地震监测和地震灾害防御行为。 (三)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和社区自救互救体系的重要内容。 (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包括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地震灾情速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社区地震应急和乡(镇)民居抗震设防指导。 1.地震宏观异常测报 监视和收集地下水、气体、地声、地光、动(植)物气象气候等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并及时向上级地震部门汇报。 2.地震灾情速报 震后及时收集灾情,随时向上级政府及地震部门报告 3.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向社会公众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 4.社区地震应急平时指导社区群众做好地震应急的准备工作,临震、震后组织社区群众开展避震、自救互救和抢险工作。 5.乡(镇)民居抗震设防指导 宣传房屋抗震知识,推广乡(镇)民居抗震设防标准图纸,指导乡(镇)民居抗震设防。 (五)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测防结合、平震结合的原则。 (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部门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研究制定本地区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强化对市(县)工作的指导;积极推进地方各级财政建立稳定的地震群测群防经费渠道,制定群测群防员的岗位津贴发放标准,稳定地震群测群防工作队伍。 (七)市、县地震部门应制定本地区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制定和完善地震群测群防目标#管理#、培训制度和奖励制度,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做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 二、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网络建设 (一)市、县地震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地震灾害环境背景,积极推进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建立相应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多震区,应全面开展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地震灾情速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社区地震应急、乡(镇)民居抗震设防指导等工作。在少震、弱震地区,应重点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乡(镇)民居抗震设防指导工作。 (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防御城市的社区,宜设立防震减灾联络员,建立志愿者队伍,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和地震应急工作。 (三)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多震地区的乡(镇),应设立防震减灾兼职助理员或联络员。 三、地震宏观异常测报 (一)地震宏观现象的观察与观测 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员应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如生物、地下水、地形变、电磁、气象等,认识其正常的变化规律,了解造成这些变化的因素;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观测,并把观测结果进行记录。 (二)地震宏观异常的调查与核实 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员发现宏观异常后,应及时进行异常的调查核实。首先是调查出现的异常本身是否可靠,其次是分析异常的原因;调查人应到现场访问有关人员,把握异常的真实性,必要时也可进行简单的测量、试验与分析;在宏观异常的调查核实中,还要注意分析异常规模、出现的区域与时间等特征;宏观异常调查核实后,可进行异常的识别,是否与未来的地震有关,即能否作为地震宏观异常。 (三)地震宏观异常的上报 经调查核实后的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应及时填写“地震宏观异常填报表”(附件)上报。 上报的方式一般应将填写的表格以尽可能快的形式报给市、县地震部门,对突然出现的、规模很大的、情况严重的异常,除了按规定填报之外,还应以电话、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用最快的速度上报市、县地震部门,也可同时上报省级地震部门。 四、地震灾情速报 (一)地震灾情的观察和估计 地震发生后,地震灾情速报员观察所处环境及附近的房屋、景物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结合人的感觉,对照《中国地震烈度表》中的三类基本标志性现象,粗略估计地震灾害程度。 (二)地震灾情的初次速报 速报员将地震灾情的初步观察结果应及时向市、县地震部门报告。 (三)地震灾情的调查 速报员在做出首次速报后,应尽快调查了解自己负责区域内的三类基本现象。调查重点是: 1.人员的伤亡及分布等情况; 2.建(构)筑物、重要设施设备的损毁情况,家庭财产损失,牲畜死伤情况; 3.社会影响,包括群众情绪,生活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受影响情况等; 4.地震造成的其他灾害现象。 (四)地震灾情的后续速报 将调查结果进行第二次速报;以后还应不断调查核实和补充新情况,尤其人员伤亡变化情况须随时上报。 五、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乡(镇)防震减灾兼职助理员或城市社区防震减灾联络员、村文书、中小学校教师或课外地震科普兴趣小组等作为基层防震减灾宣传员,在市、县地震部门的指导下,承担对本乡(镇)、社区、学校、单位和周围人群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任务。 (一)宣传方式 1.设立宣传橱窗、墙报; 2.中、小学校普通教育和课外兴趣活动的科普教育; 3.举办防震减灾科普讲座; 4.播放地震科普宣传声像资料片; 5.组织各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知识竞赛; 6.组织各种地震应急演练; 7.利用互联网、“防震减灾知识咨询热线”、乡(镇)、社区广播站进行防震减灾宣传; 8.散发地震科普读书、挂图、宣传页; 9.利用科技周、“7·28”、国际减灾日等进行地震科普知识宣传。 (二)宣传内容 1.平时宣传 我国及本地区地震环境和地震活动特点;地震基本科学知识;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与救援的有关知识;个人及社会防震减灾基本技能常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知识与措施;国家有关防震减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我国地震科学水平和防震减灾工作成就与现状。 2.临震宣传 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地震应急预案,城市社区、乡(镇)村地震应急对策措施的主要内容与启动程序;地震监测预报的方法,现阶段地震预报科学水平;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识别和临震异常信息的上报;各类房屋建筑和生命线工程在不同强度地震下的震害特点与抗震防灾措施;社会公众地震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知识;地震灾情速报知识和速报渠道与程序;地震谣传的识别与预防知识;有关地震预报、地震应急的法律、法规知识。 3.震后宣传 有关地震震级、灾情情况和震后趋势判定公告的内容;党和政府抗震救灾的对策措施;伤病员抢救转移的知识和方法;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知识;震后恢复重建时场地选择及抗震设防要求方面的知识;有关识别和预防地震谣传的知识。 六、社区地震应急 (一)社区地震应急准备 1.建立地震应急领导和指挥协调工作机制; 2.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包括社区应急、邻里自救互救、人员疏散、人员密集场所疏导、重要目标岗位应急抢险抢修、家庭应急等; 3.组织建立志愿者队伍。明确组织者、人员、、任务,并进行培训、训练和演练; 4.指导社区居民掌握地震灾害自防、自救、互救基本知识,熟知附近的避难场所,并开展适当的演练; 5.储备必需的应急救助工具、物品。 (二)临震应急措施 1.社区迅速成立临震应急指挥机构,实施本社区的地震应急预案; 2.密切关注震情变化,随时与上级地震部门联系,必要时可设立一些宏观异常观测点,及时向上级地震部门反映宏观信息; 3.指导家庭贮存必要的食品、水、药品和手电筒等生活用品,加固住房或睡床,合理放置家具、物品等; 4.根据政府和有关部门部署,组织居民避震疏散。 (三)震后应急措施 1.迅速成立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社区内的快速反应工作; 2.迅速向政府报告灾情和紧急救助情况,尽快争取外界的支援; 3.迅速组织志愿者队伍和居民开展救助,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4.尽快疏散居民,协助发放救援物品; 5.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区秩序。 七、乡(镇)民居抗震设防 (一)宣传房屋抗震知识,包括乡(镇)民居震害和特点、抗震设防要求、房屋建造的抗震措施。 (二)推广适合本地特点的、具有抗震能力的民房标准图集。 (三)组织工匠学习房屋抗震知识,掌握抗震设防标准图纸,指导民房抗震设防工作,引导农民建造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住房。 八、其他 (一)本大纲由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负责解释。 (二)本大纲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一、相关工作制度 1.重点监视期内实行每日零异常报告制度 即每日9︰00前宏观观测员向县(区)地震部门上报前一天观测情况,9︰30前县(区)地震部门向市地震局值班室上报情况,10︰00前市地震局值班室做好资料汇总并按规定上报。 2.宏观异常报告制度 发现宏观异常后,地震宏观观测员应随时逐级(特殊情况可越级)上报县(区)、市地震工作部门震情值班室,并填写《地震宏观异常填报表》。市地震局应迅速组织对宏观异常情况的核实,若判定为疑似地震前兆异常,应及时上报自治区地震局科技监测预报中心,不得拖延。 3.保密制度 市、县(区)地震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地震宏观观测员应自觉做好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的保密工作,不得将宏观异常信息随意扩散,避免地震谣传和误传的发生。 4.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网工作制度 1.县(区)地震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基层防震减灾宣传网络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与宣传、教育、建设等部门以及社区、乡、镇政府的联系与合作,争取政府加大经费投入,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大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抗震避震知识,地震灾害自救互救知识,建筑物、构筑物抗震防御知识等的宣传力度,使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在较大层面上得到普及。 2.在宣传形式上,可通过印发宣传小册子、宣传单,展出流动宣传展版和固定宣传栏;可通过做客电台、电视台专题栏目,接受新闻采访或通过报刊宣传;通过知识竞赛、学校防震减灾知识课件制作比赛;通过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造福一方平安。通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营造强大宣传教育声势,满足当前群众希望深入了解防震减灾知识的迫切需要。 3.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应坚持 “积极、慎重、科学、有效”原则,掌握分寸,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如发生地震谣传,应及时进行辟谣,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迅速平息地震风波,稳定社会秩序。 5.防震减灾联络员工作制度 1.县(区)地震部门应进一步落实各个乡镇(街道办)、村(社区)防震减灾联络员。建立《防震减灾联络员登记制度》,及时调整更新人员名单,并于增新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新名单及人员联系方式报市地震局备案。 2.县(区)地震部门应抓紧组织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使防震减灾联络员较快掌握地震应急、灾情速报、地震宏观观测等方面的知识。 3.防震减灾联络员应切实履行职责,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并有义务协助地震部门协调相关单位贯彻落实防震减灾相关工作。 6.地震灾情速报网工作制度 1.基层政府应明确地震灾情速报员及其职责,地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地震灾情速报网点的健全管理,保证震情、灾情信息的快速传递。原则上实行逐级上报制度(特殊情况可越级上报)。 2.在本行政区域内一旦发生强有感地震或破坏性地震,地震灾情速报员应在短时间内(一般是15分钟内)发出初次速报。 初次速报主要抓住“人的感觉”,主要是:地震动的程度、人们的反应、速报员所处环境及附近的房屋、景物的变化等,有可能的情况下还应尽可能包括社会及群众的动态和其他危险情况。 续报.在初次速报后,速报员应对自己负责的区域内的情况进行调查,重点是人员伤亡、房屋破坏和社会影响情况,续报次数时间不限,但要以信息可靠并及时上报为原则,上报信息的同时需填写《地震灾情速报登记表》一并上报市地震局(震害防御科),以便及时组织地震应急工作的开展。 3.速报收集方式:自身感觉,询问周围人员,电话询问,现场考察等;灾情速报方式:电话、传真、电报、邮箱等,速报及现场调查相关样表附后,供现场工作人员在地震应急时参照填报(需用则报,报告时请注明总页数)。 二、地震灾情速报职责、规程及工作表 (一)地震灾情速报工作 1. 提高认识,及时了解掌握各类灾情信息,以现情况,立即向市、县地震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2. 地震灾情速报是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和实施紧急救援措施的重要依据,灾情速报人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灾情调查和速报工作准备。 3. 地震发生后,要不间断地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灾情信息,按《地震灾情速报程序及内容》上报灾情。做到“有灾报灾,无灾报安”。 4. 与当地地震宏观测报点保持联系,发现有动物、地下水、地声等宏观异常时,立即向当地地震主管部门江报,并及时调查、落实。 5. 发现地震谣传,及时向地震主管部门和政府反映,并协助政府平息。 6. 积极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广大民众的防震避震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7. 认真做好工作记录,震情、灾情速报记录,妥善保存各种记录、调查工作资料。 8. 工作有变动或离岗时要做好交接工作,并向当地地震主管部门报告。 9. 震时坚守地震灾情速报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二)地震灾情速报工作说明 初报:速报员在地震后的短时间内(一般是15分钟内)应首先及时发出初次速报。初次速报主要抓住“人的感觉”,因为这是最显著最容易判别的情况。其内容是感觉到的地震动程度、人们的反应、速报员所处环境及附近的房屋、景物的变化等。如果可能,还应尽可能包括社会及群众的动态和其他危险情况。 初次速报时,了解多少情况就先报多少情况,不必求全,以免延误时机,关键是求实、及时。因为首次速报的目的是让上级最快速地得知信息——某某地方的人已以感到地震(或者发生震害)了。 续报:在初次速报后,速成报员应对自己负责的区域内的情况进行调查,重点的人员伤亡、房屋破坏和社会影响情况。初步情况调查清楚后,进行后续速报。以后还要不断调查核实和补充新情况,随时上报。人员伤亡是上级领导急需知道的情况,应随时上报,发现多少报多少。后续速报涉及的情况信息将会更加详细一些。 资料收集方式:自身感觉,询问周围人员,电话询问,现场考察。 灾情速报方式:电话、传真、电报、信函,实要不行就派人传达。 速报及现场调查相关样表附后,供现场工作人员在地震应急时参照填报。 (三)地震灾情速报程序及内容 地震灾情速报程序:发生地震要立即向当地政府及地震主管部门报告,了解、掌握多少情况就先报多少,内容先简后详。 第一时间:15分钟内 要点:简述个人感觉。 报告用语:我是××地方速报员×××,×日×时×分左右发生(有感、破坏性)地震,我所处环境(室内、室处)出现××感觉,有(无)人员伤亡,房屋破坏;周围景物出现××现象,详情正在调查中,随后补报,联系方式:××。 第二时间:一小时内 要点:简述当地地震灾害信息。 速报内容(见后续附表) 1.周围人员感觉 2.房屋震害情况 3.人员伤害情况 4.室内器物震害现象 报告用语:目前××人有感, ×××地点××人员伤亡, ××房屋出现××破坏现象,室内器物出现×××现象。 第三时间:地震现场工作队(组)到达之前 要点:扩大调查范围,补充、核实地震灾害信息。 速报内容:(参考后续附表) 1.本行政区(单位)内有感或受破坏的范围 2.统计(本行政区内)人员伤亡数量 3.牲畜受伤害情况 4.社会影响:地震对社会产生的综合影响,如社会生活秩序、工作秩序、生产秩序的影响情况; 5.经济影响:地震对生命线、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重大工程、重要设施、设备的损坏或破坏,对当地生产的影响程度以及家庭财产的损失等。 报告用语:此次地震波及到××、××……(地方名),死亡××人,伤××人,倒塌房屋××间,××人无家可归,牲畜死亡××头(只),生命线工程(通讯、供水、供电、交通)遭受破坏情况……,群众情绪……,社会生活(工作、生产)秩序……。 第四时间:地震现场工作队(组)到达之后 1.协助地震现场工作队(组)开展地震灾害损失调查。 2.填报《地震灾情速报表》。 备注:数量概念划分标准:个别(10%以下)、少数(10-50%)、部分(50-70%),大多数(70-90%)、普遍(90%以上)。 (四)地震时人的感觉和器物反应现场调查表 调查人 时间 调查点烈度 被调查人姓名 年龄 职业 学历 震时所在地 人的 感觉 晃动 强烈、中等、微弱、无感觉 抛起 强烈、中等、微弱、无感觉 器物 反应 抛起物 室内的:茶杯、水壶、小家具等 室外的:房屋、砖石块、小型物件等 抛离距离     米 搁置物滚落 少量、部分、多数、全部(如花盆、花瓶、书籍、轻型车辆等) 悬挂物 户外广告、墙上挂图、乐器、小型家具掉下来 房屋声响 轻微、较响、剧烈 家具声响 轻微、较响、剧烈 房屋倾倒 原地倒塌、倾斜    度 家具倾倒 原地倾倒、移动    米,滚动    米 地声 声响大小 强、中、弱、无 方向 东、南、西、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被调查人震时所处位置 在室内(第      层楼),在室外      (五)人员(牲畜)伤亡情况调查表 现象分类 出现现象 说明 人员(牲畜)伤亡 姓名(户主) 人员情况说明: 1.无人员伤亡。 2.无住院治疗的轻伤约  人。 3.需住院治疗的重伤  人。 4.重伤主要部位,重病病种,死亡  人。 5.无家可归  户,无家可归    人。 牲畜情况说明: 1. 说明是牛、羊、猪或其他牲畜。 2. 填写出现位置(在棚内,房屋旁边)。 3. 汇总总数。 (六)地震烈度调查表 地震地点 震级 时间 总号 编号 调查地点 资料来源 被调查人 场地条件 房屋破坏情况 人、物反应 其他工程结构破坏性情况 地面破坏情况 宏观异常现象 烈度评定 小组意见 调查时间 调查队意见 调查人 填表人 日期 年  月  日 地震烈度调查表填表说明 1、每调查一个居民点填写皮表一张。照片用同样大小的纸贴好与表装订在一起; 2、“编号”指小组编号,“总号”指各小组汇总后的编号。 3、场地条件指调查点的地层岩性,地貌、土质条件、地下水等。 4、房屋破坏情况应对房屋进行分类,填入调查房屋数量,五种破坏等级各占比例。对典型房屋的震害应进行详细描述和拍照。 5、人、物反应填写震时人的感觉程度及占人数比例,人员伤亡情况。器物反应要写明现象及发生数量。 6、其他工程结构破坏情况填写房屋以外的其他工程结构破坏情况、数量及所占比例。 (七)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表 地震地点 震级 调查地点 时间 总号 编号 调查点烈度 被调查人 被调查者情况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 异常种类 (如地下水、动植物习性;物理化学现象;其他) 异常现象描述 调查落实情况 异常原因初步分析 异常可信度 填表人 日期 年  月  日 地震宏观异常现象调查表填表说明 1、每调查点的第一类宏观异常填写此表一张。若某个点存在多种异常则分别填写,附相应照片和录像资料。 2、“被调查者”若人数较多、仅填写其中2-3名调查者。 3、有关“地下流体”、“动植物习性”、“气候”、“地象”等异常内容人异常现象描述栏填写。 4、有形迹或留下痕迹的异常现象,应到现场落实,进行简单的现场测试和取样(水、土、气)送实验室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填写在调查落实栏,测定结果应做详细记录,并附在调查表后。 5、异常初步分析要求调查者要对异常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是否与地震有关作出初步判断,以供分析预报组织参考。 6、凡能到现场落实异常现象,在可信栏填写1,其他异常可信度据被调查者情况在0-1之间选取(不可信取0,可信取1)。 (八)地震灾情速报表 速报人员 联系电话 收报人 速报地点   乡(镇、社区)  村(居委会) 速报时间 震感范围 人员伤亡统计 姓名 性别 年龄 轻伤 重伤 死亡 失踪 备注 牲畜死亡统计 房屋破坏 统计 户主 房屋面积 损坏物及价值 房屋类型(划√) 破坏情况 用途 简易 木框架 土房 预制板房 砖房 混凝土房 轻微 中等 严重 毁坏 通讯供电供水交通受损情况 通讯 供电 供水 交通 其他情况 地震的社会影响 群众情绪 救灾情况 注:了解多少情况就填写多少,一次速报不必求全。
/
本文档为【防震减灾工作包括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