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指南]七下黔之驴练习题

2017-10-10 6页 doc 19KB 1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指南]七下黔之驴练习题[指南]七下黔之驴练习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阅读题目(一):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虎大骇 ( ) (2)觉无异能者( ) (3)驴不胜怒( ) (4)计之曰 ( ) 7.用...
[指南]七下黔之驴练习题
[指南]七下黔之驴练习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阅读题目(一):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虎大骇 ( ) (2)觉无异能者( ) (3)驴不胜怒( ) (4)计之曰 ( ) 7.用现代汉语写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2分) 8.读了课文,写出文中现黔驴之技的词语。(2分) 9.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 10.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4分) 《黔之驴》阅读: 6、(1)受到惊吓 (2)本领 (3)禁得住 (4)盘算 (2分,对两个得1分。意对即可。) 7、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驴)放在山脚下。(2分) 8、一鸣,一蹄。(2分,一处1分。) 9、不设统一答案,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3)“近之”、“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4)“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满足的心态。(2分。意对即可。) 10、不设统一答案。例:(1)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谈: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2)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谈,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3)从“虎吃掉驴”这一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必须以课文内容为依据,有自己的见解。(4分,每处2分。) 《黔之驴》阅读题目(二):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 无驴( ) 好 事者( ) 庞 然大物( ) 远 遁( ) 窥 之( ) 稍近益狎( ) 跳踉( ) 以为且噬己也( )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 ) 憖憖然( ) 他日( ) 虎大骇( ) 益习其声( ) 驴不胜怒( ) 计之曰( ) 技止此耳( ) 三、填空。 1.《黔之驴》选自 ,作者___ _____ ,字 _____代文学家。黔,地名,包括现 、 等省的部分地区。 2.古代散文,简称古文,是和______相对的文体。唐朝__ ____、_____等人提倡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 四、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___憖憖___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_?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蔽林间窥之( ) ? 远遁 ( ) ? 以为且噬己也( ) ? 蹄之( ) 2.翻译下列句子。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译: ?驴不胜怒,蹄之。 译: ?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 3.写出自这个的两个成语。 ? ? 4(把第二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 5(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6.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 答: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6.这个寓言 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 答: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7.老虎的心理描写。 答: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 莫相知 以为且噬己也 计之曰:“技止此耳~” 8.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qián hào páng dùn kuī xiá liáng shì 二、巨大的样子 小心谨慎 另外 害怕 渐渐 忍受 考虑 本领 三、1(《柳河东集》柳宗元 子厚 唐 四川 贵州 2(骈文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曾巩 能力训练: 四、 1(?偷看 ?逃走 ?咬 ?用脚踢 2(?老虎见了它,是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了。?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 ?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3 4(一层:(“他日”至“终不敢搏”),写虎对驴“鸣”的反应;二层:(“稍近”至“技止此耳”),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激怒驴使出“蹄之”的绝招,终于识破驴的真相;三层:(“因跳踉”至“乃去”),写虎吃掉驴,得胜而去。 5(?以为神 ?莫相知 ?以为且噬己也 ?觉无异能者 ?终不敢搏 ?技止此耳 6(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8.驴。这则故事由虎的正面描写来描写驴的外强中干,从而起到讽刺的作用。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2题。(12分) 【甲】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当止不止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樵:打柴。 ?故:通“固”,本来。 ?嵌空:深陷的样子。 ?缭曲:曲折缭绕。 ?窦:孔穴。 ?不意:没想到。 ?窒:堵住。 ?并:一起。 ?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稍出近之( ) (2)益习其声 ( ) (3)技止此耳( ) (4)遂蛇行而入( )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虎因喜 / 罔不因势象形 B(驴不胜怒,蹄之 / 聚柴以焚之 C(尽其肉 / 其如土石何 D(以为神 /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1(用原文词句填空。(3分) 甲文中,驴最初出现时,是一个“ A ”,最后被虎吃掉,是因为它“ B ”;乙文中,樵者最初遭遇老虎,处境“ C”,最后用“ D ”的做法战胜了老虎。 12(甲乙两文中的老虎形象各有什么特点?(3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8((2分)(1)靠近,接近 (2)熟悉,习惯 (3)同“只”,仅 (4)像蛇一样 9((2分)B 10((2分)黔地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入黔地。 11((3分)A(庞然大物(0.5分) B(技止此耳(1分) C(窘迫(0.5分) D((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1分) 12((3分)甲文的老虎: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乙文的老虎:愚蠢鲁莽,有勇 无谋,急躁冒进,当止不止。(意近即可,两个要点各1.5分)
/
本文档为【[指南]七下黔之驴练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