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 冯世纶教授案解析太阳病(表阳证)医案

2017-11-12 8页 doc 22KB 152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 冯世纶教授案解析太阳病(表阳证)医案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 冯世纶教授案解析太阳病(表阳证)医案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冯世纶教授案解析太阳病(表阳证)医案 ?桂枝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反复发热案 张某,女,28岁,1967年8月3日初诊。 由于心情不佳,疲劳受凉,出现感冒发热,服A.P.C后,热退而胸闷、汗出、恶风、身微痛,口中和,不思饮,舌苔薄白,脉沉细、左寸浮。 脉左寸浮,舌苔薄白,恶风、汗出、身微痛,太阳中风。脉沉细,左寸浮,胸闷,桂枝去芍药证。口中和,不思饮,里无热。 综合分析:此为太阳中风表未解,为桂枝去芍...
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 冯世纶教授案解析太阳病(表阳证)医案
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 冯世纶教授案解析太阳病(表阳证)医案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冯世纶教授案解析太阳病(表阳证)医案 ?桂枝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反复发热案 张某,女,28岁,1967年8月3日初诊。 由于心情不佳,疲劳受凉,出现感冒发热,服A.P.C后,热退而胸闷、汗出、恶风、身微痛,口中和,不思饮,舌苔薄白,脉沉细、左寸浮。 脉左寸浮,舌苔薄白,恶风、汗出、身微痛,太阳中风。脉沉细,左寸浮,胸闷,桂枝去芍药证。口中和,不思饮,里无热。 综合:此为太阳中风表未解,为桂枝去芍药汤方证。处方: 桂枝10g,生姜l0g,大枣4枚,甘草6g。 因家住山区,买药不方便,问知家中有桂皮,即将桂枝改用桂皮1小片(1,2g),甘草由东山坡自挖筷子粗约20mm,又加生姜3大片,红枣4枚合为1剂煎服。 结果:晚服1煎,眠中微汗出,诸症已。 ?桂枝去芍药治感冒热退而胸闷案 安某,女,66岁,医师,2007年2月26日初诊。 反复发热2周。 患者于2月15日中午无明显诱因自感发热,测体温37.5C。至晚上出现寒战、发热、无汗,体温39.5?,就近就诊于某医院急诊科,除自感发热口干、乏力外,无咽痛、体痛、吐泻、喷嚏、头痛等症,血常规示:WBCl.5×1012,L。在留观室静滴先锋霉素3天热不退,后又合用清开灵3天,静滴清开灵出现输液反应,寒战高热,用激素急救后缓,但热仍不退。停用清开灵,又用阿奇霉素及先锋霉素静滴3天,症状仍如上,遂收入风湿免疫科治疗。 当时症见:上午有汗,晚上寒战高热无汗,体温最高40.4?,半夜汗出热退,畏风,如此天天反复,口干,乏力,脉浮,舌苔白腻。各种西医检查除血常规示:WBCl.2×1012/L,小便常规(镜检):白细胞0,3个,余无异常。 综合分析:此为“时发热”——属营卫不和,定时而作的太阳病桂枝汤证。处方: 桂枝l0g,白芍l0g,炙甘草6g,生姜12g,大枣4枚,需啜粥温覆,1剂。 问:一诊时寒战高热,随后汗出热退,如此天天反复,是否属寒热往来之属,何不用小柴胡汤, 答:属寒热往来。《伤寒论》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就是指这种热型,胡老认为这种“先其时发汗”即“治未病”之法。小柴胡汤所治之寒热往来,有心下痞硬、纳差、恶心呕吐等胃虚见证,除了这种,大部分的寒热往来都属桂枝汤证。惜今人受《伤寒论?伤寒例》“桂枝下咽,阳盛即毙”的影响,皆不敢用桂枝汤来退热,当年胡老收治了很多顽固发热病人,属桂枝汤证者亦多见。 2007年2月27日二诊。 服药后汗出多,未再出现寒战。微热,体温37.6?,口干,乏力,脉浮,舌苔白厚腻。 患者发热,口干,汗出多为太阳阳明合病,符合麻杏石甘汤。但屋内暖气太热,考虑口干、汗出多可能与此有关,舌苔厚腻,因此,暂予麻杏苡甘汤以发表清热化湿。处方: 麻黄l0g,杏仁10g,薏苡仁30g,炙甘草6g,1剂。 2007年2月28日三诊。 服药后汗出淋漓,晚上未再出现寒战发热,但全身湿冷、怕风,难以入睡。此汗多亡阳也,予温化敛汗。 桂枝10g,炙甘草6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酸枣仁15g,3剂。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问:二诊服药后出现大汗出,是什么原因, 答:当时考虑得多了点。考虑口干、汗出多可能与屋内暖气太热有关外,又因其发热较久,体力消耗大,怕其胃虚,不敢用石膏,致清热之力不够,现回过头来想,还是用麻杏石甘汤贴切。此外,西药用了较久的抗生素及激素,致体虚,这可能也是大汗出的原因。 问:三诊大汗出,怕风,烦躁不得寐,是否与《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相似,诊为少阴病,用桂枝加附子汤会不会更好, 答:正因为没有“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等津液大亏之症,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 问:用酸枣仁何意, 答:敛汗、安神。药后汗止,稍疲乏,末再发热。 按:此病例较典型,一诊可作《伤寒论》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的注脚。 二诊可作《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注脚。 三诊可作《伤寒论》第112条“伤寒脉浮,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及第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而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汤主之”的注脚。 并应与《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相鉴别。 有人说《伤寒杂病论》是为救逆而设,确实,临床中病情瞬息万变,一个病除了掌握常见方证,重要的是不可死执一方,而应灵活针对现证处理——“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方能处乱不惊。 ?半夏散及汤治喉痹案 张某,男,51岁,1968年11月26日初诊。 咽痛3个月,曾以清热解毒、养阴清咽等法治疗无效,医院认为是喉癌。视其咽喉,双侧扁桃体及咽后壁皆有多处脓点,常头痛,汗出,恶寒,口中和,不思饮,舌苔白腻,脉沉细,两寸浮。 脉两寸浮,恶寒,汗出,头痛,太阳中风。双侧扁桃体及咽后壁皆有多处脓点,外邪内饮之喉痹。脉沉细,舌苔白腻,口中和,不思饮,里寒太阴病。 综合分析:此为太阳中风表不解入里,津伤痰滞,呈太阳太阴合病,为半夏散及汤加桔梗诃子方证。处方: 清半夏12g,桂枝l0g,炙甘草l0g,桔梗6g,诃子6g。 结果:服药当天即感咽痛减轻,原方服半月,诸症消,咽及双侧扁桃体已无脓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心悸案 万某,女,32岁,2007年2月26日初诊。 心慌7天余。患者7天前由于劳累出现心慌,并伴有心前区不适,全身乏力,ECG示:偶有室性期前收缩。近日心慌及早搏明显加重,故前来就诊。 现症见:汗出心慌,全身乏力,口干不欲饮,手心热,无口苦,眠差易醒,食纳差,大便偏干,2,3日一行,小便调,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 虚汗出,手心热,为营卫不和的太阳病。患者坐着出汗,现代医学认为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冯老认为是一种营卫不和的一种感冒状态。脉细,舌苔白,舌质淡,口干不欲饮,眠差,全身乏力,为血虚水盛之太阴病。心慌,心前区不适,水饮凌心故也。大便干,2,3日一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行,此为太阴里寒,水饮内停,津伤所致,而非阳明腑实。 综合分析:辨证属太阳太阴合病兼有血虚水盛。拟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营卫以调气血,镇动悸而敛心神,又重用定志丸(菖蒲、远志、炒酸枣仁)加强镇静安神之效。同时用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饮,以除太阴之里寒。因“大便干,2,3日一行”,此为太阴里寒,水饮内停,津伤所致,而非阳明腑实。故方中重用白术,温阳升津液而通便,宜注意。处方: 桂枝l0g,炙甘草6g,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茯苓15g,白术18g,当归l0g,白芍10g,远志l0g,菖蒲l0g,酸枣仁15g。 3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3剂后,心慌、期前收缩未再出现,大便、食纳、睡眠均正常,随访至今亦未复发。 按:全方共奏调和营卫、镇静安神、养血利水之效,切合病机,而收效甚捷。 ?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皮肤瘙痒 案一、身痒 王某,女,13岁,2003年3月6日初诊。 自感身痒1周多,自服阿司咪唑(息斯敏)效不明显,白天痒轻,晚上痒较重,用手挠之起小丘疹,白天却看不到,有时感面热,无汗出,口中和,别无所苦,舌苔薄白,脉细寸微浮。 脉细寸微浮,舌苔薄白,面热,无汗出,表证。 口中和,别无所苦,未传阳明。身痒,水湿在表。 综合分析:证属外邪客表,营卫不和,与麻黄桂枝各半汤加白蒺藜、赤小豆。处方: 桂枝5g,麻黄3g,杏仁5g,白芍3g,生姜2片,炙甘草3g,赤小豆10g,白蒺藜6g,大枣2枚。 结果:上药晚上服1剂,身见微汗,身痒未再发作。 案二、面痒 李某,女,40岁,2007年4月5日初诊。 反复面部瘙痒5年,发作4天。每年到这个季节则作,刮风天更甚,皮肤每因瘙痒而鲜红成片,干燥疼痛,曾被确诊为季节性皮炎。纳可,寐安,口中和,二便调。舌体瘦,舌淡红苔薄白,脉不浮。 《伤寒论》第23条中言: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正与此病病机符合。 此为湿气郁于皮下不得解,微汗之,湿除则痒解。属太阳病,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处方: 桂枝10g白芍l0g,炙甘草6g,生姜12g(大枣4枚,荆芥l0g,防风10g,白蒺藜12g,生龙骨(同煎)10g,生牡蛎(同煎)10g,炒槐花l0g,生薏苡仁30g,败酱草30g,赤小豆15g,当归l0g。 3剂。嘱禁食羊肉、鱼虾、辣椒等辛辣炙热之品。 问:此例脉不浮,为何辨证属太阳病而用发汗法, 答: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因无汗则邪仍未尽去,而在表的津液已有所亏,故脉必不浮。既不能单用麻黄汤大发汗以虚其表,单用桂枝汤解肌力量又不够,故用二方复合而小其剂。 问:痒不是属风吗,为何日发汗除湿止痒, 答:这是经方体系的概念,取类比象日“风”为《内经》体系的概念。邪气不得随汗而出则津液郁于肌表而为湿为饮为水,如麻黄汤证之体痛亦为体液充盈于人体体表,压迫肌肉、关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节而成,肤痒亦属此类,仲景书中统称为“阳”,涵盖了津血、湿、饮、水、邪气等,这也是有别于《内经》体系的重要概念。 问:为何不直接用桂枝麻黄各半汤, 答: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来是个人经验积累及用药习惯,荆芥和防风辛温发汗有似麻黄,而有祛风止痒特长,故以之代麻黄,又加点生薏苡仁、败酱草、赤小豆、当归以养血以利湿;二来与经方在临床运用中遇到的阻力有关:经方药少而力专,便宜、高效为其特色,但现在人们看惯了用大方,药用得少,医院及药店都不满意,而且在患者需要代煎时每因量少被拒,只好加上点同类药起加强作用,特别是用点叶类药“以壮声势”,而且有时患者也嫌药太少、量太轻、价格太便宜而滋生不信任的念头,这也纯属无奈之举。 结果:1剂便痒止,3剂后皮损消失,除口略干,余无不适。停药后半个月未见发作。 按:此例可使人加强对桂枝麻黄各半汤的认识,也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到经方体系有其自身独特的概念。 ?小青龙汤治咳喘案 大学实习跟随经方家宋孝志老师治验1例,体验较深: 王某,男,27岁,1961年12月14日初诊。 自幼患咳喘病,15岁以后加重,经西医多方诊治无效。10月份来本院治疗,前医以宣肺、润肺化痰方药多治无效,用黑锡丹过两,亦不见效果。现症见:喘咳重,不能平卧,不得已吞服麻黄碱、氨茶碱以平喘。胸胀满闷,气短,痰不易咯出,吐白泡沫清痰,自感周身冷,小便频数,张口则口水流出,舌苔厚腻黄滑,脉沉细滑数。患者满口涎水,故语言不清,却不时自语:服热药后吐黄痰,则症可愈,若痰不出,将憋死矣~精神消沉,痛苦万状。 喘咳重、周身冷、胸胀满闷、气短、吐白泡沫清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舌苔厚腻黄滑,脉沉细滑数,小便频数,里寒饮重,久郁有化热之势。 综合分析:辨证为外邪内饮,为小青龙汤方证。处方: 麻黄(泡去上沫)l0g,桂枝木l0g,五味子l0g,半夏12g,细辛10g,干姜l0g,白芍l0g,炙甘草l0g。 结果:12月21日来诊述服药3剂感身热,吐痰爽快,喘减已能平卧睡觉,口水减少,说话清楚,仍小便频,舌苔黄腻除,脉稍滑不数。前方加杏仁l0g,同时间服六君子汤。服1月,咳喘缓解。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
本文档为【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 冯世纶教授案解析太阳病(表阳证)医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