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肝内钙化灶的临床分析

2017-11-13 6页 doc 19KB 34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肝内钙化灶的临床分析肝内钙化灶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肝内钙化灶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对我科近6年来在住院病人中发现的17例肝内钙化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钙化灶单发6例,多发11例;位于肝右叶13例,左叶2例,左右叶均有2例;肝包膜下3例,肝实质内14例;直径5,40mm不等。B超表现为肝内强回声后方伴声影;CT表现为肝内极高密度影,CT值约100,200HU,明显高于肝组织及肝内胆管结石密度;ERCP、MRCP未见钙化灶所在区域肝内胆管扩张及充盈缺损。其中1例行肝右叶病灶局部切除,见钙化灶多发,呈乳白色,界限清楚,无包膜,质地较硬...
肝内钙化灶的临床分析
肝内钙化灶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肝内钙化灶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对我科近6年来在住院病人中发现的17例肝内钙化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钙化灶单发6例,多发11例;位于肝右叶13例,左叶2例,左右叶均有2例;肝包膜下3例,肝实质内14例;直径5,40mm不等。B超表现为肝内强回声后方伴声影;CT表现为肝内极高密度影,CT值约100,200HU,明显高于肝组织及肝内胆管结石密度;ERCP、MRCP未见钙化灶所在区域肝内胆管扩张及充盈缺损。其中1例行肝右叶病灶局部切除,见钙化灶多发,呈乳白色,界限清楚,无包膜,质地较硬。结论肝内钙化灶是肝脏某些病变稳定或愈合后的一种病理改变,临床上易与肝内胆管结石混淆,典型的根据B超、CT表现可明确诊断。钙化灶形成后即稳定存在,对身体无明显不利影响,一般不需外科治疗。 【关键词】钙化;肝脏;诊断 Clinicalanalysisofintrahepaticcalcification 【Abstract】 1 ObjectiveToanalysethe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intrahepaticcalcification.MethodsTheclinicaldataofseventeenpatientswithintrahepaticcalcificationwereretrospectivelyanalysed.ResultsFormajoritycases, lesionsweremultipleandlocatedintherightlobeofliver, withintheliverparenchyma.Thesizewasfrom5to4mmindiameter.Highechowithacousticshadowwasthemainultrasoundfeature.TheCTfindingwasofveryhighdensitylesions, whichwasobviouslyhigherthanthatofliverparenchymaandcalculusofintrahepaticduct.CholangiectasisandfillingdefectwerenotdisplayedinERCPorMRCP.Localhepaticresectionwasperformedinonecase,inwhichmultiple, whiteandhardlesionswithoutcapsulewerefound.ConclusionIntrahepaticcalcificationmightbeasortofpathologicalchangeinthehealingprocessofsomeliverdiseases.TypicalcasescanbecorrectlydiagnosedbyultrasoundandCTscan.Lesionsarestableandnotharmfultohealth.Surgicaltreatmentisthennotrequired. 【Keys】calcification;liver;diagnosis 随着B超、CT的广泛应用,肝内钙化灶的检出日渐增多, 其影像学表现同肝内胆管结石相似,容易与之发生混淆。临 2 床上肝内钙化灶常被误诊为肝内胆管结石,因二者处理及预后截然不同,因此正确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临床意义[1]。临床医师对肝胆管结石病的认识已经较为深入,然而,关于肝内钙化灶的成因、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目前未见详细的文献报告。我科近6年来在住院病人中共发现肝内钙化灶17例,现将其临床和影像特征简要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12,64岁,平均47岁。病史中有明确乙肝史2例,肝血吸虫病史1例,肠道蛔虫病史1例。因右上腹隐痛不适就诊4例,健康体检发现4例,余9例均因肝胆结石病就诊时发现,其中胆囊结石4例,胆总管结石2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钙化灶单发6例,多发11例;位于肝右叶13例,左叶2例,左右叶均有2例;肝包膜下3例,肝实质内14例;直径5,40mm不等。 1.2B超表现所有病例入院后均行B超检查,检出15例。表现为肝内强光点、强光团或强光带,大部分后方伴明显声影;多发的一般呈散在分布,有的相互靠近呈条索状或串珠状排列;实质内病灶多位于肝内管道附近,但局部胆管不扩张。 3 诊断肝内钙化灶4例,肝内胆管结石10例,肝血管瘤1例。 1.3CT表现13例行CT检查,检出12例。平扫表现为肝内点状、片状或团块状极高密度影,CT值测定约100,200HU,明显高于周围肝组织密度(CT值约40,70HU);边界清晰,外形多不规则,密度较均匀;多发病灶有的呈散在分布,有的则相互融合呈月牙状或串珠状排列;部分病灶靠近或紧贴肝内管道结构,但局部胆管未见扩张表现;增强扫描始终无强化,密度仍明显高于强化的肝组织。诊断肝内钙化灶10例,怀疑肝内胆管结石2例。 1.4胆管影像学检查8例ERCP、1例MRCP检查,均未见病灶所在区域肝内胆管扩张及充盈缺损影。 1.5处理结果9例有肝胆结石病的患者住院中均做了相应外科处理,其中1例胆囊结石患者因其肝内钙化灶较多且相对局限,行胆囊切除的同时予肝右叶病灶局部切除。观察肝脏标本,肉眼未见明显肝损害表现,肝实质内见小结节样病灶多个,呈乳白色,界限清楚,无包膜,结构致密,质地较硬,部分排列呈串珠状,有的靠近肝内Glisson?s鞘,但局部胆管无异常;光学显微镜下见病灶周围肝组织有纤维化改变,可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病理结果示肝内钙化灶。 4 余16例患者未对钙化灶进行外科处理。 1.6随访本组病例随访2个月,5年余,钙化灶均稳定不变;手术切除1例随访4年未见肝内钙化灶再发。 2讨论 2.1概述肝脏的各种慢性炎症如脓肿、结核、梅毒,某些寄生虫病如日本血吸虫病肝硬变,局部肝外伤、血肿形成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肝脏钙化,而肝内钙化灶的出现多表明病变已趋稳定或愈合,其通常局限于病变区内,是肝实质的非特异性钙化[2,3]。钙化多发生于肝右叶,可单发或多发,散在分布或相互融合,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小的约3,4mm呈斑点状,大的可达3,4cm似团块状,可能与其成因有关。钙化灶形成后,即稳定存在,一般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随着CT检查的广泛应用以及CT对钙质存在的高敏感性,使肝内钙化灶的检出率及确诊率明显提高。 2.2诊断肝内钙化灶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多由门诊B超检查发现,不能确定其性质时,可行CT检查。典型的病例根据B超、CT表现,结合病史,基本能明确诊断,一般不需做胆管造影。 5 2.2.1病史既往可有前述相关的肝脏疾病史,亦可无任何病史,一般无特征性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 2.2.2B超特征文献报道,肝内钙化灶多由B超首先发现,常见声像图特征是肝内强回声后方伴声影,一般无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积气等征象[4]。本组病例大多属此种情况,但有的钙化灶声影不明显,有些靠近肝内管道,有的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仅凭B超检查往往将其诊断为表现与之相似的肝内胆管结石,门诊中不乏因基层医院误诊,建议其手术治疗而到我院就诊的患者。因此,确诊本病尚不能完全依赖B超检查。 2.2.3CT检查与B超相比,CT的诊断价值较大,确诊率较高。根据本组病例CT结果,其主要特征是病灶呈明显高密度影,有的甚至呈白垩样,CT值测定一般在100HU以上,明显高于肝实质及胆管结石密度;增强扫描后病灶虽不强化,但密度仍可明显高于已强化的肝实质,这与钙质是其主要成分有关。病灶外形一般不规则,有的相互融合呈月牙状或串珠状,可沿着肝内管道分布,但无远端肝内胆管扩张,此为肝内钙化灶的另一特征。本组1例有肝血吸虫病史的患者,其钙化灶表现为沿着肝包膜并伸向肝内的高密度弧形线,甚 6 为特殊,系肝小叶间隔和汇管区死亡的虫卵肉芽肿钙化所致,与文献报道类似[3]。 2.2.4胆管影像学检查一般不需要,本组4例诊断不明、5例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而进行胆管造影。因钙化灶位于胆管外,ERCP、MRCP表现为病灶所在区域肝内胆管无扩张、内无充盈缺损影。MRCP检查较方便、无创伤,肝内胆管的显影效果同ERCP相仿,在诊断需要时应首先考虑采用MRCP。 2.3鉴别诊断应与B超表现为肝内强回声的其他常见病变如肝内胆管结石、肝海绵状血管瘤等鉴别。 2.3.1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病,与肝脏代谢、胆道炎症及寄生虫病关系密切,常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发热、腹痛、黄疸等。典型的B超特征是沿肝内胆管分布之强回声光团伴后方干净声影及远端小胆管扩张,光团多呈串珠状,可同时有胆道蛔虫、胆道积气等征象。因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或胆固醇性结石,钙含量一般较低,CT见扩张胆管内稍高或高密度结石影,CT值测定多在50,100HU之间,明显低于以钙质为主要成分的肝内钙化灶。增强扫描后,平扫表现为较高密度的结石因肝实质CT值的升高使二者密 7 度差别缩小,有的可呈等密度甚或低密度影。肝内钙化灶除平扫时CT值多较结石高之外,增强扫描后其密度仍高于已强化的肝实质,且不伴远端胆管扩张。但有的胆管结石较小,钙含量较高,声影不典型,亦无胆管扩张,则不易与肝内钙化灶区别,行胆管造影有助于二者鉴别,如肝内胆管内见充盈缺损影,即可确诊为肝胆管结石。 2.3.2肝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是我国最常见良性肝脏肿瘤,女性多见,B超表现多为肝内强回声,典型者内呈筛网状,CT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病变,动态增强扫描呈现外周结节状强化逐渐向中心充填过程。由于CT的特征性表现,肝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不易与肝内钙化灶混淆。然而本组有1例女性患者体检时B超发现肝内直径4cm病灶,表现为强回声团块,声影不明显,内呈筛网状,因未行CT检查,多家医院诊断为肝血管瘤,后在我院行CT检查表现为肝内明显高密度影,CT值138HU,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最后确诊为肝内钙化灶。 2.4处理肝内钙化灶是肝脏某些病变稳定或愈合后的一种病理改变,形成后即长期稳定存在。根据我们观察结果,病灶不会自行消退,也不会继续发展,但长期结果尚需进一步随访。因病灶多较小,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8 不需特别处理。特别要指出的是,门诊医师要提高认识,注意肝内钙化灶与肝内胆管结石的鉴别,避免误诊误治,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9
/
本文档为【肝内钙化灶的临床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