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周围神经系统

2017-09-02 50页 doc 738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62397

暂无简介

举报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的组成 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胸神经的分布及其皮支的节段性特点 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股神经和坐骨神经的起始、行径及分布 脑神经的名称、进出脑的部位和分布情况 内脏神经的组成和分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交感干的位置 和组成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是指来自脑或脊髓的神经,主要包 括神经和神经节。它的一端与脑或脊髓相连,另一端借各种末梢装置连接机体各 器官、系统。通常根据它与中枢神经的连接部位和分布范围的差异,将周围神经 系统分为三部分:...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的组成 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胸神经的分布及其皮支的节段性特点 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股神经和坐骨神经的起始、行径及分布 脑神经的名称、进出脑的部位和分布情况 内脏神经的组成和分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交感干的位置 和组成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是指来自脑或脊髓的神经,主要包 括神经和神经节。它的一端与脑或脊髓相连,另一端借各种末梢装置连接机体各 器官、系统。通常根据它与中枢神经的连接部位和分布范围的差异,将周围神经 系统分为三部分: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由脑发出的脑 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以及随脑神经和脊神经而出入脑和脊髓的内脏神经, 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spinal nerves(图1-10-50)发自椎管内的脊髓,共31对。每对脊神经连于对应的一个脊髓节段,它包括8对 cervical nerves、12对thoracic nerves、5对 lumbar nerves、5对sacral nerves和1对 coccygeal nerve。第1对颈神经干在寰椎与枕骨之间穿出椎管,第2~7对颈 神经干在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椎管,第8对颈神经干在第7颈椎下方的 椎间孔穿出椎管,12对胸神经干和5对腰神经干都在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 穿出椎管,第1~4对骶神经通过同序数骶前、后孔穿出椎管,第5对骶神经和尾神经由骶管裂孔穿出。 脊神经由脊髓灰质的前角和后角分别发出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形 成。前根在脊髓的前外侧沟穿出,由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轴突组成;后 根较粗,与脊髓的后外侧沟相连,在椎间孔处形成的膨大部分,称spinal ganglion,其内含有感觉神经元胞体。前根属于运动性神经,而后根属于感觉性 神经,所以,每一典型的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 :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将浅、深感觉感 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经脊神经节传入感觉中枢。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将来自这些结构感受器 产生的感觉神经冲动经脊神经节传导至感觉中枢。 :发自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来自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支配平滑肌、 心肌的运动,并控制腺体的分泌。 :极为细小,经椎间孔返回椎管,为感觉性神经,分布于脊髓 被膜、椎间盘和韧带等。 :是连于脊神经前支与交感干神经节之间的细支,即来自脊神 经到达交感干的白交通支和发自交感干连于脊神经的灰交通支。 :多数较为细短,大部分向后穿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骶 部神经出骶后孔),分布于项、背、腰骶部的深层肌和枕、项、背、腰、臀部的 皮肤,其配布有明显的节段性。其中第2对颈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较为粗大,称枕大神经,分布于枕项部的皮肤;第1~3对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称臀上皮神经,分布于臀上区的皮肤;第1~3对骶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称臀中皮神经,分 布于臀中区的皮肤。 :最为粗大,相当于脊神经主干的延续,分布于躯干前外 ~11对胸神经前支仍保持明显的节段性分布外,其余脊神经前支均互相交织成脊神经丛,再由神经丛发出分支分布于相应的区 域。依据各神经丛所在的部位不同,脊神经的前支可以形成颈丛、臂丛、腰丛和侧和四肢的肌肉与皮肤。除第2 骶丛四个脊神经丛。 cervical plexus 由第1 ~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的前方。 颈丛的浅支(又称为皮支)(图1-10-51)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相对集中穿出深筋膜,呈放射状行向各方,分布于颈部侧面皮肤;颈丛的深支主要支 配颈部深层肌、舌骨下肌群和膈等。 颈丛的主要的分支有: lesser occipital nerve(C ):沿胸锁乳突肌后缘斜向上方行走,2分布于枕部及耳廓背面上部的皮肤。 great auricular nerve(C ):自穿出点斜向前上方,越过胸锁.23乳突肌的表面,此神经主干部分行程表浅并且较为粗长,分支分布于耳廓及其附 ):向前内侧横越胸锁乳突肌的.23表面,分布于颈前部的皮肤。 近的皮肤。 supraclavicular nerves(Ctransverse nerve of neck(C ):行向外下方,一般有2~4支,.34分布于颈下部外侧面、肩部和胸壁上部的皮肤。 phrenic nerve(C)(图1-10-52):为混合性神经。主要起自~35 第4颈神经,也常接受第3和第5颈神经的小支,膈神经从前斜角肌上端浅出后 沿其表面向内下行走,穿行于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在肺 根前方沿心包外侧下降至膈的中心腱附近分支入膈。膈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膈肌 的运动;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及膈下面中央部腹膜。通常认为右膈神经感 觉纤维还可以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等处的腹膜。 brachial plexus(图1-10-53)由第5 ~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 的大部分组成。组成臂丛的神经根先合成上、中、下三个干,在腋腔内围绕腋动 脉分别形成外侧束、内侧束和后束。在锁骨下动脉后上方,臂丛的主干部分由内 上向外下方斜行,在前斜角肌后缘穿出,经锁骨中点附近的后方进入腋腔。臂丛 的分支在锁骨中点的后侧附近相对集中,位置表浅,可以触及。 臂丛的分支很多,除了一些小的分支(如:肩胛上神经、胸内侧神经和胸外 侧神经等)外,主要分支有(图1-10-54、55): ):沿前锯肌表面伴随胸外侧动脉下5~7 long thoracic nerve(C降,支配前锯肌和乳房。此神经受到损伤时,可导致前锯肌瘫痪,出现“翼状肩”。 thoracodorsal nerve(C ):沿肩胛骨外侧缘伴同名血管下降,6~8 支配背阔肌。 musculocutaneous nerve(C ):发自外侧束,向外下方穿过5~7 喙肱肌,在肱肌与肱二头肌之间下降,沿途分支支配上述三肌。在肘关节的稍上 方,肌皮神经的终支在肱二头肌肌腱外侧穿出深筋膜,延续为,在前臂外侧到达腕部,分支分布于前臂外侧的皮肤。 median nerve(C~T):由来自臂丛的外侧束和内侧束的两个6l 根合并而成,两根呈锐角夹抱腋动脉的下部,向下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肱动脉下 降至肘窝,穿经旋前圆肌,在前臂正中部于指浅、深屈肌之间下行抵达腕部,穿 桡侧腕屈肌肌腱和掌长肌肌腱之间进入腕管,行于掌腱膜深面到达手掌,发出进 入鱼际的正中神经掌支(返支)和3个(图1-10-56),指掌侧总 ~4指的相对缘。 神经又各自分为2支,分支分布于1 正中神经在上臂一般没有分支;在肘部和前臂部发出肌支,支配除肱桡肌、 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的前臂所有屈肌;在手掌近侧部发一短粗的肌 支即正中神经返支,行于桡动脉掌浅支的外侧并进入鱼际,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 鱼际肌;在手掌发出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支配第1、2蚓状肌以及掌心、鱼际、桡侧三个半指的掌面及其中节和远节指背的皮肤。 正中神经损伤易发生于前臂和腕部,其运动障碍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 屈腕和腕外展力减弱,拇指、示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鱼际萎缩,手 掌变平坦,称为“猿手”(图1-10-58),在手掌的鱼际附近手术时,若损伤 正中神经返支,拇指便失去对掌功能;其感觉障碍在拇指、示指和中指的远 节表现最为显著。 ulnar nerve(C~T ):来自臂丛的内侧束,沿肱动脉内侧下行,81 至臂的中部走向后下方,绕过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向下穿过尺侧腕屈肌的起 始部后,转至前臂和掌面的内侧,行于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在尺动脉的 内侧下降,经屈肌支持带的浅面和掌腱膜的深面进入手掌。尺神经在腕关节上方 发出尺神经手背支,本干在腕部于豌豆骨的桡侧分为浅、深两个终支进入手掌。 尺神经在臂部没有发出分支,在前臂上部发出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 肌尺侧半。尺神经的(图1-10-57)发出后转向手背,分布于手背尺侧半 皮肤、小指和无名指尺侧半背面的皮肤,以及无名指、中指近节背面相对缘的皮 肤。尺神经的浅支为皮支,分布于小鱼际、小指和无名指尺侧半掌面的皮肤;深 支支配小鱼际、拇收肌、骨间肌及第3、4蚓状肌。 尺神经在肱骨的尺神经沟处位臵表浅,贴近骨面,容易损伤。尺神经干受 损时,其运动障碍表现为屈腕能力减弱,无名指和小指远节指骨的指间关节不 能屈曲。小鱼际萎缩平坦,拇指不能内收,骨间肌萎缩,各手指不能互相靠拢, 各掌指关节过伸,第4.5指的指间关节弯曲,出现“爪形手”(图1-10-58); 感觉障碍表现以手的内侧缘为主,较为明显的征象是小指感觉迟钝或丧失。 radial nerve(C~T ):来自臂丛的后束,在腋窝内位于腋动脉51 的后方,继而伴行肱深动脉进入肱骨中部的桡神经沟,沿此沟在肱三头肌的深面 行向外下,至肱骨外上髁的上方,行于肱桡肌与肱肌之间,分为皮支和肌支。 桡神经在臂部发出的浅支(皮支)表浅,在腋窝和桡神经沟内分别发出臂后 皮神经和前臂后皮神经,分布于臂和前臂背面的皮肤;在肱桡肌深面与桡动脉伴 行,至前臂下1/3处转向手背,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两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 皮肤。桡神经的深支主要为肌支,在臂部发出肌支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和桡侧 腕长伸肌;桡神经干穿经旋后肌,环绕桡骨颈的外侧,于前臂背侧浅、深层伸肌 之间下降,在穿经旋后肌的前后,分别发出肌支支配除桡侧腕长伸肌以外的所有 前臂伸肌群。 肱骨中段及其附近的创伤甚至发生骨折,容易合并桡神经损伤。桡神经损 伤后的运动障碍表现为前臂伸肌的伸腕力减弱或瘫痪,前臂旋后功能减退,不 能伸腕和伸指,拇指不能外展,抬起前臂时呈“垂腕”状态(图1-10-58);其 感觉障碍表现为前臂背面和手背桡侧半皮肤感觉迟钝,其中以第1.2掌骨间隙 背面附近的皮肤较为明显。 axillary nerve (C ):来自臂丛的后束,伴旋肱后动脉向后下5~6 穿行,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分为肌支和皮支。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 皮支自三角肌后缘穿出,分支分布于肩部和臂上部外侧面的皮肤。 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肩关节脱位时,均易损伤腋神经。其运动障碍表现为三 角肌瘫痪,臂不能高举,外展上肢困难。肩关节外展幅度减小,肩部失去圆隆 外观,出现“方形肩”;感觉障碍表现为肩部和臂上部感觉减弱,但因邻近皮神 经的重叠分布,感觉丧失不明显。 anterior branch of the thoracic nerve(图1-10-59) 共12对,除第1对的大部分参与形成臂丛和第12对的小部分参与形成腰丛外,其余均不成 丛。第1~11对胸神经前支行于相应的肋间隙内,又称为intercostal nerve。第12对胸神经前支因位于第12肋的下方,又称为subcostal nerve。 肋间神经在肋间隙内沿肋沟前行于肋间内、外肌之间,位于肋间血管的下方,在 腋前线附近发出,其主干继续前行,上6对肋间神经到达胸骨外侧缘附 近浅出称;下5对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在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之间行向前下~方,继而穿腹直肌和腹直肌鞘到达皮下形成前皮支。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的肌支4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第4~6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均分支分布于乳房。 支配肋间内、外肌和腹壁诸肌;皮支分布于胸腹侧壁和前壁的皮肤。另外,第2 胸神经前支形成的皮支在胸腹壁皮肤的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其分布自上 而下按照胸神经顺序依次排列,每节段分布的区域略呈环带状。例如,T 分布区2 相当于胸骨角平面,T分布区相当于乳头平面,T分布区相当于剑突平面,T分468 布区相当于肋弓最低平面,T分布区相当于脐平面,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中点平10 面相当于T分布区等。 12 根据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皮肤的节段性分布,结合患者感觉障碍平面的高 低,可以初步判断疾病所导致脊髓损伤的平面或病变脊髓节段的胸神经序数。 同样在行椎管内麻醉时,依据痛觉丧失平面的位臵,可确定麻醉平面的高低, 为临床手术做好准备。 lumbar plexus(图1-10-60) 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第1~3 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面,其分支穿经 该肌。 腰丛除发出肌支支配腰方肌和髂腰肌外,还发出分支分布于腹股沟区和大腿 前部和内侧部。 iliohypogastric nerve (T ~L ):穿出腰大肌外侧缘,沿腰12l方肌和肾之间行向外下方,斜过腹横肌至腹内斜肌深面,在髂前上棘内侧转向内 下方,于腹股沟管浅环上方约3cm处浅出腹外斜肌腱膜。皮支分布于腹股沟区附 近的皮肤,肌支支配腹壁诸肌。 ilioinguinal nerve (L ) :在髂腹下神经的下方基本与之l 并行,至腹股沟韧带中点附近,浅出腹内斜肌后进入腹股沟管,随精索(或子宫 ):自腰大肌前面穿出并下降,在圆韧带)出腹股沟管浅环。皮支分布于阴囊或大阴唇、腹股沟区附近的皮肤,肌1~2 腹股沟韧带上方分为生殖支和股支。进入腹股沟管,伴精索下行,分布于支支配腹壁诸肌。 提睾肌(子宫圆韧带)和阴囊(阴唇)皮肤;分布于腹股沟韧带下方隐静脉 genitofemoral nerve(L 裂孔附近的皮肤。 lateral femoral cutaneus nerve (L )(图1-10-61):穿腰~23大肌外侧缘,经腹股沟韧带深面入股,分布于大腿外侧皮肤。 femoral nerve (L )(图1-10-61):是腰丛中最大的分支。股2~4 神经穿出腰大肌外侧缘后,在腰大肌与髂肌之间下行,于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进 入股三角,在股动脉外侧分为数支。肌支支配缝匠肌、股四头肌和耻骨肌;皮支 分布于大腿前面的皮肤。其中股神经最长的皮支称为,它伴随股动脉入收肌管下行,至膝关节内侧浅出皮下,随即与大隐静脉伴行而到达足的内侧缘,分 支分布于小腿内侧面和足内侧缘的皮肤。 股神经损伤后,其运动障碍表现为屈髋无力,行走困难,坐位时不能伸小 腿,并且逐渐引起股四头肌萎缩,髌骨突出,膝跳反射消失;感觉障碍表现为 大腿前面、小腿内侧面及足内侧缘皮肤感觉障碍。 obturator nerve (L) :穿出腰大肌的内侧缘,沿骨盆内侧壁2~4 行向前下,穿闭孔膜出骨盆后到达大腿内侧部,分支分布于大腿内侧群肌和相应 的皮肤。 sacral plexus(图1-10-62)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和第5腰神经前支形成的,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骶丛位于骶骨及梨状 肌的前面,在髂内动脉的后方,其根部呈三角形,尖端朝向外下方,主干出盆腔 移行为坐骨神经。 骶丛除直接发出许多短小的肌支支配梨状肌、肛提肌和臀部一些小的肌肉外,还发出以下分支: superior gluteal nerve(L ~S) :经梨状肌上孔出盆腔,在臀中4l 肌和臀小肌之间,分支支配臀中肌、臀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inferior gluteal nerve (L~S ) :由梨状肌下孔出盆腔,支配52 臀大肌。 pudendal nerve(S)(图1-10-63):经梨状肌下孔伴阴部内2~4 血管出盆腔,绕过坐骨棘,经坐骨小孔进入坐骨直肠窝。其分支有: anal nerve:分布于肛门外括约肌和皮肤。 perineal nerve:分布于会阴和阴囊或大阴唇皮肤。 perineal nerve of penisclitoris:分布于阴茎(阴蒂)的皮肤。 ):出梨状肌下孔,至l~3 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S臀大肌下缘浅出,沿股后正中线到腘窝,分布于臀区、大腿后部和腘窝的皮肤。 sciatic nerve ( L~S ):为全身最粗大的神经。坐骨神经经梨43 状肌下孔出盆腔,行于臀大肌深面,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降至大腿后部, 继而穿股二头肌长头深面达腘窝,通常在腘窝上侧附近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 个终支。坐骨神经在股后部发出肌支支配大腿后群诸肌。 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坐骨神经穿出梨状肌下孔,经髂后上棘和坐骨结节连 线中点外侧,弯向下外方,自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的中点向下至股骨内、外侧 髁之间中点的连线,此连线的上2/3段为坐骨神经的体表投影。 tibial nerve(L ~S ):沿坐骨神经主干下降的方向继续下行,在腘43 窝内与腘血管伴行,穿比目鱼肌的深面随胫后动脉继续下降,经内踝后方进入足 底,分为和两个终支(图1-10-64)。在腘窝及小腿部,胫神经分布于小腿后群肌及其小腿后面皮肤。足底内、外侧神经分布于足底 肌和相应的皮肤。 ~S ):自坐骨神经发出后,沿腘窝上 42 common peroneal nerve(L外侧缘下行,穿腓骨长肌起始端达腓骨颈前面,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总 神经的分布范围是小腿前、外侧的肌群以及小腿外侧、足背和趾背的皮肤。 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在腓骨长、短肌之间下行,在小腿中、 下1/3交界处穿出至皮下,经踝关节前方达足背,分布于腓骨长、短肌和小腿外 侧、足背和2~5趾背大部分皮肤。 胫神经在腘窝及内踝后方容易受损,其运动障碍表现为小腿后群肌无力, 足不能跖屈、屈趾,不能以足尖站立,足内翻力弱,致使足呈背屈和外翻位, 出现“钩状足”畸形(图1-10-65);其感觉障碍表现为小腿后面和足底感觉迟 钝或消失。 deep peroneal nerve 在小腿前群肌之间下行,越过踝关节前方至 足背,分布于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皮肤。 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位臵表浅,腓骨颈骨折等损伤易伤及此神经,其运动障碍表现为足 不能背屈,足尖下垂并且略有内翻,不能伸趾,形成“马蹄内翻足”畸形(图1-10-65),病人行走呈“跨阈步态”;其感觉障碍表现为小腿外侧、足背和趾背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 cranial nerve 是与脑相连的周围神经,共12对。其排列顺序和名称 可以用罗马数字分别表述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图1-10-66。 脑神经含有躯体和内脏的传入(感觉)纤维,以及支配骨骼肌和平滑肌的躯 体和内脏传出(运动)纤维。从神经中所含有的纤维成分来看,脑神经较脊神经 复杂,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 传导来自头面部皮肤、肌、肌腱和粘膜的浅感觉或深感觉 的神经冲动进入脑的躯体感觉核。 传导来自头、颈、胸、腹部脏器和味蕾等器官的感觉神经 冲动进入脑的内脏感觉核。 由脑干内的躯体运动核发出,支配眼球外肌、舌肌和头颈 部肌群等。 4. 由脑干内的内脏运动核发出,分支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 腺体。 根据各对脑神经所含的主要纤维成分和功能分类,可将12对脑神经大致分类如下: 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和?前庭蜗神经3对。 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 经和?舌下神经5对。 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4对。 脑神经中的内脏运动神经纤维均属于副交感成分,仅存在于动眼神经、面神 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中,这些神经在行程中,需要在副交感神经节内更换神 经元的情况。 olfactory nerve 为感觉性神经。起自鼻腔的嗅粘膜,由16~20条嗅 丝聚集成束状的嗅神经,穿经筛孔进入颅前窝,终于端脑的嗅球。嗅神经传导嗅 觉神经冲动。 optic nerve(图1-10-67)为感觉性神经。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网膜后部汇聚,在视神经盘处集中向后穿过巩膜形成视神经。视神经于眶内行向 后内侧,经视神经管进入颅中窝,两侧视神经在垂体前方形成视交叉后,通过视 束止于外侧膝状体,传导视觉冲动。 oculomotor nerve(图1-10-67)为运动性神经。由动眼神经核发出的躯体运动纤维和动眼神经副核发出的内脏运动纤维共同组成。动眼神经自中脑 的大脑脚内侧出脑,穿过硬脑膜,经眶上裂入眶后,发出分支分布于眼球。其中 来自动眼神经核的躯体运动纤维是主要成分,分支支配除上斜肌和外直肌以外的 全部眼球外肌,即上直肌、上睑提肌、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内脏运动纤维 在内更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神经纤维分支分布于瞳孔括约肌和睫状 肌。 动眼神经损伤后,伤侧眼球外肌多数瘫痪,出现上睑下垂,眼球朝向下 外方,眼球不能向上、下、内方运动,造成斜视。由于分布于瞳孔括约肌和 睫状肌的内脏运动纤维损伤,患侧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 trochlear nerve(图1-10-67)为运动性神经。由滑车神经核发出, 自中脑背侧出脑,绕大脑脚外侧前行,经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 trigeminal nerve(图1-10-67)为混合性神经。含有粗大的一般躯 体感觉纤维和细小的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两种。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集中在 trigeminal ganglion内,它由假单极神经元组成,其中枢支聚集成三叉 神经的感觉根,在脑桥腹侧面与小脑中脚移行处入脑后,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 三叉神经脊束核;其周围支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眼、鼻及口腔的粘膜。特殊内脏 运动纤维自脑干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发出,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位于感觉根的前 内侧出脑,分布于咀嚼肌等。 自三叉神经节向前发出的分支有: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 ophthalmic nerve 为感觉性神经,在3支中最小,只含有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眼神经向前进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分为3支: frontal nerve:在上睑提肌的上方前行,主干较为粗大,在眶中 部发出分支,其中经眶上切迹(或眶上孔)出眶者,称为。眶上神经神经出眶后分支分布于上睑内侧部和额顶部皮肤。 lacrimal nerve:沿外直肌上缘前行至泪腺,分布于泪腺、结膜 和上睑外侧部皮肤。 nasociliary nerve:在上直肌的深面,越过视神经的上方达眶 内侧壁,分布于眼球壁、泪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 maxillary nerve(图1-10-68) 为感觉性神经。自三叉神经节 发出后,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再穿过眶下裂入眶,分支如下: infraorbital nerve:为上颌神经的终支,通过眶下沟向前穿眶 下管,出眶下孔到达面部,分支分布于下睑、外鼻和上唇的皮肤。 pterygopalatine nerve:即神经节支,连于上颌神经与翼腭神 经节之间,为2~3支细短的神经。分支分布于鼻腔、腭和咽壁的粘膜。 superior alveolar nerve: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发出后,分为上牙槽前、中、后三支,穿上颌骨体后面进入牙槽骨质,与上牙槽前、中支在 上牙槽骨质内吻合,形成上牙丛,分支分布于上颌窦、上颌各牙和牙龈。 mandibular nerve(图1-10-68)为混合性神经。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经卵圆孔出颅腔达颞下窝,发出分支: auriculotemporal nerve:在起始处以两根向后包绕脑膜中动脉,行走合成一干后穿入腮腺实质内,与颞浅动脉伴行,分支分布于腮腺、耳廓 前面和颞区皮肤。 buccal nerve:沿颊肌外侧面穿行,分支分布于颊部与口角间的 粘膜和皮肤。 lingual nerve:在下牙槽神经的前方,经翼外肌深面呈弓状下降, 与面神经的鼓索支汇合后到达下颌下腺的上方,沿舌骨舌肌的表面行至舌尖。舌 神经中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口腔底和舌前2/3的粘膜,来自鼓索神经的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感受味觉。 inferior alveolar nerve:为混合性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下牙槽神经沿翼内肌的外侧面下行,在入下颌孔前,其 分支属于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进入下颌管的部分 属于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在下颌管内分支形成下牙丛,分布于下颌各牙和牙龈。 其终支自颏孔穿出称为,分布于颏部及下唇的粘膜和皮肤。 三叉神经损伤时,其运动障碍表现为患侧咀嚼肌瘫痪和萎缩,张口时下颌 偏向患侧;感觉障碍主要的表现是患侧头面部皮肤及口、眼和鼻腔粘膜一般感 觉丧失。临床上常见的三叉神经痛可涉及三叉神经中的任何一支,此时疼痛的 部位与三叉神经各支在面部的分布区域是一致的。当挤压眶上孔、眶下孔或颏 孔时,可诱发患支分布区域的疼痛,甚至是发作加剧。 abducent nerve 为运动性神经。由来自脑桥展神经核的躯体运动纤维 组成,从延髓脑桥沟内侧部出脑后,进入海绵窦,向前行经眶上裂入眶,支配外 直肌。 facial nerve(图1-10-69) 为混合性神经。它在展神经的外侧出入 脑干,与前庭蜗(位听)神经伴行,经内耳门进入内耳道,穿过内耳道底进入面 神经管,由茎乳孔出颅腔,向前下方到达腮腺,在腮腺内分为数支并相互交织成 丛,呈放射状出腮腺前缘,分为五支:即和, 分支支配面部表情肌和颈阔肌。 在面神经管的起始弯曲部,有膨大的膝神经节,是感觉神经元胞体存在的部 位。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的分支为: 1. chorda tympani 是面神经的重要分支,含有内脏感觉纤维和内脏运 动纤维。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发出,由面神经管进入鼓室后继续前行至颞下窝, 从后侧加入舌神经中。其中的特殊内脏感觉纤维随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粘膜的 味蕾,感受味觉;鼓索中内脏神经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纤维,在 更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神经纤维支配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活动。 2. greater petrosal nerve 含内脏运动神经纤维。它自膝神经节处 离开面神经,至翼腭窝进入翼腭神经节,在节内更换神经元后,发出副交感节后 神经纤维分布于泪腺和鼻、腭部的粘液腺,支配腺体的分泌活动。 与面神经所含的与内脏运动有关的副交感神经节有两对,即: pterygopalatine ganglion 位于翼腭窝内。有来自面神经的副交感 节前神经纤维进入节内,在节内换神经后,发出节后神经纤维,分布于泪腺,支 配泪腺的分泌活动。 submandibular ganglion 位于下颌下腺的深面。来自面神经鼓 索的副交感节前神经纤维进入下颌下神经节内,在节内更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 神经纤维,分支分布于舌下腺和下颌下腺,支配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活动。 面神经的行程复杂,它的损伤可以分为面神经管外损伤和面神经管内损伤。 以前者最为常见,可发生于内耳道、面神经管和腮腺区等处。面神经在面神经 管外损伤时,主要表现为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口角歪向健侧, 不能做皱眉、闭眼、鼓腮等动作;在面神经管内损伤时,除面肌瘫痪外,同时 还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泪腺和唾液腺分泌障碍等症状。 vestibulocochlear nerve 为感觉性神经,由前庭神经和蜗神经两 部分组成。 vestibular nerve 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内耳道底附近的 内,也是双极神经元。其周围支分布于内耳的球囊斑、椭圆囊斑和壶腹嵴;中 枢支聚集成前庭神经,伴蜗神经出内耳门,止于脑桥的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传 导位置觉神经冲动。 cochlear nerve 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内耳蜗轴内的内,为双极神经元。其周围支分布于内耳的螺旋器;中枢支在内耳道聚集成蜗神经, 出内耳门进入颅后窝,在延髓脑桥沟外侧部入脑,到达脑桥蜗神经核。蜗神经传 导听觉神经冲动。 glossopharyngeal nerve(图1-10-70)是混合性神经,含有4种纤维成分,内脏运动纤维分别起自疑核和下涎核;内脏感觉纤维止于脑内的孤束 核;一般躯体感觉纤维止于脑内的三叉神经脊束核。 舌咽神经自延髓橄榄的后方出入脑,经颈静脉孔出颅腔在颈内动、静脉之间 向前下方行走,经舌骨舌肌深面至舌根。在颈静脉孔内外,舌咽神经的神经干分 别附有和,它们分别由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神经元组成。其分 支分布如下(图1-10-71): tympanic nerve 起自下神经节,含副交感节前神经纤维进入鼓 室,参与形成鼓室丛,自该丛发出岩小神经,进入,在节内更换神经元 后,发出节后神经纤维分布于腮腺,支配腮腺的分泌活动。 ~2支,分布于颈carotid sinus branch 在颈静脉孔下方发出1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反射性地调节血压和呼吸。 lingual branch 是舌咽神经的终支,位于舌神经的上方,在舌骨舌肌 深面,分支分布于舌后1/3的粘膜及味蕾,传导一般内脏感觉和特殊内脏感觉(味 觉)。 pharyngeal branch 有数个细支,在咽壁上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咽支共同构成咽丛,分布于咽肌及其粘膜。 vagus nerve 为混合性神经,是分布范围最广泛的脑神经,它含 有4种纤维成分。躯体运动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分别起于延髓的疑核和迷走神经 背核;躯体感觉纤维和内脏感觉纤维分别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孤束核。迷走神 经是脑神经中行程最长的神经,自延髓橄榄的后方出入脑,与舌咽神经及副神经 一起经颈静脉孔出颅腔,进入颈部的颈动脉鞘内,下行于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与 颈内静脉之间的后方,经胸廓上口入胸腔。左、右迷走神经在下降的行程中略有 不同:左迷走神经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下降,越过主动脉弓的前面, 经左肺根的后方下行,在食管前面分成若干细支形成,并在食管下端延续为;右迷走神经在右侧锁骨下动、静脉之间,沿气管右侧下行, 在右肺根后方到达食管后面,分散成若干细支参与构成和,向下延续成。迷走神经前、后干向下与食管一起穿膈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 迷走神经在颈部、胸部和腹部穿行的过程中,沿途发出许多主要的分支(图 1-10-70、72): 迷走神经在颈部发出、和,分别分布于硬脑膜、耳廓后面、外耳道的皮肤以及咽部和心。其主要的分支神经为喉上神经。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来自下神经节,在迷走神经出颅处发出分 支,于舌骨大角平面附近分为内、外2支。内支含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穿甲状舌 骨膜入喉,分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细小,含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分支支配环甲肌。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含特殊内脏运动神经纤维和一般内脏神经感觉纤维。喉返神经发自迷走神经的胸段,左、右两侧的迷走神经分别绕 过主动脉弓和右锁骨下动脉向上返至颈部,主要是支配喉肌的运动和传导声门裂 以下喉粘膜的感觉。喉返神经是喉肌的重要运动神经。 左、右喉返神经的起始和行走途径存在差异:左喉返神经在左侧迷走神经经 过主动脉弓左前方时发出,位置较低,从前向后绕过主动脉弓,沿食管侧缘返至 颈部;右喉返神经发出的位置略高,自右侧迷走神经干发出后,向下后方绕过右 锁骨下动脉返至颈部。在颈部,两侧喉返神经在气管与食管之间的沟内上行,经 环甲关节后方入喉,其终支又称为,分支支配除环甲肌以外全部喉的肌肉,也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 喉返神经是支配大多数喉肌的运动神经,在入喉前与甲状腺下动脉的细小 终支互相交错。在甲状腺手术钳夹或结扎动脉时,应注意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引起声音嘶哑。 :是迷走神经在胸部发出的数条小支,含有一般内 赃运动和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分别加入肺丛和食管丛。 腹部的分支含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和一般内脏感觉纤维,迷走神经的前干在贲 门附近分为胃前支和肝支,后干分为胃后支和腹腔支。 anterior gastric branch和hepatic branch:是迷走神经前干的终支。胃前支在小网膜内沿胃小弯向右行,分支分布于贲门和胃体附近的胃前 壁,它们的终支呈“鸦爪”形状,分布于幽门窦、幽门管、幽门及十二指肠上部; 肝支向右行于小网膜内,随肝固有动脉走行,参与形成,分布于肝、胆囊和胆道。 posterior gastric branch和celiac branch:是迷走神经后干的终支。胃后支沿胃小弯深面向右行,分支分布于胃后壁,其末端在幽门部也 形成“鸦爪”状,分支分布于幽门窦和幽门管的后壁;腹腔支自贲门行向后下方, 参与形成,与交感神经纤维一起随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肾动脉分支分 布于肝、脾、胰、小肠、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等。 单侧迷走神经损伤表现为大部分喉肌瘫痪,声音嘶哑或发音困难。在手术 中,误伤喉上神经表现为音调降低;误伤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或发音困难。 双侧迷走神经损伤表现为喉肌瘫痪,声门裂闭合或部分闭合可造成失音, 甚至呼吸困难,导致死亡。 临床外科治疗胃溃疡时,常采用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保留幽门部肌 肉的神经支配,以减少胃酸分泌。这样不仅能促进溃疡愈合,也不影响胃的排 空功能。 accessory nerve图1-10-70、73为运动性神经。副神经起自延髓 的疑核和脊髓的副神经核,在迷走神经根的下方出延髓,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一起经颈静脉孔出颅腔,可分为内支和外支。内支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 外支较粗,出颅腔后行向外下方,穿过胸锁乳突肌,其主干又于胸锁乳突肌后缘 中点附近浅出,斜入斜方肌,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hypoglosal nerve(图1-10-74)为运动性神经。起自脑干的舌下神 经核,在延髓的前外侧沟出脑,经舌下神经管出颅腔,在颈内动、静脉之间 下降至舌骨上方,在下降的过程中,呈弓形向前内行进,穿颏舌肌入舌。支配舌 内肌和舌外肌。 一侧舌下神经损伤时,同侧舌肌瘫痪、舌肌萎缩,伸舌时,健侧半0舌肌 收缩,舌尖偏向患侧。 顺序和名称 连脑部位 出颅的部位 分布范围 损伤后主要表现 ?嗅神经 端脑 筛孔 鼻腔嗅粘膜 嗅觉障碍 ?视神经 间脑 视神经管 眼球视网膜 视觉障碍 上、下、内直肌,下斜肌、眼外下斜肌,上睑下?动眼神经 中脑 眶上裂 上睑提肌、瞳孔括约肌、垂,对光反射消失 睫状肌 ?滑车神经 中脑 眶上裂 上斜肌 眼不能向外下斜视 头面部皮肤,眼球及眶内头面部皮肤口鼻腔黏眼神经:眶上裂 结构,口、鼻腔粘膜、舌膜感觉障碍,角膜反上颌神经:圆孔 ?三叉神经 脑桥 前2/3粘膜,牙及牙龈 射消失 下颌神经:卵圆咀嚼肌 咀嚼肌瘫痪,张口时孔 下颌偏向患侧 ?展神经 脑桥 眶上裂 外直肌 眼内斜视 面肌、颈阔肌 面肌瘫痪,额纹消失、 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眼睑不能闭合,角膜内耳门至茎乳?面神经 脑桥 鼻腔及腭腺体 干燥,口角歪向健侧,孔 舌前2/3味蕾 分泌障碍,舌前期2/3 味觉障碍 ?前庭蜗神壶腹嵴、球囊斑、椭圆囊眩晕,眼球震颤,听脑桥 内耳门 经 斑及螺旋器 力障碍 咽肌、腮腺、咽壁和鼓室咽反射消失 粘膜、颈动脉窦、颈动脉腮腺分泌障碍 ?舌咽神经 延髓 颈静脉孔 小球、舌后部1/3粘膜及咽、舌后部1/3味觉 味蕾,耳后皮肤 障碍,一般感觉障碍 咽、喉肌 发音困难,声音嘶哑, 胸腹腔脏器的平滑肌、腺吞咽困难,腺体分泌?迷走神经 延髓 颈静脉孔 体和心肌 障碍、心律加快,耳 胸腹脏器,咽喉粘膜、硬郭、外耳道皮肤感觉 脑膜、耳廓及外耳道皮肤 障碍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面不能转向健侧 ?副神经 延髓 颈静脉孔 不能上提患侧肩胛骨 舌内肌和舌外肌 舌肌瘫痪、萎缩,伸?舌下神经 延髓 舌下神经管 舌尖偏向患侧 visceral nerve 神经可分为内脏运动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两类。visceral motor nerve 不仅能调节脏器平滑肌和心肌的运动,也能控制腺体的分泌活动,因不受 人的意志控制,故又将内脏运动神经称为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或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由于内脏运动神经的形态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又可以将内脏运动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visceral sensory nerve 传导来自内脏和心血管等处感受器的感觉神经冲动, 经过神经中枢整合信息后,通过内脏运动神经反射性地调节内脏和心血管等器官 的活动。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在功能上互相依存、互相协调、互相制约,以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内脏运 动神经接受大脑皮质和皮质下各级中枢的控制,支配平滑肌、心肌的运动及控制 腺体分泌。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在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 别,比较如下: :内脏运动神经从低级中枢到达所支配器官需要经过两 个神经元,而躯体运动神经自低级中枢至骨骼肌只有一个神经元。在内脏运动神 经行程中,胞体位于脑干或脊髓内的神经元称为 preganglionic neuron ,其发出的轴突称节前纤维;胞体位于周围部的内脏神经节内的神经元称为 postganglionic neuron,其发出的轴突称为节后纤维。节后神经元的数目 较多,一个节前神经元可以和多个节后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因此,内脏运动神 经自低级中枢发出后,需在周围部的内脏运动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再由此节内 神经元胞体发出纤维才能到达效应器。 :内脏运动神经有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纤维成分,经神经节更换神经元后,常攀附脏器或血管形成神经丛再分支支配到 相应的器官,且多数器官同时接受这两种纤维的双重支配;躯体运动神经只有一 种纤维成分,直接以神经干的形式支配器官。 :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不受到意识控制;而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受到意识控制。 :内脏运动神经纤维是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节后纤维的细纤维,在神经纤维的终末与效应器之间只有纤细的神经丛分布 于肌纤维和腺体的周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一般是比较粗的有髓纤维,在神经纤 维的终末与效应器之间形成单独的末梢装置。 表1-10-4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综上所述,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如下(表1-10-4): 名称 支配器官 自低级中枢意识支配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结 到支配器官 成分 构 内脏运动神经 平滑肌、 两个神经元 不受意识 两种 有髓纤维 心肌和腺体 支配 躯体运动神经 骨骼肌 一个神经元 受意识支配 一种 薄髓和无髓 的细纤维 sympathetic nerve图1-10-75可以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的T至L节段灰质侧角的中间外侧核, 侧角内的13 神经元是节前神经元,发出神经纤维即节前纤维;交感神经的周围部包括交感神 经节以及发出的神经纤维等组成。 :因所在的位置不同,分为椎旁神经节和椎前神经节两类。 paravertebral ganglia:又称交感干神经节,由多极神经元组 成,位于脊柱两侧,呈梭形或三角形,有22~24对。同侧的椎旁节借节间支连 成一条sympathetic trunk,它的上端附着于颅底,下端附着在第3尾椎前面,左、右两个交感干于尾骨的前面合并,终于一个。 prevertebral ganglia 位于脊柱前方,攀附于同名动脉分支的 起始处附近,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团块,包括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神经节、肠系 膜上神经节和肠系膜下神经节等。 :感干神经节与相应脊神经相连接的交通支分为白交 通支和灰交通支图1-10-76。主要由脊髓灰质侧角发出的具有髓鞘的节前神经纤维组成,因髓鞘呈白色而称为白交通支,它在脊柱两侧进入感干 神经节;是由椎旁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它离开交感干后返 回脊髓。因多无髓鞘,色泽灰暗而称为灰交通支。由此可见,白交通支局限于脊 至L节段相应的脊神经前支与对应的交感干神经节之间;灰交通支连于交13髓T 感干与31对脊神经之间,贯穿交感干的全长。 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经白交通支进入交感干后,有三种去向:?终止于相应 的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然后终止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节间支是由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的神经纤维构 成;?穿出椎旁神经节,至椎前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分布到相应的器官,也有三种去向:?离开椎旁神经节 发出的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支分布至躯干和四肢的血 管、汗腺和竖毛肌等处;?攀附动脉形成相应的神经丛,并随动脉分支分布到所 支配器官;?由交感神经节直接发出分支到达所支配的脏器。 :按照交感神经节存在的位置,可分为以下四部 分图1-10-77: :颈交感干位于颈血管鞘后方,一般每侧有3个交感神经节,分别称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和颈下神经节。呈梭形,位于第1~3颈椎横突的前方;通常位于第6颈椎横突处,有时会缺如; 位于第7颈椎横突根部,常与第1胸交感神经节合并成,又称星状神经节。 :胸交感干约有10~12对,它们位于肋头的前方。胸交感 干的主要分支有内脏大神经和内脏小神经,greater splanchnic nerve由穿过第6~9胸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在胸椎前外侧面组合成一干,向下穿 膈脚,主要终于;lesser splanchnic nerve由穿过第10~12胸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向下穿膈脚进入腹腔,主要终于主动脉肾节。 :腰交感干通常有3~4对腰神经节,它们位于腰椎体的前外侧与腰大肌的内侧 缘之间,主要发出。 :骶交感干有2~3对骶神经节,位于骶骨前面, 在骶前孔内侧,骶神经节的一些小支加入。尾交感干的奇神经节只有1个。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来源和节后纤维的分布范围均有一定的规律(表 1-10-5)。 节前纤维的来源 节后神经元的胞体 节后纤维的分布范围 T节段的侧角 椎旁节 头颈、胸腔器官和上肢的 1-5 血管、汗腺、竖毛肌等 T节段的侧角 椎旁节或椎前节 肝、胰、脾、肾等腹腔实质性 5-12 器官及胃至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L节段的侧角 椎旁节或椎前节 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 1-3 和下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等。 parasympathetic nerve(图1-10-75) 可以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内的一般内脏运动神经核和脊髓第2~4骶髓节段灰质的骶副交感核;副交感神经的周围部包括副交感神经节、节前纤 维和节后纤维。 :多位于所支配器官附近或器官壁内,分别称为 或,节内的神经细胞即为节后神经元。其中位于颅部的器官旁节较大, 肉眼可见的有4对: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耳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此外, 位于身体其它部位的副交感神经节体积很小,甚至难以辨认,例如:位于心丛和 肺丛内的神经节。 :根据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在体内的位置不同, 副交感神经可以分为脑干的副交感神经和骶部的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由脑干内的内脏运动神经核(副交感部分)发出节 前纤维,分别加入到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四对脑神经中,它 们分别是:由中脑动眼神经副核发出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随动眼神经进入眶 后,在睫状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进入眼球壁,分布于瞳孔括约肌和 睫状肌;由脑桥的上泌涎核发出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随面神经行走,分别在 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前者的节后纤维支配泪腺、鼻腔、口 腔及腭粘膜腺体的分泌,后者的节后纤维支配舌下腺和下颌下腺的分泌;由延髓 下泌涎核发出的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随舌咽神经行走,在耳神经节内交换神 经元,节后纤维支配腮腺的分泌;由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发出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 维,随迷走神经行走,在胸、腹腔脏器附近或器官壁内的副交感神经节交换神经 元,节后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除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盆腔脏器等。 由脊髓第2~4骶节的骶副交感核发出节前纤维,出骶前孔后形成,在所支配的脏器附近或器官壁内的副交感神经节交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内脏运动神经并支配同一个器官,但两者在神经来源、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等方面有显 著差异。 至L节段的13:交感神经的低极中枢位于脊髓的T 灰质侧角;副交感的低极中枢位于脑干内脑神经副交感核和脊髓骶段的骶副交感 核。 :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前方的椎前神经节及其 两侧的椎旁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器官附近的器官旁神经节或器官内 神经节,因此,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比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长,而其节后纤维 则很短。 :一个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可与 许多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而一个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则与较少的节后神经 元形成突触。所以,交感神经的作用范围较为广泛,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范围则 较为局限。 交感神经分布范围广泛,除支配头颈部、胸、腹腔脏器 外,还分布到全身血管、汗腺、竖毛肌等处。副交感神经的分布则不如交感神经 广泛,一般认为,大部分的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等没有副交感神经 的分布。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同一个脏器, 其作用的结果是相互拮抗和对立统一的,这有利于机体保持内部各器官机能的动 态平衡。例如:当机体运动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 弱,出现相对抑制,于是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支气管扩张、瞳孔开大和消化活 动受到抑制等现象,这些变化表明此时机体的代谢加强,能量消耗加快,以便适 应环境的变化。反之,当机体处于安静或睡眠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 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弱,继而出现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支气管收缩、瞳孔缩小 和消化活动增强等现象,这些变化有利于体力的恢复和能量的存储。交感神经和 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是在高级中枢调控协调下进行的,它们对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作 用比较如下(表1-10-6): 系统 器官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脉管系统 心 心律加快,收缩力增强 心律减慢,收缩力减弱 冠状动脉 舒张 轻度收缩 躯干、上肢的动脉 收缩 无作用 呼吸系统 支气管平滑肌 舒张 收缩 消化系统 胃肠平滑肌 抑制蠕动 增强蠕动 胃肠括约肌 收缩 舒张 泌尿系统 膀胱 平滑肌舒张,括约肌收平滑肌收缩,括约肌舒张 缩 视器 瞳孔 散大 缩小 泪腺 抑制分泌 增加分泌 皮肤 汗腺 促进分泌 无作用 竖毛肌 收缩 无作用 剌激支配眼球的交感神经纤维,会引起瞳孔开大,虹膜血管收缩;切断这 些纤维则出现瞳孔缩小。临床上所见病例除有瞳孔缩小外,还可出现眼睑 垂 及同侧汗腺分泌障碍等症状。 刺激眼副交感神经纤维,会引起瞳孔缩小,睫状肌收缩;切断这些纤维, 瞳孔散大及调节视力功能障碍。临床上损伤动眼神经,除有副交感神经损伤症 状外,还出现大部分眼球外肌瘫痪症状。 内脏神经在分布于脏器的行程中,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和内脏感觉神经通常交织在一起,组成,再由丛发出分支到达支配的 器官,这些神经丛主要分布于某些大动脉的周围、脏器的附近或器官的内部。其 中,主要的内脏神经丛有: 由交感干的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颈下神经节和交感干的胸 1-5节发出的心支,以及迷走神经的心支共同组成,心丛分布于心肌。 由交感干的第2~5胸神经节的分支和迷走神经的支气管支组成, 分布于肺。 在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周围,腹腔神经节、主动脉肾 神经节、肠系膜上神经节等接受内脏大、小神经的节前纤维,其节后纤维与来自 迷走神经的腹腔支组成腹腔丛,分布于肝、胰、脾、肾等腹腔实质性器官以及胃 至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在腹主动脉的下前方,是腹腔丛向下延续的部分,其节后 纤维形成肠系膜下丛和髂总动脉丛等,分布于结肠左曲至直肠上段的消化管以及 下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位于第五腰椎延续到直肠两侧,可以分为和,分布于盆腔内脏器。 visceral sensory nerve 传导来自内脏感受器产生的感觉神经冲 动至神经中枢,中枢经综合分析后,可以直接通过内脏运动神经或间接通过体液 调节来协调各脏器的活动。 :内脏感觉神经的神经元为假单极神经元,其胞体 位于脑神经节或脊神经节内,它的周围支是粗细不等的有髓或无髓纤维,随交感 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行走,分布于内脏器官和血管等处;脑神经节的中枢支随脑神 经进入脑干,终止于脑干的孤束核和脊髓的灰质后角。在中枢内,内脏感觉神经 一方面经过中间神经元与内脏运动神经元联系,完成内脏反射;另一方面将感觉 冲动传入到大脑皮质,形成内脏感觉。 掌握人体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经支配,不仅有利于对其生理功能的理解,对临 床诊断和治疗也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例如心的神经支配为: :传导心脏痛觉纤维,沿交感神经行走(颈心上神经除外),至 脊髓胸l~4或1~5节段;与心脏反射有关的感觉纤维,沿迷走神经行走,进入脑 ~4段或1~5节段的侧角,至颈上、中、下节和上胸节交换神经元,自神经节发出颈上、中、下心支及胸心支,至主干。 动脉弓后方和下方,与来自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纤维一起构成心丛,心丛再分支分:节前纤维起自脊髓胸l 布于心脏。 :心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由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发出,沿迷 走神经心支行走,在心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心脏。 刺激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纤维,引起心跳加快,冠状动脉舒张。刺激副交感 纤维迷走神经,引起心跳减慢,心收缩力减弱,冠状动脉收缩。 在形态结构上虽然与躯体感觉神经大致相 同,但仍然有差异: 在病理条件下或内脏活动较强烈的刺激,可以产生痛觉,例如饥饿时,胃的收缩 产生疼痛感。 例 如,直肠和膀胱充盈时的过度膨胀可引起痛觉,但是外科手术的挤压和切割时, 患者并不感觉疼痛。 :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分散,即一个脏 器感觉纤维经过多个节段的脊神经传入中枢,而一条脊神经又包含有来自几个脏 器的感觉纤维。例如,心的痛觉纤维伴随交感神经,主要是颈中心神经和颈下心 神经,经过第1 ~5胸神经进入脊髓。所以,内脏感觉的定位不准确,通常是模 糊的。 机体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的现象 称为refferred pain图1-10-78。牵涉性痛有时发生在患病器官附近的 皮肤区,有时则发生在距患病器官较远的皮肤区。例如胃溃疡时常出现腹上部皮 肤区域的疼痛;肝胆疾患时,患者常在右肩部感到疼痛。 近来神经解剖学研究表明,一个脊神经节神经元的周围支分支分布于躯体部 和内脏器官,认为这是牵涉性痛发生机制的形态学基础。一般认为,发生牵涉性 痛的体表部位与病变的器官往往接受同一节段脊神经的支配,二者的感觉神经也 进入脊髓同一节段后角的内脏感觉接受区和躯体感觉接受区,并在脊髓后角内密 切联系。因此,从患病脏器传来的冲动可以扩散或影响到邻近的躯体感觉神经元, 除内脏症状外,同时也有相应躯体感觉接受区产生的牵涉性痛。临床根据牵涉性 痛产生的部位,可以协助某些疾病的诊断(表1-10-7)。 病变脏器 疼痛牵涉部位 心 心前区、左肩部、左臂部和手的尺侧区 肝、胆囊 右上腹区、右肩区 胃、胰 左上腹区、肩胛区 小肠、阑尾 上腹部、脐周围 肾、输尿管 腰、腹股沟 赵 森 1、神经系统如何分部? 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3、灰质与白质、神经核与神经节、纤维束与神经的概念有何异同? 4.简述脊髓灰质的位置、分部和功能。 5.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有哪些?分别连于何部位? 6.比较脊髓和脑干白质内主要传导束的名称和功能。 7.大脑皮质管理运动、感觉、视觉、听觉及语言的中枢分别定位于何处? 有何特点? 8.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组成各部的主要纤维束。 9.脑脊液怎样产生?其循环途径怎样? 10.试述上肢肌的神经支配。 11.论述坐骨神经的起始、行程及其分布范围。 12.叙述分布于舌的神经名称、性质和分布范围。 13.叙述支配眼球外肌的脑神经有那些?它们出颅的位置在哪里? 14.试述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
/
本文档为【周围神经系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